CN204081577U - 棚贮藏果蔬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棚贮藏果蔬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81577U
CN204081577U CN201420558630.6U CN201420558630U CN204081577U CN 204081577 U CN204081577 U CN 204081577U CN 201420558630 U CN201420558630 U CN 201420558630U CN 204081577 U CN204081577 U CN 204081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eroom
frame
cavity
ground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586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人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Ba general ancient walle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Chongqing general Ba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General Ba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General Ba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General Ba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586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81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81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81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orage Of Harvested Produ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棚贮藏果蔬的结构,包括贮藏室和与贮藏室连接的棚架及覆盖在棚架上的棚膜,所述的棚膜、棚架、贮藏室构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所述的贮藏室整体呈“凹”字型,所述的棚架设置在凹腔的侧壁外侧,棚膜安装在棚架上;所述的贮藏室的凹腔底部设有引流槽,贮藏室凹腔侧壁底端设有排水道,所述的引流槽与排水道相通,用于排空凹腔内的积液;所述的棚架包括外棚架和内棚架,所述外棚架外侧设有与排水道相通的排水渠;所述外棚架和内棚架上分别设置有外棚膜和内棚膜,所述的内棚架设置在凹腔的开口处。本实用新型在于解决现有果蔬采用冻库贮藏成本高、采用堆藏进行较长期限的贮藏时贮藏效果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棚贮藏果蔬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产品贮藏大棚,尤其涉及棚贮藏果蔬的结构。
背景技术
果蔬采后损失是相当惊人的。据世界FAO估计,新鲜易腐水果蔬菜等达25-80%,这些已超过了发展中国家所能承受的平均极限水平,使本来就不充足的食品更为紧张。人口和食物的矛盾更为突出。现在常用的果蔬贮藏方法是冷藏和堆藏,但是我们知道冷藏需要租用冻库,而使用冻库的费用较高,会间接增加果蔬的成本。而堆藏是将水果和蔬菜直接堆放在地面上或浅沟里,或在荫棚下堆成圆形或长条形的堆(垛),然后在堆(垛)上进行覆盖的一种简易、短期贮藏方式,采用堆藏的方式进行较长期限的贮藏效果较差。
我们特别的注意到紫薯,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故紫薯的贮藏也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具体的介绍如下:
紫薯(正名为:参薯Dioscorea alata Linn.)又叫黑薯,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它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紫薯为花青素的主要原料之一。
紫薯储藏是紫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紫薯体积大,水分多,组织柔嫩,紫薯不耐低温,容易遭受冷害和冻害而引起烂薯。紫薯正常收获(非大棚种植)的季节为深秋,这时气温较低,如不能将紫薯较好地贮藏,在窖内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烂薯。
为了较好地贮藏紫薯,窖内需要达到以下技术要求:
1、温度:高于11摄氏度,低于14摄氏度;
2、湿度: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5);
3、空气流通好,能定期通风换气,薯堆内无发热现象,并设立堆内通气装置。
目前对紫薯贮藏地的选取有民房和废煤矿坑道两种,但是存在着如下问题:
1、目前能具有上述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的民房无法招租到,而且需要采用架式分框存放,需要租用的民房面积也很大,此方法成本高难度大。
2、坑道内安全保障存在严重问题,排水不畅通,无封闭,无生活用电用水。如果不加以对坑道内及外部道路修复与改造根本无法使用。同时,以后在贮藏期间的看护人员及人员的安全与生活保障等均存在许多很难解决的问题。
对紫薯窖内的保温通常是采取在紫薯上加盖稻草、谷壳的方式,一层紫薯一层干鲜谷壳地放,当使用上述方法进行较长期限的贮藏时,其贮藏的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棚贮藏果蔬的结构,以解决现有果蔬采用冻库贮藏成本高、采用堆藏进行较长期限的贮藏时贮藏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棚贮藏果蔬的结构,包括贮藏室和与贮藏室连接的棚架及覆盖在棚架上的棚膜,所述的棚膜、棚架、贮藏室构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所述的贮藏室整体呈“凹”字型,所述的棚架设置在凹腔的侧壁外侧,棚膜安装在棚架上;所述的贮藏室的凹腔底部设有引流槽,贮藏室凹腔侧壁底端设有排水道,所述的引流槽与排水道相通,用于排空凹腔内的积液;所述的棚架包括外棚架和内棚架,所述外棚架外侧设有与排水道相通的排水渠;所述外棚架和内棚架上分别设置有外棚膜和内棚膜,所述的内棚架设置在凹腔的开口处。
本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冬天本地气温通常情况下可能在摄氏零度或以下,针对此气温情况,为保证棚内温度在摄氏11度以上,故在外棚架内的中部加套内贮藏室,内棚架外设有薄膜,贮藏室内还设有通气竹笼和保温覆土层,在温度较低时(如温度低于11度时),先将紫薯等果蔬储存在窑贮藏区内,再采用保温覆土层将紫薯等果蔬覆盖,并在保温覆土层外加贮藏室架和薄膜,在大棚内部形成棚贮藏室的结构,采用土藏的方式,有利于在较低气温下保证紫薯等果蔬的贮藏温度,棚内的空气流通是通过通气竹笼和引流槽来实现的,由于贮藏室内设置有通气竹笼,通气竹笼能保证窑贮藏区内上部分空间区域的空气流通性,且贮藏室的底部设置有引流槽,引流槽能对窑贮藏区内下部分空间区域进行通风通气,确保棚内窑贮藏区整体的空气流通性好。此外,引流槽还能对贮藏室窑贮藏区的底部进行排水,控制好大棚内窑贮藏区的湿度在规定标准内。引流槽与贮藏室两侧的排水道连通,引流槽内的杂物或污渍排到排水道降渍。
优选的,所述的贮藏室为在地面开挖的凹腔,与凹腔四周地面基体共同形成贮藏室,所述棚架固定在凹腔周围的地面基体上。采用土藏的方法,有利于在较低气温下保证紫薯等果蔬的贮藏温度。
优选的,所述的贮藏室为可移动式贮藏室,所述可移动贮藏室包括贮藏室外壳,所述贮藏室置于该外壳中,所述外壳上设有供排水道通过的通孔。贮藏室整体可移动,在移动到指定地点后,再在贮藏室的外侧搭设内棚架和外棚架,更能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布置,因地制宜,增加大棚设置的灵活性,易于流动性推广和使用。
优选的,所述可移动贮藏室还包括一个在地面上开挖好的容纳贮藏室外壳的空腔,所述外棚架设在贮藏室外壳两侧的地面基体上,所述外棚架的升降安装可通过塔吊来完成,贮藏室外壳的侧壁底端设有排水道,所述排水道连通有排水渠,所述贮藏室底部的引流槽通过外壳上的所述通孔连通排水道和排水渠。通过管道将贮藏室、排水道和引流槽之间连通,在流动式的大棚贮藏室,也能形成内循环的排污、降渍系统,也利于排气和散热,贮藏室外壳通过在运输车上移动,然后通过塔吊进行装车和下车,不仅能实现大棚贮藏室的灵活移动,而且能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
优选的,所述内棚架上设有通气竹笼,所述通气竹笼为竹子编织的空心圆柱状管道,通气竹笼在贮藏室内每间隔三米均有设置,通气竹笼用于贮藏室的排气,每间隔三米均设置通气竹笼,能提高贮藏室内窑贮藏区的空气流通性。另外,通气竹笼的设置可以根据季节性温度的差异进行灵活调整,在春夏温度较高时(如温度大于20度时),所述通气竹笼贯穿内棚架和薄膜连通贮藏室,在秋冬温度较低时(如温度低于11度时),所述通气竹笼设于内棚架下方并连通贮藏室。由于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如温度大于20度时),要确保窑贮藏区有良好的空气流通性,因此将通气竹笼贯穿内棚架和薄膜连通贮藏室,并结合引流槽来进行排气通气,使得窑贮藏区的空气流通性好;若温度更高的情况下(如温度大于30度时),可部分或全部揭开贮藏室膜,促进窖内散热,贮藏室膜揭开的程度需要根据窖内温度计的数据确定;而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如温度低于11度时),为了保证窑贮藏区内有合适的贮藏温度,对窑贮藏区的空气流通性要求不用那么高,只采用引流槽来进行排气通气即可,因此将通气竹笼设于内棚架下方并连通贮藏室,利于保持窑贮藏区内的温度标准;若温度更低(如温度低于5度时),则可在贮藏室膜上面覆盖稻草,以便保温。
优选的,所述通气竹笼的上方和引流槽的开口处分别设有排风扇,所述外棚架内还设有棚内加热器。如果遇到极端低温,自然保暖出现不足时,可采用棚内加热器加热升高大棚内温度并适当加湿;如果遇早春升温快,自然通气降温出现困难时,可在通气竹笼上方或引流槽处采用排风扇进行通风,加热器数量与排风扇数量可根据当时情况临时决定。
优选的,所述内棚架的下方设有保温覆土层,所述保温覆土层的厚度为5厘米。通常窖内5厘米土壤内的温度能保持在11摄氏度以上,有利于贮藏室的保温性。
优选的,所述保温覆土层与贮藏室的凹腔底部之间为窑贮藏区,所述窑贮藏区包括地上贮藏区和地下贮藏区,所述地上贮藏区和地下贮藏区相通,所述地上贮藏区是由凹腔四周地面基体和保温覆土层围成的地面线以上的空间区域,所述地下贮藏区是由贮藏区的凹腔底部与凹腔内壁围成的地面线以下的空间区域。分为地上贮藏区和地下贮藏区,增大了贮藏的空间。
优选的,所述地下贮藏区的底部每间隔三米均设置有一个分隔墙,分隔墙是延伸至地上贮藏区的,这样便于将紫薯等果蔬完全的分割开来;为保证贮藏安全,先进行紫薯贮藏分级,拟将全窖分段贮藏,以每三米长度设置一个分隔,这样可以减少贮藏的整体风险,同时,也便于将各种分级后的种类紫薯分开存放,在销售时也可以按客户所需要的不同规格分别提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棚贮藏果蔬的结构实施例1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棚贮藏果蔬的结构实施例1的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棚贮藏果蔬的结构实施例1中分隔墙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棚贮藏果蔬的结构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棚贮藏果蔬的结构实施例2中贮藏室外壳在运输车上承载移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具体为:
图1中:外棚架1,贮藏室3,引流槽4,内棚架5,保温覆土层6,通气竹笼7,地上贮藏区8,地下贮藏区9,地面基体10,凹腔内壁11,地面线20,排水道21;
图2中:大棚门12,排水渠13;图3中:分隔墙14;图4中:贮藏室外壳30,运输车31,车厢32,空腔33,管道34。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棚贮藏果蔬的结构,包括贮藏室3和与贮藏室3连接的棚架及覆盖在棚架上的棚膜,棚膜、棚架、贮藏室3构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贮藏室3整体呈“凹”字型,棚架设置在凹腔的侧壁外侧,棚膜安装在棚架上;贮藏室3的凹腔底部设有引流槽4,贮藏室3凹腔侧壁底端设有排水道21,引流槽4与排水道21相通,用于排空凹腔内的积液;棚架包括外棚架1和内棚架5,外棚架1外侧设有与排水道21相通的排水渠13;外棚架1和内棚架5上分别设置有外棚膜和内棚膜,内棚架5设置在凹腔的开口处,贮藏室3为在地面开挖的凹腔,与凹腔四周地面基体10共同形成贮藏室3,棚架固定在凹腔周围的地面基体10上,内棚架5上设有通气竹笼7,通气竹笼7为竹子编织的空心圆柱状管道,通气竹笼7在贮藏室3内每间隔三米均有设置,内棚架5的下方设有保温覆土层6,保温覆土层6的厚度为5厘米。
保温覆土层6与贮藏室3的凹腔底部之间为窑贮藏区,窑贮藏区包括地上贮藏区8和地下贮藏区9,地上贮藏区8和地下贮藏区9相通,贮藏室3还包括贮藏室3两侧的地面基体10和贮藏室3的凹腔内壁11,地上贮藏区8是由贮藏室3两侧的地面基体10和保温覆土层6围成的地面线20以上的空间区域,地下贮藏区9是由贮藏室3的凹腔内壁11和贮藏室3的凹腔底部围成的地面线20以下的空间区域,地面基体10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地下贮藏区9的横截面形状为倒梯形,通气竹笼7设于地上贮藏区8下0.15米,通气竹笼7设于贮藏室3两侧的凹腔内壁11间的中部。
如图2所示,外棚架1的两端还设有大棚门12,排水道21设于外棚架1内,排水道21与引流槽4相通,大棚外设有排水渠13,排水渠13与排水道5连通。
如图3所示,地下贮藏区9的底部每间隔三米均设置有一个分隔墙14,分隔墙14是延伸至地上贮藏区8的。
另外,通气竹笼7的上方和引流槽4的开口处分别设有排风扇,外棚架1内还设有棚内加热器。
本实施例中的棚贮藏果蔬的结构,贮藏室3外两侧的排水道21尺寸为上口:0.3米、下底:0.15米、深度:0.6米;引流槽4的尺寸为口宽:0.15米、深度0.15米;地面基体10的尺寸为顶宽:1.5米、地面底宽:1.75米、堆土高:0.5米;凹腔内壁11的尺寸为上口:2.5米、下底:2.3米、深度:0.5米。
在春夏温度较高时,通气竹笼7贯穿内棚架5和薄膜连通贮藏室3,在秋冬温度较低时,通气竹笼7设于内棚架5下方并连通贮藏室3,本实施例主要以秋冬温度较低时,通气竹笼7在贮藏室3内的设置位置来进行具体的说明。
本实施例中,冬天本地气温通常情况下可能在摄氏零度或以下,针对此气温情况,为保证棚内温度在摄氏11度以上,固在外棚架1内的中部加套内贮藏室3,贮藏室3包括内棚架5,内棚架5外设有薄膜,贮藏室3内还设有通气竹笼7和保温覆土层6,在温度较低时(温度低于11度时),先将紫薯等果蔬储存在窑贮藏区内,再采用保温覆土层6将紫薯等果蔬覆盖,并在保温覆土层6外加套内棚架5和薄膜,在大棚内部形成棚贮藏室的结构,采用土藏的方式,有利于在较低气温下保证紫薯等果蔬的贮藏温度,棚内的空气流通是通过通气竹笼7和引流槽4来实现的,由于贮藏室3内设置有通气竹笼7,通气竹笼7贯穿保温覆土层6连通贮藏室3,紫薯等果蔬储存在窑贮藏区内,通气竹笼7能保证地上贮藏区8空间区域的空气流通性,且贮藏室3的底部设置有引流槽4,引流槽4能对地下贮藏区9空间区域进行通风通气,确保棚内窑贮藏区整体的空气流通性好。此外,引流槽4还能对贮藏室3窑贮藏区的底部进行排水,控制好大棚内窑贮藏区的湿度在规定标准内。引流槽4与贮藏室3两侧的排水道21连通,引流槽4内的杂物或污水渍排到排水道21降渍。
通气竹笼7的设置可以根据季节性温度的差异进行灵活调整,在春夏温度较高时(温度大于20度时),通气竹笼7贯穿内棚架5和薄膜连通贮藏室3,在秋冬温度较低时(温度低于11度时),通气竹笼7设于内棚架5下方并连通贮藏室3。由于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温度大于20度时),要确保窑贮藏区有良好的空气流通性,因此将通气竹笼7贯穿内棚架5和薄膜连通贮藏室3,并结合引流槽4来进行排气通气,使得窑贮藏区的空气流通性好,若温度更高的情况下(如温度大于30度时),可部分或全部揭开贮藏室3膜,促进窖内散热,贮藏室3膜揭开的程度需要根据窖内温度计的数据确定;而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温度低于11度时),为了保证窑贮藏区内有合适的贮藏温度,对窑贮藏区的空气流通性要求不用那么高,只采用引流槽4来进行排气通气即可,因此将通气竹笼7设于内棚架5下方并连通贮藏室3,利于保持窑贮藏区内的温度标准。若温度更低(如温度低于5度时),则可在贮藏室3膜上面覆盖稻草,以便保温。
地下贮藏区9的底部每间隔三米均设置有一个分隔墙14,分隔墙14是延伸至地上贮藏区8的,这样便于将紫薯等果蔬完全的分割开来;为保证贮藏安全,先进行紫薯等果蔬贮藏分级,将全窖分段贮藏,以每三米长度设置一个分隔墙14,这样可以减少贮藏的整体风险,同时,也便于将各种分级后的种类紫薯等果蔬分开存放,在销售时也可以按客户所需要的不同规格分别提货。
此外,大棚内设置温度观测计三个、贮藏室3内设置温度与湿度观测点各三个、窖内通气竹笼7内设置温度观测计六个点,如果遇到极端低温,自然保暖出现不足时,可采用棚内加热器加热升高大棚内温度并适当加湿;如果遇早春升温快,自然通气降温出现困难时,可在通气竹笼7上方或引流槽4处采用排风扇进行通风,加热器数量与排风扇数量可根据当时情况临时决定。
实施例2
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棚贮藏果蔬的结构,其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贮藏室3为在地面开挖的凹腔”改为贮藏室3为可移动式贮藏室3,包括贮藏室外壳30,贮藏室3置于该外壳30中,外壳30上设有供排水道21通过的通孔,可移动贮藏室3在运输车31的承载下移动,运输车31包括车厢32,贮藏室外壳30设在车厢32内,内棚架5设在贮藏室外壳30的顶部,可移动贮藏室3还包括一个在地面上开挖好的容纳贮藏室外壳30的空腔33,外棚架1设在贮藏室外壳30两侧的地面基体10上,外棚架1的升降安装可通过塔吊来完成,贮藏室外壳30的侧壁底端设有排水道21,排水道21连通有排水渠13,贮藏室3底部的引流槽4通过外壳上的所述通孔连通排水道21和排水渠13。
上述区别结构是这样实现的:贮藏室3外壳在车厢32内,当需要移动贮藏室3时,通过塔吊将贮藏室外壳30吊到运输车31上,人工驾驶运输车31移动至容纳贮藏室外壳30的空腔33内进行安放,从而能将贮藏室3进行流动,由于贮藏室3整体可移动,在移动到指定地点后,再在贮藏室3的外侧搭设内棚架5和外棚架1,更能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布置,因地制宜,增加大棚设置的灵活性,易于流动性推广和使用。此外,通过管道34将贮藏室3、排水道21和引流槽4之间连通,在流动式的大棚贮藏室3,也能形成内循环的排污、降渍系统,也利于排气和散热,贮藏室外壳30通过在运输车31上移动,然后通过塔吊进行装车和下车,不仅能实现大棚贮藏室3的灵活移动,而且能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若后续由于其他原因,不需要在原位置使用该大棚贮藏室3,又可用塔吊将贮藏室外壳30吊到运输车31上,人工驾驶运输车31驶离该位置,灵活方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9)

1.棚贮藏果蔬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贮藏室和与贮藏室连接的棚架及覆盖在棚架上的棚膜,所述的棚膜、棚架、贮藏室构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所述的贮藏室整体呈“凹”字型,所述的棚架设置在凹腔的侧壁外侧,棚膜安装在棚架上;所述的贮藏室的凹腔底部设有引流槽,贮藏室凹腔侧壁底端设有排水道,所述的引流槽与排水道相通,用于排空凹腔内的积液;所述的棚架包括外棚架和内棚架,所述外棚架外侧设有与排水道相通的排水渠;所述外棚架和内棚架上分别设置有外棚膜和内棚膜,所述的内棚架设置在凹腔的开口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蔬贮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贮藏室为在地面开挖的凹腔,与凹腔四周地面基体共同形成贮藏室,所述棚架固定在凹腔周围的地面基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蔬贮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贮藏室为可移动式贮藏室,所述可移动贮藏室包括贮藏室外壳,所述贮藏室置于该外壳中,所述外壳上设有供排水道通过的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果蔬贮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贮藏室还包括一个在地面上开挖好的容纳贮藏室外壳的空腔,所述外棚架设在贮藏室外壳两侧的地面基体上,所述外棚架的升降安装可通过塔吊来完成,贮藏室外壳的侧壁底端设有排水道,所述排水道连通有排水渠,所述贮藏室底部的引流槽通过外壳上的所述通孔连通排水道和排水渠。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果蔬贮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棚架上设有通气竹笼,所述通气竹笼为竹子编织的空心圆柱状管道,通气竹笼在贮藏室内每间隔三米均有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果蔬贮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竹笼的上方和引流槽的开口处分别设有排风扇,所述外棚架内还设有棚内加热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果蔬贮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棚架的下方设有保温覆土层,所述保温覆土层的厚度为5厘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果蔬贮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覆土层与贮藏室的凹腔底部之间为窑贮藏区,所述窑贮藏区包括地上贮藏区和地下贮藏区,所述地上贮藏区和地下贮藏区相通,所述地上贮藏区是由凹腔四周地面基体和保温覆土层围成的地面线以上的空间区域,所述地下贮藏区是由贮藏区的凹腔底部与凹腔内壁围成的地面线以下的空间区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棚贮藏果蔬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贮藏区的底部每间隔三米均设置有一个分隔墙,所述分隔墙延伸至地上贮藏区。
CN201420558630.6U 2014-09-26 2014-09-26 棚贮藏果蔬的结构 Active CN204081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58630.6U CN204081577U (zh) 2014-09-26 2014-09-26 棚贮藏果蔬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58630.6U CN204081577U (zh) 2014-09-26 2014-09-26 棚贮藏果蔬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81577U true CN204081577U (zh) 2015-01-07

Family

ID=52174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58630.6U Active CN204081577U (zh) 2014-09-26 2014-09-26 棚贮藏果蔬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815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5023A (zh) * 2014-09-26 2015-01-07 重庆巴将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棚贮藏果蔬的结构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5023A (zh) * 2014-09-26 2015-01-07 重庆巴将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棚贮藏果蔬的结构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9210B (zh) 复合型土墙-冠层结构生态节能日光温室
CN104542123A (zh) 温室大棚降温储热和保温系统
Castilla et al. Greenhouse site selection
CN105009990A (zh) 多层充气保温大棚膜及其使用方法
CN105123152A (zh) 一种生姜的室内贮藏保鲜方法
CN204081577U (zh) 棚贮藏果蔬的结构
CN203369133U (zh) 一种半地下式日光温室甘薯储藏窖
CN104265023B (zh) 棚贮藏果蔬的方法
CN103434764B (zh) 一种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储运方法
CN205884057U (zh) 一种甘薯贮藏保鲜窖
JP2015112103A (ja) 自然対流式と冷風循環式を組み合わせるバレイショの通年貯蔵方法
CN104620784B (zh) 一种用于果菜保鲜的恒温窖
CN104705112B (zh) 一种蓄热保温型设施蔬菜基质栽培装置及栽培方法
CN103858616B (zh) 一种小林黄姜的窖藏方法
CN206963871U (zh) 一种寒地冷能果蔬保鲜库
CN102805013A (zh) 一种双层内保温温室
CN202197579U (zh) 耐低温生姜储藏窖
CN202773541U (zh) 高效塑料大棚
CN204443205U (zh) 一种用于果菜保鲜的恒温窖
CN207083628U (zh) 一种防风地暖型蔬菜大棚
CN102349400A (zh) 耐低温生姜储藏窖
CN208446490U (zh) 一种果实烘干隔层加热装置
CN205249861U (zh) 一种贮藏果蔬保鲜的抛石控温窑洞
CN2420590Y (zh) 风道、冰槽型自然蓄冷式冷藏库
CN205005518U (zh) 一种用于枇杷贮藏的室内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02

Address after: 400012, Sixth East Street, 128 Jiefang East Road, Yuzhong District, Chongqing

Co-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Ba general ancient walle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general Ba industr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400012, Sixth East Street, 128 Jiefang East Road, Yuzhong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general Ba industry (Group)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