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62805U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62805U
CN204062805U CN201420543349.5U CN201420543349U CN204062805U CN 204062805 U CN204062805 U CN 204062805U CN 201420543349 U CN201420543349 U CN 201420543349U CN 204062805 U CN204062805 U CN 2040628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ance body
light
light source
batteries
ligh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433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海老泽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628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6280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确保位于器具主体内的基板部的大小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11)具备:器具主体(15)、光源模块(16)、蓄电池组(17)、基板部(89)。器具主体(15)的一端侧开有开口。光源模块(16)具有LED(46),并且配置于器具主体(15)内,从该器具主体(15)的一端侧射出光。蓄电池组(17)具有沿器具主体(15)的内部分别配置在相互对置的位置的成对的蓄电池主体(75、75),并且供给LED(46)的紧急点亮用电力。基板部(89)上安装有使LED(46)点亮的点灯电路(104),并且配置于成对的蓄电池主体(75、75)之间。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具备紧急点亮用的蓄电池组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兼作紧急灯的照明装置,其在正常情况下使用商用交流电源等外部电源使光源点亮,而在外部电源停电时等紧急情况下通过蓄电池的电源使光源点亮。近年来,将LED用作此种照明装置的光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79499号公报
要求安装有使LED点亮的点灯电路的基板部在器具主体内的尺寸最大和对其进行有效的元件安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位于器具主体内的基板部的大小的照明装置。
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具备:器具主体、光源模块、蓄电池组、基板部。器具主体的一端侧开有开口。光源模块具有发光元件,并且该光源模块配置于器具主体内且从该器具主体的一端侧射出光。蓄电池组具有沿器具主体的内部分别配置于相互对置的位置的成对的蓄电池主体,并且该蓄电池组供给发光元件的应急点灯用的电力。基板部上安装有使发光元件点亮的点灯电路,并且配置于成对的电池主体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利用器具主体内的蓄电池组的蓄电池主体之间的空间,从而能够期待确保位于器具主体内的基板部的大小。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1种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将局部透视的俯视图,图1(b)是表示1种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仰视图。
图2(a)是从下方观察上述照明装置的光源模块的立体图,图2(b)是从上方观察光源模块的立体图。
图3(a)是从上方观察上述照明装置的蓄电池组的立体图,图3(b)是从下方观察蓄电池组的立体图。
图4(a)是从上方观察上述照明装置的点灯单元的立体图,图4(b)是从下方观察点灯单元的立体图。
图5(a)是表示上述照明装置的器具主体的一侧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器具主体的另一侧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将上述器具主体的一部分透视的立体图。
图7(a)、图7(b)是表示上述照明装置的光源模块的装卸操作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上述照明装置的蓄电池组的装卸操作的立体图。
图9是从上方观察上述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上述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从下方观察上述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中:11-作为照明装置的照明器具,15-器具主体,16-光源模块,17-蓄电池组,23-安装弹簧,46-作为发光元件的LED,75-蓄电池主体,89-基板部,104-点灯电路,L-作用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11,对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9至图11中,11为作为照明装置的照明器具,该照明器具11例如用作埋设于在天花板表面等开口的作为安装部的埋入孔中的紧急灯。而且,该照明器具11具备一端侧即下端侧开口的大致圆筒状的器具主体15,在该器具主体15的内部分别可装卸地容纳有光源模块16、紧急点灯用的蓄电池组17、与商用交流电源等外部电源电连接的端子台18、光源模块16的点亮用的点灯单元19。
而且,器具主体15具备圆筒状的主体部21、安装于该主体部21的下端部的圆形(圆环状)装饰框22。并且,在该器具主体15的两侧,一对安装弹簧23、23安装于装饰框22,该安装弹簧为用于将器具主体15保持于埋入孔的细长板状的金属制成的板簧。而且,在该器具主体15内,从上至下依次容纳有点灯单元19及端子台18、蓄电池组17、光源模块16。
在主体部21的外周面分别开有:使安装弹簧23、23突出的安装弹簧用开口25、25;用于与装饰框22卡止的成对的(两对)装饰框用卡止孔26、26;用于与蓄电池组17卡止的一对蓄电池组用卡止孔27、27;使端子台18暴露的端子台用开口28;用于与点灯单元19卡止的一对单元用卡止孔29(仅图示一个)。
安装弹簧用开口25、25的位置位于主体部21(器具主体15)的下端部且在径向上彼此相反侧的位置。即,通过这些安装弹簧用开口25、25,安装弹簧23、23位于器具主体15的在径向上彼此相反侧的位置(相对于器具主体15的中心轴彼此相反侧的位置),并沿该径向向外侧延伸。因此,从安装弹簧用开口25、25向器具主体15的外侧突出的安装弹簧23、23的作用力(保持力)沿器具主体15的直径(径向)朝向下方作用。即,这些安装弹簧23、23的作用力的作用线L成为与器具主体15的轴向正交的直径方向(径向)。
装饰框用卡止孔26、26分别在安装弹簧用开口25、25的两侧开口。
蓄电池用卡止孔27、27在主体部21(器具主体15)的下端部附近的位置,大致相互对称地配置于安装弹簧23、23的作用力的作用线L的两侧。
端子台用开口28在主体部21(器具主体15)的上端部附近的位置,且在一个安装弹簧23的上方的位置,换言之,在安装弹簧23、23的作用力的作用线L上的位置,沿主体部21(器具主体15)的周向开口为长条状。另外,以下,“作用线L上”是指从上方或下方观察时与作用线L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单元用卡止孔29在各安装弹簧用开口25的上方位置开口于主体部21(器具主体15)。
装饰框22具备形成为一体的装饰框主体31和弹簧保持部32、32,该装饰框主体31形成为圆环状的板状,该弹簧保持部32、32沿该装饰框主体31的厚度方向朝上方突出且保持安装弹簧23、23。
装饰框主体31是从下方抵接于天花板面的部分,形成为外径尺寸比主体部21大且相对于主体部21的下端部突出成凸缘状。在该装饰框主体31的中央部开有供光源模块16嵌合的安装开口34。因此,该安装开口34成为将来自光源模块16的光向下方射出的射出开口。该安装开口34的内缘部包括:沿与安装弹簧23的作用线L交叉(正交)的方向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34a、34a;以大致线对称的方式位于作用线L的两侧且圆弧状弯曲的弯曲部34b、34b。
弹簧保持部32、32为插入于主体部21内并从安装弹簧用开口25、25暴露的部分。这些弹簧保持部32、32位于作用线L上,呈以该作用线L为中心线大致对称的形状。另外,在这些保持部32、32的外表面分别突出设置有与装饰框用卡止孔26、26卡止的一对卡止爪部36、36,该一对卡止爪部36、36夹着安装弹簧23、23位于作用线L的两侧,并且大致线对称。而且,各个弹簧保持部32、32的内表面,即在器具主体15的内侧的安装弹簧23、23的背面侧的位置上,凹陷设置有用于卡止光源模块16的一对卡止凹部38、38,该一对卡止凹部38、38面向安装开口34内且分别位于作用线L的两侧。并且,在一侧的弹簧保持部32的内表面,凹陷设置有光源模块16的装卸操作用操作凹部39,该装卸操作用操作凹部39位于作用线L上,并与安装开口34的一侧的直线部34a连续。而且,在另一侧弹簧保持部32的内表面,突出设置有用于与光源模块16卡止的卡止凸部40,该卡止凸部40位于卡止凹部38、38之间的作用线L上且位于安装开口34的另一侧的直线部34a的上方(图5(a)及图5(b))。
安装弹簧23、23向器具主体15的外侧突出,且在前端部弯曲形成有卡合部23a、23a。
如图1(b)、图2、图10及图11等所示的光源模块16与装饰框22的安装开口34嵌合,并从器具主体15的下端部向下方射出光,该光源模块16具备光源基板43和覆盖该光源基板43的模块外壳44。而且,该光源模块16(模块外壳44)的上部与蓄电池组17及点灯单元19的下部对置且邻接。
光源基板43形成为平板状,在作为一个主面的下表面的中央部安装有多个例如4个作为发光元件(半导体发光元件)的LED46,并且在这些LED46的周围分别安装有作为保养检查用的功能性元件的开关47、作为保养检查用的功能性元件的检查用的多个指示灯48、作为保养检查用的功能性元件的遥控器收发(通信)用的通信设备49、50。另外,通信设备49、50的其中一个为接收用的通信设备,另一个为发送用的通信设备。而且,在该光源基板43的作为另一个主面的上表面上,安装有作为连接器部的连接部件即连接器容纳部51。
LED46配置于光源基板43的下表面的中央部,分别被透镜等配光控制部件即圆顶状的制光体52覆盖。而且,通过该制光体52,来自LED46的光被扩散,从而成为由规定的规格规定的配光特性。另外,制光体52设置于比模块外壳44的下表面更靠内侧(蓄电池组17及点灯单元19侧)。即,制光体52的端部构成为不突出于模块外壳44的下表面。根据上述结构的制光体52,能够保护制光体52免受损坏或污染。
开关47、指示灯48及通信设备49、50配置于光源基板43的下表面的LED46的周围。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47及指示灯48配置于作用线L的一侧,通信设备49、50配置于作用线L的另一侧。
而且,开关47为通过外部操作使未图示的检测电路运转的检测模式的启动用部件,该检测电路检查LED46的状态、蓄电池组17的充电状态等。
指示灯48在通过开关47的操作使检测电路运转后,显示(报告)该检测电路的检查结果。
通信设备49、50例如为红外线接收机构及红外线发送机构,通过外部的遥控器的远程操作能够选择使上述检测电路运转的检查模式。
连接器容纳部51通过可装卸地容纳将与点灯单元19侧电连接的未图示的导线汇总的连接器,从而使点灯单元19与光源基板43(LED46)电连接,该连接器容纳部51沿与作用线L交叉(正交)方向配置成长条状,且呈以该作用线L为中心线大致对称的形状。在该连接器容纳部51上设置有用于在将已连接的连接器卸下时操作的拆卸杆51a。
模块外壳44例如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为上下方向的厚度较薄的扁平状,并且能够嵌合于安装开口34的内缘。即,该模块外壳44具备:与安装开口34的直线部34a、34a对置的作为一个侧面部的外壳直线部44a、44a,及与安装开口34的弯曲部34b、34b对置的作为另一个侧面部的外壳弯曲部44b、44b。并且,在该模块外壳44的一侧的外壳直线部44a上凹陷设置有作为装卸机构安装部的弹簧安装部55,该弹簧安装部55上可操作地安装有作为装卸机构的卡止弹簧54。而且,在该模块外壳44的另一侧的外壳直线部44a,在作用线L的两侧突出设置有插入并卡止于装饰框22的另一个弹簧保持部32的卡止凹部38、38中的插入爪部56、56,并且在这些插入爪部56、56之间凹陷设置有使凸部40插入并卡止的凹部57。并且,在该模块外壳44的从安装开口34朝向下方的下部上,在中央部开口有使LED46及制光体52暴露的大径的圆形开口61,并且沿着该开口61的周围,分别开有使开关47、各指示灯48及通信设备49、50暴露的多个小径的圆形开口62,并且以与弹簧安装部55连通的方式开有将卡止弹簧54的下部暴露成可操作的切口63。而且,在该模块外壳44的与蓄电池组17对置的上部,开有使连接器容纳部51暴露的长方形的连接器开口部64。并且,与该模块外壳44的上部的弹簧安装部55连续的部分成为倾斜部65,该倾斜部65用于将光源模块16安装于器具主体15时避免与安装开口34的内缘部(一侧的直线部34a)发生干扰。
卡止弹簧54例如是由金属等弯曲形成U字状的板簧,沿与作用线L交叉(正交)方向配置成长条状,且配置成以该作用线L为中心线大致对称的形状。该卡止弹簧54中,暴露于切口63的解除操作部54a朝向下方突出设置,并且,插入并卡止于装饰框22的一侧的弹簧保持部32的卡止凹部38、38中的爪部54b、54b在与弹簧安装部55相反一侧的外侧表面上分别突出设置于作用线L的两侧。并且,爪部54b、54b在沿作用线L的方向上从模块外壳44(弹簧安装部55)向外侧施力。并且,该卡止弹簧54在光源模块16上,位于与连接器容纳部51相反一侧的侧部,并且相对于器具主体15的中心轴位于与端子台18同一侧的下方。
倾斜部65朝向上方向远离安装部55的方向倾斜。
如图1(a)、图3及图10等所示的蓄电池组17在不使用时经由端子台18通过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进行充电,并且在紧急情况时供给紧急点亮用的电力,是容纳于器具主体15内的部件中重量最重的重物。该蓄电池组17具备多个作为二次电池的圆柱状的蓄电池68、及容纳这些蓄电池68的蓄电池外壳69。该蓄电池外壳69例如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在内部容纳蓄电池68的一对容纳部71、71和连接该一对容纳部71、71的连接部72一体设置,并且在各容纳部71、71的外表面(与作用线L相反的一侧)突出设置有可装卸地卡止在器具主体15的蓄电池用卡止孔27、27的蓄电池卡止爪部73、73。
蓄电池68例如为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等可充电的电池,经由未图示的连接板相互串联连接。
各容纳部71例如在内部能够将多个例如2个蓄电池68沿上下方向容纳,并与这些蓄电池68一同分别构成蓄电池主体75。并且,这些容纳部71(蓄电池主体75)相互分开,在彼此之间沿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径向且在作用线L上区划有供点灯单元19的一部分嵌合的空间部76。而且,这些容纳部71(蓄电池主体75)在将蓄电池组17容纳于器具主体15的状态下,配置在沿该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内周的位置,并配置在作用线L的两侧且彼此大致线对称。即,这些容纳部71(蓄电池主体75)配置成相对于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轴向大致平行,并且沿上下方向配置成长条状,外侧面与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内周相邻对置。
连接部72在下部连接容纳部71、71之间,且沿光源模块16的模块外壳44的上表面配置。并且,在该连接部72的与空间部76对置的上部,突出设置有插入部77,该插入部77与蓄电池68的正极及负极相连且插入连接于点灯单元19。
蓄电池卡止部73、73一体设置于操作片79、79的上端部,该操作片79、79在容纳部71的与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内周面对置的侧部朝向下方突出设置成舌片状,通过操作这些操作片79、79,蓄电池卡止部73、73与这些操作片79、79一体弹性变形从而从蓄电池用卡止孔27、27脱落。
就图1(a)、图4及图9至图11等所示的端子台18而言,从外部电源供给有LED46点亮用的电力及蓄电池组17的蓄电池68充电用的电力,在器具主体15(照明器具11)的外部,经由线缆81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在器具主体15的内部,与蓄电池组17及点灯单元19电连接。该端子台18具备一对配线连接部83、83,这些配线连接部83、83以从端子台用开口28上下并排暴露的方式与点灯单元19一体固定。因此,该端子台18位于作用线L上,并且配置于一侧的安装弹簧23的基端部的正上方。并且,该端子台18配置于器具主体15的外廓的内侧,以免相对于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外廓(外周面)向外侧突出。
线缆81具备:插入并保持于配线连接部83、83的配线85、85、以使这些配线85、85相互分开的状态进行包覆的例如扁平的绝缘被覆部86。
配线85、85从外侧沿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切线方向以大致水平方向插入并连接于配线连接部83、83。因此,线缆81的绝缘被覆部86的扁平侧沿上下方向配置。
点灯单元19具备:单元外壳88、容纳于该单元外壳88的基板部89。
单元外壳88例如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该单元外壳88具备形成为一体的单元外壳主体部91及单元外壳延伸部92、92,该单元外壳延伸部92、92在该单元外壳主体部91的两端部沿与该单元外壳主体部91交叉的方向延伸(一侧和另一侧),该单元外壳88以在器具主体15内遍及位于作用线L上的内周面之间而连续的方式容纳于器具主体内15。即,单元外壳88(点灯单元19)遍及相对于器具主体15的中心轴彼此位于相反侧的内周面之间而连续,单元外壳主体部91的两侧及单元外壳延伸部92、92和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内周面之间被区划为分别插入嵌合蓄电池68的蓄电池主体75(容纳部71)的插入空间部93、93。而且,在各单元外壳延伸部92的下端部的位置上,分别切割形成有供装饰框22的各弹簧保持部32嵌合的嵌合开口95,并且在该嵌合开口95的上方的位置上,以爪状突出设置有插入并卡止于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各单元用卡止孔29中的卡止片部96。
单元外壳主体部91为沿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径向延伸为长条状的部分,在将点灯单元19安装于器具主体15的状态下,在蓄电池组17的蓄电池外壳69的容纳部71、71(蓄电池主体75、75)之间嵌合于空间部76。并且,在该单元外壳主体部91的下部开有供蓄电池组17的插入部77插入的方孔状的插入孔98。该插入孔98位于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大致中心轴上且位于作用线L上。
一侧的单元外壳延伸部92为与一侧的安装弹簧23的基端部及端子台18对置的部分,在与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内周面对置的外侧部的上端侧凹陷设置有使端子台18安装的端子台安装部99。
另一侧的单元外壳延伸部92为与另一侧的安装弹簧23的基端部及连接器容纳部51对置的部分,在与光源模块16对置的下部,凹陷设置有使连接器容纳部51插入的插入凹部101(图4(b)、图6及图7)。而且,在该插入凹部101的上方开有使该插入凹部101与单元外壳88的内部连通的连通孔102(图1(a)及图6)。
基板部89上安装有使光源模块16的LED46(图1(b))点亮的点灯电路104等。该基板部89形成为板状,遍及单元外壳88的单元外壳延伸部92、92之间而配置。即,在将点灯单元19安装于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状态下,该基板部89沿上下方向具有面方向,且相对于该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径向及作用线L平行,并且配置于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直径及作用线L的附近(本实施方式中为从作用线L上稍向外侧离开的位置)。换言之,在将点灯单元19安装于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状态下,该基板部89各主面朝向作用线L的外侧。
点灯电路104例如为具备正常点灯电路、紧急点灯电路及蓄电池68的充电电路等,能够向LED46(图1(b))供给恒定电流的恒流电路等。该点灯电路104分别与安装于基板部89的与插入凹部101侧对置的一个主面上的点灯电路侧连接部件即连接器容纳部106和蓄电池连接部107电连接。
如图1(a)及图6等所示的连接器容纳部106通过可装卸地容纳将与光源模块16的连接器容纳部51连接的未图示的导线汇总的连接器,将点灯单元19与光源基板43(LED46)电连接,该连接器容纳部106配置在作用线L上的位置,且沿与该作用线L交叉(正交)的上下方向配置成长条状。另外,连接于该连接器容纳部106的导线经由连通孔102引出到插入凹部101。
图1(a)所示的蓄电池连接部107与蓄电池组17的插入部77电连接,并与单元外壳主体部91的插入孔98对置,且配置于作用线L上。
而且,如图1(a)至图11所示,在组装照明器具11时,首先,将端子台18安装于单元外壳88的端子台安装部99并以端子台18朝上的状态,相对于主体部21从下端部向上方插入将基板部89容纳于单元外壳88内的点灯单元19。此时,将单元外壳88的卡止片部96对准并推入主体部21的单元用卡止孔29,由此沿主体部21的内周面弹性变形的卡止片部96在单元用卡止孔29的位置进行复位变形,使点灯单元19及端子台18固定于主体部21。在该状态下,端子台18从端子台用开口28向主体部21的外侧暴露。
其次,将安装弹簧23、23分别保持于弹簧保持部32、32的装饰框向上方插入并安装于主体部21的下端部。此时,将装饰框22的弹簧保持部32、32对准主体部21内的点灯单元19的嵌合开口95、95,将一对卡止爪部36、36对准主体部21的装饰框用卡止孔26、26,并将安装弹簧23、23对准安装弹簧用开口25、25后按入,由此弹簧保持部32、32插入于嵌合开口95、95,并且卡止爪部36、36插入于装饰框用卡止孔26、26,装饰框22固定于主体部21,从而构成器具主体15,安装弹簧23、23从器具主体15分别向外侧延伸。
在该状态下,将蓄电池组17从安装开口34向上方插入(图8)。此时,将蓄电池组17的蓄电池主体75、75(容纳部71、71)朝上并且对准插入空间部93、93,将插入部77对准插入孔98,并将蓄电池卡止爪部73、73对准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蓄电池用卡止孔27、27后按入,由此蓄电池主体75、75(容纳部71、71)插入于插入空间93、93,插入部77插入于插入孔98从而与蓄电池连接部107连接,点灯单元19(基板部89的点灯电路104)与蓄电池组17(蓄电池68)电连接,并且,沿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内周面弹性变形的蓄电池卡止爪部73、73在蓄电池用卡止孔27、27的位置进行复位变形,蓄电池组17固定于器具主体15。在该状态下,点灯单元19的单元外壳主体部91嵌合于蓄电池组17的空间部76,容纳于该单元外壳主体部91内的基板部89位于蓄电池主体75、75之间,蓄电池主体75、75在器具主体15的内周面附近大致线对称地位于作用线L的两侧。
而且,将经由连通孔102引出至插入凹部101的导线汇总的连接器连接于光源模块16的连接器容纳部51,将该光源模块16从安装开口34插入于器具主体15内。此时,将位于光源模块16的另一侧外壳直线部44a侧的卡止爪部56、56分别插入于位于安装开口34的另一侧的直线部34a侧的卡止凹部38、38,并且将卡止凸部40插入于凹部57(图7(b)),并以这些为支点使光源模块16的卡止弹簧54侧向上方转动(图7(a)),由此沿安装开口34的内缘部(一侧的直线部34a)弹性变形的卡止弹簧54的插入爪部54b、54b在卡止凹部38、38的位置进行复位变形,使光源模块16固定于器具主体15,从而完成照明器具11的组装。在进行该转动时,由于存在倾斜部65,因而防止光源模块16的卡止弹簧54侧的上部和器具主体15之间发生干扰。导线容纳于插入凹部101内。
在将该完成组装的照明器具安装于天花板表面时,在使各安装弹簧23以顺沿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侧面的方式弹性变形并保持的状态下,将照明器具11从下方插入埋入孔,使器具主体15的主体部21及各安装弹簧23插入于埋入孔。
当各安装弹簧23的卡合部23a移动到埋入孔的上方时,解除对各安装弹簧23的保持。由此,各安装弹簧23通过弹性变形的反作用力向器具主体15的外侧展开,与埋入孔的上缘部抵接而向上提升照明器具11,使装饰框22的装饰框主体31的上表面与天花板表面抵接,从而完成照明器具11的设置。此后,将线缆81的配线85、85分别从外侧沿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切线方向插入并与端子台18的配线连接部83、83进行连接。
在点灯电路104具有正常点灯电路的情况下,从端子台18输入有外部电源的照明器具11从正常点灯电路向LED46供给恒定电流,使LED正常点亮,并且根据需要对蓄电池组17的蓄电池68进行充电。而且,在发生停电等紧急情况时,从蓄电池组17的蓄电池68供给有电力的点灯电路104的紧急点灯电路使LED46紧急点亮。即,在点灯电路104具有正常点灯电路的情况下,点灯电路104的正常点灯电路切换为紧急点灯电路。
而且,对安装于天花板表面的照明器具11进行维护时,以与组装顺序相反的顺序,将光源模块16与蓄电池组17依次从器具主体15卸下。即,首先,将手指插入操作凹部39沿作用线L向切口63内按压光源模块16的卡止弹簧54的解除操作部54a,即,向与爪部54b、54b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按压操作,从而使卡止弹簧54抵抗作用力而弹性变形,使爪部54b、54b从卡止凹部38、38脱落,解除基于卡止弹簧54的光源模块16与器具主体15的卡止。因此,通过使该光源模块16的卡止弹簧54侧向下方转动(图7(a)),使光源模块16相对于安装开口34稍向卡止弹簧54侧移动的同时向下方拔出(图7(b)),由此解除卡止爪部56、56和卡止凹部38、38之间的卡止及凹部57和卡止凸部40之间的卡止,将光源模块16从安装开口34卸下。之后,通过操作暴露于光源模块16的上部的连接器容纳部51的拆卸杆51a,卸下连接于连接器容纳部51的连接器,由此,能够将光源模块16从器具主体15卸下来,并且由于导线的长度设置为足够长,因此无需卸下连接于连接器容纳部51的连接器即可卸下电池组17。接下来,从两侧夹捏从安装开口34可以观察得到的蓄电池组17的操作片79、79以使其沿作用线L相互靠近,使蓄电池卡止爪部73、73从蓄电池用卡止孔27、27脱落,并且将蓄电池组17沿器具主体15的轴向向下方拔出(图8),由此,从器具主体15卸下蓄电池组17。
另外,就点灯单元19而言,一旦安装于器具主体15之后,通常不会卸下点灯单元19,但需要卸下时,可在从主体部21卸下装饰框22之后,从器具主体15(主体部21)的外侧按压卡止片部96而解除与单元用卡止孔29的卡止,由此能够与端子台18一体卸下点灯单元19。
根据以上说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将蓄电池组17的蓄电池主体75、75分别配置在沿器具主体15的内部(内周)彼此对置的位置,即,将蓄电池主体75、75均等地配置于器具主体15内,并在这些蓄电池主体75、75之间配置基板部89,从而有效地利用了器具主体15内的蓄电池主体75、75之间的空间(空间部76),能够使用较长的基板部89,因此,能够确保位于器具主体15内的基板部89的大小。
尤其,通过将基板部89以在蓄电池主体75、75之间与器具主体15的径向平行的方式配置在器具主体15的直径附近,能够将基板部89的长度设定为与器具主体15的直径大致相同的长度,因此能够进一步加大基板部89的尺寸。
因此,能够增加可安装于基板部89的元件的数量。
而且,通过将构成照明器具11的部件中最重的重物即蓄电池主体75、75配置于相对于安装弹簧23、23的作用力的作用线L大致对称的位置,由此能够使照明器具11的重心大致位于作用线L上,并且能够使蓄电池主体75、75位于该重心附近。而且,通过将端子台18配置在器具主体15内的安装弹簧23、23的作用力的作用线L上,由此使器具主体15倾斜的负载不易施加于端子台18,并且通过安装弹簧23、23能够平衡地接受从线缆81施加于端子台18的上下方向的负载等。其结果,通过安装弹簧23、23能够将照明器具11始终稳定地安装并保持于天花板表面的埋入孔。
尤其,由于一侧的安装弹簧23位于端子台18的大致正下方,即端子台18位于安装弹簧23的附近,因此,可使该安装弹簧23的作用力抵抗施加于端子台18的上下方向的负载,能够更加稳定地安装并保持照明器具11。
而且,由于端子台18未向器具主体15的外侧突出,因此,即使将器具主体15的直径尺寸例如设定为与将灯用作光源的现有的照明装置或紧急灯相同,也能够将所述照明器具11容易地安装于用于安装该现有的照明装置的已有的埋入孔。因此,能够容易将现有的照明装置更换为所述照明器具11,并且能够在器具主体15的内部确保足够的空间,因此,能够使照明器具11(器具主体15)进一步薄型化。而且,与现有的紧急灯等照明装置不同,无需从器具主体15的上表面插入线缆,端子台18不向器具主体15的外侧突出,因此,能够防止灰尘附着于端子台18与线缆81之间的连接部分。
而且,由于端子台18的配线连接部83、83配置成沿器具主体15的切线方向上下并排,因此,连接于配线连接部83、83的线缆81的配线85、85也上下并排。因此,扁平的线缆81的厚度方向朝向外侧,线缆81成为沿水平方向更加容易变形的状态,因此,相对于连接有配线85、85的端子台18,线缆81更加难以施加上下方向的负载,能够更加稳定地保持照明器具11。
而且,由于光源模块16通过一个卡止弹簧54可装卸地卡止于照明主体15,因此,其结构简单,而且在进行装卸操作时,虽然对卡止弹簧54施力,但由于该卡止弹簧54位于安装弹簧23、23的作用力的作用线L上,因此难以在与安装弹簧23、23的作用力交叉的方向上产生力,照明器具11与天花板侧之间的保持不易变得不稳定,因而能够容易地将光源模块16装卸于器具主体15。
具体而言,由于卡止弹簧54沿作用线L的方向施力而将光源模块16卡止于器具主体15,并且通过沿作用线L向与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操作而解除卡止,因此光源模块16的装卸操作基本沿作用线L进行。因此,该装卸操作时施加的力不与安装弹簧23、23的作用力交叉,因此难以影响安装弹簧23、23对照明器具11的保持,能够在稳定地保持照明器具11的状态下进行操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而且,由于在器具主体15内的光源模块16的上方的位置,以与该光源模块16相邻的方式可装卸地配置有蓄电池组17,因而通过卸下光源模块16而使蓄电池组17暴露于器具主体15的下方即安装开口34,能够容易地卸下蓄电池组17。而且,由于蓄电池组17在光源模块16侧具备拆卸操作用操作片79、79,因此在卸下光源模块16的状态下,这些操作片79、79暴露,能够更加容易地卸下蓄电池组17。
因此,能够提高蓄电池组17的维护性。尤其,由于LED46的使用寿命长,因此,在用于紧急灯的照明器具11中,与光源模块16相比,蓄电池组17的维护频率及优先顺序相对在前,因此通过上述能够容易地卸下蓄电池组17的结构,能够使维护变得更加容易。
另外,由于在光源模块16的光源基板43的一个主面上安装有维护检查用的开关47、指示灯48及通信设备49、50,因而能够实现可检查确认光源模块16本身等的高性能化,并且确认操作也得以功能化。并且,通过将与LED46同样长寿命的这些开关47、指示灯48及通信设备49、50与LED46配套,与将这些单独配置的情况相比,防止照明器具11的复杂化及大型化,能够减少照明器具11内的单元或部件数,能够实现简化及小型化。
而且,通过将开关47、指示灯48及通信设备49、50配置于LED46的周围,能够有效利用死空间而功能性地配置这些开关47、指示灯48及通信设备49、50,并且能够节省空间。
另外,在上述一种实施方式中,点灯电路104只要具有紧急点灯电路即可,正常点灯电路不是必需的。即,照明器具11可以仅在紧急时点亮。
而且,作为发光元件,除LED46外,例如可以使用激光二极管等的发光元件,或有机EL元件(OLED)等。
而且,器具主体15不限于圆筒状,例如可以为方筒状。此时,例如通过将蓄电池主体75、75沿相互对置的面部配置,或配置于位于对角的角部,从而能够使用较长的基板部89,即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并没有限定实用新型范围的意图。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宗旨内,并且也包含在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端侧开有开口的器具主体;
具有发光元件,并且配置于所述器具主体内,从该器具主体的一端侧射出光的光源模块;
具有沿所述器具主体的内部分别配置于相互对置的位置的成对的蓄电池主体,并且供给所述发光元件的紧急点亮用的电力的蓄电池组;
安装有使所述发光元件点亮的点灯电路,并且配置于所述成对的蓄电池主体之间的基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配置于器具主体的彼此相反侧的位置,通过使作用力作用于该器具主体的一端侧从而将所述器具主体保持于安装部的一对安装弹簧,
所述成对的蓄电池主体配置在相对于所述安装弹簧的作用力的作用线大致对称的位置。
3.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光元件;
具有利用外部电源使该发光元件点亮的电路和用于在紧急时使该发光元件点亮的电路的点灯电路;
仅在紧急时供给电力使发光元件点亮的蓄电池组。
CN201420543349.5U 2014-03-24 2014-09-19 照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6280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0998A JP6292389B2 (ja) 2014-03-24 2014-03-24 照明装置
JP2014-060998 2014-03-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62805U true CN204062805U (zh) 2014-12-31

Family

ID=52204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4334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62805U (zh) 2014-03-24 2014-09-19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92389B2 (zh)
CN (1) CN2040628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64860A (ja) * 2015-02-26 2016-09-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及び点灯装置及び基板ユニット装置
JP2020074337A (ja) * 2015-02-26 2020-05-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77880B2 (ja) * 2016-05-24 2020-10-28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6979807B2 (ja) * 2017-06-30 2021-12-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7055266B2 (ja) * 2018-06-07 2022-04-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7398919B2 (ja) * 2019-10-10 2023-12-15 コイズミ照明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43931Y2 (zh) * 1978-10-13 1981-10-14
JPH04172930A (ja) * 1990-11-06 1992-06-19 Wako Electric Co Ltd 非常用照明器具
JP4985249B2 (ja) * 2007-09-05 2012-07-25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64860A (ja) * 2015-02-26 2016-09-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及び点灯装置及び基板ユニット装置
JP2020074337A (ja) * 2015-02-26 2020-05-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2020170724A (ja) * 2015-02-26 2020-10-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85385A (ja) 2015-10-22
JP6292389B2 (ja) 2018-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62805U (zh) 照明装置
CN204313188U (zh) 照明装置
CN105090861A (zh) 照明装置
JP7276440B2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気機器
US20190316745A1 (en) Lighting device
CN108140906B (zh) 智能电池和方法
JP6854336B2 (ja) 接続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を使用した車両及び充電器
CN204062897U (zh) 照明装置
JP2002050331A (ja) 異なるタイプの電源供給の使用に適した携帯装置用電源供給デバイス
CN204062896U (zh) 照明装置
CN109309189B (zh) 充电电池
JP2014135192A (ja) 充電器
JP6887111B2 (ja) 照明器具
US11309722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USB charging function
JP2013183499A (ja) 携帯式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に着脱可能な発光ユニット
CN215377493U (zh) 一种电池包及其充电座
KR20070047952A (ko) 배터리의 과충전 방지 장치
JP6730670B2 (ja) 照明装置
CN220475917U (zh) 内衬与外壳可拆卸的耳机充电仓
JP6478078B2 (ja) 照明装置
JP6701537B2 (ja) 照明装置
JP6777880B2 (ja) 照明装置
KR101291775B1 (ko) 스마트 콘센트
CN219843440U (zh) 一种户外储能电源
CN216624501U (zh) 连接器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7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