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41779U - 一种三轮摩托及双离合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轮摩托及双离合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41779U
CN204041779U CN201420479283.8U CN201420479283U CN204041779U CN 204041779 U CN204041779 U CN 204041779U CN 201420479283 U CN201420479283 U CN 201420479283U CN 204041779 U CN204041779 U CN 204041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internal tooth
steel ball
double
tooth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792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4792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41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41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4177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离合发动机,并且其初级离合器总成包括带有主动齿轮的主动齿轮套;设置有从动片卡装槽的外罩;设置在曲轴上的内齿套,内齿套外周上设置有内端面为斜切面的传动筋条;套装在内齿套上的外齿套,外齿套上的筋条容纳槽内端面也为斜切面;靠近外齿套设置的限位盘和回位弹簧、从动摩擦片以及设置在从动摩擦片两端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设置在外齿套上的主动摩擦片;钢球安装罩、钢球、单向器;次级离合器总成安装在主轴上,并且次级离合器的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解决发动机重载初级离合器打滑的问题,并且可以有效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双离合发动机的三轮摩托。

Description

一种三轮摩托及双离合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轮摩托以及用于三轮摩托的双离合发动机。
背景技术
摩托车双离合发动机的出现,使得摩托车在需要变档时,无需手动操纵离合器,仅需稍松油门,然后用脚操作档杆即可轻松完成换挡,这给驾驶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
目前传统的摩托车双离合发动机的初级离合器均采用蹄块式自动离合器,次级离合器均为摩擦片式离合器,众所周知,蹄块式的自动离合器是靠蹄块与罩壳之间的摩擦件的摩擦力来实现动力传递的,而蹄块与罩壳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蹄块与罩壳之间的压力,亦即蹄块所受到的向心力的大小,向心力的公式为F=mω2r,可见,增大蹄块所受到的向心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为增大蹄块质量、增大曲轴转速以及增大蹄块的旋转半径,然而在重载三轮摩托车技术领域,通常还要降低最大扭矩点的转速来增加发动机的扭矩,并且发动机从怠速到最高转速之间始终存在着低速段,因此增大曲轴转速显然是不可行的,而受制于摩托车发动机尺寸的要求,蹄块旋转半径的增大也是不太可行的,因而增大蹄块的质量就成为了增大蹄块与罩壳之间压力的主要技术手段,而蹄块质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加大蹄块的厚度来实现的。
三轮摩托对发动机的载重能力要求较高,这就需要使得初级离合器在转速较低的情况下蹄块与罩壳之间具有足够大的摩擦力,以便避免打滑现象的出现,在该种需求下,初级离合器中的蹄块的厚度越做越大,但这确始终无法克服中低速时蹄块与罩壳之间打滑的问题,并且随着蹄块厚度的增大,整个蹄块的重心离其曲轴支撑轴承也越来越远,这会造成曲轴径向负荷增大,曲轴支撑轴承非常容易损坏,更为严重的情况可能会造成曲轴断裂,发动机报废。
可见,传统的双离合结构虽然在操作上具有很大的便利性,但是其只能用在小排量并且负重较小的摩托车发动机上,而无法在中、大排量且负重要求较高的摩托车发动机上进行应用。
因此,如何能够提供一种既适用于重载,又能够有效保护曲轴支撑轴承的双离合发动机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离合发动机,以便使得发动机既能够适用于重载,同时又能够有效保护曲轴的支撑轴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离合发动机主要用于三轮摩托中,当然,其也适用于二轮摩托车上,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离合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发动机本体中的初级离合器总成和次级离合器总成,并且所述初级离合器总成包括:
套装在所述发动机本体的曲轴上,且与所述曲轴的输出段同轴并间隙配合的主动齿轮套,所述主动齿轮套上固连有主动齿轮;
与所述主动齿轮套固定相连的外罩,所述外罩设置有从动片卡装槽;
套装于所述曲轴输出段上,且与所述曲轴同步转动的内齿套,所述内齿套的外周上设置有传动筋条,且所述传动筋条的内端面为斜切面;
套装在所述内齿套外部且设置有主动摩擦片卡装槽的外齿套,所述外齿套上还设置有可供所述传动筋条套入,且预留有转动间隙的筋条容纳槽,所述筋条容纳槽的内端面为与所述传动筋条的内端面贴合的斜切面;
固定设置于所述内齿套上,且靠近所述外齿套边缘的限位盘,所述限位盘与所述外齿套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
设置于所述外罩的从动片卡装槽内的从动摩擦片,所述从动摩擦片的内端和外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且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还设置有分离弹簧;
设置在所述外齿套的主动摩擦片卡装槽内且用于与所述从动摩擦片接合的主动摩擦片;
套装在所述内齿套上,且与所述内齿套同步转动的钢球安装罩,所述钢球安装罩位于所述外罩内部,且处于外罩和第一端板之间,所述钢球安装罩的外缘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端板弯折的折边,且所述钢球安装罩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钢球容纳槽;
嵌设于所述钢球容纳槽内,且用于推动所述第一端板的钢球;
设置于所述钢球安装罩和所述主动齿轮套内孔之间的单向器;
所述次级离合器总成安装在所述发动机本体的主轴上,且所述次级离合器中的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外齿套用于与所述第一端板相配合的部位还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端板轴向运动的卡边。
优选的,所述次级离合器总成包括:
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且所述从动齿轮通过其内孔的花键套装在所述主轴的启动齿轮上;
固连在所述从动齿轮上的单向超越离合器;
配装在所述单向超越离合器的内孔中的单向器花键套,所述单向器花键套通过其内花键套装在所述主轴上。
优选的,所述次级离合器总成中还包括:
与所述单向器花键套同步转动,且可沿所述单向器花键套轴向移动的次级内齿套,所述次级内齿套的外周上设置有次级传动筋条,且所述次级传动筋条的内端面为斜切面;
支撑所述次级内齿套转动的端部轴承,且所述端部轴承的内圈固连有可被离合器操纵杆推向所述从动齿轮的分离挺杆;
锥度离合器,所述锥度离合器包括外锥体、次级回位弹簧和内锥体,所述内锥体和外锥体的接合面上设置有摩擦件,其中所述外锥体固连在所述从动齿轮上,所述内锥体套装在所述次级内齿套上,且所述内锥体上还设置有可供所述次级传动筋条套入,且预留有转动间隙的次级筋条容纳槽,所述次级筋条容纳槽的内端面为与所述次级传动筋条的内端面贴合的斜切面,所述次级回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单向器花键套与所述内锥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外罩通过铆钉与所述主动齿轮套铆接固连。
优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曲轴上,且靠近所述初级离合器总成设置的机油离心过滤装置。
优选的,所述内齿套的外部设置有外花键,所述钢球安装罩包括安装罩本体和带有内花键的花键套,所述花键套与所述安装罩本体焊接,且所述花键套套装在所述内齿套的外花键上,所述单向器设置在所述花键套与所述主动齿轮套的内孔之间。
优选的,所述传动筋条至少包括三个,且所述传动筋条沿所述内齿套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回位弹簧与所述限位盘之间的转动钢球。
优选的,所述内齿套与所述曲轴花键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还公开了一种三轮摩托,包括发动机,并且所述发动机为如上任意一项所公开的双离合发动机。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双离合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和设置在发动机本体中的初级离合器总成和次级离合器总成,并且初级离合器总成为离心摩擦片式离合器,其具体工作原理为:曲轴带动初级离合器的内齿套转动,同时内齿套带动与其同步转动的钢球安装罩进行转动,由于传动筋条和筋条容纳槽的作用,外齿套也在内齿套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此时外齿套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处于初始位置,随着曲轴转速的逐渐增大,钢球将被甩至钢球安装罩的边缘,由于钢球安装罩上设置有折向第一端板的折边,因而此时钢球将推动第一端板朝第二端板的方向运动,从而使主动摩擦片与从动摩擦片接合,从动摩擦片带动外罩以及主动齿轮套转动,主动齿轮套的转动通过主动齿轮传递至从动齿轮,并最终经由次级离合器传递至主轴将动力输出。
在主动摩擦片与从动摩擦片接合时,由于从动摩擦片给外齿套带来的阻力使得外齿套与内齿套之间出现了转速差,传动筋条将相对于筋条容纳槽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而由于传动筋条的内端面和筋条容纳槽的端面均为斜切面,因而外齿套将克服回位弹簧的弹力并带动主动摩擦片进行轴向运动,从而使主、从动摩擦片结合的更加紧密,并且发动机的负荷越大,传动筋条相对于筋条容纳槽所旋转的角度越大,外齿套所出现的轴向移动也就越大,主从动摩擦片的结合也就越紧,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初级离合器打滑的问题。
另外,由于主、从动摩擦片的结合是通过钢球推动实现的,这就使得初级离合器相对于传统的蹄块式离合器的整体重量和整体尺寸变小,初级离合器的质心与曲轴的支撑轴承距离变小,这就有效减小了曲轴支撑轴承的负荷,避免了曲轴支撑轴承的快速磨损,提高了发动机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双离合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初级离合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球安装罩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球安装罩的正面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外齿套组合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外齿套组合相对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齿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齿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齿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齿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次级离合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双离合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次级离合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次级内齿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次级内齿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锥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锥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发动机本体,2为初级离合器总成,3为次级离合器总成,4为曲轴,5为主轴,6为机油离心过滤装置,7为限位盘;
21为单向器,22为主动齿轮套,23为外罩,24为主、从动摩擦片组合,25为内、外齿套组合,26为钢球安装罩,27为钢球,31为从动齿轮,32为单向超越离合器,33为单向器花键套,34为外锥体,35为次级回位弹簧,36为内锥体,37为次级内齿套,38为端部轴承,39为分离挺杆;
221为主动齿轮,222为铆钉,231为第一端板,232为第二端板,233为分离弹簧,251为内齿套,252为外齿套,253为回位弹簧,254为转动钢球,261为花键套,262为安装罩本体,361为次级筋条容纳槽,371为次级传动筋条;
2511为传动筋条,2521为筋条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种双离合发动机,以便使得发动机既能够适用于重载,同时又能够有效保护曲轴的支撑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双离合发动机的三轮摩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双离合发动机尤其适用于三轮摩托中,当然,其也适用于二轮摩托车,请首先参考图1,该双离合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和设置在发动机本体中的初级离合器总成2以及次级离合器总成3,以下对该双离合发动机的初级离合器总成2的构成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2中所示,初级离合器总成为离心摩擦片式自动离合器,初级离合器总成的主动齿轮套22套装在发动机本体1的曲轴4上,且与曲轴4的输出段同轴并间隙配合,以便使主动齿轮套22能够绕曲轴4进行旋转,主动齿轮套22上设置有主动齿轮221,外罩23固连在主动齿轮套22上,并且外罩23上还设置有从动片卡装槽,初级离合器的内齿套251套设在曲轴4输出段上,并且与曲轴4同步转动,内齿套251的外周上设置有传动筋条2511,并且传动筋条2511的内端面为斜切面,如图5至图8中所示,外齿套252通过其内孔中所设置的筋条容纳槽2521套设在内齿套251的外表面上,筋条容纳槽2521内嵌入传动筋条2511后还留有转动间隙,以便使传动筋条2511能够相对于筋条容纳槽2521转动一定的角度,筋条容纳槽2521的内端面为与传动筋条2511的内端面相贴合的斜切面,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传动筋条2511的内端面是指传动筋条2511伸入到筋条容纳槽2521的端面,筋槽容纳槽2521的内端面是指其与传动筋条2511内端面相配合的端面,外齿套252上还设置有主动摩擦片卡装槽;
如图5中所示,在内齿套251的右端还设置有限位盘7,限位盘7靠近外齿套252的边缘,并且限位盘7与外齿套252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253,以便对外齿套253进行轴向限位;外罩23的从动卡装槽内设置有从动摩擦片,从动摩擦片的内端和外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板231和第二端板232,并且第一端板231和第二端板232之间还设置有分离弹簧233,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从动摩擦片的内端是指从动摩擦片靠近发动机缸体的一端,从动摩擦片的外端是指从动摩擦片远离发动机缸体的一端;外齿套252的主动摩擦片卡装槽内设置有用于与从动摩擦片接合的主动摩擦片,主动摩擦片和从动摩擦片构成主、从动摩擦片组合24;
如图2中所示,内齿套252的左端还套设有钢球安装罩26,钢球安装罩26位于外罩23的内部,并且处于外罩23和第一端板231之间,钢球安装罩26的外缘设置有朝向第一端板231弯折的折边,并且钢球安装罩26上还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钢球容纳槽,钢球27嵌设在钢球容纳槽内,其主要作用是推动第一端板231,促使从动摩擦片与主动摩擦片接合,为了保证钢球安装罩26和主动齿轮套22之间能够实现相对转动,钢球安装罩26和主动齿轮套22的内孔之间还安装有单向器21,如图2中所示,次级离合器总成3安装在发动机本体1的主轴5上,并且次级离合器总成3中的从动齿轮31与主动齿轮套22上的主动齿轮221啮合。
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双离合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为:曲轴4带动初级离合器总成2的内齿套251转动,同时内齿套251带动与其同步转动的钢球安装罩26进行转动,由于传动筋条2511和筋条容纳槽2521的作用,外齿套252也在内齿套251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此时外齿套252在回位弹簧253的作用下处于初始位置,随着曲轴4转速的逐渐增大,钢球27将被甩至钢球安装罩26的边缘,由于钢球安装罩26上设置有折向第一端板231的折边,因而此时钢球27将推动第一端板231朝第二端板232的方向运动,从而使主动摩擦片与从动摩擦片接合,从动摩擦片带动外罩23以及主动齿轮套22转动,主动齿轮套22的转动通过主动齿轮221传递至从动齿轮31,并最终经由次级离合器总成3传递至主轴5将动力输出。
在主动摩擦片与从动摩擦片接合时,由于从动摩擦片给外齿套252带来的阻力使得外齿套252与内齿套251之间出现了转速差,传动筋条2511将相对于筋条容纳槽2521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而由于传动筋条2511的内端面和筋条容纳槽2521的端面均为斜切面,因而外齿套252将克服回位弹簧253的弹力并带动主动摩擦片进行轴向运动,从图2中来看,具体是向右运动,从而使主、从动摩擦片结合的更加紧密,并且容易想象的是,发动机的负荷越大,传动筋条2511相对于筋条容纳槽所旋转的角度越大,外齿套252所出现的轴向移动也就越大,主从动摩擦片的结合也就越紧,因而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初级离合器打滑的问题,从而使得整个发动机更适合重载要求。
另外,由于主、从动摩擦片的结合是通过钢球27推动实现的,仅采用质量和体积较小的钢球27就可以克服分离弹簧233的弹力,这就使得初级离合器相对于传统的蹄块式离合器的整体重量和整体尺寸变小,初级离合器的质心与曲轴4的支撑轴承距离变小,这就有效减小了曲轴支撑轴承的负荷,避免了曲轴支撑轴承的快速磨损,提高了发动机的寿命。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的外齿套252用于与第一端板231配合的部位还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端板231轴向运动的卡边,如图2中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双离合发动机的次级离合器总成3优选的包括从动齿轮31、单向超越离合器32以及单向器花键套33,其中从动齿轮31用于与主动齿轮221啮合,并且从动齿轮31通过其内孔的花键套装在主轴5的启动齿轮上,单向超越离合器3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从动齿轮31上,单向器花键套33套装在单向超越离合器32的内孔中,并且单向器花键套33通过其内花键套设在主轴5上,如图11中所示。
结合该种次级离合器总成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双离合发动机进行原理描述:
启动时,发动机处于怠速运转,曲轴4带动初级离合器的内、外齿套组合25以及卡装在外齿套252上的主动摩擦片旋转,并且外齿套252在回位弹簧253的作用下处于初始位置,如图5中所示,曲轴4和内、外齿套组合25都处于空转状态;逐渐加大油门,当转速增大到设定转速时,钢球27将推动第一端板231进行轴向运动,从而使主动摩擦片和从动摩擦片接合,从动摩擦片带动外罩以及主动齿轮套22进行转动,主动齿轮221带动从动齿轮31转动,从动齿轮31的转动通过单向超越离合器32、单向器花键套33将动力传递给主轴5,如果此时主、副轴处于档位上,动力即可通过副轴输出;
换挡操作时,只需稍松油门,次级离合器由于单向超越离合器32而打滑,初级离合器在分离弹簧233和回位弹簧253的双重作用下使主动摩擦片和从动摩擦片快速分离,曲轴4和内、外齿套组合25都处于空转状态,主动齿轮套22在曲轴上打滑,动力切断,此时即可轻松变档;
在滑行或者停车时,不论发动机处于何种档位,只需稍松油门使发动机的转速降低,初级离合器在分离弹簧233和回位弹簧253的双重作用下使主动摩擦片和从动摩擦片快速分离,曲轴4和内、外齿套组合25都处于空转状态,主动齿轮套22在曲轴上打滑,此时即为滑行状态,此时也可方便地进行刹车,而无需将发动机退回到空挡。
由于次级离合器单向超越离合器32的作用,使从动齿轮31与主轴5分离,车辆处于自由滑行状态,从而可以有效节能,特别适用于车速较低的重载三轮摩托上。
可见,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有效解决了传统的蹄块式双离合发动机存在的问题,而且发动机具有了滑行节油的功能,但是当三轮摩托车重载,且处于长下坡时,此时的发动机无反拖制动,完全依靠刹车来实现减速,这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发动机适合在较为平坦的道路上使用,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双离合发动机,如图12中所示,该双离合发动机的初级离合器总成未作变动,次级离合器总成进行了优化,具体的:
次级离合器总成中还包括:
与单向器花键套同步转动,且可沿单向器花键套轴向移动的次级内齿套,实际上次级内齿套与单向器花键套通过花键连接,次级内齿套的外周上设置有次级传动筋条,且所述次级传动筋条的内端面为斜切面,该处的内端面是指靠近从动齿轮的端面;
支撑次级内齿套转动的端部轴承,且端部轴承的内圈固连有可被离合器操纵杆推向从动齿轮的分离挺杆;
锥度离合器,锥度离合器包括外锥体、次级回位弹簧和内锥体,内锥体和外锥体的接合面上设置有摩擦件,如图13中所示,并且外锥体内孔的大端远离从动齿轮,其中外锥体固连在从动齿轮上,内锥体套装在次级内齿套上,且内锥体上还设置有可供次级传动筋条套入,且预留有转动间隙的次级筋条容纳槽,次级筋条容纳槽的内端面为与次级传动筋条的内端面贴合的斜切面,次级筋条容纳槽与次级传动筋条的结合面位于朝向从动齿轮的一端,如图14至图17中所示,次级回位弹簧设置在单向器花键套与所述内锥体之间。
图13中的箭头方向为分离挺杆的受力方向,当操作刹车时,离合器操纵杆(图中未示出)会给分离挺杆一个轴向力,如图13中所示,该轴向力推动端部轴承、次级内齿套克服次级回位弹簧的阻力后向从动齿轮方向运动,内锥体外锥面与外锥体内锥面之间的间隙逐渐消除,内锥体与外锥体接合,在摩擦件的作用下,外界负荷传递给曲轴,从而实现了发动机的反拖;与此同时,由于次级内齿套的次级传动筋条和内锥体的次级筋条容纳槽接触端面均为斜切面,当内锥体受力时,相对次级内齿套会旋转一定角度,从而使内锥体与外锥体贴合的更加紧密,这同样避免了反拖发动机时锥体离合器的打滑问题。
如图1和图2中所示,外罩23具体是通过铆钉222与主动齿轮套22铆接固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双离合发动机中还包括位于曲轴4上,并且靠近初级离合器总成2设置的机油离心过滤装置6。
请参考图3和图4,内齿套25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花键,钢球安装罩26具体包括安装罩本体262和带有内花键的花键套261,花键套261与安装罩本体262焊接成为一体,并且花键套261套装在内齿套251的外花键上,单向器21设置在花键套261与主动齿轮套22的内孔之间。
为了保证传动的稳定性,内齿套251上的传动筋条2511至少设置三个,并且传动筋条2511沿内齿套251的周向均匀分布,如图7中所示,更进一步的,在回位弹簧253与限位盘7之间还设置有转动钢球254。
为了方便拆装,双离合发动机的内齿套251与曲轴4也采用花键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一种三轮摩托,包括发动机,并且该发动机为如上任意一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双离合发动机。
由于该三轮摩托中采用了上述双离合发动机,因而该三轮摩托也兼具上述双离合发动机的相应优点,本申请文件中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离合发动机,用于三轮摩托中,包括发动机本体(1)和设置于所述发动机本体(1)中的初级离合器总成(2)和次级离合器总成(3),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离合器总成(2)包括:
套装在所述发动机本体(1)的曲轴(4)上,且与所述曲轴(4)的输出段同轴并间隙配合的主动齿轮套(22),所述主动齿轮套(22)上固连有主动齿轮(221);
与所述主动齿轮套(22)固定相连的外罩(23),所述外罩(23)设置有从动片卡装槽;
套装于所述曲轴(4)输出段上,且与所述曲轴(4)同步转动的内齿套(251),所述内齿套(251)的外周上设置有传动筋条(2511),且所述传动筋条(2511)的内端面为斜切面;
套装在所述内齿套(251)外部且设置有主动摩擦片卡装槽的外齿套(252),所述外齿套(252)上还设置有可供所述传动筋条(2511)套入,且预留有转动间隙的筋条容纳槽(2521),所述筋条容纳槽(2521)的内端面为与所述传动筋条(2511)的内端面贴合的斜切面;
固定设置于所述内齿套(251)上,且靠近所述外齿套(252)边缘的限位盘(7),所述限位盘(7)与所述外齿套(252)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253);
设置于所述外罩(23)的从动片卡装槽内的从动摩擦片,所述从动摩擦片的内端和外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板(231)和第二端板(232),且所述第一端板(231)和第二端板(232)之间还设置有分离弹簧(233);
设置在所述外齿套(252)的主动摩擦片卡装槽内且用于与所述从动摩擦片接合的主动摩擦片;
套装在所述内齿套(251)上,且与所述内齿套(251)同步转动的钢球安装罩(26),所述钢球安装罩(26)位于所述外罩(23)内部,且处于外罩(23)和第一端板(231)之间,所述钢球安装罩(26)的外缘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端板(231)弯折的折边,且所述钢球安装罩(26)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钢球容纳槽;
嵌设于所述钢球容纳槽内,且用于推动所述第一端板(231)的钢球(27);
设置于所述钢球安装罩(26)和所述主动齿轮套(22)内孔之间的单向器(21);
所述次级离合器总成(3)安装在所述发动机本体(1)的主轴(5)上,且所述次级离合器中的从动齿轮(31)与所述主动齿轮(221)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套(252)用于与所述第一端板(231)相配合的部位还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端板(231)轴向运动的卡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离合器总成(3)包括:
与所述主动齿轮(221)啮合的从动齿轮(31),且所述从动齿轮通过其内孔的花键套装在所述主轴(5)的启动齿轮上;
固连在所述从动齿轮(31)上的单向超越离合器(32);
配装在所述单向超越离合器(32)的内孔中的单向器花键套(33),所述单向器花键套(33)通过其内花键套装在所述主轴(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离合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离合器总成中还包括:
与所述单向器花键套同步转动,且可沿所述单向器花键套轴向移动的次级内齿套,所述次级内齿套的外周上设置有次级传动筋条,且所述次级传动筋条的内端面为斜切面;
支撑所述次级内齿套转动的端部轴承,且所述端部轴承的内圈固连有可被离合器操纵杆推向所述从动齿轮的分离挺杆;
锥度离合器,所述锥度离合器包括外锥体、次级回位弹簧和内锥体,所述内锥体和外锥体的结合面上设置有摩擦件,其中所述外锥体固连在所述从动齿轮上,所述内锥体套装在所述次级内齿套上,且所述内锥体上还设置有可供所述次级传动筋条套入,且预留有转动间隙的次级筋条容纳槽,所述次级筋条容纳槽的内端面为与所述次级传动筋条的内端面贴合的斜切面,所述次级回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单向器花键套与所述内锥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曲轴(4)上,且靠近所述初级离合器总成(2)设置的机油离心过滤装置(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套(251)的外部设置有外花键,所述钢球安装罩(26)包括安装罩本体(262)和带有内花键的花键套(261),所述花键套(261)与所述安装罩本体(262)焊接,且所述花键套(261)套装在所述内齿套(251)的外花键上,所述单向器(21)设置在所述花键套(261)与所述主动齿轮套(22)的内孔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筋条(2511)至少包括三个,且所述传动筋条(2511)沿所述内齿套(251)的周向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回位弹簧(253)与所述限位盘(7)之间的转动钢球(25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套(251)与所述曲轴(4)花键连接。
10.一种三轮摩托,包括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为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发动机。
CN201420479283.8U 2014-08-22 2014-08-22 一种三轮摩托及双离合发动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41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79283.8U CN204041779U (zh) 2014-08-22 2014-08-22 一种三轮摩托及双离合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79283.8U CN204041779U (zh) 2014-08-22 2014-08-22 一种三轮摩托及双离合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41779U true CN204041779U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42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79283.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41779U (zh) 2014-08-22 2014-08-22 一种三轮摩托及双离合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417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4242A (zh) * 2014-08-22 2014-12-17 刘建平 一种三轮摩托及双离合发动机
CN111656035A (zh) * 2017-11-27 2020-09-11 耐力艾德勒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压盘和离心组件的特别用于摩托车的离合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4242A (zh) * 2014-08-22 2014-12-17 刘建平 一种三轮摩托及双离合发动机
CN111656035A (zh) * 2017-11-27 2020-09-11 耐力艾德勒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压盘和离心组件的特别用于摩托车的离合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4242B (zh) 一种三轮摩托及双离合发动机
JPWO2012026181A1 (ja) 車両の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CN105151216A (zh) 电动摩托车螺旋式弧形摩擦传动自适应自动变速驱动总成
CN104919203B (zh) 多板式离合器装置
CN204041779U (zh) 一种三轮摩托及双离合发动机
CN105253246A (zh) 电动摩托车螺旋盘式摩擦传动自适应自动变速驱动总成
CN105051392A (zh) 离合器装置
DE102013017226A1 (de) Kupplungseinrichtung,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r Kupplungseinrichtung, sowie Antriebsstrang eines Kraftfahrzeuges mit der Kupplungseinrichtung und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zum Betrieb der Kupplungseinrichtung
CN202728509U (zh) 摩托车无级变速离合器
CN104471284A (zh) 双离合变速器
CN101537792A (zh) 汽车制动能量机械蓄存器
CN201694051U (zh) 重型及商用汽车液力辅助起步与液压辅助制动装置
CN101856970B (zh) 重型及商用汽车液力辅助起步与液压辅助制动装置
CN103895493B (zh) 一种混合动力客车集成双行星轮制动离合器的双电机总成
CN201046758Y (zh) 电动车驱动变速机构
CN103161941A (zh) 用于控制变矩离合装置的方法
CN102182799A (zh) 电动汽车用自动变速箱
EP3170713B1 (en) Hybrid vehicle with compact driveline
CN203793556U (zh) 自动变速系统
CN103527741A (zh) 汽车amt自动变速箱的组合式离合器
CN203796797U (zh) 自动变速离合器
CN201851529U (zh) 车用节能离合器
CN105151217A (zh) 电动摩托车螺旋式波浪形摩擦传动自适应自动变速驱动总成
CN105402272B (zh) 一种电动车辆、自动变速装置及其自动离合器
CN104908569A (zh) 一种车辆及其混合动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17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