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39640U - 编织装饰画 - Google Patents

编织装饰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39640U
CN204039640U CN201420437159.5U CN201420437159U CN204039640U CN 204039640 U CN204039640 U CN 204039640U CN 201420437159 U CN201420437159 U CN 201420437159U CN 204039640 U CN204039640 U CN 204039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oration painting
yarn
braiding
layer
nylon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371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益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HILL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HILL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HILL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HILL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371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39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39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3964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编织装饰画,其特征在于,其由多根纱线编织而成;其中,多根纱线包括至少两根颜色相异的天然纤维纱线和至少一根与天然纤维纱线颜色相异的尼龙纤维纱线;编织装饰画包括主体层以及至少一浮雕层,各浮雕层与主体层编织连接,且位于相异平面;其中,每一浮雕层包括若干浮雕区域,每一浮雕区域包括同一根纱线位于编织装饰画的表层且连续显现的区域。编织装饰画采用电脑横机编织而成,效率更高,避免了传统印刷成像方式中颜料老化脱落问题。

Description

编织装饰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浮雕效果的编织装饰画。
背景技术
装饰画(Decorative Painting)是一种并不强调很高的艺术性,但非常讲究与环境的协调和美化效果的特殊艺术类型作品。装饰画的起源可以追潮到新石器时代彩陶器身上的装饰性纹样,如动物纹、人纹、几何纹,都是经过夸张变形、高度提炼的图形。更确切的起源是战国时期的帛画艺术。洞窟壁画、墓室壁画、宫殿装饰壁画艺术对当今装饰画的影响也非常大。
目前,市场上图案复杂、像素较高的编织装饰画多采用印花、刺绣等方法制作。印花制作的编织装饰画容易脱落掉色,而刺绣制作的编织装饰画制作复杂,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生产效率较高且有不易脱落掉色的浮雕效果的编织装饰画。
一种编织装饰画,其特征在于,其由多根纱线编织而成;
其中,所述多根纱线包括至少两根颜色相异的天然纤维纱线和至少一根与所述天然纤维纱线颜色相异的尼龙纤维纱线;
所述编织装饰画包括主体层以及至少一浮雕层,各所述浮雕层与所述主体层编织连接,且位于相异平面;
其中,每一所述浮雕层包括若干浮雕区域,每一所述浮雕区域包括同一根所述纱线位于所述编织装饰画的表层且连续显现的区域。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雕层为凸起层,所述编织装饰画的表层为同一根天然纤维纱线。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雕层为凹陷层,所述编织装饰画的表层为同一根尼龙纤维纱线。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雕层为单色连续区域。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编织装饰画的所述主体层由所述天然纤维纱线及所述尼龙纤维纱线间隔均匀编织而成。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尼龙纤维纱线设置于所述编织装饰画的里层。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然纤维纱线为40支~120支,所述尼龙纤维纱线为70D~140D。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尼龙纤维纱线为140D,所述天然纤维纱线为50支~80支。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尼龙纤维纱线为140D,所述天然纤维纱线为60支。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尼龙纤维纱线为140D,所述天然纤维纱线为66支。
编织装饰画采用电脑横机编织而成,相比手工编织方式效率更高,而且编织装饰画的浮雕层是通过不同颜色的天然纤维纱线或者尼龙纤维纱线提花得到,色彩与编织物是同一主体,避免了传统印刷成像方式中颜料老化脱落问题。由于浮雕层通过天然纱线及尼龙纱线不同的收缩率形成,令浮雕层持续时间更长,更稳定。此外,编织装饰画通过电脑横机一次编织而成,不但成本较低,而且平整度高,保证了编织装饰画的观赏性。
尼龙纤维纱线为140D,天然纤维纱线为60支时,尼龙纤维纱线可被天然纤维纱线更好的覆盖,不显示于表层,令编织装饰画的浮雕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编织装饰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编织装饰画的画层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其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编织装饰画10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其侧视图。
编织装饰画10由多根纱线编织而成。其中,多根纱线至少包括两根颜色各异的天然纤维纱线和至少一根与天然纤维纱线颜色相异的尼龙纤维纱线。编织装饰画10,包括主体层110以及至少一浮雕层120。主体层110与各浮雕层120编织连接,且位于相异的平面内。其中,每一浮雕层120包括若干浮雕区域。每一个浮雕区域包括同一根纱线位于编织装饰画10的表层且连续显现的区域;例如,每一个浮雕区域包括若干根颜色相异的天然纤维纱线,其中,每根天然纤维纱线分别在编织装饰画的表层具有连续显现的区域;又如,每一所述浮雕区域为一根天然纤维纱线,且该所述浮雕区域仅表现该天然纤维纱线,该天然纤维纱线在所述浮雕区域中连续显现且位于编织装饰画10的表层。其中,表层为编织装饰画10用于观赏一侧的第一层纱线。编织装饰画10设置若干表层,以显现立体编织装饰效果。
浮雕层120为单色连续区域。其中,浮雕层120为凸起层,且所述浮雕层120表层为同一根天然纤维纱线。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来说编织装饰画10的浮雕层120为凸起层,编织装饰画10的浮雕层120高于主体层110。根据实际情况,编织装饰画10的浮雕层120部分的表层也可以为尼龙纤维纱线,即浮雕层120为凹陷层,其中,浮雕层120为同一根尼龙纤维纱线。此时,编织装饰画10的浮雕层120低于主体层110。此外,在编织装饰画10的表层上,浮雕层120也可以部分高于主体层110,部分低于主体层110,此时,高于主体层110的浮雕层120的所在的编织装饰画10的表层为同一根天然纤维纱线,低于主体层110的浮雕层120所在的编织装饰画10的表层为同一根尼龙纤维纱线。此外,编织装饰画10可包括多种颜色的尼龙纤维纱线,此时,浮雕层120部分的多种颜色的尼龙纤维纱线均被编织装饰画10的浮雕层120部分的表层的天然纤维纱线覆盖。浮雕层120也可以为多色的连续区域,也可为多色或者单色呈点状分布于编织装饰画10上。
编织装饰画10的主体层110由天然纤维纱线及尼龙纤维纱线间隔均匀编织而成。此外,主体层110中,至少一根尼龙纤维纱线按预设编织方案设置于至少一浮雕区域中,并且,尼龙纤维纱线设置于编织装饰画10的里层。其中,里层指编织装饰画10用于观赏一侧的第一层纱线及最后一层纱线之间的部分。或者,间隔设置各浮雕区域的各尼龙纤维纱线,使各尼龙纤维纱线非相交或者非编织设置。
编织装饰画10中,天然纤维纱线为40支~120支,尼龙纤维纱线为70D~140D。尼龙纤维纱线为140D时,天然纤维纱线可为50支~80支之间,本实施例为60支,也可以为66支。其中,支数为天然纤维纱线粗细程度的单位。用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单位重量所具有的长度表示。因计算单位制不同,通常分为公制支数和英制支数两种。本实施例中采用公制支数。“D”为尼龙纤维纱线粗细程度的单位。“D”前面的数字越小,表示纱线越细。
例如,上述各实施例中,天然纤维纱线的收缩率为尼龙纤维纱线的收缩率的20%至38%。,或者至少一浮雕层120与主体层110的高度差大于3毫米,其中,高度差也可以为其他数值,如2毫米、4毫米等。优选的,设置若干浮雕层120,相邻浮雕层120的高度差为2毫米。
或者,编织装饰画10设置于画框内,画框可为框架结构,此时,将编织装饰画10封装于画框内,画框也可以为画轴结构等。
上述编织装饰画10,利用天然纱线与尼龙纤维纱线不同的收缩率,在编织装饰画10的表层形成浮雕效果。当编织装饰画10的表层为同一根天然纤维纱线形成的连续区域时,由于天然纤维纱线的收缩率小于尼龙纤维纱线,编织后,尼龙纤维纱线收缩,令天然纤维纱线凸起,从而令浮雕层120高于主体层110。同理,当编织装饰画10的表层为同一根尼龙纤维纱线形成的连续区域时,编织后的尼龙纤维纱线收缩,令浮雕层120低于主体层110。
编织装饰画10采用电脑横机编织而成,相比手工编织方式效率更高,而且编织装饰画10的浮雕层120是通过不同颜色的天然纤维纱线或者尼龙纤维纱线提花得到,色彩与编织物是同一主体,避免了传统印刷成像方式中颜料老化脱落问题。由于浮雕层120通过天然纱线及尼龙纱线不同的收缩率形成,令浮雕层120持续时间更长,更稳定。此外,编织装饰画10通过电脑横机一次编织而成,不但成本较低,而且平整度高,保证了编织装饰画10的观赏性。
尼龙纤维纱线为140D,天然纤维纱线为60支时,尼龙纤维纱线可被天然纤维纱线更好的覆盖,不显示于表层,令编织装饰画10的浮雕效果更佳。
由天然纤维纱线及尼龙纤维纱线间隔均匀编织而成的主体层110,令编织装饰画10的平整度更高。此外,由于尼龙纤维纱线设置于编织装饰画10的里层,令尼龙纤维纱线不易刮钩,从而影响浮雕效果。间隔设置于各浮雕区域的各尼龙纤维纱线,使尼龙纤维纱线不会因彼此牵连,而令局部收缩过大,进而影响浮雕效果。
天然纤维纱线的收缩率为尼龙纤维纱线的收缩率的20%至38%时,令浮雕层120相对主体层110的高度适中,能更好的保证编织装饰画10表面的浮雕效果。此外,至少一浮雕层120与主体层110的高度差大于3毫米,可使浮雕效果更明显,进一步保证编织装饰画10表面的浮雕效果。优选的,设置两个浮雕层120,其高度差为1.5至2.5毫米,并且,其中一个雕层120设置于另一个浮雕层120与主体层110之间,此时,位于中间的浮雕层120中的天然纤维纱线的收缩率比另一个浮雕层中的天然纤维纱线的收缩率小2%至10%,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制得的产品层次鲜明、立体感强,具有非常明显的浮雕效果。
电脑横机是一种双针板舌针纬编织织机。它的三角装置犹如一组平面凸轮,织针的针脚可进入凸轮的槽道内,移动三角,迫使织针在针板的针槽内作有规律的升降运动,并通过针勾和针舌的动作,就能将纱线编织成编织物。织针在上升过程中,线圈逐步退出针勾,打开针舌,并退出针舌挂在针杆上;织针在下降过程中,针勾勾住新垫放的纱线,并将其牵拉弯曲成线圈,同时原有的线圈则脱出针勾,新线圈从旧线圈中穿过,与旧线圈串联起来,众多的织针织成的线圈串互相联结形成了编织物。
例如,电脑横机采用提花针法对多根纱线进行编织之后,还执行以下步骤:采用电脑横机织针将纱线退圈成线、垫纱备用、带纱纺线、闭口编织、套圈收线、脱圈成圈、牵拉成装饰画,使得编织装饰画10包括主体层以及至少一浮雕层。各浮雕层与主体层编织连接,且位于相异平面。又如,在脱圈成圈中,将旧线圈不予退圈或脱圈,而织针继续成圈,使得新旧线圈集合在一起。
生产上述编织装饰画10时,提供多根颜色各异的纱线,多根纱线中至少两根纱线为天然纤维纱线,且至少一根纱线为尼龙纤维纱线。
将多根纱线分别设置在电脑横机的若干纱嘴上,其中,每一纱嘴设置一纱线。
电脑横机采用提花针法对多根纱线进行编织,使得编织装饰画10包括主体层110以及至少一浮雕层120,各浮雕层120与主体层110编织连接,且位于相异平面。其中,每一浮雕层120包括若干浮雕区域,每一浮雕区域包括同一根纱线位于编织装饰画10的表层且连续显现的区域。
根据实际情况,将多根纱线分别设置在电脑横机的若干纱嘴上时,间隔设置天然纤维纱线与尼龙纤维纱线。
需要指出的是,也可以仅设置一根尼龙纤维纱线。将多根纱线分别设置在电脑横机的若干纱嘴上时,尼龙纤维纱线设置于最后一根天然纤维纱线之前。
根据实际情况,主体层中,至少一根尼龙纤维纱线按预设编织方案设置于至少一浮雕区域中,并且,尼龙纤维纱线设置于编织装饰画10的里层。其中,也可以间隔设置各浮雕区域的各尼龙纤维纱线,使各尼龙纤维纱线非相交或者非编织设置。
其中,天然纤维纱线为40支~120支,尼龙纤维纱线为70D~140D。尼龙纤维纱线为140D时,天然纤维纱线可为50支~80支之间,本实施例中为60支。天然纤维纱线及尼龙纤维纱线的颜色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尼龙纤维纱线可为多种颜色。
此外,天然纤维纱线的收缩率为尼龙纤维纱线的收缩率的20%至38%。也可以至少一浮雕层120与主体层110的高度差大于3毫米。
上述装饰画编织方法,采用电脑横机编织,相比手工编织方式效率更高,而且通过不同颜色的天然纤维纱线或者尼龙纤维纱线提花得到浮雕层120,色彩与编织物是同一主体,避免了传统印刷成像方式中颜料老化脱落问题。编织而成的编织装饰画10由于天然纱线及尼龙纱线不同的收缩率形成浮雕层120,令浮雕层120持续时间更长,更稳定。此外,电脑横机将编织装饰画10一次编织而成,不但成本较低,而且平整度高,保证了编织装饰画10的观赏性。
间隔设置天然纤维纱线与尼龙纤维纱线,进一步保证了编织而成的编织装饰画10的平整度。当为一根尼龙纤维纱线时,令尼龙纤维纱线设置于最后一根天然纤维纱线之前,可以令尼龙纤维纱线更均匀地编织编织装饰画10,从而令浮雕层120所位在的编织装饰画10的表层更均匀,浮雕效果更佳。
此外,由于编织时将尼龙纤维纱线设置于编织装饰画10的里层,令尼龙纤维纱线不易刮钩,从而影响浮雕效果。将各尼龙纤维纱线间隔设置于各浮雕区域,使尼龙纤维纱线不会因彼此牵连,而令局部收缩过大,进而影响浮雕效果。
采用140D的尼龙纤维纱线及60支的天然纤维纱线,令尼龙纤维纱线可被天然纤维纱线更好的覆盖,不显示于表层,令上述装饰画编织方法得到的编织装饰画10的浮雕效果更佳。
采用收缩率为尼龙纤维纱线收缩率的20%至38%的天然纤维纱线编织,令编织出的编织装饰画10的浮雕层120相对主体层110的高度适中。此外,令至少一浮雕层120与主体层110的高度差大于3毫米,可使浮雕效果更明显,进一步保证通过上述装饰画编织方法得到的编织装饰画10表面的浮雕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编织装饰画,其特征在于,其由多根纱线编织而成;
其中,所述多根纱线包括至少两根颜色相异的天然纤维纱线和至少一根与所述天然纤维纱线颜色相异的尼龙纤维纱线;
所述编织装饰画包括主体层以及至少一浮雕层,各所述浮雕层与所述主体层编织连接,且位于相异平面;
其中,每一所述浮雕层包括若干浮雕区域,每一所述浮雕区域包括同一根所述纱线位于所述编织装饰画的表层且连续显现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装饰画,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雕层为凸起层,所述编织装饰画的表层为同一根天然纤维纱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装饰画,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雕层为凹陷层,所述编织装饰画的表层为同一根尼龙纤维纱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装饰画,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雕层为单色连续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装饰画,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装饰画的所述主体层由所述天然纤维纱线及所述尼龙纤维纱线间隔均匀编织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装饰画,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纤维纱线设置于所述编织装饰画的里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装饰画,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纤维纱线为40支~120支,所述尼龙纤维纱线为70D~140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装饰画,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纤维纱线为140D,所述天然纤维纱线为50支~80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编织装饰画,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纤维纱线为140D,所述天然纤维纱线为60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编织装饰画,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纤维纱线为140D,所述天然纤维纱线为66支。
CN201420437159.5U 2014-08-04 2014-08-04 编织装饰画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39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37159.5U CN204039640U (zh) 2014-08-04 2014-08-04 编织装饰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37159.5U CN204039640U (zh) 2014-08-04 2014-08-04 编织装饰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39640U true CN204039640U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40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3715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39640U (zh) 2014-08-04 2014-08-04 编织装饰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396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1193A (zh) * 2014-08-04 2014-11-12 深圳市汨希尔实业有限公司 装饰画编织方法和编织装饰画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1193A (zh) * 2014-08-04 2014-11-12 深圳市汨希尔实业有限公司 装饰画编织方法和编织装饰画
CN104141193B (zh) * 2014-08-04 2016-09-07 深圳市汨希尔实业有限公司 装饰画编织方法和编织装饰画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02854B (zh) 一种全成型浮线提花的编织方法
CN203373497U (zh) 一种缂丝织机
CN103343416A (zh) 阿克明风格的威尔顿地毯及该地毯的织造方法
CN204039640U (zh) 编织装饰画
CN104141193B (zh) 装饰画编织方法和编织装饰画
CN103361863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1768842A (zh) 仿镂空编织绣品的制作方法
CN104630982A (zh) 一种渐变色经编织物的生产方法
CN203475046U (zh) 阿克明风格的威尔顿地毯
CN203569294U (zh) 缂丝面料
CN204039643U (zh) 编织装饰画
CN113550057B (zh) 一种针织流苏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4153111B (zh) 装饰画编织方法和编织装饰画
CN110055669A (zh) 单面衬纬针织物的毛圈组织编织方法
CN204039644U (zh) 编织装饰画
CN210458520U (zh) 一种具有夹层元筒结构的面料
CN109468772B (zh) 一种多色单面绣绣品及其绣制方法
CN202081228U (zh) 微针绞股地毯
CN203569297U (zh) 缂丝面料
CN205011948U (zh) 一种针织文官补服
CN103397442A (zh) 缂丝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60591B (zh) 装饰画编织方法
CN102058307A (zh) 一种新型地毯的编织方法
CN212046230U (zh) 一种麻灰金光绒
CN210506949U (zh) 一种新型活性烂花雕印共同印花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