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27831U - 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 - Google Patents

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27831U
CN204027831U CN201420495930.4U CN201420495930U CN204027831U CN 204027831 U CN204027831 U CN 204027831U CN 201420495930 U CN201420495930 U CN 201420495930U CN 204027831 U CN204027831 U CN 204027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
roll
over protective
protective structure
char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959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庆华
马天明
陶莉
苏兴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ORCYCLE DETE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 CHINA WEAPON EQUIPMENT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MOTORCYCLE DETE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 CHINA WEAPON EQUIPMENT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ORCYCLE DETE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 CHINA WEAPON EQUIPMENT GROUP filed Critical MOTORCYCLE DETE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 CHINA WEAPON EQUIPMENT GROUP
Priority to CN2014204959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27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27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2783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包括框架结构,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内设置挠曲极限量模型;框架结构上设置用于施加侧向力的侧向力加载装置,框架结构上设置用于施加纵向力的纵向力加载装置,框架结构上设置用于施加垂直力的垂直力加载装置,侧向力加载装置、纵向力加载装置和垂直力加载装置上均设置测力传感器,侧向力加载装置上设置侧向位移传感器,纵向力加载装置上设置纵向位移传感器。该测试试验台能够根据施加力、变形量以及力与变形量计算吸收能量进行综合评判分析测试休闲非道路车翻车时的翻车保护结构对乘员人身安全的保护能力,全面有效考核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
背景技术
目前,休闲非道路车(UTV)生产企业迫切需要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试验设备,以便在产品研发阶段设计出符合美国标准对休闲非道路车的安全要求和量产后试验验证休闲非道路车产品翻车保护结构的符合法规要求。目前相关试验台主要测试对象为土方机械,整体测试系统的测试范围及量程均较大,对休闲非道路车安全性能的测试精度相对较差。
但是,为了保障休闲非道路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必须对其翻车保护结构进行有效的测试。目前,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有效测试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安全性能的设备,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该测试试验台能够对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抗侧向力性能、抗纵向力性能和抗垂直力性能进行全面测试,有效的确保了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而提高了休闲非道路车的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结构,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固定安装在框架结构内的底板上,所述底板固定安装在地面上,所述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内设置有挠曲极限量模型;所述框架结构上设置有用于向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施加侧向力的侧向力加载装置,所述框架结构上设置有用于向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施加纵向力的纵向力加载装置,所述框架结构上设置有用于向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施加垂直力的垂直力加载装置,所述侧向力加载装置、纵向力加载装置和垂直力加载装置上均设置有测力传感器,所述侧向力加载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侧向位移的侧向位移传感器,所述纵向力加载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纵向位移的纵向位移传感器。
上述的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侧向力加载装置、纵向力加载装置或垂直力加载装置所施加的力传递至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的传力结构。
上述的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结构包括设置在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上端的压板,所述压板的一端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上设置有传力板。
上述的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力加载装置包括侧向力加载液压缸,所述侧向力加载液压缸的缸体铰接在所述框架结构的左侧部或右侧部,所述侧向力加载液压缸活塞杆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检测侧向力的第一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测力传感器与所述传力结构相连接,所述侧向位移传感器为拉绳式位移传感器,所述侧向位移传感器的一端与侧向力加载液压缸缸体相连接,所述侧向位移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力结构相连接。
上述的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上安装有用于防止侧向力加载装置倾翻的第一保护机构,所述第一保护机构包括第一保护链和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左侧部或右侧部上的第一引导轮,所述第一保护链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第一保护链的上端绕过第一引导轮并与侧向力加载液压缸的缸体相连接。
上述的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力加载装置包括纵向力加载液压缸,所述纵向力加载液压缸的缸体铰接在所述框架结构的后侧部上,所述纵向力加载液压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纵向力的第二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测力传感器与所述传力结构相连接,所述纵向位移传感器为拉绳式位移传感器,所述纵向位移传感器的一端与纵向力加载液压缸的缸体相连接,所述纵向位移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力结构相连接。
上述的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上安装有用于防止纵向力加载装置倾翻的第二保护机构,所述第二保护机构包括第二保护链和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后侧部上的第二引导轮,所述第二保护链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第二保护链的上端绕过第二引导轮并与纵向力加载液压缸的缸体相连接。
上述的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力加载装置包括电动葫芦、拉板和两个垂直力加载液压缸,所述电动葫芦设置在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的上方,所述拉板安装在所述传力结构上,所述拉板与电动葫芦的吊钩相连接,两个所述垂直力加载液压缸分别位于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的两侧,两个所述垂直力加载液压缸的缸体分别与拉板的左右两端相连接,两个所述垂直力加载液压缸的活塞杆均通过链条与底板连接,所述链条上安装有用于检测垂直力的第三测力传感器。
上述的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上安装有用于防止拉板坠落的第三保护机构,所述第三保护机构包括两个第三保护链,两个所述第三保护链的下端均与拉板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三保护链的上端均与所述框架结构的顶部相连接。
上述的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包括顶架、左立柱、右立柱和后立柱,所述左立柱、右立柱和后立柱呈三角形布设,所述左立柱的上端、右立柱的上端和后立柱的上端均与顶架连接,所述左立柱的下端、右立柱的下端和后立柱的下端均安装在地面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传力结构,能够使得侧向力加载装置、纵向力加载装置和垂直力加载装置所施加的力由一个点扩散至一个面,使得所述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能够受力均匀,避免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局部单点受力过大,无法真实体现整个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真实的安全性能。
3、本实用新型所述框架结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与地面牢固连接,能够简单有效的实现对侧向力加载装置、纵向力加载装置和垂直力加载装置提供稳定的支撑。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保护机构、第二保护机构和第三保护机构,有效的保证了侧向力加载装置、纵向力加载装置和垂直力加载装置能够稳定的工作。
5、本实用新型通过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能够测量加载力和变形量,从而计算出吸收能量。
6、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对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施加侧向力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对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施加纵向力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对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施加垂直力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液压站;                  2—底板;
3—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      4—挠曲极限量模型;
5—侧向力加载装置;          5-1—侧向力加载液压缸;
5-2—第一测力传感器;        6—传力结构;
6-1—压板;                  6-2—夹板;
6-3—传力板;                7—第一保护机构;
7-1—第一保护链;            7-2—第一引导轮;
7-3—第一引导轮支架;        8—框架结构;
8-1—顶架;                  8-2—右立柱;
8-3—后立柱;                8-4—左立柱;
8-5—支柱;                  8-6—水平杆;
9—第一安装板;              10—安装座;
11—纵向力加载装置;         11-1—纵向力加载液压缸;
11-2—第二测力传感器;       12—第二保护机构;
12-1—第二保护链;           12-2—第二引导轮;
12-3—第二引导轮支架;       13—垂直力加载装置;
13-1—电动葫芦;             13-2—垂直力加载液压缸;
13-3—链条;                 13-4—第三测力传感器;
13-5—拉板;                 13-6—吊耳;
13-7—挂耳;                 14—第三保护机构;
14-1—第三保护链;           14-2—耳板;
15—第二安装板;             16—侧向位移传感器;
17—纵向位移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包括框架结构8,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通过安装座10固定安装在框架结构8内的底板2上,所述底板2固定安装在地面上,所述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内设置有挠曲极限量模型4;所述框架结构8上设置有用于向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施加侧向力的侧向力加载装置5,所述框架结构8上设置有用于向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施加纵向力的纵向力加载装置11,所述框架结构8上设置有用于向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施加垂直力的垂直力加载装置13,所述侧向力加载装置5、纵向力加载装置11和垂直力加载装置13上均设置有测力传感器,所述侧向力加载装置5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侧向位移的侧向位移传感器16,所述纵向力加载装置1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纵向位移的纵向位移传感器17。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向力为施加在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左右方向的力,即为施加在休闲非道路车驾驶室左侧或右侧的力;所述纵向力为施加在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前后方向的力,即为施加在休闲非道路车驾驶室前侧或后侧的力;所述垂直力为由上向下施加在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上的力。
本实施例中,通过该测试试验台,能够对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抗侧向力性能、抗纵向力性能和抗垂直力性能进行全面测试,通过设置用于测量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侧向位移的侧向位移传感器16,能够对翻车保护结构的侧向变形量进行测试并通过施加力与变形量计算变形所吸收的能量;通过设置了用于测量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纵向位移的纵向位移传感器17,能够对翻车保护结构的纵向变形量进行测试并通过施加力与变形量计算变形所吸收的能量。根据施加力和变形量进行综合评判分析测试休闲非道路车翻车的翻车保护结构对乘员人身安全的保护能力,全面有效的考核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测试试验台还包括用于将侧向力加载装置5、纵向力加载装置11或垂直力加载装置13所施加的力传递至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的传力结构6。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力结构6包括设置在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上端的压板6-1,所述压板6-1的一端设置有夹板6-2,所述夹板6-2上设置有传力板6-3。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传力结构6,能够使得侧向力加载装置5、纵向力加载装置11和垂直力加载装置13所施加的力由一个点扩散至一个面,使得所述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能够受力均匀,避免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局部单点受力过大,无法真实体现整个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真实的安全性能。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框架结构8包括顶架8-1、左立柱8-4、右立柱8-2和后立柱8-3,所述左立柱8-4、右立柱8-2和后立柱8-3呈三角形布设,所述左立柱8-4的上端、右立柱8-2的上端和后立柱8-3的上端均与顶架8-1连接,所述左立柱8-4的下端、右立柱8-2的下端和后立柱8-3的下端均安装在地面上。所述框架结构8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与地面牢固连接,能够简单有效的实现对侧向力加载装置5、纵向力加载装置11和垂直力加载装置13提供稳定的支撑。
如图1所示,所述侧向力加载装置5包括侧向力加载液压缸5-1,所述侧向力加载液压缸5-1的缸体铰接在所述框架结构8的左侧部或右侧部,即侧向力加载液压缸5-1的缸体铰接在左立柱8-4或右立柱8-2上,所述侧向力加载液压缸5-1活塞杆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检测侧向力的第一测力传感器5-2,所述第一测力传感器5-2与所述传力结构6相连接,即第一测力传感器5-2与传力结构6上的传力板6-3相连接,所述侧向位移传感器16为拉绳式位移传感器,所述侧向位移传感器16的一端与侧向力加载液压缸5-1缸体相连接,所述侧向位移传感器16的另一端与传力结构6上的传力板6-3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侧向力加载液压缸5-1的缸体铰接在左立柱8-4上,所述左立柱8-4上安装有第一安装板9,所述侧向力加载液压缸5-1的缸体铰接在第一安装板9上。
如图1所示,所述框架结构8上安装有用于防止侧向力加载装置5倾翻的第一保护机构7,所述第一保护机构7包括第一保护链7-1和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8左侧部或右侧部上的第一引导轮7-2,即所述第一引导轮7-2设置在左立柱8-4或右立柱8-2上,所述第一保护链7-1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第一保护链7-1的上端绕过第一引导轮7-2并与侧向力加载液压缸5-1的缸体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第一引导轮7-2设置在左立柱8-4上,所述左立柱8-4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引导轮7-2的第一引导轮支架7-3。
当对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加载侧向力进行测试时,控制液压站1,侧向力加载液压缸5-1的活塞杆伸出,并对传力板6-3施加侧向力,进而将侧向力传递给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通过第一测力传感器5-2测得所施加的侧向力的大小,并对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的变形进行观测,同时考虑翻车保护结构变形后是否对挠曲极限量模型4产生影响来判断翻车保护结构的抗侧向力性能。在侧向力加载液压缸5-1工作时,由于安装在侧向力加载液压缸5-1活塞杆端部的第一测力传感器5-2与传力板6-3是接触连接,当翻车保护结构受到侧向力而突然产生巨大变形时,会使得侧向力加载液压缸5-1的缸体绕其与第一安装板9转动而产生倾翻现象,于是通过设置第一保护机构7有效的保证了在施加侧向力的过程中,即使翻车保护结构突然产生巨大变形,也能保证侧向力加载液压缸5-1位置不变化。
如图2所示,所述纵向力加载装置11包括纵向力加载液压缸11-1,所述纵向力加载液压缸11-1的缸体铰接在所述框架结构8的后侧部上,即所述纵向力加载液压缸11-1的缸体铰接在后立柱8-3上,所述纵向力加载液压缸11-1的活塞杆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纵向力的第二测力传感器11-2,所述第二测力传感器11-2与所述传力结构6的传力板6-3相连接。所述纵向位移传感器17为拉绳式位移传感器,所述纵向位移传感器17的一端与纵向力加载液压缸11-1的缸体相连接,所述纵向位移传感器17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力结构6的传力板6-3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立柱8-3上安装有第二安装板15,所述纵向力加载液压缸11-1的缸体铰接在第二安装板15上。
如图2所示,所述框架结构8上安装有用于防止纵向力加载装置11倾翻的第二保护机构12,所述第二保护机构12包括第二保护链12-1和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8后侧部上的第二引导轮12-2,即所述第二引导轮12-2设置在后立柱8-3上,所述第二保护链12-1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第二保护链12-1的上端绕过第二引导轮12-2并与纵向力加载液压缸11-1的缸体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立柱8-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引导轮12-2的第二引导轮支架12-3。
当对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加载纵向力进行测试时,控制液压站1,纵向力加载液压缸11-1的活塞杆伸出,并对传力板6-3施加纵向力,进而将纵向力传递给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通过第二测力传感器11-2测得所施加的纵向力的大小,并对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的变形进行观测,同时考虑翻车保护结构变形后是否对挠曲极限量模型4产生影响来判断翻车保护结构的抗纵向力性能。在纵向力加载液压缸11-1工作时,由于安装在纵向力加载液压缸11-1活塞杆端部的第二测力传感器11-2与传力板6-3是接触连接,当翻车保护结构受到纵向力而突然产生巨大变形时,会使得纵向力加载液压缸11-1的缸体绕其与第二安装板15转动而产生倾翻现象,于是通过设置第二保护机构12有效的保证了在施加纵向力的过程中,即使翻车保护结构突然产生巨大变形,也能保证纵向力加载液压缸11-1稳定安全。
如图3所示,所述垂直力加载装置13包括电动葫芦13-1、拉板13-5和两个垂直力加载液压缸13-2,所述电动葫芦13-1设置在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的上方,所述拉板13-5安装在所述传力结构6的压板6-1上,所述拉板13-5与电动葫芦13-1的吊钩相连接,两个所述垂直力加载液压缸13-2分别位于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的两侧,两个所述垂直力加载液压缸13-2的缸体分别与拉板13-5的左右两端相连接,两个所述垂直力加载液压缸13-2的活塞杆均通过链条13-3与底板2连接,所述链条13-3上安装有用于检测垂直力的第三测力传感器13-4。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板13-5的两端设置有吊耳13-6,所述电动葫芦13-1的吊钩与吊耳13-6相连接,所述拉板13-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挂耳13-7,所述垂直力加载液压缸13-2的缸体与挂耳13-7相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框架结构8上安装有用于防止拉板13-5坠落的第三保护机构14,所述第三保护机构14包括两个第三保护链14-1,两个所述第三保护链14-1的下端均与拉板13-5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三保护链14-1的上端均与所述框架结构8的顶部相连接,即两个所述第三保护链14-1的上端均与顶架8-1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架8-1上设置有耳板14-2,所述第三保护链14-1的一端与耳板14-2相连接,所述第三保护链14-1的另一端与拉板13-5相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左立柱8-4的内侧或右立柱8-2的内侧设置有支柱8-5,所述支柱8-5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安装电动葫芦13-1的水平杆8-6。
当对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加载垂直力进行测试时,控制液压站1,两个所述垂直力加载液压缸13-2同时向下拉动拉板13-5,拉板13-5向下对压板6-1施加垂直力,压板6-1再将垂直力传递至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上,同时,链条13-3受到向上的拉力,并且链条13-3所受的拉力与压板6-1施加给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的垂直力相等,进而通过链条13-3上的第三测力传感器13-4测得链条13-3所受的拉力,从而得到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所受的垂直力。并对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的变形进行观测,同时考虑翻车保护结构变形后是否对挠曲极限量模型4产生影响来判断翻车保护结构的抗垂直力性能。
为了避免在拉板13-5下压时受力不均匀产生左右晃动以及意外坠落,进而通过两个第三保护链14-1对拉板13-5的左右位置进行限定,确保了垂直力加载装置13能够有效的运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结构(8),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固定安装在框架结构(8)内的底板(2)上,所述底板(2)固定安装在地面上,所述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内设置有挠曲极限量模型(4);所述框架结构(8)上设置有用于向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施加侧向力的侧向力加载装置(5),所述框架结构(8)上设置有用于向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施加纵向力的纵向力加载装置(11),所述框架结构(8)上设置有用于向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施加垂直力的垂直力加载装置(13),所述侧向力加载装置(5)、纵向力加载装置(11)和垂直力加载装置(13)上均设置有测力传感器,所述侧向力加载装置(5)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侧向位移的侧向位移传感器(16),所述纵向力加载装置(1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纵向位移的纵向位移传感器(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侧向力加载装置(5)、纵向力加载装置(11)或垂直力加载装置(13)所施加的力传递至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的传力结构(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结构(6)包括设置在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上端的压板(6-1),所述压板(6-1)的一端设置有夹板(6-2),所述夹板(6-2)上设置有传力板(6-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力加载装置(5)包括侧向力加载液压缸(5-1),所述侧向力加载液压缸(5-1)的缸体铰接在所述框架结构(8)的左侧部或右侧部,所述侧向力加载液压缸(5-1)活塞杆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检测侧向力的第一测力传感器(5-2),所述第一测力传感器(5-2)与所述传力结构(6)相连接,所述侧向位移传感器(16)为拉绳式位移传感器,所述侧向位移传感器(16)的一端与侧向力加载液压缸(5-1)缸体相连接,所述侧向位移传感器(16)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力结构(6)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8)上安装有用于防止侧向力加载装置(5)倾翻的第一保护机构(7),所述第一保护机构(7)包括第一保护链(7-1)和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8)左侧部或右侧部上的第一引导轮(7-2),所述第一保护链(7-1)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第一保护链(7-1)的上端绕过第一引导轮(7-2)并与侧向力加载液压缸(5-1)的缸体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力加载装置(11)包括纵向力加载液压缸(11-1),所述纵向力加载液压缸(11-1)的缸体铰接在所述框架结构(8)的后侧部上,所述纵向力加载液压缸(11-1)的活塞杆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纵向力的第二测力传感器(11-2),所述第二测力传感器(11-2)与所述传力结构(6)相连接,所述纵向位移传感器(17)为拉绳式位移传感器,所述纵向位移传感器(17)的一端与纵向力加载液压缸(11-1)的缸体相连接,所述纵向位移传感器(17)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力结构(6)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8)上安装有用于防止纵向力加载装置(11)倾翻的第二保护机构(12),所述第二保护机构(12)包括第二保护链(12-1)和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8)后侧部上的第二引导轮(12-2),所述第二保护链(12-1)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第二保护链(12-1)的上端绕过第二引导轮(12-2)并与纵向力加载液压缸(11-1)的缸体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力加载装置(13)包括电动葫芦(13-1)、拉板(13-5)和两个垂直力加载液压缸(13-2),所述电动葫芦(13-1)设置在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的上方,所述拉板(13-5)安装在所述传力结构(6)上,所述拉板(13-5)与电动葫芦(13-1)的吊钩相连接,两个所述垂直力加载液压缸(13-2)分别位于待测试翻车保护结构(3)的两侧,两个所述垂直力加载液压缸(13-2)的缸体分别与拉板(13-5)的左右两端相连接,两个所述垂直力加载液压缸(13-2)的活塞杆均通过链条(13-3)与底板(2)连接,所述链条(13-3)上安装有用于检测垂直力的第三测力传感器(13-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8)上安装有用于防止拉板(13-5)坠落的第三保护机构(14),所述第三保护机构(14)包括两个第三保护链(14-1),两个所述第三保护链(14-1)的下端均与拉板(13-5)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三保护链(14-1)的上端均与所述框架结构(8)的顶部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8)包括顶架(8-1)、左立柱(8-4)、右立柱(8-2)和后立柱(8-3),所述左立柱(8-4)、右立柱(8-2)和后立柱(8-3)呈三角形布设,所述左立柱(8-4)的上端、右立柱(8-2)的上端和后立柱(8-3)的上端均与顶架(8-1)连接,所述左立柱(8-4)的下端、右立柱(8-2)的下端和后立柱(8-3)的下端均安装在地面上。
CN201420495930.4U 2014-08-29 2014-08-29 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27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95930.4U CN204027831U (zh) 2014-08-29 2014-08-29 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95930.4U CN204027831U (zh) 2014-08-29 2014-08-29 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27831U true CN204027831U (zh) 2014-12-17

Family

ID=52067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95930.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27831U (zh) 2014-08-29 2014-08-29 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278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5115A (zh) * 2014-08-29 2014-11-19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摩托车检测技术研究所 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
CN111582368A (zh) * 2020-05-07 2020-08-25 中南大学 基于事故统计数据的乘用车辆安全性能综合评价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5115A (zh) * 2014-08-29 2014-11-19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摩托车检测技术研究所 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
CN104155115B (zh) * 2014-08-29 2016-08-24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摩托车检测技术研究所 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
CN111582368A (zh) * 2020-05-07 2020-08-25 中南大学 基于事故统计数据的乘用车辆安全性能综合评价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55115B (zh) 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
CN202420343U (zh) 一种汽车后桥安装孔测量装置
CN201688976U (zh) 拖拉机悬挂装置提升能力试验台
CN202274855U (zh) 一种桥梁荷载试验挠度测试系统
CN201177565Y (zh) 双砝码加载式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检测台
CN204027831U (zh) 休闲非道路车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台
CN108225666B (zh) 一种用于平板式制动检验平台的检定装置
CN201628619U (zh) 保险杠横梁局部刚度测量装置
CN202869764U (zh) 一种新型转向盘和转向管柱多角度振动试验装置
CN105300584A (zh) 牵引车鞍座冲击力测试系统
CN202903621U (zh) 一种用于检测防水层剪切强度的剪切检测仪
CN203615908U (zh) 一种汽车车门下沉量测量装置
CN203908431U (zh) 汽车前部总成零件的检具
CN201680979U (zh) 一种汽车减振器试验台
CN207775675U (zh) 一种路基路面弯沉检测装置
CN209043561U (zh) 一种燃油箱颠簸检测装置
CN206556878U (zh) 一种自行车鞍座抗压疲劳试验设备
CN203432809U (zh)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性能测试台架装置
CN205301079U (zh) 一种拉力测试装置
CN212459238U (zh) 一种内置液压式路面强度检测车
CN203374026U (zh) 一种用于升降横移类机械车库中的折叠导轨
CN204788765U (zh) 一种液压牵引式驻车制动力检测仪
CN202676430U (zh) 港口起重机抗风防滑制动器的室内试验检测装置
CN206258244U (zh)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靠背翻折试验装置
CN102854004B (zh) 一种高低温耐久试验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24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