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24940U - 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24940U
CN204024940U CN201420146463.4U CN201420146463U CN204024940U CN 204024940 U CN204024940 U CN 204024940U CN 201420146463 U CN201420146463 U CN 201420146463U CN 204024940 U CN204024940 U CN 204024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hydraulic
oil
diverting port
rotating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464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柯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1464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24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24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2494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8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covering energy derived from swinging, rolling, pitching or like movements, e.g. from the vibrations of a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包括安装于车辆底盘与转动轴之间并与车辆底盘和转动轴连接的液压系统;所述的液压系统通过传动装置连接设于轮辋或车辆主架上的能量转换装置;所述的液压系统为液压油缸,液压油缸上设有回复弹簧用于液压油缸往复运动的复位。当车辆行驶时,由于转动轴需要承受车辆本身重量和车辆行驶中的作用力,车辆相对转动轴会有向下压和自动复位的动作,而把液压系统安装于车辆底盘与转动轴之间,即可形成车辆底盘对液压系统施加车身和乘客重量颠簸的挤压力,液压系统受力挤压时产生直线推力等机械能及回位的往复力,往复机力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能量转换装置等用于发电或产生其他机械能。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车辆车身重量和行驶过程中的特性,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车辆底盘相对转动轴会有一定的上下颠覆作用,在车辆底盘与转动轴之间安装有液压系统,车辆行驶时车辆底盘对液压系统施加向下的挤压力并把此挤压力转换为往复作用力,最后把往复作用力的能量转换电能或其他机械能应用回车辆上。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车辆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迈进普通百姓的家庭。特别是中国成功加入WTO后,车辆逐渐大幅度降价,更加刺激了我国的私家车的消费。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的车辆拥有量将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车辆的不断增长,随着而来的就是交通道路上的车辆行驶的数量,尤其是高速公路上已越来越多的客车、货车及轿车等机动车的行驶,在城市道路等的行驶车辆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国家不断提出对车辆的要求及发展,其重点都是关于如何节能减排、限制发牌、道路安全设施改进等等,这固然是符合我国车辆发展的国情和现状需求。
轮胎和驱动其转动的转动轴是车辆的重要部件之一,安装悬架于车辆底盘上用来缓和车辆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保证车辆有良好的乘座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而转动轴也会承受着车辆的重量,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性。
由于现有车辆在行驶时,转动轴有一定的缓冲性,车辆底盘与转动轴之间会形成一定的颠簸,即车辆底盘会作一定的向下压动作和自动复位动作。针对此种情况,还未见有人研发能够把此下压作用力转换为车辆所需的有用能量;现有技术中此能量被白白浪费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该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利用车辆车身的重量和行驶过程中的特性,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辆底盘相对转动轴会有一定的上下颠覆作用,在车辆底盘与转动轴之间安装液压系统,对系统施加向下的挤压力并把此挤压力转换为往复作用力,最后把往复作用力转换为电能或其他机械能等应用回车辆上。该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能把本身车辆行驶所消耗的无用功能量转换为车辆所需的电能或其他所需的机械能等,电能供电或机械能转换作用回车辆上,能一定程度上减轻能源的消耗,且该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不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情况,是充分有效利用无用能量转换为有用资源的技术,是车辆技术的一大重要改革;除了用来发电外,另外也可以用来推动车辆行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包括安装于车辆底盘与转动轴之间并与车辆底盘和转动轴连接的液压系统;所述的液压系统通过传动装置连接设于轮辋或车辆主架上的能量转换装置;所述的液压系统为液压油缸,液压油缸上设有回复弹簧用于液压油缸往复运动的复位。当车辆行驶时,由于转动轴需要承受车辆本身重量和车辆行驶中的作用力,车辆相对转动轴会有向下压和自动复位的动作,而把液压系统安装于车辆底盘与转动轴之间,即可形成车辆底盘对液压系统施加车身和乘客重量颠簸的挤压力,液压系统受力挤压时产生直线推力等机械能及回位的往复力,即往复机械能,然后把往复机械能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能量转换装置等用于发电或产生其他机械能,该液压系统的复位可通过回位弹簧等部件自动实现。把车辆行驶所消耗的无用功能量转换为车辆所需的电能或其他机械能,电能供电或其他机械能应用回车辆上,能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当然,如行驶时产生颠簸,其车辆底盘挤压的作用力更大,液压系统产生的转动力就越大,转换为电能或其他机械能的能量就越多,其利用率就越高。
进一步的,所述的液压油缸包括缸体,缸体内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并填充有液压油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设有第一进/出油口和第二空间设有第二进/出油口,第一进/出油口连接有第一输油管,第二进/出油口连接有第二输油管,第一和第二输油管之间上设有控制阀;第一空间内设有第一活塞及与第一活塞连接并凸出第一空间外的第一活塞杆,第二空间内设有第二活塞及与第二活塞连接并凸出第二空间外的第二活塞杆;所述的车辆底盘与第一活塞杆连接,传动装置和转动轴与第二活塞杆连接。当汽车行驶时,车辆底盘施加作用力于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挤出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一进/出油口、第一输油管、控制阀、第二输油管和有第二进/出油口,最后进入第二空间内,令第二活塞杆产生推力,该推力通过传动装置传递至能量转换装置用于发电或转换为其他机械能;由于液压作用和回位弹簧的作用,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会进行往复直线运动,实现第二活塞杆的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阀包括阀缸体,阀缸体内设有第一油路通道,第一和第二输油管分别与第一油路通道的两端相通;第一油路通道与第一输油管连接的端部设有V型的第一导油口,第一导油口内设有第一球阀可盖住第一导油口较窄的端口和限制第一球阀活动幅度的第一限位条;第一油路通道与第二输油管连接的端部设有V型的第二导油口,第二导油口内设有第二球阀可盖住第二导油口较窄的端口和限制第二球阀活动幅度的第二限位条;所述的阀缸体内还设有第二油路通道,第二油路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油路通道的两端相通,第二油路通道的一端位于第一导油口的上方,另一端位于第二导油口的下方;第二油路通道的一端设有第三导油口并于第三导油口外设有可盖住第三导油口较窄端口的第三球阀和限制第三球阀活动幅度的第三限位条,第二油路通道的另一端设有第四导油口并于第四导油口外设有可盖住第四导油口较窄端口的第四球阀和限制第四球阀活动幅度的第四限位条。其控制阀的原理是:第一活塞杆推压液压油从第一进/出油口进入,此时由于推压作用,第一球阀盖住第一导油口令液压油不能从第一油路通道进入,液压油从第三导油口进入并推开第三球阀不盖住第三导油口,液压油进入第二油路通道并推开第四球阀不盖住第四导油口,从第四导油口进入第二输油管,最终进入第二空间;第二活塞杆回位时,与上述原理相同,液压油不进入第二油路管道,从第一油路管道回路至第一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为发电机,第二活塞杆通过传动装置驱动发电机发电。通过液压油缸的第二活塞杆传动驱动发电机发电,用于电动汽车上驱动行驶或供汽车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装置为曲轴连杆机构,第二活塞杆的动力输出端与发电机的转轴之间通过曲轴连杆机构连接并实现动力的传递。通过曲轴连杆机构的动力传递于发电机,对发电机发电。
进一步的,所述的曲轴连杆机构由连接第二活塞杆的动力输出端的曲轴、发电机的转轴设有的从动轮、分别连接曲轴和从动轮的连杆组成,连杆与从动轮的连接位置为从动轮圆心的偏心位置。第二活塞杆带动曲轴和连杆的往复运动,且由于连杆与从动轮的偏心安装设计,也能带动发电机转轴的转动,令发电机发电。
 该传动装置的结构也可以为:传动装置由发电机的转轴设有的从动轮、第二活塞杆的动力输出端设有的主动轮、连接从动轮和主动轮的链条组成,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链条的连接传动并实现发电机的发电。主动轮通过链条带动从动轮转动,也实现了第二活塞杆的往复力传输至发电机的转轴上并令发电机发电。
    进一步的,所述的车辆底盘连接有轴套,轴套内设有轴承,轴承套于转动轴,液压系统设置在车辆底盘与轴套之间。通过轴套令转动轴相对轴套是运动的,因为车辆在行驶中转动轴相对车辆底盘是具有一定的运动及振动、缓冲等,该液压系统设于车辆底盘与轴套之间就是利用车辆本身的重量对液压系统下压等的作用力,把这些下压作用力转化为转动力并对发电机发电,不断产生电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利用车辆车身的重量和行驶过程中特性,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辆底盘相对转动轴会有一定的上下颠覆作用,在车辆底盘与转动轴之间安装液压系统,对液压系统施加向下的挤压力并把此挤压力转换为往复机械能,最后把往复机械能的能量转换为电能或其他机械能等应用回车辆上。该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能把本身车辆行驶所消耗的无用功能量转换为车辆所需的电能或其他机械能,电能供电或机械能作用回车辆上,能一定程度上减轻能源的消耗,且该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不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情况,是充分有效利用无用能量转换为有用资源的技术,是车辆技术的一大重要改革。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液压油缸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控制阀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曲轴连杆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所描述的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于车辆底盘1与转动轴2之间并与车辆底盘和转动轴连接的液压系统3;所述的液压系统通过传动装置连接设于轮辋或车辆主架上的能量转换装置;所述的液压系统为液压油缸,液压油缸上设有回复弹簧用于液压油缸往复运动的复位。当车辆行驶时,由于转动轴需要承受车辆本身重量和车辆行驶中的作用力,车辆相对转动轴会有向下压和自动复位的动作,而把液压系统安装于车辆底盘与转动轴之间,即可形成车辆底盘对液压系统施加车身和乘客重量颠簸的挤压力,液压系统受力挤压时产生直线推力等机械能及回位的往复力,即往复机械能,然后把往复机械能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能量转换装置等用于发电或产生其他机械能,该液压系统的复位可通过回位弹簧等部件自动实现。把车辆行驶所消耗的无用功能量转换为车辆所需的电能或其他机械能,电能供电或其他机械能应用回车辆上,能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当然,如行驶时产生颠簸,其车辆底盘挤压的作用力更大,液压系统产生的转动力就越大,转换为电能或其他机械能的能量就越多,其利用率就越高。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的液压油缸包括缸体6,缸体内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并填充有液压油的第一空间7和第二空间8;第一空间设有第一进/出油口9和第二空间设有第二进/出油口10,第一进/出油口连接有第一输油管11,第二进/出油口连接有第二输油管12,第一和第二输油管之间上设有控制阀13;第一空间内设有第一活塞14及与第一活塞连接并凸出第一空间外的第一活塞杆15,第二空间内设有第二活塞16及与第二活塞连接并凸出第二空间外的第二活塞杆17;所述的车辆底盘与第一活塞杆连接,传动装置和转动轴与第二活塞杆连接。当汽车行驶时,车辆底盘施加作用力于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挤出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一进/出油口、第一输油管、控制阀、第二输油管和有第二进/出油口,最后进入第二空间内,令第二活塞杆产生推力,该推力通过传动装置传递至能量转换装置用于发电或转换为其他机械能;由于液压作用和回位弹簧的作用,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会进行往复直线运动,实现第二活塞杆的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的控制阀包括阀缸体18,阀缸体内设有第一油路通道19,第一和第二输油管分别与第一油路通道的两端相通;第一油路通道与第一输油管连接的端部设有V型的第一导油口20,第一导油口内设有第一球阀21可盖住第一导油口较窄的端口和限制第一球阀活动幅度的第一限位条22;第一油路通道与第二输油管连接的端部设有V型的第二导油口23,第二导油口内设有第二球阀24可盖住第二导油口较窄的端口和限制第二球阀活动幅度的第二限位条25;所述的阀缸体内还设有第二油路通道26,第二油路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油路通道的两端相通,第二油路通道的一端位于第一导油口的上方,另一端位于第二导油口的下方;第二油路通道的一端设有第三导油口27并于第三导油口外设有可盖住第三导油口较窄端口的第三球阀28和限制第三球阀活动幅度的第三限位条29,第二油路通道的另一端设有第四导油口30并于第四导油口外设有可盖住第四导油口较窄端口的第四球阀31和限制第四球阀活动幅度的第四限位条32。其控制阀的原理是:第一活塞杆推压液压油从第一进/出油口进入,此时由于推压作用,第一球阀盖住第一导油口令液压油不能从第一油路通道进入,液压油从第三导油口进入并推开第三球阀不盖住第三导油口,液压油进入第二油路通道并推开第四球阀不盖住第四导油口,从第四导油口进入第二输油管,最终进入第二空间;第二活塞杆回位时,与上述原理相同,液压油不进入第二油路管道,从第一油路管道回路至第一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为发电机,第二活塞杆通过传动装置驱动发电机发电。通过液压油缸的第二活塞杆传动驱动发电机发电,用于电动汽车上驱动行驶或供汽车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装置为曲轴连杆机构,第二活塞杆的动力输出端与发电机的转轴之间通过曲轴连杆机构连接并实现动力的传递。通过曲轴连杆机构的动力传递于发电机,对发电机发电。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的曲轴连杆机构由连接第二活塞杆的动力输出端的曲轴4、发电机的转轴5设有的从动轮33、分别连接曲轴和从动轮的连杆34组成,连杆与从动轮的连接位置为从动轮圆心的偏心位置。第二活塞杆带动曲轴和连杆的往复运动,且由于连杆与从动轮的偏心安装设计,也能带动发电机转轴的转动,令发电机发电。
    进一步的,所述的车辆底盘连接有轴套,轴套内设有轴承,轴承套于转动轴,液压系统设置在车辆底盘与轴套之间。通过轴套令转动轴相对轴套是运动的,因为车辆在行驶中转动轴相对车辆底盘是具有一定的运动及振动、缓冲等,该液压系统设于车辆底盘与轴套之间就是利用车辆本身的重量对液压系统下压等的作用力,把这些下压作用力转化为转动力并对发电机发电,不断产生电能。
实施例2
该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该实施例2的具体不同之处在于:
该实施例2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由发电机的转轴设有的从动轮、第二活塞杆的动力输出端设有的主动轮、连接从动轮和主动轮的链条组成,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链条的连接传动并实现发电机的发电。主动轮通过链条带动从动轮转动,也实现了第二活塞杆的往复力传输至发电机的转轴上并令发电机发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车辆底盘与转动轴之间并与车辆底盘和转动轴连接的液压系统;所述的液压系统通过传动装置连接设于轮辋或车辆主架上的能量转换装置;所述的液压系统为液压油缸,液压油缸上设有回复弹簧用于液压油缸往复运动的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油缸包括缸体,缸体内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并填充有液压油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设有第一进/出油口和第二空间设有第二进/出油口,第一进/出油口连接有第一输油管,第二进/出油口连接有第二输油管,第一和第二输油管之间上设有控制阀;第一空间内设有第一活塞及与第一活塞连接并凸出第一空间外的第一活塞杆,第二空间内设有第二活塞及与第二活塞连接并凸出第二空间外的第二活塞杆;所述的车辆底盘与第一活塞杆连接,传动装置和转动轴与第二活塞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包括阀缸体,阀缸体内设有第一油路通道,第一和第二输油管分别与第一油路通道的两端相通;第一油路通道与第一输油管连接的端部设有V型的第一导油口,第一导油口内设有第一球阀可盖住第一导油口较窄的端口和限制第一球阀活动幅度的第一限位条;第一油路通道与第二输油管连接的端部设有V型的第二导油口,第二导油口内设有第二球阀可盖住第二导油口较窄的端口和限制第二球阀活动幅度的第二限位条;所述的阀缸体内还设有第二油路通道,第二油路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油路通道的两端相通,第二油路通道的一端位于第一导油口的上方,另一端位于第二导油口的下方;第二油路通道的一端设有第三导油口并于第三导油口外设有可盖住第三导油口较窄端口的第三球阀和限制第三球阀活动幅度的第三限位条,第二油路通道的另一端设有第四导油口并于第四导油口外设有可盖住第四导油口较窄端口的第四球阀和限制第四球阀活动幅度的第四限位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为发电机,第二活塞杆通过传动装置驱动发电机发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装置为曲轴连杆机构,第二活塞杆的动力输出端与发电机的转轴之间通过曲轴连杆机构连接并实现动力的传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轴连杆机构由连接第二活塞杆的动力输出端的曲轴、发电机的转轴设有的从动轮、分别连接曲轴和从动轮的连杆组成,连杆与从动轮的连接位置为从动轮圆心的偏心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装置由发电机的转轴设有的从动轮、第二活塞杆的动力输出端设有的主动轮、连接从动轮和主动轮的链条组成,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链条的连接传动并实现发电机的发电。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辆底盘连接有轴套,轴套内设有轴承,轴承套于转动轴,液压系统设置在车辆底盘与轴套之间。
CN201420146463.4U 2014-03-28 2014-03-28 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24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46463.4U CN204024940U (zh) 2014-03-28 2014-03-28 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46463.4U CN204024940U (zh) 2014-03-28 2014-03-28 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24940U true CN204024940U (zh) 2014-12-17

Family

ID=52064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4646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24940U (zh) 2014-03-28 2014-03-28 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249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3514A (zh) * 2014-03-28 2014-07-30 冯柯霖 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3514A (zh) * 2014-03-28 2014-07-30 冯柯霖 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5314B (zh) 一种车辆悬架振动能量转换装置
CN204827827U (zh) 一种汽车磁流变阻尼器能量转换装置
CN103953514A (zh) 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
CN202100401U (zh) 一种公路减速带油压驱动发电装置
CN103267081A (zh) 一种压电发电式阻尼可调油气悬架
CN105508351B (zh) 一种具有能量回收功能的车用减振器装置
CN202484188U (zh) 一种减震器
CN201932019U (zh) 车用液压电能补偿装置
CN204024940U (zh) 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
CN201484105U (zh) 一种新型车辆车桥提升机构
CN105416254A (zh) 基于压电陶瓷的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
CN204704306U (zh) 内置叶片马达式能量回收减振器
CN101922529A (zh) 电动自行车液压式发电减震器
CN204371568U (zh) 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余压能发电装置
CN206268023U (zh) 一种基于液压系统的减速带发电装置
CN201366949Y (zh) 车辆节能动力装置
CN104819241A (zh) 内置叶片马达式能量回收减振器
CN201401275Y (zh) 液压大动力旋转大扭矩传动机
CN201366948Y (zh) 车辆能量自循环驱动装置
CN103953513A (zh) 一种安装在轮胎内的液压能量转换系统
CN204852156U (zh) 一种汽车磁流变阻尼器能量回收装置
CN103950381A (zh) 一种免充气车轮液压能量转换系统
CN204024938U (zh) 一种安装在轮胎内的液压能量转换系统
CN203130395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振动能量回收发电装置
CN201670233U (zh) 火车轮对发电节能及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Termination date: 201603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