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13677U - 无线充放电手机配件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放电手机配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13677U
CN204013677U CN201420499302.3U CN201420499302U CN204013677U CN 204013677 U CN204013677 U CN 204013677U CN 201420499302 U CN201420499302 U CN 201420499302U CN 204013677 U CN204013677 U CN 204013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circuit
charging
accessory
dis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993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丽梅
刘伟
邓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vepac Converting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vepac Converting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vepac Converting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vepac Converting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993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13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13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136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充放电手机配件,所述手机配件设置于手机内部并与手机电池(10)电连接,所述手机配件包括一个共用的充电/放电线圈(20),一个发射电路(30),一个接收电路(40)以及一个切换电路(50);其中,所述发射电路(30)和所述接收电路(40)一端并联至所述手机电池(10),另一端并联至所述切换电路(50),所述切换电路(50)连接所述充电/放电线圈(20)并控制所述充电/放电线圈(20)分别与所述发射电路(30)或所述接收电路(40)导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手机内部设置的上述无线充放电手机配件,使得手机可以同时具备充电功能以及放电功能,并且共用一套充电/放电线圈可以大大减小该配件的体积,也节约了成本。

Description

无线充放电手机配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配件,尤其是一种用于手机的、同时具备充电功能以及放电功能的手机配件。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轻薄化趋势的流行,内置电池的容量越来越不够用,几乎每天都需要充电,甚至需要随时充电,这使得无线充电技术颇受欢迎。
手机无线充电方案通常包括内置于手机中的无线充电模块和一个单独的无线充电设备。无线充电设备与市电连接,将其转换成一定频率的电流,由发送线圈向外辐射电磁波,从而在发送线圈周围建立一个交变磁场。手机靠近无线充电设备时,其内置的接收线圈上会在上述发送线圈的交变磁场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将该感应电流调整为直流电流为手机的电池充电。
相当麻烦的是,如果手机需要频繁充电,就需要随身携带一个无线充电设备,当然,通常手机还可以用普通的线充模式进行充电,因此无线充电设备不便携的问题并不突出。
然而,新出现的可穿戴设备的流行也带来了充电的问题。例如,蓝牙耳机、可穿戴的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等,这些设备非常轻巧,内部空间有限,内置电池容量很小,也需要频繁充电。而且由于体积的限制,利用无线方式进行充电也就变成了这些设备的一个优选选项。此时带来的问题是,这些小巧的便携设备往往除了无线充电模式之外,没有办法内置线充模式,因此这些设备只能通过无线充电设备来充电,也就是需要随时携带额外的无线充电设备,十分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线充放电手机配件,该配件可以使手机同时具备充电功能以及放电功能,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线充放电手机配件,所述手机配件设置于手机内部并与手机电池电连接,所述手机配件包括一个共用的充电/放电线圈,一个发射电路,一个接收电路以及一个切换电路;其中,所述发射电路和所述接收电路一端并联至所述手机电池,另一端并联至所述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连接所述充电/放电线圈并控制所述充电/放电线圈分别与所述发射电路或所述接收电路导通。
优选地,所述手机配件一体设置于所述手机的外壳上。
优选地,所述手机配件一体设置于所述手机电池上。
优选地,所述切换电路包括一个选择性使所述充电/放电线圈分别与所述发射电路或所述接收电路导通的物理开关。
优选地,所述切换电路包括一个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根据接近的充放电设备的性质,选择性使所述充电/放电线圈分别与所述发射电路或所述接收电路导通。
优选地,所述感应开关为NFC开关或RFID开关。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手机内部设置的上述无线充放电手机配件,使得手机可以同时具备充电功能以及放电功能,并且共用一套充电/放电线圈可以大大减小该配件的体积,也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无线充放电手机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无线充放电手机配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是,在手机内置可通过无线方式对手机内的电池充电的配件,同时,该配件还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对手机外部的其它设备进行充电。也就是说,一般现有的手机是具有可通过无线方式对手机内的电池充电的功能的,但是现有的手机还没有具备对其它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功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放电手机配件,可设置于手机内部并与手机电池10电连接,所述手机配件包括一个共用的充电/放电线圈20,一个发射电路30,一个接收电路40以及一个切换电路50;其中,发射电路30和接收电路40一端并联至所述手机电池10,另一端并联至所述切换电路50,所述切换电路50连接所述充电/放电线圈20并控制所述充电/放电线圈20分别与所述发射电路30或所述接收电路40导通。上述方案中,采用了一套共用的充电/放电线圈,也就是对内充电和对外放电都是用这一个线圈,可以大大减小本实用新型配件的体积,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手机配件可以一体设置于所述手机的外壳上,例如设置在手机外壳内侧或者外侧,并留有可与手机电池电连接的接头。
或者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手机配件可以一体设置于所述手机电池10上,例如一体封装在手机电池10内。
具体操作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选择充电还是放电的物理开关(图中未示出),亦即所述切换电路50可以包括一个选择性使所述充电/放电线圈20分别与所述发射电路30或所述接收电路40导通的物理开关。当需要对手机内的电池通过无线方式充电时,将所述物理开关切换到充电状态,则切换电路50选择使充电/放电线圈20与接收电路40导通,从而可以通过线圈和接收电路40的配合对手机电池10进行无线充电。或者,当其它设备,例如蓝牙耳机需要充电时,可以将所述物理开关切换到放电状态,则切换电路50选择使充电/放电线圈20与发射电路30导通,从而可以通过线圈和发射电路30的配合对蓝牙耳机等进行无线充电。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电路50还可以包括一个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可以根据接近的充放电设备的性质,选择性使所述充电/放电线圈20分别与所述发射电路30或所述接收电路40导通。例如,所述感应开关可以为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开关或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开关。亦即,当手机自身需要充电的时候,一旦感应开关感应到手机靠近无线充电设备适当的距离时,该开关就会切换到充电状态,即切换电路50选择使充电/放电线圈20与接收电路40导通。同样的,当别的需要充电的蓝牙耳机之类的设备靠近手机到适当的距离时,该开关就会切换到放电状态,也就是切换电路50选择使充电/放电线圈20与发射电路30导通。关于感应开关的技术在本领域应用已经十分成熟,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手机内部设置的上述无线充放电手机配件,使得手机可以同时具备充电功能以及放电功能,并且共用一套充电/放电线圈可以大大减小该配件的体积,也节约了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无线充放电手机配件,所述手机配件设置于手机内部并与手机电池(10)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配件包括一个共用的充电/放电线圈(20),一个发射电路(30),一个接收电路(40)以及一个切换电路(50);其中,所述发射电路(30)和所述接收电路(40)一端并联至所述手机电池(10),另一端并联至所述切换电路(50),所述切换电路(50)连接所述充电/放电线圈(20)并控制所述充电/放电线圈(20)分别与所述发射电路(30)或所述接收电路(40)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配件一体设置于所述手机的外壳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配件一体设置于所述手机电池(10)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电路(50)包括一个选择性使所述充电/放电线圈(20)分别与所述发射电路(30)或所述接收电路(40)导通的物理开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电路(50)包括一个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根据接近的充放电设备的性质,选择性使所述充电/放电线圈(20)分别与所述发射电路(30)或所述接收电路(40)导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机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开关为NFC开关或RFID开关。
CN201420499302.3U 2014-09-01 2014-09-01 无线充放电手机配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13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99302.3U CN204013677U (zh) 2014-09-01 2014-09-01 无线充放电手机配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99302.3U CN204013677U (zh) 2014-09-01 2014-09-01 无线充放电手机配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13677U true CN204013677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53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99302.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13677U (zh) 2014-09-01 2014-09-01 无线充放电手机配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1367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5701A (zh) * 2017-09-27 2018-01-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装置及电路控制方法
CN107919715A (zh) * 2017-12-19 2018-04-17 深圳市金威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无线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N111224441A (zh) * 2020-01-17 2020-06-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非电源设备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5701A (zh) * 2017-09-27 2018-01-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装置及电路控制方法
CN107565701B (zh) * 2017-09-27 2021-07-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装置及电路控制方法
CN107919715A (zh) * 2017-12-19 2018-04-17 深圳市金威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无线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N111224441A (zh) * 2020-01-17 2020-06-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非电源设备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22554U (zh) 充电系统及具有该充电系统的电子设备
KR101276650B1 (ko) 무선 충전 겸용 안테나 장치
JP6196861B2 (ja) モバイルバッテリ
KR101574322B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무선통신 다중 안테나
US20160134142A1 (en) Portable device case having integrated wireless charging station
KR20180093074A (ko) 근접장 무선 전력 충전을 위한 안테나
KR20140091362A (ko) 무선충전용 수신코일과 엔에프씨 안테나가 배터리에 함께 설치된 무선충전 배터리 모듈
US20150179335A1 (en) Coil device,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having the same
WO2014183352A1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线圈装置
WO2018157140A1 (en) Wearable apparatus for wired or wireless charging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CN204013677U (zh) 无线充放电手机配件
CN104113124A (zh) 智能手表
CN101325345A (zh) 手机供电系统
KR101767622B1 (ko) 무접점 충전회로를 구비한 휴대형 전자기기의 외부 케이스
KR20140011557A (ko) 배터리부를 포함하는 공진방식 무선전력중계장치
KR200484841Y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무선 충전 장치
KR101522572B1 (ko) 휴대기기용 무선충전 배터리장치
KR101480135B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배터리 팩
KR101667884B1 (ko) Rf 에너지 하비스팅을 이용하여 스마트 기기에 전력을 공급하는 케이스
US9543771B2 (en) Telescopic transmission cable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KR20150046567A (ko) 다기능 무선충전 장치
CN107465775A (zh) 移动终端天线设备、移动终端后壳及移动终端
CN201846459U (zh) 无线耳机
CN203933731U (zh) 一种可无线充电的听话筒装置
KR20150002758U (ko) 휴대용단말기의 무선 충전장치를 구비한 충전이 가능한 휴대용 보조배터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