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65701A - 一种电子装置及电路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装置及电路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65701A
CN107565701A CN201710888092.5A CN201710888092A CN107565701A CN 107565701 A CN107565701 A CN 107565701A CN 201710888092 A CN201710888092 A CN 201710888092A CN 107565701 A CN107565701 A CN 107565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energy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switch
batter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880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65701B (zh
Inventor
王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8809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657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65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5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65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57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及电路控制方法,包括:电池,用于存储电能;第一电能传输模块,与所述电池连接,能够用于与第一设备发生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电池;第二电能传输模块,与所述电池连接,能够用于与第二设备发生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电池中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装置及电路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电路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的出现使得用户在外出场景下也能够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目前的移动电源大都采用有线充电方式,即:移动电源通过有线方式连接到移动终端为移动终端充电,这种移动电源还需要通过有线方式连接到固定电源插孔上来对自身蓄电。可见,目前的移动电源仅仅能够实现有线充电/供电,这种充电/供电方式及其不便,且移动电源的电线会影响移动电源的便携性及外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及电路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包括:
电池,用于存储电能;
第一电能传输模块,与所述电池连接,能够用于与第一设备发生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电池;
第二电能传输模块,与所述电池连接,能够用于与第二设备发生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电池中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能传输模块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
所述第二电能传输模块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
其中,所述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与所述用于实现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为同一线圈。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能传输模块还包括用于实现充电功能的电路和电池适配电路;
所述第二电能传输模块还包括用于实现供电功能的电路和压降变换电路;
所述用于实现充电功能的电路与所述用于实现供电功能的电路为同一电路,其中,
所述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线圈连接,所述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开关与所述电池适配电路连接,以及通过第二开关与所述压降变换电路连接,所述电池适配电路与所述压降变换电路均与所述电池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状态;其中,
如果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则所述电能传输装置处于充电状态;
如果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开启状态,则所述电能传输装置处于供电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
输入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当采集到切换信号时,触发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述第一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或开启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
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环境参数,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触发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述第一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或开启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电子装置的第一侧;
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侧的状态参数;如果所述第一侧的状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触发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述第一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或开启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
固定装置,能够在所述电子装置的第二电能传输模块对应的外侧形成容纳空间,通过所述容纳空间能够维持所述目标设备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形成的所述容纳空间至少具有两种容纳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检测得到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电能传输模块中的第一开关和第二电能传输模块中的第二开关;
如果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则触发所述第一电能传输模块处于充电状态,处于充电状态的所述第一电能传输模块能够将第一设备的电能通过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电池;
如果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开启状态,则触发所述第二电能传输模块处于供电状态,处于供电状态的所述第二电能传输模块能够将所述电池中的电能通过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第二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电子装置具有两个电能传输模块,分别为第一电能传输模块和第二电能传输模块,其中,第一电能传输模块能够用于与第一设备发生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电池,从而通过电磁感应实现了对自身的蓄电;第二电能传输模块能够用于与第二设备发生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电池中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从而通过电磁感应实现了对外部设备的充电。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实现了双向无线充电,这种电子装置极致体现了移动电源的便携性,无需外接电线就能够实现对自身的蓄电和对外部设备的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五;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姿态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六;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七;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电池11,用于存储电能;
第一电能传输模块12,与所述电池11连接,能够用于与第一设备发生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电池11;
第二电能传输模块13,与所述电池11连接,能够用于与第二设备发生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电池11中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装置也可以称为充电宝(Charge Pal)或移动电源,或者具有移动电源功能的设备,比如具有移动电源功能的笔记本,手机,适配器等,电子装置自身具有电池以便给移动设备充电。这里,电子装置中的电池可以但不局限于是锂电池,电池支持向自身充电,也支持向外部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包括两个电能传输模块,分别为:第一电能传输模块和第二电能传输模块,这两个电能传输模块均与电池连接。通过控制两个电能传输模块的工作状态,能够使得电子装置处于不同的工作模式。以下对电子装置的两种工作模式分别进行说明:
1)充电工作模式:控制第一电能传输模块与第一设备发生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电池。
这里,第一设备可以是与电子装置相同类型的设备,也可以是与电子装置不同类型的设备,例如:第一设备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另一个充电宝。如果第一设备是无线充电器(如无线充电底座),则第一设备将来自固定电源(如220V的交流电)的电能通过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电子装置中的电池。如果第一设备是充电宝,则充电宝将来自自身电池的电能通过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电子装置中的电池。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是指:第一电能传输模块作为能量的被激励者,第一设备作为能量的激励者,第一设备通过自身的线圈产生变化的电磁场,这个变化的电磁场通过第一电能传输模块对应的线圈,使得第一电能传输模块对应的线圈发生电磁感应而在线圈内产生电流。
2)供电工作模式:控制第二电能传输模块与第二设备发生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电池中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
这里,第二设备可以是与电子装置相同类型的设备,也可以是与电子装置不同类型的设备,例如:第二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另一个充电宝。如果第二设备是移动终端,则电子装置将来自自身电池的电能通过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移动终端中的电池。如果第二设备是充电宝,则电子装置将来自自身电池的电能通过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充电宝中的电池。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是指:第二电能传输模块作为能量的激励者,第二设备作为能量的被激励者,第二电能传输模块对应的线圈产生变化的电磁场,这个变化的电磁场通过第二设备中的线圈,使得第二设备中的线圈发生电磁感应而在线圈内产生电流。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既能够通过电磁感应为自己蓄电,也能够通过电磁感应为外部设备供电,从而实现了双向无线充电。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如图2所示,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电池11,用于存储电能;
第一电能传输模块12,与所述电池11连接,能够用于与第一设备发生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电池11;
第二电能传输模块13,与所述电池11连接,能够用于与第二设备发生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电池11中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能传输模块12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14;所述第二电能传输模块13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14;
其中,所述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14与所述用于实现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14为同一线圈14。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装置也可以称为充电宝(Charge Pal)或移动电源,电子装置自身具有电池以便给移动设备充电。这里,电子装置中的电池可以但不局限于是锂电池,电池支持向自身充电,也支持向外部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包括两个电能传输模块,分别为:第一电能传输模块和第二电能传输模块,这两个电能传输模块均与电池连接。通过控制两个电能传输模块的工作状态,能够使得电子装置处于不同的工作模式。以下对电子装置的两种工作模式分别进行说明:
1)充电工作模式:控制第一电能传输模块与第一设备发生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电池。
这里,第一设备可以是与电子装置相同类型的设备,也可以是与电子装置不同类型的设备,例如:第一设备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另一个充电宝。如果第一设备是无线充电器(如无线充电底座),则第一设备将来自固定电源(如220V的交流电)的电能通过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电子装置中的电池。如果第一设备是充电宝,则充电宝将来自自身电池的电能通过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电子装置中的电池。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是指:第一电能传输模块作为能量的被激励者,第一设备作为能量的激励者,第一设备通过自身的线圈产生变化的电磁场,这个变化的电磁场通过第一电能传输模块对应的线圈,使得第一电能传输模块对应的线圈发生电磁感应而在线圈内产生电流。
2)供电工作模式:控制第二电能传输模块与第二设备发生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电池中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
这里,第二设备可以是与电子装置相同类型的设备,也可以是与电子装置不同类型的设备,例如:第二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另一个充电宝。如果第二设备是移动终端,则电子装置将来自自身电池的电能通过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移动终端中的电池。如果第二设备是充电宝,则电子装置将来自自身电池的电能通过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充电宝中的电池。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是指:第二电能传输模块作为能量的激励者,第二设备作为能量的被激励者,第二电能传输模块对应的线圈产生变化的电磁场,这个变化的电磁场通过第二设备中的线圈,使得第二设备中的线圈发生电磁感应而在线圈内产生电流。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能传输模块中的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与第二电能传输模块中的用于实现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为同一线圈,这种情况下,由一个线圈实现电子装置的充电过程或供电过程,这样可以有效节省电子装置的成本,此外,由于采用同一线圈,因而电子装置的尺寸可以做到更薄,更具有便携性。当然,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不局限于此,第一电能传输模块中的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与第二电能传输模块中的用于实现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为不同的线圈,这种情况下,由两个独立的线圈分别实现电子装置的充电过程和供电过程。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三,如图3所示,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电池11,用于存储电能;
第一电能传输模块12,与所述电池11连接,能够用于与第一设备发生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电池11;
第二电能传输模块13,与所述电池11连接,能够用于与第二设备发生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电池11中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能传输模块12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14;所述第二电能传输模块13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14;
其中,所述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14与所述用于实现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14为同一线圈14。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能传输模块12还包括用于实现充电功能的电路15和电池适配电路16;
所述第二电能传输模块13还包括用于实现供电功能的电路15和压降变换电路17;
所述用于实现充电功能的电路15与所述用于实现供电功能的电路15为同一电路15,其中,
所述电路15的第一端与所述线圈14连接,所述电路15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开关18与所述电池适配电路16连接,以及通过第二开关19与所述压降变换电路17连接,所述电池适配电路16与所述压降变换电路17均与所述电池11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装置也可以称为充电宝(Charge Pal)或移动电源,电子装置自身具有电池以便给移动设备充电。这里,电子装置中的电池可以但不局限于是锂电池,电池支持向自身充电,也支持向外部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包括两个电能传输模块,分别为:第一电能传输模块和第二电能传输模块,这两个电能传输模块均与电池连接。通过控制两个电能传输模块的工作状态,能够使得电子装置处于不同的工作模式。以下对电子装置的两种工作模式分别进行说明:
1)充电工作模式:控制第一电能传输模块与第一设备发生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电池。
这里,第一设备可以是与电子装置相同类型的设备,也可以是与电子装置不同类型的设备,例如:第一设备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另一个充电宝。如果第一设备是无线充电器(如无线充电底座),则第一设备将来自固定电源(如220V的交流电)的电能通过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电子装置中的电池。如果第一设备是充电宝,则充电宝将来自自身电池的电能通过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电子装置中的电池。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是指:第一电能传输模块作为能量的被激励者,第一设备作为能量的激励者,第一设备通过自身的线圈产生变化的电磁场,这个变化的电磁场通过第一电能传输模块对应的线圈,使得第一电能传输模块对应的线圈发生电磁感应而在线圈内产生电流。
2)供电工作模式:控制第二电能传输模块与第二设备发生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电池中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
这里,第二设备可以是与电子装置相同类型的设备,也可以是与电子装置不同类型的设备,例如:第二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另一个充电宝。如果第二设备是移动终端,则电子装置将来自自身电池的电能通过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移动终端中的电池。如果第二设备是充电宝,则电子装置将来自自身电池的电能通过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充电宝中的电池。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是指:第二电能传输模块作为能量的激励者,第二设备作为能量的被激励者,第二电能传输模块对应的线圈产生变化的电磁场,这个变化的电磁场通过第二设备中的线圈,使得第二设备中的线圈发生电磁感应而在线圈内产生电流。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能传输模块中的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与第二电能传输模块中的用于实现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为同一线圈,这种情况下,由一个线圈实现电子装置的充电过程或供电过程,这样可以有效节省电子装置的成本,此外,由于采用同一线圈,因而电子装置的尺寸可以做到更薄,更具有便携性。当然,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不局限于此,第一电能传输模块中的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与第二电能传输模块中的用于实现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为不同的线圈,这种情况下,由两个独立的线圈分别实现电子装置的充电过程和供电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能传输模块中的用于实现充电功能的电路与第二电能传输模块中的用于实现供电功能的电路为同一电路,这种情况下,由一套电路实现电子装置的充电过程或供电过程,这样可以有效节省电子装置的成本,此外,由于采用同一套电路,因而电子装置的尺寸可以做到更薄,更具有便携性。当然,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不局限于此,第一电能传输模块中的用于实现充电功能的电路与第二电能传输模块中的用于实现供电功能的电路为不同的电路,这种情况下,由两套独立的电路分别实现电子装置的充电过程和供电过程。
在一实施方式中,用于实现充电功能和供电功能的电路通过STWL33芯片实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可以通过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OS管)来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110,所述控制模块110与所述第一开关18和所述第二开关19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述第一开关18和所述第二开关19的状态;其中,
如果所述第一开关18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19处于关闭状态,则所述电能传输装置处于充电状态;
如果所述第一开关18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19处于开启状态,则所述电能传输装置处于供电状态。
以下结合两个开关的状态,对电子装置的充电过程和供电过程进行说明:
1)充电过程:第一开关开启且第二开关关闭,线圈从第一设备感应到交变的电流,交变的电流经过电路处理后输出直流电到电池适配电路,电池适配电路将直流电变换至能够为电池蓄电的状态,而后输出至电池,完成充电。
2)供电过程:第一开关关闭且第二开关开启,电池输出直流电至压降变换电路,压降变换电路对电流进行降压处理后输出至电路,电路将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后通过线圈的方式转换成电磁场辐射出去,电磁场通过第二设备的线圈从而使得第二设备感应到的电流并将电流传输至第二设备的电池,完成供电。
上述方案中,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状态可以通过以下过程实现:
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一开关发送第一电压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以及向所述第二开关发送第二电压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或者,
控制芯片向所述第一开关发送第二电压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开启状态,以及向所述第二开关发送第一电压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其中,第一电压信号为低电压,第二电压信号为高电压。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四,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在图3的基础上增加了如下模块:
输入模块111,与所述控制模块110连接,用于当采集到切换信号时,触发所述控制模块110控制所述述第一开关18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开关19处于关闭状态或开启状态。
在一实施方式中,输入模块可以是电子装置上的机械按钮或虚拟按钮(如触摸显示屏上的按钮),用户可以在按钮上操作从而触发按钮采集到切换信号。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输入模块可以是电子装置上的通信模块,例如蓝牙模块、移动通信模块、无线局域网模块等等,通信模块检测到遥控设备发射的切换信号,这里,遥控设备可以是手机、遥控器等类型的设备。
这里,切换信号的作用是:将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设置成某种特定的状态,例如第一开关处于开启状态,第二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或者,第一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开关处于开启状态。在一示例中,电子装置默认处于充电状态,也即默认情况下,第一开关处于开启状态,第二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当输入模块采集到切换信号时,控制第一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开关处于开启状态,也即将电子装置切换为供电状态。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五,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在图3的基础上增加了如下模块:
传感器112,与所述控制模块110连接,用于检测环境参数,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触发所述控制模块110控制所述述第一开关18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开关19处于关闭状态或开启状态。
在一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可以是电子装置上的重力传感器或陀螺仪,通过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电子装置的位姿,基于电子装置的位姿确定出电子装置的哪一面朝上,哪一面朝下。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可以是电子装置上的光强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能够检测出某个特定区域的光强,例如:传感器设置在电子装置的某个表面,则传感器检测到的光强就是该表面所面对的光强,基于此,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的光强可以判定出电子装置上的该表面的大致朝向;一般,光源位于电子装置的顶部,因此,如果该表面朝上,则传感器检测到的光强较强,如果该表面朝下,则传感器检测到的光强较弱。
上述方案中,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参数是为了确定出电子装置的位姿,例如电子装置的哪一面朝上,哪一面朝下。通过电子装置的位姿来确定电子装置是处于充电状体还是处于供电状态,如果处于充电状态,则控制第一开关处于开启状态,第二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如果处于供电状态,则控制第一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开关处于开启状态。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14设置在所述电子装置的第一侧;
所述传感器112,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侧的状态参数;如果所述第一侧的状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触发所述控制模块110控制所述述第一开关18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开关19处于关闭状态或开启状态。
如图6所示,电子装置具有至少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与线圈所在的屏幕平行或大致平行,当然电子装置还具有其他侧面。假设,线圈位于电子装置的第一侧,也即线圈设置在靠近电子装置的第一面,这时,想要利用线圈实现充电过程,则需要将第一面靠近无线充电器(也即无线充电底座);同理,想要利用线圈实现供电过程,则需要将第一面靠近移动终端。基于此,传感器检测到第一面的朝向,如果第一面朝向上,则通常电子装置实现供电功能,此时,控制第一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开关处于开启状态;如果第一面朝向下,则通常电子装置实现充电功能,此时,控制第一开关处于开启状态,第二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在一应用场景中,利用无线充电底座为电子装置充电,将无线充电底座置放在桌面上,将电子装置放置在无线充电底座上,由于电子装置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之上,因此,将电子装置的第一面(也即线圈靠近的一面)靠近无线充电底座时,第一面朝下,从而实现为电子装置充电。在另一应用场景中,利用电子装置为移动终端充电,将电子装置置放在桌面上,将移动终端放置在电子装置上,由于移动终端位于电子装置之上,因此,将电子装置的第一面(也即线圈靠近的一面)靠近移动终端时,第一面朝上,从而实现为移动终端充电。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六,如图7所示,电子装置具有如下电子器件:
电感L1、电容C1、电容C2、芯片STWLC33、电容C3、MOS管Q1、MOS管Q2、batterycharger模块、buck模块、MOS管Q3、MOS管Q4、电池、MCU。其中,芯片STWLC33为双向无线充电芯片,该芯片既能够实现充电过程,又能够实现供电过程,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电路和线圈只需要一套。
以下结合电子装置中的各个器件对电子装置的充电过程和供电过程进行说明。
1)充电过程:芯片STWLC33默认为充电(Rx)模式,电子装置待机情况下不给芯片供电。当电子装置放到无线充电底座上时,线圈L1上从无线充电底座感应到电,并供电给芯片触发芯片工作,芯片的Vout引脚输出5V。同时给MCU上电,MCU检查到Vout有电,就会关断Q2和Q4,导通Q1和Q3,通过battery charger给电池充电。
2)供电过程:当想用电子装置给移动终端供电时,按下power button,MCU被唤醒,MCU关断Q1导通Q2,关断Q3导通Q4,使能(enable)buck模块,把buck模块的输出给到Vout,芯片自动切换到供电(Tx)模式,从线圈L1输出能量给移动终端。
值得注意的是,芯片从Rx模式切换至Tx模式,不仅可以通过power button来实现,还可以通过自动识别来实现,具体地,MCU控制Q1和Q2各自导通一段时间,顺序切换芯片的Rx模式和Tx模式。如果在Q1导通的时间内电子装置被放置到了无线充电底座上,Vout引脚就会有电,芯片固定为Rx模式,否则自动切换到Tx模式,此时电子装置输出能量,如果有移动终端与电子装置发生了电磁感应,芯片就会固定为Tx模式,否则继续切换模式。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结构,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在上述任意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如下模块:
固定装置,能够在所述电子装置的第二电能传输模块对应的外侧形成容纳空间,通过所述容纳空间能够维持所述目标设备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形成的所述容纳空间至少具有两种容纳状态。
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作用是为了将目标设备固定在电子装置中靠近线圈(用于实现供电过程的线圈)的位置处,以实现对目标设备无线供电。由于供电过程由第二电能传输模块实现,因而固定装置在第二电能传输模块对应的外侧形成容纳空间来固定目标设备。在一实施方式中,用于实现供电过程的线圈和用于实现充电过程的线圈为同一线圈,假设该线圈设置在电子装置的第一侧,固定装置在电子装置的第一侧对应的外侧形成容纳空间,通过该容纳空间容纳目标设备从而实现对目标设备的固定。
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形成的所述容纳空间至少具有两种容纳状态,这样就可以依据不同尺寸的目标设备来调整固定装置的形态,从而将不同尺寸的目标设备固定在电子装置靠近线圈的一侧。
假设线圈位于电子装置的第一侧,在一实施方式中,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第一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的第一端,第二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的第二端。通过改变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的形态以及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的形态能够维持所述目标设备与所述电能传输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第二固定结构为弹性结构,且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第二固定结构至少具有第一稳定态和第二稳定态,当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第二固定结构从所述第一稳定态形变至所述第二稳定态时,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第二固定结构能够形成容纳空间并维持所述目标设备与所述电能传输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
在一应用场景中,目标设备为电话,这样通过上述固定装置,能够让用户在使用电话的过程中方便地把手机和移动电源叠在一起,不使用电话时也可以将移动电源和电话一起放到置物袋里继续进行无线供电。此外,移动电源可以适配于多种尺寸的无线充电手机,并且在静止和移动状态都可以给手机进行无线充电,不影响手机的使用。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七,如图8所示,电子装置(也即移动电源)的尺寸和手机的长/宽/厚度接近,电子装置上盖的下面两侧有两个柔性并有一定硬度的塑胶片(对应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平时是隐藏在上盖下面的,使用的时候通过一个滑槽可以抽出来,并且可以通过这个滑槽上的凹槽控制抽出的长度,根据不同宽度的手机进行调整。手机放在电子装置上后,将塑胶片从两侧卡住手机边缘,就可以把手机固定在电子装置上进行无线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装置为柔性固定装置,例如:柔性的弹片。弹片可以弯折呈不同的角度,弹片的一端固定在电子装置的一侧,另一端伴随着弹片不同程度的弯折而处于不同的位置。弹片通过自身的弯折与电子装置之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这个容纳空间可以置放移动终端。弹片弯折角度不同时,可以容纳不同尺寸的移动终端。
不局限于此,固定装置还可以为松紧固定装置,例如:松紧线,这里,松紧线的最外端有锁定件,松紧线的一端固定在电子装置的一侧,另一端可以伴随着松紧线的拉伸而处于不同的位置。将移动终端放置在电子装置上,通过拉伸松紧线将松紧线围绕在移动终端的外侧,然后,将松紧线通过锁定件锁定在电子装置某个固定位置处,从而通过松紧线将移动终端固定在电子装置上。松紧线可以拉伸不同的长度,并且松紧线具有任意的弯折角度,因此,可以通过松紧线将各种款式的移动终端固定在电子装置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可以包括多个固定结构,例如包括多个弹片、包括多条松紧线等等。固定装置依据其固定结构处于不同的形态,而至少具三种状态:两种容纳状态、一种打开状态。其中,容纳状态是指固定装置形成容纳空间的状态,打开状态是指固定装置处于打开状态但还未形成容纳空间的状态。此外,固定装置还具有原始状态,也即收纳状态,这种状态是指固定装置的各个固定结构收纳在电子装置的内部而呈现隐藏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保障移动终端的稳固性,固定装置所包括的固定结构至少为两个,这两个固定结构可以对角方式设置在电子装置的两侧,这样,一侧的固定结构可以固定移动终端的上半部分,另一侧的固定结构可以固定移动终端的下半部分。当然,固定装置所包括的固定结构还可以为三个,四个等,以4个固定结构为例,这4个固定结构可以两个设置在电子装置一侧,另两个对称设置在电子装置的另一侧。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控制方法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电路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901:基于检测得到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电能传输模块中的第一开关和第二电能传输模块中的第二开关。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应用于上述任意所述的电子装置中,该电子装置包括:
电池,用于存储电能;
第一电能传输模块,与所述电池连接,能够用于与第一设备发生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电池;
第二电能传输模块,与所述电池连接,能够用于与第二设备发生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电池中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电能传输模块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
所述第二电能传输模块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
其中,所述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与所述用于实现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为同一线圈。
其中,所述第一电能传输模块还包括用于实现充电功能的电路和电池适配电路;
所述第二电能传输模块还包括用于实现供电功能的电路和压降变换电路;
所述用于实现充电功能的电路与所述用于实现供电功能的电路为同一电路,其中,
所述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线圈连接,所述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开关与所述电池适配电路连接,以及通过第二开关与所述压降变换电路连接,所述电池适配电路与所述压降变换电路均与所述电池连接。
此外,电子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状态;其中,
如果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则所述电能传输装置处于充电状态;
如果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开启状态,则所述电能传输装置处于供电状态。
这样,控制模块基于检测得到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电能传输模块中的第一开关和第二电能传输模块中的第二开关。
步骤902:如果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则触发所述第一电能传输模块处于充电状态,处于充电状态的所述第一电能传输模块能够将第一设备的电能通过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电池。
步骤903:如果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开启状态,则触发所述第二电能传输模块处于供电状态,处于供电状态的所述第二电能传输模块能够将所述电池中的电能通过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第二设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9所示的电路控制方法可参照前述电子装置中的充电过程和供电过程的相关描述而理解。
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智能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第二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电池,用于存储电能;
第一电能传输模块,与所述电池连接,能够用于与第一设备发生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电池;
第二电能传输模块,与所述电池连接,能够用于与第二设备发生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并将所述电池中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能传输模块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
所述第二电能传输模块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
其中,所述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与所述用于实现所述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的线圈为同一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能传输模块还包括用于实现充电功能的电路和电池适配电路;
所述第二电能传输模块还包括用于实现供电功能的电路和压降变换电路;
所述用于实现充电功能的电路与所述用于实现供电功能的电路为同一电路,其中,
所述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线圈连接,所述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开关与所述电池适配电路连接,以及通过第二开关与所述压降变换电路连接,所述电池适配电路与所述压降变换电路均与所述电池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状态;其中,
如果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则所述电能传输装置处于充电状态;
如果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开启状态,则所述电能传输装置处于供电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
输入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当采集到切换信号时,触发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述第一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或开启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
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环境参数,如果所述环境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触发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述第一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或开启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电子装置的第一侧;
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侧的状态参数;如果所述第一侧的状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触发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述第一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或开启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
固定装置,能够在所述电子装置的第二电能传输模块对应的外侧形成容纳空间,通过所述容纳空间能够维持所述目标设备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形成的所述容纳空间至少具有两种容纳状态。
10.一种电路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检测得到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电能传输模块中的第一开关和第二电能传输模块中的第二开关;
如果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则触发所述第一电能传输模块处于充电状态,处于充电状态的所述第一电能传输模块能够将第一设备的电能通过第一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电池;
如果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开启状态,则触发所述第二电能传输模块处于供电状态,处于供电状态的所述第二电能传输模块能够将所述电池中的电能通过第二类型的电磁感应传输至第二设备。
CN201710888092.5A 2017-09-27 2017-09-27 一种电子装置及电路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5657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8092.5A CN107565701B (zh) 2017-09-27 2017-09-27 一种电子装置及电路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8092.5A CN107565701B (zh) 2017-09-27 2017-09-27 一种电子装置及电路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5701A true CN107565701A (zh) 2018-01-09
CN107565701B CN107565701B (zh) 2021-07-16

Family

ID=60983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88092.5A Active CN107565701B (zh) 2017-09-27 2017-09-27 一种电子装置及电路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657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0439A (zh) * 2018-04-24 2018-08-10 深圳市雅德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无线充电电路及实现双无线充电的汽车应急电源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5084A (zh) * 2013-07-16 2014-02-19 深圳市民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带无线充放电的移动电源
CN103918157A (zh) * 2011-11-18 2014-07-09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充电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
CN204013677U (zh) * 2014-09-01 2014-12-10 络派模切(北京)有限公司 无线充放电手机配件
CN206422571U (zh) * 2017-01-24 2017-08-18 深圳市格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8157A (zh) * 2011-11-18 2014-07-09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充电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
CN103595084A (zh) * 2013-07-16 2014-02-19 深圳市民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带无线充放电的移动电源
CN204013677U (zh) * 2014-09-01 2014-12-10 络派模切(北京)有限公司 无线充放电手机配件
CN206422571U (zh) * 2017-01-24 2017-08-18 深圳市格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0439A (zh) * 2018-04-24 2018-08-10 深圳市雅德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无线充电电路及实现双无线充电的汽车应急电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5701B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52300B1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wireless power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wireless power according to position type
CN103378639B (zh) 有线/无线充电设备和电路
WO2017043843A1 (en)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KR102332621B1 (ko) 신호 송수신 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206471889U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
KR20130048982A (ko) 유무선 충전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CN207625635U (zh) 一种智能夹紧手机的无线充支架
CN105990885B (zh) 电源输入电路
US20190067979A1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system
CN103051311A (zh) 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方法及选择电路
TW201528148A (zh) 穿戴式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7547103A (zh) Nfc与无线充电共用天线的系统及方法
CN107565701A (zh) 一种电子装置及电路控制方法
CN209860646U (zh) 双向折叠的电子装置
CN104394249A (zh) 一种配备可装卸式功能模块的智能终端
CN110266871A (zh) 一种手机壳
WO2021017169A1 (zh) 无线受电设备、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CN110708096A (zh) 智能外设以及nfc供电方法
CN105491183B (zh) 电子设备
CN205160156U (zh) 无线充电系统
CN105186615B (zh) 智能供电模块
CN101771187B (zh) 无线控制节能装置
CN207627894U (zh) 可折叠游戏控制器
CN110011389B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108649620B (zh) 无线充电设备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