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12079U - 卡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12079U
CN204012079U CN201420387398.4U CN201420387398U CN204012079U CN 204012079 U CN204012079 U CN 204012079U CN 201420387398 U CN201420387398 U CN 201420387398U CN 204012079 U CN204012079 U CN 204012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kato
year
electronic cards
bas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8739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焕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ink Communica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JITS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TS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TS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8739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120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12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120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用连接器,安装于一电路板上,卡用连接器包括卡座及卡托,卡座设于电路板,卡托沿卡座的前后方向可插拔于卡座;卡托设有用于承载一第一电子卡的第一载卡部及用于承载一第二电子卡的第二载卡部,第一载卡部及第二载卡部沿卡托的左右方向并排布置;卡座具有与第一载卡部对应的第一卡位及与第二载卡部对应的第二卡位,第一卡位设有第一导电端子组,第一导电端子组与第一电子卡呈电性抵接;第二卡位设有第二导电端子组,第二导电端子组与第二电子卡呈电性抵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沿卡座前后方向的长度大大减小,结构布局更为合理;具有结构简单及使用简单便捷的优点。

Description

卡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有时候工作能否快速、高效、准确的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机的使用,手机内部用于将电子卡电性导接至电路板的卡连接器结构及功能不但要适应生产厂家所设计的电路板的形状结构,而且还要满足方便用户使用的要求。
众所周知,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及信息量的加大,用户可能会同时使用多个电子卡(如SIM卡及电子存储卡等),传统的手机的卡连接器往往是分开设置,使得使用多个电子的用户需要将多个电子卡一个一个的安装或拆卸于手机,操作极为复杂繁琐,费时间,使用非常不方便。另外,为了适应用户的使用需求,现在还出现了能够同时承载多张电子卡的卡连接器,给用户带来了一定便利,但是,随着4G手机的发展和普及,手机的电路板的结构也不断的改进和变化,目前,4G手机的电路板的尺寸设计的往往宽度比较窄及长度比较长,而现有能够同时承载多张电子卡的卡连接器也是沿电路板的宽度方向布置的,即多张电子卡沿电路板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这样会使得卡连接器沿电路板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会超出电路板的宽度的尺寸,无法满足电路板日趋窄长化的设计趋势,又迫使电路板上需要设置多个卡连接器,来满足电路板的尺寸要求,但,如此又会造成用户的使用非常繁琐不方便。再者,现有的卡连接器都存在结构复杂的缺点,也导致了其生产成本的加大。
综上,现有的卡连接器存在结构复杂、结构布局不合理及使用繁琐不方便等缺点,已经远远无法适应手机的电路板的尺寸设计要求,更无法满足用户快捷、便利的使用需求。
因此,急需要一种卡用连接器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结构布局合理及使用简单便捷的卡用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用连接器,安装于一电路板上,所述卡用连接器包括卡座及卡托,所述卡座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卡托沿所述卡座的前后方向可插拔于所述卡座;其中,所述卡托设有用于承载一第一电子卡的第一载卡部及用于承载一第二电子卡的第二载卡部,所述第一载卡部及第二载卡部沿所述卡托的左右方向并排布置;所述卡座具有与所述第一载卡部对应的第一卡位及与所述第二载卡部对应的第二卡位,所述第一卡位设有第一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与所述第一电子卡呈电性抵接;所述第二卡位设有第二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电子卡呈电性抵接。
较佳地,所述卡座为一金属件,所述金属件包含基部及设于所述基部左右两侧并呈相对设置的插置槽体,两所述插置槽体均沿所述基部的前后方向布置,两所述插置槽体之间形成容置所述卡托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卡位及第二卡位沿所述基部的左右方向并排布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卡托插置于两所述插置槽体之间。
较佳地,所述基部朝所述容置空间凸伸有弹性抵触部,所述弹性抵触部具有沿所述基部的前后方向布置的两导引侧臂,且两所述导引侧臂均朝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呈相互靠近的倾斜设置;所述卡托插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时,所述弹性抵触部弹性抵压于所述卡托。
较佳地,所述卡托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沿所述卡托的前后方向布置的定位导向槽,所述定位导向槽与所对应的所述插置槽体的远离于所述基部的槽壁呈滑动配合。
较佳地,所述金属件还包含止挡卡合槽体,所述止挡卡合槽体设于所述基部的末端;所述卡托的末端开设有沿所述卡托的左右方向布置的卡槽,且所述卡槽的左端连通于位于所述卡托左侧的所述定位导向槽,所述卡槽的右端连通于位于所述卡托右侧的所述定位导向槽,所述卡槽与所述止挡卡合槽体的远离所述基部的槽壁呈相互卡合的配合。
较佳地,所述基部于所述第一卡位开设有第一镂空区,所述基部于所述第二卡位开设有第二镂空区,所述第一镂空区设有一第一绝缘基座,所述第二镂空区设有一第二绝缘基座,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基座。
较佳地,所述第一载卡部开设有第一载卡定位槽及第二载卡定位槽,且所述第一载卡定位槽与所述第二载卡定位槽呈相互垂直的设置且部分重合,所述第一载卡定位槽的轮廓与一种类型的所述第一电子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所述第二载卡定位槽的轮廓与另一种类型的所述第一电子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所述第二载卡部开设有第三载卡定位槽,所述第三载卡定位槽的轮廓与所述第二电子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
较佳地,一种类型的所述第一电子卡为Micro SD卡,另一种类型的所述第一电子卡为Nano SIM卡,所述第一载卡定位槽的轮廓与所述Micro SD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所述第二载卡定位槽的轮廓与Nano SIM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包含与所述Micro SD卡呈电性抵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单元及与所述Nano SIM卡呈电性抵接的第二导电端子单元;所述第二电子卡为MicroSIM卡,所述第三载卡定位槽的轮廓与所述Micro SIM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与所述Micro SIM卡呈电性抵接。
较佳地,第二导电端子组包含若干伸入所述容置空间的悬空导电端子,所述悬空导电端子具有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基座的弹性连接臂及呈悬空设置的弹性悬空臂,所述弹性连接臂及弹性悬空臂均沿所述基部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弹性连接臂及弹性悬空臂朝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呈相互靠近的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绝缘基座开设有避让所述悬空导电端子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方向移动的避让孔,所述弹性悬空臂的靠近所述基部的一端形成有滑动抵触部,所述滑动抵触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有金属垫片,所述金属垫片固定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悬空导电端子在所述卡托或所述卡托所承载的所述第二电子卡的顶推下带动所述弹性悬空臂朝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方向移动,则所述滑动抵触部滑动抵触于所述金属垫片。
较佳地,所述卡用连接器还包括退卡操作件,所述基部的前端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安装壁,所述退卡操作件枢接于所述安装壁,所述退卡操作件的一端形成有用于顶推所述卡托朝脱离出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移动的顶推部,所述退卡操作件的另一端形成有受推部,所述退卡操作件与所述安装壁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顶推部与受推部之间,顶推所述受推部以驱使所述退卡操作件枢转,进而带动所述顶推部顶推所述卡托朝脱离出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的卡托设有用于承载一第一电子卡的第一载卡部及用于承载一第二电子卡的第二载卡部,所述第一载卡部及第二载卡部沿所述卡托的左右方向并排布置;所述卡座具有与所述第一载卡部对应的第一卡位及与所述第二载卡部对应的第二卡位,所述第一卡位设有第一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与所述第一电子卡呈电性抵接;所述第二卡位设有第二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电子卡呈电性抵接。一方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大大减少了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沿卡座前后方向的长度大大减小,结构布局更为合理,以更好的适应现今4G手机的电路板的宽度比较窄及长度比较长的尺寸设计的趋势;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能够同时承载第一电子卡及第二电子卡,实现了第一电子卡及第二电子卡的同时安装或拆卸,不但使用更为简单、快捷及便利,而且还满足了用户的多卡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在拔出卡托后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的卡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的卡托承载有Micro SD卡及Micro SIM卡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的卡托承载有Nano SIM卡及Micro SIM卡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100安装于一电路板200上,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100包括卡座(图中未标注)及卡托20,卡座设于电路板200,卡托20沿卡座的前后方向(图1至图4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可插拔于卡座;其中,卡托20设有用于承载一第一电子卡(图中未标注)的第一载卡部21及用于承载一第二电子卡(图中未标注)的第二载卡部(图中未标注),第一载卡部21及第二载卡部沿卡托20的左右方向(图1至图4中箭头B所指的方向,其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与箭头B所指的方向相互垂直并位于同一平面内)并排布置;卡座具有与第一载卡部21对应的第一卡位及与第二载卡部对应的第二卡位,第一卡位设有第一导电端子组30,第一导电端子组30与第一电子卡呈电性抵接;第二卡位设有第二导电端子组40,第二导电端子组40与第二电子卡呈电性抵接。将第一电子卡放置于对应的第一载卡部21,将第二电子卡放置于对应的第二载卡部,再将卡托20沿图1或图2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插置于卡座,即可将第一电子卡及第二电子卡安装于卡座。一方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100的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大大减少了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100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100沿卡座前后方向的长度大大减小,结构布局更为合理,以更好的适应现今4G手机的电路板200的宽度比较窄及长度比较长的尺寸设计的趋势;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100能够同时承载第一电子卡及第二电子卡,实现了第一电子卡及第二电子卡的同时安装或拆卸,不但使用更为简单、快捷及便利,而且还满足了用户的多卡使用需求。具体地,如下:
其中,卡座为一金属件10,金属件10包含基部11及设于基部11左右两侧并呈相对设置的插置槽体13,两插置槽体13均沿基部11的前后方向(图1至图4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布置,两插置槽体13之间形成容置卡托20的容置空间12,第一卡位及第二卡位沿基部11的左右方向(图1至图4中箭头B所指的方向)并排布置于容置空间12,卡托20插置于两插置槽体13之间,从而实现卡托20插置于卡座,结构更为简单紧凑。较优是,在本实施例中,基部11朝容置空间12凸伸有弹性抵触部114,弹性抵触部114具有沿基部11的前后方向布置的两导引侧臂114a,且两导引侧臂114a均朝远离电路板200的方向呈相互靠近的倾斜设置;卡托20插置于容置空间12时,弹性抵触部114弹性抵压于卡托20。一方面,在导引侧臂114a的导引作用下,避免在卡托20插拔于两插置槽体13之间的过程中对卡托20造成刮花的损伤;另一方面,卡托20插置于容置空间12时,通过弹性抵触部114弹性抵压于卡托20,使得卡托20夹紧于弹性抵触部114与插置槽体13的远离于基部11的槽壁之间,避免卡出现托松动的情况,以保障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的稳定工作,结构更为合理。更优是,在本实施例中,基部11于第一卡位与第二卡位之间及第一卡位与第二卡位相互远离的两侧边均分布有呈排状布置的弹性抵触部114,使得卡托20受力更均匀,且更为牢固可靠,但,并不以此为限。更优是,在本实施例中,插置槽体13的槽底朝容置空间12延伸有悬空的弹性锁紧臂131,弹性锁紧臂131的末端呈弧面结构;卡托20设有供弹性锁紧臂131卡合的锁紧凹槽26,从而在卡托20插置于容置空间12时,弹性锁紧臂131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卡合入锁紧凹槽26,从而避免卡托20轻易的从两插置槽体13之间脱离出来,结构更为简单合理;且,弹性锁紧臂131末端的弧面结构还具有避免刮花卡托20的作用。
同时,卡托20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沿卡托20的前后方向(图1至图4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布置的定位导向槽23,定位导向槽23与所对应的插置槽体13的远离于基部11的槽壁呈滑动配合。一方面,使得卡托20插拔于两插置槽体13之间的过程中,通过定位导向槽23与插置槽体13的远离于基部11的槽壁呈滑动配合,以提供更好的导向作用,使得卡托20的插拔操作更为顺畅稳定,且还具有减小插置槽体13的槽口宽度的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100的整体厚度更薄,结构更为合理紧凑。另一方面,当卡托20的插入操作有误(即定位导向槽23未与所对应的插置槽体13的远离于基部11的槽壁对位配合)时,则卡托20无法插入容置空间12,从而起到避免卡托20插入位置错误作用,结构更为合理。较优是,在本实施例中,金属件10还包含止挡卡合槽体14,止挡卡合槽体14设于基部11的末端;卡托20的末端开设有沿卡托20的左右方向布置的卡槽27,且卡槽27的左端连通于位于卡托20左侧的定位导向槽23,卡槽27的右端连通于位于卡托20右侧的定位导向槽23,卡槽27与止挡卡合槽体14的远离基部11的槽壁呈相互卡合的配合,使得卡托20插置于容置空间12时,插置槽体13与止挡卡合槽体14一起包覆卡托20的左右两侧及卡托20的末端,使得卡托20插置于容置空间12内时,能够更为安全可靠的固定于卡座,结构更为合理。
再者,基部11于第一卡位开设有第一镂空区111,基部11于第二卡位开设有第二镂空区112,第一镂空区111设有一第一绝缘基座70,第二镂空区112设有一第二绝缘基座80,第一导电端子组30一体成型于第一绝缘基座70,第二导电端子组40一体成型于第二绝缘基座8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基座70注塑成型于第一导电端子组30,第二绝缘基座80注塑成型于第二导电端子组40,以实现第一导电端子组30与第一绝缘基座70一体成型的结构及第二导电端子组40与第二绝缘基座80一体成型的结构,结构更为牢固。
再者,第一载卡部21开设有第一载卡定位槽211及第二载卡定位槽212,且第一载卡定位槽211与第二载卡定位槽212呈相互垂直的设置且部分重合,使得第一载卡定位槽211与第二载卡定位槽212的布局更为合理紧凑,第一载卡定位槽211的轮廓与一种类型的第一电子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第二载卡定位槽212的轮廓与另一种类型的第一电子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以对不同类型的第一电子卡进行定位,防止第一电子卡松动,更准确地与所对应的第一导电端子组30电性抵接,且使得第一载卡部21能够根据用户的具体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承载不同类型的第一电子卡中的一种,且无需更换卡托20,结构更为合理,使用更为方便。第二载卡部开设有第三载卡定位槽221,第三载卡定位槽221的轮廓与第二电子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以对第二电子卡进行定位,防止第二电子卡松动,从而更准确地与所对应的第二导电端子组40电性抵接,结构更为合理。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一种类型的第一电子卡为Micro SD卡301,另一种类型的第一电子卡为Nano SIM卡302,第一载卡定位槽211的轮廓与Micro SD卡301的外轮廓相互配合,第二载卡定位槽212的轮廓与Nano SIM卡302的外轮廓相互配合;第一导电端子组30包含与Micro SD卡301呈电性抵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单元31及与Nano SIM卡302呈电性抵接的第二导电端子单元32,其中,第一导电端子单元31及第二导电端子单元32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在此不再赘述。当然,第一电子卡的具体使用的类型并不以此为限,还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使用其它类型的第一电子卡,且,第一载卡定位槽211及第二载卡定位槽212的具体轮廓只需根据所使用的第一电子卡的具体类型进行对应的设计,使两者相互配合即可,在此不再赘述。第二电子卡为Micro SIM卡401,第三载卡定位槽221的轮廓与Micro SIM卡401的外轮廓相互配合,第二导电端子组40与Micro SIM卡401呈电性抵接,但,第二电子卡的具体使用的类型并不以此为限,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使用其它类型的第二电子卡,且,第三载卡定位槽221具体轮廓只需根据所使用的第二电子卡的具体类型进行对应的设计,使两者相互配合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者,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载卡部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而设计成与第一载卡部21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再者,第二导电端子组40包含若干伸入容置空间12的悬空导电端子41,悬空导电端子41具有设于第二绝缘基座80的弹性连接臂411及呈悬空设置的弹性悬空臂412,弹性连接臂411及弹性悬空臂412均沿基部11的前后方向布置,弹性连接臂411及弹性悬空臂412朝远离电路板200的方向呈相互靠近的倾斜设置;第二绝缘基座80开设有避让悬空导电端子41靠近电路板200的方向移动的避让孔81,弹性悬空臂412的靠近基部11的一端形成有滑动抵触部412a,滑动抵触部412a与电路板200之间设有金属垫片60,金属垫片60固定设于电路板200,悬空导电端子41在卡托20或卡托20所承载的第二电子卡的顶推下带动弹性悬空臂412朝靠近电路板200的方向移动,则滑动抵触部412a滑动抵触于金属垫片60。从而避免滑动抵触部412a接触到电路板200而导致刮花损坏电路板200,结构更为合理紧凑。且,在倾斜设置的弹性连接臂411及弹性悬空臂412的导引作用下,避免在卡托20插拔于两插置槽体13之间的过程中对卡托20及第二电子卡造成刮花的损伤。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100还包括退卡操作件50,基部11的前端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安装壁115,退卡操作件50枢接于安装壁115,退卡操作件50的一端形成有用于顶推卡托20朝脱离出容置空间12的方向移动的顶推部51,退卡操作件50的另一端形成有受推部52,退卡操作件50与安装壁115的枢接位置位于顶推部51与受推部52之间,顶推受推部52以驱使退卡操作件50枢转,进而带动顶推部51顶推卡托20朝脱离出容置空间12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方便快捷的将卡托20从卡座取出,结构简单紧凑。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卡托20的前端开设有正对于受推部52且供退卡用的顶针(图中未示)滑动穿置的穿置通槽24,穿置通槽24沿卡托20的前后方向布置,顶针通过穿置通槽24后即可顶推于受推部52,以驱使退卡操作件50枢转而带动顶推部51顶推卡托20朝脱离出容置空间12的方向移动,以实现将卡托20从卡座取出,当并不以此为限。
值得注意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载卡部21和第二载卡部的数量均设置为一个,但并不以此为限,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卡托20上所设置的第一载卡部21和第二载卡部的具体设置数量做限定,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而卡座上所对应设置的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及第一导电端子组30和第二导电端子组40的具体数量只需根据对应的第一载卡部21和第二载卡部的设置数量做相应的更改设计即可,故,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100的操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当需要将第一电子卡和/或第二电子卡安装于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100时,将第一电子卡放置于对应的第一载卡部21和/或将第二电子卡放置于对应的第二载卡部,再将卡托20的末端对准于卡座上的容置空间12的前端,并沿图1或图2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顶推卡托20的前端,以将卡托20插入卡座的容置空间12,即可完成将第一电子卡和/或第二电子卡安装于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100的操作。
当需要将第一电子卡和/或第二电子卡从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100拆卸时,使用退卡的顶针插入穿置通槽24,以顶推于退卡操作件50的受推部52,从而驱使退卡操作件50枢转而带动顶推部51顶推卡托20朝脱离出容置空间12的方向移动,即可使卡托20的前端被推出卡座,再拿取卡托20的前端来将卡托20从卡座取出,再将卡托20上的第一电子卡和/或第二电子卡取出即可,从而完成将第一电子卡和/或第二电子卡从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100拆卸出来的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100的卡托20设有用于承载一第一电子卡的第一载卡部21及用于承载一第二电子卡的第二载卡部,第一载卡部21及第二载卡部沿卡托20的左右方向并排布置;卡座具有与第一载卡部21对应的第一卡位及与第二载卡部对应的第二卡位,第一卡位设有第一导电端子组30,第一导电端子组30与第一电子卡呈电性抵接;第二卡位设有第二导电端子组40,第二导电端子组40与第二电子卡呈电性抵接。一方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100的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大大减少了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100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100沿卡座前后方向的长度大大减小,结构布局更为合理,以更好的适应现今4G手机的电路板200的宽度比较窄及长度比较长的尺寸设计的趋势;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100能够同时承载第一电子卡及第二电子卡,实现了第一电子卡及第二电子卡的同时安装或拆卸,不但使用更为简单、快捷及便利,而且还满足了用户的多卡使用需求。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卡用连接器,安装于一电路板上,所述卡用连接器包括卡座及卡托,所述卡座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卡托沿所述卡座的前后方向可插拔于所述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设有用于承载一第一电子卡的第一载卡部及用于承载一第二电子卡的第二载卡部,所述第一载卡部及第二载卡部沿所述卡托的左右方向并排布置;所述卡座具有与所述第一载卡部对应的第一卡位及与所述第二载卡部对应的第二卡位,所述第一卡位设有第一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与所述第一电子卡呈电性抵接;所述第二卡位设有第二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电子卡呈电性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为一金属件,所述金属件包含基部及设于所述基部左右两侧并呈相对设置的插置槽体,两所述插置槽体均沿所述基部的前后方向布置,两所述插置槽体之间形成容置所述卡托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卡位及第二卡位沿所述基部的左右方向并排布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卡托插置于两所述插置槽体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朝所述容置空间凸伸有弹性抵触部,所述弹性抵触部具有沿所述基部的前后方向布置的两导引侧臂,且两所述导引侧臂均朝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呈相互靠近的倾斜设置;所述卡托插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时,所述弹性抵触部弹性抵压于所述卡托。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沿所述卡托的前后方向布置的定位导向槽,所述定位导向槽与所对应的所述插置槽体的远离于所述基部的槽壁呈滑动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件还包含止挡卡合槽体,所述止挡卡合槽体设于所述基部的末端;所述卡托的末端开设有沿所述卡托的左右方向布置的卡槽,且所述卡槽的左端连通于位于所述卡托左侧的所述定位导向槽,所述卡槽的右端连通于位于所述卡托右侧的所述定位导向槽,所述卡槽与所述止挡卡合槽体的远离所述基部的槽壁呈相互卡合的配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于所述第一卡位开设有第一镂空区,所述基部于所述第二卡位开设有第二镂空区,所述第一镂空区设有一第一绝缘基座,所述第二镂空区设有一第二绝缘基座,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基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卡部开设有第一载卡定位槽及第二载卡定位槽,且所述第一载卡定位槽与所述第二载卡定位槽呈相互垂直的设置且部分重合,所述第一载卡定位槽的轮廓与一种类型的所述第一电子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所述第二载卡定位槽的轮廓与另一种类型的所述第一电子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所述第二载卡部开设有第三载卡定位槽,所述第三载卡定位槽的轮廓与所述第二电子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种类型的所述第一电子卡为Micro SD卡,另一种类型的所述第一电子卡为Nano SIM卡,所述第一载卡定位槽的轮廓与所述Micro SD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所述第二载卡定位槽的轮廓与Nano SIM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包含与所述Micro SD卡呈电性抵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单元及与所述Nano SIM卡呈电性抵接的第二导电端子单元;所述第二电子卡为Micro SIM卡,所述第三载卡定位槽的轮廓与所述Micro SIM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与所述Micro SIM卡呈电性抵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导电端子组包含若干伸入所述容置空间的悬空导电端子,所述悬空导电端子具有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基座的弹性连接臂及呈悬空设置的弹性悬空臂,所述弹性连接臂及弹性悬空臂均沿所述基部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弹性连接臂及弹性悬空臂朝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呈相互靠近的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绝缘基座开设有避让所述悬空导电端子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方向移动的避让孔,所述弹性悬空臂的靠近所述基部的一端形成有滑动抵触部,所述滑动抵触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有金属垫片,所述金属垫片固定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悬空导电端子在所述卡托或所述卡托所承载的所述第二电子卡的顶推下带动所述弹性悬空臂朝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方向移动,则所述滑动抵触部滑动抵触于所述金属垫片。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退卡操作件,所述基部的前端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安装壁,所述退卡操作件枢接于所述安装壁,所述退卡操作件的一端形成有用于顶推所述卡托朝脱离出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移动的顶推部,所述退卡操作件的另一端形成有受推部,所述退卡操作件与所述安装壁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顶推部与受推部之间,顶推所述受推部以驱使所述退卡操作件枢转,进而带动所述顶推部顶推所述卡托朝脱离出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移动。
CN201420387398.4U 2014-07-14 2014-07-14 卡用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12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7398.4U CN204012079U (zh) 2014-07-14 2014-07-14 卡用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7398.4U CN204012079U (zh) 2014-07-14 2014-07-14 卡用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12079U true CN204012079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52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8739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12079U (zh) 2014-07-14 2014-07-14 卡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12079U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9765A (zh) * 2014-12-26 2015-04-22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Sim卡座、sim卡、sim卡托及移动终端
CN104979703A (zh) * 2015-07-22 2015-10-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卡托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05098485A (zh) * 2015-07-22 2015-11-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卡托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05098484A (zh) * 2015-07-22 2015-11-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卡托组件和移动终端
WO2016090778A1 (zh) * 2014-12-12 2016-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终端设备的卡连接器及终端
CN105789940A (zh) * 2014-12-22 2016-07-2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
CN105811195A (zh) * 2014-12-31 2016-07-27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三合一卡座连接器以及手机
CN106159495A (zh) * 2015-03-31 2016-11-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组件
CN106207564A (zh) * 2015-05-07 2016-12-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106299926A (zh) * 2015-06-05 2017-01-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106299806A (zh) * 2015-06-01 2017-01-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106299838A (zh) * 2015-06-05 2017-01-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US9660367B2 (en) 2015-03-13 2017-05-23 Xiaomi Inc. Smart card sea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176410B2 (en) 2014-07-01 2019-01-08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s to avoid scuffing
CN114421198A (zh) * 2021-12-28 2022-04-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卡座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76410B2 (en) 2014-07-01 2019-01-08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s to avoid scuffing
WO2016090778A1 (zh) * 2014-12-12 2016-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终端设备的卡连接器及终端
CN105789940A (zh) * 2014-12-22 2016-07-2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
CN104539765A (zh) * 2014-12-26 2015-04-22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Sim卡座、sim卡、sim卡托及移动终端
CN105811195A (zh) * 2014-12-31 2016-07-27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三合一卡座连接器以及手机
US9660367B2 (en) 2015-03-13 2017-05-23 Xiaomi Inc. Smart card sea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159495A (zh) * 2015-03-31 2016-11-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组件
CN106207564A (zh) * 2015-05-07 2016-12-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106299806A (zh) * 2015-06-01 2017-01-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106299806B (zh) * 2015-06-01 2018-10-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106299926A (zh) * 2015-06-05 2017-01-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106299838A (zh) * 2015-06-05 2017-01-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105098484A (zh) * 2015-07-22 2015-11-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卡托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05098485A (zh) * 2015-07-22 2015-11-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卡托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04979703A (zh) * 2015-07-22 2015-10-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卡托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14421198A (zh) * 2021-12-28 2022-04-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卡座组件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12079U (zh) 卡用连接器
CN204011895U (zh) 薄型连接器
CN104348030B (zh)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
CN204011822U (zh) 卡连接器
CN102447203A (zh) Usb转接装置
CN102684021A (zh) 连接器转接装置
CN204103185U (zh) 连接器组合及设有该连接器组合的电子装置
CN104348055A (zh) 具插卡功能的微型usb连接器
CN205827366U (zh) 台式机内存条测试保护转接装置
CN104347976A (zh) 微型usb连接器
US8444428B2 (en) Card-edge connector having a card-latching member with a fastener movable along a passage in an arm of a housing
US9787027B2 (en) Power plug connector can be plugged in both normal and reverse way
CN204203401U (zh) 一种公座连接器测试装置
CN206422263U (zh) 一种rj45网络水晶头转接装置
CN209418806U (zh) 排针连接器
CN202749603U (zh) 电连接器插座
CN202975054U (zh) 用于承载待测试电子装置的治具
CN202975048U (zh) 用于承载待测试电子装置的治具
CN209298388U (zh) 一种直式压接型功率信号混合连接器母端
CN203277909U (zh) 导轨式转接线
CN202975053U (zh) 用于承载待测试电子装置的治具
CN102882068A (zh) 连接器
CN204011893U (zh) Usb连接母座
CN205921191U (zh) 连接件针脚定位器
CN218448693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线对板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925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Humen Town, East Gate Square Dongxiang Road No. 22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Link Communica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523925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Humen Town, East Gate Square Dongxiang Road No. 22

Patentee before: JITS ELECTRONIC CO., LIMITE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