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09372U - 一种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09372U
CN204009372U CN201420363432.4U CN201420363432U CN204009372U CN 204009372 U CN204009372 U CN 204009372U CN 201420363432 U CN201420363432 U CN 201420363432U CN 204009372 U CN204009372 U CN 204009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element
power receiving
power receiver
transmission lever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634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金莲
王超
曹辉
马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sida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634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09372U/zh
Priority to JP2016544702A priority patent/JP6128405B2/ja
Priority to EP14847263.2A priority patent/EP3029527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4/084677 priority patent/WO2015043339A1/zh
Priority to US14/496,379 priority patent/US928012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09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09372U/zh
Priority to US15/015,241 priority patent/US9740163B2/en
Priority to US15/616,072 priority patent/US9851691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动力接收单元设置在处理盒的一端,动力接收单元至少包括动力接收头、传递杆、驱动套;动力接收头用于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驱动单元接触啮合以接收旋转的驱动力,动力接收头通过传递杆与驱动套连接,动力接收头的一端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爪,动力接收头与传递杆之间设置有缓冲件。使处理盒的动力接收单元在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驱动单元进行接触啮合时其动力接收单元的凸爪能够获得一定的压力缓冲,避免其凸爪在与驱动柱因相互硬性碰撞时产生的结构干涉而受损。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背景技术
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能够拆卸自如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设置有旋转力驱动单元。所述处理盒主要包括有感光单元、显影单元、墨粉以及控粉单元等,以及沿感光单元轴向设置在感光单元一端的动力接收单元,其动力接收单元上设置有动力接收头。通过所述的动力接收头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单元相互啮合后进而将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动力接收单元,最后驱动处理盒内部的各单元使其运转,参与和电子成像装置的显影工作。
在现存的技术中,电子成像装置在进行显影工作(即使用者常说的“打印”)之前,使用者需将处理盒安装至电子成像装置,处理盒中的动力接收单元需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驱动单元进行抵接进而相互啮合。
中国专利CN201010585490.8中公开了一种可控制所述动力接收单元可沿感光单元的轴向方向上进行伸缩的控制机构。参考图1、图2、图3所示,电子成像装置(未出示)上的驱动单元90与感光单元50一端的动力接收单元100进行啮合,动力接收单元100通过控制机构500的控制沿方向X1向外伸出朝驱动单元90移动。当动力接收单元100移动至与驱动单元90接触啮合后,驱动单元90向逆时针方向R转动,驱动单元90的驱动柱92的侧壁与动力接收单元100的凸爪112的侧壁形成相互抵接将来至驱动单元90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动力接收单元100中,最后动力接收单元100亦通过齿轮将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C的各个单元中。在驱动单元90与动力接收单元100啮合后,其驱动单元90的旋转轴线L3基本与动力接收单元100的旋转轴线L5基本同轴。
如图4所示,在传递力的过程中,驱动单元90对动力接收单元100的力传递是通过驱动柱92的侧壁与凸爪112的侧壁的相互抵接进行的。而在驱动单元90和动力接收单元100相互接近的移动过程中,由于动力接收单元100在未进行接收动力时其凸爪112相对静止且只有轴向方向上(X1)的位移。这样,当动力接收单元100在与驱动单元90接触时,凸爪112将存在一定的机率与驱动单元90上的驱动柱92产生结构干涉(虚线轨迹),即凸爪112的顶端与驱动柱92的最前端形成相互硬性碰撞。为了解决上述干涉技术问题,一种解决方案是将驱动柱92或凸爪112的外表面一般设计成带有一定的倾斜或圆滑过度;但是这种解决方案只能将凸爪112与驱动柱92之间的结构干涉影响降低,而不能完全避免。
因此,倘若处理盒经过多次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拆装,控制机构500多次控制动力接收单元100向外伸出与驱动单元90进行反复相互接触,则容易导致驱动柱92或凸柱112在硬性碰撞过程中发生磨损或断裂,最终致使两者难以相互稳定地啮合并传递驱动力,这样电子成像装置或处理盒C也因此不能继续正常使用,后续的显影质量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接收单元,以解决动力接收单元在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单元在进行接触啮合过程中的结构干涉现象。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动力接收单元,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设置在处理盒的一端,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至少包括动力接收头、传递杆、驱动套;所述动力接收头用于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驱动单元接触啮合以接收旋转的驱动力,所述动力接收头通过传递杆与驱动套连接,所述动力接收头的一端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爪,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头与所述传递杆之间设置有缓冲件。
所述处理盒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动力接收单元的动力接收头沿轴向伸缩。
所述动力接收头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凸柱,所述传递杆一端的设置有一凹口,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凹口中,所述凸柱抵靠在所述缓冲件上;所述动力接收头和所述传递杆通过定位销或倒扣连接。
所述动力接收头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凹口,所述传递杆一端的设置有第一圆球体,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凹口中,所述第一圆球体抵靠在所述缓冲件上;所述动力接收头和所述传递杆通过定位销或倒扣连接。
所述的缓冲件是弹簧或弹性海绵或弹性塑料。
所述动力接收头或传递杆上设有一滑槽,所述定位销或倒扣位于所述滑槽内以限制动力接收头的缓冲伸缩范围。
所述滑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凸爪的延伸高度。
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一弹簧,所述弹簧使动力接收头或传递杆可相对于驱动套进行伸缩。
所述传递杆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一端与第一连杆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连接,所述传递杆使动力接收头可基本垂直于驱动套的旋转轴线进行平面移动。
所述动力接收头的旋转轴线可相对于驱动套的旋转轴线倾斜。
所述倾斜角度为2°至10°。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能够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中具有上述任意一种动力接收单元。
在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后,由于动力接收头与所述传递杆之间设置有缓冲件,使处理盒的动力接收单元在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驱动单元进行接触啮合时其动力接收单元的凸爪能够获得一定的压力缓冲,避免其凸爪在与驱动柱因相互硬性碰撞时产生的结构干涉而受损。
另外,使凸爪在受压时获得一定的压力缓冲以及轻微倾斜的功能。避免了凸爪或驱动柱发生磨损或断裂的现象,从而延长处理盒或电子成像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现有技术中处理盒的动力接收单元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动力接收单元与驱动单元的啮合过程示意图;
图5是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单元与控制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7、图8是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单元的各元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a、图9b是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单元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单元的啮合过程示意图;
图10是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单元具有倾斜状态的动作示意图;
图11、图12是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动力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图14是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动力接收单元的动力接收头和传递杆的动作示意图;
图15是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动力接收单元与控制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16、图17、图18、图19是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动力接收单元与控制机构的动作过程示意图;
图20是实用新型三中的动力结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1、图22是实用新型四中的动力结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处理盒)
参考图1所示,为电子成像装置(未出示)中处理盒C的结构示意图。处理盒C一般包括显影框架20和墨粉容纳部分10,其动力接收单元设置在处理盒C的一端。根据不同处理盒的结构,动力接收单元可以设置在感光鼓50或显影辊或磁辊或送粉辊或搅拌件等旋转元件上。此外还可以单独设置在处理盒C一端的框架上,通过内置的齿轮传递动力至各个元件。
实施例一
(动力接收单元200)
如图5和图6所示,为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单元200设置在感光鼓50轴向一端的结构示意图。动力接收单元200包括动力接收头210、传递杆220、驱动套230,动力接收头210通过传递杆220与驱动套230连接且动力接收头210沿自身旋转轴线或感光鼓50的旋转轴线向外伸出于驱动套230。
如图7和图8所示,为动力接收单元200中各元件的结构和连接关系示意图。动力接收头210的一端上设有至少一对向外延伸的凸爪212,另一端设有一凸柱211,凸柱211中设有滑槽216;传递杆220一端设有圆弧侧面222和其中心处设有一凹口225,传递杆220侧面设有第一通孔226和第二通孔224,传递杆220的另一端设有一卡位223;驱动套230设有通口235,通口235内设有传递面232,其驱动套230的侧表面设有将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C中的齿轮。另外,动力接收单元200还包括有缓冲件99、定位销98、卡扣97。
上述各元件的连接关系是:缓冲件99放置在凹口225中,动力接收头210的凸柱211装入凹口225中并抵靠在缓冲件99上,通过一定位销98穿过传递杆220的第一通孔226和动力接收头210的滑槽216将动力接收头210与传递杆220连接。其定位销98穿过第二通孔224后将传递杆220放置在驱动套230的通口235中,其传递杆220另一端的卡位223穿过通口235后被卡扣97固定,位于第二通孔224的定位销98可抵靠至通口235内的传递面232上。通过上述的安装,动力接收头210可通过缓冲件99相对于传递杆220进行轴向上的伸缩,其滑槽216的宽度D1用于限制动力接收头210的缓冲伸缩范围,宽度D1优选地等于或大于凸爪212的延伸高度D2。另外,凹口225中的缓冲件99始终处于轻微的压缩状态而使动力接收头210一直保持向外的伸出状态。
另外,如图1和图6所示,在处理盒C的一端还设有一控制机构500,控制机构500设有一倾斜面510,当倾斜面510没有与圆弧侧面222接触时,动力接收单元200的传递杆220和动力接收头210处于预设状态;当控制机构500接收迫推力沿Y1方向(Y1方向大致与处理盒C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时的方向一致)移动时,其倾斜面510抵接至圆弧侧面222迫使传递杆220和动力接收头210沿轴向向外伸出。另外,驱动套230的内部还可设有使传递杆220和动力接收头210回复至预设位置的弹性件,当控制机构500沿Y1相反的方向移动时,倾斜面510不再抵接至圆弧侧面222上,传递杆220和动力接收头210则沿轴向向内缩进。
如图9a和图9b所示,为处理盒C中的动力接收单元200在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驱动单元90进行接触啮合过程中的动作示意图。当处理盒C的动力接收单元200的动力接收头210移动至与驱动单元90基本同轴时(其动力接收头210的旋转轴线L1与驱动单元90的旋转轴线L3基本同轴),动力接收头210和传递杆220通过控制机构500的控制沿方向X1向外伸出朝驱动单元90移动。由于驱动单元90对动力接收单元200的力传递是通过驱动柱92的侧壁与凸爪212的侧壁相互抵接进行的,驱动柱92在与凸爪212进行相互接触的过程中将存在一定的机率产生结构干涉,即凸爪212的顶端与驱动柱92的最前端相互碰撞干涉。这样,通过上述的动力接收单元200中各元件的连接设置,即使驱动柱92在接触啮合的过程中与凸爪212发生结构干涉现象(虚线轨迹),凸爪212可同时获得来至驱动柱92的轴向压迫力使动力接收头210相对于传递杆220实现向内缩进移动避免与驱动柱92产生进一步的相互干涉,其凸爪212借由缓冲件99的伸缩弹力获得一定的压力缓冲,凸爪212此时可较大程度地避免结构因硬性碰撞而受损。受压后的动力接收头210与受压前的动力接收头210有高度差H1,高度差H1需小于或等于滑槽216的宽度D1。最后,当驱动单元90开始运转时,驱动柱92由于转动即可避开与凸爪212的顶端接触,此时凸爪212的受压力消失,动力接收头210不再受压而获得来至缓冲件99的弹力使动力接收头210相对于传递杆220向外伸出。这样,驱动柱92可通过转动而抵靠至凸爪212的侧壁进而将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动力接收头210,动力接收头210通过滑槽216中的定位销98将驱动力传递至传递杆220中,传递杆220通过第二通孔224中的定位销98抵靠至驱动套230内的传递面232上将驱动力传递至驱动套230,最后驱动套230通过齿轮将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C的各个单元中。
另外,在驱动套230的最小直径R2与传递柱220的最小直径R1之间可适当地保持一定的轴孔间隙量。如图9b和图10所示,当R2和R1之间存在足够的轴孔间隙量时,其动力接收头210的旋转轴线L1即可相对于驱动套230的旋转轴线L2或驱动单元90的旋转轴线L3轻微倾斜(存在倾斜角R3),为保证动力接收头210处于倾斜状态时也可较好地与驱动单元90啮合,其倾斜角R3的角度优选范围设置在2至10°。因此,在驱动柱92的最前端抵靠在凸爪212的顶端时,其动力接收头210不仅可以受驱动柱92的迫压力向内缩进,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这样,通过动力接收头210的同时具有缓冲和倾斜的功能,其凸爪212的顶端更为容易地避开与驱动柱92的最前端接触,即在驱动单元90进行运转前,凸爪212就可避开了与驱动柱92产生结构干涉,而动力接收头210亦同时获得来至缓冲件99的弹力“自动地”弹出至动力接收头210受压前的预设位置准备与驱动单元90进行啮合进而接收旋转的驱动力。
实施例二
(动力接收单元300)
如图11所示,为实施例二中的动力接收单元300的动力接收头310与传递杆320的结构示意图。动力接收头310的一端上设有至少一对向外延伸的凸爪312,另一端设有一凹口315,动力接收头310的外表面设有滑槽316;传递杆320一端设有第一圆球体322,第一圆球体322表面设有第一通孔325,传递杆32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圆球体323,第二圆球体3323表面设有驱动柱326。如图12所示,动力接收头310和传递杆320的连接关系是:缓冲件99放置在凹口315中,通过一定位销98穿过动力接收头310的滑槽316和传递杆320的第一圆球体322的第一通孔325。如图15所示,传递杆的第二圆球体323安装在驱动套330中,其驱动柱326在传递动力过程中与驱动套330的传递面332相抵接,最后驱动套330被安装在感光鼓50中。当动力接收头310和传递杆320组装后,其缓冲件99处于轻微压缩状态使缓冲件99的弹力始终作用在动力接收头310和传递杆320上。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为动力接收头310和传递杆320组合后其传递杆320的动作示意图。如图13所示为动力接收头310和传递杆320组合后在Y方向上的剖视图,由于滑槽316的宽度D1和第一圆球体322的结构,安装在传递杆320一端的定位销98被限制在滑槽316内,其传递杆320可相对于动力接收头310实现倾斜摆动运动,即传递杆320的旋转轴线L4可相对于动力接收头310的旋转轴线L1倾斜。滑槽316的宽度D1限制定位销98的可摆动范围,其滑槽316的宽度D1越大,传递杆320的倾斜摆动范围R5越大。如图14所示为动力接收头310和传递杆320组合后在Z方向(Z方向基本和Y方向保持垂直)上的剖视图,其传递杆320可相对于动力接收头310实现倾斜摆动运动,即传递杆320可围绕定位销98旋转,同样的,传递杆320的旋转轴线L4可相对于动力接收头310的旋转轴线L1倾斜。动力接收头凹口315的内径D3限制传递杆320的可摆动范围,其凹口315的内径D3越大,传递杆320的倾斜摆动范围R6越大。
另外,如图1和图15所示,在处理盒C的一端还设有一控制机构600,控制机构600包括底板610、动作板620、迫推件95以及固定件690。底板610设有通口615和内滑槽612;动作板620设有通口625,通口625的一侧设有受力端621和通口625的另一侧设有悬臂622,悬臂622中有一凹槽629;上述的各元件的连接关系是:动作板620的悬臂622与底板610的内滑槽612配合,迫推件95放置在凹槽629中,迫推件95的一端抵靠在动作板620上,迫推件95的另一端抵靠在底板610上,通过固定件690安装在底板610上防止动作板620在运动过程中脱出。最后控制机构600整体与动力接收单元300安装配合,其动力接收头310穿过底板610的通口615和动作板620的通口625向外伸出。
如图16至图19所示,为控制机构600控制动力接收单元300的动力接收头310实现沿轴向伸缩的动作示意图。
第一动作位置:当控制机构600处于初始状态并固定在处理盒C上时,处于控制机构600中的迫推件95施加弹力推动动作板620使其朝方向S移动(向前移动),同时安装在感光鼓50的驱动套330相对于动作板620的移动保持位置不变,这样,朝方向S移动的动作板620同时推动处于通口625中的动力接收头310使动力接收头310也朝方向S移动。因此,在控制机构600控制动力接收单元300的初始状态下,其动力接收头310相对于动作板620沿轴向向内缩进且其旋转轴线L1相对于传递杆320的旋转轴线L4倾斜。
第二动作位置:当动作板620的受力端621受到来至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阻挡力F时,由于阻挡力F大于迫推件95的弹力,其动作板620沿后方向移动(与方向S相反),同样,移动的动作板620同时推动动力接收头310沿后方向移动。因此,在控制机构600受到来至阻挡力F的作用下,其动力接收头310相对于动作板620沿轴向向外伸出且其旋转轴线L1相对于传递杆320的旋转轴线L4基本平行或重合。另外,动力接收头310在第一位置时其凸爪312顶端至动作板620外表面的距离D4小于动力接收头310在第二位置时其凸爪312顶端至动作板620外表面的距离D5。
在实施例二中,控制机构600控制动力接收头310向外伸出与接触啮合的过程可参考实施例一中其动力接收头210受压后借由缓冲件99的伸缩弹力获得一定的压力缓冲的过程,这里不再复述。
在上述的实施例一/二中,其缓冲件99为弹簧。另外,还可以使用弹性海绵或弹性塑料代替弹簧。
实施例三
如图20所示的动力接收单元,传递杆320放置在驱动套230中,传递杆320包括第一连杆320a,联轴器320b,第二连杆320b。第一连杆320a的一端设有倒扣320a1,另一端设有横向滑块320a2;联轴器320b上半部分设有第一滑槽320b2,下半部分设有第二滑槽320b1,第一滑槽320b2与第二滑槽320b1的朝向方向相互垂直;第二连杆320c的一端设有纵向滑块320c1,另一端设卡位320c2。
缓冲件99放置在凹口315中且抵靠在传递杆320的一端,倒扣320a1扣入动力接收头310的滑槽316中,横向滑块320a2与第一滑槽320b2配合,纵向滑块320c1与第二滑槽320b1配合,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穿过驱动套230后由一卡扣97固定至卡位320c2。一弹簧700设置在驱动套230内,弹簧700抵靠在第二连杆320b的背面和驱动套230的内底面之间,弹簧700使动力接收头310可相对于驱动套230进行伸缩。另外,倒扣320a1为非圆截面,倒扣320a1不仅可实现在滑槽316中的移动,而且还可实现驱动力的传递。其余各元件可参考实施例一/二中的结构和设置,这里不再复述。
通过实施三中的传递杆320的结构设置,使动力接收头310可基本垂直于驱动套230的旋转轴线L2进行平面移动。
实施例四
参考图2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让处理盒C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取出时其动力接收单元200的动力接收头210更顺利地与驱动单元90的驱动柱92脱离。优选地,将动力接收单元200的动力接收头210始终与驱动套230保持倾斜,即动力接收头210的旋转轴线L1相对于驱动套230的旋转轴线L2倾斜。具体的实施方式是:从驱动套230侧面的投影方向观察,其驱动套230的通孔235a偏离于驱动套230的中心,即通孔235a的中心线L2a偏离于驱动套230的旋转轴线L2,中心线L2a与旋转轴线L2之间有距离差D6,一弹簧700(优选为锥型弹簧)设置在驱动套230与驱动杆220之间,弹簧700的一端抵靠在驱动套230的端面,另一端抵靠在驱动杆220上,弹簧700的设置使动力接收头210整体接近于旋转轴线L2。因此,在将驱动杆220装入通孔235a后其通孔235a的偏离设置使驱动杆220整体与旋转轴线L2偏离,且弹簧700使动力接收头210整体接近于旋转轴线L2,这样,动力接收头210受驱动杆220的配合固定使动力接收头210的旋转轴线L1相对于驱动套230的旋转轴线L2倾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四中,如图22所示,还可以通过一牵引件710使动力接收头210的旋转轴线L1相对于驱动套230的旋转轴线L2倾斜。牵引件710的一端装配在动力接收头210或传递杆220上,另一端装配在处理盒的一端的装配位c01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四中,如图22所示,还可以通过处理盒一端的偏置件c02抵靠在动力接收头210或传递杆220上使动力接收头210的旋转轴线L1相对于驱动套230的旋转轴线L2倾斜。
在上述的实施例一/二/三/四中,其用于限制动力接收头210/310的缓冲伸缩范围的滑槽216/316同样可以设置在传递杆220/320上。
有益效果
根据上述优选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使动力接收单元,使处理盒的动力接收单元在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驱动单元进行接触啮合时其动力接收单元的凸爪能够获得一定的压力缓冲,避免其凸爪在与驱动柱因相互硬性碰撞时产生的结构干涉而受损。
根据上述优选技术方案,通过在动力接收头与传递杆之间提供一缓冲件,使凸爪在受压时获得一定的压力缓冲以及轻微倾斜的功能。对比现有技术,不仅解决了动力接收单元与驱动单元在接触啮合时存在的结构干涉现象,而且即使两者进行多次的反复接触也不会影响其结构强度,避免了凸爪或驱动柱发生磨损或断裂的现象,从而延长处理盒或电子成像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此,还涵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所做的各种变形。

Claims (12)

1.一种动力接收单元,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设置在处理盒的一端,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至少包括动力接收头、传递杆、驱动套;所述动力接收头用于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驱动单元接触啮合以接收旋转的驱动力,所述动力接收头通过传递杆与驱动套连接,所述动力接收头的一端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爪,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头与所述传递杆之间设置有缓冲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接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动力接收单元的动力接收头沿轴向伸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接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头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凸柱,所述传递杆一端的设置有一凹口,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凹口中,所述凸柱抵靠在所述缓冲件上;所述动力接收头和所述传递杆通过定位销或倒扣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接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头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凹口,所述传递杆一端的设置有第一圆球体,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凹口中,所述第一圆球体抵靠在所述缓冲件上;所述动力接收头和所述传递杆通过定位销或倒扣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动力接收单元,所述的缓冲件是弹簧或弹性海绵或弹性塑料。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动力接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头或传递杆上设有一滑槽,所述定位销或倒扣位于所述滑槽内以限制动力接收头的缓冲伸缩范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接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凸爪的延伸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接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一弹簧,所述弹簧使动力接收头或传递杆可相对于驱动套进行伸缩。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动力接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杆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一端与第一连杆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连接,所述传递杆使动力接收头可基本垂直于驱动套的旋转轴线进行平面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或7或8所述的动力接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头的旋转轴线可相对于驱动套的旋转轴线倾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接收单元,其特征在于,倾斜角度为2°至10°。
12.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能够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中具有所述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种动力接收单元。
CN201420363432.4U 2013-09-29 2014-07-02 一种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Active CN204009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63432.4U CN204009372U (zh) 2014-07-02 2014-07-02 一种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JP2016544702A JP6128405B2 (ja) 2013-09-29 2014-08-19 回転力駆動アセンブリ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EP14847263.2A EP3029527B1 (en) 2013-09-29 2014-08-19 Rotational force drive assembly and processing box
PCT/CN2014/084677 WO2015043339A1 (zh) 2013-09-29 2014-08-19 一种旋转力驱动组件以及处理盒
US14/496,379 US9280121B2 (en) 2013-09-29 2014-09-25 Rotational force driving assembly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15/015,241 US9740163B2 (en) 2013-09-29 2016-02-04 Rotational force driving assembly process cartridge
US15/616,072 US9851691B2 (en) 2013-09-29 2017-06-07 Detachably mountable process cartridge with a rotational force driving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63432.4U CN204009372U (zh) 2014-07-02 2014-07-02 一种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09372U true CN204009372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49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63432.4U Active CN204009372U (zh) 2013-09-29 2014-07-02 一种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09372U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69205A1 (zh) * 2014-05-06 2015-11-12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WO2017012394A1 (zh) * 2015-07-17 2017-01-26 中山鑫威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N106444321A (zh) * 2016-07-13 2017-02-22 珠海联合天润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组件与显影盒
CN106896686A (zh) * 2015-12-17 2017-06-27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以及感光元件和处理盒
CN106990690A (zh) * 2017-05-31 2017-07-28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和显影辊组件
US9846409B2 (en) 2014-05-06 2017-12-19 Apex Technology Co., Ltd. Processing cartridge and driving assembly thereof
US9964920B2 (en) 2015-11-21 2018-05-08 Mei Yan Process cartridge and photosensitive drum driving component
CN108107696A (zh) * 2016-09-28 2018-06-01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组件及其处理盒和电子成像装置
GB2558383A (en) * 2015-11-21 2018-07-11 Jiangxi Leibotai Electronic Tech Co Ltd Process cartridge and driving component
WO2018201705A1 (zh) * 2017-05-04 2018-11-08 珠海市鑫诚科技有限公司 打印机粉盒的驱动装置
US10241459B1 (en) 2018-04-18 2019-03-26 Jiangxi Yibo E-Tech Co.Ltd. Process cartridge
US10416604B1 (en) 2018-04-18 2019-09-17 Jiangxi Yibo E-Tech Co.Ltd. Process cartridge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69205A1 (zh) * 2014-05-06 2015-11-12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US9846409B2 (en) 2014-05-06 2017-12-19 Apex Technology Co., Ltd. Processing cartridge and driving assembly thereof
WO2017012394A1 (zh) * 2015-07-17 2017-01-26 中山鑫威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GB2558383A (en) * 2015-11-21 2018-07-11 Jiangxi Leibotai Electronic Tech Co Ltd Process cartridge and driving component
US10503117B2 (en) 2015-11-21 2019-12-10 Aster Graphics, Inc. Process cartridge and photosensitive drum driving component
GB2558383B (en) * 2015-11-21 2020-01-01 Jiangxi Leibotai Electronic Tech Co Ltd Process cartridge and driving component
US10073412B2 (en) 2015-11-21 2018-09-11 Jiangxi Leibotai E-Tech Co., Ltd. Process cartridge and photosensitive drum driving component
US9964920B2 (en) 2015-11-21 2018-05-08 Mei Yan Process cartridge and photosensitive drum driving component
CN106896686A (zh) * 2015-12-17 2017-06-27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以及感光元件和处理盒
CN106896686B (zh) * 2015-12-17 2019-08-23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以及感光元件和处理盒
WO2018010320A1 (zh) * 2016-07-13 2018-01-18 珠海联合天润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组件与显影盒
CN106444321A (zh) * 2016-07-13 2017-02-22 珠海联合天润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组件与显影盒
CN106444321B (zh) * 2016-07-13 2019-08-13 珠海联合天润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组件与显影盒
CN108107696A (zh) * 2016-09-28 2018-06-01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组件及其处理盒和电子成像装置
WO2018201705A1 (zh) * 2017-05-04 2018-11-08 珠海市鑫诚科技有限公司 打印机粉盒的驱动装置
CN106990690A (zh) * 2017-05-31 2017-07-28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和显影辊组件
US10416604B1 (en) 2018-04-18 2019-09-17 Jiangxi Yibo E-Tech Co.Ltd. Process cartridge
US10338513B1 (en) 2018-04-18 2019-07-02 Jiangxi Yibo E-Tech Co., Ltd. Process cartridge
US10241459B1 (en) 2018-04-18 2019-03-26 Jiangxi Yibo E-Tech Co.Ltd. Process cartridg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09372U (zh) 一种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CN201532527U (zh)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
CN101916055B (zh) 感光鼓驱动组件
CN101907858B (zh) 感光鼓驱动组件
CN201434968Y (zh)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
CN201607611U (zh)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
CN102096352B (zh) 旋转驱动力接收头和驱动组件
US9851691B2 (en) Detachably mountable process cartridge with a rotational force driving assembly
CN201945803U (zh) 旋转驱动力接收头和驱动组件
CN205608398U (zh) 一种处理盒
CN202041766U (zh) 驱动组件、感光鼓和处理盒
CN102073239A (zh) 驱动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US10289065B2 (en) Driving force receiving module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module
CN208239812U (zh) 处理盒的动力接收单元、旋转部件以及处理盒
CN105093889A (zh) 一种处理盒
CN202748592U (zh) 一种碳粉盒
CN204807923U (zh) 一种处理盒
CN103885306A (zh) 驱动组件、辊和处理盒
CN107436551A (zh) 一种处理盒的驱动组件及包含该驱动组件的处理盒
CN105824225A (zh) 一种处理盒用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5093871A (zh) 一种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CN207718150U (zh) 旋转驱动力接收头、驱动力传递组件和处理盒
CN204613597U (zh) 处理盒用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203799184U (zh) 一种处理盒
CN203101816U (zh) 一种碳粉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21

Address after: 6, 519075 A District, 4 buildings, 63 North Pearl Road,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9060 No. 3883, Zhuhai Avenue, Xiangzhou District, Guangdong, Zhuhai

Patentee before: Zhuhai Seine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9075, Guangdong District, Xiangzhou, Zhuhai Avenue, No. 01, building 3883, 2 floor, 7 floor, B District, 02, 03, 04, 1, 2, 3, 4, 5, 05, Zhuhai

Patentee after: Nasida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6, 519075 A District, 4 buildings, 63 North Pearl Road,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