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04234U - 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04234U
CN204004234U CN201420291224.8U CN201420291224U CN204004234U CN 204004234 U CN204004234 U CN 204004234U CN 201420291224 U CN201420291224 U CN 201420291224U CN 204004234 U CN204004234 U CN 2040042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block
pushing block
obliquely installed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912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香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eix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IOKO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IOKO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IOKO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912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042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042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0423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阻尼机构不能提供非对称阻尼的问题,提出了技术方案。实用新型装置的特征是:包括:推块,阻尼块,以及圆形壁的阻尼机构腔体;推动结构中的高阻尼推动面和阻尼块的高阻尼抵触面相抵,推动结构中的低阻尼推动面和阻尼块的低阻尼抵触面相抵;高阻尼抵触面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小于低阻尼抵触面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阻尼装置包括相对于旋转轴心线而言的倾斜设置,倾斜设置为七者中的任意一者;推块与阻尼块轴向相抵并推动阻尼块和阻尼机构腔体相抵。有益效果是:能提供非对称阻尼的摩擦力,等等。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发动机张紧器使用的阻尼机构,更加具体地讲涉及到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前端附件系统中,由于发动机运转造成的皮带振动是不被希望的;皮带振动所带来的问题是,一方面振动造成舒适性下降,另一方面造成附件轮系整体寿命降低。所以,张紧器需要通过阻尼机构来减少振动。
在皮带远离张紧轮方向上(即张紧器卸载方向),为了保持张紧器的顺应性和为了保持皮带有足够的张力,期望在这个方向的阻尼值尽可能的小。
运转中的发动机如果突然减速,电机等转动惯量较大的附件会拉紧皮带松边,驱使张紧器向加载方向运动,使皮带变短,并驱动皮带向曲轴运动,造成皮带在曲轴上打滑,产生异响等不良现象。而如果张紧器在加载方向上有足够的阻尼力,会明显抑制这种情况发生。
运转中的发动机如果突然加速,由于电机等转动惯量较大的附件的作用,曲轴会拉紧紧边皮带,使之变短,并驱动松边皮带向电机运动,使松边更松,长度增加,造成皮带在电机上打滑。而如果张紧器在卸载方向上阻尼力足够小,会即时响应松边皮带的增长,并保持皮带有足够张力,从而明显抑制了皮带打滑情况发生。
综合以上情况,希望张紧器在加载方向上有较大的阻尼,而在卸载方向上阻尼足够小。
现有自动式张紧器,虽然大多都带有阻尼机构,用于阻尼皮带振动,但是这些张紧器的阻尼机构,绝大多数都是对称阻尼,即在张紧器加载和卸载方向上的阻尼值都是一样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阻尼机构不能提供非对称阻尼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包括:推块,阻尼块,以及圆形壁的阻尼机构腔体;
所述的阻尼块包括:高阻尼抵触面,低阻尼抵触面,以及位于外侧的摩擦面;
阻尼块的摩擦面与所述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表面形状吻合,该两个面命名为第一组工作面,该两个面具有共同的旋转轴心线并且该两个面构成摩擦工作面;
围绕旋转轴心线,阻尼块的摩擦面与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表面发生相对的来回摩擦转动;
高阻尼抵触面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小于低阻尼抵触面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
所述的推块包括推动结构,推动结构包括高阻尼推动面和低阻尼推动面;
推动结构中的高阻尼推动面和阻尼块的高阻尼抵触面相抵,该两个面命名为第二组工作面;
推动结构中的低阻尼推动面和阻尼块的低阻尼抵触面相抵,该两个面命名为第三组工作面;
所述阻尼块的内侧和所述的推块,该两者的相邻之处命名为第四组工作面;所述的相邻是相抵相邻或者所述的相邻是间隙相邻;
所述的阻尼装置包括倾斜设置;所述的倾斜,其相对于旋转轴心线而言;所述的倾斜设置,其为以下七者中的任意一者:
a.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b.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c.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d.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以及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e.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以及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f.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以及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g.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以及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
所述的推块与所述的阻尼块轴向相抵并推动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相抵。
2.所述的阻尼块,数量大于或等于1个;
阻尼块为两个的或更多的,则推块的推动结构包括推动分结构;推动分结构的数量和阻尼块的数量一致;每一推动分结构中均包括:高阻尼推动面,以及低阻尼推动面;每一阻尼块均包括:高阻尼抵触面,低阻尼抵触面,以及位于外侧的摩擦面。
3.所述的阻尼块呈扇面形状,所述的扇面形是指纸折扇展开后的纸面形状;该扇面形状包括内侧的小圆弧面和外侧的大圆弧面以及两个侧面;所述的两个侧面,其一个侧面中的局部区域与推块的高阻尼推动面相抵触,并且此局部区域在径向上距离旋转轴心线为近;所述的两个侧面,其另一个侧面中的局部区域与推块的低阻尼推动面相抵触,并且此局部区域在径向上距离旋转轴心线为远。
4.所述的阻尼块,其外侧为大的圆弧形,其内侧为小的圆弧形,其两侧如下;
所述的两侧,其一侧呈两线段,即:径向的直线在外,斜线在内;前述两线,直线是低阻尼抵触面,斜线构成避让区域;
所述的两侧,其另一侧呈两线段,即:斜线在外,径向的直线在内;前述两线,直线是高阻尼抵触面,斜线构成避让区域。
5.所述的阻尼块呈扇面形,所述的扇面形是指纸折扇展开后的纸面形状,即所述的阻尼块,其外侧为大圆弧形,其内侧为小圆弧形,其两侧为收拢的直线;
低阻尼推动面和高阻尼抵触面均为突起的结构面;
阻尼块的一侧,它与低阻尼推动面以面面接触方式相抵,并且相抵处离外侧大圆弧近而离内侧小圆弧远;阻尼块的另一侧,它与高阻尼推动面以面面接触方式相抵,并且相抵处离外侧大圆弧远而离内侧小圆弧近。
6.所述的张紧器包括底座、摇臂和中心轴;所述摇臂的端部设有端盖;
所述的阻尼机构腔体设置在摇臂端部;所述的中心轴,其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其身部与摇臂端部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推块和端盖均固定连接;
所述的推块和所述的端盖合并制造为一体,或者所述的推块和所述的端盖分体制造。
7.所述的张紧器包括底座、摇臂和中心轴;
所述的阻尼机构腔体设置在摇臂中,所述的推块和所述的底座,该两者合并制造为一体,或者该两者分体制造;所述的中心轴,其一端与摇臂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推块和底座固定连接。
8.所述的张紧器包括底座、摇臂和中心轴;
所述的阻尼机构腔体设置在底座中;所述的推块和所述的摇臂,该两者合并制造为一体,或者该两者分体制造;所述的中心轴,其一端与摇臂和推块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
9.所述的张紧器包括底座、摇臂和中心轴。
10.所述的阻尼装置包括中心轴;中心轴,其与推块固定连接,其与阻尼机构腔体转动连接。
11.所述的阻尼装置包括中心轴;中心轴,其与推块转动连接,其与阻尼机构腔体固定连接。
12.所述的张紧器包括底座、摇臂和中心轴;所述的阻尼机构腔体设置在摇臂端部;所述的推块位于在阻尼机构腔体的底部;所述的中心轴,其从下到上分别连接的情况有:与底座固定连接,与摇臂端部转动连接,与推块固定连接。
13.所述圆形壁的阻尼机构腔体被置换成圆锥台形壁的阻尼机构腔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实用新型技术阻尼机构能提供非对称阻尼的摩擦力,并且非对称系数值较高;此外,使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提升现有技术的张紧器,难度低,原有的生产设备不需要进行较多改造。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之一,本图中,阻尼块数量为1个,本图中第二组工作面和第三组工作面均倾斜设置,图中的十字线为旋转轴心线;
图2是图1中的阻尼块和推块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阻尼块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后视图;
图5是图3的左视图;
图6是图1中的推块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后视图;
图8是图6的右视图;
图9是图6的左视图;
图10是图1中推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阻尼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图1的对比情况示意图,本图中,阻尼块数量为1个,图中第二组工作面和第三组工作面均没有倾斜设置,图中的十字线为旋转轴心线;
图13是图12中的阻尼块和推块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的阻尼块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后视图;
图16是图14的左视图;
图17是图12中的推块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后视图;
图19是图17的左视图;
图20是图17的右视图;
图21是图12中推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2是图12中阻尼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3是作用力分析图之一;
图24是作用力分析图之二;
图25是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之二;
图26是图25中推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7是图25中阻尼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8是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之三;
图29是图28中的推块立体示意图;
图30是图28中的推块和阻尼块立体示意图,图上部的阻尼块用虚线表达,图下部的阻尼块省略未画;
图31是从图30中分离出的推块示意图;本图左部的推块低阻尼推动面,其剖面线区域与阻尼块的低阻尼抵触面相抵;本图右部的推块高阻尼推动面,其剖面线区域与阻尼块的高阻尼抵触面相抵;
图32是从图30中分离出来的阻尼块示意图;本图左部的阻尼块低阻尼抵触面,其剖面线区域与推块低阻尼推动面相抵;本图右部的阻尼块高阻尼抵触面,其剖面线区域与推块高阻尼推动面相抵;
图33是作用力分析图之三;
图34是作用力分析图之四;
图35是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之四;
图36是图35中推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37是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之五;
图38是图37中推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39是图37中的推块和阻尼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40是从图39分离出的推块示意图;
图41是从图39分离出来的阻尼块示意图;
图42是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之六,本图中的阻尼机构腔体具有圆锥台形壁;
图43是图42的A-A向剖视图;
图44是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之七,本图中的阻尼机构腔体具有圆锥台形壁;
图45是假想的倾斜设置模型图之一;
图46是假想的倾斜设置模型图之二;
图47是假想的倾斜设置模型图之三;
图48是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之八,本图中的阻尼块数量为是3个,推块中有3个推动分结构;
图49是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之九,本图中的阻尼块数量为是4个,推块中有4个推动分结构;
图50是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之十;
图51是图50中的阻尼块立体示意图;
图52是图50中的推块立体示意图;
图53是实施例六中使用了实用新型技术的某一张紧器;
图54是图53中的阻尼块立体示意图,本图只画了一个阻尼块;
图55是图53中的推块端盖一体件,该一体件表达了推块和端盖合并制造为一体;
图56是图53中的张紧器装配成型后的示意图;
图57是实施例八中的张紧器,图中的张紧器移除了端盖;
图58图57去除了阻尼块的示意图;
图59是图57中的阻尼块立体放大图;
图60是图57中摇臂和推块的立体放大图;
图61是实施例九中的张紧器示意图;
图62是图61中的B-B向剖视图;
图63是图62中的C-C向剖视图;
图64是实施例十中的张紧器示意图;
图65是图64中的D-D向剖视图;
图66是图65中的E-E向剖视图,本图下部的带轮等省略未画。
图中标号说明
1.阻尼机构腔体;1-20.阻尼机构腔体;1-21.阻尼机构腔体;1-22.阻尼机构腔体;1-30.阻尼机构腔体;1-31.阻尼机构腔体;1-32.阻尼机构腔体;1-33.阻尼机构腔体;3.阻尼块;3-1.阻尼块;3-2.阻尼块;3-4.阻尼块;3-4.阻尼块;3-5.阻尼块;3-6.阻尼块;3-7.阻尼块;3-7.阻尼块;3-20.阻尼块;3-21.阻尼块;3-22.阻尼块;3-30.阻尼块;3-30a.阻尼块;3-31.阻尼块;3-40.阻尼块;3-50.阻尼块;3-51.阻尼块;4.推块;4-1.推块;4-3.推块;4-4.推块;4-5.推块;4-6.推块;4-7.推块;4-20.推块;4-21.推块;4-22.推块;4-30.推块;4-31.推块;4-40.推块;4-50.推块;4-51.推块;6.高阻尼推动面;6-1.高阻尼推动面;6-3.高阻尼推动面;6-3a.高阻尼推动面;6-4.高阻尼推动面;6-4a.高阻尼推动面;6-6.高阻尼推动面;6-6a.高阻尼推动面;6-7.高阻尼推动面;6-7a.高阻尼推动面;7.低阻尼推动面;7-1.低阻尼推动面;7-3.低阻尼推动面;7-3a.低阻尼推动面;7-4.低阻尼推动面;7-4a.低阻尼推动面;7-6.低阻尼推动面;7-6a.低阻尼推动面;7-7.低阻尼推动面;7-7a.低阻尼推动面;8.高阻尼抵触面;8-1.高阻尼抵触面;8-4.高阻尼抵触面;8-3.高阻尼抵触面;8-3a.高阻尼抵触面;8-4.高阻尼抵触面;9.低阻尼抵触面;9-1.低阻尼抵触面;9-3.低阻尼抵触面;9-3a.低阻尼抵触面;9-4.低阻尼抵触面;20.避让区域;20a.避让区域;20-1.避让区域;20-1a.避让区域;45.摩擦面;45-1.摩擦面;45-3.摩擦面;45-4.摩擦面;45-7.摩擦面;
103.阻尼块;103a.阻尼块;103-1.阻尼块;103-1a.阻尼块;103-2.阻尼块;103-2a.阻尼块;103-3.阻尼块;103-3a.阻尼块;104-1.推块;104-2.推块;106.高阻尼推动面;107.低阻尼推动面;108.高阻尼抵触面;108-1.高阻尼抵触面;109.低阻尼抵触面;109-1.低阻尼抵触面;133.底座;133-1.底座;134.张力弹簧;134-2.张力弹簧;134-3.张力弹簧;135.衬垫;136.摇臂;136-1.摇臂;136-2.摇臂;138.推块端盖一体件;139.衬套;140.中心轴;140-1.中心轴;140-2.中心轴;140-3.中心轴;141.轴承;141-1.轴承;142.带轮;142-2.带轮;143.防尘盖;144.螺钉;146.腔体壁;150.推块底座一体件;160.推块摇臂一体件;
D1.低处;D2.低处;D3.低处;D4.低处;G1.高处;G2.高处;G3.高处;G4.高处;YCX.延长线;PXX.平行线;XZZXX.旋转轴心线;
P.作用力;P′.作用力;Pf.径向分力,又称法向分力;P′f.径向分力,又称法向分力;Pq.切向分力;P′q.切向分力。
特别说明:图31、图32、图40、图41,该四幅图中均绘制有剖面线区域,这些剖面线区域并不代表此处作了剖视处理,而是借用了剖面斜线的画法,表达了推块与阻尼块在剖面线所在的区域相抵。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具的总体技术方案,下面分别予以描述、说明和解释。
一种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包括:推块,阻尼块,以及圆形壁的阻尼机构腔体;
所述的阻尼块包括:高阻尼抵触面,低阻尼抵触面,以及位于外侧的摩擦面;
阻尼块的摩擦面与所述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表面形状吻合,该两个面命名为第一组工作面,该两个面具有共同的旋转轴心线并且该两个面构成摩擦工作面;
围绕旋转轴心线,阻尼块的摩擦面与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表面发生相对的来回摩擦转动;
高阻尼抵触面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小于低阻尼抵触面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
所述的推块包括推动结构,推动结构包括高阻尼推动面和低阻尼推动面;
推动结构中的高阻尼推动面和阻尼块的高阻尼抵触面相抵,该两个面命名为第二组工作面;
推动结构中的低阻尼推动面和阻尼块的低阻尼抵触面相抵,该两个面命名为第三组工作面;
所述阻尼块的内侧和所述的推块,该两者的相邻之处命名为第四组工作面;所述的相邻是相抵相邻或者所述的相邻是间隙相邻;
所述的阻尼装置包括倾斜设置;所述的倾斜,其相对于旋转轴心线而言;所述的倾斜设置,其为以下七者中的任意一者:
a.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b.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c.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d.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以及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e.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以及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f.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以及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g.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以及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
所述的推块与所述的阻尼块轴向相抵并推动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相抵。
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技术方案描述如上;下面对总体技术方案所涉及到的若干问题进行说明和解释。
一、圆形壁的阻尼机构腔体,其腔体内部为圆柱形的镂空空间,其腔体壁呈圆形。
二、阻尼块的摩擦面与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表面形状吻合,即该两者贴合,或者讲该两者具有相同的曲率;也就是讲,阻尼块的摩擦面也是圆弧形的。
三、阻尼块的摩擦面与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表面,该两个面具有共同的旋转轴心线。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腔体壁,它具有中心轴线;阻尼块的摩擦面为圆弧形,该圆弧形必然对应着一个圆心,阻尼块摩擦面转动时的转动轴线、经过圆心。当阻尼块和阻尼机构腔体发生相对的转动时,两者具有共同的旋转轴心线。
四、围绕旋转轴心线,阻尼块的摩擦面与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表面发生相对的来回摩擦转动。
1.使用在张紧器中的的阻尼装置,阻尼块和阻尼机构腔体发生的是来回摩擦转动,而不会发生按顺时针方向连续无限的转动,也不会发生按逆时针方向连续无限的转动。
2.阻尼块和阻尼机构腔体发生的是相对转动,a.可以视为是:阻尼块发生相对转动而阻尼机构腔体相对不转动,b.也可以视为是:阻尼块相对不转动而阻尼机构腔体发生相对转动。前者a的情况,是由推块推动阻尼块转动;后者b的情况,是由推块顶着阻尼块,不允许阻尼块转动。
五、阻尼装置包括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目的是:推动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相抵;倾斜设置的技术效果是,始终给阻尼块施加一个法向力,使之在摩擦工作面形成初始摩擦力。
进一步的详细分析是:当阻尼块和阻尼机构腔体发生相对转动时、或者具有转动趋势时,两者的表面存在摩擦力和摩擦阻尼。给阻尼块施加一个法向力,该力的特点是:在阻尼块和阻尼机构腔体发生相对转动时,该力存在;在阻尼块和阻尼机构腔体没有发生相对转动时、甚至无转动倾向时,该力也是存在的。
为了解释清楚,通过倾斜设置、推动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相抵,下面分一般原理层面和具体结构层面进行说明。
1.从一般原理层面进行说明。
情况之一。见图45,该图是假想的倾斜设置模型图之一。图中的标号说明:1-20是阻尼机构腔体;3-20是阻尼块;4-20是推块;图中央的点划线代表旋转轴心线。如图所示,假设:推块和阻尼块接触,并且接触处相对于旋转轴心线是倾斜设置的。
双线箭头代表推块向阻尼块施加的轴向压力。轴向压力可以有多种方法产生,比如a和b;a.阻尼块是弹性材料制造的,如尼龙材料制造的,等等;装配完工后阻尼块受推块向下挤压变形而产生的轴向压力效果;b.推块上方设置弹簧,装配完工后弹簧被压扁而产生的轴向压力。
推块和阻尼块的接触处为倾斜设置,当阻尼块受到轴向压力后,因为斜面的关系,会产生径向的分力,该径向分力会推动阻尼块压迫阻尼机构腔体,如图45中的单线箭头。
情况之二。见图46,该图是假想的倾斜设置模型图之二;图中的标号说明:1-21是阻尼机构腔体;3-21是阻尼块;4-21是推块。
双线箭头代表推块向阻尼块施加的轴向压力。
在图的左侧,推块和阻尼块的接触处为倾斜设置,当阻尼块受到轴向压力后,因为斜面的关系,会产生径向的分力,该径向分力会推动阻尼块向左压迫阻尼机构腔体,如图46中左侧的单线箭头。在图46的右侧,推块和阻尼块的接触处虽然没有倾斜设置,但左侧阻尼块压迫阻尼机构腔体时会产生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又会推动阻尼块向右压迫阻尼机构腔体,如图46右部的单线箭头。
情况之三。见图47,该图是假想的倾斜设置模型图之三;图中的标号说明:1-22是阻尼机构腔体;3-22是阻尼块;4-22是推块。
本情况之三与情况之二,方向相反,原理雷同;篇幅关系,不再赘述。
2.从具体结构层面进行说明。
运用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倾斜设置可以推动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相抵。该倾斜设置的原理,在本专利文件的多处、包括在实施例一中,也针对具体的结构作了更为详尽的介绍、说明和解释
六、高阻尼抵触面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小于低阻尼抵触面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
当阻尼块和阻尼机构腔体发生相对转动时,阻尼块在推块的作用下形成作用力。
结合图1、图23和图24进行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之一,本图中,阻尼块数量为1个,本图中第二组工作面和第三组工作面均倾斜设置,图中的十字线为旋转轴心线;图23是作用力分析图之一;图24是作用力分析图之二。图中的标号说明:1.阻尼机构腔体;3.阻尼块;3-2.阻尼块;4.推块;8.高阻尼抵触面;9.低阻尼抵触面;20.避让区域;20a.避让区域;P.作用力;P′.作用力;Pf.径向分力,又称法向分力;P′f.径向分力,又称法向分力;Pq.切向分力;P′q.切向分力。
假设:1.阻尼块不动而阻尼机构腔体发生相对转动,2.加载时,阻尼机构腔体发生顺时针方向转动,3.卸载时,阻尼机构腔体发生逆时针方向转动。
力的分析如下。
1.对于图1的实用新型,假设阻尼块3-2不动,而在加载时、阻尼机构腔体1发生顺时针相对转动,其受力情况参见图23。
图23中的双线箭头代表阻尼机构腔体1转动方向,“0”处的十字线代表旋转中心,即旋转轴心线经过的圆心点。
加载时,推块通过推动结构中的高阻尼推动面将作用力施加给阻尼块的高阻尼抵触面;由于高阻尼抵触面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小,因而在摩擦工作面的法线方向上得到的分力大,所以摩擦阻尼大。
2.对于图1的实用新型装置,假设阻尼块3-2不动,而在卸载时、阻尼机构腔体1发生逆时针相对转动,其受力情况参见图24。
图24中的单线箭头代表阻尼机构腔体转动方向,“0”处的十字线代表旋转中心,即旋转轴心线经过的圆心点。
卸载时,推块通过推动结构中的低阻尼推动面将作用力施加给阻尼块的低阻尼抵触面;由于低阻尼抵触面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大,因而在摩擦工作面的法线方向上得到的分力小,所以摩擦阻尼小。
3.加载时摩擦阻尼大,卸载时摩擦阻尼小,因而达到了阻尼力具有非对称的目的。
非对称阻尼特性可以用非对称系数来衡量,非对称系数被定义为加载阻尼力与卸载阻尼力的比值,对于现有技术的对称阻尼特征来说,非对称系数为1;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调整高、低阻尼抵触面与旋转轴心线的距离,以及调整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圆形壁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来调整非对称系数,其值可以达到5以上。
以上非对称阻尼特性的情况,发明人还作了大量试验和样机试验,均已取得明显、良好的技术效果。
4.以上描述中,其假设的情况是:阻尼块不动而阻尼机构腔体发生相对转动。如果假设的情况改变为阻尼块相对转动而阻尼机构腔体不转动,则出现雷同的、非对称阻尼特性的情况。
七.倾斜设置的类型。
倾斜设置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1.单独进行的倾斜设置,有三种,它们分别是: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
2.同时在两处进行的倾斜设置,有三种,它们分别是: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以及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以及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以及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
3.同时在三处进行的倾斜设置,为一种,它是: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以及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
八.关于“第四组工作面”有关情况的说明。
所述阻尼块的内侧和所述的推块,该两者的相邻之处命名为第四组工作面。
阻尼块的内侧和推块,该两者的相邻之处有以下三种情况,供具体设计时选择。
情况1.间隙相邻,即阻尼块的内侧和推块之间存在间隙,并不相抵。显然,对于圆形壁的阻尼机构腔体而言,本情况1不能推动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相抵。当出现情况1的时候,为了推动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相抵,需要在其它组工作面进行倾斜设置。其它组工作面倾斜设置,是指至少有一组工作面倾斜设置。
情况2.平行相抵相邻,也就是:阻尼块的内侧和推块是相抵的,并且相抵处与旋转轴心线平行,未作倾斜设置。
情况3.相抵相邻并且做了倾斜设置。本情况的技术措施可以使得:推块与阻尼块轴向相抵后、再进一步推动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相抵。情况3也就是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情况3的详细原理可以在阅读后面多处的相关内容时作进一步理解。
在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的基础上,如果再叠加以下的倾斜设置,则效果更好:
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或者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或者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技术方案描述、说明和解释如上。
对于以上的总体技术方案,其中的圆形壁的阻尼机构腔体,可以被置换成圆锥台形壁的阻尼机构腔体,若干技术问题说明和解释如下。
图42中的阻尼机构腔体具有圆锥台形壁;图43是图42的A-A向剖视图。圆锥台形壁,其实也是一种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目的是:推动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相抵;倾斜设置的技术效果是,始终给阻尼块施加一个法向力,使之在摩擦工作面形成初始摩擦力;进一步的详细分析是:当阻尼块和阻尼机构腔体发生相对转动时、或者具有转动趋势时,两者的表面存在摩擦力和摩擦阻尼。给阻尼块施加的法向力,该力的特点是:在阻尼块和阻尼机构腔体发生相对转动时,该力存在;在阻尼块和阻尼机构腔体没有发生相对转动时、甚至无转动倾向时,该力也是存在的。
图42和图43中的标号说明:1-30是圆锥台形壁的阻尼机构腔体;3-30是阻尼块,3-30a是阻尼块;4-30是推块,它包括两个推动分结构;阻尼块和推动分结构均旋转对称分布;图中央的点划线代表旋转轴心线。
图43中的双线箭头代表推块向阻尼块施加的轴向压力。轴向压力可以有多种方法产生,比如以下a和b:
a.阻尼块是弹性材料制造的,如尼龙材料制造的,等等;装配完工后阻尼块受推块挤压变形而产生的轴向压力效果。
b.推块的外方设置弹簧,装配完工后弹簧被压扁而产生的轴向压力。结合图43说明如下:
压扁的弹簧位于推块4-30的右侧(图中省略未画出弹簧);弹簧左端被限制移动或者被位置固定;弹簧右端,其与推块4-30相抵、并始终向推块4-30施加一个向右的力,推块4-30受该力作用、再向阻尼块施加一个轴向压力,如图43中的双线箭头所示,最后推动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锥台形壁相抵。
继续分析:阻尼机构腔体和阻尼块的接触处为倾斜,当阻尼块受到轴向压力后,在倾斜面上会产生径向的分力,该分力推动阻尼块压迫阻尼机构腔体,如图43中的两个单线箭头。
对于具有圆锥台形壁的阻尼机构腔体而言,如果第六组工作面、第七组工作面、以及第八组工作面中,有一组或两组或三组也作了倾斜设置,则阻尼块和圆锥台形壁相抵的作用力更大、更好。
以上,对总体技术方案进行了描述、说明和解释;下面,对各个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作描述、说明和解释。
进一步技术方案1。
技术方案描述如下。
所述的阻尼块,数量大于或等于1个;阻尼块为两个的或更多的,则推块的推动结构包括推动分结构;推动分结构的数量和阻尼块的数量一致;每一推动分结构中均包括:高阻尼推动面,以及低阻尼推动面;每一阻尼块均包括:高阻尼抵触面,低阻尼抵触面,以及位于外侧的摩擦面。
相关的说明和解释如下。
实用新型技术使用的阻尼块,数量可以是1个的,也可以是2个、3个,或者更多,具体采用几个,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也可以是依据实施者的倾向或偏好等等而决定。
图1中,阻尼块的数量为是1个。图28中,阻尼块的数量为是2个,推块中有2个推动分结构。
图48中,阻尼块的数量为是3个,推块中有3个推动分结构。图49中,阻尼块数量为4个,推动分结构的数量也是4个。
推动结构中(或推动分结构中),均包括高阻尼推动面和低阻尼推动面;每一阻尼块均包括高阻尼抵触面、低阻尼抵触面、以及位于外侧的摩擦面。
进一步技术方案2。
技术方案描述如下。
所述的阻尼块呈扇面形状,所述的扇面形是指纸折扇展开后的纸面形状;该扇面形状包括内侧的小圆弧面和外侧的大圆弧面以及两个侧面;所述的两个侧面,其一个侧面中的局部区域与推块的高阻尼推动面相抵触,并且此局部区域在径向上距离旋转轴心线为近;所述的两个侧面,其另一个侧面中的局部区域与推块的低阻尼推动面相抵触,并且此局部区域在径向上距离旋转轴心线为远。
相关的说明和解释如下。
结合图28、图29、图30、图31和图32进行说明。图中的标号说明:1.阻尼机构腔体;3-4.阻尼块;4-4.推块;6-4.高阻尼推动面;6-4a.高阻尼推动面;7-4.低阻尼推动面;7-4a.低阻尼推动面;8-4.高阻尼抵触面;9-4.低阻尼抵触面。特别说明:图31、图32中均绘制有剖面线区域,这些剖面线区域并不代表此处作了剖视处理,而是借用了剖面斜线的画法,表达了推块与阻尼块在剖面线所在的区域相抵。
参见图28进行理解;在图28中,阻尼块的数量为是2个,推块中有2个推动分结构。以图28上部的阻尼块为例,在左侧面,阻尼块局部区域与推块的低阻尼推动面相抵触,并且此局部区域在径向上距离旋转轴心线为远;在右侧面,阻尼块局部区域与推块的高阻尼推动面相抵触,并且此局部区域在径向上距离旋转轴心线为近。
图28和图29、图30、图31、图32构成一组图纸。图28是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29是图28中推块的立体示意图;图30是图28中推块和阻尼块的立体示意图,图30上部的虚线是阻尼块,图下部的阻尼块省略未画。
图31是从图30中分离出的推块示意图。图31左部的推块低阻尼推动面,其剖面线区域与阻尼块的低阻尼抵触面相抵。图31右部的推块高阻尼推动面,其剖面线区域与阻尼块的高阻尼抵触面相抵。
图32是从图30中分离出来的阻尼块示意图。图32左部的阻尼块低阻尼抵触面,其剖面线区域与推块低阻尼推动面相抵。图32右部的阻尼块高阻尼抵触面,其剖面线区域与推块高阻尼推动面相抵。
进一步技术方案3。
技术方案描述如下。
所述的阻尼块,其外侧为大的圆弧形,其内侧为小的圆弧形,其两侧如下;所述的两侧,其一侧呈两线段,即:径向的直线在外,斜线在内;前述两线,直线是低阻尼抵触面,斜线构成避让区域;所述的两侧,其另一侧呈两线段,即:斜线在外,径向的直线在内;前述两线,直线是高阻尼抵触面,斜线构成避让区域。
相关的说明和解释如下。
参见图28和图32进行理解。图中的标号说明:1.阻尼机构腔体;3-4.阻尼块;4-4.推块;6-4.高阻尼推动面;6-4a.高阻尼推动面;7-4.低阻尼推动面;7-4a.低阻尼推动面;8-4.高阻尼抵触面;9-4.低阻尼抵触面。特别说明:图31、图32中均绘制有剖面线区域,这些剖面线区域并不代表此处作了剖视处理,而是借用了剖面斜线的画法,表达了推块与阻尼块在剖面线所在的区域相抵。
现以图28和图32中的阻尼块为例。在图32中的阻尼块,它的外侧(图32上侧)为大的圆弧形,它的内侧(图32下侧)为小的圆弧形。
阻尼块的左侧,直线在外,斜线在内;直线是低阻尼抵触面的边缘线,斜线构成避让区域。
阻尼块的右侧,斜线在外,径向的直线在内;直线是高阻尼抵触面的边缘线,斜线构成避让区域。
避让区域,其意思就是不接触的区域。
进一步技术方案4。
技术方案描述如下。
所述的阻尼块呈扇面形,所述的扇面形是指纸折扇展开后的纸面形状,即所述的阻尼块,其外侧为大圆弧形,其内侧为小圆弧形,其两侧为收拢的直线;低阻尼推动面和高阻尼抵触面均为突起的结构面;阻尼块的一侧,它与低阻尼推动面以面面接触方式相抵,并且相抵处离外侧大圆弧近而离内侧小圆弧远;阻尼块的另一侧,它与高阻尼推动面以面面接触方式相抵,并且相抵处离外侧大圆弧远而离内侧小圆弧近。
相关的说明和解释如下。
参见图50;图50中,阻尼块数量为2个,推动分结构的数量也是2个。在推块的推动分结构中,低阻尼推动面和高阻尼推动面均为突起的结构面。
图51是图50中的阻尼块立体示意图;图52是图50中的推块立体示意图。
见图50,阻尼块及其高阻尼抵触面和低阻尼抵触面,推动分结构及其低阻尼推动面和高阻尼抵触面,前述各项目虽然可以设置为非旋转对称的,但发明人推荐设置为旋转对称的,图50是设置为旋转对称的。
见图51,以图上部的阻尼块为例,其两侧面均为矩形的平面,其中,左部的平面是低阻尼抵触面,右部的平面是高阻尼抵触面。
见图52,以上部的推动分结构为例,左侧有一个低阻尼推动面(标号为7-51),右侧有一个高阻尼推动面(标号为6-51),它们均为突起的结构面。
阻尼块的一侧与推动分结构的低阻尼推动面以面面接触方式相抵;阻尼块的另一侧与推动分结构的高阻尼推动面以面面接触方式相抵;前述“面面接触”,是含义包括:1.是面接触,而不是点接触,也不是线接触;2.所接触的面,可以是该面的一部分区域。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一提供两组图纸,第一组图纸作为参照物、对比物,没有作倾斜设置,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没有出现相抵的压力。第二组图纸作为实用新型图纸,作了倾斜设置,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出现相抵的压力。
第一组图纸是图12至图22。图12中的阻尼机构腔体、阻尼块以及推块,均没有作倾斜设置;图13是图12中的阻尼块和推块示意图;图14是图12中的阻尼块示意图;图15是图14的后视图;图16是图14的左视图;图17是图12中的推块示意图;图18是图17的后视图;图19是图17的左视图;图20是图17的右视图;图21是图12中推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2是图12中阻尼块的立体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是阻尼机构腔体;3-1是阻尼块;4-1是推块;8-1是高阻尼抵触面;9-1是低阻尼抵触面;20-1是避让区域;20-1a是避让区域;45-1是摩擦面。上述图12及各图中,均没有作倾斜设置,所以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没有出现相抵的压力。
与上述图12至图22不同的是,以下介绍的是进行了倾斜设置,致使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出现相抵压力的情况。
第二组图纸是图1至图11。图1是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之一,本图中,阻尼块数量为1个,本图中第二组工作面和第三组工作面均倾斜设置,图中的十字线为旋转轴心线;图2是图1中的阻尼块和推块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阻尼块示意图;图4是图3的后视图;图5是图3的左视图;图6是图1中的推块示意图;图7是图6的后视图;图8是图6的右视图;图9是图6的左视图;图10是图1中推块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图1中阻尼块的立体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是阻尼机构腔体;3是阻尼块;4是推块;6是高阻尼推动面;7是低阻尼推动面;8是高阻尼抵触面;9是低阻尼抵触面;20是避让区域;20a是避让区域;45是摩擦面。
阻尼块中的高阻尼抵触面,推块中的高阻尼推动面,该两个面相抵,命名该两个面为第二组工作面;第二组工作面相对于旋转轴心线是倾斜设置的。
阻尼块中的低阻尼抵触面,推块中的低阻尼推动面,该两个面相抵,命名此两个面为第三组工作面;第三组工作面相对于旋转轴心线是倾斜设置的。
由于倾斜设置,阻尼块的两端开口,一端大而另一端小。由于倾斜设置,推块的一端大而另一端小。
将推块的小端插入阻尼块的大开口内,并插到底。设计和制造的目标结果,其典型情况是:随着推块插入阻尼块内逐渐深入,阻尼块的外圆直径逐渐变大。阻尼块的外圆直径变大,推动了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相抵、并持续保持压力。前述“阻尼块的外圆直径逐渐变大”,是由于第二组工作面、以及第三组工作面,它们均相对于旋转轴心线是倾斜设置的缘故。
对于上述倾斜设置情况,还有以下进一步的说明。
1.第二组工作面和第三组工作面,它们相对于旋转轴心线作倾斜设置,其最后目的是:推动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相抵;换言之,在装配完工的产品中,始终给阻尼块施加一个法向作用力,使之在摩擦工作面形成初始摩擦力;进一步的详细分析是:当阻尼块和阻尼机构腔体发生相对转动时、或者具有转动趋势时,两者的表面存在摩擦力和摩擦阻尼。该法向作用力的特点是:在阻尼块和阻尼机构腔体发生相对转动时,该力存在;在阻尼块和阻尼机构腔体没有发生相对转动时、甚至无转动倾向时,该力也是存在的。
2.以上介绍中,第二组工作面和第三组工作面都是倾斜设置的;如果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而第三组工作面不倾斜,或者,第二组工作面不倾斜、而第三组工作面倾斜,也可以实现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推动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相抵。
3.在实际的工业产品中,阻尼机构腔体和推块使用金属材料制造的,阻尼块用弹性材料制造。保持推块始终推压阻尼块、阻尼块摩擦面始终和阻尼机构腔体圆形壁有压力的相抵,可以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比如:技术措施a:装配完工后,阻尼块受推块挤压变形,该受压变形会产生压力;技术措施b:推块上方设置弹簧,装配完工后,弹簧被压扁而产生压力,该施压对推块施压,推块再施压给阻尼块。技术措施b还具有另外的好处,当阻尼块长时间工作后出现了磨损,则推块可以再进一步进入阻尼块,从而使阻尼块的外直径保持不变细,使得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相抵的压力保持不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提供两组图纸,第一组图纸没有作倾斜设置。第二组图纸作了倾斜设置,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出现相抵的压力。
第一组图纸是图25、图26和图27。图25是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之二;图26是图25中推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7是图25中阻尼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5、图26和图27中的标号说明:1是阻尼机构腔体;3-3是阻尼块;4-3是推块;6-3是高阻尼推动面;6-3a是高阻尼推动面;7-3是低阻尼推动面;7-3a是低阻尼推动面;8-3是高阻尼抵触面;8-3a是高阻尼抵触面;9-3是低阻尼抵触面;45-3是摩擦面。第一组图纸中的零部件虽然没有作倾斜设置,但还是可以和其它作了倾斜设置的零部件结合而形成了实用新型,或者对第一组图纸中的零部件作倾斜设置的修改,从而具有实用新型的特征。
第二组图纸是图28、图29、图30、图31和图32。图28是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之三;图29是图28中推块的立体示意图;图30是图28中推块和阻尼块的立体示意图,图上部的阻尼块用虚线表达,图下部的阻尼块省略未画;图31是从图30中分离出的推块示意图,本图左部的剖面线区域是推块的低阻尼推动面,本图右部的剖面线区域是推块的高阻尼推动面;图32是从图30中分离出来的阻尼块示意图,本图左部的剖面线区域是阻尼块的低阻尼抵触面,本图右部的剖面线区域是阻尼块的高阻尼抵触面。
图28、图29、图30、图31和图32中的标号说明:1是阻尼机构腔体;3-4是阻尼块;4-4是推块;6-4是高阻尼推动面;6-4a是高阻尼推动面;7-4是低阻尼推动面;7-4a是低阻尼推动面;8-4是高阻尼抵触面;9-4是低阻尼抵触面;45-4是摩擦面。
在图29中,两个高阻尼推动面和两个低阻尼推动面,前述的两种推动面均为倾斜设置。在图30中,阻尼块中的高阻尼抵触面和低阻尼抵触面,该两种抵触面也全部是倾斜设置的,并且抵触面和推动面的倾斜配合,在倾斜的前提下,面和面达到了吻合、配合和接触。前述的面,其内涵可以是全部的面,也可以是一部分的面。
设计和制造的目标结果是:当第二组图纸所示的实用新型装配完成时,由于是倾斜设置的关系,推块始终推压阻尼块、阻尼块摩擦面始终和阻尼机构腔体圆形壁有压力的相抵。
实施例三
实施例二中有两组图纸,第一组图纸是图25、图26和图27,第二组图纸是图28、图29、图30、图31和图32。前述的两组图纸,它们的作用力情况,现结合图33和图34进行说明。
当阻尼块和阻尼机构腔体发生相对转动时,阻尼块在推块的作用下形成作用力。
结合图33和图34进行说明。假设:1.阻尼块不动而阻尼机构腔体发生相对转动,2.加载时,阻尼机构腔体发生顺时针方向转动,3.卸载时,阻尼机构腔体发生逆时针方向转动。
力的分析如下。
1.对于图25或图28而言,假设阻尼块不动;加载时、阻尼机构腔体发生顺时针相对转动,其受力情况参见图33。
图33中的双线箭头代表阻尼机构腔体1转动方向,“0”处的十字线代表旋转中心,即旋转轴心线经过的圆心点。
加载时,推块通过推动结构中的高阻尼推动面将作用力施加给阻尼块的高阻尼抵触面;由于高阻尼抵触面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小,因而在摩擦工作面的法线方向上得到的分力大,所以摩擦阻尼大。
2.对于图25或图28而言,假设阻尼块不动,而在卸载时、阻尼机构腔体发生逆时针相对转动,其受力情况参见图34。
图34中的单线箭头代表阻尼机构腔体转动方向,“0”处的十字线代表旋转中心,即旋转轴心线经过的圆心点。
卸载时,推块通过推动结构中的低阻尼推动面将作用力施加给阻尼块的低阻尼抵触面;由于低阻尼抵触面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大,因而在摩擦工作面的法线方向上得到的分力小,所以摩擦阻尼小。
3.加载时摩擦阻尼大,卸载时摩擦阻尼小,因而达到了阻尼力具有非对称的目的。
非对称阻尼特性可以用非对称系数来衡量,非对称系数被定义为加载阻尼力与卸载阻尼力的比值,对于现有技术的对称阻尼特征来说,非对称系数为1;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调整高、低阻尼抵触面与旋转轴心线的距离,以及调整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圆形壁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来调整非对称系数,其值可以达到5以上。
以上非对称阻尼特性的情况,发明人还作了大量试验和样机试验,均已取得明显、良好的技术效果。
4.以上描述中,其假设的情况是:阻尼块不动而阻尼机构腔体发生相对转动。如果假设的情况改变为阻尼块相对转动而阻尼机构腔体不转动,则出现的非对称阻尼特性的情况雷同。
实施例四
结合图35和图36进行说明。图35是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之四;图36是图35中推块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的标号说明:1是阻尼机构腔体;3-6是阻尼块;4-6是推块;6-6是高阻尼推动面;6-6a是高阻尼推动面;7-6是低阻尼推动面;7-6a是低阻尼推动面。
图35中,阻尼块数量是两个,推动分结构的数量也是两个,并且它们均为旋转对称分布。参见图36,推块的中央是圆锥台结构。
阻尼块内侧和推块,它们形状吻合、并有压力的相抵,进一步说明是:每一个阻尼块的内侧呈半圆锥台形的镂空(或者称半圆锥台形的凹陷),两个阻尼块的内侧共同构成圆锥台形的镂空,装配中,推块中央的圆锥台将阻尼块朝外推动、使得阻尼块的摩擦面抵住阻尼机构腔体的内壁;装配完成后,推块与阻尼块内侧相抵,阻尼块的摩擦面与阻尼机构腔体内壁相抵。
实施例五
结合图37、图38、图39、图40和图41进行说明。图中的标号说明:1是阻尼机构腔体;3-是阻尼块;4-7是推块;6-7是高阻尼推动面;6-7a是高阻尼推动面;7-7是低阻尼推动面;7-7a是低阻尼推动面;45-7是摩擦面。
图38和图36是不同的;图36中的两个高阻尼推动面和两个低阻尼推动面,该四个推动面均为不倾斜,而在图38中该四个推动面设置为倾斜。
图39是图37中的推块和阻尼块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9中,推块的四个推动面设置为倾斜;在图39,阻尼块的接触面也设置为倾斜,图39下部的阻尼块省略未画。
图40是从图39分离出的推块示意图;图40左部有低阻尼推动面,其剖面线区域与阻尼块的低阻尼抵触面相抵;图40中央,朝上突起的半圆锥台形剖面线区域,其与阻尼块内侧相抵;图40右部有高阻尼推动面,其剖面线区域与阻尼块的高阻尼抵触面相抵。
图41是从图39分离出来的阻尼块示意图;图41左部的阻尼块低阻尼抵触面,其剖面线区域与推块低阻尼推动面相抵;图41中央朝上凹陷的半圆锥台形剖面线区域,它与推块相抵;图41右部的阻尼块高阻尼抵触面,其剖面线区域与推块高阻尼推动面相抵。
简而言之,图40中的三个剖面线区域和图41中的三个剖面线区域相抵,从而形成了三对相抵关系,每一对相抵关系均产生压力、并进一步产生出径向分力。
观图可知,装配完工后,由于倾斜设置,每一个阻尼块均受到三处的作用力推动,使阻尼块朝外压向阻尼机构腔体,即:推块与阻尼块相抵,其轴向压力在斜面上产生了径向分力,该径向分力由内而外推动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相抵。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介绍某一运用了实用新型技术的张紧器情况。
参见图53、图54、图55和图56。图53是使用了实用新型技术的某一张紧器,本图对各零部件作了分解处理或者讲作了爆炸处理;图54是图53中的阻尼块立体示意图,本图只画了一个阻尼块;图55是图53中的推块端盖一体件,该一体件表达了推块和端盖合并制造为一体;图56是图53中的张紧器装配成型后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说明:103.阻尼块;103a.阻尼块;106.高阻尼推动面;107.低阻尼推动面;108.高阻尼抵触面;109.低阻尼抵触面;133.底座;134.张力弹簧;135.衬垫;136.摇臂;138.推块端盖一体件;139.衬套;140.中心轴;141.轴承;141-1.轴承;142.带轮;143.防尘盖;144.螺钉;146.腔体壁。
本实施例中的阻尼块为两个;推块中的推动分结构为两个。
本实施例中,有如下三个倾斜设置:1.推动结构中的高阻尼推动面和阻尼块的高阻尼抵触面相抵,该两个面相对于旋转轴心线倾斜设置;2.推动结构中的低阻尼推动面和阻尼块的低阻尼抵触面相抵,该两个面相对于旋转轴心线倾斜设置;3.阻尼块内侧和推块相抵,并且相抵相对于旋转轴心线倾斜设置。在推块和阻尼块轴向相抵的情况下,前述的三个倾斜设置,可以很好的产生径向压力;该径向压力,推动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相抵。
见图53,张紧器包括:底座133、摇臂136、推块端盖一体件138、两个阻尼块103,以及其它零部件。
摇臂136具有一个圆形壁的阻尼机构腔体;阻尼块具有:高阻尼抵触面,低阻尼抵触面,以及位于外侧的摩擦面;阻尼块的摩擦面与所述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表面形状吻合,该两个面具有共同的旋转轴心线并且该两个面构成摩擦工作面。当阻尼块外侧的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发生相对运动时(或者称发生相对转动时)形成摩擦阻尼。
推块端盖一体件138中含有两个推动分结构;每一个推动分结构中均具有高阻尼推动面106和低阻尼推动面107。
高阻尼推动面106和阻尼块的高阻尼抵触面108相抵;低阻尼推动面107和阻尼块的低阻尼抵触面109相抵;阻尼块内侧和推块相抵。
关于阻尼块内侧和推块相抵,其进一步的说明是:每一个阻尼块的内侧呈半圆锥台形的镂空(或者称半圆锥台形的凹陷),两个阻尼块的内侧共同构成圆锥台形的镂空。装配中,推块中央的圆锥台将阻尼块朝外推动、使得阻尼块的摩擦面抵住阻尼机构腔体的内壁;装配完成后,推块与阻尼块内侧相抵,阻尼块的摩擦面与阻尼机构腔体内壁相抵。
中心轴140的一端与底座133过盈联接(即固定连接);带轮142、防尘盖143、轴承141、螺钉144以及摇臂136组装在一起,并且它们以中心轴140为中心作来或回的局部转动,摇臂136与中心轴140之间用衬套139隔开。摇臂136与底座133用衬垫135隔开。
张力弹簧134两端分别与摇臂136和底座133进行固定连接。张力弹簧134的功能作用包括:在摇臂136沿加载方向旋转时张力弹簧134被加载,在摇臂136沿卸载方向旋转时张力弹簧134提供扭矩。
参见图54,阻尼块103由弹性材料制成,材料可采用耐磨尼龙。阻尼块外侧的摩擦面为圆弧面,即阻尼块的摩擦面与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表面形状吻合,该两个面具有共同的旋转轴心线并且该两个面构成摩擦工作面。
中心轴的身部与摇臂端部转动连接,中心轴的另一端与推块端盖一体件138固定连接。
在摇臂136的圆形壁阻尼机构腔体绕底座133(也就是绕中心轴140)沿加载方向旋转时(图中为顺时针方向,双线箭头旋转方向),推块端盖一体件138的高阻尼推动面向高阻尼抵触面施压;由于该施压的部位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近,故而在摩擦工作面形成的法向分力大,所以产生的摩擦阻尼大。
在摇臂136的圆形壁阻尼机构腔体绕底座133(也就是绕中心轴140)沿卸载方向旋转时(图中为逆时针方向,单线箭头旋转方向),推块端盖一体件138的低阻尼推动面向低阻尼抵触面施压;由于该施压的部位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远,故而在摩擦工作面形成的法向分力小,所以产生的摩擦阻尼小。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张紧器具有非对称的阻尼;张紧器沿加载方向旋转时的阻尼大,张紧器沿减载方向旋转时的阻尼小。
实施例七
实施例六中,推块和端盖合并制造为一体;本实施例七中,对此进行改变,推块和端盖为分体制造。推块和端盖分别单独制造后,推块和端盖再固定连接。
另外,中心轴的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中心轴的身部与摇臂端部转动连接,中心轴的另一端与推块及端盖均固定连接。
实施例八
参见图57、图58、图59、图60。图57是本实施例中的张紧器,图中的张紧器移除了端盖;图58图57去除了阻尼块的示意图;图59是图57中的阻尼块立体放大图;图60是图57中推块和摇臂的立体放大图。图中的标号说明:103-1.阻尼块;103-1a.阻尼块;104-1.推块;108-1.高阻尼抵触面;109-1.低阻尼抵触面;140-1.中心轴。
本实施例八中的张紧器包括:底座、摇臂,中心轴以及其他的零部件。
阻尼机构腔体设置在摇臂端部;推块位于在阻尼机构腔体的底部;中心轴从下到上分别连接的情况有:与底座固定连接,与摇臂端部转动连接,与推块固定连接。
当底座和摇臂发生相对转动时,中心轴与底座不发生相对转动,中心轴与摇臂发生相对转动,中心轴与推块不发生相对转动。
在底座和摇臂发生相对转动时,推块与摇臂也发生相对转动;在推块的作用下,围绕旋转轴心线,阻尼块的摩擦面与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表面发生相对的摩擦转动。
推块中的高阻尼推动面和阻尼块的高阻尼抵触面相抵,它们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小,因而阻尼大。推块中的低阻尼推动面和阻尼块的低阻尼抵触面相抵,它们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大,因而阻尼小。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中的张紧器,参见图61、图62和图63。
图61是本实施例九中的张紧器示意图;图62是图61中的B-B向剖视图;图63是图62中的C-C向剖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32.阻尼机构腔体;103-2.阻尼块;103-2a.阻尼块;104-2.推块;134-2.张力弹簧;136-2.摇臂;140-2.中心轴;142-2.带轮;150.推块底座一体件;D1.低处;D2.低处;G1.高处;G2.高处;YCX.延长线;PXX.平行线;XZZXX.旋转轴心线。
张紧器包括底座、摇臂136-2和中心轴140-2。阻尼机构腔体1-32设置在摇臂136-2中。推块和底座合并制造为推块底座一体件,标号为150;换言之,本实施例中的底座与众不同,底座中增设了推块结构,并且将推块和底座制造为一体。中心轴的一端与摇臂转动连接,中心轴的另一端与推块底座一体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分析1。
见图62。图中标号为PXX的平行线,其平行于旋转轴心线XZZXX;本实施例中的阻尼机构腔体,具有圆锥台形壁;该圆锥台形壁的表面在图62的剖面上,添画了延长线YCX。观察平行线PXX和延长线YCX可知,阻尼机构腔体的圆锥台形壁为左小右大。
从上面介绍过的图43可以知道,前述圆锥台形壁结构再配合特定阻尼块,可以推动阻尼块压迫阻尼机构腔体;所谓的特定阻尼块是指:摩擦面与圆锥台形壁表面形状吻合的阻尼块;阻尼机构腔体和阻尼块的接触处为倾斜,当阻尼块受到轴向压力后,在倾斜面上会产生径向的分力,该分力推动阻尼块压迫阻尼机构腔体,如图43中的两个单线箭头。
进一步的技术分析2。
见图63。图中的小十字线代表旋转轴心线穿过的点;图63中的D1是低处,D2是低处,G1是高处,G2是高处;前述4处是阻尼块和推块的接触推动处。
图63中的两个低处(D1、D2),其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大,所产生的摩擦阻尼小。图63中的两个高处(G1、G2),其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小,所产生的摩擦阻尼大。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中的张紧器,参见图64、图65和图66。图64是本实施例十中的张紧器示意图;图65是图64中的D-D向剖视图;图66是图65中的E-E向剖视图,本图下部的带轮等省略未画。图中的标号说明:1-33.阻尼机构腔体;103-3.阻尼块;103-3a.阻尼块;133-1.底座;134-3.张力弹簧;140-3.中心轴;142-2.带轮;160.推块摇臂一体件;D3.低处;D4.低处;G3.高处;G4.高处。
在本实施例中,阻尼机构腔体1-33设置在底座133-1中。推块和摇臂合并制造为推块摇臂一体件160。中心轴140-3的一端与推块摇臂一体件160固定连接,中心轴140-3的另一端与底座133-1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分析1。
设置在底座133-1中的阻尼机构腔体1-33,其腔体壁可以设计成圆形壁,也可以设计成圆锥台形壁。
如果腔体壁制造成圆锥台形壁的,其再与特定阻尼块配合(相关说明见实施例九);当阻尼块受到轴向压力后,在圆锥台形壁面上会产生径向的分力,该分力推动阻尼块压迫阻尼机构腔体,如图43中的两个单线箭头。
进一步的技术分析2。
如果腔体壁制造成圆形壁的,可以采取特别的技术措施推动阻尼块压迫阻尼机构腔体;特别的技术措施,是进行相对于旋转轴心线而言的倾斜设置。具体的倾斜设置,是以下七者中的任意一者:
a.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b.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c.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d.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以及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e.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以及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f.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以及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g.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以及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
采取上述任何一种倾斜设置后,当推块与阻尼块轴向相抵时,其产生的技术效果是:推动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在径向方向上相抵。
进一步的技术分析3。
如果在圆锥台形壁的情况下,再添加相对于旋转轴心线而言的、雷同于以上情况的倾斜设置,则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壁表面相抵之力更大;此处的“相抵之力更大”,是相对于单纯的圆锥台形壁与特定阻尼块配合的情况而言。
进一步的技术分析4。
图65上部水平的点划线是旋转轴心线。图66中的小十字线代表旋转轴心线穿过的点。D3是低处,D4是低处,G3是高处,G4是高处;前述4处是阻尼块和推块的接触推动处。
图66中的两个低处(D3、D4),其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大,所产生的摩擦阻尼小。图66中的两个高处(G3、G4),其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小,所产生的摩擦阻尼大。

Claims (13)

1.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其特征是:
包括:推块,阻尼块,以及圆形壁的阻尼机构腔体;
所述的阻尼块包括:高阻尼抵触面,低阻尼抵触面,以及位于外侧的摩擦面;
阻尼块的摩擦面与所述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表面形状吻合,该两个面命名为第一组工作面,该两个面具有共同的旋转轴心线并且该两个面构成摩擦工作面;
围绕旋转轴心线,阻尼块的摩擦面与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表面发生相对的来回摩擦转动;
高阻尼抵触面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小于低阻尼抵触面距旋转轴心线的距离;
所述的推块包括推动结构,推动结构包括高阻尼推动面和低阻尼推动面;
推动结构中的高阻尼推动面和阻尼块的高阻尼抵触面相抵,该两个面命名为第二组工作面;
推动结构中的低阻尼推动面和阻尼块的低阻尼抵触面相抵,该两个面命名为第三组工作面;
所述阻尼块的内侧和所述的推块,该两者的相邻之处命名为第四组工作面;所述的相邻是相抵相邻或者所述的相邻是间隙相邻;
所述的阻尼装置包括倾斜设置;所述的倾斜,其相对于旋转轴心线而言;所述的倾斜设置,其为以下七者中的任意一者:
a.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b.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c.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d.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以及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e.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以及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f.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以及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g.第二组工作面倾斜设置,第三组工作面倾斜设置,以及相抵相邻的第四组工作面倾斜设置;
所述的推块与所述的阻尼块轴向相抵并推动阻尼块摩擦面和阻尼机构腔体的圆形壁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阻尼块,数量大于或等于1个;
阻尼块为两个的或更多的,则推块的推动结构包括推动分结构;推动分结构的数量和阻尼块的数量一致;每一推动分结构中均包括:高阻尼推动面,以及低阻尼推动面;每一阻尼块均包括:高阻尼抵触面,低阻尼抵触面,以及位于外侧的摩擦面。
3.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阻尼块呈扇面形状,所述的扇面形是指纸折扇展开后的纸面形状;该扇面形状包括内侧的小圆弧面和外侧的大圆弧面以及两个侧面;所述的两个侧面,其一个侧面中的局部区域与推块的高阻尼推动面相抵触,并且此局部区域在径向上距离旋转轴心线为近;所述的两个侧面,其另一个侧面中的局部区域与推块的低阻尼推动面相抵触,并且此局部区域在径向上距离旋转轴心线为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阻尼块,其外侧为大的圆弧形,其内侧为小的圆弧形,其两侧如下;
所述的两侧,其一侧呈两线段,即:径向的直线在外,斜线在内;前述两线,直线是低阻尼抵触面,斜线构成避让区域;
所述的两侧,其另一侧呈两线段,即:斜线在外,径向的直线在内;前述两线,直线是高阻尼抵触面,斜线构成避让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阻尼块呈扇面形,所述的扇面形是指纸折扇展开后的纸面形状,即所述的阻尼块,其外侧为大圆弧形,其内侧为小圆弧形,其两侧为收拢的直线;
低阻尼推动面和高阻尼抵触面均为突起的结构面;
阻尼块的一侧,它与低阻尼推动面以面面接触方式相抵,并且相抵处离外侧大圆弧近而离内侧小圆弧远;阻尼块的另一侧,它与高阻尼推动面以面面接触方式相抵,并且相抵处离外侧大圆弧远而离内侧小圆弧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张紧器包括底座、摇臂和中心轴;所述摇臂的端部设有端盖;
所述的阻尼机构腔体设置在摇臂端部;所述的中心轴,其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其身部与摇臂端部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推块和端盖均固定连接;
所述的推块和所述的端盖合并制造为一体,或者所述的推块和所述的端盖分体制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张紧器包括底座、摇臂和中心轴;
所述的阻尼机构腔体设置在摇臂中,所述的推块和所述的底座,该两者合并制造为一体,或者该两者分体制造;所述的中心轴,其一端与摇臂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推块和底座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张紧器包括底座、摇臂和中心轴;
所述的阻尼机构腔体设置在底座中;所述的推块和所述的摇臂,该两者合并制造为一体,或者该两者分体制造;所述的中心轴,其一端与摇臂和推块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张紧器包括底座、摇臂和中心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阻尼装置包括中心轴;中心轴,其与推块固定连接,其与阻尼机构腔体转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阻尼装置包括中心轴;中心轴,其与推块转动连接,其与阻尼机构腔体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张紧器包括底座、摇臂和中心轴;所述的阻尼机构腔体设置在摇臂端部;所述的推块位于在阻尼机构腔体的底部;所述的中心轴,其从下到上分别连接的情况有:与底座固定连接,与摇臂端部转动连接,与推块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圆形壁的阻尼机构腔体被置换成圆锥台形壁的阻尼机构腔体。
CN201420291224.8U 2014-06-03 2014-06-03 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042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91224.8U CN204004234U (zh) 2014-06-03 2014-06-03 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91224.8U CN204004234U (zh) 2014-06-03 2014-06-03 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04234U true CN204004234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44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91224.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04234U (zh) 2014-06-03 2014-06-03 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042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8006A (zh) * 2014-06-03 2014-09-17 上海贝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以及一种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8006A (zh) * 2014-06-03 2014-09-17 上海贝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以及一种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设备
CN104048006B (zh) * 2014-06-03 2018-03-27 上海贝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以及一种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7255B (zh) 离心力摆装置
US8944696B2 (en) Cage for radial roller bearing
CN112253690B (zh) 用于无级变速器的推带及设置有该推带的变速器
AU2009300112B2 (en) Elastic joint body
US9239077B2 (en) Mechanical bearing
FI87059C (fi) Icke-pneumatiskt daeck
RU115849U1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шкива с угловыми спицами
CN204004234U (zh) 一种新型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
JP2020063845A (ja) プーリおよび駆動ベルトを備える無段変速機
CN104507703B (zh) 轨道轮和相应的阻尼元件
CN106133386B (zh) 离心力摆装置
CN101066659A (zh) 包括安装在固定带上的泡沫支撑环的低压行驶系统
CN103797253A (zh) 带凸缘的铜合金衬套
CN102494018B (zh) 一种轴承
CN104048006A (zh) 一种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以及一种使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设备
JP2007504417A (ja) 内燃機関のピストンのための油かきリング−リング溝−アッセンブリ
US10443700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spoke design
CN204004129U (zh) 新型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
CN104047985A (zh) 用于张紧器的阻尼装置
JP2010052266A (ja) 生タイヤ保持具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07504070A (zh) 轴承内圈、垫圈、预紧板、圆锥/圆柱滚子轴承及轴承/轴组件
CN204004305U (zh) 皮带轮
CN107654572A (zh) 离心力摆
CN205423679U (zh) 一种新型阻尼机构
CN203335681U (zh) 面接触式超越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12

Address after: 201508 Shanghai City, Jinshan District Shanyang Zhen Shan Fu Road No. 181 building 3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Beix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508 Shanghai City, Jinshan District Shanyang Zhen Shan Fu Road No. 18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Bioko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