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03162U - 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 - Google Patents

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03162U
CN204003162U CN201420394724.4U CN201420394724U CN204003162U CN 204003162 U CN204003162 U CN 204003162U CN 201420394724 U CN201420394724 U CN 201420394724U CN 204003162 U CN204003162 U CN 2040031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port
nano
control valve
energy
sa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947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3947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031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031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0316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包括机体、上封盖、下封盖、电控系统和控制阀系统,机体为中空管状结构,上封盖可拆卸固定于机体顶端,下封盖固定于机体下部和底端,机体中上部内腔形成储料仓,储料仓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控制阀系统的顶端与出料口相抵而封闭出料口或者离开出料口而敞开出料口,控制阀系统位于机体中部的腔体内,控制阀系统内设置有分料仓,下封盖上部设置有下料仓,下料仓下端连接有输料管,输料管与发动机燃烧室连通,储料仓内容纳有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控制阀系统与电控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结构简单且可实现节能减排和动力增效。

Description

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效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
背景技术
根据可查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到2012年底,机动车保有量达2.4亿辆。环保数据同时显示,杭州机动车尾气排放对PM2.5(直径小于2.5微米的粉末物)的影响程度达33%、上海车船尾气对PM2.5的影响程度为25%、北京机动车尾气排放对PM2.5的影响程度超过31%。
目前,北京开始执行接近欧盟标准的京五汽柴油标准,硫含量要低于10ppm;上海、广州、南京已实现国四标准汽油。此外,江苏、浙江及广东的十多个地市于2013年1月1日起实行国四标准车用油品;但其他地区,依然在使用国三汽油(硫含量在150ppm以下)以下标准。柴油升级更是缓慢,有不少地区仍在使用国一标准。
国家现在正进一步加码节能减排指标,已公布了汽柴燃油国5标准限期执行的目标。为了达到减排这一目标,国家要求三大油企采取提高燃油品质的做法来改善尾毒气排放问题,这种做法在减排上是有一定的效果,但给用户却增加了更大的使用成本,每升增加近0.5元。实质上使用户开车成本是在不断的攀升,节能减排和节约将是政府和用户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国家和用户市场都迫切需要既节能减排又能增效节约的新型汽车节能减排技术。
在此背景之下,为生产具有不提高燃油级别的基础上,能产生明显的节能减排、增加能效、保护发动机的纳米材料提供了机会和市场。
针对以上情况,也随着本世纪纳米生产制备技术不断成熟的基础,一些有助于改善发动机性能的纳米材料也就应运而生。目前纳米在汽车节能减排增效之中的应用对改善汽车性能和排放有一定的作用。纳米的使用方法基本上是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在油箱中添加,二是生产纳米润滑油。这两种方法都存在受用户的意愿而影响减排实效和普及推广的问题。添加方式政府不能强迫用户加,纳米润滑油用户一样的选择很多,他可以不使用有减排功能的纳米润滑油,而用普通的润滑油,因为便宜,致使政府的节能减排目标无法实现,雾霾指标高居不下,难以消除。为此,市场需求科学的配套技术将是治霾减排产生实效的重要选择和措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结构简单、可以与汽油或柴油等燃料发动机或燃气发动机配套使用的,可以根据发动机工作时间或行驶公里数定期将纳米材料自动吸入发动机的燃烧室,实现节能减排和动力增效的优异性能,使国产汽车CO、HC、NOx有毒气体排放优于“国五”标准60%以上,消除PM2.5粉末物排放率达到90%上,利于节能减排的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从而跨入国际领先行列。
本实用新型的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包括机体、上封盖、下封盖、电控系统和控制阀系统,所述机体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上封盖可拆卸固定于所述机体顶端,所述下封盖固定于所述机体下部和底端,所述机体中上部内腔形成储料仓,所述储料仓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控制阀系统的顶端与出料口相抵而封闭出料口或者离开所述出料口而敞开出料口,所述控制阀系统位于所述机体中部的腔体内,所述控制阀系统内设置有分料仓,所述下封盖上部设置有下料仓,所述下料仓下端连接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与发动机燃烧室连通,所述储料仓内容纳有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所述控制阀系统与所述电控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还可以是:
所述控制阀系统为电磁阀,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阀芯、阀体、电磁阀杆、绕组和电磁铁,所述绕组缠绕于所述电磁铁外部,所述阀芯固定于所述电磁阀杆的顶端,所述阀芯上表面与所述出料口相抵或离开所述出料口,所述阀体底部中央设置有阀口,所述电磁阀杆由所述阀口穿入所述阀体内,所述电磁阀杆穿过所述阀体上下运动,所述电磁铁固定于所述阀体内,所述电控系统与所述电磁铁电连接。
所述阀芯顶端为圆锥体形状。
所述阀体上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分料仓是位于所述入料口下方,所述分料仓是位于所述阀口上方。
所述电控系统包括电连接的电控器和电源,所述电控器与所述控制阀系统电连接。
所述下封盖下部延伸设置有管状输料端,所述管状输料端与所述输料管的端部通过连接扣件连接,所述输料端部与所述输料管端部均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凸棱,所述连接扣件端部设有凸边,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连接管对接后,所述凸棱与所述凸边卡接。
所述机体外部设置有安装扣。
本实用新型的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包括机体、上封盖、下封盖、电控系统和控制阀系统,所述机体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上封盖可拆卸固定于所述机体顶端,所述下封盖固定于所述机体下部和底端,所述机体中上部内腔形成储料仓,所述储料仓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控制阀系统的顶端与出料口相抵而封闭出料口或者离开所述出料口而敞开出料口,所述控制阀系统位于所述机体中部的腔体内,所述控制阀系统内设置有分料仓,所述下封盖上部设置有下料仓,所述下料仓下端连接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与发动机燃烧室连通,所述储料仓内容纳有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所述控制阀系统与所述电控系统连接。这样,电控系统监控发动机运行预定时间或汽车行驶预定距离后,电控系统控制控制阀系统运行,使得控制阀系统顶端离开出料口而敞开出料口,此时位于储料仓内的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在与发动机燃烧室连通的条件下,发动机的进气负压使得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从储料仓的出料口进入分料仓内,由于控制阀系统处于打开状态,分料仓内的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下落至下料仓内,然后从下料仓下端连接的输料管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在各机件接触摩擦所产生的高压及高温条件下,被熔化呈“液态金属微滴”状态,自行与活塞、气缸、曲轴、轴瓦、轴承、齿轮、凸轮、挺杆、摇臂、连杆等各机件直接接触摩擦运行的所有机件表面渗透挤入至显微凹槽和显微晶格缝隙等磨损部位的同时,被刷镀一层“持久性含油的软合金润滑保护膜”(0.1μm-200μm)而极大限度的减少和防止发动机各机件的早期磨损和边界磨损,自行改善修复气缸的密封性能、减少气缸漏气量、增大气缸压缩压力、防止机油上窜被燃烧,而使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能得到自行改善。与此同时,由于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在混合气或燃油中,在燃烧室引燃的瞬间起到对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的催化和氧化作用及对氮氧化合物(NOX)的还原作用而使“CO、HC、NOX自行转化为CO2、H2O和N2之无毒气体”,从而使发动机达到节油减排、减磨降噪、免拆免修,且能达到延长发动机运行寿命之理想效果。定量吸入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后,电控系统发出控制指令使得控制阀系统顶端与出料口相抵而封闭出料口。位于储料仓内的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将不再进入发动机燃烧室,节省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材料。当发动机运行预定时间或汽车行驶预定距离之后,电控系统再次控制控制阀系统开启储料仓,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使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实现节能减排同时增效效果良好,成本增加不大,无论是政府还是汽车所有人均可以承受,同时尽量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示意图。
图号说明
1…机体 2…上封盖 3…下封盖
4…电控器 5…电源 6…储料仓
7…出料口 8…分料仓 9…下料仓
10…输料管 11…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 12…阀芯
13…电磁铁 14…电磁阀杆 15…阀体
16…阀口 17…安装扣 18…连接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请参考图1,包括机体1、上封盖2、下封盖3、电控系统和控制阀系统,所述机体1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上封盖2可拆卸固定于所述机体1顶端,所述下封盖3固定于所述机体1下部和底端,所述机体1中上部内腔形成储料仓6,所述储料仓6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7,所述控制阀系统的顶端与出料口7相抵而封闭出料口7或者离开所述出料口7而敞开出料口7,所述控制阀系统位于所述机体1中部的腔体内,所述控制阀系统内设置有分料仓8,所述下封盖3上部设置有下料仓9,所述下料仓9下端连接有输料管10,所述输料管10与发动机燃烧室连通,所述储料仓6内容纳有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所述控制阀系统与所述电控系统连接。其中,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为本申请人在发明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为:201410061083.5,专利公开号为:CN103774027A)中记载的多元合金纳米材料。该多元合金纳米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0.03~0.1%的铂、0.01~0.1%的钯、0.05~20%的铑、5~30%的铋、5~30%的锑、10~40%的锌、10~40%的锡、5~30%的铟、20~50%的铜和1~20%的富镧。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2000℃高温坩埚感应炉预热2小时,按以下重量百分比配置原料:0.03~0.1%的铂、0.01~0.1%的钯、0.05~20%的铑、5~30%的铋、5~30%的锑、10~40%的锌、10~40%的锡、5~30%的铟、20~50%的铜和1~20%的富镧,将配置好的上述原料放入炉中,经60分钟的熔炼即得到多元合金材料液体合金浆料,在温度逐步降下来后,但又有一定的流动性时,将液体合金浆料倒入模型之中冷却凝固成型,脱模后即得多元合金材料锭;(2)将步骤(1)制得的多元合金材料锭放入超高压水雾化生产线的熔化炉,经40分钟时间熔化后,流入高压水枪雾化舱,瞬间击粹雾化,经过烘干,再由气流分级,粒度在100nm以下的视为合格产品包装入库,粒度为100nm及100nm以上的回炉继续熔化雾化生产,如此重复循环,制得合格的多元合金纳米材料。这样,电控系统监控发动机运行预定时间或汽车形式预定距离后,电控系统控制控制阀系统运行,使得控制阀系统顶端离开出料口7而敞开出料口7,此时位于储料仓6内的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在与发动机燃烧室连通的条件下,发动机的进气负压使得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从储料仓6的出料口7进入分料仓8内,由于控制阀系统处于打开状态,分料仓8内的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下落至下料仓9内,然后从下料仓9下端连接的输料管10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在各机件接触摩擦所产生的高压及高温条件下,被熔化呈“液态金属微滴”状态,自行与活塞、气缸、曲轴、轴瓦、轴承、齿轮、凸轮、挺杆、摇臂、连杆等各机件直接接触摩擦运行的所有机件表面渗透挤入至显微凹槽和显微晶格缝隙等磨损部位的同时,被刷镀一层“持久性含油的软合金润滑保护膜”(0.1μm-200μm)而极大限度的减少和防止发动机各机件的早期磨损和边界磨损,自行改善修复气缸的密封性能、减少气缸漏气量、增大气缸压缩压力、防止机油上窜被燃烧,而使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能得到自行改善。与此同时,由于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在混合气或燃油中,在燃烧室引燃的瞬间起到对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的催化和氧化作用及对氮氧化合物(NOX)的还原作用而使“CO、HC、NOX自行转化为CO2、H2O和N2之无毒气体”,从而使发动机达到节油减排、减磨降噪、免拆免修,且能达到延长发动机运行寿命之理想效果。定量吸入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后,电控系统发出控制指令使得控制阀系统顶端与出料口7相抵而封闭出料口7。位于储料仓6内的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将不再进入发动机燃烧室,节省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材料。当发动机运行预定时间或汽车行驶预定距离之后,电控系统再次控制控制阀系统开启储料仓6,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使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实现节能减排同时增效效果良好,成本增加不大,无论是政府还是汽车所有人均可以承受,同时尽量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请参考图1,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可以是:所述控制阀系统为电磁阀,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阀芯12、阀体15、电磁阀杆14、绕组和电磁铁13,所述绕组缠绕于所述电磁铁13外部,所述阀芯12固定于所述电磁阀杆14的顶端,所述阀芯12上表面与所述出料口7相抵或离开所述出料口7,所述阀体15底部中央设置有阀口16,所述电磁阀杆14由所述阀口16穿入所述阀体15内,所述电磁阀杆14穿过所述阀体15上下运动,所述电磁铁13固定于所述阀体15内,所述电控系统与所述电磁铁13电连接。运行时,电控系统对电磁铁13断电,电磁铁13不再对电磁阀杆14起作用,电磁阀杆14下降,带动位于顶端的阀芯12向下运动,阀芯12上表面离开出料口7,使得出料口7与阀芯12上表面之间留有间隙即打开出料口7,该间隙使得位于储料仓6内的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漏出并下落至电磁阀内部的分料仓8内,并从阀体15底部中央设置的阀口16再次下落至下料仓9内并被吸入发动机燃烧室内进行作用实现节能减排和动力增效。当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下落一定时间和一定量后,满足节能减排和动力增效的量后,电控系统对电磁铁13供电,电磁铁13导通,电磁阀杆14上升,带动阀芯12上升,并最终使得阀芯12的上表面与出料口7边缘相抵而封闭出料口7,使得储料仓6内的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不再落下。使用电磁阀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运行平稳而且阀门控制密封效果比较良好,成本低。当然还可以使用其他结构的控制阀系统,只要是能够被控制来封闭或开启出料口7使得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封闭在储料仓6内或者是从储料仓6内输送至发动机燃烧室的均可。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阀芯12顶端为圆锥体形状。这样,封闭和开启时出料口7与阀芯12上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是逐渐减小和逐渐增大,而且圆锥体形成的阀芯12顶端有利于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沿倾斜圆锥体表面下滑和滚落,提高加入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的效率。还可以是所述阀体15上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分料仓8是位于所述入料口下方,所述分料仓8是位于所述阀口16上方。这样,当阀芯12离开出料口7时,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从出料口7处出来,掉落进入料口,然后进入分料仓8内并最终从阀口16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请参考图1,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电控系统包括电连接的电控器4和电源5,所述电控器4与所述控制阀系统电连接。这样,电源5给电控器4供电,电控器4电控控制阀系统断开或开启。而具体的电控器4可以是微型电控器4或者是微处理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请参考图1,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下封盖3下部延伸设置有管状输料端,所述管状输料端与所述输料管10的端部通过连接扣件18连接,所述输料端部与所述输料管10端部均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凸棱,所述连接扣件18端部设有凸边,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连接管对接后,所述凸棱与所述凸边卡接。这样,管状输料端使得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更方便地被吸入发动机燃烧室,而连接扣件18使得输料管10与下封盖3更好地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当输料管10与连接端对接后,连接扣件18的凸边卡住所述输料端部与所述输料管10端部均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凸棱,使得两者连接在一起方便将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输送至发动机燃烧室。还可以是所述机体1外部设置有安装扣17。这样方便将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安装在汽车发动机上。
利用上面描述的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进行节能和增效的方法,请参考图1,包括以下步骤:
A.打开上封盖2,将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加入储料仓6内,将上封盖2盖合在所述机体1顶端,封闭所述储料仓6;
B.将机体1固定在汽车内,使得输料管10与发动机燃烧室连通;
C.根据车型和油耗使用电控系统设定向发动机燃烧室释放所述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的行驶公里数间隔;
D.当汽车行驶预定公里数后,电控系统启动对控制阀系统作用,使得控制阀系统的顶端离开出料口7而敞开出料口7,所述储料仓6内的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的一部分加入从出料口7进入控制阀系统内的分料仓8;然后穿过控制阀系统进入下料仓9内并沿输料管10下行被发动机进气负压吸入发动机燃烧室内;
E.当预定时间过后,吸入发动机燃烧室的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达到预定量,电控系统关闭控制阀系统,使得控制阀系统封闭出料口7进而停止向发动机燃烧室释放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
F.循环D.E步骤直至所述储料仓6内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释放完毕,再从A步骤开始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进行节能和增效的方法,按照上述步骤,实现节能减排和动力增效的优异性能,使国产汽车CO、HC、NOx有毒气体排放优于“国五”标准60%以上,消除PM2.5粉末物排放率达到90%上,可以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同时实现动力增效,从而跨入国际领先行列。
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进行节能和增效的方法,请参考图1,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控制阀系统为电磁阀,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阀芯12、阀体15、电磁阀杆14、绕组和电磁铁13,所述绕组缠绕于所述电磁铁13外部,所述阀芯12固定于所述阀杆14的顶端,所述阀芯12上表面与所述出料口7相抵或离开所述出料口7,所述阀体15底部中央设置有阀口16,所述电磁阀杆14由所述阀口16穿入所述阀体15内,所述阀杆14穿过所述阀体15上下运动,所述电磁铁13固定于所述阀体15内,所述电控系统与所述电磁铁13电连接;所述D步骤为当汽车行驶预定公里数后,电控系统断开对电磁铁13作用,电磁铁13停止对电磁阀杆14起作用,使得电磁阀杆14在重力作用下下降,带动阀芯12下降,进而使得出料口7敞开,所述储料仓6内的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的一部分加入从出料口7进入阀体15内的分料仓8;然后穿过阀体15从阀体15下方的阀口16进入下封盖3内的下料仓9内并沿输料管10下行吸入发动机燃烧室内。这样,方便控制,成本低,而且控制阀系统运行平稳。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E步骤为当预定时间过后,吸入发动机燃烧室的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达到预定量,电控系统对电磁铁13通电,使得电磁阀杆14上升,阀芯12顶表面与出料口7相抵而封闭出料口7,进而停止向发动机燃烧室释放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这样,实现了节能减排和动力增效,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控制阀系统或者其他的控制控制阀系统的方法,只要是能够开启和封闭出料口7实现对发动机燃烧室间隔预定时间或预定行驶距离后定量供应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11即可。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上封盖、下封盖、电控系统和控制阀系统,所述机体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上封盖可拆卸固定于所述机体顶端,所述下封盖固定于所述机体下部和底端,所述机体中上部内腔形成储料仓,所述储料仓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控制阀系统的顶端与出料口相抵而封闭出料口或者离开所述出料口而敞开出料口,所述控制阀系统位于所述机体中部的腔体内,所述控制阀系统内设置有分料仓,所述下封盖上部设置有下料仓,所述下料仓下端连接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与发动机燃烧室连通,所述储料仓内容纳有合金纳米增效剂粉末,所述控制阀系统与所述电控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系统为电磁阀,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阀芯、阀体、电磁阀杆、绕组和电磁铁,所述绕组缠绕于所述电磁铁外部,所述阀芯固定于所述电磁阀杆的顶端,所述阀芯上表面与所述出料口相抵或离开所述出料口,所述阀体底部中央设置有阀口,所述电磁阀杆由所述阀口穿入所述阀体内,所述电磁阀杆穿过所述阀体上下运动,所述电磁铁固定于所述阀体内,所述电控系统与所述电磁铁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顶端为圆锥体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分料仓是位于所述入料口下方,所述分料仓是位于所述阀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系统包括电连接的电控器和电源,所述电控器与所述控制阀系统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盖下部延伸设置有管状输料端,所述管状输料端与所述输料管的端部通过连接扣件连接,所述输料端部与所述输料管端部均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凸棱,所述连接扣件端部设有凸边,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连接管对接后,所述凸棱与所述凸边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外部设置有安装扣。
CN201420394724.4U 2014-07-17 2014-07-17 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031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94724.4U CN204003162U (zh) 2014-07-17 2014-07-17 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94724.4U CN204003162U (zh) 2014-07-17 2014-07-17 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03162U true CN204003162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43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94724.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03162U (zh) 2014-07-17 2014-07-17 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031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1918A (zh) * 2014-07-17 2014-11-05 程新明 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及利用其进行节能和增效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1918A (zh) * 2014-07-17 2014-11-05 程新明 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及利用其进行节能和增效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2680B (zh) 水油混合动力型正圆转子发动机
CN103774027B (zh) 一种多元合金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4003162U (zh) 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
CN105201642B (zh) 六冲程逐步添加式燃烧汽柴油发动机
CN1405442A (zh) 内燃蒸气热力发动机
CN100535398C (zh) 喷气动力发动机
CN104131918A (zh) 纳米节能减排动力增效器及利用其进行节能和增效的方法
CN207583524U (zh) 一种极寒地区的柴油动力系统
CN203476523U (zh) 内燃机稀薄燃烧多次点燃装置
CN203430628U (zh) 一种甲醇燃料点燃式发动机系统
CN201599077U (zh) 实现汽车内燃机发动机低温启动时节能减排的系统
CN202441488U (zh) 小型二冲程燃气发动机
CN204402641U (zh) 车用涡轮增压发动机总成
CN206495703U (zh) 环保节能型汽车发动机机油压力预置装置
CN209145741U (zh) 一种汽车节能减排系统
CN203822475U (zh) 柴油机双燃料电控系统装置
CN204152573U (zh) 一种新型双缸发动机用配气机构
CN201330653Y (zh) 变缸节能内燃机回气控制机构
CN206562968U (zh) 自动温控燃油装置
CN201277114Y (zh) 增氧型节油器
CN201526369U (zh) 具有双轴平衡装置的低排放四缸电控柴油机
CN2876345Y (zh) 一种双燃料压燃机
CN206530428U (zh) 一种柴油机机体安全供油装置
CN201461078U (zh) 柴油发动机改良的单一天然气汽车发动机
CN203488276U (zh) 液化天然气冷起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