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03064U - 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03064U
CN204003064U CN201420289927.7U CN201420289927U CN204003064U CN 204003064 U CN204003064 U CN 204003064U CN 201420289927 U CN201420289927 U CN 201420289927U CN 204003064 U CN204003064 U CN 2040030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cooling unit
described water
fan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899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江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ELION LOC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El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El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dustrial Park El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899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030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030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0306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配置于汽车冷却液的循环路径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水箱,承载所述水箱并与所述水箱匹配的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水箱上方并与所述水箱匹配的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以及契合所述风扇并与所述框架可拆卸连接的护风罩;所述水箱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风扇的中轴线和所述水箱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风扇的直径等于所述水箱的边长。该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相较与现有技术中的冷却装置,其外部轮廓整体缩小,但其散热功率不变,进而减小所述冷却装置在汽车中的安装空间;同时减少零部件的使用,降低了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冷却装置是汽车中的主要机件,其功用是散发热量,冷却液从发动机流到水箱后将热量散去,再回到发动机进行循环,从而达到对发动机散热调温的效果。
针对汽车的发动机散热,通常是汽车的发动机和水箱上的风扇通过皮带连接,汽车运行过程时,启动发动机,发动机带动皮带,进而带动风扇转动,实现对冷却液进行散热调温;此种结构的冷却装置,由于风扇的转速由汽车的发动机转速决定,风扇的转速,不能得到精确的控制。相应的,在所述冷却装置中设置电子风扇的技术成为新兴的技术,以便精确控制风扇的启动时间,进而对汽车发动机的温度进行控制。
然而,上述冷却装置需要在汽车中占有固定的空间,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例如:汽车的整体结构越来越小型化,给汽车的冷却装置的安装空间也越来越小;或是大型车内,在固定的空间内需要安装更多的冷却装置,现有技术中的冷却装置体积过大,不能满足汽车发展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整体结构缩小,但其散热效果与现有技术中的冷却装置相同,节省在汽车内的安装空间,同时,能够对风扇的运行速度精确控制,进而可以精确控制发动机的温度。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配置于汽车冷却液的循环路径中;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水箱,承载所述水箱并与所述水箱匹配的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水箱上方并与所述水箱匹配的风扇组件;
所述水箱包括:散热片,以及与所述散热片紧密连接的上、下水室;
所述上、下水室上设置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包括:进出水口和排气口;
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以及契合所述风扇并与所述框架可拆卸连接的护风罩;
所述水箱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风扇的中轴线和所述水箱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风扇的直径等于所述水箱的边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扇组件在所述水箱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水箱的横截面的面积;
所述护风罩在所述水箱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等于所述风扇在所述水箱上的投影面积;
所述排放口设置于所述水箱的投影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风罩的横截面为八角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扇组件在所述水箱上的投影与所述水箱的横截面重叠,所述风扇组件上设有供所述排放口通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大小等于所述排放口大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一吸震垫,所述吸震垫设置于所述框架和所述水箱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震垫的材质为橡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震垫为L型,其L型的两条边分别设置于所述水箱和所述框架之间相邻的侧面和底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震垫与所述水箱接触的面上设有波纹状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将所述风扇组件和所述水箱固定在所述框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为阶梯状的压片,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阶梯以及与所述第一阶梯之间具有高度差的第二阶梯,所述第一阶梯压合在所述护风罩上,所述第二阶梯压合在所述框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中,所述水箱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风扇的中轴线和所述水箱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风扇的直径等于所述水箱的边长,所述冷却装置中的吸震垫设置于所述框架和所述水箱之间,使所述冷却装置整体外部轮廓缩小,进而减小所述冷却装置在汽车中的安装空间;另外,所述冷却装置中仅通过设定固定片连接所述框架和所述风扇组件,即能将所述风扇组件和所述水箱同时固定在所述框架上,节省所述水箱与所述框架之间的连接件,整体上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该冷却装置整体结构缩小,但其散热功率不变,进而减小所述冷却装置在汽车中的安装空间;同时减少零部件的使用,降低了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固定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吸震垫设置于框架和水箱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结合图1至图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固定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吸震垫设置于框架和水箱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相应的,所述冷却装置配置于汽车冷却液的循环路径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框架10,设置于所述框架10上的水箱30及风扇组件50。
相应的,所述水箱30与所述框架10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风扇组件50与所述框架10之间可拆卸连接。
所述框架10用于承载所述水箱30并与所述水箱30的外部轮廓相匹配。
所述水箱30包括:散热片31,以及与所述散热片31紧密连接的水室;所述水室上设置有排放口。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水室的结构没有具体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其包括进水室331和出水室333,所述进水室331和出水室333分置于所述散热片31的对端侧;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室331和出水室333也可以设于所述散热片31的同一侧,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相应的,所述进水室331和出水室333上分别设置有排放口335;所述排放口335包括进出水口和排气口;所述进出水口用于使冷却液流入流出所述水箱30;所述排气口用于排放所述水箱30中产生的气体。
所述风扇组件50设置于所述水箱30上方,其包括:风扇51,以及契合所述风扇51并与所述框架10可拆卸连接的护风罩53;所述风扇51为电子控制风扇,可根据发动机对经过其冷却液的温度,精确控制风扇的开闭及转动方向,进而可以精确控制发动机的温度。所述护风罩53设置于所述水箱30和所述风扇51之间,用于提高所述风扇51的风压和风量,引导由所述风扇51扰动的气流均匀流过所述水箱30,以对所述水箱30内的冷却剂进行热交换。
相应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箱30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风扇51的中轴线和所述水箱30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风扇51的直径等于所述水箱30的边长,同时,所述风扇51大小与现有技术中的风扇大小相同,可以保证该冷却装置的散热效果与现有技术中的冷却装置散热效果相同。相应的,上述结构使得该冷却装置整体外部轮廓缩小,节省所述冷却装置在汽车中的安装空间。
优选的,所述风扇组件50在所述水箱30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水箱30的横截面的面积;所述护风罩53在所述水箱30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等于所述风扇51在所述水箱上的投影面积;所述排放口335设置于所述水箱30的投影外。
相应的,所述护风罩53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所述护风罩53的横截面的直径大小等于所述风扇51的直径大小。当然,所述护风罩53的横截面也可以为近似为圆形的多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选定所述护风罩53的横截面为八角形;所述护风罩53的八个角均为钝角。
优选的,所述风扇组件50在所述水箱30上的投影与所述水箱30的横截面重叠,所述风扇组件50上设有供所述排放口335通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大小等于所述排放口大小(此种结构未具体图示)。
相应的,当汽车处于运行状态时,所述框架10在惯性和震动下,与所述水箱30相互撞击,导致水箱破裂,因此,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一吸震垫70,以避免所述水箱破裂,进而保护整个冷却装置。
在传统的设计工艺中,所述吸震垫为弹性的悬置软垫,设置于所述框架10外侧壁上,在汽车行驶颠簸过程中,对所述框架10产生缓冲作用,间接保护水箱。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震垫70设置于所述框架10和所述水箱30之间,在汽车在运动过程中,对水箱30产生缓冲作用,防止所述框架10撞击所述水箱30,导致其破裂。本实用新型的吸震垫70直接对水箱30进行保护,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更优的保护效果。
优选的,所述吸震垫70的材质为橡胶等具有弹力的软性固体。
优选的,所述吸震垫70为L型,其L型的两条边分别设置于所述水箱30和所述框架10之间相邻的侧面和底面上。
优选的,所述吸震垫70与所述水箱接触的面上设有波纹状凸起71。
相应的,所述吸震垫70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吸震垫70的数量为8个,平均分置于所述框架10的4个内侧壁上。
此种结构的吸震垫70除了对所述水箱30具有保护作用外,由于所述吸震垫70与所述水箱30接触的面上设有波纹状凸起,可增加所述水箱30和所述吸震垫70之间的摩擦力,还可以进一步的固定所述水箱30在所述框架10中的位置。
进一步的,在传统的设计工艺中,所述水箱30和所述风扇组件50分别需要通过相应的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框架1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一固定件90,所述固定件90将可以同时将所述风扇组件50和所述水箱30固定在所述框架10上,节省所述冷却装置中零部件的使用。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90为阶梯状的压片,所述固定件90包括:第一阶梯91以及与所述第一阶梯91之间具有高度差的第二阶梯93,所述第一阶梯91压合在所述护风罩53上,所述第二阶梯93压合在所述框架10上。
相应的,所述固定件90通过将所述风扇组件50压合在所述框架10上,进而间接将所述水箱30固定在所述框架10上的压合方式有多种形式,例如,将所述第一阶梯91和所述第二阶梯93分别胶黏粘贴在所述风扇组件50和所述框架10上,或者在压合位置设置相应的铆钉,螺栓结构等,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10上设置螺孔(未具体图示),所述第二阶梯93上设置与所述螺孔11对应的通孔931,同时在固定件90中增加一螺栓933。安装过程中,所述螺栓933穿过所述通孔931并旋置安装在所述框架10的螺孔内,进而通过所述固定件90将所述风扇组件50和所述水箱30同时固定在所述框架10上。
相应的,所述固定件90的数量也不做具体限制。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90的数量为偶数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90的数量为2个,对称设置于所述框架10的对端边框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结构的描述,所述冷却装置中仅包含一个水箱30,和与所述水箱30相匹配的框架10,以及风扇组件50。在实际应用中,一个冷却装置中也可以包括多个相互并联或相互串联的水箱30,以及和所述水箱30相匹配的框架10和风扇组件50,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中,所述水箱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风扇的中轴线和所述水箱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风扇的直径等于所述水箱的边长,所述冷却装置中的吸震垫设置于所述框架和所述水箱之间,使所述冷却装置整体外部轮廓缩小,进而减小所述冷却装置在汽车中的安装空间;另外,所述冷却装置中仅通过设定固定片连接所述框架和所述风扇组件,即能将所述风扇组件和所述水箱同时固定在所述框架上,节省所述水箱与所述框架之间的连接件,整体上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该冷却装置整体结构缩小,但其散热功率不变,进而减小所述冷却装置在汽车中的安装空间;同时减少零部件的使用,降低了制作成本。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配置于汽车冷却液的循环路径中;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水箱,承载所述水箱并与所述水箱匹配的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水箱上方并与所述水箱匹配的风扇组件;
所述水箱包括:散热片,以及与所述散热片紧密连接的水室;
所述水室上设置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包括:进出水口和排气口;
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以及契合所述风扇并与所述框架可拆卸连接的护风罩;
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风扇的中轴线和所述水箱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风扇的直径等于所述水箱的边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组件在所述水箱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水箱的横截面的面积;
所述护风罩在所述水箱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等于所述风扇在所述水箱上的投影面积;
所述排放口设置于所述水箱的投影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风罩的横截面为八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在所述水箱上的投影与所述水箱的横截面重叠,所述风扇组件上设有供所述排放口通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大小等于所述排放口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一吸震垫,所述吸震垫设置于所述框架和所述水箱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震垫的材质为橡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震垫为L型,其L型的两条边分别设置于所述水箱和所述框架之间相邻的侧面和底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震垫与所述水箱接触的面上设有波纹状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将所述风扇组件和所述水箱固定在所述框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阶梯状的压片,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阶梯以及与所述第一阶梯之间具有高度差的第二阶梯,所述第一阶梯压合在所述护风罩上,所述第二阶梯压合在所述框架上。
CN201420289927.7U 2014-06-03 2014-06-03 冷却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030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89927.7U CN204003064U (zh) 2014-06-03 2014-06-03 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89927.7U CN204003064U (zh) 2014-06-03 2014-06-03 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03064U true CN204003064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43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89927.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03064U (zh) 2014-06-03 2014-06-03 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0306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7584A (zh) * 2014-06-03 2014-08-06 苏州工业园区驿力机车科技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
CN108757150A (zh) * 2018-07-26 2018-11-06 潍柴西港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 模块化卧式散热器及其电控风扇的控制方法
CN113682130A (zh) * 2021-08-27 2021-11-23 小氢汽车(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液箱固定结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7584A (zh) * 2014-06-03 2014-08-06 苏州工业园区驿力机车科技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
CN103967584B (zh) * 2014-06-03 2017-07-07 苏州工业园区驿力机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
CN108757150A (zh) * 2018-07-26 2018-11-06 潍柴西港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 模块化卧式散热器及其电控风扇的控制方法
CN108757150B (zh) * 2018-07-26 2023-07-18 潍柴西港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 模块化卧式散热器及其电控风扇的控制方法
CN113682130A (zh) * 2021-08-27 2021-11-23 小氢汽车(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液箱固定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03064U (zh) 冷却装置
CN107710896A (zh) 一种太阳能供电驱动的电气柜装置
CN106406472B (zh) 一种存储器散热装置
CN103967584A (zh) 冷却装置
CN103486192B (zh) 一种车架吸振器
CN204229334U (zh) 散热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5726867U (zh) 一种组合式铜制散热器
CN206959196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CN207120642U (zh) 一种多散热器全并联全减震的散热总成
CN204651398U (zh) 一种合成射流降温电池
CN212220972U (zh) 一种工控机放置架
CN207422763U (zh) 一种便于拆装和清理的冰箱风扇固定装置
CN208962884U (zh) 一种环保新能源汽车动力装置
CN206071832U (zh) 一种风冷式活塞空气压缩机
CN205805869U (zh) 一种空压机的散热罩组件
CN206848901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主机箱
CN206224355U (zh) 一种计算机散热器
CN205448440U (zh) 一种减震式物料冷却装置
CN204350541U (zh) 一种机箱防尘一体化散热器
CN204003068U (zh) 冷却装置
CN206115348U (zh) 一种工业底板
CN218072223U (zh) 一种机械云管家用内部元件的散热机构
CN209046962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铝散热片的固定装置
CN206523823U (zh) 一种机箱冷却装置
CN203962157U (zh) 一种多功能的发动机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122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the only new road, No. 99

Patentee after: SUZHOU INDUSTRIAL PARK ELION LOC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122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the only new road, No. 99

Patentee befor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Elion Technology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