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03029U - 排气系统的消声筒 - Google Patents

排气系统的消声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03029U
CN204003029U CN201420483133.4U CN201420483133U CN204003029U CN 204003029 U CN204003029 U CN 204003029U CN 201420483133 U CN201420483133 U CN 201420483133U CN 204003029 U CN204003029 U CN 204003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nant cavity
suction tude
vent systems
silencing pot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831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天行
齐永刚
程彦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831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03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03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0302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系统的消声筒,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加强筋,壳体内通过两块隔板形成有前共振腔、中共振腔和后共振腔,中共振腔位于前共振腔和后共振腔之间;进气管,进气管设置在壳体内部,进气管的进气口设置在前共振腔侧,进气管的气体排出口设置在后共振腔内;至少一个第一排气管和至少一个第二排气管,第一排气管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管的第二排气口设置在后共振腔侧,第一排气管的第一气体进入口和第二排气管的第二气体进入口设置在中共振腔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通过设置两个排气管,能够消除更宽频段的噪声。而且由于壳体上设置有加强筋,能够减少排气气流冲击造成的辐射噪声,进一步降低了排气噪声。

Description

排气系统的消声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排气系统的消声筒。
背景技术
汽车用排气系统的消声筒是降低汽车的排气噪声、提高汽车整体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的重要部件。
目前,汽车用排气系统的消声筒通常采用的是直入直出的一个进气管和一个排气管。但是,一个排气管的排气气流较大,这样会冲击壳体造成辐射噪声。因此,现有汽车用排气系统的消声筒消音量不足,排气噪声偏大。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以减少汽车排气时的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系统的消声筒,以降低汽车排气时的噪声。
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排气系统的消声筒,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壳体内通过两块隔板形成有前共振腔、中共振腔和后共振腔,所述中共振腔位于所述前共振腔和所述后共振腔之间;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前共振腔侧,所述进气管的气体排出口设置在所述后共振腔内;
至少一个第一排气管和至少一个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二排气口设置在所述后共振腔侧,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一气体进入口和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二气体进入口设置在中共振腔内。
如上所述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优选地,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如上所述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优选地,所述进气管的管路轴线为曲线。
如上所述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优选地,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中共振腔内的部分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如上所述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优选地,所述进气管位于后共振腔内的部分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
如上所述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优选地,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的直径大于位于所述中共振腔的进气管的直径,且所述进气管的气体排出口的直径小于位于所述中共振腔的进气管的直径。
如上所述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气管和/或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管路轴线为曲线。
如上所述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一排气口的直径大于所述中共振腔的第一排气管的直径,和/或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一排气口的直径大于所述中共振腔的第二排气管的直径。
如上所述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优选地,所述两个隔板的间距为200mm-300mm。
如上所述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优选地,所述前共振腔和/或所述后共振腔中设置有消音棉。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通过设置两个排气管,能够消除更宽频段的噪声。而且由于壳体上设置有加强筋,能够减少排气气流冲击造成的辐射噪声,进一步降低了排气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排气系统的消声筒,该排气系统的消声筒适用于汽车,用于减少汽车排气时的噪声。
如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施例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施例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的剖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100包括壳体101、进气管102、至少一个第一排气管103和至少一个第二排气管104。
其中,壳体101具体可以采用SUS(Steel Use Stainless,不锈钢)304或者其他同等级别材料,例如SUS441,SUS436等,经过冲压工艺制成,对排气系统的消声筒100内的冷凝水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该壳体10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配合汽车的底盘空间的方式设计。该壳体101的容积可以为所在汽车的发动机排量的10到15倍。具体地,该壳体101可以包括上壳体1011和下壳体1012。该壳体101上设置有加强筋1013,该加强筋1013为壳体101表面冲压而成,能够加强壳体101的整体模态,减少排气气流冲击造成的辐射噪声。
壳体101中设置有两块隔板,具体为第一隔板111和第二隔板112,该第一隔板111和第二隔板112具体可以由SUS304或其他同等级材料制成,例如SUS441,SUS436等,对排气系统的消声筒100内的冷凝水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该第一隔板111和第二隔板112将壳体101的内腔分隔成三个部分,即前共振腔105、中共振腔106和后共振腔107。其中,中共振腔106位于前共振腔105和后共振腔107之间。该第一隔板111和第二隔板112的间距是200mm-300mm,这样设置间距,能够有效利用消声筒100的内空间,重新分配壳体101的内部空间,降低某些情况下的排气噪声。例如怠速工况下的低频噪声。可选地,该第一隔板111和第二隔板112上还设置有第一通孔(图中未示出),该第一通孔具体可以有多个,其孔隙率具体可以为15%-20%,孔径具体可以为3mm-4mm,这样能够降低某些情况下的排气噪声。例如3档半开油门工况下的中频噪声。
可选地,前共振腔105和/或后共振腔107中设置有消音棉,用于扩展消音频段。当然,前共振腔105和/或后共振腔107也可以不设置消音棉,用以消除特定频段噪声,以满足不同的声学特性需求。
进气管102设置在壳体101内部,具体可以通过焊接与壳体101相连。具体地,进气管102的进气口1021可以设置在前共振腔105侧,进气管的气体排出口1022可以设置在后共振腔107中。该进气管102具体可以由SUS304或其他同等级材料制成,例如SUS441,SUS436等,对排气系统的消声筒100内的冷凝水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可选地,进气管102的进气口1021的直径大于位于中共振腔106的进气管102的直径,且进气管的气体排出口1022的直径小于位于中共振腔106的进气管102的直径,这样,进气口1021直径比进气管102其它部位面积大,能够增大气流流通的面积,减小排气背压。
进气管102的管路轴线可以为曲线,即进气管102并非直入直出管。从图2中可以看出,进气管102的位于前共振腔105的管路弯曲了一定的角度,例如120°-150°,这样能够减小某些情况下的排气噪声。另外,进气管102管径的变化也有利于降低某些特定频段的噪声。
此外,进气管102位于中共振腔106内的部分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061,可选地,进气管102位于后共振腔107内的部分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1071。其中第二通孔1061和第三通孔1071的个数均可以为多个,例如进气管102的管壁上形成有两排第二通孔1061,这样可以避免只设置一排第二通孔1016消音量不足的情况。可选地,进气管102的管壁上还形成有两排第三通孔1071,这样同样可以避免只设置一排第三通孔1017消音量不足的情况。第二通孔1061之间的距离具体可以是75mm-80mm,第三通孔1071之间的具体可以是75mm-80mm,这样的设置可以消除某些特定频段的噪声。
可选地,第一排气管103和第二排气管104的材料可以由SUS304或其他同等级材料制成,例如SUS441,SUS436等,对于该排气系统的消声筒100内的冷凝水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该第一排气管103的第一排气口1031和第二排气管104的第二排气口1041设置在后共振腔107侧,第一排气管103的第一气体进入口1032和第二排气管104的第二气体进入口1042设置在中共振腔106内。
可选地,该第一排气管103和/或第二排气管104的管路轴线均为曲线,即第一排气管103和/或第二排气管104为非直入直出管。具体地,第一排气管103在中共振腔106中具体特定角度,该角度可以是120°-150°,这样的设置能够降低某些情况下的排气噪声。相应地,第二排气管104可以在中共振腔106中具体特定角度,该角度可以是120°-150°,这样的设置能够降低某些情况下的排气噪声,更兼顾了动力性能的要求。这样,第一排气管103和第二排气管104的管路系统的调整幅度不大,对排气气流阻碍变化不大,背压没有升高,故功率扭矩并没有降低。
可选地,第一排气管103的第一排气口1031的直径大于中共振腔106的第一排气管103的直径,和/或述第二排气管104的第二排气口1041的直径大于中共振腔106的第二排气管104的直径。这样变化管路的设计,能够降低某些特定频段的噪声。同样地,也增大了排气气流流通的面积,减小了排气背压。
本实施例的进气管102、第一隔板111和第二隔板112、第一排气管103和第二排气管104经过点焊固定在一起,整体压入壳体101中,使得排气系统的消声筒100更佳牢固。
根据本实施例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100,通过设置两个排气管,即第一排气管103和第二排气管104,能够消除更宽频段的噪声。而且由于壳体101上设置有加强筋1013,能够减少排气气流冲击造成的辐射噪声,进一步降低了排气噪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排气系统的消声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壳体内通过两块隔板形成有前共振腔、中共振腔和后共振腔,所述中共振腔位于所述前共振腔和所述后共振腔之间;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前共振腔侧,所述进气管的气体排出口设置在所述后共振腔内;
至少一个第一排气管和至少一个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二排气口设置在所述后共振腔侧,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一气体进入口和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二气体进入口设置在所述中共振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隙率为15%-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管路轴线为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中共振腔内的部分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位于后共振腔内的部分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的直径大于位于所述中共振腔的进气管的直径,且所述进气管的气体排出口的直径小于位于所述中共振腔的进气管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和/或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管路轴线为曲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一排气口的直径大于所述中共振腔的第一排气管的直径,和/或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一排气口的直径大于所述中共振腔的第二排气管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隔板的间距为200mm-3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系统的消声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共振腔和/或所述后共振腔中设置有消音棉。
CN201420483133.4U 2014-08-25 2014-08-25 排气系统的消声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03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83133.4U CN204003029U (zh) 2014-08-25 2014-08-25 排气系统的消声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83133.4U CN204003029U (zh) 2014-08-25 2014-08-25 排气系统的消声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03029U true CN204003029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43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8313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03029U (zh) 2014-08-25 2014-08-25 排气系统的消声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03029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7945A (zh) * 2016-10-14 2017-02-22 上海天纳克排气系统有限公司 消声器
CN106437944A (zh) * 2016-10-14 2017-02-22 上海天纳克排气系统有限公司 消声器
CN109854348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消声器总成、排气系统及车辆
CN110397489A (zh) * 2018-04-24 2019-11-01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消声器总成、排气系统及车辆
CN112983702A (zh) * 2020-12-30 2021-06-18 广东恒勃滤清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降噪空滤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7945A (zh) * 2016-10-14 2017-02-22 上海天纳克排气系统有限公司 消声器
CN106437944A (zh) * 2016-10-14 2017-02-22 上海天纳克排气系统有限公司 消声器
CN109854348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消声器总成、排气系统及车辆
CN110397489A (zh) * 2018-04-24 2019-11-01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消声器总成、排气系统及车辆
CN112983702A (zh) * 2020-12-30 2021-06-18 广东恒勃滤清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降噪空滤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03029U (zh) 排气系统的消声筒
CN103075605B (zh) 双腔共振式消声器
CN104948265A (zh) 一种阻抗复合型消声器
CN107360493A (zh) 改进型亥姆霍兹共振消声器
CN203570402U (zh) 一种工程机械用消音器
WO2019011313A1 (zh) 吸尘器及其电机模组
CN204612124U (zh) 消声装置、空调系统及车辆
CN104406287A (zh)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消音器
CN203570392U (zh) 汽车排气消声器
CN204060859U (zh) 一种排气消声器以及汽车
CN202165148U (zh) 一种轿车消声排气系统
CN103410586B (zh) 一种多功能消声器结构
CN104948264A (zh) 汽车消声器
CN203271883U (zh) 一种消声器隔板及消声器
CN204703984U (zh) 阻抗复合型消声器
CN205013303U (zh) 一种压缩机及调温设备
CN103195549B (zh) 一种消声器隔板及消声器
CN202690166U (zh) 汽车消声器
CN215805019U (zh) 消音器、压缩机和家用电器
CN105464755A (zh) 一种汽车消音器
CN213631082U (zh) 一种储液器、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04963144U (zh) 一种新型汽车空调管路消音器
CN203035309U (zh) 汽油机消声器
CN204716363U (zh) 后消音器
CN203594488U (zh) 一种通用型抗性消音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