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84376U - 一种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84376U
CN203984376U CN201420244130.5U CN201420244130U CN203984376U CN 203984376 U CN203984376 U CN 203984376U CN 201420244130 U CN201420244130 U CN 201420244130U CN 203984376 U CN203984376 U CN 203984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ignal
pmos pipe
nmos pipe
pmo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441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小波
郑帅
李振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4202441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84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84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8437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og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包括两位静态比较单元和终止判断单元,所述静态比较单元级联后再与终止判断单元连接;所述静态比较单元级联后,每个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小于信号输出端、大于信号输出端与终止判断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静态比较单元的相等信号输出端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连接,最低位静态比较单元的相等信号输出端与终止判断单元的相等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终止判断单元输出大于或等于信号、完成信号、小于信号输出端。本实用新型利用了静态逻辑电路结构的特点,具有能使电路上下对称和大幅降低了功耗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
背景技术
如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发展已到了深亚微米工艺技术,特征尺寸不断缩小使集成度不断增加,功耗也随之增加。电路的功耗通过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过多的热量将导致器件的工作温度升高,继而严重降低系统的可靠性,使电路失效。而对工作温度高的芯片,只能用更昂贵的封装材料保证电路性能。所以功耗成为了设计集成电路的重要考虑因素。为了提高芯片的可靠性和降低芯片封装成本,迫切需要设计者用低功耗的技术来设计电路。因此低功耗设计成为集成电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贯穿于从系统设计、逻辑设计到物理设计以及工艺实现的整个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另一方面,基本运算单元的低功耗设计是低功耗设计重要的内容。比较器是数字系统的重要基本运算单元,传统的比较器消耗的功耗比较大。比较器的低功耗设计对于降低系统的功耗具有重大的意义。传统比较器大多数是并行计算的,只要有输入,所有的数据都会并行进行运算,最后得到比较结果。也就是说,输入的每一位数据都会进行运算。但是,根据概率论的知识,两个随机数进行比较,前3位就可以比较出结果的概率达到87.5%。随着位宽的增加,传统比较器有越来越多的数位进行没有必要的运算,因此消耗了很大的功耗。由此可见,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的缺点与不足:
1、现有的同步比较器是并行比较器,需要对数据的每一位进行比较。对于数据位宽较大的数据比较而言,同步比较器要对所有位进行操作,使电路频繁的翻转,增加了额外的功耗。
2、同步比较器一般通过多个少数位比较器级联而成,电路单元较多,电路面积庞大。
3、一般的异步比较器是串行比较器,能由高位到低位比较数据,将比较的结果作为下一级比较的控制信号。这种比较器虽然能减少比较次数,但是最终比较结果要经过所有位的传递才能输出,对于数据位宽较大的数据比较,其有很大的延时和不低的功耗。
针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设计一种低功耗的比较器,从根本上减少比较运算的次数,从而降低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该比较器减少了不必要的运算,降低了功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一种控制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能在头三位就得出比较结果,大大节省了比较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至少两个两位静态比较单元和至少一个终止判断单元,所述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级联,所述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级联电路与终止判断单元连接,构成多位比较器,所述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级联后,每个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小于信号输出端和大于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终止判断单元的小于信号输入端和大于信号输入端连接,较高位的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相等信号输出端与次高位的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相等信号输入端连接,最低位的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相等信号输出端与终止判断单元的相等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终止判断单元输出为所述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的大于或等于输出信号、完成信号和小于输出信号,所述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数据输入端用于输入待比较数据信号;所述每个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使能信号输入端与终止判断单元的使能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两位静态比较单元包括大于比较电路、小于比较电路和相等比较电路;
所述大于比较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第三PMOS管P3、第四PMOS管P4、第五PMOS管P5、第六PMOS管P6、第七PMOS管P7、第八PMOS管P8、第九PMOS管P9、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第七NMOS管N7、第八NMOS管N8、第九NMOS管N9、第一反相器1;所述P表示PMOS管,N表示N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P1的源极、第三PMOS管P3的源极、第四PMOS管P4的源极、第六PMOS管P6的源极、第八PMOS管P8的源极和第九PMOS管P9的源极均连接电源,第九NMOS管N9的源极接地;
第一PMOS管P1的漏极与第二PMOS管P2的源极相接,第二PMOS管P2的漏极与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的漏极相接;
第三PMOS管P3、第四PMOS管P4的漏极与第五PMOS管P5的源极相接,第五PMOS管P5的漏极与第五NMOS管N5的漏极相接,第五NMOS管N5的源极与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的漏极相接;
第六PMOS管P6的漏极与第七PMOS管P7的源极相接,第七PMOS管P7的漏极与第六NMOS管N6的漏极相接,第六NMOS管N6的源极与第七NMOS管N7的漏极相接;
第八PMOS管P8、第九PMOS管P9的漏极与第一反相器1的输入端相接。
第二PMOS管P2的漏极与第五PMOS管P5、第五NMOS管N5的栅极相接,第五PMOS管P5的漏极与第七PMOS管P7的漏极相接,第七PMOS管P7的漏极与第一反相器1的输入端相接;
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七NMOS管N7的源极均与第八NMOS管N8的漏极相接,第八NMOS管N8的源极与第九NMOS管N9的漏极相接;
第一PMOS管P1和第一NMOS管N1的栅极均连接第一数据低位非信号第二PMOS管P2和第二NMOS管N2的栅极均连接第二数据低位信号B0;第三PMOS管P3和第三NMOS管N3的栅极均连接第一数据高位信号A1;第四PMOS管P4的栅极和第四NMOS管N4的栅极均连接第二数据高位非信号第六PMOS管P6和第六NMOS管N6的栅极均连接第一数据高位信号A1;第七PMOS管P7和第七NMOS管N7的栅极均连接第二数据高位非信号第八PMOS管P8和第八NMOS管N8的栅极均连接相等信号的输入端EQin;第九PMOS管P9和第九NMOS管N9的栅极均连接使能信号EN;第一反相器1的输出端作为大于信号GTout的输出端;
所述小于比较电路包括第十PMOS管P10、第十一PMOS管P11、第十二PMOS管P12、第十三PMOS管P13、第十四PMOS管P14、第十五PMOS管P15、第十六PMOS管P16、第十七PMOS管P17、第十八PMOS管P18、第十NMOS管N10、第十一NMOS管N11、第十二NMOS管N12、第十三NMOS管N13、第十四NMOS管N14、第十五NMOS管N15、第十六NMOS管N16、第十七NMOS管N17、第十八NMOS管N18和第二反相器2;所述P表示PMOS管,N表示NMOS管。所述第十PMOS管P10的源极、第十二PMOS管P12的源极、第十三PMOS管P13的源极、第十五PMOS管P15的源极、第十七PMOS管P17的源极、第十八PMOS管P18的源极均连接电源,第十八NMOS管N18的源极接地;
第十PMOS管P10的漏极与第十一PMOS管P11的源极相接,第十NMOS管N10的漏极和第十一NMOS管N11的漏极均与第十一PMOS管P11的漏极相接;
第十二PMOS管P12的漏极和第十三PMOS管P13的漏极均与第十四PMOS管P14的源极相接,第十四PMOS管P14的漏极与第十四NMOS管N14的漏极相接,第十二NMOS管N12的漏极和第十三NMOS管N13的漏极均与第十四NMOS管N14的源极相接;
第十五PMOS管P15的漏极与第十六PMOS管P16的源极相接,第十六PMOS管P16的漏极与第十五NMOS管N15的漏极相接,第十五NMOS管N15的源极与第十六NMOS管N16的漏极相接;
第十七NMOS管N17的漏极和第十八NMOS管N18的漏极均与第二反相器2的输入端相接;
第十四PMOS管P14的栅极和第十四NMOS管N14的栅极均与第十一PMOS管P11的漏极相接,第十四PMOS管P14的漏极与第十六PMOS管P16的漏极相接,第十六PMOS管P16的漏极与第二反相器2的输入端相接;
第十NMOS管N10的源极、第十一NMOS管N11的源极、第十二NMOS管N12的源极、第十三NMOS管N13的源极、第十六NMOS管N16的源极均与第十七NMOS管N17的漏极相接,第十七NMOS管N17的源极与第十八NMOS管N18的漏极相接;
第十PMOS管P10的栅极和第十NMOS管N10的栅极均连接第一数据低位信号A0;第十一PMOS管P11、第十一NMOS管N11的栅极接第二数据低位非信号第十二PMOS管P12的栅极和第十二NMOS管N12的栅极均连接第一数据高位非信号第十三PMOS管P13的栅极和第十三NMOS管N13的栅极均连接第二数据高位信号B1;第十五PMOS管P15的栅极和第十五NMOS管N15的栅极均连接第一数据高位非信号第十六PMOS管P16的栅极和第十六NMOS管N16的栅极均连接第二数据高位信号B1;第十七PMOS管P17的栅极和第十七NMOS管N17的栅极均连接相等信号的输入端EQin;第十八PMOS管P18的栅极和第十八NMOS管N18的栅极均连接使能信号EN;第二反相器2的输出端作为小于信号LTout的输出端;
所述相等比较电路包括第十九PMOS管P19、第二十PMOS管P20、第二十一PMOS管P21、第二十二PMOS管P22、第二十三PMOS管P23、第二十四PMOS管P24、第二十五PMOS管P25、第二十六PMOS管P26、第二十七PMOS管P27、第二十八PMOS管P28、第十九NMOS管N19、第二十NMOS管N20、第二十一NMOS管N21、第二十二NMOS管N22、第二十三NMOS管N23、第二十四NMOS管N24、第二十五NMOS管N25、第二十六NMOS管N26、第二十七NMOS管N27、第二十八NMOS管N28和第三反相器3;所述第十九PMOS管P19的源极、第二十一PMOS管P21的源极、第二十三PMOS管P23的源极、第二十五PMOS管P25的源极、第二十七PMOS管P27的源极、第二十八PMOS管P28的源极均连接电源,第二十八NMOS管N28的源极接地;
第十九PMOS管P19的漏极与第二十PMOS管P20的源极相接,第二十一PMOS管P21的漏极与第二十二PMOS管P22的源极相接,第十九PMOS管P19的漏极与第二十一PMOS管P21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三PMOS管P23的漏极与第二十四PMOS管P24的源极相接,第二十五PMOS管P25的漏极与第二十六PMOS管P26的源极相接,第二十三PMOS管P23的漏极与第二十五PMOS管P25的漏极相接;
第二十PMOS管P20的漏极、第二十二PMOS管P22的漏极、第二十四PMOS管P24的漏极、第二十六PMOS管P26的漏极、第二十七PMOS管P27的漏极和第二十八PMOS管P28的漏极均与第三反相器3的输入端相接;
第二十PMOS管P20的漏极与第十九NMOS管N19的漏极相接,第十九NMOS管N19的源极与第二十一NMOS管N21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一NMOS管N21的源极与第二十三NMOS管N23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三NMOS管N23的源极与第二十五NMOS管N25的漏极相接;第二十六PMOS管P26的漏极与第二十NMOS管N20的漏极相接,第二十NMOS管N20的源极与第二十二NMOS管N22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二NMOS管N22的源极与第二十四NMOS管N24的漏极相接,第二十四NMOS管N24的源极与第二十六NMOS管N26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一NMOS管N21的漏极与第二十二NMOS管N22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五NMOS管N25的源极和第二十六NMOS管N26的源极均与第二十七NMOS管N27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七NMOS管N27的源极与第二十八NMOS管N28的漏极相接;
第十九PMOS管P19的栅极和第十九NMOS管N19的栅极均连接第一数据低位信号A0;第二十PMOS管P20的栅极和第二十NMOS管N20的栅极均连接第一数据低位非信号第二十一PMOS管P21的栅极和第二十一NMOS管N21的栅极均连接第二数据低位信号B0;第二十二PMOS管P22的栅极和第二十二NMOS管N22的栅极均连接第二数据低位非信号第二十三PMOS管P23的栅极和第二十三NMOS管N23的栅极均连接第一数据高位信号A1;第二十四PMOS管P24的栅极和第二十四NMOS管N24的栅极均连接第一数据高位非信号第二十五PMOS管P25的栅极和第二十五NMOS管N25的栅极均连接第二数据高位信号B1;第二十六PMOS管P26的栅极和第二十六NMOS管N26的栅极均连接第二数据高位非信号第二十七PMOS管P27的栅极和第二十七NMOS管N27的栅极均连接相等信号的输入端EQin;第二十八PMOS管P28的栅极和第二十八NMOS管N28的栅极均连接使能信号EN;第三反相器3的输出端作为相等信号EQout的输出端。
所述终止判断单元包括大于或等于信号判断电路、小于信号判断电路和逻辑或门OR1;
大于或等于信号判断电路包括等于信号PMOS管PEQ、第0大于信号PMOS管PGT0、第1大于信号PMOS管PGT1、第N-1大于信号PMOS管PGTn-1、第一使能信号PMOS管PEN1、等于信号NMOS管NEQ、第0大于信号NMOS管NGT0、第1大于信号NMOS管NGT1、第N-1大于信号NMOS管NGTn-1、第一使能信号NMOS管NEN1和第四反相器4;
所述等于信号PMOS管PEQ、第0大于信号PMOS管PGT0、第1大于信号PMOS管PGT1和第N-1大于信号PMOS管PGTn-1串联;
所述第N-1大于信号PMOS管PGTn-1的源极和第一使能信号PMOS管PEN1的源极连接,等于信号PMOS管PEQ的漏极和第一使能信号PMOS管PEN1的漏极连接,第一使能信号PMOS管PEN1的源极接电源;
所述等于信号NMOS管NEQ、第0大于信号NMOS管NGT0、第1大于信号NMOS管NGT1和第N-1大于信号NMOS管NGTn-1并联;
所述等于信号NMOS管NEQ的源极、第0大于信号NMOS管NGT0的源极、第1大于信号NMOS管NGT1的源极、第N-1大于信号NMOS管NGTn-1的源极均与第一使能信号NMOS管NEN1的漏极连接,第一使能信号NMOS管NEN1的源极接地;
所述等于信号NMOS管NEQ的漏极与第四反相器4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等于信号PMOS管PEQ的栅极和等于信号NMOS管NEQ的栅极均连接相等输入信号EQ;第0大于信号PMOS管PGT0的栅极和第0大于信号NMOS管NGT0的栅极均连接第0大于信号GT[0];第1大于信号PMOS管PGT1的栅极和第1大于信号NMOS管NGT1的栅极均连接第1大于信号GT[1];第N-1大于信号PMOS管PGTn-1的栅极和第N-1大于信号NMOS管NGTn-1的栅极均连接第N-1大于信号GT[N-1];第一使能信号PMOS管PEN1的栅极和第一使能信号NMOS管NEN1的栅极均连接使能信号EN;第四反相器4的输出为大于或等于信号GT or EQ;
所述小于信号判断电路包括第0小于信号PMOS管PLT0、第1小于信号PMOS管PLT1、第N-1小于信号PMOS管PLTn-1、第二使能信号PMOS管PEN2、第0小于信号NMOS管NLT0、第1小于信号NMOS管NLT1、第N-1小于信号NMOS管NLTn-1、第二使能信号NMOS管NEN2和第五反相器5;
所述第0小于信号PMOS管PLT0、第1小于信号PMOS管PLT1和第N-1小于信号PMOS管PLTn-1串联。
所述第N-1小于信号PMOS管PLTn-1的源极和第二使能信号PMOS管PEN2的源极连接,第0小于信号PMOS管PLT0的漏极和第二使能信号PMOS管PEN2的漏极连接,第二使能信号PMOS管PEN2的源极接电源;
所述第0小于信号NMOS管NLT0、第1小于信号NMOS管NLT1和第N-1小于信号NMOS管NLTn-1并联。
所述第0小于信号NMOS管NLT0的源极、第1小于信号NMOS管NLT1的源极、第N-1小于信号NMOS管NLTn-1的源极和第二使能信号NMOS管NEN2的源极均与第二使能信号NMOS管NEN2的漏极连接,第二使能信号NMOS管NEN2的源极接地;
所述第0小于信号NMOS管NLT0的漏极与第五反相器5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0小于信号PMOS管PLT0的栅极和第0小于信号NMOS管NLT0的栅极均连接第0小于信号LT[0];第1小于信号PMOS管PLT1的栅极和第1小于信号NMOS管NLT1的栅极均连接第1小于信号LT[1];第N-1小于信号PMOS管PLTn-1的栅极和第N-1小于信号NMOS管NLTn-1的栅极均连接第N-1小于信号LT[N-1];第二使能信号PMOS管PEN2的栅极和第二使能信号NMOS管NEN2的栅极均连接使能信号EN;第五反相器5的输出为小于信号LT;
所述第四反相器4的输出端大于或等于信号GT or EQ、第五反相器5的输出端小于信号LT与逻辑或门OR1的输入端连接,逻辑或门OR1的输出端为完成信号DONE。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要比较的两个相同位宽的数据分别输入第一输入信号Data1和第二输入信号Data2;
步骤2:将输入端的使能信号En连接逻辑1电平,启动比较器工作;
步骤3:等待输出端的完成信号DONE,若为逻辑1,则观察大于或等于输出信号GT or EQ、小于输出信号LT;若大于或等于输出信号GT or EQ为逻辑1,则比较结果为第一输入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二输入信号;若小于输出信号LT为逻辑1,则比较结果为第一输入信号小于第二输入信号;
步骤4:完成比较后,将输入端的使能信号En连接逻辑0电平,使比较器复位,以便进行下一次工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基于概率论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结果,设计出能提前终止比较的比较器,对于绝大部分数据,能在头三位就得出比较结果,大大节省了比较时间。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比较单元和终止判断单元,可以在数据不相同的第一位就判断出数据大小,并终止后续的判断,减少了不必要的运算,进而降低功耗。
3、本实用新型选择两位静态比较单元作为基本比较单元,因其电路简单,所用晶体管少,所以具有较小的功耗以及适当的面积。而且两个基本比较单元就能完成绝大部分数据的比较,所以这个静态比较单元平衡了电路性能、面积及功耗。
4、本实用新型的比较单元使用了CMOS静态逻辑设计,电路具有对称性,静态功耗极低,几乎为0,因而总功耗进一步降低,非常适合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中。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的结构图。
图3(a)是大于比较电路的结构图。
图3(b)是小于比较电路的结构图。
图3(c)是相等比较电路的结构图。
图4是图2中终止判断单元的结构图。
图5是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的功能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一种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的示意图,输入信号为使能信号En、第一输入信号Data1、第二输入信号Data2。其中使能信号En是控制电路工作的信号,第一输入信号Data1和第二输入信号Data2是需要进行比较运算的数据信号。所述输出信号是完成信号DONE、大于或等于输出信号GT or EQ和小于输出信号LT。其中完成信号DONE表示比较运算已经完成,比较器不再工作。大于或等于输出信号GT or EQ表示第一输入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二输入信号。小于输出信号LT表示第一输入信号小于第二输入信号。
如图2所示,为一种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的结构图,该比较器包括至少一个两位静态比较单元及一个终止判断单元。两个以上的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级联后与终止判断单元构成多位比较器,所述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级联后,每个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小于信号输出端、大于信号输出端与终止判断单元的小于信号输入端、大于信号输入端连接,较高位的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相等信号输出端与次高位的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相等信号输入端连接,最低位的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相等信号输出端与终止判断单元的相等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终止判断单元输出为所述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的大于或等于输出信号、完成信号、小于输出信号;待比较数据信号输入到每个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数据输入端;所述每个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使能信号输入端与终止判断单元的使能信号输入端连接。
图2中的两位静态比较单元包括大于比较电路、小于比较电路和相等比较电路三个子电路。
如图3(a)所示,为大于比较电路。所述大于比较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第三PMOS管P3、第四PMOS管P4、第五PMOS管P5、第六PMOS管P6、第七PMOS管P7、第八PMOS管P8、第九PMOS管P9、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第七NMOS管N7、第八NMOS管N8、第九NMOS管N9、第一反相器1。所述P表示PMOS管,N表示NMOS管。其中第一PMOS管P1、第三PMOS管P3、第四PMOS管P4、第六PMOS管P6、第八PMOS管P8、第九PMOS管P9的源极接电源,第九NMOS管N9的源极接地。
第一PMOS管P1的漏极与第二PMOS管P2的源极相接,第二PMOS管P2的漏极与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的漏极相接。
第三PMOS管P3、第四PMOS管P4的漏极与第五PMOS管P5的源极相接,第五PMOS管P5的漏极与第五NMOS管N5的漏极相接,第五NMOS管N5的源极与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的漏极相接。
第六PMOS管P6的漏极与第七PMOS管P7的源极相接,第七PMOS管P7的漏极与第六NMOS管N6的漏极相接,第六NMOS管N6的源极与第七NMOS管N7的漏极相接。
第八PMOS管P8、第九PMOS管P9的漏极与第一反相器1的输入端相接。
第二PMOS管P2的漏极与第五PMOS管P5、第五NMOS管N5的栅极相接,第五PMOS管P5的漏极与第七PMOS管P7的漏极相接,第七PMOS管P7的漏极与第一反相器1的输入端相接。
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七NMOS管N7的源极与第八NMOS管N8的漏极相接,第八NMOS管N8的源极与第九NMOS管N9的漏极相接。
第一PMOS管P1、第一NMOS管N1的栅极接第一数据低位非信号第二PMOS管P2、第二NMOS管N2的栅极接第二数据低位信号B0;第三PMOS管P3、第三NMOS管N3的栅极接第一数据高位信号A1;第四PMOS管P4、第四NMOS管N4的栅极第二数据高位非信号接第二数据高位非信号第六PMOS管P6、第六NMOS管N6的栅极接第一数据高位信号A1;第七PMOS管P7、第七NMOS管N7的栅极接第二数据高位非信号第八PMOS管P8、第八NMOS管N8的栅极接相等信号的输入端EQin;第九PMOS管P9、第九NMOS管N9的栅极接使能信号EN;第一反相器1的输出端作为大于信号GTout的输出端。
如图3(b)所示,为小于比较电路。所述小于比较电路包括第十PMOS管P10、第十一PMOS管P11、第十二PMOS管P12、第十三PMOS管P13、第十四PMOS管P14、第十五PMOS管P15、第十六PMOS管P16、第十七PMOS管P17、第十八PMOS管P18、第十NMOS管N10、第十一NMOS管N11、第十二NMOS管N12、第十三NMOS管N13、第十四NMOS管N14、第十五NMOS管N15、第十六NMOS管N16、第十七NMOS管N17、第十八NMOS管N18、第二反相器2。所述P表示PMOS管,N表示NMOS管。其中第十PMOS管P10、第十二PMOS管P12、第十三PMOS管P13、第十五PMOS管P15、第十七PMOS管P17、第十八PMOS管P18的源极接电源,第十八NMOS管N18的源极接地。
第十PMOS管P10的漏极与第十一PMOS管P11的源极相接,第十一PMOS管P11的漏极与第十NMOS管N10、第十一NMOS管N11的漏极相接。
第十二PMOS管P12、第十三PMOS管P13的漏极与第十四PMOS管P14的源极相接,第十四PMOS管P14的漏极与第十四NMOS管N14的漏极相接,第十四NMOS管N14的源极与第十二NMOS管N12、第十三NMOS管N13的漏极相接。
第十五PMOS管P15的漏极与第十六PMOS管P16的源极相接,第十六PMOS管P16的漏极与第十五NMOS管N15的漏极相接,第十五NMOS管N15的源极与第十六NMOS管N16的漏极相接。
第十七NMOS管N17、第十八NMOS管N18的漏极与第二反相器2的输入端相接。
第十一PMOS管P11的漏极与第十四PMOS管P14、第十四NMOS管N14的栅极相接,第十四PMOS管P14的漏极与第十六PMOS管P16的漏极相接,第十六PMOS管P16的漏极与第二反相器2的输入端相接。
第十NMOS管N10、第十一NMOS管N11、第十二NMOS管N12、第十三NMOS管N13、第十六NMOS管N16的源极与第十七NMOS管N17的漏极相接,第十七NMOS管N17的源极与第十八NMOS管N18的漏极相接。
第十PMOS管P10、第十NMOS管N10的栅极接第一数据低位信号A0;第十一PMOS管P11、第十一NMOS管N11的栅极接第二数据高位非信号第十二PMOS管P12、第十二NMOS管N12的栅极接第一数据高位非信号第十三PMOS管P13、第十三NMOS管N13的栅极接第二数据高位信号B1;第十五PMOS管P15、第十五NMOS管N15的栅极接第一数据高位非信号第十六PMOS管P16、第十六NMOS管N16的栅极接第二数据高位信号B1;第十七PMOS管P17、第十七NMOS管N17的栅极接相等信号的输入端EQin;第十八PMOS管P18、第十八NMOS管N18的栅极接使能信号EN;第二反相器2的输出端作为小于信号LTout的输出端。
如图3(c)所示,为相等比较电路。所述相等比较电路包括第十九PMOS管P19、第二十PMOS管P20、第二十一PMOS管P21、第二十二PMOS管P22、第二十三PMOS管P23、第二十四PMOS管P24、第二十五PMOS管P25、第二十六PMOS管P26、第二十七PMOS管P27、第二十八PMOS管P28、第十九NMOS管N19、第二十NMOS管N20、第二十一NMOS管N21、第二十二NMOS管N22、第二十三NMOS管N23、第二十四NMOS管N24、第二十五NMOS管N25、第二十六NMOS管N26、第二十七NMOS管N27、第二十八NMOS管N28、第三反相器3。所述P表示PMOS管,N表示NMOS管。其中第十九PMOS管P19、第二十一PMOS管P21、第二十三PMOS管P23、第二十五PMOS管P25、第二十七PMOS管P27、第二十八PMOS管P28的源极接电源,第二十八NMOS管N28的源极接地。
第十九PMOS管P19的漏极与第二十PMOS管P20的源极相接,第二十一PMOS管P21的漏极与第二十二PMOS管P22的源极相接,第十九PMOS管P19的漏极与第二十一PMOS管P21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三PMOS管P23的漏极与第二十四PMOS管P24的源极相接,第二十五PMOS管P25的漏极与第二十六PMOS管P26的源极相接,第二十三PMOS管P23的漏极与第二十五PMOS管P25的漏极相接。
第二十PMOS管P20、第二十二PMOS管P22、第二十四PMOS管P24、第二十六PMOS管P26、第二十七PMOS管P27、第二十八PMOS管P28的漏极与第三反相器3的输入端相接。
第二十PMOS管P20的漏极与第十九NMOS管N19的漏极相接,第十九NMOS管N19的源极与第二十一NMOS管N21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一NMOS管N21的源极与第二十三NMOS管N23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三NMOS管N23的源极与第二十五NMOS管N25的漏极相接;第二十六PMOS管P26的漏极与第二十NMOS管N20的漏极相接,第二十NMOS管N20的源极与第二十二NMOS管N22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二NMOS管N22的源极与第二十四NMOS管N24的漏极相接,第二十四NMOS管N24的源极与第二十六NMOS管N26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一NMOS管N21的漏极与第二十二NMOS管N22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五NMOS管N25、第二十六NMOS管N26的源极与第二十七NMOS管N27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七NMOS管N27的源极与第二十八NMOS管N28的漏极相接。
第十九PMOS管P19、第十九NMOS管N19的栅极接第一数据低位信号A0;第二十PMOS管P20、第二十NMOS管N20的栅极接第一数据低位非信号第二十一PMOS管P21、第二十一NMOS管N21的栅极接第二数据低位信号B0;第二十二PMOS管P22、第二十二NMOS管N22的栅极接第二数据低位非信号第二十三PMOS管P23、第二十三NMOS管N23的栅极接第一数据高位信号A1;第二十四PMOS管P24、第二十四NMOS管N24的栅极接第一数据高位非信号第二十五PMOS管P25、第二十五NMOS管N25的栅极接第二数据高位信号B1;第二十六PMOS管P26、第二十六NMOS管N26的栅极接第二数据高位非信号第二十七PMOS管P27、第二十七NMOS管N27的栅极接相等信号的输入端EQin;第二十八PMOS管P28、第二十八NMOS管N28的栅极接使能信号EN;第三反相器3的输出端作为相等信号EQout的输出端。
如图4所示,为终止判断单元的结构图。所述终止判断单元包括大于或等于信号判断电路、小于信号判断电路及一个逻辑或门OR1。
大于或等于信号判断电路包括等于信号PMOS管PEQ、第0大于信号PMOS管PGT0、第1大于信号PMOS管PGT1、第一使能信号PMOS管PEN1、等于信号NMOS管NEQ、第0大于信号NMOS管NGT0、第1大于信号NMOS管NGT1、第一使能信号NMOS管NEN1和第四反相器4。
其中,等于信号PMOS管PEQ、第0大于信号PMOS管PGT0、第1大于信号PMOS管PGT1串联。
第1大于信号PMOS管PGT1的源极和第一使能信号PMOS管PEN1的源极连接,等于信号PMOS管PEQ的漏极和第一使能信号PMOS管PEN1的漏极连接,第一使能信号PMOS管PEN1的源极接电源。
等于信号NMOS管NEQ、第0大于信号NMOS管NGT0、第1大于信号NMOS管NGT1并联。
等于信号NMOS管NEQ、第0大于信号NMOS管NGT0、第1大于信号NMOS管NGT1的源极与第一使能信号NMOS管NEN1的漏极连接,第一使能信号NMOS管NEN1的源极接地。
等于信号NMOS管NEQ的漏极与第四反相器4的输入端连接。
等于信号PMOS管PEQ和等于信号NMOS管NEQ的栅极接相等输入信号EQ;第0大于信号PMOS管PGT0、第0大于信号NMOS管NGT0的栅极接第0大于信号GT[0];第1大于信号PMOS管PGT1、第1大于信号NMOS管NGT1的栅极接第1大于信号GT[1];第一使能信号PMOS管PEN1、第一使能信号NMOS管NEN1的栅极接使能信号EN;第四反相器4的输出为大于或等于信号GT orEQ。
小于信号判断电路包括第0小于信号PMOS管PLT0、第1小于信号PMOS管PLT1、第二使能信号PMOS管PEN2、第0小于信号NMOS管NLT0、第1小于信号NMOS管NLT1、第二使能信号NMOS管NEN2和第五反相器5。
其中,第0小于信号PMOS管PLT0、第1小于信号PMOS管PLT1串联。
第1小于信号PMOS管PLT1的源极和第二使能信号PMOS管PEN2的源极连接,第0小于信号PMOS管PLT0的漏极和第二使能信号PMOS管PEN2的漏极连接,第二使能信号PMOS管PEN2的源极接电源。
第0小于信号NMOS管NLT0、第1小于信号NMOS管NLT1并联。
第0小于信号NMOS管NLT0、第1小于信号NMOS管NLT1、第二使能信号NMOS管NEN2的源极与第二使能信号NMOS管NEN2的漏极连接,第二使能信号NMOS管NEN2的源极接地。
第0小于信号NMOS管NLT0的漏极与第五反相器5的输入端连接。
第0小于信号PMOS管PLT0、第0小于信号NMOS管NLT0的栅极接第0小于信号LT[0];第1小于信号PMOS管PLT1、第1小于信号NMOS管NLT1的栅极接第1小于信号LT[1];第二使能信号PMOS管PEN2、第二使能信号NMOS管NEN2的栅极接使能信号EN;第五反相器5的输出为小于信号LT。
第四反相器4的输出端大于或等于信号GT or EQ、第五反相器5的输出端小于信号LT与逻辑或门OR1的输入端连接,逻辑或门OR1的输出端为完成信号DONE。
结合图3,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功能实现如下:A1A0与B1B0为要比较的两个数据的相同两位,输入到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数据输入端。当使能信号EN或者相等输入信号EQin有一个为低电平,该电路不运算;当使能信号EN或者相等输入信号EQin均为高电平时,电路进行工作。若A1A0大于B1B0,则大于信号GTout输出为高电平,相等输信号EQout和小于信号LTout输出均为低电平;若A1A0小于B1B0,则小于信号LTout输出为高电平,大于信号GTout输出和相等信号EQout输出均为低电平;若A1A0等于B1B0,则相等信号EQout输出为高电平,大于GTout信号输出和小于信号LTout输出均为低电平。
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的功能实现流程如图5所示,以4位数据比较为例,详细实现流程如下:
1、空闲状态;
在没有任何输入的情况下,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不工作,处于空闲状态。
2、输入数据;
将要进行比较的两个四位数据分别输入到第一信号输入端Data1和第二信号输入端Data2。
3、发出使能信号;
输入使能信号En为1,控制整个电路开始工作。
4、两位静态比较单元工作;
高位的两位静态比较单元先工作,对要比较的数据的最高两位进行比较,得出运算结果。
如果此单元的相等输出信号为0,表示数据的高两位不相等,这时此单元的大于输出信号和小于输出信号的值传递到终止判断单元。
如果此单元的相等输出信号为1,表示数据的高两位相等,这时此单元的等于输出信号的值传递到低位的两位静态比较单元。
低位的两位静态比较单元收到高位的两位静态比较单元传来的等于输出信号为1后,就开始工作,将此单元的大于输出信号、小于输出信号和等于输出信号的值传递给终止判断单元。
5、终止判断单元判断;
终止判断单元在使能信号En为1时,就开始工作。当接收到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输出信号就进行判断。
当接收到任何一个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大于输出信号为1时,终止判断单元的大于或等于输出信号GT or EQ为1,小于输出信号LT为0,表示Data1大于或等于Data2。
当接收到任何一个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小于输出信号为1时,终止判断单元的小于输出信号LT为1,大于或等于输出信号GT or EQ为0,表示Data1小于Data2。
当接收到最低位的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等于输出信号为1时,终止判断单元的大于或等于输出信号GT or EQ为1,小于输出信号LT为0,表示Data1大于或等于Data2。
6、完成比较;
当终止比较单元的大于或等于信号GT or EQ和小于信号LT有至少一个为1时,完成信号DONE就输出为1,表示当前数据的比较完成,电路不再工作。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两位静态比较单元和至少一个终止判断单元,所述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级联,所述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级联电路与终止判断单元连接,所述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小于信号输出端和大于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终止判断单元的小于信号输入端和大于信号输入端连接,较高位的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相等信号输出端与次高位的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相等信号输入端连接,最低位的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相等信号输出端与终止判断单元的相等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两位静态比较单元的使能信号输入端与终止判断单元的使能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两位静态比较单元包括大于比较电路、小于比较电路和相等比较电路; 
所述大于比较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第三PMOS管(P3)、第四PMOS管(P4)、第五PMOS管(P5)、第六PMOS管(P6)、第七PMOS管(P7)、第八PMOS管(P8)、第九PMOS管(P9)、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第七NMOS管(N7)、第八NMOS管(N8)、第九NMOS管(N9)、第一反相器(1);所述第一PMOS管(P1)的源极、第三PMOS管(P3)的源极、第四PMOS管(P4)的源极、第六PMOS管(P6)的源极、第八PMOS管(P8)的源极和第九PMOS管(P9)的源极均连接电源,第九NMOS管(N9)的源极接地; 
第一PMOS管(P1)的漏极与第二PMOS管(P2)的源极相接,第二PMOS管(P2)的漏极与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的漏极相接; 
第三PMOS管(P3)、第四PMOS管(P4)的漏极与第五PMOS管(P5)的源极相接,第五PMOS管(P5)的漏极与第五NMOS管(N5)的漏极相接,第五NMOS管(N5)的源极与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的漏极相接; 
第六PMOS管(P6)的漏极与第七PMOS管(P7)的源极相接,第七PMOS管(P7)的漏极与第六NMOS管(N6)的漏极相接,第六NMOS管(N6)的源极与第七NMOS管(N7)的漏极相接; 
第八PMOS管(P8)、第九PMOS管(P9)的漏极与第一反相器(1)的输入端相接; 
第二PMOS管(P2)的漏极与第五PMOS管(P5)、第五NMOS管(N5)的栅极相接,第五PMOS管(P5)的漏极与第七PMOS管(P7)的漏极相接,第七PMOS管(P7)的漏极与第一反相器(1)的输入端相接; 
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七NMOS管(N7)的源极均与第八NMOS管(N8)的漏极相接,第八NMOS管(N8)的源极与第九NMOS管(N9)的漏极相接; 
第一PMOS管(P1)和第一NMOS管(N1)的栅极均连接第一数据低位非信号第二PMOS管(P2)和第二NMOS管(N2)的栅极均连接第二数据低位信号(B0);第三PMOS管(P3)和第三NMOS管(N3)的栅极均连接第一数据高位信号(A1);第四PMOS管(P4)的栅极和第四NMOS管(N4)的栅极均连接第二数据高位非信号第六PMOS管(P6)和第六NMOS管(N6)的栅极均连接第一数据高位信号(A1);第七PMOS管(P7)和第七NMOS管(N7)的栅极均连接第二数据高位非信号第八PMOS管(P8)和第八NMOS管(N8)的栅极均连接相等信号的输入端(EQin);第九PMOS管(P9)和第九NMOS管(N9)的栅极均连接使能信号(EN); 
所述小于比较电路包括第十PMOS管(P10)、第十一PMOS管(P11)、第十二PMOS管(P12)、第十三PMOS管(P13)、第十四PMOS管(P14)、第十五PMOS管(P15)、第十六PMOS管(P16)、第十七PMOS管(P17)、第十八PMOS管(P18)、第十NMOS管(N10)、第十一NMOS管(N11)、第十二NMOS管(N12)、第十三NMOS管(N13)、第十四NMOS管(N14)、第十五NMOS管(N15)、第十六NMOS管(N16)、第十七NMOS管(N17)、第十八NMOS管(N18)和第二反相器(2);所述第十PMOS管(P10)的源极、第十二PMOS管(P12)的源极、第十三PMOS管(P13)的源极、第十五PMOS管(P15)的源极、第十七PMOS管(P17)的源极、第十八PMOS管(P18)的源极均连接电源,第十八NMOS管(N18)的源极接地; 
第十PMOS管(P10)的漏极与第十一PMOS管(P11)的源极相接,第十NMOS管(N10)的漏极和第十一NMOS管(N11)的漏极均与第十一PMOS管(P11)的漏极相接; 
第十二PMOS管(P12)的漏极和第十三PMOS管(P13)的漏极均与第十四PMOS管(P14)的源极相接,第十四PMOS管(P14)的漏极与第十四NMOS管(N14)的漏极相接,第十二NMOS管(N12)的漏极和第十三NMOS管(N13) 的漏极均与第十四NMOS管(N14)的源极相接; 
第十五PMOS管(P15)的漏极与第十六PMOS管(P16)的源极相接,第十六PMOS管(P16)的漏极与第十五NMOS管(N15)的漏极相接,第十五NMOS管(N15)的源极与第十六NMOS管(N16)的漏极相接; 
第十七NMOS管(N17)的漏极和第十八NMOS管(N18)的漏极均与第二反相器(2)的输入端相接; 
第十四PMOS管(P14)的栅极和第十四NMOS管(N14)的栅极均与第十一PMOS管(P11)的漏极相接,第十四PMOS管(P14)的漏极与第十六PMOS管(P16)的漏极相接,第十六PMOS管(P16)的漏极与第二反相器(2)的输入端相接; 
第十NMOS管(N10)的源极、第十一NMOS管(N11)的源极、第十二NMOS管(N12)的源极、第十三NMOS管(N13)的源极、第十六NMOS管(N16)的源极均与第十七NMOS管(N17)的漏极相接,第十七NMOS管(N17)的源极与第十八NMOS管(N18)的漏极相接; 
第十PMOS管(P10)的栅极和第十NMOS管(N10)的栅极均连接第一数据低位信号(A0);第十一PMOS管(P11)、第十一NMOS管(N11)的栅极接第二数据低位非信号第十二PMOS管(P12)的栅极和第十二NMOS管(N12)的栅极均连接第一数据高位非信号第十三PMOS管(P13)的栅极和第十三NMOS管(N13)的栅极均连接第二数据高位信号(B1);第十五PMOS管(P15)的栅极和第十五NMOS管(N15)的栅极均连接第一数据高位非信号 第十六PMOS管(P16)的栅极和第十六NMOS管(N16)的栅极均连接第二数据高位信号(B1);第十七PMOS管(P17)的栅极和第十七NMOS管(N17)的栅极均连接相等信号的输入端(EQin);第十八PMOS管(P18)的栅极和第十八NMOS管(N18)的栅极均连接使能信号(EN); 
所述相等比较电路包括第十九PMOS管(P19)、第二十PMOS管(P20)、第二十一PMOS管(P21)、第二十二PMOS管(P22)、第二十三PMOS管(P23)、第二十四PMOS管(P24)、第二十五PMOS管(P25)、第二十六PMOS管(P26)、第二十七PMOS管(P27)、第二十八PMOS管(P28)、第十九NMOS管(N19)、第二十NMOS管(N20)、第二十一NMOS管(N21)、第二十二NMOS管(N22)、第二十三NMOS管(N23)、第二十四NMOS管(N24)、第二十五NMOS管(N25)、第二十六NMOS管(N26)、第二十七NMOS管(N27)、第二十八NMOS管(N28) 和第三反相器(3);所述第十九PMOS管(P19)的源极、第二十一PMOS管(P21)的源极、第二十三PMOS管(P23)的源极、第二十五PMOS管(P25)的源极、第二十七PMOS管(P27)的源极、第二十八PMOS管(P28)的源极均连接电源,第二十八NMOS管(N28)的源极接地; 
第十九PMOS管(P19)的漏极与第二十PMOS管(P20)的源极相接,第二十一PMOS管(P21)的漏极与第二十二PMOS管(P22)的源极相接,第十九PMOS管(P19)的漏极与第二十一PMOS管(P21)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三PMOS管(P23)的漏极与第二十四PMOS管(P24)的源极相接,第二十五PMOS管(P25)的漏极与第二十六PMOS管(P26)的源极相接,第二十三PMOS管(P23)的漏极与第二十五PMOS管(P25)的漏极相接; 
第二十PMOS管(P20)的漏极、第二十二PMOS管(P22)的漏极、第二十四PMOS管(P24)的漏极、第二十六PMOS管(P26)的漏极、第二十七PMOS管(P27)的漏极和第二十八PMOS管(P28)的漏极均与第三反相器(3)的输入端相接; 
第二十PMOS管(P20)的漏极与第十九NMOS管(N19)的漏极相接,第十九NMOS管(N19)的源极与第二十一NMOS管(N21)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一NMOS管(N21)的源极与第二十三NMOS管(N23)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三NMOS管(N23)的源极与第二十五NMOS管(N25)的漏极相接;第二十六PMOS管(P26)的漏极与第二十NMOS管(N20)的漏极相接,第二十NMOS管(N20)的源极与第二十二NMOS管(N22)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二NMOS管(N22)的源极与第二十四NMOS管(N24)的漏极相接,第二十四NMOS管(N24)的源极与第二十六NMOS管(N26)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一NMOS管(N21)的漏极与第二十二NMOS管(N22)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五NMOS管(N25)的源极和第二十六NMOS管(N26)的源极均与第二十七NMOS管(N27)的漏极相接,第二十七NMOS管(N27)的源极与第二十八NMOS管(N28)的漏极相接; 
第十九PMOS管(P19)的栅极和第十九NMOS管(N19)的栅极均连接第一数据低位信号(A0);第二十PMOS管(P20)的栅极和第二十NMOS管(N20)的栅极均连接第一数据低位非信号第二十一PMOS管(P21)的栅极和第二十一NMOS管(N21)的栅极均连接第二数据低位信号(B0);第二十二PMOS管(P22)的栅极和第二十二NMOS管(N22)的栅极均连接第二数据低位非信号第二十三PMOS管(P23)的栅极和第二十三NMOS管(N23)的栅极 均连接第一数据高位信号(A1);第二十四PMOS管(P24)的栅极和第二十四NMOS管(N24)的栅极均连接第一数据高位非信号第二十五PMOS管(P25)的栅极和第二十五NMOS管(N25)的栅极均连接第二数据高位信号(B1);第二十六PMOS管(P26)的栅极和第二十六NMOS管(N26)的栅极均连接第二数据高位非信号第二十七PMOS管(P27)的栅极和第二十七NMOS管(N27)的栅极均连接相等信号的输入端(EQin);第二十八PMOS管(P28)的栅极和第二十八NMOS管(N28)的栅极均连接使能信号(EN); 
所述终止判断单元包括大于或等于信号判断电路、小于信号判断电路和逻辑或门(OR1); 
所述大于或等于信号判断电路包括等于信号PMOS管(PEQ)、第0大于信号PMOS管(PGT0)、第1大于信号PMOS管(PGT1)、第N-1大于信号PMOS管(PGTn-1)、第一使能信号PMOS管(PEN1)、等于信号NMOS管(NEQ)、第0大于信号NMOS管(NGT0)、第1大于信号NMOS管(NGT1)、第N-1大于信号NMOS管(NGTn-1)、第一使能信号NMOS管(NEN1)和第四反相器(4); 
所述等于信号PMOS管(PEQ)、第0大于信号PMOS管(PGT0)、第1大于信号PMOS管(PGT1)和第N-1大于信号PMOS管(PGTn-1)串联; 
所述第N-1大于信号PMOS管(PGTn-1)的源极和第一使能信号PMOS管(PEN1)的源极连接,等于信号PMOS管(PEQ)的漏极和第一使能信号PMOS管(PEN1)的漏极连接,第一使能信号PMOS管(PEN1)的源极接电源; 
所述等于信号NMOS管(NEQ)、第0大于信号NMOS管(NGT0)、第1大于信号NMOS管(NGT1)和第N-1大于信号NMOS管(NGTn-1)并联; 
所述等于信号NMOS管(NEQ)的源极、第0大于信号NMOS管(NGT0)的源极、第1大于信号NMOS管(NGT1)的源极、第N-1大于信号NMOS管(NGTn-1)的源极均与第一使能信号NMOS管(NEN1)的漏极连接,第一使能信号NMOS管(NEN1)的源极接地; 
所述等于信号NMOS管(NEQ)的漏极与第四反相器(4)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等于信号PMOS管(PEQ)的栅极和等于信号NMOS管(NEQ)的栅极均连接相等输入信号(EQ);第0大于信号PMOS管(PGT0)的栅极和第0大于信号NMOS管(NGT0)的栅极均连接第0大于信号(GT[0]);第1大于信号PMOS管(PGT1)的栅极和第1大于信号NMOS管(NGT1)的栅极均连接第1大于信号(GT[1]);第N-1大于信号PMOS管(PGTn-1)的栅极和第N-1大于信号NMOS 管(NGTn-1)的栅极均连接第N-1大于信号(GT[N-1]);第一使能信号PMOS管(PEN1)的栅极和第一使能信号NMOS管(NEN1)的栅极均连接使能信号(EN); 
所述小于信号判断电路包括第0小于信号PMOS管(PLT0)、第1小于信号PMOS管(PLT1)、第N-1小于信号PMOS管(PLTn-1)、第二使能信号PMOS管(PEN2)、第0小于信号NMOS管(NLT0)、第1小于信号NMOS管(NLT1)、第N-1小于信号NMOS管(NLTn-1)、第二使能信号NMOS管(NEN2)和第五反相器(5); 
所述第0小于信号PMOS管(PLT0)、第1小于信号PMOS管(PLT1)和第N-1小于信号PMOS管(PLTn-1)串联; 
所述第N-1小于信号PMOS管(PLTn-1)的源极和第二使能信号PMOS管(PEN2)的源极连接,第0小于信号PMOS管(PLT0)的漏极和第二使能信号PMOS管(PEN2)的漏极连接,第二使能信号PMOS管(PEN2)的源极接电源; 
所述第0小于信号NMOS管(NLT0)、第1小于信号NMOS管(NLT1)和第N-1小于信号NMOS管(NLTn-1)并联; 
所述第0小于信号NMOS管(NLT0)的源极、第1小于信号NMOS管(NLT1)的源极、第N-1小于信号NMOS管(NLTn-1)的源极和第二使能信号NMOS管(NEN2)的源极均与第二使能信号NMOS管(NEN2)的漏极连接,第二使能信号NMOS管(NEN2)的源极接地; 
所述第0小于信号NMOS管(NLT0)的漏极与第五反相器(5)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0小于信号PMOS管(PLT0)的栅极和第0小于信号NMOS管(NLT0)的栅极均连接第0小于信号(LT[0]);第1小于信号PMOS管(PLT1)的栅极和第1小于信号NMOS管(NLT1)的栅极均连接第1小于信号(LT[1]);第N-1小于信号PMOS管(PLTn-1)的栅极和第N-1小于信号NMOS管(NLTn-1)的栅极均连接第N-1小于信号(LT[N-1]);第二使能信号PMOS管(PEN2)的栅极和第二使能信号NMOS管(NEN2)的栅极均连接使能信号(EN); 
所述第四反相器(4)的输出端大于或等于信号(GT or EQ)、第五反相器(5)的输出端小于信号(LT)与逻辑或门(OR1)的输入端连接。 
CN201420244130.5U 2014-05-13 2014-05-13 一种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84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44130.5U CN203984376U (zh) 2014-05-13 2014-05-13 一种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44130.5U CN203984376U (zh) 2014-05-13 2014-05-13 一种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84376U true CN203984376U (zh) 2014-12-03

Family

ID=51981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4413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84376U (zh) 2014-05-13 2014-05-13 一种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843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9738A (zh) * 2014-05-13 2014-08-2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9738A (zh) * 2014-05-13 2014-08-2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6631B (zh) 一种用于提高管脚使用率的管脚复用方法及电路
CN204615806U (zh) 一种基于反相逻辑的三模冗余表决电路
CN103078629A (zh) 一种基于7管异或同或单元的全加器电路
CN107346170A (zh) 一种fpga异构计算加速系统及方法
CN103235710A (zh) 一种基于可逆逻辑的16位超前进位加法器
CN203984376U (zh) 一种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
CN103957002B (zh) 一种栅压自举异或/同或电路及栅压自举一位全加器
CN111313890B (zh) 一种高性能近似全加器门级单元
CN104572560A (zh) Usb和adc接口复用电路及复用方法
US20080183784A1 (en) Full-adder of complementary carry logic voltage compensation
CN203119871U (zh) 一种基于7管异或同或单元的全加器电路
CN104009738A (zh) 一种基于静态逻辑实现的提前终止比较器及其控制方法
Jiang et al. A new full adder design for tree structured arithmetic circuits
CN103279322A (zh) Set/mos混合电路构成的阈值逻辑型超前进位加法器
CN106598900B (zh) Lvds驱动器电路
CN204406394U (zh) Usb和adc接口复用电路
CN103631560A (zh) 基于可逆逻辑的4位阵列乘法器
CN106547514A (zh) 一种基于时钟拉伸技术的高能效二进制加法器
CN203324967U (zh) Set/mos混合电路构成的阈值逻辑型超前进位加法器
CN102571071B (zh) 基于阈值逻辑的set/mos混合结构乘法器单元
Shirakol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16-bit carry skip adder using efficient low power high performance full adders
Babu et al.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XOR-XNOR function based high-speed CMOS full adder circuits
Kharwar et al. Design & Comparison of 32-bit CSLA with Hybrid Logic
CN202218216U (zh) 一种用于ldpc解码器的低功耗异步比较选通器
CN108011627A (zh) 一种低功耗时序电路的构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Termination date: 2017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