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78708U - 双向齿轮马达 - Google Patents
双向齿轮马达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78708U CN203978708U CN201420472660.5U CN201420472660U CN203978708U CN 203978708 U CN203978708 U CN 203978708U CN 201420472660 U CN201420472660 U CN 201420472660U CN 203978708 U CN203978708 U CN 2039787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plate
- driving gear
- circle body
- gear shaft
- 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Hydraulic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齿轮马达,包括前盖、壳体、主动齿轮、主动齿轮轴、从动齿轮、从动齿轮轴和侧板;壳体包括左侧开口的槽式腔体,主动齿轮、主动齿轮轴、从动齿轮、从动齿轮轴和侧板均设置于壳体之内;前盖固定设置于壳体的左端面上,并将槽式腔体的左侧开口封闭;主动齿轮轴的左端部穿过前盖并伸出于前盖的左端;前盖设置有阶梯形内腔,主动齿轮轴从阶梯形内腔穿过;阶梯形内腔的左端腔体设置为轴承腔,阶梯形内腔的右端腔体设置为密封腔;轴承腔内设置有轴承,密封腔内设置有油封,轴承和油封均套设于主动齿轮轴上。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齿轮马达,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压力高、噪音低、高温启动性能好、寿命长、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马达侧板,尤其是一种双向齿轮马达。
背景技术
齿轮马达作为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在国内外被广泛用于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中。齿轮马达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自吸力强,对油液污染不敏感等特性,在液压技术领域特别是工程机械行业被广泛的应用。
现有32~125mL/r齿轮马达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结构所限存在如下问题:
1)如图10所示,32~125mL/r齿轮马达的已有结构的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10采用4模数13齿,中心距为56mm,齿轮压力角均为现行的GB/T1356-1988《渐开线圆柱齿轮基准齿形》标准的齿轮,压力角为20°,由于齿轮啮合时的重迭系数和齿隙较大,齿轮马达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使液压油发热,容积效率低,使用寿命短;
2)如图10所示,已有结构中的主动齿轮8与前盖6处为简单的直通结构,无法承受因安装误差等因素造成的轴向力、径向力和弯矩,造成齿轮马达过早的失效;
3)如图10所示,已有结构中的前盖6、壳体7和后盖20为三段式结构,泵体与后盖的工艺分散,现有加工水平很难同时保证各部件安装孔的尺寸精度。同时,工序的分散,零部件的多次装夹加工,造成产品的整体累计误差较大,造成马达轴承的径向载荷加大,整体的摩擦力矩加大,密封件装配难度较大,增加了齿轮马达的起动扭矩;
4)如图10所示,已有结构中的轴套采用传统的分体式轴套,在主动齿轮轴9和从动齿轮轴11分别设置了两个相互独立的轴套21,受到压力在壳体7内轴向浮动时两个轴套很难达到一致,致使端面密封较差,齿轮马达在正常工作时的容积效率很难得到保证;
5)如图10和11所示,已有结构中,前、后盖的密封结构上采用分体设置的结构形式,即前、后盖的内侧面上直接设置了外密封圈槽24、内密封圈槽25,在外密封圈槽、内密封圈槽分别设置外密封圈22和内密封圈23。这种结构形式的缺点为:①整体的密封性差,间隙处的泄漏无法控制,摩擦系数较大;②整体的安装与操作性较差,安装过程中内密封圈、挡条与外密封圈的切合性较差,易产生错位与压圈等问题;③传统的齿轮马达为了保证容积效率,首先考虑的是提高密封件的压缩量来提供密封性能,无法兼顾齿轮马达的低启动扭矩。当双向马达压力区域不断切换时,在保证密封的情况下又无法保证合适的齿轮马达轴向配合间隙,在保证齿轮马达轴向配合间隙下又无法保证齿轮马达的低启动扭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向齿轮马达,以有效地降低了齿轮马达轴承的径向力和降低齿轮马达过渡区向高压区过渡时的压力突变、使侧板两端面的液压油推力稳定。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双向齿轮马达,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前盖、壳体、主动齿轮、主动齿轮轴、从动齿轮、从动齿轮轴和侧板;所述壳体包括一个左侧开口的槽式腔体,所述主动齿轮、主动齿轮轴、从动齿轮、从动齿轮轴和侧板均设置于所述壳体之内;所述前盖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左端面上,并将槽式腔体的左侧开口封闭;所述主动齿轮轴的左端部穿过所述前盖并伸出于所述前盖的左端;所述前盖设置有一个阶梯形内腔,所述主动齿轮轴从所述阶梯形内腔穿过;所述阶梯形内腔的左端腔体设置为轴承腔,所述阶梯形内腔的右端腔体设置为密封腔;所述轴承腔内设置有轴承,所述密封腔内设置有油封,所述轴承和所述油封均套设于所述主动齿轮轴上;
所述主动齿轮套设于所述主动齿轮轴上,所述从动齿轮套设于所述从动齿轮轴上,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在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侧板;所述侧板同时套设于所述主动齿轮轴和所述从动齿轮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齿轮马达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侧板包括侧板本体、密封圈与密封挡条;所述侧板本体的背面设置有一个密封圈槽、两个引油槽和四个压力平衡油槽;
所述密封圈嵌入设置于所述密封圈槽内,所述密封挡条嵌入设置于所述密封圈内;所述两个引油槽分别位于所述密封圈槽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引油槽与所述密封圈槽是相连通的;
所述四个压力平衡油槽位于所述引油槽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侧板本体的边缘处,引油槽的每侧两个压力平衡油槽,以所述侧板本体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四个压力平衡油槽分别位于侧板本体上部和下部,侧板本体上部和下部各两个压力平衡油槽,并以所述侧板本体的水平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所述所述两个引油槽包括第一引油槽和第二引油槽,分别位于所述侧板本体的上下位置的最高处和最低处;且两个引油槽为对称结构,两个引油槽均是以所述侧板本体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结构的,第一引油槽和第二引油槽还以所述侧板本体的水平轴线为对称轴上下对称设置。
所述四个压力平衡油槽包括第一压力平衡油槽、第二压力平衡油槽、第三压力平衡油槽和第四压力平衡油槽,四个压力平衡油槽分布在侧板本体的左右两侧,呈上下对称和左右对称的状态。
所述密封圈包括两个圆环形的圈体,所述密封圈上设置有用于嵌入所述密封挡条的密封挡条槽;所述两个圆环形的圈体包括上圈体和下圈体,上圈体和下圈体均为圆环体,所述上圈体和所述下圈体为完全相同的对称式结构;圈体的周向上设置有一个开口,所述上圈体的开口和下圈体的开口通过两个连接部以平滑连接的方式相连接;圈体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向外延伸的L形的侧耳部;所述圈体的位于所述两个侧耳部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沿着所述圈体的径向向外延伸的轮齿形突起,所述多个轮齿形突起沿着所述圈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圈体的两侧还对称地设置有两个矩形凹槽;所述两个连接部的每一个连接部上也设置有一个矩形凹槽。
所述密封挡条包括两个圆环形的环形体;所述两个圆环形的环形体包括上环形体和下环形体,上环形体和下环形体均为圆环体,所述上环形体和所述下环形体为完全相同的对称式结构;所述环形体的周向上设置有一个断口,所述上环形体的断口和下环形体的断口通过两个连接体以平滑连接的方式相连接;环形体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向外延伸的延伸段;环形体的两侧还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凸块;所述两个连接体的每一个连接体上也设置有一个凸块。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齿轮马达,前盖、壳体、主动齿轮、主动齿轮轴、从动齿轮、从动齿轮轴和侧板;通过对其总体结构包括齿轮、侧板、轴承结构、密封结构等的重新设计,减小轴向尺寸、提高工作压力和机械效率,提高高温起动性能,降低齿轮马达的启动扭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齿轮马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实用新型,有效减小齿轮的重迭系数,自动调节齿轮径向间隙、齿轮啮合线处的间隙;
2)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三段式结构为前盖与壳体的二段式结构,缩短了轴向尺寸,简化了安装;
3)本实用新型的轴承支架集成机构,能有效地防止轴向力与径向力对齿轮马达内部结构的影响;简化了主机对齿轮马达的安装机构设计,大大缩小了齿轮马达的安装空间。
4)本实用新型采用栅格式精确分区液压平衡侧板可有效的保证了作为双向马达压力区域不断切换所需要的密封性能,在保证密封的情况下可以大幅的提升齿轮马达轴向配合的间隙,大幅度降低了齿轮马达的启动扭矩,提升了马达的启动性能;导向式设计使得密封圈和密封挡条的配合装配更简单方便,有效的提升了密封件的切合性,保证了产品的整体密封性能,提升产品容积效率,提高作为双向齿轮马达频繁切换转向所必须具备的承载和抗冲击能力;
侧板包括侧板本体、密封圈与密封挡条;所述侧板本体的背面设置有一个密封圈槽、两个引油槽和四个压力平衡油槽;通过密封圈槽、两个引油槽和四个压力平衡油槽将侧板本体上的区域分为高压区、次高压区与低压区,有效地降低了齿轮马达轴承的径向力和降低齿轮马达过渡区向高压区过渡时的压力突变,使侧板两端面的液压油推力稳定,具有减轻侧板磨损,提高齿轮马达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优点。
由密封圈与密封挡条组成的双向支撑导向式组合密封结构,在保证密封的情况下可以大幅的提升齿轮马达轴向配合的间隙,大幅度降低了齿轮马达的启动扭矩,提升了马达的启动性能,导向式设计使得密封圈和密封挡条的配合装配更简单方便,有效的提升了密封件的切合性,保证了产品的整体密封性能,提升产品容积效率,提高作为双向齿轮马达频繁切换转向所必须具备的承载和抗冲击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马达侧板,其压力平衡油槽、引油槽与密封件轴向类栅格密封外形结构组的次高压区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改善侧板与齿轮的摩擦副;栅格式精确分区结构设置使侧板背面的推力比常规侧板更加均衡,可以大大减少密封件的压缩量,提高了容积效率并降低了启动扭矩。
侧板采用整体式异型密封圈与密封挡条的组合式支撑导向组合密封结构,可有效的保证了作为双向马达压力区域不断切换所需要的密封性能,在保证密封的情况下可以大幅的提升齿轮马达轴向配合的间隙,大幅度降低了齿轮马达的启动扭矩,提升了马达的启动性能,导向式设计使得密封圈和密封挡条的配合装配更简单方便,有效的提升了密封件的切合性,保证了产品的整体密封性能,提升产品容积效率,提高作为双向齿轮马达频繁切换转向所必须具备的承载和抗冲击能力。
5)该侧板可使马达具有额度工作压力达到20MPa、起动效率≥90%,以及满足工作介质温度100℃~120℃下长时时间工作的卓越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齿轮马达,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压力高、噪音低、高温启动性能好、寿命长、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齿轮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Ⅱ部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齿轮马达的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齿轮马达的侧板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A的剖视图。
图6为图5的Ⅰ部放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板与密封圈组合后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异型密封圈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挡条的示意图。
图10为现有技术的双向齿轮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齿轮马达的后盖的内侧面的示意图。
附图1~附图11中标号:1侧板本体,101密封圈槽,102第一引油槽,103第二引油槽,104第一压力平衡油槽,105第二压力平衡油槽,106第三压力平衡油槽,107第四压力平衡油槽,2密封圈,201上圈体,202下圈体,203密封挡条槽,204开口,205连接部,206侧耳部,207轮齿形突起,208矩形凹槽,3密封挡条,301上环形体,302下环形体,303断口,304连接体,305延伸段,306连接体,4上β角区域,5下β角区域,6前盖,7壳体,8主动齿轮,9主动齿轮轴,10从动齿轮,11从动齿轮轴,12侧板,13销钉,14轴承,15油封,16轴头,17轴挡,18限位台阶,19孔挡,20后盖,21轴套,22外密封圈,23内密封圈,24外密封圈槽,25内密封圈槽。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附图1~附图9,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齿轮马达,包括前盖6、壳体7、主动齿轮8、主动齿轮轴9、从动齿轮10、从动齿轮轴11和侧板12;所述壳体7包括一个左侧开口的槽式腔体,所述主动齿轮8、主动齿轮轴9、从动齿轮10、从动齿轮轴11和侧板12均设置于所述壳体7之内;所述前盖6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7的左端面上,并将槽式腔体的左侧开口封闭;所述主动齿轮轴9的左端部穿过所述前盖6并伸出于所述前盖6的左端;所述前盖6设置有一个阶梯形内腔,所述主动齿轮轴9从所述阶梯形内腔穿过;所述阶梯形内腔的左端腔体设置为轴承腔,所述阶梯形内腔的右端腔体设置为密封腔;所述轴承腔内设置有轴承14,所述密封腔内设置有油封15,所述轴承14和所述油封15均套设于所述主动齿轮轴9上;
所述主动齿轮8套设于所述主动齿轮轴9上,所述从动齿轮10套设于所述从动齿轮轴11上,所述主动齿轮8与所述从动齿轮10相啮合;在所述主动齿轮8和从动齿轮10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侧板12;所述侧板12同时套设于所述主动齿轮轴9和所述从动齿轮轴11上。
如图1,采用外壳和前盖的二段式结构,依次为前盖与壳体,省略了后盖,减小了马达的整体轴向尺寸。所述外壳7和前盖6之间通过销钉13相固定连接。
如图3,设置由前盖、轴承与主动齿轮轴组成的轴承支架集成机构;所谓轴承支架集成机构是主动齿轮轴左端部为轴头16,该轴头16的尾端设置一个轴挡17,轴头16的中端有一个限位台阶18,前盖的轴承腔向外前置,轴承腔内设有一个孔挡19。向右的轴向方向通过轴承孔与轴挡来限位,向左的轴向方向通过轴承与轴承孔的过盈配合、孔挡与轴头限位台阶来限位。与传统的轴承孔多内置且轴承限位常借用过渡盖结构相比较,简化了主机对齿轮马达的安装机构设计,大大缩小了齿轮马达的安装空间,减少了零部件数量,提高了装配速度与质量。
如图2,主从动齿轮与前盖和壳体之间的接触部位上,设置栅格式精确分区液压平衡侧板,侧板内设置了设置双向支撑导向式的密封结构,整体支撑导向式的异型密封圈与密封挡条。
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轮齿参数分别为:压力角28°、中心距50.8mm、径节DP5、齿数10。采用了28°压力角,增大啮合角,重迭系数变小,减少了困油容积,降低了马达的噪音、减少了油液发热;啮合角和齿形的曲率半径的加大,使齿面的滑动系数和接触应力减少,改善轮齿的磨损情况,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由于修正后的齿形有较大的曲率半径,互相接触更加紧密,使啮合点的漏损减少,提高了容积效率。实验证明,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马达中,合理的选择齿轮的齿宽与齿顶圆直径,是减小径向力和提高齿轮轴颈及衬套(轴承)承载能力的一项最易实施的措施,衬套(轴承)负载减少30%,寿命可以延长近8倍;同时,有效地减小了齿轮马达的轴向尺寸,减小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齿轮马达,可减小轴向尺寸、提高工作压力和机械效率,提高高温起动性能,降低齿轮马达的启动扭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所述侧板12包括侧板本体1、密封圈2与密封挡条3;所述侧板本体1的背面设置有一个密封圈槽101、两个引油槽和四个压力平衡油槽;
所述密封圈2嵌入设置于所述密封圈槽101内,所述密封挡条3嵌入设置于所述密封圈2内;所述两个引油槽分别位于所述密封圈槽101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引油槽与所述密封圈槽101是相连通的;
所述四个压力平衡油槽位于所述引油槽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侧板本体1的边缘处,引油槽的每侧两个压力平衡油槽,以所述侧板本体1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四个压力平衡油槽分别位于侧板本体1上部和下部,侧板本体1上部和下部各两个压力平衡油槽,并以所述侧板本体1的水平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如图4-6是所述侧板本体的结构图,侧板本体上设置有一个密封圈槽、两个引油槽和四个耳形的压力平衡油槽。
在侧板的背部是类栅格精确分隔高压区、次高压区和低压区。侧板圆周面上、体上由密封圈槽、引油槽与栅格式分隔体组成的高压区、次高压区与低压区。
如图7是侧板本体内嵌入所述密封圈时的结构图。侧板本体1的背面是以对称分布的密封圈槽12与第一引油槽13、第二引油槽16分隔为高压区、次高压区和低压区。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为在侧板背部设有耳形压力平衡油槽;侧板圆周面上、体上由密封圈槽、引油槽与栅格式分隔体组成的高压区、次高压区与低压区,保证了齿轮马达不同压力区域的精确分隔;侧板的正面外周边为无倒角的直角形式。
双向支撑导向式密封由整体式耐高温异型密封圈与密封挡条组成,异型密封圈为“凸”字形矩形截面,圆周面上对称分布六处凹处,轴向方向有对称的类栅格密封外形;密封挡条为H型结构,具有引导与支撑安装用骨架,更方便的引导与异型密封圈的凹处相嵌接。
所述所述两个引油槽包括第一引油槽102和第二引油槽103,分别位于所述侧板本体1的上下位置的最高处和最低处;且两个引油槽为对称结构,两个引油槽均是以所述侧板本体1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结构的,第一引油槽102和第二引油槽103还以所述侧板本体1的水平轴线为对称轴上下对称设置。
所述四个压力平衡油槽包括第一压力平衡油槽104、第二压力平衡油槽105、第三压力平衡油槽106和第四压力平衡油槽107,四个压力平衡油槽分布在侧板本体1的左右两侧,呈上下对称和左右对称的状态。
两个引油槽包括第一引油槽和第二引油槽,分别位于所述侧板本体的上下位置的最高处和最低处;且引油槽为左右对称结构,以所述侧板本体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两个引油槽的以所述侧板本体的水平轴线为对称轴上下对称设置,其分布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引油槽与密封圈槽之间是相通的,其中引油槽的槽深小于所述密封圈槽的槽深。
所述四个压力平衡油槽包括第一压力平衡油槽、第二压力平衡油槽、第三压力平衡油槽和第四压力平衡油槽,四个压力平衡油槽分布在侧板本体的左右两侧,呈上下对称和左右对称的状态,其分布如图4所示。
所述密封圈2包括两个圆环形的圈体,所述密封圈2上设置有用于嵌入所述密封挡条3的密封挡条槽203;所述两个圆环形的圈体包括上圈体201和下圈体202,上圈体201和下圈体202均为圆环体,所述上圈体201和所述下圈体202为完全相同的对称式结构;圈体的周向上设置有一个开口204,所述上圈体201的开口204和下圈体202的开口204通过两个连接部205以平滑连接的方式相连接;圈体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向外延伸的L形的侧耳部206;所述圈体的位于所述两个侧耳部206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沿着所述圈体的径向向外延伸的轮齿形突起207,所述多个轮齿形突起207沿着所述圈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圈体的两侧还对称地设置有两个矩形凹槽208;所述两个连接部205的每一个连接部上也设置有一个矩形凹槽208。
所述密封圈为异型密封圈,包括两个圆环形的圈体,异型密封圈的整体形状为上下和左右对称结构。上圈体和下圈体均为圆环体,圆环体的周向具有一个开口,所述上圈体和下圈体的两个开口处通过两个连接部以平滑连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上圈体和所述下圈体为完全相同的对称结构。圈体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向外延伸的L形的侧耳部,四个侧耳部呈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的形式分布在两个圈体上。圈体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两个矩形凹槽,所述两个矩形凹槽位于侧耳部和开口处之间的位置上。所述两个连接部的每一个连接部上也设置有一个矩形凹槽;因此,在密封圈上共有六个矩形凹槽,六个矩形凹槽呈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的形式分布在两个圈体和两个连接部上。在两个L形的侧耳部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轮齿形的突起,突起对异型密封圈起着支撑作用。所述多个轮齿形的突起构成一个栅格式分隔体,分隔体能对b1、上β角区域4、b2处与b3、下β角区域5、b4处的次高压区的压力进行更精确的分隔。这些轮齿突起属于异型密封圈上的分隔体,侧板上也另外设置有分隔体。所述密封圈上设置有一个与密封挡条形状尺寸相一致的密封挡条槽,以使得所述密封挡条能够嵌入到所述密封挡条槽中,从而与所述密封圈一起嵌入到侧板本体的密封圈槽内;侧板本体上的密封圈槽的形状与所述密封圈是一致的。
所述密封挡条3包括两个圆环形的环形体;所述两个圆环形的环形体包括上环形体301和下环形体302,上环形体301和下环形体302均为圆环体,所述上环形体301和所述下环形体302为完全相同的对称式结构;所述环形体的周向上设置有一个断口303,所述上环形体301的断口303和下环形体302的断口303通过两个连接体304以平滑连接的方式相连接;环形体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向外延伸的延伸段305;环形体的两侧还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凸块306;所述两个连接体304的每一个连接体上也设置有一个凸块306。
所述密封挡条的形状与所述异型密封圈类似,也是由上下两个圆环形的圈体构成的。在所述密封挡条上,与异型密封圈的所述L形的侧耳部相对应处设置有延伸段,延伸段对L形的侧耳部起着支撑与导向的作用;密封挡条上与六个矩形凹槽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六个凸块,以使得所述密封挡条能够嵌入与所述密封圈的密封挡条槽内,二者之间保持紧密的契合度。
如图7是侧板本体内嵌入所述密封圈时的结构图。在侧板本体的圆周面上,由密封圈槽、引油槽与栅格式分隔体组成的高压区、次高压区与低压区。侧板本体的背面是以对称分布的密封圈槽与两个引油槽分隔为高压区、次高压区和低压区。安装时,图4所示的侧板的背面背向齿轮端面。
参见图4~附图7,本实施例中的结构设置是在侧板高压区侧的圆周面设置对称的耳形压力平衡油槽(共有4处);在侧板圆周面上、处在圆周低压区的位置处,沿侧板的轴向设置两个引油槽;侧板体上由密封圈槽、引油槽与栅格式分隔体所精确分隔的高压区、次高压区和低压区为:(1)a1、a2、a3组成高压区(当双向齿轮马达反向旋转时,这些高压区转为低压区);其中,a2为密封圈槽的左半部分区域,在左侧的两个侧耳部之间的位置上;(2)b1、上β角区域4、b2组成一个次高压区,b3、下β角区域5、b4组成另一个次高压区;(3)c1、c2、c3组成的低压区(当双向齿轮马达反向旋转时,这些低压区转为高压区);其中,c2为密封圈槽的右半部分区域,在右侧的两个侧耳部之间的位置上。
两个引油槽将液压油引入图4中密封圈槽与异型密封圈的两个β角区域处,在β角区域形成一个次高压区。两个β角区域处的次高压区增大了侧板背面轴向的液压油推力面积,使侧板背面的液压油推力更加均衡,有效地降低了齿轮马达过渡区向高压区过渡时的压力突变,具有减轻侧板磨损,提高齿轮马达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优点。具体工况中,β角数值没有精确限定。齿轮马达使用的工况不同,β角不同,本实用新型中β的阀值≤85°。β角大小阀值由齿轮马达使用工况和异型密封圈结构所决定。
同时,齿轮马达的齿轮更有效的平衡的贴合到侧板的端面上,大幅减少内部密封件的压缩量,对齿轮所受径向力有很大的改善,降低了齿轮马达的启动扭矩。
图8中,整体式异型密封圈上共6处矩形凹处。图9为与图5异型密封圈相对应的H型支撑式的密封挡条,密封挡条对应有6处凸块;图9的6处凸块与图8的6个矩形凹处相嵌接,保证了齿轮马达内不同压力区域的分隔;导向式设计使得密封圈和密封挡条的配合装配更简单,优良的整体密封性能同时也保证了双向马达压力区域不断切换所需要的密封性能,大幅的提升齿轮马达轴向配合的间隙,降低了齿轮马达的启动扭矩,使齿轮马达在正常工作时有较高的容积效率以及在高温下的起动性能,同时也保证了齿轮马达在高调节灵敏感度的要求下能正常工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6)
1.双向齿轮马达,其特征是,包括前盖(6)、壳体(7)、主动齿轮(8)、主动齿轮轴(9)、从动齿轮(10)、从动齿轮轴(11)和侧板(12);所述壳体(7)包括一个左侧开口的槽式腔体,所述主动齿轮(8)、主动齿轮轴(9)、从动齿轮(10)、从动齿轮轴(11)和侧板(12)均设置于所述壳体(7)之内;所述前盖(6)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7)的左端面上,并将槽式腔体的左侧开口封闭;所述主动齿轮轴(9)的左端部穿过所述前盖(6)并伸出于所述前盖(6)的左端;所述前盖(6)设置有一个阶梯形内腔,所述主动齿轮轴(9)从所述阶梯形内腔穿过;所述阶梯形内腔的左端腔体设置为轴承腔,所述阶梯形内腔的右端腔体设置为密封腔;所述轴承腔内设置有轴承(14),所述密封腔内设置有油封(15),所述轴承(14)和所述油封(15)均套设于所述主动齿轮轴(9)上;
所述主动齿轮(8)套设于所述主动齿轮轴(9)上,所述从动齿轮(10)套设于所述从动齿轮轴(11)上,所述主动齿轮(8)与所述从动齿轮(10)相啮合;在所述主动齿轮(8)和从动齿轮(10)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侧板(12);所述侧板(12)同时套设于所述主动齿轮轴(9)和所述从动齿轮轴(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齿轮马达,其特征是,所述侧板(12)包括侧板本体(1)、密封圈(2)与密封挡条(3);所述侧板本体(1)的背面设置有一个密封圈槽(101)、两个引油槽和四个压力平衡油槽;
所述密封圈(2)嵌入设置于所述密封圈槽(101)内,所述密封挡条(3)嵌入设置于所述密封圈(2)内;所述两个引油槽分别位于所述密封圈槽(101)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引油槽与所述密封圈槽(101)是相连通的;
所述四个压力平衡油槽位于所述引油槽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侧板本体(1)的边缘处,引油槽的每侧两个压力平衡油槽,以所述侧板本体(1)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四个压力平衡油槽分别位于侧板本体(1)上部和下部,侧板本体(1)上部和下部各两个压力平衡油槽,并以所述侧板本体(1)的水平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齿轮马达,其特征是,所述所述两个引油槽包括第一引油槽(102)和第二引油槽(103),分别位于所述侧板本体(1)的上下位置的最高处和最低处;且两个引油槽为对称结构,两个引油槽均是以所述侧板本体(1)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结构的,第一引油槽(102)和第二引油槽(103)还以所述侧板本体(1)的水平轴线为对称轴上下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齿轮马达,其特征是,所述四个压力平衡油槽包括第一压力平衡油槽(104)、第二压力平衡油槽(105)、第三压力平衡油槽(106)和第四压力平衡油槽(107),四个压力平衡油槽分布在侧板本体(1)的左右两侧,呈上下对称和左右对称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齿轮马达,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圈(2)包括两个圆环形的圈体,所述密封圈(2)上设置有用于嵌入所述密封挡条(3)的密封挡条槽(203);所述两个圆环形的圈体包括上圈体(201)和下圈体(202),上圈体(201)和下圈体(202)均为圆环体,所述上圈体(201)和所述下圈体(202)为完全相同的对称式结构;圈体的周向上设置有一个开口(204),所述上圈体(201)的开口(204)和下圈体(202)的开口(204)通过两个连接部(205)以平滑连接的方式相连接;圈体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向外延伸的L形的侧耳部(206);所述圈体的位于所述两个侧耳部(206)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沿着所述圈体的径向向外延伸的轮齿形突起(207),所述多个轮齿形突起(207)沿着所述圈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圈体的两侧还对称地设置有两个矩形凹槽(208);所述两个连接部(205)的每一个连接部上也设置有一个矩形凹槽(208)。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齿轮马达,其特征是,所述密封挡条(3)包括两个圆环形的环形体;所述两个圆环形的环形体包括上环形体(301)和下环形体(302),上环形体(301)和下环形体(302)均为圆环体,所述上环形体(301)和所述下环形体(302)为完全相同的对称式结构;所述环形体的周向上设置有一个断口(303),所述上环形体(301)的断口(303)和下环形体(302)的断口(303)通过两个连接体(304)以平滑连接的方式相连接;环形体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向外延伸的延伸段(305);环形体的两侧还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凸块(306);所述两个连接体(304)的每一个连接体上也设置有一个凸块(30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72660.5U CN203978708U (zh) | 2014-08-20 | 2014-08-20 | 双向齿轮马达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72660.5U CN203978708U (zh) | 2014-08-20 | 2014-08-20 | 双向齿轮马达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78708U true CN203978708U (zh) | 2014-12-03 |
Family
ID=51976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472660.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78708U (zh) | 2014-08-20 | 2014-08-20 | 双向齿轮马达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97870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79632A (zh) * | 2014-08-20 | 2014-12-03 | 合肥长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 双向齿轮马达 |
-
2014
- 2014-08-20 CN CN201420472660.5U patent/CN203978708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79632A (zh) * | 2014-08-20 | 2014-12-03 | 合肥长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 双向齿轮马达 |
CN104179632B (zh) * | 2014-08-20 | 2016-09-07 | 合肥长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 双向齿轮马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79632A (zh) | 双向齿轮马达 | |
CN102588722B (zh) | 可逆转子式油泵 | |
CN102400641A (zh) | 钻探机械的浮动装置 | |
CN203978708U (zh) | 双向齿轮马达 | |
CN104691612B (zh) | 一种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泵总成 | |
CN101340123B (zh) | 双向齿轮马达 | |
CN205058282U (zh) | 轴端密封结构及混凝土搅拌机 | |
CN105328798A (zh) | 动力设备、铣槽机驱动装置及铣槽机 | |
CN100513834C (zh) | 带有一防转动接片的圆环密封件和密封方法 | |
CN103206375A (zh) | 一种新型高压大排量齿轮泵浮动侧板 | |
CN105889438A (zh) | 减速器 | |
CN205388096U (zh) | 动静压轴承和安装有动静压轴承的主轴 | |
CN209349960U (zh) | 一种车床主轴箱主轴带轮密封结构 | |
CN203978818U (zh) | 设有双向支撑导向式组合密封结构的齿轮马达侧板 | |
CN105673719A (zh) | 一种高密封的油润滑万向节总成 | |
CN206017133U (zh) | 一种内啮合球齿泵 | |
CN205350060U (zh) | 钻具用串接式轴承 | |
CN212272832U (zh) | 静压轴承轴承套 | |
CN104196717A (zh) | 设有双向支撑导向式组合密封结构的齿轮马达侧板 | |
CN210380501U (zh) | 一种电机传动轴及具有其的永磁电机 | |
CN206801777U (zh) | 高压齿轮马达 | |
CN103912668A (zh) | 防止配合花键齿的噪声 | |
CN201232675Y (zh) | 双向齿轮马达 | |
CN209705116U (zh) | 一种安全联轴器 | |
CN204663875U (zh) | 设有镶联式泵体和带阻尼孔侧板的齿轮油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907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