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72624U - 一种拉延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延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72624U CN203972624U CN201420137253.9U CN201420137253U CN203972624U CN 203972624 U CN203972624 U CN 203972624U CN 201420137253 U CN201420137253 U CN 201420137253U CN 203972624 U CN203972624 U CN 2039726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elastomeric material
- counterdie
- drawing die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拉延模具,涉及冲压成型技术领域,为减少拉延件表面缺陷,提高拉延件的质量而发明。所述拉延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上设有凹槽,所述上模上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的形状和尺寸相适应,所述凹槽内填充有弹性材料。所述拉延模具用于拉延具有凹型结构的拉延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延模具。
背景技术
拉延,是利用拉延模具在压力作用下,将平面板料制成圆筒形、阶梯形和其他复杂形状的空心件的加工方法。它是冲压成型的基本工序,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等各种工业部门的产品生产中,现有的拉延模具通常包括上模和下模,通过上模和下模闭合时的挤压,使板料成型。目前,对于设计有凹型结构的拉延件,例如汽车的车门外板,在汽车门把手的位置设有凹型结构,在制造此类拉延件时,需要在拉延模具的下模上制造出与拉延件的凹型结构相对应的凹槽,在上模上制造出与该凸起相对应的凸起,在拉延过程中,板料位于上模和下模之间,通过该凸起和凹槽的配合,在板料上形成所需的凹型结构。
现有技术中,由于在下模上制造有凹槽,导致上模和下模闭合时,板料在凹槽位置缺乏稳定的支撑,所述凸起将板料压向所述凹槽内时,使板料难以稳定流动,导致在零部件的凹型结构周围产生凹坑,难以保证凹型结构表面的光滑,同时,由于对凹型结构处的板料缺乏稳定支撑,位于凹形结构以外的已经成型的板料可能会随所述凸起的下压,向所述凹槽内流动,使板料难以保持所需的精度,从而影响拉延件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延模具,可减少拉延件表面缺陷,提高拉延件的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拉延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上设有凹槽,所述上模与上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的形状和尺寸相适应,所述凹槽内填充有弹性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材料的上表面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处于同一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材料与所述凹槽的内壁间设有间隙。
具体地,所述弹性材料为聚氨酯。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两端均设有镶块,所述镶块通过可拆卸方式与所述凹槽连接,且所述镶块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凹槽的开口,所述上模的凸起的形状和尺寸与安装所述镶块后的凹槽相适应。
更进一步地,各所述镶块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更进一步地,各所述镶块的上表面均设有所述弹性材料,且所述弹性材料的上表面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位于同一表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镶块的材质与所述下模相同。
更进一步地,所述镶块通过螺钉与所述凹槽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延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和下模,在所述下模上开设有凹槽,在所述上模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设有凸起,并在所述凹槽内填充弹性材料,在拉延时,板料放置于上模和下模之间,随着上模的下移,所述凸起压向并进入所述凹槽,所述板料在所述凸起和凹槽的作用下与所述弹性材料接触,从而由所述弹性材料为板材提供支撑,随着所述上模的进一步下移,所述凸起将板材下压,使所述弹性材料被进一步压缩,并始终对板材提供支撑直至所述上模运动到下死点,所述凹型结构在板料上形成。由于所述弹性材料可在所述凹型结构的成型过程中始终为板料提供稳定的支撑,使得在拉延时,板料可在所述凹槽处稳定、均匀的流动,使板料在所述凹槽处的变形更加均匀,避免板料因急剧变形而在所述凹槽处起皱或产生凹坑,同时,由于弹性材料对所述板料的支撑作用,也避免了凹槽外的已经成型的板料随所述凸起的下压而向所述凹槽内流动,从而影响拉延件的质量,由此,可减少拉延件表面缺陷,提高拉延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拉延模具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4的C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拉延模具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拉延模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拉延模具,包括下模1和上模(图中未示出),下模1上设有凹槽2,所述上模上与凹槽2对应的位置设有凸起(图中未示出),所述凸起与凹槽2的形状和尺寸相适应,凹槽2内填充有弹性材料3。
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延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下模1和上模,在下模1上开设有凹槽2,在所述上模与凹槽2对应的位置设有凸起,并在凹槽2内填充弹性材料3,在拉延时,板料(图中未示出)放置于所述上模和下模1之间,随着所述上模的下移,所述凸起压向并进入凹槽2,所述板料在所述凸起和凹槽2的作用下与弹性材料3接触,从而由弹性材料3为所述板料提供支撑,随着所述上模的进一步下移,所述凸起将所述板料下压,使弹性材料3被进一步压缩,并始终为所述板料提供支撑直至所述上模运动到下死点,在所述板料上形成所需的凹型结构。由于弹性材料3可在所述板料的成型过程中始终为所述板料提供稳定的支撑,使得在拉延时,所述板料可在凹槽2处稳定、均匀的流动,从而使所述板料在凹槽2处的变形更加均匀,避免在凹槽2处起皱或产生凹坑,同时,由于弹性材料3对所述板料的支撑作用,也避免了凹槽2外的已经成型的板料随所述凸起的下压而向凹槽2内流动,从而影响拉延件的质量,由此,可减少拉延件表面缺陷,提高拉延件的质量。
参照图4及图5,由于在所述板料与凹槽2接触的初期,所述板料还未被压入凹槽2内,若弹性材料3的上表面31低于下模1的上表面11,则所述板料无法在此时与弹性材料3接触,使得在所述板料与凹槽2接触的初期,弹性材料3无法为板料提供支撑,从而可能导致板料在与凹槽2接触的初期即发生变形,而发生变形的部分可能最终保留在拉延件的表面上,从而影响最终的拉延件的质量,若弹性材料3的上表面31高于下模1的上表面11,则弹性材料3将先于下模1的上表面11与所述板料接触,影响所述板料与下模1的正常接触,导致所述上模和下模1可能难以正常闭合,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拉延件的质量,可使弹性材料3的上表面31与下模1的上表面11处于同一表面,使弹性材料3的上表面31与下模1的上表面11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在所述板料与凹槽2接触的初期,弹性材料3即与所述板料接触,并为所述板料提供支撑,防止在所述板料与凹槽2接触的初期即发生变形,影响拉延件的质量。由此,进一步了提高拉延件的质量。
由于凹槽2的内部空间有限,若弹性材料3布满凹槽2内的全部空间,则在弹性材料3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因凹槽2的内部空间限制而难以被继续压缩,导致拉延过程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可在弹性材料3与凹槽2的内壁间设置间隙,当弹性材料3被压缩时,弹性材料3可填入所述间隙内,从而扩大弹性材料3被压缩的范围。由此,可保证拉延过程的顺利进行。
弹性材料3可选用聚氨酯。由于聚氨酯既具有较好弹性,又具有耐磨性,因此可长时间多次使用,从而避免频繁更换或维修,有利于节约制造成本。
为了扩大所述拉延模具的适用范围,使得当所述拉延件的凹型结构为台阶槽时,仍可利用所述拉延模具进行拉延,例如汽车门外板的凹型结构,可在凹槽2两端设置镶块4,由凹槽2和镶块4组成所述台阶槽,镶块4即为所述台阶槽内的台阶,且镶块4的上表面低于凹槽2的开口,并使所述上模的凸起的形状和尺寸与安装镶块4后的凹槽2相适应,当所述拉延件为汽车门外板时,可根据汽车门外板把手的凹型结构设计凹槽2的形状和尺寸,凹槽2两端的镶块4与所述汽车门外板把手的安装位置对应,拉延过程中,所述板料在凹槽2两端的镶块4上形成深度较浅的凹槽,用于安装汽车门外板把手,在镶块4之间形成深度较大的凹槽,便于抓握把手。同时,由于在成型过程中,所述板料被挤压时易使凹槽2的两端的镶块4产生磨损,若凹槽2与镶块4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等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则维修和更换的成本较大,因此可将镶块4与下模1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在镶块4受到磨损后,只需更换或维修镶块4即可,从而节约成本。
当所述拉延件为汽车门外板时,由于汽车门外板把手安装于汽车门外板的台阶槽两端的深度较浅的凹槽处,为了便于安装汽车门外板把手,避免汽车门外板把手发生歪斜,应使所述台阶槽两端的深度较浅的凹槽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因此可使各镶块4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在对板料拉延成型后,可使所述台阶槽两端的深度较浅的凹槽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由此,便于安装汽车门外板把手。
由于镶块4的上表面低于下模1的上表面,且镶块4与板料间没有填充物在拉延过程中为所述板料提供稳定的支撑,导致可能产生影响拉延件质量的凹坑,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拉延件的质量,可在镶块4的上表面也设置与弹性材料3相同的弹性材料(图中未示出),且所述弹性材料的上表面与下模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表面,从而使得在拉延过程中,在镶块4上同样有弹性材料为所述板料提供稳定支撑,进一步防止在拉延件的凹型结构处起皱或出现凹坑,由此,进一步提高了拉延件的质量。
由于在拉延过程中,所述上模和下模1闭合,镶块4和下模1均需要承受较大压力,若镶块4和下模1承受的压力的能力不同,则在拉延时可能会使板料难以均匀受力从而影响最终的拉延件的质量,而镶块4和下模1承受压力的能力受镶块4和下模1各自材质的影响,若镶块4和下模1的材质不同,则镶块4和下模1的强度、硬度等力学性难以保持一致,使镶块4和下模1承受的压力的能力不同,影响拉延件的质量,因此,可选用相同的材质制造镶块4与下模1,使得镶块4和下模1的力学性保持一致。由此,可进一步提高拉延件的质量。
为了简化结构,便于安装和拆卸,可通过螺钉5将镶块4与凹槽2连接,即通过螺钉5将镶块4固定于下模1上,由于螺钉的结构简单,且拆装方便,可降低拆装镶块4的难度。由此,可简化结构,便于镶块4的安装和拆卸。
关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延模具的其他构成等已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拉延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上设有凹槽,所述上模与上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的形状和尺寸相适应,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填充有弹性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的上表面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处于同一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与所述凹槽的内壁间设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为聚氨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两端均设有镶块,所述镶块通过可拆卸方式与所述凹槽连接,且所述镶块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凹槽的开口,所述上模的凸起的形状和尺寸与安装所述镶块后的凹槽相适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镶块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镶块的上表面均设有所述弹性材料,且所述弹性材料的上表面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位于同一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块的材质与所述下模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块通过螺钉与所述凹槽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37253.9U CN203972624U (zh) | 2014-03-25 | 2014-03-25 | 一种拉延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37253.9U CN203972624U (zh) | 2014-03-25 | 2014-03-25 | 一种拉延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72624U true CN203972624U (zh) | 2014-12-03 |
Family
ID=51970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13725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72624U (zh) | 2014-03-25 | 2014-03-25 | 一种拉延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97262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41260A (zh) * | 2018-11-12 | 2019-03-08 | 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拉手基座的槽体结构以及制造该结构的模具 |
-
2014
- 2014-03-25 CN CN201420137253.9U patent/CN20397262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41260A (zh) * | 2018-11-12 | 2019-03-08 | 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拉手基座的槽体结构以及制造该结构的模具 |
CN109441260B (zh) * | 2018-11-12 | 2023-09-19 | 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拉手基座的槽体结构以及制造该结构的模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86342B (zh) | 拉延模具 | |
CN202894008U (zh) | 一种冲压模具 | |
CN205613934U (zh) | 冰箱底板成形模具 | |
CN202088453U (zh) | 聚丙烯空腔板的热压成型模具 | |
CN203427109U (zh) | 无间隙橡胶复合冲压模 | |
CN203972624U (zh) | 一种拉延模具 | |
CN203791462U (zh) | 一种带上下活动压料芯的拉延模具 | |
CN203304411U (zh) | V型橡胶弯曲模 | |
CN103752704B (zh) | 一种拉延模具用凹模及拉延模具 | |
CN202498129U (zh) | 简易复合冲压模 | |
CN202781312U (zh) | 聚氨酯橡胶落料冲孔复合模 | |
CN207533780U (zh) | 一种汽车冲压件生产用新型翻盖冲压模具 | |
CN204018525U (zh) | 成型模具 | |
CN202498130U (zh) | 倒装式橡胶冲压模 | |
CN203077403U (zh) | 倒装式橡胶冲裁模具 | |
CN209289741U (zh) | 一种精密橡胶件的边缘压槽成型装置 | |
CN101327508A (zh) | 一种新型制作非焊接式水箱模块的组合式模具 | |
CN203305306U (zh) | 新型橡胶复合冲压模 | |
CN103736858B (zh) | 一种内外压涨通用模块式减震器支架整形模 | |
CN202045260U (zh) | 一种浮动式外凸包成型模具 | |
CN209716187U (zh) | 一种螺母板的高精度冲孔模具 | |
CN202398704U (zh) | 用于正弯曲模的橡胶容框 | |
CN203304374U (zh) | 新型薄料冲裁模 | |
CN207222741U (zh) | 一种挡泥板冲压模具 | |
CN202803937U (zh) | 新型级进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