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67890U - 一种多电机轮系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电机轮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67890U
CN203967890U CN201420384480.1U CN201420384480U CN203967890U CN 203967890 U CN203967890 U CN 203967890U CN 201420384480 U CN201420384480 U CN 201420384480U CN 203967890 U CN203967890 U CN 203967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generator
front support
support bearing
alternating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8448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宁宁
董大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estolite Electric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estolite Electric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estolite Electric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Prestolite Electric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8448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67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67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6789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电机轮系系统,包括主动轮,发电机轮系和负载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传动依次带动所述发电机轮系和所述负载轮运转,所述发电机轮系为多个,每一所述发电机轮系均包括交流发电机、前支撑轴承和传动轴,所述交流发电机通过所述前支撑轴承连接在所述传动轴上,多个所述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的额定动载荷不相同,且所有所述发电机轮系中沿皮带传动的方向上距离所述驱动轮最近的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具有最高的额定动载荷。本实用新型通过轮系载荷的优化合理配置,能够很大程度的提升多电机轮系的可靠运行寿命,通过实现交流发电机的热均衡,进一步提升了轮系整体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多电机轮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电机轮系系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通过优化配置多电机轮系系统中的交流发电机,提高系统整体寿命的应用于机动车辆领域的多电机轮系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机动车辆在舒适性、安全性方面的需求日益强烈,最终导致车辆用电需求也越来越高。车辆排放标准的日益提升,也促使车辆发动机仓的空间日益紧凑。为了满足车辆用电需求,汽车交流发电机在提升输出功率前提下,紧凑性设计方案达成也成为了越来越多技术人员研究的目标。然而,当汽车交流发电机额定功率达5KW以上时,传统励磁交流发电机体积和重量均对发动机驱动轮系的布置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目前,综合车辆大用电需求、紧凑的应用环境空间,发动机厂家及机动车辆厂家开始越来越多的采用多电机并联应用来实现紧凑空间、大用电需求矛盾的解决方案,并且多电机并联轮系应用开始呈现推广性趋势展开。通常从零件标准化角度出发,为了保证交流发电机的输出均衡,轮系设计和配置通常选择功率规格相同、电子电压调节控制系统相同的交流发电机进行配置。或者为了达到负载的更加均衡,通常采用配置有与车辆ECU通讯控制功能的多功能电子电压调节控制系统。
多电机轮系,因为轮系拖动的负载更大,为保证带传动轮系的稳定性,往往会选择多楔带带轮及较大的皮带张紧力。从轮系旋转方向及带传动顺序看,靠近驱动轮的交流发电机其皮带轮承受的径向力,较远离驱动轮的交流发电机皮带轮要大。
轮系中的交流发电机,实际工作过程中,主要承受径向载荷作用,该载荷需要与交流发电机所配置的轴承额定载荷相匹配才可以达到预计使用寿命目标。
轴承理论寿命计算公式:
L K = 10 6 60 n ( f t C P ) ϵ
LK—基本额定寿命(H)
n—工作转速(RPM)
ft—温度系数
C—基本额定动载荷
P—当量动载荷
ε—寿命指数(球轴承ε=3,滚子轴承ε=3.333)
从上面公式可知,发电机皮带轮所受径向力的差异将导致发电机轴承寿命出现指数3倍关系的寿命变化。
以该轮系中具有交流发电机210’和交流发电机210”为例来进行说明,如图1中,即如果靠近主动轮100的交流发电机210’的皮带力为远离主动轮交流发电机210”的皮带力的1.2倍时,假设交流发电机210’和交流发电机210”均采用深沟球轴承,则交流发电机210’轴承寿命为交流发电机210”轴承寿命的58%。此时,整个轮系的可靠运行寿命等于交流发电机210’的轴承寿命时间,轮系的寿命提升将直接受制于交流发电机的承载力。
为提升和保证轮系可靠运行寿命目标,在轮系中所有交流发电机采用完全相同交流发电机的前提下,需要将交流发电机用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进行提升,常规情况下即同时提升交流发电机210’和交流发电机210”的轴承的规格档位,而轴承规格档位的提升也使得轴承外形尺寸变得更大,在交流发电机安装空间一定的情况下,进一步压缩了交流发电机冷却风道的设计空间,会使得交流发电机耐温可靠性的降低,进而导致交流发电机首次故障点转移到热敏感零部件,进而导致产品的早期失效。不利于轮系可靠运行寿命的提升和保证。因此同步提升交流发电机轴承承载力提升轮系可靠寿命的方法实现受到很大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多电机轮系整体可靠运行寿命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机动车辆的多电机轮系系统,方案简单易行,有效提升和保证多电机轮系的可靠运行寿命,稳定性更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多电机轮系系统,包括主动轮,发电机轮系和负载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传动依次带动所述发电机轮系和所述负载轮运转,所述发电机轮系为多个,每一所述发电机轮系均包括交流发电机、前支撑轴承和传动轴,所述交流发电机通过所述前支撑轴承连接在所述传动轴上,其中,多个所述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的额定动载荷不相同,且所有所述发电机轮系中沿皮带传动的方向上距离所述驱动轮最近的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具有最高的额定动载荷。
上述的多电机轮系系统,其中,所述发电机轮系为两组,分别为第一发电机轮系和第二发电机轮系,所述第一发电机轮系沿皮带传动的方向与所述主动轮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发电机轮系沿皮带传动的方向与所述主动轮的距离。
上述的多电机轮系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发电机轮系为一个,所述第二发电机轮系为一个。
上述的多电机轮系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发电机轮系为一个,所述第二发电机轮系为一个以上,所述第二发电机轮系的各前支撑轴承的额定动载荷相同。
上述的多电机轮系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和所述第二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分别为球轴承,所述第一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的额定动载荷与所述第二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的额定动载荷的比值范围为1.1-1.5。
上述的多电机轮系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为球轴承,所述第二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为圆柱轴承,所述第一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的额定动载荷与所述第二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的额定动载荷的比值范围为1.1-2.1。
上述的多电机轮系系统,其中,所述发电机轮系为两组以上,每一所述发电机轮系沿所述皮带传动的方向与所述驱动轮均具有距离Di,且其前支撑轴承的额定动载荷为Pi,所述距离Di越大,所述额定动载荷Pi越小。
上述的多电机轮系系统,其中,所述主动轮与所述发电机轮系之间、所述发电机轮系与所述负载轮之间以及所述负载轮与所述主动轮之间均设置有一皮带张紧装置。
上述的多电机轮系系统,其中,每一所述发电机轮系均包括电压调节控制单元,每一所述电压调节控制单元均包括开关管和与所述开关管相连接的控制接口端,其中,各所述发电机轮系的电压调节控制单元的控制接口端相连接。
上述的多电机轮系系统,其中,各所述发电机轮系的交流发电机的设计功率相同或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应用本实用新型所提出多电机轮系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多电机并联应用系统因为空间限制、相同功率配置交流发电机因为带传动轮系载荷过大所导致的交流发电机前支撑轴承故障,进而降低轮系整体可靠运行寿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针对轮系带传动力衰减特点,发电机轮系配置具有不同额定动载荷的前支撑轴承。该轮系系统将大张紧力载荷施加在配置更大额定动载荷轴承的交流发电机上,将较小张紧力载荷施加在配置较小额定动载荷轴承的交流发电机上,使得轮系系统中的不同交流发电机轴承运行寿命相近,更好的充分利用车辆有限发动机仓空间,进行轮系布置设计,从载荷合理配置角度对交流发电机的优化配置提供解决方案。
同时,各轮系中的交流发电机所配置的电压调节控制单元均具有控制接口端,各控制接口端相互连接,实现各交流发电机所配置的电压调节控制单元的开关管同电位,实现开关管开关同步,保证各交流发电机工作于相同的百分比功率输出状态,保证了不同交流发电机热状态的一致,进而进一步保证了交流发电机的可靠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电机轮系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轮系布置样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电机轮系系统的交流发电机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电机轮系系统的带电压调节控制单元的接线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电机轮系系统的交流发电机的转动传动系支撑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电机轮系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压调节控制单元的接线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电机轮系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两个开关管未连接时开关管工作信号示意图(一);
图6b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电机轮系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两个开关管未连接时开关管工作信号示意图(二);
图6c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电机轮系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两个开关管相连接时开关管工作信号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电机轮系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轮系布置样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电机轮系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压调节控制单元的接线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        主动轮
200、200’、200”、200”’   发电机轮系
210、210’、210”、210”’   交流发电机
110、110’、110”、110”’   电压调节控制单元
111’、111”、111”’        自稳压功能模块
112’、112”、112”’        励磁保护功能模块
113’、113”、113”’        开关管
114’、114”、114”’        控制接口端
211        皮带轮
212        转子总成
213        定子总成
214        前端盖
215        后端盖
216        整流组件
218        电刷组件
220、220’、220”、220”’   前支撑轴承
230        传动轴
240        后支撑轴承
300        负载轮
400、400’ 惰轮
500、500’ 惰轮
600、600’ 自动张紧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电机轮系系统包括主动轮100、发电机轮系200和负载轮300,主动轮100通过皮带传动依次带动发电机轮系200和负载轮300运转,转动方向如图1上箭头所示,发电机轮系200为多个,每一发电机轮系200均包括交流发电机210、前支撑轴承220和传动轴230,交流发电机210通过前支撑轴承220连接在传动轴230上,其中,多个发电机轮系200的前支撑轴承220的额定动载荷不相同,且具有最高额定动载荷的前支撑轴承220所在的发电机轮系200在所有发电机轮系中沿皮带传动的方向上距离驱动轮100最近。
交流发电机210中所配置的前支撑轴承220通常为深沟球轴承,但也可配置其它类型的轴承,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中,多电机轮系系统中各发电机轮系200中的交流发电机210所配置的前支撑轴承220至少存在两种不同的额定动载荷,各发电机轮系200沿皮带传动方向距离驱动轮100均具有一个距离,因皮带传动具有力衰减的特点,在皮带传动方向上,距离驱动轮100越近的发电机轮系200承受的皮带力越大,距离驱动轮100越远的发电机轮系200承受的皮带力越小。因此,距离驱动轮100最近的发电机轮系200配置额定动载荷最大的前支撑轴承220,提高发电机轮系200的整体轴承寿命。
各发电机轮系200中的交流发电机210的设计功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各发电机轮系200中的交流发电机210设计功率不同的情况下,较大设计功率的交流发电机所配置前支撑轴承的额定动载荷与较小设计功率的交流发电机所配置前支撑轴承的额定动载荷比值范围为:1.2~1.5。
本轮系将交流发电机所受皮带张紧力与交流发电机前支撑轴承额定动载荷进行合理配置,来更好的综合各交流发电机的各支撑轴承的寿命,保证轮系可靠设计寿命。
如图2所示,交流发电机210通常包括皮带轮211、转子总成212、定子总成213、前端盖214、后端盖215、整流组件216、电刷组件218和电压调节控制单元110,且通过前支撑轴承220和后支撑轴承240连接在传动轴230上。其中,前支撑轴承220与前端盖214连接配合并支撑转子总成212运转,后支撑轴承240与后端盖215连接配合并支撑转子总成212运行。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实现多电机轮系系统中各发电机轮系的交流发电机的热均衡以进一步提高多电机轮系系统的可靠性。
如图3所示,多电机轮系中的交流发电机210所包含的电压调节控制单元110,至少包含自稳压功能模块111、励磁保护功能模块112、开关管113,特别包括控制接口端114。各发电机轮系200中的控制接口端114相互连接,实现对各电压调节控制单元110中所包括的开关管113同步开关动作。各开关管113同步开关动作,实现各交流发电机所配置的电压调节控制单元110的开关管113同电位,保证并联工作的多台交流发电机210以相同功率比例对外发电,进而保证多台交流发电机210共同作用于与自身功率匹配的良好温度状态下,能进一步解决温度差异导致的轮系寿命降低问题。
以下以两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在图1的多电机轮系布置样例图中,多电机轮系系统包括两个发电机轮系,分别为第一发电机轮系200’和第二发电机轮系200”,多电机轮系系统还包括皮带张紧装置,分别为惰轮400、惰轮500和自动张紧轮600。其中,惰轮400连接在主动轮100和第一发电机轮系200’之间,用于主动轮100和第一发电机轮系200’之间的皮带的张紧;惰轮500连接在第二发电机轮系200”和负载轮300之间,用于第二发电机轮系200”和负载轮300之间的皮带的张紧;自动张紧轮600连接在负载轮300和主动轮100之间,用于负载轮300和主动轮100之间的皮带的张紧。主动轮100、第一发电机轮系200’、第二发电机轮系200”以及负载轮300分别按照图示箭头方向旋转。
在皮带传送方向上,第一发电机轮系200’与主动轮100的距离小于第二发电机轮系200”与主动轮100的距离,由于带传动力衰减的特点,第一发电机轮系200’的交流发电机210’和第二发电机轮系200”的交流发电机210”所承受的皮带拉力不同,且交流发电机210’所承受的皮带拉力大于交流发电机210”所承受的皮带拉力。
如图4所示,多电机轮系带传动拉力通过转换最终形成一个施加于皮带轮211上的径向力F,在交流发电机转动系统中,前支撑轴承220和后支撑轴承240共同承受径向力实现与皮带轮211所承受径向力F的平衡,前支撑轴承220所承受径向力F1,后支撑轴承240承受径向力F2。
其中,前支撑轴承220承受的径向力F1=(D1+D2)×F/D2,D1为皮带轮211沿传动轴230的方向与前支撑轴承220的距离,D2为前支撑轴承220与后支撑轴承240的距离。
如图所示,前支撑轴承220承受的径向力F1为皮带轮211承受的径向力F和后支撑轴承240承受的径向力F2之和,可见,各发电机轮系中前支撑轴承220承受了较大的径向力。在每一发电机轮系200中,交流发电机210配置的前支撑轴承220的额定动载荷设计成大于相应的后支撑轴承240的额定动载荷。
由于第一发电机轮系200’与主动轮100的距离小于第二发电机轮系200”与主动轮100的距离,第一发电机轮系200’所配置的前支撑轴承220’的额定动载荷大于第二发电机轮系200”所配置的前支撑轴承220”的额定动载荷,例如:
本实施例交流发电机210’所配置前支撑轴承220’采用球轴承,基本额定动载荷为20600N;
本实施例交流发电机210”所配置前支撑轴承220”采用球轴承,基本额定动载荷为15900N。
交流发电机210’所配置的皮带轮所承受的径向力F’约为交流发电机210”所配置的皮带轮211”所承受的径向力F”的1.3倍。
单纯考虑载荷对轴承寿命情况下,依据本说明书前述轴承寿命计算公式,交流发电机210’和交流发电机210”的轴承寿命基本相同,达到了提高轮系系统整体轴承寿命的目的。
根据现有使用情况,第一发电机轮系200’的前支撑轴承220’和第二发电机轮系200”的前支撑轴承220”分别为球轴承时,第一发电机轮系200’的前支撑轴承220’的额定动载荷与第二发电机轮系200”的前支撑轴承220”的额定动载荷的比值范围一般为1.1-1.5。
第一发电机轮系200’的前支撑轴承220’为球轴承,第二发电机轮系200”的前支撑轴承220”为圆柱轴承时,第一发电机轮系200’的前支撑轴承220’的额定动载荷与第二发电机轮系200”的前支撑轴承220”的额定动载荷的比值范围一般为1.1-2.1。
从温度均衡控制角度,如图5所示,交流发电机210’所配置的电压调节控制单元110’,至少包含自稳压功能模块111’、励磁保护功能模块112’,开关管113’,特别包括控制接口端114’。交流发电机210”所配置的电压调节控制单元110”,至少包含自稳压功能模块111”、励磁保护功能模块112”,开关管113”,特别包括控制接口端114”。在车辆实现电功能连接时,控制接口端114’和控制接口端114”连接,实现开关管113’、开关管113”、控制接口端114’和控制接口端114”电压同电位,实现开关管113’和113”同步开关动作。交流发电机210’的B+端子与交流发电机210”的B+端子相连接。
如图6a和图6b所示,电压调节控制单元110’的控制接口端114’和电压调节控制单元110”的控制接口端114”不连接时,电压调节控制单元110’的开关管113’依据电压调节控制单元110’的开关信号开关动作(如图6a所示)、电压调节控制单元110”的开关管13”依据电压调节控制单元110”的开关信号开关动作(如图6b所示),使得两个交流发电机210’和210”的发电功率各不相同。
控制接口端114’和控制接口端114”连接后,电压调节控制单元110’的开关管113’和电压调节控制单元110”的开关管113”均以电压调节控制单元通信端子连接后的开关信号同步开关动作,保证并联工作的交流发电机210’和交流发电机210”以相同功率比例对外发电,以此实现交流发电机的热均衡,延长和保证了轮系的可靠运行寿命。
第二实施例: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多电机轮系系统包括三个发电机轮系,分别为第一发电机轮系200’、第二发电机轮系200”和第三发电机轮系200”’,多电机轮系系统还包括皮带涨紧装置,分别为惰轮400’、惰轮500’和自动张紧轮600’。其中,惰轮400’连接在主动轮100和第一发电机轮系200’之间,用于主动轮100和第一发电机轮系200’之间的皮带的张紧;惰轮500’连接在第一发电机轮系200’和第二发电机轮系200”之间,用于第一发电机轮系200’和第二发电机轮系200”之间的皮带的张紧;自动张紧轮600’连接在第三发电机轮系200”’和主动轮100之间,用于第三发电机轮系200”’和主动轮100之间的皮带的张紧。主动轮100、第一发电机轮系200’、第二发电机轮系200”、负载轮300以及第三发电机轮系200”’分别按照图示箭头方向旋转。
在皮带传送方向上,第一发电机轮系200’距离主动轮100的距离小于第二发电机轮系200”距离主动轮100的距离,第二发电机轮系200”距离主动轮100的距离小于第三发电机轮系200”’距离主动轮100的距离。由于带传动力衰减的特点,第一发电机轮系200’的交流发电机210’、第二发电机轮系200”的交流发电机210”以及第三发电机轮系200”’的交流发电机210”’所承受的皮带拉力各不相同,且交流发电机210’所承受的皮带拉力大于交流发电机210”所承受的皮带拉力,交流发电机210”所承受的皮带拉力大于交流发电机210”’所承受的皮带拉力。
交流发电机210’所配置前支撑轴承220’相比交流发电机210”所配置的前支撑轴承220”以及交流发电机210”’所配置的前支撑轴承220”’具有更高的额定动载荷。
本实施例交流发电机210’所配置前支撑轴承220’采用球轴承220’,基本额定动载荷为20600N;
本实施例交流发电机220”所配置前支撑轴承220”采用球轴承220”,基本额定动载荷为15900N;
本实施例交流发电机210”’所配置前支撑轴承220”’采用球轴承220”’,基本额定动载荷为15900N。
交流发电机210’所配置的皮带轮所承受的径向力F’约为交流发电机210”所配置的皮带轮所承受的径向力F”的1.3倍。
单纯考虑载荷对轴承寿命情况下,依据本说明书前述轴承寿命计算公式,交流发电机210’和交流发电机210”的轴承寿命基本相同。
另,本实施例中,交流发电机210”’所配置前支撑轴承220”’的额定动载荷可小于交流发电机210”所配置前支撑轴承220”的额定动载荷,即发电机轮系为两组以上时,每一发电机轮系200沿皮带传动的方向与驱动轮100均具有距离Di,其前支撑轴承220具有额定动载荷Pi,即发电机轮系200沿皮带传动方向与驱动轮100的距离Di越大,其所配置的前支撑轴承220的额定动载荷Pi越小。
如本例,在皮带传送的方向上,交流发电机210’与主动轮100的距离为D1,交流发电机220”与主动轮100的距离为D2,交流发电机210”’与主动轮100的距离为D3,其中,D1<D2<D3。
交流发电机210’的前支撑轴承220’的额定动载荷为P1,前支撑轴承220”的额定动载荷为P2,前支撑轴承220”’的额定动载荷为P3,P1>P2>P3。
如此设置符合带传动力衰减的特点,保证各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的寿命一致。
从温度均衡控制角度,如图8所示,交流发电机210’所配置的电压调节控制单元110’,至少包含自稳压功能模块111’、励磁保护功能模块112’,开关管113’,特别包括控制接口端114’。交流发电机210”所配置的电压调节控制单元110”,至少包含自稳压功能模块111”、励磁保护功能模块112”,开关管113”,特别包括控制接口端114”。交流发电机210”’所配置的电压调节控制单元110”’,至少包含自稳压功能模块111”’、励磁保护功能模块112”’,开关管113”’,特别包括控制接口端114”’。在车辆实现电功能连接时,控制接口端114’、控制接口端114”连接、控制接口端114”’相连接,实现开关管113’、开关管113”、开关管113”’与各控制接口端电压同电位,实现各开关管同步开关动作。交流发电机210’的B+端子、交流发电机210”的B+端子与交流发电机210”’的B+端子相连接。保证并联工作的多台交流发电机以相同功率比例对外发电。以此实现交流发电机的热均衡,延长和保证轮系可靠运行寿命。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电机轮系系统,包括主动轮,发电机轮系和负载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传动依次带动所述发电机轮系和所述负载轮运转,所述发电机轮系为多个,每一所述发电机轮系均包括交流发电机、前支撑轴承和传动轴,所述交流发电机通过所述前支撑轴承连接在所述传动轴上,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的额定动载荷不相同,且所有所述发电机轮系中沿皮带传动的方向上距离所述驱动轮最近的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具有最高的额定动载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机轮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轮系为两组,分别为第一发电机轮系和第二发电机轮系,所述第一发电机轮系沿皮带传动的方向与所述主动轮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发电机轮系沿皮带传动的方向与所述主动轮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电机轮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电机轮系为一个,所述第二发电机轮系为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电机轮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电机轮系为一个,所述第二发电机轮系为一个以上,所述第二发电机轮系的各前支撑轴承的额定动载荷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电机轮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和所述第二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分别为球轴承,所述第一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的额定动载荷与所述第二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的额定动载荷的比值范围为1.1-1.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电机轮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为球轴承,所述第二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为圆柱轴承,所述第一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的额定动载荷与所述第二发电机轮系的前支撑轴承的额定动载荷的比值范围为1.1-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机轮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轮系为两组以上,每一所述发电机轮系沿所述皮带传动的方向与所述驱动轮均具有距离Di,且其前支撑轴承的额定动载荷为Pi,所述距离Di越大,所述额定动载荷Pi越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机轮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发电机轮系之间、所述发电机轮系与所述负载轮之间以及所述负载轮与所述主动轮之间均设置有一皮带张紧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机轮系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发电机轮系均包括电压调节控制单元,每一所述电压调节控制单元均包括开关管和与所述开关管相连接的控制接口端,其中,各所述发电机轮系的电压调节控制单元的控制接口端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机轮系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发电机轮系的交流发电机的设计功率相同或不同。
CN201420384480.1U 2014-07-11 2014-07-11 一种多电机轮系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67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4480.1U CN203967890U (zh) 2014-07-11 2014-07-11 一种多电机轮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4480.1U CN203967890U (zh) 2014-07-11 2014-07-11 一种多电机轮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67890U true CN203967890U (zh) 2014-11-26

Family

ID=51928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84480.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67890U (zh) 2014-07-11 2014-07-11 一种多电机轮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6789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1483A (zh) * 2014-07-11 2016-01-27 北京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机轮系系统
CN106655669A (zh) * 2017-01-22 2017-05-10 湖南电将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转机构的发电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1483A (zh) * 2014-07-11 2016-01-27 北京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机轮系系统
CN105281483B (zh) * 2014-07-11 2018-03-23 北京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机轮系系统
CN106655669A (zh) * 2017-01-22 2017-05-10 湖南电将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转机构的发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9683B (zh) 同心电机发电和驱动系统
US20190052089A1 (e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having variable speed engine and method for cranking the variable speed engine
CN105235495A (zh) 适应多工况的二档多模混合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23027B (zh) 磁齿轮电机传动的无级调速系统
CN203967890U (zh) 一种多电机轮系系统
CN101654062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CN105202131A (zh) 一种汽车发电机变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934720A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02882321B (zh) 车用电动、发电集成机组及纯电动汽车控制系统
KR20130089022A (ko) 전기차의 구동전원공급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2765330A (zh) 车用双发电机并联供电系统
CN103481764A (zh) 驱动电机以及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CN105281483A (zh) 一种多电机轮系系统
CN203180605U (zh) 一种使用超级电容的组合式电动机供电装置
CN202872582U (zh) 纯电动汽车用电动、发电集成机组及纯电动汽车控制电路
CN201078270Y (zh) 车用取力发电系统
CN204408085U (zh) 一种挂车轮轴发电系统
CN203427601U (zh) 一种单轴式混联动力系统
CN203611712U (zh) 双电机驱动电动车后桥
CN202669525U (zh) 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起动发电一体机
CN205905759U (zh)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CN202623964U (zh) 一种装备力矩转换电箱装置的车辆
CN101716877A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03647367B (zh) 驱动电机以及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CN204263938U (zh) 一种刹车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