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61876U - 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61876U
CN203961876U CN201420356674.0U CN201420356674U CN203961876U CN 203961876 U CN203961876 U CN 203961876U CN 201420356674 U CN201420356674 U CN 201420356674U CN 203961876 U CN203961876 U CN 203961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ture
opening
packing box
elastic component
fastening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5667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新勇
隋国明
李永立
任河
李勇
张鸿峰
樊鹏飞
王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5667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61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61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618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它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弹性件,第一固定件和弹性件形成有向侧边敞开的第一开口,第二固定件形成有向侧边敞开的第二开口,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至少具有一个工作位置,在该工作位置时,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敞开处相贯通形成贯通通道,该贯通通道的最小间距大于光杆的直径以用于容置光杆,第二固定件具有在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转动过程中用于对弹性件产生变形并使得弹性件抵住光杆的接触部。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通过第二固定件和第一固定件的转动对弹性件产生变形,使得弹性件抵住光杆的接触部,从而将盘根盒固定。

Description

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油田开采设备维修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采油过程中一般使用悬挂有抽油杆的抽油机进行开采。参照图1所示,抽油杆的上方设置有光杆2,在光杆2的上方通过悬绳器3连接有驴头4。在光杆2的外侧套设有置放于盘根盒1内的盘根,光杆2位于盘根盒1的中心。在抽油机运转中,光杆2不断进行上下往复循环运动,此时盘根与光杆2紧密配合以使光杆2和盘根盒1之间形成密封。在反复的相对运动过程中,光杆2不断与盘根盒1内的盘根产生摩擦,进而致使盘根盒1内的盘根产生磨损,使得盘根的密封效果变差。当盘根对光杆2密封效果不佳时,油井内的油气就有可能会从盘根盒1冒出来,以致污染抽油井井口。因此需要及时对盘根盒1内的盘根进行更换。由于存在悬绳器3与驴头4的阻碍,所以盘根盒1无法直接从光杆2中取出。
因此为了更换盘根就需要对盘根盒1进行固定。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铁丝、麻绳等以捆绑的方式将盘根盒1悬挂在悬绳器3下方。这样的操作过程不仅耗时且非常耗力,还存在诸如的安全隐患。例如当盘根盒1捆绑不牢固时,盘根盒1容易从铁丝或麻绳上滑落,可能砸伤正在更换盘根的操作人员。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一种能够将盘根盒牢固固定的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其能够有效的对盘根盒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相螺纹连接的第二固定件、容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弹性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弹性件形成有向侧边敞开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固定件形成有向侧边敞开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至少具有一个工作位置,在该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敞开处相贯通形成贯通通道,该贯通通道的最小间距大于光杆的直径以用于容置光杆,所述第二固定件具有在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转动过程中用于对弹性件产生变形并使得所述弹性件抵住光杆的接触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外壁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外螺纹相对的内螺纹,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接触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部且朝向所述弹性件的凸起。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由橡胶制成,所述弹性件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内壁面相抵紧。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的第一孔和开设在所述弹性件上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一轴线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开口具有朝向该轴线的第一端和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外缘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口自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变大,所述第二开口具有朝向该轴线的第三端和朝向所述第二固定件外缘的第四端,所述第二开口自第三端向第四端逐渐变大。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三端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中心,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三端在垂直于轴线的截面上呈大致与光杆的直径相匹配的圆弧。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端距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二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三端距第二开口的第四端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还固定设置有沿着第一固定件的径向延伸的第一扳手,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固定设置有沿着第二固定件的径向延伸的第二扳手。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形成在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最上方且平行于水平面的固定面。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具有的优点为能够实现整个操作过程的高效稳定,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保证人身安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抽油井井口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的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中第一固定件以及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标记的标记说明:
1、盘根盒;2、光杆;3、悬绳器;4、驴头;5、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6、第一扳手;7、第一固定件;8、第一端;9、第二端;10、第一开口;11、第二固定件;12、第二扳手;13、外螺纹;14、弹性件;15、第二开口;16、第一空腔;17、内螺纹;18、第二空腔;19、第四端;20、第三端;21、上表面;22、第一孔;23、第二孔;24、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5,它包括第一固定件7、与第一固定件7相螺纹连接的第二固定件11、容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7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1之间的弹性件14。
参照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件7位于第二固定件11的下方。第一固定件7和第二固定件11大体呈圆筒状。第一固定件7的外壁上形成有外螺纹13,第二固定件11的内壁上形成有与第一固定件7的外螺纹13相对应的内螺纹17。第一固定件7具有上敞口的第一空腔16,第二固定件11具有下敞口的第二空腔18,当第一固定件7与第二固定件11相螺纹连接时,第一空腔16和第二空腔18相连通以形成用于容置弹性件14的空间。
弹性件14可以由诸如橡胶等具有弹性的弹性材料制成。弹性件14和第一固定件7形成有向侧边敞开的第一开口10。第一开口10可以包括开设在第一固定件7上的第一孔22和开设在弹性件14上的第二孔23,第一孔22和第二孔23相对应连通。第一开口10的最小间距必须要大于光杆2以能够容纳下光杆2。
第二固定件11形成有向侧边敞开的第二开口15。第二开口15的最小间距必须要大于光杆2以能够容纳下光杆2。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5还包括形成在第一固定件7或第二固定件11最上方且平行于水平面的的固定面。该固定面用于稳定的放置盘根盒1。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固定面为第二固定件11的上表面21。
第一固定件7与第二固定件11通过螺纹相对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固定件7和第二固定件11至少具有一个工作位置,第一开口10和第二开口15的敞开处即靠近第一固定件7和第二固定件11的边缘处能够贯通并形成贯通通道,这个贯通通道的最小间距大于光杆2的直径,并能够将光杆2放入该贯通通道中。
在第二固定件11上还形成有接触部2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件11的接触部2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件11上部且朝向所述弹性件14的凸起。这个接触部24面向弹性件14,并在第一固定件7和第二固定件11转动过程中与弹性件14相接触,使得弹性件14产生径向的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参照图2所示,将本实用新型中的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5放置在盘根盒1的下方,通过第一固定件7和第二固定件11的螺纹配合使得第二固定件11相对第一固定件7转动,从将第一固定件7的第一开口10和第二开口15处于工作位置,即第一开口10和第二开口15的敞开处形成能够容置光杆2的贯通通道,将光杆2放入贯通通道中,继续通过螺纹转动第一固定件7和第二固定件11,在该过程中第一固定件7的接触部24与弹性件14相抵并使得弹性件14产生沿着第二固定件11径向的形变,从而将弹性件14与光杆2相紧抵。这样本实用新型中的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5就紧固在光杆2上,而盘根盒1只要放置在第一固定件7的固定面21上,就能够将盘根盒1进行固定。
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5,当抽油井更换盘根时,通过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5可以方便高效的将盘根盒1固定在任意位置,牢固可靠,减少了更换盘根给抽油机造成的停机时间,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避免了盘根滑落砸伤人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照图5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4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固定件7的内壁面相抵紧。在第二固定件11的凸起对弹性件14产生向下力的作用的同时,弹性件14还受到第一固定件7的内壁面的径向限制,弹性件14的变形只能集中在第二孔处,以增加弹性件14对光杆2的摩擦力。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7和所述第二固定件11相对一轴线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开口10具有朝向该轴线的第一端8和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7外缘且向外敞开的第二端9,所述第一开口10自第一端8向第二端9逐渐变大,所述第二开口15具有朝向该轴线的第三端20和朝向所述第二固定件11外缘且向外敞开的第四端19,所述第二开口15自第三端20向第四端19逐渐变大。采用该种结构,能够利于将光杆2放置入第一开口10和第二开口15形成的贯通通道中,同时贯通通道在光杆2的放入过程中还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10的第一端8和所述第二开口15的第三端20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7和所述第二固定件11的中心,所述第一开口10的第一端8和所述第二开口15的第三端20在垂直于轴线的截面上呈大致与光杆2的直径相匹配的圆弧。采用该种结构,光杆2在放入后位于该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的中心。必然的,盘根盒1绕光杆2中心对称,因此盘根盒1在置于该第二固定件11上时更加稳定。第一开口10的第一端8和第二开口15的第三端20的圆弧能够增加第一固定件7或第二固定件11与光杆2的接触面积,确保该盘根盒固定装置与光杆2固定的稳定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10的第一端8距所述第一开口10的第二端9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开口15的第三端20距第二开口15的第四端19的距离。采用该种结构,当光杆2放入第一开口10的第一端8时,光杆2与弹性件14相抵住,这样能够保证在光杆2放入过程中,光杆2不会与第二固定件11产生碰擦,以防止光杆2的损伤。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7上还固定设置有沿着第一固定件7的径向延伸的第一扳手6,所述第二固定件11上固定设置有沿着第二固定件11的径向延伸的第二扳手12。第一扳手6和第二扳手12能够利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即操作人员能够握住第一扳手6和/或第二扳手12以实现第一固定件7相对第二固定件11的转动。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相螺纹连接的第二固定件、容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弹性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弹性件形成有向侧边敞开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固定件形成有向侧边敞开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至少具有一个工作位置,在该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敞开处相贯通形成贯通通道,该贯通通道的最小间距大于光杆的直径以用于容置光杆,所述第二固定件具有在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转动过程中用于对弹性件产生变形并使得所述弹性件抵住光杆的接触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外壁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外螺纹相对的内螺纹,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接触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部且朝向所述弹性件的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由橡胶制成,所述弹性件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内壁面相抵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的第一孔和开设在所述弹性件上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一轴线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开口具有朝向该轴线的第一端和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外缘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口自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变大,所述第二开口具有朝向该轴线的第三端和朝向所述第二固定件外缘的第四端,所述第二开口自第三端向第四端逐渐变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三端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中心,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三端在垂直于轴线的截面上呈大致与光杆的直径相匹配的圆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端距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二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三端距第二开口的第四端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还固定设置有沿着第一固定件的径向延伸的第一扳手,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固定设置有沿着第二固定件的径向延伸的第二扳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形成在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最上方且平行于水平面的固定面。
CN201420356674.0U 2014-06-30 2014-06-30 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61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56674.0U CN203961876U (zh) 2014-06-30 2014-06-30 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56674.0U CN203961876U (zh) 2014-06-30 2014-06-30 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61876U true CN203961876U (zh) 2014-11-26

Family

ID=51922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5667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61876U (zh) 2014-06-30 2014-06-30 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618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86244A (zh) * 2017-08-02 2019-0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盘根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86244A (zh) * 2017-08-02 2019-0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盘根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55640U (zh) 一种斜坡面脚手架底座装置
US10920512B2 (en) Submersible pump support rod stabilizing device
CN203961876U (zh) 抽油井的盘根盒固定装置
MY175718A (en) Working machine and maintenance method thereof
CN207499589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电力设备防护栏杆
MX2015002754A (es) Ensamble de sello para colgador de recubrimiento.
CN203248719U (zh) 一种孔口密封件
CN105351310B (zh) 一种用于壁挂件的安装锁定柱体装置
CN202231396U (zh) 采煤机电缆移动装置
CN205716048U (zh) 一种套管密封圈
CN204940341U (zh) 一种封口器
CN203808907U (zh) 抽油机拉力感应紧固盘根器
CN204450284U (zh) 抽油机光杆卡
CN204183481U (zh) 新型螺丝刀
CN204150999U (zh) 可调限制力矩收绳器
CN204041722U (zh) 一种万向铰接支座装置
CN206928929U (zh) 抽油机盘根盒固定器
CN202990676U (zh) 一种人孔助力器装置
CN203114974U (zh) 发电机制动器
CN204112368U (zh) 一种检查井盖与防坠网的整体安装结构
CN204221627U (zh) 一种更换抛丸机抛头的支架
CN204060605U (zh) 一种抽油杆刮油防喷器
CN203219633U (zh) 一种车间行车用控制器保护装置
CN202055792U (zh) 采油井起下抽油杆抢喷装置
CN204083766U (zh) 深井泵扬水管可调支撑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