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61009U - 粪污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粪污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61009U
CN203961009U CN201420333872.5U CN201420333872U CN203961009U CN 203961009 U CN203961009 U CN 203961009U CN 201420333872 U CN201420333872 U CN 201420333872U CN 203961009 U CN203961009 U CN 203961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avity
excrement
pipe
dir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338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敬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3338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61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61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6100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粪污处理装置,包括粪污池和粪污池出污管,所述粪污池出污管上设置有粪污弹射装置,所述粪污弹射装置为活塞装置,还包括清水池,所述清水池通过清水池出水管与所述粪污池出污管连接,所述清水池还与清水池进水管连接,所述清水池进水管再与配水罐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粪污处理装置,通过粪污弹射装置方便对粪污取出、收集,节约了劳动力。

Description

粪污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粪污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粪污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粪便具有污染物和资源两种概念。在中国,城市粪便用作肥料由来已久,只是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粪便的资源利用而少考虑粪便的简便处理、利用。80年代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使城市粪便农用出现了戏剧性的急剧下降,迫使大量的粪便向城市附近区域倾倒,出现更为严重的卫生和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城市已认识到粪便问题是城市环境保护发展战略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粪污处理装置,用于方便对粪污取出、收集。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粪污处理装置,包括粪污池和粪污池出污管,所述粪污池出污管设置粪污弹射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粪污弹射装置为活塞装置或者浇水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清水池,所述清水池通过清水池出水管与所述粪污池出污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清水池还与清水池进水管连接,所述清水池进水管再与配水罐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配水罐包括第二进水管、第一单向阀、出水管、第二单向阀、第二腔体、气体通路管、气体回路管、带有浮球的气体通断装置、第一腔体、用于延缓排出第一腔体水的装置和用于延缓向第一腔体注水的装置;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二腔体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第二进水管上;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二腔体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出水管上;所述气体通路管、气体回路管通过所述带有浮球的气体通断装置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带有浮球的气体通断装置中的浮球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用于延缓排出第一腔体水的装置和用于延缓向第一腔体注水的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用于延缓排出第一腔体水的装置包括中通浮子和第一软管,所述中通浮子通过第一软管与所述第一腔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用于延缓排出第一腔体水的装置还包括管道,中通浮子位于该管道内,所述管道的上端与第二腔体顶部连接,所述管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用于延缓向第一腔体注水的装置包括浮子缸、第二软管、固定框,所述浮子缸活动设置在固定框内,所述浮子缸通过第二软管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固定框上部设置用于水能流过的孔和用于阻挡浮子缸上浮的挡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配水腔、配水腔管道,所述配水腔通过配水腔管道与粪污池连接,所述配水腔内设置气体管道,所述气体管道与气体载体连接;所述配水腔设置放气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气体载体为采集流水能量的装置,所述采集流水能量的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进气管、气体腔室、气缸、第二气体回路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进口设置在流水的上游,所述气体腔室和气缸设置在流水的下游,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出口位于所述气体腔室内,所述进气管一端与空气连通,所述进气管另一端与第一进水管连通,所述气体腔室下方设置有连通口,从第一进水管的出口流出的流水通过连通口流出,所述气缸位于所述从连通口流出的流水上方,所述第二气体回路管与所述气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粪污处理装置,通过粪污弹射装置方便对粪污取出、收集,节约了劳动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文件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对本申请文件中一些实施例的参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采集流水能量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配水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配水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配水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配水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粪污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1-第一进水管,2-进气管,3-气体腔室,4-第一气缸,5-第二气缸,6-网孔装置,7-连通口,8-第二气体回路管,9-泄水孔,10-河床,11-第一进水管的进口,12-第一进水管的出口,13-锁紧孔,14-锁紧棒,15-井口,16-下游水平面,17-气体通路管,18-第一弹性装置,19-第二弹性装置,20-浮球,21-中通浮子,22-浮子缸,23-气体回路管,24-气体通路管一端,25-气体通路管另一端,26-安装腔体,27-第一拉绳,28-气体回路管一端,29-气体回路管的另一端,30-第二拉绳,31-用于延缓排出第一腔体水的装置,32-第一腔体,33-用于延缓向第一腔体注水的装置,34-第二进水管,35-第一单向阀,36-第一软管,37-管道,38-管道的下端,39-第二软管,40-管子,41-管子上端,42-固定框,43-孔,44-挡板,45-出水管,46-第二单向阀,47-气体通断装置,48-第二腔体,49-隔离仓,50-中通浮子棒,51-第三软管,53-隔离板,54-第二管子,55-第二管子上端口,56-第三弹性装置,57-第三拉绳,58-空心管,59-第二管道,60-第三管道,61-一处空气流通孔,62-另一处空气流通孔,63-卡槽,64-排水管,150-配水腔,151-配水腔管道,152-粪污池,153-清水池,154-清水池出水管,155-粪污池出污管,156-粪污弹射装置,157-清水池进水管,158-控制阀门,159-排污口,160-气体载体,161-放气管,162-眼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采集流水能量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一种采集流水能量的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1、进气管2、气体腔室3、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所述第一进水管1的进口11设置在流水的上游,气体腔室3、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位于流水的下游,如在河流中使用时,埋在河床10之下,或者悬浮在河流/流水中,河床10之上为下游水平面16,所述第一进水管1的出口12位于气体腔室3内,所述进气管2一端与空气连通,所述进气管2另一端与第一进水管1连通,所述进气管2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两根,也可以是多根,进气管2可以竖直插入在第一进水管1内,其中一根进气管2上可以设置一个网孔装置6。流水进入第一进水管1后与进气管2通入的空气进行混合,裹挟有空气的流水再进入气体腔室3内,在运行的起始阶段,先将气体腔室3充满空气,气体腔室3下方设置有连通口7,从第一进水管1的出口12流出的流水通过连通口7流出,所述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都位于所述从连通口7流出的流水上方,从流水内分解出来的气体进入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内,此时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内的气体具有较高的气压,所述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分别与一根第二气体回路管8连接。第二气体回路管8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通断的阀门81。对于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也设置成任意个数。最后,装置中的水可以通过排水管64流出,排水管64可以是竖向设置连通口7流出的流水上方。
从连通口7流出的流水在横向的流动方向上还设置有泄水孔9。对于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各通过设置一个锁紧孔13和锁紧棒14与井口15固定。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配水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的一种配水罐,包括气体通路管17、第一弹性装置18、第二弹性装置19、浮球20、中通浮子21、浮子缸22、气体回路管23,所述气体通路管17一端24可以与图1所示的第二气体回路管8连接,即由第二气体回路管8为配水罐提供高压气体,气体通路管17另一端25与第一弹性装置18所在的安装腔体26连接,第一弹性装置18可以为拉力弹簧,第一弹性装置18位于安装腔体26内,并且第一弹性装置18通过第一拉绳27与所述第一浮球20连接。气体回路管23一端28也可以与图1所示的进气管2连接,将余气回收利用。气体回路管23的另一端29内设置第二弹性装置19,第二弹性装置19通过第二拉绳30与浮球20连接,第二弹性装置19可以为压力弹簧。
气体通路管17、气体回路管23的下方为第二腔体48、第一腔体32,浮球20位于第一腔体32内,所述第二腔体48与第二进水管34连接,第二进水管34上设置第一单向阀35,第二腔体48内设置中通浮子21,中通浮子21通过第一软管36与第一腔体32连通。中通浮子21、第一软管36可位于管道37中,管道37的下端38可与第二腔体48连通。浮子缸22位于第二腔体48内,浮子缸22下端通过第二软管39与第一腔体32连通,所述第二软管39内可设置/嵌入有一细管/管子40,细管/管子40上端41可呈弯曲状挂在第二软管39上端口上。所述浮子缸22可位于一个固定框42内,固定框42的侧壁上设置有孔43,固定框42上还设置有挡板44。
出水管45与第二腔体48连通,出水管45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46。
以上的大部分装置都位于水下,通过高压气体,最终将水从出水管45压出。
更具体地,所述第二进水管34与所述第二腔体48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35设置在第二进水管34上;所述出水管45与所述第二腔体48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46设置在所述出水管45上;所述气体通路管17、气体回路管23通过所述带有浮球20的气体通断装置47与第二腔体48连通;所述带有浮球20的气体通断装置47中的浮球20位于所述第一腔体32内,所述用于延缓排出第一腔体水的装置31和用于延缓向第一腔体注水的装置33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32连接,所述用于延缓排出第一腔体水的装置31和用于延缓向第一腔体注水的装置33位于所述第二腔体48内;所述第二腔体48在注入水后,通过用于延缓向第一腔体32注水的装置33向所述第一腔体32内注水,第一腔体32的水位上升,所述带有浮球20的气体通断装置47的浮球20上浮,到达一定位置后,使气体通路管17导通,气体回路管23阻断,所述高压气体通入,再将第二腔体48内的水通过出水管45压出;再将第二腔体48内的水压出后,用于延缓排出第一腔体水的装置31再将所述第一腔体32内的水排出,此时,带有浮球20的气体通断装置47的浮球20下降,使气体通路管17阻断,气体回路管23导通,多余的气体从气体回路管23回收,此时第二腔体48内的压力小于外界的压力,第二进水管34上的第一单向阀35在外界水流的压力下自动打开,从而水流流入第二腔体48内,以此循环上述方式,使水不断被压出。
继续如图2所示,用于延缓排出第一腔体32水的装置31包括中通浮子21和第一软管36,所述中通浮子21通过第一软管36与所述第一腔体32连接。所述用于延缓排出第一腔体32水的装置31还包括管道37,中通浮子21位于该管道37内,所述管道37的上端与第二腔体顶部连接,所述管道37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腔体48连通。
用于延缓向第一腔体32注水的装置33包括浮子缸22、第二软管39、固定框42,所述浮子缸22活动设置在固定框42内,所述浮子缸22通过第二软管39与所述第一腔体32连通,所述固定框42上部设置用于水能流过的孔43和用于阻挡浮子缸22上浮的挡板44。
所述第二软管39内设置管子40,所述管子40上端弯曲伸入浮子缸22内的底部。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配水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的一种配水罐,所述固定框42与第二管子54,所述第二管子54穿过浮子缸22,其上端口55弯曲伸入浮子缸22内的底部。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配水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的一种配水罐,所述用于延缓排出第一腔体32水的装置31由隔离仓49、中通浮子棒50、第三软管51和网罩52组成,所述隔离仓49通过隔离板53在第二腔体48隔离出一个空间,所述网罩52设置在隔离仓49下部,隔离仓49通过该网罩52与第二腔体48连通,所述中通浮子棒50位于所述隔离仓49内,所述中通浮子棒50通过第三软管51与所述第一腔体32连通。
所述隔离板53优选倾斜的设置方式。
在第二腔体48注水的过程中,第二腔体48中的水通过网罩52进入隔离仓49内,中通浮子棒50随水的上升开始上浮,中通浮子棒50的目的是实现管道的上浮或者下沉,只要满足该原理即可。中通浮子棒50浮动在隔离班53处即不在上浮,隔离仓49内的空气通过中通浮子棒50和第三软管51排出。在第二腔体48排水的过程中,由于隔离仓49内为负压,其隔离仓49中的水并不会随第二腔体48内水下降而同时下降,首先第二腔体48内水先排出,然后隔离仓49中的水才会从网罩52中流出,第一腔体32中的水再从中通浮子棒50内流出,位于第一腔体32中的浮球20下降,使气体通路管17关闭,气体回路管23打开。
用于延缓排出第一腔体32水的装置31、用于延缓向第一腔体注水的装置33除了以上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外,由于不可穷举,在满足以上工作原理即可。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配水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的带有浮球20的气体通断装置47,其包括浮球20、第三弹性装置56、第三拉绳57、空心管58,气体通路管17和气体回路管23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二管道59连接,空心管58与第三弹性装置56位于该第二管道59内,第三弹性装置56位于空心管58的下方,第三弹性装置56通过第三拉绳57与浮球20连接,第二管道59还通过第三管道60与第二腔体48连通,空心管58的侧壁上设置有两处空气流通孔61、62,空心管58上部与气体回路管23的配合处设置卡槽63,在两处空气流通孔61、62分别与气体通路管17和气体回路管23对齐时,空心管58上部与气体回路管23的空气流通被阻断,高压气体此时进入第二腔体48内。
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拉绳57也可以通过拉杆进行替换,在采用拉杆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第三弹性装置56。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粪污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的一种粪污处理装置,包括配水腔150、配水腔管道151、粪污池152、清水池153、清水池出水管154、粪污池出污管155、粪污弹射装置156、清水池进水管157,配水腔管道151一端与配水腔150连接,配水腔管道151另一端与粪污池152连接,清水池出水管154一端与清水池153连接,清水池出水管154另一端与粪污池出污管155连接。清水池进水管157可与图2所示的出水管45连通,即可由图2所示的配水罐提供清水。配水腔管道151、清水池出水管154和粪污池出污管155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门158。所述配水腔150内设置气体管道159,所述气体管道159与气体载体160连接;所述配水腔150设置放气管161。气体载体160可以是采集流水能量的装置,也可以是采用其它高压气体装置,如空压机等。气体管道159伸入配水腔150的端部设置有眼孔162。
粪污弹射装置156设置在所述粪污池出污管155上,通过该粪污弹射装置156可以方便的将粪污池出污管155可以方便的将粪污通过排污口159排出,以便通过其它装置进行收集、利用。
粪污弹射装置156可以是活塞装置、浇水枪,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的其它装置。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10)

1.一种粪污处理装置,包括粪污池(152)和粪污池出污管(155),其特征在于,所述粪污池出污管(155)设置粪污弹射装置(1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粪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粪污弹射装置(156)为活塞装置或者浇水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粪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水池(153),所述清水池(153)通过清水池出水管(154)与所述粪污池出污管(15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粪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153)还与清水池进水管(157)连接,所述清水池进水管(157)再与配水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粪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罐包括第二进水管(34)、第一单向阀(35)、出水管(45)、第二单向阀(46)、第二腔体(48)、气体通路管(17)、气体回路管(23)、带有浮球(20)的气体通断装置(47)、第一腔体(32)、用于延缓排出第一腔体(32)水的装置(31)和用于延缓向第一腔体(32)注水的装置(33);所述第二进水管(34)与所述第二腔体(48)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35)设置在第二进水管(34)上;所述出水管(45)与所述第二腔体(48)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46)设置在所述出水管(45)上;所述气体通路管(17)、气体回路管(23)通过所述带有浮球(20)的气体通断装置(47)与第二腔体(48)连通;所述带有浮球(20)的气体通断装置(47)中的浮球(20)位于所述第一腔体(32)内,所述用于延缓排出第一腔体水的装置(31)和用于延缓向第一腔体注水的装置(33)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3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流水能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延缓排出第一腔体(32)水的装置(31)包括中通浮子(21)和第一软管(36),所述中通浮子(21)通过第一软管(36)与所述第一腔体(3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流水能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延缓排出第一腔体(32)水的装置(31)还包括管道(37),中通浮子(21)位于该管道(37)内,所述管道(37)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腔体(48)顶部连接,所述管道(37)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腔体(48)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流水能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延缓向第一腔体(32)注水的装置(33)包括浮子缸(22)、第二软管(39)、固定框(42),所述浮子缸(22)活动设置在固定框(42)内,所述浮子缸(22)通过第二软管(39)与所述第一腔体(32)连通,所述固定框(42)上部设置用于水流过的孔(43)和用于阻挡浮子缸(22)上浮的挡板(4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粪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配水腔(150)和配水腔管道(151),所述配水腔(150)通过配水腔管道(151)与粪污池(152)连接,所述配水腔(150)内设置气体管道(159),所述气体管道(159)与气体载体(160)连接;所述配水腔(150)上设置放气管(16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流水能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载体(160)为采集流水能量的装置,所述采集流水能量的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1)、进气管(2)、气体腔室(3)、气缸、第二气体回路管(8),所述第一进水管(1)的进口设置在流水的上游,所述气体腔室(3)和气缸设置在流水的下游,所述第一进水管(1)的出口位于所述气体腔室(3)内,所述进气管(2)一端与空气连通,所述进气管(2)另一端与第一进水管(1)连通,所述气体腔室(3)下方设置有连通口(7),从第一进水管(1)的出口流出的流水通过连通口(7)流出,所述气缸位于所述从连通口(7)流出的流水上方,所述第二气体回路管(8)与所述气缸连接。
CN201420333872.5U 2014-06-20 2014-06-20 粪污处理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61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33872.5U CN203961009U (zh) 2014-06-20 2014-06-20 粪污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33872.5U CN203961009U (zh) 2014-06-20 2014-06-20 粪污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61009U true CN203961009U (zh) 2014-11-26

Family

ID=51921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33872.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61009U (zh) 2014-06-20 2014-06-20 粪污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610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7361A (zh) * 2014-06-20 2014-09-17 罗敬才 粪污处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7361A (zh) * 2014-06-20 2014-09-17 罗敬才 粪污处理装置
CN104047361B (zh) * 2014-06-20 2016-08-24 罗敬才 粪污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35449B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106245611A (zh) 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清理装置
CN104047900A (zh) 应用流水能量的系统
CN203961009U (zh) 粪污处理装置
CN207237452U (zh) 一种管道内滤网高效反向清洁装置
CN207330449U (zh) 净水系统
CN206330973U (zh) 污水处理检测装置
CN106436668A (zh) 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清理方法
CN104047361B (zh) 粪污处理装置
CN208625637U (zh) 洗碗机的排水防虹吸结构
CN202016900U (zh) 一种可采集水样的人工湿地连通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人工湿地系统
CN204717230U (zh) 新型水利管道
CN203892272U (zh) 应用流水能量的系统
CN205188067U (zh) 污染河道循环处理系统
CN204569497U (zh) 一种净水机用的水箱组件以及净水机
CN207633478U (zh) 一种污水截流系统
CN205213856U (zh) 一种用于监测水域中钉螺分布情况的草帘
CN204329410U (zh) 一种高效自清洗污水源热泵取水系统
CN204329409U (zh) 一种污水源热泵取水直接换热系统
CN204051176U (zh) 一种雨水过滤装置
CN207296198U (zh) 一种立式屋面雨污分离装置
CN205024000U (zh) 一种自控式s分隔水道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105370527B (zh) 中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CN219386554U (zh)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回渗结构
CN204850000U (zh) 市政道路用排水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24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