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58785U - 一种送标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送标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58785U
CN203958785U CN201420431319.5U CN201420431319U CN203958785U CN 203958785 U CN203958785 U CN 203958785U CN 201420431319 U CN201420431319 U CN 201420431319U CN 203958785 U CN203958785 U CN 203958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stick
cylinder
pull plate
synchronous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3131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祥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KAIWEI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KAIWEI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KAIWEI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KAIWEI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3131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58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58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5878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送标签装置,包括添签机构、吸签机构、压签机构和输送机构;添签机构包括横向设置的添签平台、添签气缸、添签拉板;添签拉板设于添签平台上方;吸签机构包括旋转气缸、能驱动旋转气缸旋转的旋转件、和吸盘;输送机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带轮结构和第二带轮结构以及动力系统;动力系统驱动第一主动带轮和第二主动带轮转动;压签机构包括压签气缸,压签气缸的伸缩端能与同步带接触。此设计可通过机械化、智能化的方式输送标签到制定的位置,大大降低了人工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送标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标签传送器械。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实施的是人工打贴标签,这样在流水作业中,不但需要人工,而且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不符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不利于机械化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送标签装置,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送标签装置,包括添签机构、吸签机构、压签机构和输送机构;添签机构包括横向设置的添签平台、添签气缸、添签拉板;添签拉板设于添签平台上方;添签机构还包括限定添签拉板运动轨迹的两个侧挡板,两个侧挡板互相平行,且与添签气缸伸缩方向也平行;添签气缸的伸缩端与添签拉板连接,并驱动添签拉板在两个所述侧挡板之间作往复运动;吸签机构包括旋转气缸、能驱动旋转气缸旋转的旋转件、和吸盘,旋转气缸的缸体与旋转件固定,吸盘设于旋转气缸的伸缩端,吸盘能与添签拉板相对,且吸盘距添签平台的垂直距离小于标签的高度;输送机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带轮结构和第二带轮结构以及动力系统,第一带轮结构包括第一主动带轮、第一从动带轮以及连接第一主动带轮和第一从动带轮的第一同步带;第二带轮结构包括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以及连接第二主动带轮和第二从动带轮的第二同步带;第一同步带的外侧与第二同步带的外侧之间能夹持标签,且第一同步带与第二同步带的转动方向相反;动力系统驱动第一主动带轮和第二主动带轮转动;压签机构包括压签气缸,压签气缸的伸缩端能与同步带接触。此设计可通过机械化、智能化的方式输送标签到制定的位置,大大降低了人工消耗,提高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添签气缸与添签拉板分别设于添签平台的两侧,添签平台上开有与添签气缸的活塞杆相平行的添签通槽;添签拉板通过添签拉板座与添签气缸的伸缩端连接;添签拉板座包括相互连接的拉板连接块和拉板连接杆;拉板连接块设于添签拉板下方,且与添签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固定;拉板连接杆穿设于添签通槽内,且一端与添签拉板连接,另一端与拉板连接块连接。此设计在添签过程中,添签拉板的移动轨迹是严格沿着添签通槽的方向行进的,不会发生偏移,有效避免了添签拉板的侧边与侧板发生挤压,避免添签拉板的侧边与侧板的摩擦力过大从而影响添签拉板的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侧挡板靠近吸盘的一端自上而下设有上滚轮和下滚轮,上滚轮和下滚轮在同一平面上,且是一个与添签挡板相平行的平面;上滚轮距添签平台的垂直高度小于标签的高度;吸盘的旋转平面介于上滚轮和下滚轮之间。此设计能使吸签过程更加顺畅,且不会使吸盘将添签平台上所有的标签一次性全部吸走,保证送签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侧挡板上相对应地开设有多组上滚轮固定孔,多组上滚轮固定孔呈上下排列。设置多组上滚轮固定孔的目的在于可调节上滚轮的高度,从而适应不同大小的标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添签装置和吸签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添签拉板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输送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带轮结构和第二带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添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送标签装置,包括添签机构1、吸签机构2、压签机构3和输送机构4。其中,
添签机构1包括横向设置的添签平台11、添签气缸13、添签拉板12;添签拉板12位于添签平台11上方。添签气缸13的伸缩端与添签拉板12通过焊接或螺栓螺母配合等方式固定连接,并在添签拉板12和吸签机构2的连线方向上,驱动添签拉板12作往复运动。另外,添签机构1还包括限定添签拉板12运动轨迹的两个侧挡板15,两个侧挡板15互相平行,且与添签气缸13伸缩方向也平行;添签气缸13的伸缩端与添签拉板12连接,并驱动添签拉板12在两个侧挡板之间作往复运动。
吸签机构2包括旋转气缸22、能驱动旋转气缸22旋转的旋转件21、和吸盘23。其中,旋转气缸22的缸体与旋转件21通过焊接或螺栓螺母等方式连接固定,吸盘23固定于旋转气缸22的伸缩端,吸盘23能与添签拉板12相对,且吸盘23距添签平台11的垂直距离小于标签的高度。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对旋转件21具体为何种装置并不做要求,只要具有能固定其位置的安装座和能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旋转特定角度的转轴,就能够成为旋转件21。对于旋转气缸22与旋转件21固定后的旋转面不做要求,只要在吸签过程中旋转气缸22的伸缩端能够指向添签机构1内的标签,在压签过程中旋转气缸22的伸缩端能够指向输送机构4的第一同步带413或第二同步带423即可。换言之,旋转件21旋转前和旋转后,旋转气缸22的伸缩端的指向不同。需要补充的是,在吸签过程中旋转气缸22的伸缩端能够指向添签机构1内的标签,即,在吸签过程中,旋转气缸22的伸缩端与添签机构1内的标签作相向运动。
输送机构4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带轮结构和第二带轮结构以及动力系统。其中,第一带轮结构又包括第一主动带轮411、第一从动带轮412以及连接第一主动带轮411和第一从动带轮412的第一同步带413;第二带轮结构包括第二主动带轮421、第二从动带轮422以及连接第二主动带轮422和第二从动带轮422的第二同步带423;第一同步带413的外侧与第二同步带423的外侧之间能夹持标签,且第一同步带413与第二同步带423的转动方向相反;动力系统驱动第一主动带轮411和第二主动带轮421转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动力系统包括分别驱动第一主动带轮411和第二主动带轮421的电机,电机和主动带轮的连接及驱动关系属公知技术,未在附图中示出。具体来说,第一主动带轮411和第二主动带轮421均通过电机驱动转动,第一从动带轮412和第二从动带轮422的轴心位置固定,其固定方式可以是固定于其他设施上,也可以通过固定架等辅助设施与主动带轮固定。安装完成后的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二同步带423相互平行,且二者的外侧之间留有夹持标签的空隙,其空隙的大小以能够夹持住标签为准。第一同步带413与第二同步带423的转动方向相反,具体体现为,俯视安装完毕后的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二同步带423所呈现的状态是第一同步带413呈顺时针转动、第二同步带423呈逆时针转动;若从这个同步带的端部看去,有一端是两个同步带相向转动,另一端是背向转动的。该设计的目的在于,当标签从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二同步带423的一端端部进入二者之间的缝隙后,因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二同步带423的转动方向相反,标签会被同步带旋至同步带的另一端。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标签是从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二同步带423相向转动的一端进入二者之间的缝隙。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添签拉板12在添签拉板12和吸签机构2的连线方向上做往复运动,其目的在于,当添签机构1添签完毕后能通过添签拉板12的移动将标签推向吸签机构2,与此同时,吸签机构2的旋转气缸22的伸缩端转向添签机构1上的标签,旋转气缸22的伸缩端向添签机构1方向伸出;吸盘23在旋转气缸22的作用下向添签机构1方向移动,并与标签发生挤压,然后通过吸签机构2的旋转件21的旋转,带动旋转气缸22的旋转,使吸住标签以后的吸盘23指向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二同步带423相向旋转的一端。
压签机构3包括压签气缸31,压签气缸31的伸缩端能与第一同步带413或者第二同步带423接触。具体来说,压签机构3的作用在于,当吸签机构2的吸盘23吸住标签并通过旋转件21的旋转指向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二同步带423相向旋转的一端后,压签气缸31的伸缩端伸出,将吸盘23上的标签压向同步带。一方面,使吸盘23上的标签脱落;另一方面,使标签附着在同步带上进行下一步传输。
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添签机构1和吸签机构2以及压签机构3之间的配合更加精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首先,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51,添签机构1与吸签机构2以及所述压签机构3均位于所述输送机构4的下方。添签气缸13的缸体与第一连接件51通过焊接或螺栓螺母配合等方式连接固定,添签机构1还包括限定添签拉板12运动轨迹的两个侧挡板15。两个所述侧挡板互相平行,且与添签气缸伸缩方向也平行;添签气缸的伸缩端与添签拉板连接,并驱动添签拉板在两个所述侧挡板之间作往复运动。其固定方式可以是通过焊接或螺栓螺母与添签平台11固定,还可以是与添签平台11一体成型。侧挡板15限定添签拉板12,其意思是添签拉板12沿着侧挡板15做往复运动。
其次,旋转件21的座体通过焊接或螺栓螺母配合等方式固定在第一连接件51上。旋转气缸22的活塞杆能与添签气缸13的活塞杆相平行,具体来说,在吸签的过程中,旋转气缸22的活塞杆与添签气缸13的活塞杆相平行,此设计的效果在于,在吸签过程中,旋转气缸22的伸缩端能使得吸盘23能垂直压向添签机构1上的标签,保证最大的吸附力,避免标签从吸盘23上掉落。
需要说明的是,压签气缸31的固定方式可有多种。可以将压签气缸31单独固定在墙体或其他固定设备或部件上,也可以如图4所示,将压签气缸31的缸体与旋转气缸22的缸体通过焊接或螺栓螺母配合的方式相连接。无论何种连接方式,在压签的过程中,压签气缸31的活塞杆与旋转气缸22的活塞杆相平行,且伸出方向相同。在这种设计下,当完成吸签后旋转气缸22旋转带着吸附在吸盘23上的标签至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二同步带423相向转动的一端时,压签机构3的伸缩端将吸盘23上的标签压向同步带。
为了保证在添签过程中添签拉板12的移动顺畅,避免添签拉板12的侧边与侧挡板15的摩擦力过大从而影响添签拉板12的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将添签气缸13与添签拉板12分别设于添签平台11的两侧。如图2和图3所示,具体的实施方式是在添签平台11上开设与添签气缸13的活塞杆相平行的添签通槽111;添签拉板12通过添签拉板座14与添签气缸13的伸缩端连接。具体来说,添签拉板座14包括相互连接的拉板连接块142和拉板连接杆141,其中,拉板连接块142置于添签拉板12的下方并与添签气缸13的活塞杆连接固定;拉板连接杆141穿设于添签通槽111内,且一端与添签拉板12焊接固定,另一端与拉板连接块142通过焊接或螺栓螺母配合的方式连接。此种设计,在添签过程中,添签拉板12的移动轨迹是严格沿着添签通槽111的方向行进的,不会发生偏移,有效避免了添签拉板12的侧边与侧挡板15发生挤压。
为了使吸签过程更加顺畅,且不会使吸盘23将添签平台11上所有的标签一次性全部吸走。如图2所示,还可以在侧挡板15靠近吸盘23的一端自上而下设有上滚轮161和下滚轮162,上滚轮161和下滚轮162在同一平面上,且是一个与添签拉板12相平行的平面。这一特征的作用在于,在添签过程中,将标签以与添签拉板12平行的方式置于添签平台11上,在添签拉板12的移动下,将标签推向滚轮,形成滚轮与添签拉板12夹持标签的状态。另外,吸盘23的旋转平面介于上滚轮161和下滚轮16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吸盘23的旋转平面介于上滚轮161和下滚轮162之间,指的是当吸盘23与添签平台11上的标签接触时吸盘23在上滚轮161和下滚轮162之间,换言之,当吸盘23吸住标签后,旋转气缸22收缩时,标签能从上滚轮161和下滚轮162之间被吸走。再者,上滚轮161距添签平台的垂直高度小于标签的高度。此技术特征确保上滚轮161和下滚轮162共同与添签拉板12夹持住标签,换言之,如果上滚轮161位置太高,不能与标签接触,就会导致标签在添签拉板12的推动下从添签平台11上掉落。
如果将上滚轮161的高度限制为低于标签的高度后,就能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下滚轮162的具体安装方式,可如图7所示,在两个侧挡板15上分别开设一个下滚轮固定孔(图8中未标号,是下滚轮固定轴164穿过的部位),下滚轮固定轴164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侧挡板15上的下滚轮固定孔,下滚轮162套设在下滚轮固定轴164上,并可绕下滚轮固定轴164旋转。下滚轮固定轴164伸出侧挡板15以外的部分有外螺纹,可通过第一螺帽166旋紧,从而固定下滚轮固定轴164。
上滚轮161的具体安装方式,也可参见图7,在两个侧挡板15上相对应地开设有多组位于下滚轮固定孔上方的上滚轮固定孔160,多组上滚轮固定孔160呈上下排列。具体的安装中,上滚轮固定轴163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侧挡板15上的上滚轮固定孔160,上滚轮161套设在上滚轮固定轴163上,并可绕上滚轮固定轴163旋转。上滚轮固定轴163伸出侧挡板15以外的部分有外螺纹,可通过第二螺帽165旋紧,从而固定上滚轮固定轴163。这里所说的多组下滚轮固定孔,是指在一个侧挡板15上沿上下方向开设多个上滚轮固定孔160,在另一个侧挡板15上也沿上下方向开设多个上滚轮固定孔160,并且,两个侧挡板15上的上滚轮固定孔160相互对应。即,如图7、8中所示,上滚轮固定轴163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侧挡板15上的上滚轮固定孔160实现固定后的状态是与下滚轮固定轴164相平行的。设置多组上滚轮固定孔160的目的在于可调节上滚轮161的高度,从而适应不同大小的标签。
鉴于标签的输送是通过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二同步带423的相向转动来实现的,因此,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二同步带423的转速相同是保证标签被平稳输送的保证。为实现这一效果,如图4、5所示,输送机构4还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441和从动齿轮442,主动齿轮441与第一主动带轮411同轴连接并同轴转动;从动齿轮442与第二主动带轮421同轴连接并同轴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动力系统是驱动主动齿轮441的电机,电机与主动齿轮441的连接和驱动关系式公知技术,附图中未示出,在此不再赘述。具体来说,主动齿轮441和从动齿轮442相互啮合,既能保证主动齿轮441和从动齿轮442的转动方向相反,又能保证第一主动带轮411和第二主动带轮421的转速相同。进而,在第一主动带轮411和第二主动带轮421直径相同的情况下,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二同步带423的转速也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的是电机,电机的转速很快,有可能不适应传输标签的需要。如图5所示,输送机构4还可包括减速机42、第三主动带轮431、第三从动带轮432以及连接第三主动带轮431和第三从动带轮432的第三同步带433。其中,减速机42输入轴由动力系统驱动转动;第三主动带轮431与减速机42的输出轴连接,并同轴转动;第三从动带轮432与主动齿轮441连接,并同轴转动。
为了保证输送机构4的整体运转平稳,将输送机构4的诸部件固定为一体十分必要。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包括第二连接件52、齿轮箱41、第一传动轴451和第二传动轴452。齿轮箱41和减速机42均通过螺栓螺母配合等方式固定在第二连接件52上,第一传动轴451和第二传动轴452平行设置,且均穿设于齿轮箱41。主动齿轮441和从动齿轮442均位于齿轮箱41内,且主动齿轮441和第三从动带轮432均套设于第一传动轴451并同轴转动,从动齿轮442套设于第二传动轴452并同轴转动。
在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二同步带423较长的情况下,当标签在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二同步带423之间传输时,这两个同步带中间部位没有刚性部件的支撑,对传输中的标签的夹持力降低,会导致传输中的标签从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二同步带423之间掉落。
因此,如图6所示,可在第一主动带轮411和第一从动带轮412之间设有第一压轮414,第一压轮414位于第一同步带413内,且第一压轮414的外周向能与第一同步带413的内侧相接触。第二主动带轮421和第二从动带轮422之间设置有第二压轮424,第二压轮设于第二同步带423内,且第二压轮424的外周向能与第二同步带423的内侧相接触。此设计相当于在第一主动带轮411和第一从动带轮412之间增加了用于支撑第一同步带413的刚性部件,在第二主动带轮421和第二从动带轮422之间增加了用于支撑第二同步带423的刚性部件。这样,即使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二同步带423的长度较长,在传输标签的过程中,也能一直保持对标签的夹持力。保持对标签夹持力的另一方面在于,第一压轮414和第二压轮424分别位于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二同步带423的范围内,并且,第一压轮414和第二压轮424分别充分与第一同步带413、第二同步带423的内侧相接触。简言之,这种设计避免了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二同步带423在运转中的变形,即,保持这两个同步带之间的间距的不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压轮414转动轴和第二压轮424的转动轴可以单独进行固定,例如,通过固定在墙体上或者机器的其他部件上,以能够限定第一压轮414和第二压轮424的转动轨迹为准;此外,还可如图5所示,通过设置第三连接件53来固定第一压轮414转动轴和第二压轮424的转动轴,具体来说,第三连接件53与第一连接件51或第二连接件52相连接固定,第一压轮414转动轴和第二压轮424的转动轴均固定于第三连接件53。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第一主动带轮411、第一从动带轮412、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一压轮414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以及保证第二主动带轮421、第二从动带轮422、第二同步带423和第二压轮424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还可将第一从动带轮412的转动轴和第二从动带轮422的转动轴也固定在第三连接件53上。
在压签过程中,压签机构3的伸缩端将吸盘23上的标签挤压在第一同步带413或第二同步带423上,由于此过程中两个同步带均在运转中,故压签机构3的伸缩端会与同步带发生摩擦,会导致标签的损坏,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同步带的损坏以及压签机构3伸缩端的磨损。如图4所示,压签机构3还可包括压签滑轮32,该压签滑轮32固定在压签气缸31的伸缩端,并且,压签滑轮32的转动轴与第一主动带轮411的转动轴相平行。如此,在压签过程中,通过压签气缸31活塞杆的伸出,使压签滑轮32靠近第一同步带413或第二同步带423,压签滑轮32将吸盘23上的标签压在第一同步带413或第二同步带423上,压签滑轮32与这两个同步带中的一个接触后,压签滑轮32在该同步带的带动下转动,且压签滑轮32的转动方向与该同步带是相向运转,促使它们之间的标签从压签滑轮32上移开,并进入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二同步带423之间的输送缝隙内。
标签从同步带的一端输送到另一端,如果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二同步带423不停地转动,必然会导致标签从另一端掉落。如图1所示,输送机构4还包括接近开关90。接近开关90是一种无需与运动部件进行机械直接接触而可以操作的位置开关,当物体接近开关90的感应面到动作距离时,不需要机械接触及施加任何压力即可使开关动作,从而驱动直流电器或给计算机装置提供控制指令。该接近开关90通过固定架固定在第二带轮结构上靠近第二从动带轮422的一端。当标签靠近第二从动带轮422的一端时,接近开关90向动力系统发出信号,动力系统停止传动,从而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二同步带423停止转动,标签传送到预定的位置。
以上表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送标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添签机构(1)、吸签机构(2)、压签机构(3)和输送机构(4);
所述添签机构(1)包括横向设置的添签平台(11)、添签气缸(13)、添签拉板(12);所述添签拉板(12)设于所述添签平台(11)上方;所述添签机构(1)还包括限定所述添签拉板(12)运动轨迹的两个侧挡板(15),两个所述侧挡板(15)互相平行,且与所述添签气缸(13)伸缩方向也平行;所述添签气缸(13)的伸缩端与所述添签拉板(12)连接,并驱动所述添签拉板(12)在两个所述侧挡板之间作往复运动;
所述吸签机构(2)包括旋转气缸(22)、能驱动所述旋转气缸(22)旋转的旋转件(21)、和吸盘(23),所述旋转气缸(22)的缸体与所述旋转件(21)固定,所述吸盘(23)设于所述旋转气缸(22)的伸缩端,所述吸盘(23)能与所述添签拉板(12)相对,且所述吸盘(23)距所述添签平台(11)的垂直距离小于标签的高度;
所述输送机构(4)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带轮结构和第二带轮结构以及动力系统,所述第一带轮结构包括第一主动带轮(411)、第一从动带轮(412)以及连接第一主动带轮(411)和第一从动带轮(412)的第一同步带(413);所述第二带轮结构包括第二主动带轮(421)、第二从动带轮(422)以及连接第二主动带轮(421)和第二从动带轮(422)的第二同步带(423);所述第一同步带(413)的外侧与所述第二同步带(423)的外侧之间能夹持标签,且所述第一同步带(413)与所述第二同步带(423)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动力系统驱动所述第一主动带轮(411)和所述第二主动带轮(421)转动;
所述压签机构(3)包括压签气缸(31),所述压签气缸(31)的伸缩端能与所述第一同步带(413)或者所述第二同步带(423)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标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添签气缸(13)与所述添签拉板(12)分别设于所述添签平台(11)的两侧,所述添签平台(11)上开有与所述添签气缸(13)的活塞杆相平行的添签通槽(111);所述添签拉板(12)通过添签拉板座(14)与所述添签气缸(13)的伸缩端连接;所述添签拉板座(14)包括相互连接的拉板连接块(142)和拉板连接杆(141);所述拉板连接块(142)设于所述添签拉板(12)下方,且与所述添签气缸(13)的活塞杆连接固定;所述拉板连接杆(141)穿设于所述添签通槽(111)内,且一端与所述添签拉板(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板连接块(14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送标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板(15)靠近所述吸盘(23)的一端自上而下设有上滚轮(161)和下滚轮(162),所述上滚轮(161)和所述下滚轮(162)在同一平面上,且是一个与所述添签拉板(12)相平行的平面;所述上滚轮(161)距所述添签平台(11)的垂直高度小于标签的高度;所述吸盘(23)的旋转平面介于所述上滚轮(161)和所述下滚轮(16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送标签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挡板(15)上相对应地开设有多组上滚轮固定孔(160),多组所述上滚轮固定孔(160)呈上下排列。
CN201420431319.5U 2014-07-31 2014-07-31 一种送标签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58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31319.5U CN203958785U (zh) 2014-07-31 2014-07-31 一种送标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31319.5U CN203958785U (zh) 2014-07-31 2014-07-31 一种送标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58785U true CN203958785U (zh) 2014-11-26

Family

ID=51919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31319.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58785U (zh) 2014-07-31 2014-07-31 一种送标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5878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7121A (zh) * 2016-08-05 2016-11-30 秦皇岛嘉日隆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标签机
CN109178526A (zh) * 2018-11-12 2019-01-11 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贴标取料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7121A (zh) * 2016-08-05 2016-11-30 秦皇岛嘉日隆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标签机
CN109178526A (zh) * 2018-11-12 2019-01-11 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贴标取料装置
CN109178526B (zh) * 2018-11-12 2024-04-16 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贴标取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92390B (zh) 一种送标签装置
CN105398787B (zh) 钢管接箍自动输送系统
CN205771425U (zh) 一种多节伸缩型皮带输送机
CN204912909U (zh) 一种大直径管材切割平台
CN203958785U (zh) 一种送标签装置
CN106586377A (zh) 一种可调输送设备
CN206083145U (zh) 一种单向45°分拣机
CN203958788U (zh) 一种送标签装置
CN106017969B (zh) 一种自动取样装置
CN203958786U (zh) 一种送标签装置
CN103934406B (zh) 自动送料取料装置
CN204137870U (zh) 旋转辊床装置
CN207174052U (zh) 玻璃安瓿自动包装机
CN203958789U (zh) 一种送标签装置
CN105836429B (zh)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CN105523345B (zh) 一种校正运输系统
CN205853025U (zh) 一种带有木屑收集功能的木线机
CN107310765A (zh) 玻璃安瓿自动包装机
CN103879768A (zh) 全自动套袋机导引机构
CN103552117A (zh) 自动控制糙面材料收取装置
CN209427530U (zh) 一种顶升转向滚筒传送机
CN107298297A (zh) 瓶胚连续自动翻转装置
CN105923225A (zh) 贴标机的滚轮环抱整形装置
CN108146689B (zh) 一种食品包装瓶的搬移装箱一体机
CN207872927U (zh) 连续式冲压机的钢带自动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