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49291U - 一种除湿热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湿热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49291U
CN203949291U CN201420387828.2U CN201420387828U CN203949291U CN 203949291 U CN203949291 U CN 203949291U CN 201420387828 U CN201420387828 U CN 201420387828U CN 203949291 U CN203949291 U CN 203949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pipe
evaporation
condensation
shape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8782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欣
叶强蔚
禤志轩
邓李娇
尤域琨
荆振洋
胡晓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42038782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492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49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4929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湿热管,包括:至少两个热管模块,该热管模块包括:蒸发端,和通过连接管与蒸发端连通的冷凝端;其中,蒸发端包括:至少两个蒸发U型管,连通相邻两个蒸发U型管的蒸发弯头;冷凝端包括:至少两个冷凝U型管,连通相邻两个冷凝U型管的冷凝弯头;该除湿热管还包括:与所有的蒸发端顶端的蒸发U型管连通的连通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热管,在热管模块之间的压力差作用下,每个热管模块内的气态冷媒相同;在冷媒自身重力作用下,液态冷媒并不会在两个热管模块之间流动,则每个热管模块均有液态冷媒和气态冷媒,提高了冷媒在除湿热管中的分布均匀度,提高了除湿热管的除湿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除湿热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除湿热管。
背景技术
目前,除湿热管主要包括:水平除湿热管和重力除湿热管,其中,水平除湿热管包括蒸发端和通过连接管与蒸发端连通的冷凝端。蒸发端和冷凝端分别由一个蛇形管形成,该蛇形管通过U型管和弯头连接形成。
但是,由于蒸发端和冷凝端分别由一个蛇形管形成,则冷媒的流路较长,液态冷媒较易集中在下端,气态冷媒较易集中在上端,导致冷媒分布不均,使得该除湿热管与空气换热不均,除湿性能较差。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冷媒在除湿热管中的分布均匀度,以提高除湿热管的除湿性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湿热管,提高冷媒在除湿热管中的分布均匀度,以提高除湿热管的除湿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除湿热管,包括:至少两个热管模块,所述热管模块包括:蒸发端,和通过连接管与所述蒸发端连通的冷凝端;其中,
所述蒸发端包括:至少两个蒸发U型管,连通相邻两个所述蒸发U型管的蒸发弯头;
所述冷凝端包括:至少两个冷凝U型管,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冷凝U型管的冷凝弯头;
所述除湿热管还包括:与所有的所述蒸发端顶端的所述蒸发U型管连通的连通管。
优选的,上述除湿热管中,所述蒸发U型管的分管呈单排或者双排分布,所述冷凝U型管的分管呈单排或者双排分布。
优选的,上述除湿热管中,所述蒸发U型管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垂直于水平面,所述冷凝U型管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垂直于水平面。
优选的,上述除湿热管中,所述蒸发U型管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与水平面相倾斜,所述冷凝U型管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与水平面相倾斜。
优选的,上述除湿热管中,所述冷凝端高于所述蒸发端,所述连接管自所述冷凝端到所述蒸发端向所述热管模块的底端倾斜。
优选的,上述除湿热管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热管模块对称设置。
优选的,上述除湿热管中,所述热管模块的数目为三个,且位于顶端的所述热管模块和位于底端的所述热管模块关于位于中间的所述热管模块对称设置。
优选的,上述除湿热管中,热管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蒸发U型管外壁上以及所述冷凝U型管外壁上的散热翅片;所述蒸发端还包括第一边板,所述蒸发U型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板上;所述冷凝端还包括第二边板,所述冷凝U型管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板上;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边板相连,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边板相连。
优选的,上述除湿热管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边板卡接相连,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边板卡接相连。
优选的,上述除湿热管中,所述连通管为用于开设冷媒灌注口的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热管,包括至少两个热管模块,每个热管模块具有蒸发端和冷凝端,且连通管与所有的蒸发端顶端的蒸发U型管连通,这样,在热管模块之间的压力差作用下,气态冷媒在各个热管模块之间流动并最终达到每个热管模块内的气态冷媒相同;在冷媒自身重力作用下,位于每个热管模块内的液态冷媒位于热管模块的底端,并不会在两个热管模块之间流动,则冷媒均匀地分布于所有的热管模块,即每个热管模块均有液态冷媒和气态冷媒,与现有技术整个除湿热管为一个蛇形管(一个封闭回路)相比,有效提高了冷媒在除湿热管中的分布均匀度,进而提高了除湿热管的除湿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除霜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除霜热管中热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除霜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除霜热管中热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除霜热管中热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除霜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除霜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提供的除霜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湿热管,提高了冷媒在除湿热管中的分布均匀度,进而提高了除湿热管的除湿性能。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热管,包括:至少两个热管模块,热管模块包括:蒸发端,和通过连接管与蒸发端连通的冷凝端;其中,蒸发端包括:至少两个蒸发U型管,连通相邻两个蒸发U型管的蒸发弯头;冷凝端包括:至少两个冷凝U型管,连通相邻两个冷凝U型管的冷凝弯头;除湿热管还包括:与所有的蒸发端顶端的蒸发U型管连通的连通管。
需要说明的是,蒸发端顶端是指该除湿热管正常使用时蒸发端的顶端。该除湿热管的热管模块数目与该除湿热管的蒸发端数目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热管,包括至少两个热管模块,每个热管模块具有蒸发端和冷凝端,且连通管与所有的蒸发端顶端的蒸发U型管连通,这样,在热管模块之间的压力差作用下,气态冷媒在各个热管模块之间流动并最终达到每个热管模块内的气态冷媒相同;在冷媒自身重力作用下,位于每个热管模块内的液态冷媒位于热管模块的底端,并不会在两个热管模块之间流动,则冷媒均匀地分布于所有的热管模块,即每个热管模块均有液态冷媒和气态冷媒,与现有技术整个除湿热管为一个蛇形管(一个封闭回路)相比,有效提高了冷媒在除湿热管中的分布均匀度,进而提高了除湿热管的除湿性能。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除湿热管,对于蒸发U型管和冷凝U型管的排布,存在多少方式。具体的,可选择蒸发U型管的分管呈单排分布,冷凝U型管的分管呈单排分布,即蒸发端和冷凝端只具有一排分管,如图1-3、图6-7所示,所有的蒸发U型管的分管的管心共线。需要说明的是,U型管包括:两个分管和连通两个分管的弯管。
以图1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除湿热管包括两个热管模块,且两个热管模块的结构相同。该热管模块的蒸发端101包括:第一蒸发U型管104和第二蒸发U型管105、以及连通第一蒸发U型管104和第二蒸发U型管105的蒸发弯头106;热管模块的冷凝端102包括:第一冷凝U型管107和第二冷凝U型管108、以及连通第一冷凝U型管107和第二冷凝U型管108的冷凝弯头109;其中,连接管103连通蒸发端101和冷凝端102,连接管103的数目为两个,具体的,连接管103连通第一蒸发U型管104的管口和第一冷凝U型管107的管口以及第二蒸发U型管105的管口和第二冷凝U型管108的管口;连通管110与两个蒸发端顶端的蒸发U型管连通,具体的,连通管110与两个蒸发端顶端的第一蒸发U型管104连通。
对于蒸发U型管和冷凝U型管的排布,也可选择蒸发U型管的分管呈双排分布,冷凝U型管的分管呈双排分布,即蒸发端和冷凝端均具有两排分管,每排分管的管心共线,如图4-5、图8所示。
以图4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除湿热管中,热管模块的蒸发端401包括:第一蒸发U型管404、第二蒸发U型管405、第三蒸发U型管406和第四蒸发U型管407,以及连通第一蒸发U型管404和第二蒸发U型管405、第二蒸发U型管405和第三蒸发U型管406、第三蒸发U型管406和第四蒸发U型管407的蒸发弯头408;热管模块的冷凝端402包括:第一冷凝U型管409、第二冷凝U型管410、第三冷凝U型管411和第四冷凝U型管412,以及连通第一冷凝U型管409和第二冷凝U型管410、第二冷凝U型管410和第三冷凝U型管411、第三冷凝U型管411和第四冷凝U型管412的冷凝弯头413;其中,连接管403连通蒸发端401和冷凝端402,连接管403的数目为两个,具体的,连接管403连通第一蒸发U型管404的管口和第一冷凝U型管409的管口以及第四蒸发U型管407的管口和第四冷凝U型管412的管口;连通管与所有的蒸发端顶端的蒸发U型管连通,具体的,连通管与所有的蒸发端顶端的第一蒸发U型管404连通。图4中,蒸发端401的左侧分管形成第一排,蒸发端401的右侧分管形成第二排;冷凝端402的左侧分管形成第一排,冷凝管端402的右侧分管形成第二排。
当然,对于蒸发U型管和冷凝U型管的排布,还可选择蒸发U型管的两个分管呈单排分布且冷凝U型管的两个分管呈双排分布,或者冷凝U型管的两个分管呈单排分布且蒸发U型管的两个分管呈双排分布,只要这样除湿效果较差。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除湿热管中,蒸发U型管和冷凝U型管可垂直于水平面设置,即热管模块正常放置时每个蒸发U型管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垂直于水平面,每个冷凝U型管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垂直于水平面;也可倾斜设置,即热管模块正常放置时每个蒸发U型管的两个分管的管心的连线与水平面相倾斜,每个冷凝U型管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与水平面相倾斜;还可水平设置,即热管模块正常放置时每个蒸发U型管的两个分管的管心的连线平行于水平面,每个冷凝U型管的两个分管的管心的连线平行于水平面,此时,蒸发端和冷凝端均为双排分管。
当蒸发U型管和冷凝U型管垂直于水平面设置时,蒸发端和冷凝端可均为单排分管,如图1和图2所示,此时热管模块中连接管的数目为两个;也均为双排分管,此时热管模块中连接管的数目为四个。在图1中,第一蒸发U型管104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第二蒸发U型管105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第一冷凝U型管107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第二冷凝U型管108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均垂直于水平面;图2所示的热管模块同上,本文不再赘述。
当蒸发U型管和冷凝U型管倾斜设置时,蒸发端和冷凝端可均为单排分管,如图3、图6-7所示,此时热管模块中连接管的数目为两个;也均为双排分管,如图4-图5、图8所示,此时热管模块中连接管的数目为两个。由于蒸发U型管和冷凝U型管倾斜设置能够有效减小热管模块的高度,这样,可在热管模块同一高度的前提下增加蒸发U型管和冷凝U型管的数目,从而增加换热面积,提高除湿效率;同时,在相同除湿能力的前提下,可有效减小该除湿热管的体积。对于蒸发U型管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的倾斜方向以及冷凝U型管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的倾斜方向不做限定。具体的,可选择热管模块的蒸发端的所有蒸发U型管沿弧形分布,冷凝端的所有冷凝U型管沿弧形分布,如图6所示;或者热管模块的蒸发端的所有蒸发U型管沿斜直线分布,冷凝端的所有冷凝U型管沿斜直线分布,如图3所示。
以图3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除湿热管中,热管模块为两个,热管模块的蒸发端301包括:第一蒸发U型管304和第二蒸发U型管305、以及连通第一蒸发U型管304和第二蒸发U型管305的蒸发弯头306;热管模块的冷凝端302包括:第一冷凝U型管307和第二冷凝U型管308、以及连通第一冷凝U型管307和第二冷凝U型管308的冷凝弯头309;其中,连接管303连通蒸发端301和冷凝端302,连接管303的数目为两个,具体的,连接管303连通第一蒸发U型管304的管口和第一冷凝U型管307的管口以及第二蒸发U型管305的管口和第二冷凝U型管308的管口;连通管310与两个蒸发端顶端的蒸发U型管连通,具体的,连通管310与两个蒸发端顶端的第一蒸发U型管304连通;第一蒸发U型管304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第二蒸发U型管305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第一冷凝U型管307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以及第二冷凝U型管308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均与水平面相倾斜。其中,第一蒸发U型管304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以及第二蒸发U型管305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共线,第一冷凝U型管307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以及第二冷凝U型管的管心连线共线。
以图4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除湿热管中,热管模块中,第一蒸发U型管404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第二蒸发U型管405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第三蒸发U型管406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第四蒸发U型管407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第一冷凝U型管409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第二冷凝U型管410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第三冷凝U型管411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以及第四冷凝U型管412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均与水平面相倾斜且相互平行。
以图8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提供的除湿热管,具有三个热管模块,热管模块的蒸发端801包括:第一蒸发U型管804、第二蒸发U型管805、第三蒸发U型管806和第四蒸发U型管807,以及连通第一蒸发U型管804和第二蒸发U型管805、第二蒸发U型管805和第三蒸发U型管806、第三蒸发U型管806和第四蒸发U型管807的蒸发弯头808;热管模块的冷凝端802包括:第一冷凝U型管809、第二冷凝U型管810、第三冷凝U型管811和第四冷凝U型管812,以及连通第一冷凝U型管809和第二冷凝U型管810、第二冷凝U型管810和第三冷凝U型管811、第三冷凝U型管811和第四冷凝U型管812的冷凝弯头813;其中,连接管803连通蒸发端801和冷凝端802,连接管803的数目为两个,具体的,连接管803连通第一蒸发U型管804的管口和第一冷凝U型管809的管口以及第四蒸发U型管807的管口和第四冷凝U型管812的管口;连通管814与三个蒸发端顶端的蒸发U型管连通,具体的,连通管814与三个蒸发端顶端的第一蒸发U型管804连通。
为了便于液态冷媒自冷凝端流入蒸发端,优先选择冷凝端高于蒸发端,连接管自冷凝端到蒸发端向热管模块的底端倾斜,如图2和图5所示。这样,液态冷媒靠自身重力较易自冷凝端流入蒸发端,实现单向传热。需要说明是,上述描述是基于该除湿热管正常放置状态。
以图2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除湿热管中,热管模块的蒸发端201包括:第一蒸发U型管204和第二蒸发U型管205、以及连通第一蒸发U型管204和第二蒸发U型管205的蒸发弯头206;热管模块的冷凝端202包括:第一冷凝U型管207和第二冷凝U型管208、以及连通第一冷凝U型管207和第二冷凝U型管208的冷凝弯头209;其中,连接管203连通蒸发端201和冷凝端202,连接管203的数目为两个,具体的,连接管203连通第一蒸发U型管204的管口和第一冷凝U型管207的管口以及第二蒸发U型管205的管口和第二冷凝U型管208的管口;第二蒸发U型管205和第二冷凝U型管208位于热管模块的底端。从图2中可明显看出冷凝端202高于蒸发端201,连接管203自冷凝端202到蒸发端201向热管模块的底端倾斜。连通管与所有的蒸发端顶端的蒸发U型管连通,具体的,连通管与所有的蒸发端顶端的第一蒸发U型管204连通。
以图5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除湿热管中,热管模块的蒸发端501包括:第一蒸发U型管504、第二蒸发U型管505、第三蒸发U型管506和第四蒸发U型管507,以及连通第一蒸发U型管504和第二蒸发U型管505、第二蒸发U型管505和第三蒸发U型管506、第三蒸发U型管506和第四蒸发U型管507的蒸发弯头508;热管模块的冷凝端502包括:第一冷凝U型管509、第二冷凝U型管510、第三冷凝U型管511和第四冷凝U型管512,以及连通第一冷凝U型管509和第二冷凝U型管510、第二冷凝U型管510和第三冷凝U型管511、第三冷凝U型管511和第四冷凝U型管512的冷凝弯头513;其中,连接管503连通蒸发端501和冷凝端502,连接管503的数目为两个,具体的,连接管503连通第一蒸发U型管504的管口和第一冷凝U型管509的管口以及第四蒸发U型管507的管口和第四冷凝U型管512的管口;第四蒸发U型管507和第四冷凝U型管512位于热管模块的底端。从图2中可明显看出冷凝端502高于蒸发端501,连接管503自冷凝端502到蒸发端501向热管模块的底端倾斜。连通管与所有的蒸发端顶端的蒸发U型管连通,具体的,连通管与所有的蒸发端顶端的第一蒸发U型管504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热管中,每个热管模块的布置方式可相同,也可不同,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图7中,三个热管模块的布置不同。任意两个热管模块的布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优选的,相邻的两个热管模块对称设置。如图1-3、图7-8所示。当然,选择非对称设置,并不局限于此。例如,选择热管模块的数目为三个,位于顶端的热管模块和位于底端的热管模块关于位于中间的热管模块对称设置,如图6所示。
以图7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除湿热管中,热管模块的数目为三个,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热管模块、第二热管模块和第三热管模块,第一热管模块和第二热管模块关于水平线对称,第二热管模块和第三热管模块关于水平线对称。具体的,热管模块的蒸发端701包括:第一蒸发U型管704和第二蒸发U型管705、以及连通第一蒸发U型管704和第二蒸发U型管705的蒸发弯头706;热管模块的冷凝端702包括:第一冷凝U型管707和第二冷凝U型管708、以及连通第一冷凝U型管707和第二冷凝U型管708的冷凝弯头709;其中,连接管703连通蒸发端701和冷凝端702,连接管703的数目为两个,具体的,连接管703连通第一蒸发U型管704的管口和第一冷凝U型管707的管口以及第二蒸发U型管705的管口和第二冷凝U型管708的管口;第二蒸发U型管705和第二冷凝U型管708位于热管模块的底端;连通管710与三个蒸发端顶端的蒸发U型管连通,具体的,连通管710与三个蒸发端顶端的第一蒸发U型管704连通。
以图6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除湿热管中,热管模块的数目为三个,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热管模块、第二热管模块和第三热管模块,第一热管模块和第三热管模块关于第二热管模块对称。具体的,热管模块的蒸发端601包括:第一蒸发U型管604和第二蒸发U型管605、以及连通第一蒸发U型管604和第二蒸发U型管605的蒸发弯头606;热管模块的冷凝端602包括:第一冷凝U型管607和第二冷凝U型管608、以及连通第一冷凝U型管607和第二冷凝U型管608的冷凝弯头609;其中,连接管603连通蒸发端601和冷凝端602,连接管603的数目为两个,具体的,连接管603连通第一蒸发U型管604的管口和第一冷凝U型管607的管口以及第二蒸发U型管605的管口和第二冷凝U型管608的管口;第二蒸发U型管605和第二冷凝U型管608位于热管模块的底端;连通管610与三个蒸发端顶端的蒸发U型管连通,具体的,连通管610与三个蒸发端顶端的第一蒸发U型管604连通。
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除湿热管中,所有的热管模块的蒸发U型管数目以及冷凝U型管数目均相同。这样,进一步提高了冷媒在除湿热管中的分布均匀度,进一步提高了除湿热管的除湿性能。对于蒸发U型管数目以及冷凝U型管数目,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提高除湿效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除湿热管中,热管模块还包括:设置于蒸发U型管外壁上以及冷凝U型管外壁上的散热翅片。这样,通过设置散热翅片增加量空气与热管模块的换热面积,从而有效提高了除湿效率。进一步的,散热翅片胀接于蒸发U型管、冷凝U型管。当然,也可选择散热翅片焊接于蒸发U型管、冷凝U型管。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除湿热管中,蒸发端还包括第一边板,蒸发U型管设置于第一边板上;冷凝端还包括第二边板,冷凝U型管设置于第二边板上;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一边板相连,相邻的两个第二边板相连。这样,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有效增强了蒸发U型管和冷凝U型管的稳定性,防止发生机械变形。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优先选择相邻的两个第一边板卡接相连,相邻的两个第二边板卡接相连。当然,相邻的两个第一边板还可通过连接件或者焊接相连,相邻的两个第二边板还可通过连接件或者焊接相连,只是不便于安装和拆卸。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除湿热管中,还可增加其他支撑件,来支撑和稳固蒸发U型管以及冷凝U型管,并不局限于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热管中,可在每个热管模块设置有冷媒灌注口以及注氟工装,灌注冷媒后,切断注氟工装并对冷媒灌注口进行封口。通常冷媒灌注口设置在蒸发弯头和/或冷凝弯头上。上述除湿热管也可选择在连通管上设置冷媒灌注口。为了提高灌注冷媒的效率,优先选择连通管为用于开设冷媒灌注口的管,由于该连通管与每个热管模块连通,这样只需开设一个冷媒灌注口,而且只需灌注一次以及只需一次封口,有效提高了冷媒灌注效率。
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除湿热管中,连通管通过三通接头与蒸发U型管和连接管连通。这样,方便安装和拆卸,也便于冷媒流通。当然,也可选择连通管通过二通接头与蒸发U型管连通,并不局限于此,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除湿热管中,对于连通管的形状,可根据热管模块的形状进行设置,优选的,连通管沿热管模块的蒸发端的外形延伸,如图6-8所示,这样,可有效减小整个除湿热管的体积,减小其占用空间。当然,也可选择连通管以其他方式分布,并不局限于此。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除湿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热管模块,所述热管模块包括:蒸发端,和通过连接管与所述蒸发端连通的冷凝端;其中,
所述蒸发端包括:至少两个蒸发U型管,连通相邻两个所述蒸发U型管的蒸发弯头;
所述冷凝端包括:至少两个冷凝U型管,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冷凝U型管的冷凝弯头;
所述除湿热管还包括:与所有的所述蒸发端顶端的所述蒸发U型管连通的连通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U型管的分管呈单排或者双排分布,所述冷凝U型管的分管呈单排或者双排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U型管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垂直于水平面,所述冷凝U型管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垂直于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U型管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与水平面相倾斜,所述冷凝U型管的两个分管的管心连线与水平面相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端高于所述蒸发端,所述连接管自所述冷凝端到所述蒸发端向所述热管模块的底端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热管,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热管模块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模块的数目为三个,且位于顶端的所述热管模块和位于底端的所述热管模块关于位于中间的所述热管模块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蒸发U型管外壁上以及所述冷凝U型管外壁上的散热翅片;所述蒸发端还包括第一边板,所述蒸发U型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板上;所述冷凝端还包括第二边板,所述冷凝U型管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板上;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边板相连,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边板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湿热管,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边板卡接相连,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边板卡接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除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为用于开设冷媒灌注口的管。
CN201420387828.2U 2014-07-14 2014-07-14 一种除湿热管 Active CN2039492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7828.2U CN203949291U (zh) 2014-07-14 2014-07-14 一种除湿热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7828.2U CN203949291U (zh) 2014-07-14 2014-07-14 一种除湿热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49291U true CN203949291U (zh) 2014-11-19

Family

ID=51891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87828.2U Active CN203949291U (zh) 2014-07-14 2014-07-14 一种除湿热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4929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0458A (zh) * 2017-11-24 2018-05-04 东莞市齐创伟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除湿机一体化设备
CN109708341A (zh) * 2019-01-22 2019-05-03 黄山市兴农中菊烘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均匀除湿的蒸发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0458A (zh) * 2017-11-24 2018-05-04 东莞市齐创伟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除湿机一体化设备
CN109708341A (zh) * 2019-01-22 2019-05-03 黄山市兴农中菊烘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均匀除湿的蒸发器
CN109708341B (zh) * 2019-01-22 2024-02-20 黄山市兴农中菊烘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均匀除湿的蒸发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3263A (zh) 用于换热器的翅片组件和具有该翅片组件的换热器
CN202547468U (zh) 一种紊流式换热板束
CN203949291U (zh) 一种除湿热管
CN203758089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应用该微通道换热器的空调器
CN101556121A (zh) 扁平式热管换热器
CN201653186U (zh) 双水道复合柱翼型散热器
CN205014688U (zh) 换热器以及换热设备
CN102878850B (zh) 一种泡沫金属翅片及具有该翅片的多孔扁管微通道换热器
CN203704716U (zh) 可改善抗脏堵能力的微通道换热器
CN207763549U (zh) 一种重力式热交换器
US8499823B1 (en) Twin heat transfer tubing retention panel
CN206440035U (zh) 网式换热器
CN202734639U (zh) 一种泡沫金属翅片及具有该翅片的多孔扁管微通道换热器
CN206160567U (zh) 一种冷凝器
CN205784783U (zh) 翅片、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机组
WO2017020666A1 (zh) 换热器
JP6857747B2 (ja) 熱交換器組立品とエアコン室内機
CN204188029U (zh) 微通道特种异形弧面热交换器
CN203501559U (zh) 大换热面积冰箱用翅片式蒸发器
CN207439245U (zh) 一种点滴式浊水塔填料
CN207816076U (zh) 三维肋片换热板
CN206073776U (zh) 集成式热管换热器
CN201697522U (zh) 一种高效空调换热器翅片及换热器
CN205102644U (zh) 气气换热器
CN201402085Y (zh) 扁平式热管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