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36839U - 棘轮扳手 - Google Patents

棘轮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36839U
CN203936839U CN201420296272.6U CN201420296272U CN203936839U CN 203936839 U CN203936839 U CN 203936839U CN 201420296272 U CN201420296272 U CN 201420296272U CN 203936839 U CN203936839 U CN 203936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ratchet
face
pallet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962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承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2962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36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36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3683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all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棘轮扳手,其在本体的作用端设第一容槽、第二容槽及第三容槽,分别容置棘轮、掣子及转向组件。棘轮与掣子设有相啮合的棘轮部与咬合部。咬合部包括复数个卡齿及位于复数个卡齿两端的复数个凸弧齿。掣子设有凹弧槽、凸块及靠抵面。转向组件包括转向件、顶帽及弹性元件。以转向组件的转向件控制掣子左右移动,选择以复数个卡齿其一端的凸弧齿与棘轮部的棘齿啮合,而使棘轮手扳具有双向棘轮驱动的功能。

Description

棘轮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棘轮扳手,特别指一种包括有棘轮机构而能双向驱动的扳手。
背景技术
吾人先前获准的美国第8291792号专利案所揭露的棘轮扳手,是在本体的作用端设贯穿的第一容槽。第一容槽侧壁凹设第二容槽。棘轮可转动地容置在第一容槽内。棘轮外周环布包括复数个棘齿的棘轮部,中央设有套合部。掣子可移动地容置于第二容槽内。掣子正面设复数卡齿及复数凸弧齿。复数凸弧齿分布在紧临复数卡齿的一端。卡齿用以与棘轮部的棘齿啮合。卡齿的齿谷沿着一第一圆弧分布。第一圆弧与第一容槽同直径。第一圆弧具圆心及中心线,其中心线与本体的中心线同轴。凸弧齿用以嵌入棘轮部的两棘齿之间。卡齿的齿峰沿着一第二圆弧分布。第一圆弧及第二圆弧之间有一第三圆弧。凸弧齿的弧线与第三圆弧相切,且与棘轮部的棘齿边面相切。掣子背面近中央处设一弧抵面,一侧设一容弹槽。第二容槽与弧抵面末端间有一间距,且其距离大于卡齿的齿深以供退齿。容弹槽与凸弧齿相背。容弹槽的中轴线及第一圆弧的中心线间具一第一夹角。一弹性元件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抵于第二容槽壁面及容弹槽。容弹槽内的弹性元件以第一夹角的方向顶抵于掣子一端背面,使掣子另一端能靠抵第二容槽壁面,令卡齿与棘轮部的棘齿有效啮合。但此专利案的缺失在于:其掣子的结构设计与弹性元件的作用方式,凸弧齿布设在掣子的一端,弹性元件作用在凸弧齿的背面,仅能让掣子一端的凸弧齿与棘轮部的棘齿产生啮合及退齿的作用,掣子另一端便无法达成,因此,本新型设计人先前所设计的该专利案的棘轮扳手,仅具有单向旋动而无法具有双向旋动功效,而有再加以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向棘轮作用机构的棘轮扳手,其包括本体、棘轮、掣子及转向组件。本体设依序相通的第一容槽、第二容槽及第三容槽。棘轮可转动地设于第一容槽。掣子可移动地设于第二容槽内一侧。掣子的咬合部包括复数个卡齿及复数个凸弧齿,用以与棘轮的棘轮部的棘齿啮合。复数凸弧齿分别布设于卡齿两端。掣子设有凹弧槽、凸块及靠抵面。转向组件包括转向件、顶帽及弹性元件。转向件的圆柱块可转动地设于第三容槽内。转向件旋转角度,通过弹性元件及顶帽分别顶抵转向件及掣子的限制槽,以控制掣子在第二容槽内左右移位,使复数个卡齿一端的凸弧齿或另一端的凸弧齿与棘轮的棘齿啮合,进而使棘轮扳手能做双向棘轮作用的控制。转向件设有第二端面且与本体顶部的第一端面齐平。转向件设有一拨钮容设于凹槽内。顶帽及弹性元件容设于限制槽内。顶帽周面靠抵于掣子的靠抵面,使转向组件可转动地设于第三容槽而不脱开。顶帽受限于凸块而能对正掣子中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棘轮扳手,它包括:
一本体,包括一柄部;该柄部一端设有一作用端,该作用端设有贯穿的一第一容槽;该第一容槽一侧壁凹设直径缩小的一第二容槽;该第二容槽的圆心位于该第一容槽的范围内;该第二容槽上、下两侧分别封闭;该第二容槽一侧壁凹设一第三容槽;该第三容槽顶端呈开口状;该第三容槽的中心点设一圆心,该第三容槽顶端侧壁开设一凹槽,该凹槽左、右两侧分别设一第一抵面及一第二抵面,该本体顶部设一呈平面状的第一端面;
一棘轮,可转动地设于该第一容槽内,外周环布有包括复数个棘齿的一棘轮部,且中央设有一套合部;
一掣子,可移动地容置于该第二容槽内,该掣子一正面设有包括有复数个卡齿及复数个凸弧齿的一咬合部,该卡齿用以与该棘齿啮合,该凸弧齿嵌入该棘轮部的两棘齿之间时,该凸弧齿与该两棘齿相切;该复数个卡齿及该复数个凸弧齿的齿谷沿着一第二圆弧;该复数个卡齿连续分布;该复数个卡齿两端分别分布有一部份的该复数个凸弧齿;该复数个卡齿的齿峰位于一第一圆弧上;该第一圆弧、该第二圆弧、该第一容槽及该棘轮同圆心;该第一圆弧及第二圆弧之间有一第三圆弧;该复数个凸弧齿的齿峰与该第三圆弧相切;该掣子一背面设一凹弧槽;该凹弧槽上段部凸设有一凸块;该凸块下方边面有一靠抵面;该掣子有一第一高度;该凸块有一第二高度;该第二高度小于该第一高度的一半;
一转向组件,其设于该第三容槽内,用以控制该掣子在该第二容槽内左右移位;该转向组件包括一转向件、一顶帽及一弹性元件;该转向件包括一圆柱块;该圆柱块可转动地设于该第三容槽内;该圆柱块设一限制槽;该限制槽对正该凹弧槽;该转向件上方端面有一平面状的第二端面;该第二端面与该第一端面齐平;该转向件设一拨钮;该拨钮容设于该凹槽内;该拨钮两侧边分别设一第三抵面及一第四抵面;该第三抵面及该第四抵面分别用以靠抵于该第一抵面及该第二抵面;该顶帽及该弹性元件相组设后而容设于该限制槽内;该弹性元件介于该顶帽及该限制槽之间;该顶帽受该弹性元件的弹力而顶抵于该凹弧槽;该顶帽周面靠抵于该掣子的该靠抵面而形成限制,使该转向组件设于该第三容槽处而不脱开;该顶帽受限于该凸块的该第二高度,使该顶帽对正该掣子中央处及对正该第一高度中间。
所述第一容槽顶段近开口处设一凹环槽;所述棘轮设一扣环槽以嵌设一C形的扣环,该扣环分别嵌入该凹环槽及该扣环槽,使该棘轮可转动地设于该第一容槽。
所述第一抵面及所述第二抵面分别呈平面状,该第一抵面及第二抵面的延伸相交于一交线,该交线较所述第三容槽的圆心更为接近所述第一容槽。
所述第一抵面与第二抵面之间有一第一角度,该第一角度介于六十度至一百度间。
所述第一容槽底端内壁突起环设有直径缩小的一抵缘,所述棘轮底段环设有直径缩小的一抵部,该抵部与该抵缘相抵靠。
所述套合部呈多角槽状以供套合一螺合件,或所述棘轮的套合部为凸伸的四角头状。
所述卡齿两端的所述凸弧齿的数目分别为二个、三个或四个。
所述第三圆弧的圆径为所述第一圆弧的圆径及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径相加后的值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所述第三圆弧的圆径为所述第一圆弧的圆径及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径相加后除以二。
所述第三抵面及所述第四抵面分别呈平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掣子上段处设有凸块。凸块在结构即等于肋材,使掣子有较佳强度。且掣子无论由上下脱模或前后脱模,均可粉末成型或射出成型。转向组件的顶帽受弹性元件弹力作用而抵于掣子的凹弧槽。顶帽周面靠抵于掣子的靠抵面形成定位的限制,使转向组件设于本体的第三容槽而不脱开。顶帽受限于凸块的第二高度,而对正掣子中央处,即顶帽对正掣子第一高度中间处,使掣子的卡齿与棘轮的棘齿形成最佳的啮合状态。掣子的咬合部包括复数卡齿及复数凸弧齿,复数卡齿连续分布于咬合部中段,一部份凸弧齿位于咬合部一端紧邻卡齿,另一部份凸弧齿位于咬合部另一端紧邻卡齿。凸弧齿与棘轮的棘齿啮合时,每一凸弧齿与相对的棘齿相切,使棘轮扳手具有双向棘轮作用的使用功效。转向组件的转向件的第二端面与本体的第一端面齐平,转向件的拨钮容设于本体的凹槽内,如此可避免旋动棘轮扳手时,其它物件碰撞至转向件的拨钮而造成自动切换正逆转的缺失。转向件设一拨钮。拨钮容设于凹槽内,拨钮两侧边分别设有第三抵面及第四抵面,第三抵面靠抵于第一抵面,转动转向件后,第四抵面靠抵于第二抵面,转向件转动有最大角度的限制,以避免顶帽转动时碰撞至第二容槽边面而造成顶帽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棘轮扳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新型棘轮扳手本体的俯视图。
图3为本新型棘轮扳手掣子的立体图。
图4为本新型棘轮扳手掣子的俯视图。
图5为本新型棘轮扳手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本新型棘轮扳手的侧视图。
图7为本新型图6中A-A处的剖视图。
图8为本新型棘轮扳手的俯视图。
图9为本新型图8中B-B处的剖视图。
图10为本新型图8中C-C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10:本体;11:第一容槽;12:第二容槽;13:第三容槽;131:圆心;14:凹槽;141:第一抵面;142:第二抵面;143:交线;144:第一角度;15:抵缘;16:第一端面;20:棘轮;21:棘轮部;22:套合部;23:扣环槽;30:掣子;31:咬合部;311:卡齿;312:凸弧齿;313:第一圆弧;314:第二圆弧;315:第三圆弧;32:凹弧槽;33:凸块;34:靠抵面;35:第一高度;36:第二高度;40:转向组件;41:转向件;411:圆柱块;412:限制槽;413:第二端面;414:拨钮;415:第三抵面;416:第四抵面42:顶帽;43:弹性元件;60扣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4所示,本新型棘轮扳手,包括本体10、棘轮20、掣子30及转向组件40。本体10包括一柄部以供手握持,本体10的柄部一端设一作用端。作用端设有贯穿的第一容槽11。第一容槽11顶段近开口处壁面设一凹环槽。第一容槽11一侧壁近柄部处凹设有直径缩小的第二容槽12。第二容槽12的圆心位于第一容槽11的范围内。第一容槽11与第二容槽12相通。第二容槽12顶、底二侧封闭。第二容槽12一侧壁近柄部处凹设有第三容槽13。第三容槽13顶端处呈开口状。第一容槽11、第二容槽12及第三容槽13依序相通。第三容槽13的中心点有一圆心131。第三容槽13顶段一侧靠柄部处开设有一凹槽14。凹槽14使第三容槽13近开口处呈一缺槽状。凹槽14左、右两侧分别有第一抵面141及第二抵面142。第一抵面141及第二抵面142皆呈平面状且相互有一介于六十度至一百度间的第一夹角144,二面延伸相交于一交线143。交线143较第三容槽13的圆心131更为接近第一容槽11。第一容槽11底端内壁突设有直径缩小的抵缘15。本体10顶部有一平面状的第一端面16。棘轮20可转动地设于第一容槽11内。棘轮20外周环布有包括复数个棘齿的棘轮部21,及设有至少位于棘轮部21一侧处的扣环槽23,棘轮20至少一端面中央设有套合部22。套合部22呈多角槽状以供套合螺合件而驱动之。棘轮20底段设有直径缩小的抵部201。抵部用以与抵缘15相抵靠。掣子30容置于第二容槽12内一侧。掣子30可于第二容槽12处左右位移。掣子30正面设有咬合部31。咬合部31包括有复数个卡齿311及复数个凸弧齿312。复数个卡齿311及复数个凸弧齿312的齿谷沿着同心的一第二圆弧314,用以与棘轮部21的棘齿210啮合。复数个卡齿311连续分布,其两端分别分布一部份的该复数凸弧齿312,图示例中,凸弧齿312有四个,两两分别分布于复数个卡齿311两端。凸弧齿312嵌入棘轮部21的两棘齿210之间时,恰分别与两棘齿210呈相切。复数个卡齿311的齿峰位于第一圆弧313。第一圆弧313、第二圆弧314、第一容槽11及棘轮20为同心圆。第一圆弧313及第二圆弧314之间设一第三圆弧315。第三圆弧315的圆径为第一圆弧313的圆径与第二圆弧314的圆径相加后的值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较佳实施例,第三圆弧315的圆径为第一圆弧313的圆径及第二圆弧314的圆径相加后除以二。第三圆弧315与每一凸弧齿312的齿峰相切。掣子30背面设一凹弧槽32。凹弧槽32上段部凸设一凸块33。凸块33下方边面为靠抵面34。掣子30有一第一高度35。凸块33有一第二高度36。第二高度36略小于第一高度35的一半,使凸块33略小于掣子30一半。转向组件40可转动地设于第三容槽13内,用以控制掣子30于第二容槽12内左右移位,而控制棘轮扳手的正逆驱动。转向组件40包括转向件41、顶帽42及弹性元件43。转向件41包括一圆柱块411。圆柱块411可转动地设于第三容槽13内。圆柱块411设一限制槽412。限制槽412对凹弧槽32。转向件41上方边面为平面状的第二端面413。第二端面413与第一端面16齐平。转向件41设一拨钮414。拨钮414容于凹槽14内。拨钮414两侧边有分别呈平面状的第三抵面415及第四抵面416,分别供第一抵面141及第二抵面142处靠抵。顶帽42及弹性元件43相组设后而容设于限制槽412内。弹性元件43介于顶帽42及限制槽412之间。顶帽42受弹性元件43的弹力顶抵而顶抵于凹弧槽32。顶帽42周面靠抵于靠抵面34而受限制,使转向组件40设于第三容槽13而不脱开。顶帽42受限于凸块33的第二高度36,使顶帽42对正掣子30中央处,即该顶帽42对正第一高度35中间处。一C形具弹性的扣环60,内外分别嵌于凹环槽及扣环槽23内,使棘轮20可转动地设于第一容槽11。
如图5所示,棘轮20可转动地设于第一容槽11内。掣子30容置于第二容槽12一侧。转向件41可转动地设于第三容槽13内。转向件41的第二端面413与本体10的第一端面16齐平。
如图6及7所示,棘轮20可转动地设于第一容槽11内。掣子30容置于第二容槽12内一侧。咬合部31与棘轮部21啮合。复数凸弧齿312分别设于复数卡齿311两端,而与棘齿210呈相切状态。而且,转向组件40包括转向件41、弹性元件43及顶帽42。顶帽42受弹性元件43弹力顶抵而抵于掣子30的凹弧槽32处,使用者拨动拨钮414,即可使转向组件40控制掣子30在第二容槽12内左右移位,以控制棘轮扳手的正逆驱动及棘轮机构的退齿动作。
如图8所示,当使用者拨动拨钮414,该棘轮扳手呈顺时针旋动时,该第一抵面141与转向件41的第三抵面415相靠抵,当棘轮扳手呈逆时针旋动时,该第二抵面142与转向件41的第四抵面416相互靠抵。
如图9及10所示,掣子30容设于本体10的第二容槽12,顶帽42受弹性元件43弹力作用而抵于掣子30的凹弧槽32,顶帽42与掣子30的靠抵面34相互靠抵,顶帽42受限于靠抵面34,使转向组件40可转动地设于本体10的第三容槽13处而不脱开,该顶帽42受限于凸块33的第二高度36,使该顶帽42对正掣子30中央处,该掣子30即会与棘轮20具最佳的啮合状态,该扣环60容设于本体10的凹环槽及棘轮20的扣环槽23内,使该棘轮20枢设于本体10的第一容槽11处。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该棘轮20的套合部22为凸伸的四角头状。
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的优点在于:
1、如图3所示,掣子30上段设有凸块33,该凸块33有肋材结构的作用,提升掣子30强度,制造时易于脱模,可粉末成型及射出成型至少两种成型方式。
2、顶帽42受弹性元件43弹力顶抵而抵于凹弧槽32,并靠抵于靠抵面34处形成限制,使转向组件40设于第三容槽13不脱开。且顶帽42受限于凸块33的第二高度36,顶帽42对正掣子30中央而对正第一高度35中间,使掣子30与棘轮20呈最佳的啮合状态。
3、如图2及3所示,咬合部31包括卡齿311及位于卡齿311二侧的凸弧齿312,凸弧齿312与棘齿210啮合时,凸弧齿312弧面与棘齿210相切,配合转向组件40的设计,而具有双向棘轮驱动的功效。
4、转向件41的第二端面413与本体10的第一端面16齐平,转向件41的拨钮414容设于本体10的凹槽14内,可避免旋动棘轮扳手时,其它物件碰撞至转向件41的拨钮414而造成自动切换正逆转的缺失。
5、转向件41设有一拨钮414,拨钮414容设于凹槽14内,拨钮414两侧边分别设有第三抵面415及第四抵面416。第三抵面415靠抵于第一抵面141处,转动转向件41后,第四抵面416靠抵于第二抵面142处,可限制转向件41转动最大角度,以避免顶帽42转动时碰撞至第二容槽12及第三容槽13交接线处、第二容槽12的边面或第三容槽13的边面处,而造成顶帽42损害。
6、转向组件40包括转向件41、弹性元件43及顶帽42,转向件41上仅设有一限制槽412,使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能达到节省其原料成本的功效。

Claims (10)

1.一种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本体,包括一柄部;该柄部一端设有一作用端,该作用端设有贯穿的一第一容槽;该第一容槽一侧壁凹设直径缩小的一第二容槽;该第二容槽的圆心位于该第一容槽的范围内;该第二容槽上、下两侧分别封闭;该第二容槽一侧壁凹设一第三容槽;该第三容槽顶端呈开口状;该第三容槽的中心点设一圆心,该第三容槽顶端侧壁开设一凹槽,该凹槽左、右两侧分别设一第一抵面及一第二抵面,该本体顶部设一呈平面状的第一端面;
一棘轮,可转动地设于该第一容槽内,外周环布有包括复数个棘齿的一棘轮部,且中央设有一套合部;
一掣子,可移动地容置于该第二容槽内,该掣子一正面设有包括有复数个卡齿及复数个凸弧齿的一咬合部,该卡齿用以与该棘齿啮合,该凸弧齿嵌入该棘轮部的两棘齿之间时,该凸弧齿与该两棘齿相切;该复数个卡齿及该复数个凸弧齿的齿谷沿着一第二圆弧;该复数个卡齿连续分布;该复数个卡齿两端分别分布有一部份的该复数个凸弧齿;该复数个卡齿的齿峰位于一第一圆弧上;该第一圆弧、该第二圆弧、该第一容槽及该棘轮同圆心;该第一圆弧及第二圆弧之间有一第三圆弧;该复数个凸弧齿的齿峰与该第三圆弧相切;该掣子一背面设一凹弧槽;该凹弧槽上段部凸设有一凸块;该凸块下方边面有一靠抵面;该掣子有一第一高度;该凸块有一第二高度;该第二高度小于该第一高度的一半;
一转向组件,其设于该第三容槽内,用以控制该掣子在该第二容槽内左右移位;该转向组件包括一转向件、一顶帽及一弹性元件;该转向件包括一圆柱块;该圆柱块可转动地设于该第三容槽内;该圆柱块设一限制槽;该限制槽对正该凹弧槽;该转向件上方端面有一平面状的第二端面;该第二端面与该第一端面齐平;该转向件设一拨钮;该拨钮容设于该凹槽内;该拨钮两侧边分别设一第三抵面及一第四抵面;该第三抵面及该第四抵面分别用以靠抵于该第一抵面及该第二抵面;该顶帽及该弹性元件相组设后而容设于该限制槽内;该弹性元件介于该顶帽及该限制槽之间;该顶帽受该弹性元件的弹力而顶抵于该凹弧槽;该顶帽周面靠抵于该掣子的该靠抵面而形成限制,使该转向组件设于该第三容槽处而不脱开;该顶帽受限于该凸块的该第二高度,使该顶帽对正该掣子中央处及对正该第一高度中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槽顶段近开口处设一凹环槽;所述棘轮设一扣环槽以嵌设一C形的扣环,该扣环分别嵌入该凹环槽及该扣环槽,使该棘轮可转动地设于该第一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面及所述第二抵面分别呈平面状,该第一抵面及第二抵面的延伸相交于一交线,该交线较所述第三容槽的圆心更为接近所述第一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面与第二抵面之间有一第一角度,该第一角度介于六十度至一百度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槽底端内壁突起环设有直径缩小的一抵缘,所述棘轮底段环设有直径缩小的一抵部,该抵部与该抵缘相抵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合部呈多角槽状以供套合一螺合件,或所述棘轮的套合部为凸伸的四角头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齿两端的所述凸弧齿的数目分别为二个、三个或四个。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圆弧的圆径为所述第一圆弧的圆径及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径相加后的值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圆弧的圆径为所述第一圆弧的圆径及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径相加后除以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抵面及所述第四抵面分别呈平面状。
CN201420296272.6U 2014-06-05 2014-06-05 棘轮扳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36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96272.6U CN203936839U (zh) 2014-06-05 2014-06-05 棘轮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96272.6U CN203936839U (zh) 2014-06-05 2014-06-05 棘轮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36839U true CN203936839U (zh) 2014-11-12

Family

ID=51856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9627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36839U (zh) 2014-06-05 2014-06-05 棘轮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3683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0013A (zh) * 2015-04-03 2015-07-08 浙江亿洋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棘轮扳手换向结构
CN107283345A (zh) * 2016-04-01 2017-10-24 上海灿裕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棘轮扳手结构
CN113618665A (zh) * 2020-05-07 2021-11-09 浙江迈特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单向棘轮扳手结构
TWI802977B (zh) * 2021-08-31 2023-05-21 英發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棘輪扳手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0013A (zh) * 2015-04-03 2015-07-08 浙江亿洋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棘轮扳手换向结构
CN107283345A (zh) * 2016-04-01 2017-10-24 上海灿裕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棘轮扳手结构
CN113618665A (zh) * 2020-05-07 2021-11-09 浙江迈特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单向棘轮扳手结构
CN113618665B (zh) * 2020-05-07 2024-03-22 浙江迈特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单向棘轮扳手结构
TWI802977B (zh) * 2021-08-31 2023-05-21 英發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棘輪扳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36839U (zh) 棘轮扳手
TWM483144U (zh) 棘輪扳手結構
CN100562407C (zh) 转动输出装置
JP2017514042A5 (zh)
CN103707233A (zh) 双向做功的棘轮螺丝刀
TWM492810U (zh) 棘輪扳手結構
CN101871282A (zh) 机械密码锁
CN100368152C (zh) 三段式棘轮扳手
US20120036968A1 (en) Ratchet wrench with reversible mechanism
EP2962601B1 (en) Levelling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furniture
CN203696881U (zh) 双向做功的棘轮螺丝刀
CN201738661U (zh) 机械密码锁
TWM484491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I606902B (zh) Slider structure
CN206072163U (zh) 一种单向离合器
TWM465246U (zh) 棘輪起子之轉向定位結構
JP3124853U (ja) 自転車のハブラチエット
CN203210250U (zh) 免拨扭换向棘轮扳手控制构造
CN104227973B (zh) 一种斜齿轮模具
TWI529034B (zh)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CN202645165U (zh) 一种无弹子弹簧的空转锁头和由该锁头构成的锁具
CN202656787U (zh) 中控脚轮
CN204295574U (zh) 一种棘轮扳手
CN102601754B (zh) 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
TWI583506B (zh)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