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5246U - 棘輪起子之轉向定位結構 - Google Patents

棘輪起子之轉向定位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5246U
TWM465246U TW102209815U TW102209815U TWM465246U TW M465246 U TWM465246 U TW M465246U TW 102209815 U TW102209815 U TW 102209815U TW 102209815 U TW102209815 U TW 102209815U TW M465246 U TWM465246 U TW M46524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upper clamping
pushing member
clamping block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98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h-Chi Ho
Original Assignee
Shih-Chi H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h-Chi Ho filed Critical Shih-Chi Ho
Priority to TW1022098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65246U/zh
Publication of TWM465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5246U/zh

Links

Landscapes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Description

棘輪起子之轉向定位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棘輪起子之轉向定位結構,尤指一種能同時滿足多齒嚙合之結構需求及利於成形製造、脫模之創新結構設計者。
按,棘輪起子於日常生活中係為相當常見的手工具之一,其使用上有別於一般的起子而夠能自由選擇順向帶動(逆向轉動則空轉)、逆向帶動(順向轉動則空轉)或雙向帶動之帶動方式,以增進使用時之順手性與便利性,棘輪起子之所以能自由選擇順、逆向等帶動方式,主要係藉由裝設於棘輪起子上之轉向定位結構所達成,本創作所欲探討者,即是針對習知的轉向定位結構加以突破改良。
以習知的轉向定位結構而言,大多係利用組設於本體內具有齒輪部之軸桿搭配立向插組於本體之徑向插槽內的二ㄇ型卡制件、二下抵推座進行導動嚙合動作,其中該ㄇ型卡制件之橫架部係能與軸桿之齒輪部相配合,而ㄇ型卡制件之立架部則能延伸抵靠於下抵推座,故當使用者順向或逆向轉動套設於本體外之套筒時,係能推壓其中一下抵推座,使該下抵推座頂推相對應之ㄇ型卡制件,令卡制件之橫架部脫離該齒輪部,使得另一ㄇ型卡制件與齒輪部嚙合而能由單一方向轉動(另一方向轉動時則空轉),以達成自由選擇帶動方式之目的。
惟,由於習知轉向定位結構之ㄇ型卡制件係 僅藉由橫架部嚙合於軸桿之齒輪部而呈單齒配合之結構型態,故棘輪起子轉動時係容易存在扭力不足之缺弊,為了改善此問題點,一般業界係會將軸桿之齒輪部設為齒距較大之粗齒型態,以增加ㄇ型卡制件之橫架部與齒輪部嚙合接觸面積,進而提升轉動時之扭力;然此種粗齒嚙合之結構型態固然能提升棘輪起子轉動時之扭力,但由於齒輪部之齒距較大,故棘輪起子使用時能產生嚙合轉動效果之嚙合點亦隨之減少(棘輪起子必須轉動至特定角度才能使ㄇ型卡制件之橫架部與齒輪部嚙合),因此當運用於空間較狹窄的使用場合時,係容易因週遭空間不足而產生干涉、影響棘輪起子使用之順手性、甚至是無法使用之缺弊;有鑒於此,後續遂有業者將軸桿之齒輪部設為齒距較小之細齒型態,以改善前述之問題點;然而,若將軸桿之齒輪部設為齒距較小之細齒型態,於實際運用時又會因ㄇ型卡制件與齒輪部為單齒配合型態而產生扭力不足之問題,因此必須將ㄇ型卡制件設計更改為多齒卡制型態,藉由多齒嚙合帶動以提升轉動時之扭力,但由於一般ㄇ型卡制件皆為板片型態之設計(該ㄇ型卡制件一般係以沖壓成形),故製造上係無法製成多齒型態,若使用粉末冶金方式製造成形,則又會因ㄇ型結構而產生無法脫模之問題點,造成無法生產製造之窘境。
是以,針對上述習知結構所存在之問題點,如何開發一種能同時滿足多齒嚙合之結構需求及利於成形製造、脫模之創新結構,實使用者所企盼,亦係相關業者須努力研發突破之目標及方向。
有鑑於此,創作人本於多年從事相關產品之製造開發與設計經驗,針對上述之目標,詳加設計與審慎評估後,終得一確具實用性之本創作。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棘輪起子之轉向定位結構,其所欲解決之問題點,係針對如何研發出一種更具理想實用性之新式自動關門裝置為目標加以改良突破;該轉向定位結構係配合裝設於一預定之棘輪起子,藉以控制該棘輪起子所設軸桿之順、逆向或雙向帶動模式以及定位狀態;本創作解決問題之技術特點,主要在於所述轉向定位結構係包括一本體,該本體一端係形成有一結合部能結合於該棘輪起子,且該本體內係橫向穿設有一中心軸孔;一棘輪元件,呈可轉動狀態容設於該本體之中心軸孔內,該棘輪元件外周預定區域係環設有呈細齒排列型態之多數棘齒,且該棘輪元件位於中心軸孔開口方向之一端係形成有組接部,能供所述棘輪起子之軸桿插組;二徑向容置槽,呈間隔平行配置型態立向貫穿於本體與中心軸孔相對應位置,令各徑向容置槽係界定形成有一上槽間及一下槽間,且該二徑向容置槽係對應於棘輪元件之棘齒二側位置處;呈多齒嚙合型態之二上卡制塊,分別組設於該徑向容置槽之上槽間內,所述上卡制塊係以粉末冶金製造、脫模而形成預定塊體型態,且令該上卡制塊與棘輪元件之棘齒相對位處係形成有階級狀之多數卡制齒,藉由該卡制齒能夠與棘輪元件之棘齒呈多齒嚙合之配合型態;二下頂推件,分別組設於該徑向容置槽之下槽間內呈可上下滑移狀態,所述下頂推件係包括由橫架部以及限位抵推部所構成,且令該限位抵推部頂端常態下係向上延伸抵靠於該上卡制塊底端;彈性抵壓組件,係組設於本體位於二上卡制塊上方位置,藉以將二上卡制塊往下彈性抵壓,令上卡制塊常態下係與棘輪元件呈嚙合狀態;一轉筒,係樞套於本體外周呈可旋轉狀態,該轉筒內側壁對應於下頂推件位置係設有間隔配置之二凹槽,藉以供下頂推件之橫架部底端卡入配合,且當順向或逆向轉動轉筒時,係使得其中一下 頂推件之橫架部底端脫離凹槽,並受轉筒內側壁推壓而向上滑移,令下頂推件之限位抵推部向上頂推相對應之上卡制塊,使得上卡制塊脫離棘輪元件,以變換該棘輪起子可轉動方向;一轉筒分段定位構件,係組設於轉筒與本體相對應位置處,藉以使轉筒旋轉至預定角度時能獲得定位;藉此獨特創新設計,使本創作對照先前技術而言,俾能於同時滿足多齒嚙合之結構需求及利於成形製造、脫模為前提下,藉由粉末冶金製造、脫模形成之上卡制塊與下頂推件之結構配合型態,以達到大幅提升棘輪起子之扭力、使用之順手性,並兼具利於量產、提升產品經濟價值等實用進步性。
〔本創作〕
05‧‧‧轉向定位結構
10‧‧‧本體
101‧‧‧結合部
11‧‧‧中心軸孔
12‧‧‧容槽
20‧‧‧棘輪元件
201‧‧‧桿部
21‧‧‧棘齒
22‧‧‧組接部
30‧‧‧徑向容置槽
31‧‧‧上槽間
32‧‧‧下槽間
40‧‧‧上卡制塊
41‧‧‧卡制齒
50‧‧‧下頂推件
51‧‧‧橫架部
52、52B‧‧‧限位抵推部
60‧‧‧彈性抵壓組件
70‧‧‧轉筒
71‧‧‧凹槽
72‧‧‧端蓋
721‧‧‧圓口
73‧‧‧缺口
80‧‧‧轉筒分段定位構件
81‧‧‧彈性頂推件
82‧‧‧定位緣
90‧‧‧方向辨識部
91‧‧‧凸緣
92‧‧‧穿口
A‧‧‧棘輪起子
第1圖係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2圖係本創作之立體圖。
第3圖係本創作之剖視圖。
第4圖係本創作之動作狀態剖視圖。
第5圖係本創作之動作狀態剖視圖。
第6圖係本創作設有方向辨識部之局部放大圖。
第7圖係本創作上卡制塊與下頂推件結構型態之平面圖。
第8圖係本創作上卡制塊與下頂推件另一結構型態之平面圖。
請參閱第1至5圖所示,係本創作棘輪起子之轉向定位結構較佳實施例,惟此等實施例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並不受此結構之限制。該轉向定位結構05係配合裝設於一預定之棘輪起子A,藉以控制該棘輪起子 A所設軸桿(圖示省略)之順、逆向或雙向帶動模式以及定位狀態,所述轉向定位結構05係包括:一本體10,該本體10一端係形成有一結合部101能結合於該棘輪起子05,且該本體10內係橫向穿設有一中心軸孔11;一棘輪元件20,呈可轉動狀態容設於該本體10之中心軸孔11內,該棘輪元件20外周預定區域係環設有呈細齒排列型態之多數棘齒21,且該棘輪元件20位於中心軸孔11開口方向之一端係形成有組接部22,能供所述棘輪起子A之軸桿插組;本實施例所揭棘輪元件20一端係呈延伸型態而界定形成有一桿部201,且令該組接部22係形成於桿部201之一端,構成該棘輪元件20容設於本體10之中心軸孔11時,係能令桿部201延伸於本體10外(此處請配合參閱第2圖所示);二徑向容置槽30,呈間隔平行配置型態立向貫穿於本體10與中心軸孔11相對應位置,令各徑向容置槽30係界定形成有一上槽間31及一下槽間32,且該二徑向容置槽30係對應於棘輪元件20之棘齒21二側位置處;呈多齒嚙合型態之二上卡制塊40,分別組設於該徑向容置槽30之上槽間31內,所述上卡制塊40係以粉末冶金製造、脫模而形成預定塊體型態,且令該上卡制塊40與棘輪元件20之棘齒21相對位處係形成有階級狀之多數卡制齒41,藉由該卡制齒41能夠與棘輪元件20之棘齒21呈多齒嚙合之配合型態;二下頂推件50,分別組設於該徑向容置槽30之下槽間32內呈可上下滑移狀態,所述下頂推件50係包括由橫架部51以及限位抵推部52所構成,且令該限位抵推部52頂端常態下係向上延伸抵靠於該上卡制塊40底端;彈性抵壓組件60,係組設於本體10位於二上卡制塊40上方位置,藉以將二上卡制塊40往下彈性抵壓,令上卡制 塊40常態下係與棘輪元件20呈嚙合狀態;所述彈性抵壓組件60係可為利用封蓋將彈片(或彈簧)封設於徑向容置槽30之抵壓型態,但不侷限於此;一轉筒70,係樞套於本體10外周呈可旋轉狀態,該轉筒70內側壁對應於下頂推件50位置係設有間隔配置之二凹槽71,藉以供下頂推件50之橫架部51底端卡入配合,且當順向或逆向轉動轉筒70時(此處請配合參閱第4、5圖所示),係使得其中一下頂推件50之橫架部51底端脫離凹槽71,並受轉筒70內側壁推壓而向上滑移,令該下頂推件50之限位抵推部52向上頂推相對應之上卡制塊40,使得該上卡制塊40脫離棘輪元件20,以變換該棘輪起子A可轉動方向;一轉筒分段定位構件80,係組設於轉筒70與本體10相對應位置處,藉以使轉筒70旋轉至預定角度時能獲得定位;承上述結構設計,本創作係藉由呈塊體態樣之上卡制塊40搭配下頂推件50所構成之作動配合型態,使得該上卡制塊40能藉由粉末冶金製造、脫模方式成形,且能於製造成形時一併於卡制塊40形成多數卡制齒41,利用該卡制齒41能夠與棘輪元件20之棘齒21呈多齒嚙合之配合型態,故相較於習知ㄇ型卡制件製造上係無法製成多齒型態、使用粉末冶金方式製造成形又會產生無法脫模之問題點而言,本創作係能同時滿足多齒嚙合之結構需求及利於成形製造、脫模,進一步達到兼具大幅提升棘輪起子A之扭力、提升使用之順手性以及利於量產、提升產品經濟價值等實用進步性
如第1圖所示,其中該轉筒分段定位構件80實施上係包括組設於本體10頂側所設容槽12之一彈性頂推件81、以及間隔設置於該轉筒70內壁與該彈性頂推件81相對應位置處之數個定位緣82,構成當轉筒70被旋轉至不同 預設角度時,得藉由該彈性頂推件81卡合於不同之定位緣82而獲得定位效果者;所述彈性頂推件81實施上係藉由彈簧配合鋼珠之頂推型態,此部分並不侷限。
如第6圖所示,其中該轉筒70預定位置處係可設置有一方向辨識部90,能供使用者辨識轉筒70目前之轉動位置,其中該轉筒70前端面係能配合裝設一具有圓口721之端蓋72,所述方向辨識部90係包括形成於該轉筒70前端面具有預定圖形、顏色之凸緣91以及開設於該端蓋72與凸緣91相對位處之穿口92,構成當端蓋72裝設於轉筒70前端面時,係使得凸緣91能凸伸於端蓋72之穿口92,令使用者能由轉筒70前側辨識該方向辨識部90,以提升使用之便利性;且其中,該端蓋72之圓口721實施上係可設為縮口型態,構成當端蓋72裝設於轉筒70前端面時,係能令棘輪元件20之桿部201穿伸通過該圓口721,藉由圓口721來限制該棘輪元件20之桿部201位置,進而能防止棘輪元件20產生晃動,以提升棘輪元件20組裝狀態之穩固性。
如第7圖所示,其中該下頂推件50之限位抵推部52係形成於該橫架部51間隔二側,使得該下頂推件50係呈ㄩ型態樣,且令該限位抵推部52係能分別對應於該棘輪元件20棘齒21之左、右側位置,以使該棘輪元件20之容設狀態獲得限位。
如第8圖所示,係為上卡制塊40與下頂推件50另一結構實施型態,其中該下頂推件50之限位抵推部52係僅形成於該橫架部51一側,且令該上卡制塊40下方一側亦向下凸伸形成有一限位抵推部52B,構成該上卡制塊40與下頂推件50之限位抵推部52B、52係分別對應於該棘輪元件20棘齒21之左、右側位置,藉此設計係能保有抵推帶動棘輪元件20以及能將棘輪元件20限位於正確位置之功能;其中該限位抵推部52B實施上係必須形成於上卡制塊40相對於棘輪元件20桿部201之一側,藉此當棘輪起子A使 用時,能夠避免該限位抵推部52B與棘輪元件20棘齒21一側產生干涉(棘輪起子A施力時係會將棘輪元件20向內推壓),導致上卡制塊40無法確實脫離棘齒21之問題。
功效說明:本創作功效增進之事實如下:本創作所揭「棘輪起子之轉向定位結構」主要藉由本體、棘輪元件、徑向容置槽、呈多齒嚙合型態之二上卡制塊、二下頂推件、彈性抵壓組件、轉筒以及轉筒分段定位構件所構成之獨特創新設計,使本創作對照先前技術而言,係藉由呈塊體態樣之上卡制塊搭配下頂推件所構成之作動配合型態,使得該上卡制塊能藉由粉末冶金製造、脫模方式成形,且能於製造成形時一併於卡制塊形成多數卡制齒,利用該卡制齒能夠與棘輪元件之棘齒呈多齒嚙合之配合型態,故相較於習知ㄇ型卡制件製造上係無法製成多齒型態、使用粉末冶金方式製造成形又會產生無法脫模之問題點而言,本創作係能同時滿足多齒嚙合之結構需求及利於成形製造、脫模,進一步達到兼具大幅提升棘輪起子之扭力、提升使用之順手性以及利於量產、提升產品經濟價值等實用進步性。
上述實施例所揭示者係藉以具體說明本創作,且文中雖透過特定的術語進行說明,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創作之專利範圍;熟悉此項技術領域之人士當可在瞭解本創作之精神與原則後對其進行變更與修改而達到等效目的,而此等變更與修改,皆應涵蓋於如后所述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範疇中。
05‧‧‧轉向定位結構
10‧‧‧本體
101‧‧‧結合部
11‧‧‧中心軸孔
12‧‧‧容槽
20‧‧‧棘輪元件
201‧‧‧桿部
21‧‧‧棘齒
22‧‧‧組接部
30‧‧‧徑向容置槽
31‧‧‧上槽間
32‧‧‧下槽間
40‧‧‧上卡制塊
41‧‧‧卡制齒
50‧‧‧下頂推件
51‧‧‧橫架部
52‧‧‧限位抵推部
60‧‧‧彈性抵壓組件
70‧‧‧轉筒
71‧‧‧凹槽
80‧‧‧轉筒分段定位構件
81‧‧‧彈性頂推件
82‧‧‧定位緣
A‧‧‧棘輪起子

Claims (3)

  1. 一種棘輪起子之轉向定位結構,該轉向定位結構係配合裝設於一預定之棘輪起子,藉以控制該棘輪起子所設軸桿之順、逆向或雙向帶動模式以及定位狀態,所述轉向定位結構係包括:一本體,該本體一端係形成有一結合部能結合於該棘輪起子,且該本體內係橫向穿設有一中心軸孔;一棘輪元件,呈可轉動狀態容設於該本體之中心軸孔內,該棘輪元件外周預定區域係環設有呈細齒排列型態之多數棘齒,且該棘輪元件位於中心軸孔開口方向之一端係形成有組接部,能供所述棘輪起子之軸桿插組;二徑向容置槽,呈間隔平行配置型態立向貫穿於本體與中心軸孔相對應位置,令各徑向容置槽係界定形成有一上槽間及一下槽間,且該二徑向容置槽係對應於棘輪元件之棘齒二側位置處;呈多齒嚙合型態之二上卡制塊,分別組設於該徑向容置槽之上槽間內,所述上卡制塊係以粉末冶金製造、脫模而形成預定塊體型態,且令該上卡制塊與棘輪元件之棘齒相對位處係形成有階級狀之多數卡制齒,藉由該卡制齒能夠與棘輪元件之棘齒呈多齒嚙合之配合型態;二下頂推件,分別組設於該徑向容置槽之下槽間內呈可上下滑移狀態,所述下頂推件係包括由橫架部以及限位抵推部所構成,且令該限位抵推部頂端常態下係向上延伸抵靠於該上卡制塊底端;彈性抵壓組件,係組設於本體位於二上卡制塊上方位置,藉以將二上卡制塊往下彈性抵壓,令上卡制塊常 態下係與棘輪元件呈嚙合狀態;一轉筒,係樞套於本體外周呈可旋轉狀態,該轉筒內側壁對應於下頂推件位置係設有間隔配置之二凹槽,藉以供下頂推件之橫架部底端卡入配合,且當順向或逆向轉動轉筒時,係使得其中一下頂推件之橫架部底端脫離凹槽,並受轉筒內側壁推壓而向上滑移,令該下頂推件之限位抵推部向上頂推相對應之上卡制塊,使得上卡制塊脫離棘輪元件,以變換該棘輪起子可轉動方向;一轉筒分段定位構件,係組設於轉筒與本體相對應位置處,藉以使轉筒旋轉至預定角度時能獲得定位;藉此,俾能於同時滿足多齒嚙合之結構需求及利於成形製造、脫模為前提下,藉由粉末冶金製造、脫模形成之上卡制塊與下頂推件之結構配合型態,以達到兼具大幅提升棘輪起子之扭力及利於量產等目的。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起子之轉向定位結構,其中該下頂推件之限位抵推部係形成於該橫架部間隔二側,使得該下頂推件係呈ㄩ型態樣,且令該限位抵推部係能分別對應於該棘輪元件棘齒之左、右側位置,以使該棘輪元件之容設狀態獲得限位。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起子之轉向定位結構,其中該下頂推件之限位抵推部係僅形成於該橫架部一側,且令該上卡制塊下方一側亦向下凸伸形成有一限位抵推部,構成該下頂推件與上卡制塊之限位抵推部係能分別對應於該棘輪元件棘齒之左、右側位置,藉以能將棘輪元件限位於正確位置。
TW102209815U 2013-05-27 2013-05-27 棘輪起子之轉向定位結構 TWM465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9815U TWM465246U (zh) 2013-05-27 2013-05-27 棘輪起子之轉向定位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9815U TWM465246U (zh) 2013-05-27 2013-05-27 棘輪起子之轉向定位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5246U true TWM465246U (zh) 2013-11-11

Family

ID=49992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9815U TWM465246U (zh) 2013-05-27 2013-05-27 棘輪起子之轉向定位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6524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6211B (zh) * 2016-03-31 2017-04-01 Shao-Wei Chen Ratchet screwdriver
TWI830408B (zh) * 2022-09-27 2024-01-21 彭治平 可切換工作方向的手工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6211B (zh) * 2016-03-31 2017-04-01 Shao-Wei Chen Ratchet screwdriver
TWI830408B (zh) * 2022-09-27 2024-01-21 彭治平 可切換工作方向的手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5538B2 (en) Ratchet wrench having a replaceable tool head
US9138875B2 (en) Ratchet tool device
US8631723B2 (en) Ratchet wrench being conveniently assembled
CN104260025A (zh) 一种双向扳手
TWM465246U (zh) 棘輪起子之轉向定位結構
CN102785206B (zh) 一种螺丝刀棘轮装置及使用该棘轮装置螺丝刀
US20130042723A1 (en) Ratchet tool
US8485069B1 (en) Wrench with a ratchet device
US20150000472A1 (en) Steering and positioning structure of a ratchet screwdriver
US20140224081A1 (en) Foldable Wrench
CN101104258B (zh) 一种可快速更换驱动头的扳手
TWI637819B (zh) Ratchet wrench with sleeve quick card structure
CN103767569B (zh) 一种二合一研磨器用驱动装置
CN101430982A (zh) 一种组合旋钮
US7077032B1 (en) Ratchet tool having increased driving torque
TWI606902B (zh) Slider structure
TWM437768U (en) Improved connecting rod structure with steering angle
CN205614555U (zh) 小角度棘轮扳手
CN203887769U (zh) 转动工具顶掣装置
CN207189531U (zh) 棘轮扳手结构
CN202456782U (zh) 可更换拉片式拉链
CN106181844A (zh) 摇头扳手制动结构
US20210060738A1 (en) Switch device and ratchet wrench having the same
CN207289938U (zh) 一种棘轮组件
TWM520965U (zh) 換向棘輪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