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27318U - 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及液晶电视 - Google Patents

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及液晶电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27318U
CN203927318U CN201420001605.8U CN201420001605U CN203927318U CN 203927318 U CN203927318 U CN 203927318U CN 201420001605 U CN201420001605 U CN 201420001605U CN 203927318 U CN203927318 U CN 203927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adapter support
vertical plate
wire harness
fl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016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福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016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273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27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2731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及液晶电视,主要为了提供一种防止线束被划伤或割断的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及使用该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的液晶电视。本实用新型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上设有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上设有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所述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为在所述竖直板的端面上设置的折边。本实用新型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不仅能对线束起到保护作用,使其不被划伤或割断,而且还对线束起到了限位的作用,避免线束滑移到其他位置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功能。

Description

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及液晶电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电视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及液晶电视。
背景技术
底座转接支架固设在显示器的液晶显示屏背板上,且底座转接支架与液晶显示屏背板形成插孔,显示器底座的支承立柱插入该插孔中,显示器底座支承起显示器。在显示器内部的电路板间有各种线束,线束在内部走线时,线束需要从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与外壳之间的空隙处经过,由于所述空隙处走线空间有限,线束需要从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的竖直板的端面上方通过。如图1所示,线束11需要从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的竖直板1的端面2上方通过,目前由于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是由钣金件冲裁形成,受冲裁工艺的影响,竖直板1的端面2非常尖锐锋利,并且会有微小毛刺,因此线束在走线时有可能被竖直板1的端面2划伤,尤其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线束与竖直板1的端面2的不断摩擦,很可能会造成线束被竖直板的端面2划断,从而引起产品功能的损坏。另外,在储运过程中,受产品放置方向的影响,线束很可能会发生滑移,当线束滑移一定距离后,有可能被附近的部件挤压损坏,或影响附近部件的正常功能。
针对上述问题,传统方法是增加胶带或固定条等进行防线束割破处理,但是上述防割破处理方式不但影响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显示设备的成本,而且效果并不显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线束割破的的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及液晶电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上设有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上设有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所述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为在所述竖直板的端面上设置的折边,所述折边上还设有防止所述线束滑动的挡板,其中所述挡板由所述折边上相对的两个边弯折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上设有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上设有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所述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为在所述竖直板的端面上设置的折边,所述折边为设置在两所述竖直板的端面上的底板,所述底板由其中一个所述竖直板弯折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折边的端面上设有翻边,所述翻边是所述折边弯折形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翻边与弯折形成折边的所述竖直板的另一个所述竖直板的夹角为γ,其中0°<=γ<=45°。
本实用新型又一种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上设有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上设有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所述竖直板上设有缺口,所述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为在所述竖直板的所述缺口的端面上设置的折边,所述折边由所述缺口的端面弯折形成,所述缺口的端面为所述底座转接支架的线束防滑动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为矩形、梯形、椭圆形、三角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缺口的最深处深度不少于5cm。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和又一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所述折边由两所述竖直板分别相面对弯折形成,其中所述竖直板和所述折边之间的夹角为α,0°<=α<=90°;或所述折边由两所述竖直板分别相背对弯折形成,其中所述竖直板和所述折边之间的夹角为β,0°<=β<=45°。
本实用新型液晶电视,至少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为上述任一所述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
本实用新型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通过设置线束防割破把结构,使得线束和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的竖直板的接触面变得平滑,对线束起到了防割破保护的作用。
另外,通过设置线束防滑动结构,防止线束滑动到其他位置,对线束起到了限位的作用,防止线束被其他位置的部件挤压而损坏,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线束滑移到其它位置对其它部件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液晶电视,采用了具有上述有益效果的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作为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有效保证了液晶电视的质量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的实施例1的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的实施例5的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的实施例7的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的实施例9的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包括至少一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上设有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所述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为在所述竖直板的端面上设置的折边。
本实用新型液晶电视,至少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为上述任一所述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用于连接显示器与显示器底座,底座转接支架包括支架固定板16,竖直板1,在支架固定板16上设置的螺钉通孔5,以使与显示器的显示屏背板固定连接,显示屏背板与该底座转接支架形成导向槽3,在导向槽上设置导向槽限位板4,显示器底座支承柱插入导向槽3中且由导向槽限位板4进行限位,在顶板17上设置有螺钉孔5和定位孔6以使显示器底座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为设置在竖直板1上的折边7,在每个折边上设置两个防止线束滑动的挡板8,挡板、折边和竖直板是一体设置的。
竖直板上分别设置的两折边相面对弯折,折边和竖直板之间形成夹角α,其中α=90°。本实施例中对折边和竖直板的夹角的限制是为防止折边的端面对线束划伤,另外,折边分别设置在两竖直板的端面上的相同位置处。
挡板设置在折边的两端,其中两端与折边和竖直板的连接端相邻。挡板的设 置可以对线束进行限位,防止线束滑移到其他位置,从而避免了线束对其他位置部件的影响和避免线束损坏的风险。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线束反割破保护结构和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是一体的,这样的线束反割破保护结构更加牢固,稳定性更高,相对于传统的增加胶带或固定条的方式,更加简便,生产效率更高。
本实施例中的折边和竖直板的夹角设置为90°,这样的角度在保证线束不被划破的基础上最易弯折,但当竖直板的两折边相面对弯折时,竖直板和折边的夹角满足在0°~90°范围内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液晶电视,至少包括液晶显示装置、底座及连接液晶显示装置和底座的底座转接支架,所述底座转接支架为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
本实施例中的液晶电视的底座转接支架,有效避免了液晶电视内部线束的划伤或隔断,提高了液晶电视的质量和稳定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1中的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竖直板上设置的两折边相背对弯折,折边和竖直板之间形成锐角夹角β,其中β=30°。
本实施例中将折和竖直板的夹角设置为30°。由于竖直板上的折边相背对弯折,此时折边的端面也有可能划伤线束,只有折边和竖直板的夹角满足在0°~45°范围内时,才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防止线束被割破。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液晶电视,至少包括液晶显示装置、底座及连接液晶显示装置和底座的底座转接支架,所述底座转接支架为上述实施例3中所述的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
本实施例中的液晶电视的底座转接支架,有效避免了液晶电视内部线束的划 伤或隔断,提高了液晶电视的质量和稳定性。
实施例5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在两竖直板上分别设置一缺口13,本实施例中的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为设置在缺口的端面上的折边14,折边通过缺口端面和竖直板一体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缺口为矩形,缺口可以对线束起到限位的作用,但是由于缺口的端面是非常锋利的,而且有毛刺,所以在缺口的端面上设置折边,折边由竖直板弯折形成,折边和竖直板形成平滑的弧面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两缺口端面上的折边相面对弯折,折边和与折边连接的竖直板的夹角δ=90°。
本实施例中的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不但节省空间,而且可以根据线束的粗细设置不同缺口大小的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
两缺口端面上的折边相面对弯折,折边的端面也有可能划伤线束,所以折边和竖直板的夹角只要满足在0°~90°范围内时,就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防止线束被割破。
本实施例中的两竖直板上的缺口的矩形,矩形的缺口易弯折,放置线束的空间大,但缺口的形状不限于矩形,设置为梯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形状也可以。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液晶电视,至少包括液晶显示装置、底座及连接液晶显示装置和底座的底座转接支架,所述底座转接支架为上述实施例5中所述的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
本实施例中的液晶电视的底座转接支架,有效避免了液晶电视内部线束的划伤或隔断,提高了液晶电视的质量和稳定性。
实施例7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和上述实施例5中的线束防 割破保护结构的不同之处仅在:缺口端面上设置的折边相背对弯折,折边和竖直板的夹角为30°。
对折边和竖直板的夹角的限制是因为缺口端面的折边相背对弯折,折边的端面也很锋利,甚至有毛刺,线束也有可能被此折边的端面划伤,但是只要将折边和竖直板的夹角设置在0°~45°范围内,就可以有效的防止线束被折边的端面划伤。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液晶电视,至少包括液晶显示装置、底座及连接液晶显示装置和底座的底座转接支架,所述底座转接支架为上述实施例7中所述的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
本实施例中的液晶电视的底座转接支架,有效避免了液晶电视内部线束的划伤或隔断,提高了液晶电视的质量和稳定性。
实施例9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竖直板,所述折边为设置在两所述竖直板的端面上的底板17,所述底板17由其中一个所述竖直板弯折形成,所述折边即底板为本实施例中的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所述底板的端面上设有翻边12,所述翻边12是所述底板17弯折形成,所述翻边12与另一个所述竖直板的夹角为30°。
本实施例中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是由一竖直板弯折形成,简单易成型,另外,对翻边和竖直板的夹角的限定,是因为线束有可能会被翻边的端面划伤,只要保证夹角落在0°~45°范围内,就可以有效的防止线束被翻边的端面划伤或割断。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液晶电视,至少包括液晶显示装置、底座及连接液晶显示装置和底座的底座转接支架,所述底座转接支架为上述实施例9中所述的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
本实施例中的液晶电视的底座转接支架,有效避免了液晶电视内部线束的划伤或隔断,提高了液晶电视的质量和稳定性。
以下为各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的安装方式:
如图2所示,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用于连接显示器与显示器底座,包括支架固定板16,竖直板1,竖直板的端面2,导向槽3,设置在导向槽上的导向槽限位板4,螺钉通孔5和定位孔6。由于在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上上设置有相应的定位孔6和螺钉通孔5,将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安装在液晶屏上时,由于在液晶屏上设置有相应的定位柱和螺钉攻丝孔,首先通过液晶屏上的定位柱通过定位孔6对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进行定位,然后使用螺钉穿过支架固定板上的螺钉通孔5将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固定在液晶屏上。
在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的导向槽3上设置有导向槽限位板4和定位孔6,在底座安装时,底座立柱插入导向槽3内,当底座立柱的顶端接的导向槽限位板4后,则底座立柱安装到位,此时底座立柱上的定位柱也与定位孔6相互配合,对底座立柱起到左右方向的限位作用。底座立柱安装到位后,使用螺钉通过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上的螺钉通孔将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与底座立柱固定牢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上设有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上设有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所述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为在所述竖直板的端面上设置的折边,所述折边上还设有防止所述线束滑动的挡板,其中所述挡板由所述折边上相对的两个边弯折形成。
2.一种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上设有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上设有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所述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为在所述竖直板的端面上设置的折边,所述折边为设置在两所述竖直板的端面上的底板,所述底板由其中一个所述竖直板弯折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的端面上设有翻边,所述翻边是所述折边弯折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与弯折形成折边的所述竖直板的另一个所述竖直板的夹角为γ,其中0°<=γ<=45°。
5.一种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上设有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上设有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所述竖直板上设有缺口,所述线束防割破保护结构为在所述竖直板的所述缺口的端面上设置的折边,所述折边由所述缺口的端面弯折形成,所述缺口的端面为所述底座转接支架的线束防滑动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为矩形、梯形、椭圆形、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最深处深度不少于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由两所述竖直板分别相面对弯折形成,其中所述竖直板和所述折边之间的夹角为α,0°<=α<=90°;或所述折边由两所述竖直板分别相背对弯折形成,其中所述竖直板和所述折边之间的夹角为β,0°<=β<=45°。
9.一种液晶电视,至少包括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
CN201420001605.8U 2014-01-02 2014-01-02 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及液晶电视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27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01605.8U CN203927318U (zh) 2014-01-02 2014-01-02 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及液晶电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01605.8U CN203927318U (zh) 2014-01-02 2014-01-02 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及液晶电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27318U true CN203927318U (zh) 2014-11-05

Family

ID=51823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01605.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27318U (zh) 2014-01-02 2014-01-02 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及液晶电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273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4426A (zh) * 2015-12-31 2016-05-04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无边框led电视机外壳和实现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4426A (zh) * 2015-12-31 2016-05-04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无边框led电视机外壳和实现方法
CN105554426B (zh) * 2015-12-31 2019-01-29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无边框led电视机外壳和实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0634A (zh) 具有支架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4299320A (zh) 自动售货机货架固定装置
CN203927318U (zh) 显示器的底座转接支架及液晶电视
CN102065657B (zh) 机柜
US20240114644A1 (en) Rack Mountable Bracket
CN102736681A (zh) 安装支架及采用该安装支架的电子装置
CN102589827B (zh) 固定装置
US8902375B2 (en) LCD device and fixing structure thereof
CN202691521U (zh) 一种液晶屏电视的固定装置
CN104768040B (zh) 一种电视机顶盒
CN204378413U (zh) 可调储物柜结构
CN211211893U (zh) 屏风连接结构
CN204220635U (zh) 一种可避免钢筋划伤的钢筋导向设备
CN204336327U (zh) 一种衣柜拉架结构
CN102705656A (zh) 一种电视机支架
CN205231643U (zh) 一种电缆托线固定支架
US20130258235A1 (en) Wall hanging structure and correspond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033583B (zh) 机箱及其驱动器固定装置
CN205043759U (zh) 模具零件摆放架
CN202583638U (zh) 一种组装台
CN203982291U (zh) 一种电脑机箱显卡保护装置
CN203859962U (zh) 可滑动固定装置及组装屏
CN203698345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铝板搬运车
CN103632443A (zh) 自动售货机
CN202687095U (zh) 触摸屏功能片玻璃插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100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No. 151, No.

Patentee after: Hisense Vide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0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No. 151, No.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