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26656U - 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26656U
CN203926656U CN201420336458.XU CN201420336458U CN203926656U CN 203926656 U CN203926656 U CN 203926656U CN 201420336458 U CN201420336458 U CN 201420336458U CN 203926656 U CN203926656 U CN 203926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cam
groove
slide block
driving mechanism
thr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364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金华
王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IDA LIANCHUANG PETROLEU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IDA LIANCHUANG PETROLE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IDA LIANCHUANG PETROLEU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IDA LIANCHUANG PETROLE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364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26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26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26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该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包括:具有环形轨迹槽的圆柱凸轮;置于轨迹槽内并沿轨迹槽移动的滚子;与滚子固定连接并可随滚子做往复移动的滑块;设有供滑块往复移动的凹槽的底座;以及设于凹槽与滑块之间并用于降低凹槽与滑块之间摩擦力的增滑结构。为了减小凹槽与滑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在凹槽与滑块之间设置增滑结构。增滑结构的设置,将凹槽与滑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转化为滚动摩擦力,减小凹槽与滑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进而减小滚子对圆柱凸轮的反向作用力。本实用新型避免圆柱凸轮相对于电机转轴做轴向运动,从而提高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避免凹槽与滑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过大而损坏电机。

Description

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为往复泵提供动力。具体地,圆柱凸轮的传动结构包括圆柱凸轮,置于圆柱凸轮轨迹槽内的滚子,与滚子固定连接的滑块,以及具有与滑块适配的凹槽的底座。当电机转动并带动圆柱凸轮转动时,滚子受力沿圆柱凸轮中的轨迹运动。滚子带动滑块,使得滑块沿底座中的凹槽往复运动。滑块往复运动,从而为往复泵提供动力。在传动机构运作过程中,滑块与凹槽之间的存在滑动摩擦力。特别是在滚子受力稍偏离圆柱凸轮轨迹时,滑块与凹槽之间的摩擦力更大,从而降低了整个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甚至损坏电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滑块与底座的凹槽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从而提高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保护电机不受损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该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包括:
具有环形轨迹槽的圆柱凸轮;
置于所述轨迹槽内并沿所述轨迹槽移动的滚子;
与所述滚子固定连接并可随所述滚子做往复移动的滑块;
设有供所述滑块往复移动的凹槽的底座;以及,
设于所述凹槽与所述滑块之间并用于降低所述凹槽与滑块之间摩擦力的增滑结构。
优选地,所述滑块与所述凹槽的相对面至少设置一增滑结构。
优选地,所述增滑结构包括至少两第一钢珠,所述滑块与所述凹槽的相对面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钢珠的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钢珠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且所述第一钢珠的一部分突出所述滑块表面。
优选地,所述增滑结构包括至少两第二钢珠,所述凹槽与所述滑块的相对面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二钢珠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钢珠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所述第二钢珠的一部分突出所述滑块表面。
优选地,所述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包括防止所述圆柱凸轮轴向滑动的第一轴向定位座,用于连接所述圆柱凸轮与所述第一轴向定位座的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一推力轴承;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轴向定位座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推力轴承的轴圈中,所述第一推力轴承的座圈与所述圆柱凸轮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包括防止所述圆柱凸轮轴向滑动的第二轴向定位座,用于连接所述圆柱凸轮与所述第二轴向定位座的第二连接杆,以及第二推力轴承;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圆柱凸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推力轴承的轴圈中,所述第二推力轴承的座圈与所述圆柱凸轮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推力轴承和/或第二推力轴承为推力滚子轴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在凹槽与滑块之间设置了增滑结构。电机转轴转动带动圆柱凸轮转动。圆柱凸轮转动时,滚子沿着圆柱凸轮的轨迹槽移动。滚子移动从而带动滑块在底座的凹槽内作往复运动。为了减小凹槽与滑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在凹槽与滑块之间设置增滑结构。增滑结构的设置,能够将凹槽与滑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转化为滚动摩擦力,减小凹槽与滑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进而减小滚子对圆柱凸轮的反向作用力。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圆柱凸轮由于受到的滚子的反作用力而相对于电机转轴做轴向运动,从而提高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避免凹槽与滑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过大而损坏电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另一角度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
参照图1至3,图1为本实用新型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另一角度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包括圆柱凸轮1、滚子(图中未标示)、滑块2、底座3以及增滑结构4。
圆柱凸轮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圆柱凸轮1的第一端通过紧定螺钉与电机转轴8固定连接,使得电机转轴8转动能够带动圆柱凸轮1转动。圆柱凸轮1的外表面设有环形轨迹槽11。
滚子置于圆柱凸轮1的轨迹槽11内。当电机转轴8转动时,圆柱凸轮1跟随电机转轴8转动。随着圆柱凸轮1的转动,滚子受到轴向力的作用,并在轴向力的作用下沿圆柱凸轮1的轨迹槽11滚动。
滑块2与滚子固定连接。当滚子沿圆柱凸轮1的轨迹槽11滚动时,滚子带动滑块2做往复移动。应当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滑块2作为输出轴,其往复运动可带动泵作往复运动。
底座3上设有与滑块2适配的凹槽31。安装时,滑块2置于凹槽31中。当圆柱凸轮1随着电机转动时,滑块2沿凹槽31作往复运动。
增滑结构4用于降低凹槽31与滑块2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应当说明的是,滑块2在凹槽31中作往复运动时,滑块2与凹槽31之间存在滑动摩擦力,尤其是滚子在轨迹槽11中发生偏移时,滑块2就有可能紧贴于凹槽31的槽壁上,以至于增大滑动摩擦力。滑块2与凹槽31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增大,使得滚子对圆柱凸轮1的反向作用力也相应地增大。滚子对圆柱凸轮1的反向作用力增大,从而导致圆柱凸轮1相对于电机转轴8做轴向运动,从而降低整个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本实用新型在凹槽31与滑块2之间设置增滑结构4,能够将凹槽31与滑块2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转化为滚动摩擦力,减小凹槽31与滑块2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进而减小滚子对圆柱凸轮1的反向作用力,从而提高整个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在凹槽31与滑块2之间设置了增滑结构4。电机转轴8转动带动圆柱凸轮1转动。圆柱凸轮1转动时,滚子沿着圆柱凸轮1的轨迹槽11移动。滚子移动从而带动滑块2在底座3的凹槽31内作往复运动。为了减小凹槽31与滑块2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在凹槽31与滑块2之间设置增滑结构4。增滑结构4的设置,能够将凹槽31与滑块2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转化为滚动摩擦力,减小凹槽31与滑块2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进而减小滚子对圆柱凸轮1的反向作用力。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圆柱凸轮1由于受到的滚子的反作用力而相对于电机转轴8做轴向运动,从而提高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避免凹槽31与滑块2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过大而损坏电机。
进一步地,滑块2与凹槽31的相对面至少设置一增滑结构4。
在本实施例中,滑块2呈长方体设置,凹槽31与滑块2适配。安装时,滑块2置于凹槽31中。滑块2的有三个面与凹槽31接触。为了更好地减小滑块2与凹槽31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滑块2的每一个面与凹槽31之间至少设置一增滑结构4。当然,若要进一步减小滑块2与凹槽31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滑块2与凹槽31之间的每一个相对面都可以设置多个增滑结构4。
进一步地,增滑结构4具有多种设置方式,以下列举两个具体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增滑结构4包括至少两第一钢珠,滑块2与凹槽31的相对面设有用于容置第一钢珠的第一容置腔21,第一钢珠置于第一容置腔21内,且第一钢珠的一部分突出滑块2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增滑结构4包括至少两第一钢珠,从而使得滑块2保持线性平衡。第一钢珠设置在滑块2上。具体地,滑块2与凹槽31相对的面设有与第一钢珠适配的第一容置腔21。第一钢珠设置在第一容置腔21内,且第一钢珠突出于滑块2的表面设置。当滑块2置于凹槽31时,第一钢珠与凹槽31接触。当滑块2在凹槽31中做往复移动时,第一钢珠滚动,将凹槽31与滑块2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转化为第一钢珠的滚动摩擦力,减小滑块2与凹槽31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进而减小滚子对圆柱凸轮1的反向作用力,从而提高整个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应当说明的是,第一钢珠设置在滑块2上,使得制造工艺更加简单。
第二实施例,增滑结构4包括至少两第二钢珠(图中未表示),凹槽31与滑块2的相对面设有用于容置第二钢珠的第二容置腔(图中未标示),第二钢珠置于第二容置腔内,且第二钢珠的一部分突出滑块2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增滑结构4包括至少两第二钢珠,从而使得滑块2保持线性平衡。第二钢珠设置在凹槽31上。具体地,凹槽31与滑块2相对的面设有与第二钢珠适配的第二容置腔。第二钢珠设置在第二容置腔内,且第二钢珠突出于凹槽31的表面设置。当滑块2置于凹槽31时,第二钢珠与滑块2接触。当滑块2在凹槽31中做往复移动时,第二钢珠滚动,将凹槽31与滑块2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转化为第二钢珠的滚动摩擦力,以减小了滑块2与凹槽31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进而减小滚子对圆柱凸轮1的反向作用力,从而提高整个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
进一步地,应当说明的是,电机转轴8转动带动圆柱凸轮1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由于圆柱凸轮1受到滚子的反作用力的作用,圆柱凸轮1往往会轴向移动。当圆柱凸轮1轴向移动至电机转轴8一端时,电机转轴8能够阻止其继续移动。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圆柱凸轮1相对于电机转轴8的反方向轴向移动,从而避免圆柱凸轮1轴向移动而降低整个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具体结构如以下两个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包括防止圆柱凸轮1轴向滑动的第一轴向定位座5,用于连接圆柱凸轮1与第一轴向定位座5的第一连接杆6,以及第一推力轴承7。其中,第一连接杆6的一端与第一轴向定位座5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第一推力轴承7的轴圈中,第一推力轴承7的座圈与圆柱凸轮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向定位座5与一底板连接,且第一轴向定位座5相对于电机是静止的。第一连接杆6一端与第一轴向定位座5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第一推力轴承7的轴圈中。第一推力轴承7的座圈能够以第一连接杆6为轴心旋转。应当说明的是,为提高整个传动机构的稳定性,优选地,第一连接杆6与第一轴向定位座5一体设置。
当圆柱凸轮1随着电机转轴8转动时,圆柱凸轮1受到滚子反作用力的作用。滚子对圆柱凸轮1的反作用力使得圆柱凸轮1抵压第一推力轴承7。第一推力轴承7受到圆柱凸轮1的抵压,进而通过第一连接杆6抵住第一轴向定位座5。由于第一轴向定位座5相对电机静止,因此,第一轴向定位座5能够阻止圆柱凸轮1在滚子的反作用力作用下发生轴向移动。根据第一推力轴承7的本身特性,第一推力轴承7将圆柱凸轮1的轴向推力转换为滚动摩擦力,从而避免轴向阻力影响圆柱凸轮1的正常转动。第一推力轴承7的设置,能够在不影响圆柱凸轮1正常运作的前提下,防止圆柱凸轮1在滚子的反作用力作用下轴向移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有效地提高了整个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
第二实施例,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包括防止圆柱凸轮1轴向滑动的第二轴向定位座(图中未标示),用于连接圆柱凸轮1与第二轴向定位座的第二连接杆(图中未标示),以及第二推力轴承(图中未标示);其中,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圆柱凸轮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插入第二推力轴承的轴圈中,第二推力轴承的座圈与圆柱凸轮1固定连接。
应当说明的是,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的本质区别是推力轴承的设置位置不一样,但第二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有益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请参照第一实施例理解本技术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包括:
具有环形轨迹槽的圆柱凸轮;
置于所述轨迹槽内并沿所述轨迹槽移动的滚子;
与所述滚子固定连接并可随所述滚子做往复移动的滑块;
设有供所述滑块往复移动的凹槽的底座;以及,
设于所述凹槽与所述滑块之间并用于降低所述凹槽与滑块之间摩擦力的增滑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与所述凹槽的相对面至少设置一增滑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滑结构包括至少两第一钢珠,所述滑块与所述凹槽的相对面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钢珠的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钢珠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且所述第一钢珠的一部分突出所述滑块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滑结构包括至少两第二钢珠,所述凹槽与所述滑块的相对面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二钢珠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钢珠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所述第二钢珠的一部分突出所述滑块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还包括防止所述圆柱凸轮轴向滑动的第一轴向定位座,用于连接所述圆柱凸轮与所述第一轴向定位座的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一推力轴承;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轴向定位座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推力轴承的轴圈中,所述第一推力轴承的座圈与所述圆柱凸轮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还包括防止所述圆柱凸轮轴向滑动的第二轴向定位座,用于连接所述圆柱凸轮与所述第二轴向定位座的第二连接杆,以及第二推力轴承;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圆柱凸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推力轴承的轴圈中,所述第二推力轴承的座圈与所述圆柱凸轮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力轴承和/或第二推力轴承为推力滚子轴承。
CN201420336458.XU 2014-06-23 2014-06-23 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 Active CN203926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36458.XU CN203926656U (zh) 2014-06-23 2014-06-23 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36458.XU CN203926656U (zh) 2014-06-23 2014-06-23 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26656U true CN203926656U (zh) 2014-11-05

Family

ID=51822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36458.XU Active CN203926656U (zh) 2014-06-23 2014-06-23 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26656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4821A (zh) * 2015-09-16 2015-12-09 北京国药龙立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离合机构
CN105156624A (zh) * 2015-10-12 2015-12-16 中山市欣弘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往复机构
CN106015329A (zh) * 2016-07-19 2016-10-12 中山市欣弘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往复运动轴承机构以及一种往复运动机构
CN106352040A (zh) * 2016-11-01 2017-01-25 杭州三共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凸轮直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7837924A (zh) * 2017-11-21 2018-03-27 无锡市洗选设备厂 一种除尘式矿石破碎装置
CN109875341A (zh) * 2015-02-12 2019-06-14 宁波高新区夏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偏心轨道滑行式制斯特林发动机的杯子
CN115608891A (zh) * 2022-09-30 2023-01-17 中南大学 一种火箭贮箱异形截面过渡环的制造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5341A (zh) * 2015-02-12 2019-06-14 宁波高新区夏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偏心轨道滑行式制斯特林发动机的杯子
CN105134821A (zh) * 2015-09-16 2015-12-09 北京国药龙立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离合机构
CN105156624A (zh) * 2015-10-12 2015-12-16 中山市欣弘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往复机构
CN106015329A (zh) * 2016-07-19 2016-10-12 中山市欣弘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往复运动轴承机构以及一种往复运动机构
CN106352040A (zh) * 2016-11-01 2017-01-25 杭州三共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凸轮直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7837924A (zh) * 2017-11-21 2018-03-27 无锡市洗选设备厂 一种除尘式矿石破碎装置
CN115608891A (zh) * 2022-09-30 2023-01-17 中南大学 一种火箭贮箱异形截面过渡环的制造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26656U (zh) 圆柱凸轮的传动机构
CN108443335B (zh) 曲柄滑块式径向保护轴承
WO2009038212A1 (ja)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US8851876B2 (en) Injection mold
CN204322456U (zh) 一种直连式全电动注射塑化驱动系统
CN202510556U (zh) 农机用轴承
CN106239353B (zh) 一种两用型卡尺双面同步研修的装置
CN207082964U (zh) 一种可窜动电机
CN103956852A (zh) 一种电机整体移动式两级电动缸
CN204663786U (zh) 一种磨盘式柱塞泵
CN204327494U (zh) 一种新型涡旋式制冷压缩机防自转结构
CN103434168B (zh) 直驱式伺服螺旋压力机
CN204448895U (zh) 手动液压胀缩式收卷筒
CN202402473U (zh) 微型减速机用整体式异型交叉滚子轴承的内外圈连接装置
CN204213213U (zh) 轴承式逆止器
CN207642735U (zh) 一种治具预压装置
CN201779021U (zh) 旋转式压缩机的止推装置
CN104343850B (zh) 滚柱式非接触式逆止器
CN204852215U (zh) 丝杆螺母传动机构
CN205748917U (zh) 圆锥滚子抗压测试装置
CN202621566U (zh) 破鳞拉矫机支承辊
CN201015772Y (zh) 高压清洗机柱塞泵传动装置
CN204470923U (zh) 一种车轮压螺栓装置
CN103182697B (zh) 一种轴承压装装置
CN204239650U (zh) 滚珠丝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