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19670U - 一种冷凝降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凝降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19670U
CN203919670U CN201420343991.9U CN201420343991U CN203919670U CN 203919670 U CN203919670 U CN 203919670U CN 201420343991 U CN201420343991 U CN 201420343991U CN 203919670 U CN203919670 U CN 2039196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roup
pipe
water inle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4399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ONGZHONG INTERNET OF THINGS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NGZHONG INTERNET OF THINGS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NGZHONG INTERNET OF THINGS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NGZHONG INTERNET OF THINGS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4399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196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196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196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温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凝降温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冷凝降温装置可对多组双螺杆机进行降温平衡,并且可通过升温减少空气对双螺杆机影响;包括双螺杆机、用于盛装循环降温水的第一水箱、水泵、循环降温水进水管、循环降温水出水管和列管式冷凝器;列管式冷凝器设置有总冷循环水进水口和总冷循环水出水口,列管式冷凝器通过总冷循环水进水口和总冷循环水出水口连接有总冷循环水系统;还包括进水连通管和出水连通管,双螺杆机、水泵、进水连通管和出水连通管均为三组;还包括第二水箱、循环升温水进水管、循环升温水出水管和升温水泵,第一组双螺杆机、第二组双螺杆机和第三组双螺杆机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升温水管。

Description

一种冷凝降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温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凝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冷凝降温装置主要运用于空调系统中,是进行升降温的重要部件之一;氯化聚烯烃树脂泛指主链为氯原子部分取代的脂肪烃树脂,广泛地应用于油墨、涂料、粘合剂等行业中。在氯化聚烯烃树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双螺杆机进行降温平衡,然而,现有的降温设备耗电量高,对水的消耗量大;后来出现了一种冷凝降温装置,其包括双螺杆机、用于盛装循环水的水箱、水泵、循环降温水进水管、循环降温水出水管和列管式冷凝器;其中水泵连接水箱,循环降温水进水管连接于水泵和双螺杆机之间,循环降温水出水管连接于双螺杆机和列管式冷凝器之间,列管式冷凝器连接水箱,列管式冷凝器设置有总冷循环水进水口和总冷循环水出水口,列管式冷凝器通过总冷循环水进水口和总冷循环水出水口连接有总冷循环水系统;这种冷凝降温装置的优点是通过很少的电耗,达到降温的目的,对水的消耗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其使用中发现,其只能针对一组双螺杆机进行降温平衡;并且其在寒冷的冬季,尤其是东北地区因空气的影响,导致其无法进行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对多组双螺杆机进行降温平衡,并且可通过升温减少空气对双螺杆机影响的冷凝降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凝降温装置,包括双螺杆机、用于盛装循环降温水的第一水箱、水泵、循环降温水进水管、循环降温水出水管和列管式冷凝器;所述循环降温水进水管的进水端与第一水箱连通,所述循环降温水出水管的出水端与列管式冷凝器连通,并且列管式冷凝器的出水端与第一水箱连通,所述列管式冷凝器设置有总冷循环水进水口和总冷循环水出水口,列管式冷凝器通过总冷循环水进水口和总冷循环水出水口连接有总冷循环水系统;还包括进水连通管和出水连通管,所述双螺杆机、水泵、进水连通管和出水连通管均为三组,其中第一组进水连通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循环降温水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第一组进水连通管的出水端与第一组双螺杆机的进水端连通,第一组出水连通管的进水端与第一组双螺杆机的出水端连通,第一组出水连通管的出水端与循环降温水出水管的进水端连通,并且第一组水泵安装在所述第一组进水连通管上;其中第二组进水连通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循环降温水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第二组进水连通管的出水端与第二组双螺杆机的进水端连通,第二组出水连通管的进水端与第二组双螺杆机的出水端连通,第二组出水连通管的出水端与循环降温水出水管的进水端连通,并且第二组水泵安装在所述第二组进水连通管上;其中第三组进水连通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循环降温水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第三组进水连通管的出水端与第三组双螺杆机的进水端连通,第三组出水连通管的进水端与第三组双螺杆机的出水端连通,第三组出水连通管的出水端与循环降温水出水管的进水端连通,并且第三组水泵安装在所述第三组进水连通管上;还包括第二水箱、循环升温水进水管、循环升温水出水管和升温水泵,所述第一组双螺杆机、第二组双螺杆机和第三组双螺杆机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升温水管,所述循环升温水进水管的进水端与第二水箱连通,所述循环升温水进水管的出水端与升温水管连通,并且所述升温水泵安装在所述循环升温水进水管上,所述升温水管的出水端均与循环升温水出水管连通,并且所述循环升温水出水管的出水端与第二水箱连通,所述第二水箱内设置有电加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凝降温装置,所述电加热管为两组,所述第二水箱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电加热管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与升温水泵和电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凝降温装置,所述第一水箱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控制开关、第四控制开关和第五控制开关,所述第三控制开关与第一组水泵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四控制开关与第二组水泵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五控制开关与第三组水泵和电源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可以直接为三组双螺杆机进行降温平衡,并且可以通过第二水箱内的电加热管加热达到热传递减少空气对双螺杆机影响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凝降温装置,包括双螺杆机1、用于盛装循环降温水的第一水箱2、水泵3、循环降温水进水管4、循环降温水出水管5和列管式冷凝器6;循环降温水进水管的进水端与第一水箱连通,循环降温水出水管的出水端与列管式冷凝器连通,并且列管式冷凝器的出水端与第一水箱连通,列管式冷凝器设置有总冷循环水进水口7和总冷循环水出水口8,列管式冷凝器通过总冷循环水进水口和总冷循环水出水口连接有总冷循环水系统9;还包括进水连通管10和出水连通管11,双螺杆机、水泵、进水连通管和出水连通管均为三组,其中第一组进水连通管的进水端与循环降温水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第一组进水连通管的出水端与第一组双螺杆机的进水端连通,第一组出水连通管的进水端与第一组双螺杆机的出水端连通,第一组出水连通管的出水端与循环降温水出水管的进水端连通,并且第一组水泵安装在第一组进水连通管上;其中第二组进水连通管的进水端与循环降温水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第二组进水连通管的出水端与第二组双螺杆机的进水端连通,第二组出水连通管的进水端与第二组双螺杆机的出水端连通,第二组出水连通管的出水端与循环降温水出水管的进水端连通,并且第二组水泵安装在第二组进水连通管上;其中第三组进水连通管的进水端与循环降温水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第三组进水连通管的出水端与第三组双螺杆机的进水端连通,第三组出水连通管的进水端与第三组双螺杆机的出水端连通,第三组出水连通管的出水端与循环降温水出水管的进水端连通,并且第三组水泵安装在第三组进水连通管上;还包括第二水箱12、循环升温水进水管13、循环升温水出水管14和升温水泵15,第一组双螺杆机、第二组双螺杆机和第三组双螺杆机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升温水管16,循环升温水进水管的进水端与第二水箱连通,循环升温水进水管的出水端与升温水管连通,并且升温水泵安装在循环升温水进水管上,升温水管的出水端均与循环升温水出水管连通,并且循环升温水出水管的出水端与第二水箱连通,第二水箱内设置有电加热管17;通过上述设置,可以直接为三组双螺杆机进行降温平衡,并且可以通过第二水箱内的电加热管加热达到热传递减少空气对双螺杆机影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凝降温装置,电加热管为两组,第二水箱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第一控制开关与电加热管和电源电连接,第二控制开关与升温水泵和电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凝降温装置,第一水箱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控制开关、第四控制开关和第五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与第一组水泵和电源电连接,第四控制开关与第二组水泵和电源电连接,第五控制开关与第三组水泵和电源电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冷凝降温装置,包括双螺杆机、用于盛装循环降温水的第一水箱、水泵、循环降温水进水管、循环降温水出水管和列管式冷凝器;所述循环降温水进水管的进水端与第一水箱连通,所述循环降温水出水管的出水端与列管式冷凝器连通,并且列管式冷凝器的出水端与第一水箱连通,所述列管式冷凝器设置有总冷循环水进水口和总冷循环水出水口,列管式冷凝器通过总冷循环水进水口和总冷循环水出水口连接有总冷循环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连通管和出水连通管,所述双螺杆机、水泵、进水连通管和出水连通管均为三组,其中第一组进水连通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循环降温水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第一组进水连通管的出水端与第一组双螺杆机的进水端连通,第一组出水连通管的进水端与第一组双螺杆机的出水端连通,第一组出水连通管的出水端与循环降温水出水管的进水端连通,并且第一组水泵安装在所述第一组进水连通管上;其中第二组进水连通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循环降温水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第二组进水连通管的出水端与第二组双螺杆机的进水端连通,第二组出水连通管的进水端与第二组双螺杆机的出水端连通,第二组出水连通管的出水端与循环降温水出水管的进水端连通,并且第二组水泵安装在所述第二组进水连通管上;其中第三组进水连通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循环降温水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第三组进水连通管的出水端与第三组双螺杆机的进水端连通,第三组出水连通管的进水端与第三组双螺杆机的出水端连通,第三组出水连通管的出水端与循环降温水出水管的进水端连通,并且第三组水泵安装在所述第三组进水连通管上;还包括第二水箱、循环升温水进水管、循环升温水出水管和升温水泵,所述第一组双螺杆机、第二组双螺杆机和第三组双螺杆机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升温水管,所述循环升温水进水管的进水端与第二水箱连通,所述循环升温水进水管的出水端与升温水管连通,并且所述升温水泵安装在所述循环升温水进水管上,所述升温水管的出水端均与循环升温水出水管连通,并且所述循环升温水出水管的出水端与第二水箱连通,所述第二水箱内设置有电加热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管为两组,所述第二水箱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电加热管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与升温水泵和电源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凝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控制开关、第四控制开关和第五控制开关,所述第三控制开关与第一组水泵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四控制开关与第二组水泵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五控制开关与第三组水泵和电源电连接。
CN201420343991.9U 2014-06-26 2014-06-26 一种冷凝降温装置 Active CN2039196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43991.9U CN203919670U (zh) 2014-06-26 2014-06-26 一种冷凝降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43991.9U CN203919670U (zh) 2014-06-26 2014-06-26 一种冷凝降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19670U true CN203919670U (zh) 2014-11-05

Family

ID=51815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43991.9U Active CN203919670U (zh) 2014-06-26 2014-06-26 一种冷凝降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196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9433A (zh) * 2020-10-26 2021-01-12 宝钛华神钛业有限公司 一种有效降低四氯化钛固体杂质的冷凝降温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9433A (zh) * 2020-10-26 2021-01-12 宝钛华神钛业有限公司 一种有效降低四氯化钛固体杂质的冷凝降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9513B (zh) 一种热能回收利用系统
CN204388026U (zh) 立式多重加热锅炉
CN203919670U (zh) 一种冷凝降温装置
CN104553246A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的余热利用装置
CN202781783U (zh) 列管式冷凝降温装置
CN204830625U (zh) 碳化硼烧结炉降温系统
CN205279418U (zh) 一种导热油热量循环利用装置
CN203359264U (zh) 外置式油品快速加热装置
CN203772491U (zh) 换热器用试压工装
CN204461132U (zh) 一种节能助力发电冷却塔系统
CN203371758U (zh) 注塑机液压油温度控制装置
CN203334021U (zh) 一种用于定型车间的节能供热系统
CN204678916U (zh) 一种闭式冷却塔
CN204227975U (zh) 热能回收装置
CN208000064U (zh) 一种供水性聚氨酯提纯使用的热交换器
CN204187803U (zh) 一种节能型太阳能直热式锅炉热水系统
CN204404534U (zh) 一种旋转水浴加热装置
CN203948246U (zh) 一种空压机废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4007209U (zh) 精密铸造型壳热量回收系统
CN203359265U (zh) 内置式油品快速加热装置
CN203321953U (zh) 注塑机液压油温度控制装置
CN203451844U (zh) 热能回收装置
CN203177456U (zh) 余热回收系统
CN204923502U (zh) 太阳能热交换器
CN205431873U (zh) 一种牛奶闪蒸灭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Diantou Nongzhong (Beijing) IOT Technology Co.,Ltd. Person in charge of patentsThe principal of patent

Document name: payment instru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