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08375U - 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08375U
CN203908375U CN201420334242.XU CN201420334242U CN203908375U CN 203908375 U CN203908375 U CN 203908375U CN 201420334242 U CN201420334242 U CN 201420334242U CN 203908375 U CN203908375 U CN 203908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body
straight tube
caliber
air preheater
tubula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3424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坤
佘凤武
于庆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JIXI THERM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JIXI THERM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JIXI THERM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JIXI THERM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3424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08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08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08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它涉及一种立式螺旋槽管。为解决在火力燃煤电站锅炉的空气预热器的螺旋槽管因布置空间的局限性而难以更换安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直管体、第一螺旋槽管体和第二直管体从上到下首尾顺次固接形成第一组成管体,第三直管体、第二螺旋槽管体和第四直管体从上到下首尾顺次固接形成第二组成管体,第一组成管体位于第二组成管体正上方,第一直管体管径和第二直管体管径相同,第三直管体管径和第四直管体管径相同,第二直管体插设在第三直管体内,第一组成管体通过第二直管体与第二组成管体的第三直管体间隙设置,密封圈体固定套装第二直管体和第三直管体的间隙处。本实用新型用于管式空气预热器。

Description

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式螺旋槽管,具体涉及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
背景技术
火力燃煤电站锅炉,有一种收集和利用烟气余热的设备——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是利用锅炉尾部烟气的热量加热燃料燃烧所需空气,以提高锅炉效率的热交换设备。采用空气预热器使锅炉排烟温度降低,锅炉热效率升高;由于锅炉采用高温空气燃烧,可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下降,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锅炉热效率。
目前国内火力电站锅炉,运行6-8年之间管式空气预热器就会出现磨损、腐蚀漏泄现象,造成空气预热器漏风,漏风率超过设计数值几倍,造成送、引风机电耗增加,严重时因风机出力受限,锅炉被迫降负荷运行。漏风还造成排烟热损失增加,锅炉的热效率降低;漏风还使热风温度降低,导致受热面低温段腐蚀、堵灰;对于空气预热器和省煤器二级交叉布置的管式空气预热器高温段漏风,还会造成烟气量增大,对低温省煤器磨损加剧,严重威胁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由于火力发电厂锅炉管式空气预热器普遍存在磨损和腐蚀现象,造成螺旋槽管漏泄,并且空气预热器上下管口作业空间高度不够,不能进行及时换管,当机组连续运行6-8年后出现空气预热器漏风率严重超过设计数值几倍时,发电企业只能进行整体更换管箱,并出现施工周期长、投资较大等缺点。
火力发电厂锅炉管式空气预热器磨损、腐蚀漏泄后,由于该设备布置空间受限等原因,各发电企业只能采取整体更换管箱,此方法更换周期较长、施工难度较大、投资费用较多,严重影响发电企业的经济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以解决在火力燃煤电站锅炉的空气预热器的螺旋槽管因布置空间的局限性而难以更换安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由第一直管体、第二直管体、第三直管体、第四直管体、第一螺旋槽管体、第二螺旋槽管体和密封圈体组成,所述第一直管体、第二直管体、第三直管体、第四直管体、第一螺旋槽管体和第二螺旋槽管体均竖直设置,所述第一直管体、第一螺旋槽管体和第二直管体从上到下首尾顺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一组成管体,所述第三直管体、第二螺旋槽管体和第四直管体从上到下首尾顺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二组成管体,第一组成管体位于第二组成管体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直管体管径和第二直管体管径相同,第二直管体管径为Φ1,所述第三直管体管径和第四直管体管径相同,第三直管体管径为Φ2,所述第二直管体管径Φ1小于第三直管体管径Φ2,所述第二直管体插设在第三直管体内,所述第一组成管体通过第二直管体与第二组成管体的第三直管体间隙设置,所述密封圈体固定套装第二直管体和第三直管体的间隙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直管体、第二直管体、第三直管体和第四直管体的直管结构的设置可有效适应本实用新型所处的布置空间,本实用新型拆装方便,所占空间小,所述第二直管体插设在第三直管体内,第一组成管体通过第二直管体与第二组成管体的第三直管体间隙设置,再通过密封圈体密封第二直管体和第三直管体之间的空隙,这样设置使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效果好,有效防止漏泄,同时安装方便,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适用范围广,节省管式空气预热器螺旋槽管的更换时间和步骤,更换时间节省了5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剖面图,图2是第一组成管体7的主视结构剖面图,图3是第二组成管体8的主视结构剖面图,图4密封圈体9的主视结构剖面图,图5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带有防磨套管10的安装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由第一直管体1、第二直管体2、第三直管体3、第四直管体4、第一螺旋槽管体5、第二螺旋槽管体6和密封圈体9组成,所述第一直管体1、第二直管体2、第三直管体3、第四直管体4、第一螺旋槽管体5和第二螺旋槽管体6均竖直设置,所述第一直管体1、第一螺旋槽管体5和第二直管体2从上到下首尾顺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一组成管体7,所述第三直管体3、第二螺旋槽管体6和第四直管体4从上到下首尾顺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二组成管体8,第一组成管体7位于第二组成管体8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直管体1管径和第二直管体2管径相同,第二直管体2管径为Φ1,所述第三直管体3管径和第四直管体4管径相同,第三直管体3管径为Φ2,所述第二直管体2管径Φ1小于第三直管体3管径Φ2,所述第二直管体2插设在第三直管体3内,所述第一组成管体7通过第二直管体2与第二组成管体8的第三直管体3间隙设置,所述密封圈体9固定套装第二直管体2和第三直管体3的间隙处。
本实施方式中的密封圈体9是通过高温密封修补剂形成的圈体,这样设置的密封圈体9密封效果好。第一直管体1安装在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上管板的烟气入口处,第四直管体4安装在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下管板烟气出口处,当本实用新型发生磨损、腐蚀泄漏时可利用以下方法进行快速找漏,首先是在管式空气预热器的下管口处安装锥形木塞,上管口注入高压水,能有效准确地检测到管式空气预热器螺旋槽管漏泄部位及数量,全面掌握管式空气预热器漏泄情况,通过上述方法检查出磨损、腐蚀泄漏部位后,立即进行新管更换,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了机组效率;也可以运用工业视频内窥镜,在每次停炉期间,进行快速检查管式空气预热器螺旋槽管内部状况,对磨损漏泄管体及时进行更换。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直管体1管径的取值范围是37mm~46mm,所述第二直管体2管径Φ1的取值范围是37mm~46mm。在实际工作中,第二直管体2管径Φ1的取值为46mm,方便制造和焊接。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三直管体3管径Φ2的取值范围是42mm~51mm。在实际工作中,第三直管体3管径Φ2取值为51mm,方便制造和焊接。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直管体2插入在第三直管体3内的深度为H,H的取值范围为50mm~70mm。这样设置实用且合理,符合实际操作情况。利用距离第二直管体2下端口60mm的部位(管径Φ1为46mm)插入第三直管体3上端口60mm的部位(管径Φ2为51mm)内,此时第二直管体2插入在第三直管体3内的深度H为50mm,再在连接部位涂抹耐高温密封修补剂形成密封圈体9即可,有效地解决了管式空气预热器漏泄后治理困难的缺点。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还包括防磨套管10,所述防磨套管10设置在第一直管体1内且与第一直管体1的管壁相贴紧。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管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入口螺旋线处设计有第一直管体1、管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出口螺旋线处设计有第四直管体4,这样设置使本实用新型与现有螺旋槽管相比,增加了直管段,使整个螺旋槽管的长度加长,从而使螺旋槽管的易磨损区域发生在第一直管体1所在位置,通过在第一直管体1的内部安装防磨套管10,使发生磨损的区域内的第一直管体1有防磨套管10的保护,有利于延长第一直管体1的使用寿命,使本实用新型顺利有效地长时间进行工作,当发生磨损漏泄时也可直接进行更换,易于处理,实施过程简单可靠。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磨套管10的长度为280~330mm。实际操作时,所述防磨套管10的长度设置为300mm时防磨效果最好,且制造成本经济合理。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直管体1管径与防磨套管10管径的差值为6mm,所述防磨套管10管径的取值范围为31mm~40mm。这样设置更加符合实际制造和使用的情况,当第一直管体1管径为37mm时,考虑到第一直管体1管壁厚度及防磨套管10本身的制造所产生的误差,将防磨套管10管径设置为31mm,这样设置使防磨套管10紧贴在第一直管体1内的管壁上,从而更加有效地减少第一直管体1的磨损。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六相同。
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和七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首先分别将第一直管体1、第四直管体4与管式空气预热器中管箱的焊缝部位用磨光机打磨,然后将第二直管体2插入第三直管体3,最后将第二直管体2和第三直管体3的连接处使用高温密封修补剂形成密封圈体9即可。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表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由第一直管体(1)、第二直管体(2)、第三直管体(3)、第四直管体(4)、第一螺旋槽管体(5)、第二螺旋槽管体(6)和密封圈体(9)组成,所述第一直管体(1)、第二直管体(2)、第三直管体(3)、第四直管体(4)、第一螺旋槽管体(5)和第二螺旋槽管体(6)均竖直设置,所述第一直管体(1)、第一螺旋槽管体(5)和第二直管体(2)从上到下首尾顺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一组成管体(7),所述第三直管体(3)、第二螺旋槽管体(6)和第四直管体(4)从上到下首尾顺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二组成管体(8),第一组成管体(7)位于第二组成管体(8)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直管体(1)管径和第二直管体(2)管径相同,第二直管体(2)管径为Φ1,所述第三直管体(3)管径和第四直管体(4)管径相同,第三直管体(3)管径为Φ2,所述第二直管体(2)管径Φ1小于第三直管体(3)管径Φ2,所述第二直管体(2)插设在第三直管体(3)内,所述第一组成管体(7)通过第二直管体(2)与第二组成管体(8)的第三直管体(3)间隙设置,所述密封圈体(9)固定套装第二直管体(2)和第三直管体(3)的间隙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体(1)管径的取值范围是37mm~46mm,所述第二直管体(2)管径Φ1的取值范围是37mm~4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直管体(3)管径Φ2的取值范围是42mm~51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管体(2)插入在第三直管体(3)内的深度为H,H的取值范围为50mm~7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还包括防磨套管(10),所述防磨套管(10)设置在第一直管体(1)内且与第一直管体(1)的管壁相贴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套管(10)的长度为280~33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体(1)管径与防磨套管(10)管径的差值为6mm,所述防磨套管(10)管径的取值范围为31mm~40mm。
CN201420334242.XU 2014-06-20 2014-06-20 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 Active CN203908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34242.XU CN203908375U (zh) 2014-06-20 2014-06-20 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34242.XU CN203908375U (zh) 2014-06-20 2014-06-20 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08375U true CN203908375U (zh) 2014-10-29

Family

ID=51782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34242.XU Active CN203908375U (zh) 2014-06-20 2014-06-20 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083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4199A (zh) * 2015-12-14 2016-03-30 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式空气预热器及换热管更换方法
CN112944386A (zh) * 2021-04-22 2021-06-11 刘烈春 一种锅炉管式空气预热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4199A (zh) * 2015-12-14 2016-03-30 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式空气预热器及换热管更换方法
CN112944386A (zh) * 2021-04-22 2021-06-11 刘烈春 一种锅炉管式空气预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08375U (zh) 一种用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的立式螺旋槽管
CN201764469U (zh) 焦炉烟气余热回收设备
CN204611770U (zh) 多孔介质喷射式烧嘴
WO2008014667A1 (fr) Chaudière à injection de gaz pour champ de pétrole
CN203286759U (zh) 一种燃油燃气熔盐循环供热系统
CN204026649U (zh) 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05481729U (zh) 立式水火管高效节能锅炉
CN202074504U (zh) 一种锅炉省煤器
CN201666571U (zh) 注水式高压燃烧器
CN204704825U (zh) 一种极低浓度煤矿瓦斯锅炉
CN211502862U (zh) 一种超临界w火焰锅炉水冷壁管接座装置
CN204787795U (zh) 一种双蓄热熔铝炉装置
CN203203013U (zh) 生物质蒸汽发生器
CN204494434U (zh) 一种新型多介质声波吹灰器
CN209541168U (zh) 散装煤粉有机热载体炉
CN203336816U (zh) 一种大型卧式烟气余热重复利用锅炉
CN202719599U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放渣防堵器
CN201874529U (zh) 一种用于井口燃气加热炉的控制系统
CN205859973U (zh) 一种一体式生物质蒸汽发生器
CN205483961U (zh) 原油燃烧锅炉超临界材料高温腐蚀试验装置
CN212299428U (zh) 一种节能型导热油锅炉预热回收装置
CN218883944U (zh) 一种超高温亚临界一次再热兰炭尾气锅炉
CN204005960U (zh) 一种锅炉专用新型供热炉
CN201425368Y (zh) 绕管组合式锅炉
CN208457946U (zh) 燃烧器底置锅炉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