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94729U - 电容式触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容式触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94729U CN203894729U CN201420152996.3U CN201420152996U CN203894729U CN 203894729 U CN203894729 U CN 203894729U CN 201420152996 U CN201420152996 U CN 201420152996U CN 203894729 U CN203894729 U CN 2038947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uction line
- induction
- line
- transparency carrier
- insulating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3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5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2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2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09 ga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89 dielect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312 dry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521 macromolecul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931526 Acer campestr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4298 Si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31 harmfu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MRNHPUHPBOKKQT-UHFFFAOYSA-N indium;tin;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In].[Sn] MRNHPUHPBOKKQ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06 photo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9 wet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包含一个透明基板单元及至少一个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该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形成于该透明基板单元上并具有一个透明绝缘层,及多个实质配置于该透明绝缘层中且彼此电性隔绝的感应线路,各感应线路是实质由多个不透明纳米导体所制成。各感应线路是配置于折射率实质相同的透明绝缘层中,并借该透明绝缘层提供电性隔绝,能消除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的蚀刻线,同时省略光学匹配膜层以节省制作成本并使电容式触控装置达到薄化的功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装置(touch device),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触控技术不断地发展,触控装置已广泛应用于诸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游戏机输入接口、电脑触控屏等各种电子产品中。在实际应用中,触控装置通常与一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display,FPD)相结合形成触控面板(touch panel),安装于各式电子产品上,使用者通过触控面板输入数据和指令,取代了诸如键盘、鼠标等传统输入装置,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方便性。
一般而言,电容式触控装置的透明导电基板主要是由透明基板和图案化(patterned)透明导电层所构成。前述透明导电基板的制法主要是在不具导电性的一透明基板上镀上一透明导电层,其通常是采用透明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等。后续,再对该透明导电层依序施予黄光制程(photolithography process)与蚀刻制程以形成一具有预定图案的透明导电层(如,形成以单向间隔排列或双向交错排列的电极图案),并做为电容式触控装置的感应电极层使用。前述电极图案包括ITO区域(即电极区域)和蚀刻区域,蚀刻区域上无导电薄膜ITO,光线可直射至透明基板上。然而,由于两个区域对光线的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互不相同,使用者能清楚地观察到ITO区域和蚀刻区域交接处的蚀刻线,此将严重地影响触控面板的外观视觉效果。
为改善前述问题,此技术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多半是采用光学匹配(index match,IM)膜层来改善。参图1,显示有一种现有的降低图案化ITO层蚀刻线明亮度的方法,其主要是先在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膜11上沉积一个IM膜层12;进一步地,于该IM膜层12上沉积一个ITO层13;最后,对该ITO层13施予图案化处理,从而形成一图案化ITO层14;其中,该IM膜层12通常是由多个轮流堆迭的高折射率介电(dielectrics)层(如,Nb2O5)与低折射率介电层(如,SiO2)所构成。前述IM膜层12虽然可以削减图案化ITO层的蚀刻线明亮度;然而,此IM膜层12的总厚度甚高,不仅制作耗时,更提升制作成本。再者,此IM膜层12也对触控面板的薄化造成了阻碍。
经上述说明可知,减低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蚀刻线明亮度以提升触控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节省电容式触控装置的制作成本并使电容式触控装置得以达到薄化,是此技术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所需改进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装置,包含一个透明基板单元,及至少一个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该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形成于该透明基板单元上,并具有一个透明绝缘层,及多个实质配置于该透明绝缘层中且彼此电性隔绝的感应线路,各感应线路是实质由多个不透明纳米导体所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的外观形状是球状、长条状,或碟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是外观形状为长条状的纳米银线(Ag nano-wires),且该透明绝缘层是由一高分子(polymer)材料所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该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的各感应线路的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是实质沿各感应线路的一线路方向依序排列且接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包含一个下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及一个上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该透明基板单元具有相向设置的一个下透明基板及一个上透明基板,各透明基板分别具有一个可视区,及一个邻接于其可视区的布线区;各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分别具有形成于该下透明基板上与该上透明基板上的一个下透明绝缘层与一个上透明绝缘层,及多个分别配置于该下透明绝缘层与该上透明绝缘层中且彼此电性隔绝的第一感应线路与第二感应线路;各第一感应线路与各第二感应线路分别具有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感应段及一个外端部;所述第一感应线路的线路方向是分别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以使所述第一感应线路的各感应段与各外端部位于该下透明绝缘层中,并分别配置于该下透明基板的可视区与布线区,且所述第一感应线路是沿一实质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彼此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二感应线路的线路方向是分别沿该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感应线路是沿该第一方向彼此间隔排列设置,以使所述第二感应线路的各感应段与各外端部位于该上透明绝缘层中,并分别配置于该上透明基板的可视区与布线区,且使所述第二感应线路的各感应段分别对应横跨于所述第一感应线路的各感应段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包含一个下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该透明基板单元具有一个下透明基板,该下透明基板具有一个可视区,及一个邻接于其可视区的布线区;该下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具有一个形成于该下透明基板上的下透明绝缘层,及多个实质配置于该下透明绝缘层中且彼此电性隔绝的第一感应线路与第二感应线路;该下透明绝缘层具有多对开孔;各第一感应线路与各第二感应线路分别具有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感应段、多个连接其每两相邻感应段的连接段及一个外端部;所述第一感应线路的线路方向是分别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以使所述第一感应线路的各感应段与各外端部位于该下透明绝缘层中,并分别配置于该下透明基板的可视区与布线区,且所述第一感应线路是沿一实质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彼此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二感应线路的线路方向是分别沿该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感应线路是沿该第一方向彼此间隔排列设置,以使所述第二感应线路的各感应段与各外端部位于该下透明绝缘层中,并分别配置于该下透明基板的可视区与布线区,该下透明绝缘层的各对开孔是分别沿该第二方向对应位于所述第二感应线路的每两相邻感应段的相向两端,所述第二感应线路的各连接段是分别形成于该下透明绝缘层上,并对应填充各对开孔以桥接其两相邻的感应段,且使所述第二感应线路的各连接段分别对应横跨于所述第一感应线路的各连接段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包含一个下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该透明基板单元具有一个下透明基板,该下透明基板具有一个可视区,及一个邻接于其可视区的布线区;该下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具有一个形成于该下透明基板上的下透明绝缘层,及多个位于该下透明绝缘层中且彼此电性隔绝的第一感应线路与第二感应线路,且所述第一感应线路与所述二感应线路位于共平面;所述第一感应线路与所述第二感应线路是沿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各第一感应线路与各第二感应线路是沿一实质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各第一感应线路与各第二感应线路分别具有多个沿该第二方向彼此间隔设置的感应段、一个沿该第二方向延伸且连接其感应段的连接段,及一个连接其连接段的外端部,所述第一感应线路与所述第二感应线路的感应段与连接段分别配置于该下透明基板的可视区,所述第一感应线路与所述第二感应线路的外端部分别配置于该下透明基板的布线区,且所述第一感应线路的各感应段的形状与其相邻第二感应线路的各感应段的形状彼此互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各感应线路是分别配置于折射率实质相同的透明绝缘层中并借该透明绝缘层彼此电性隔绝,能消除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蚀刻线以提升触控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省略光学匹配膜层能节省电容式触控装置的制作成本,并使电容式触控装置得以达到薄化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局部主视示意图,说明一种现有的降低图案化ITO层轮廓线明亮度的方法;
图2是一局部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装置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3是沿图2的直线III-III所取得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制作方法的一步骤(A);
图5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制作方法的一步骤(B)与一步骤(C);
图6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制作方法的一步骤(D)与一步骤(E);
图7是一局部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制作方法的一步骤(F);
图8是一局部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装置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
图9是沿图8的直线IX-IX所取得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0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制作方法的一步骤(a);
图11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制作方法的一步骤(b);
图12是一局部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制作方法的一步骤(c);
图13是一局部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制作方法的一步骤(d)与一步骤(e);
图14是一局部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制作方法的一步骤(f);
图15是一局部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制作方法的一步骤(g)与一步骤(h);
图16是一局部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制作方法的一步骤(i);
图17是一局部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制作方法的一步骤(j);
图18是一局部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制作方法的一步骤(k);
图19一局部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装置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图案化透明导电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透明基板单元2、一个下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3、一个上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4、一个下柔性印刷电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板51、一个上柔性印刷电路板52、一个下异向性导电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61、一个上异向性导电膜62、一个透明保护盖板7、一个下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层81,及一个上光学胶层82。简单地来说,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装置是属于此技术领域所知悉的双层结构。
该透明基板单元2具有相向设置的一个下透明基板21及一个上透明基板22。各透明基板21、22分别具有一个可视区211、221,及一个邻接于其可视区211、221的布线区212、222。
各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3、4分别具有形成于该下透明基板21上与该上透明基板22上的一个下透明绝缘层31与一个上透明绝缘层41,及多个分别配置于各透明绝缘层31、41中且彼此电性隔绝的第一感应线路32与第二感应线路42。各第一感应线路32与各第二感应线路42分别具有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感应段321、421,及一个外端部322、422,并由多个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所制成,且各第一感应线路32与各第二感应线路42的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是实质沿各感应线路32、42的一线路方向依序排列且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线路32的线路方向是分别沿一第一方向X延伸,以使所述第一感应线路32的各感应段321与各外端部322位于该下透明绝缘层31中,并分别配置于该下透明基板21的可视区211与布线区212,且所述第一感应线路32是沿一实质垂直于该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彼此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二感应线路42的线路方向是分别沿该第二方向Y延伸,且所述第二感应线路42是沿该第一方向X彼此间隔排列设置,以使所述第二感应线路42的各感应段421与各外端部422位于该上透明绝缘层41中,并分别配置于该上透明基板22的可视区221与布线区222,且使所述第二感应线路42的各感应段421分别对应横跨于所述第一感应线路32的各感应段321的上方。
该下柔性印刷电路板51与该上柔性印刷电路板52分别具有多个彼此电性隔绝的焊垫511、521,且各焊垫511、521是分别借由该下异向性导电膜61与该上异向性导电膜62,对应键合于该下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3的各第一感应线路32的外端部322与该上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4各第二感应线路42的外端部422。该透明保护盖板7覆盖所述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3、4。该下光学胶层81是贴合于该下透明绝缘层31与该上透明绝缘层41间,该上光学胶层82是贴合于该透明保护盖板7与该上透明基板22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的外观形状是球状、长条状,或碟状。在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是外观形状为长条状的纳米银线,且各透明绝缘层31、41是由一高分子材料所制成,且该高分子材料是透明树脂(resin)。此处需补充说明的是,前述高分子材料为现有的材料,此处主要是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为基础,选用适当的透明绝缘层,其适用材料并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重点,于此不再多加赘述。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各第一感应线路32与各第二感应线路42是分别配置于折射率实质相同的透明绝缘层31、41中,并透过各透明绝缘层31、41以使所述第一感应线路32与所述第二感应线路42电性隔绝。因此,当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装置是整合至平面显示器以成为触控面板时,自平面显示器所放射的光源于入射到各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3、4时,不易在各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3、4的图案边缘处产生明亮的蚀刻线,可有效地提升触控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制作方法,是配合参阅图4至图7,并再配合参阅图2与图3简单地说明于下。
如图4所示,步骤(A)是透明导电浆层30、40形成步骤:于该下透明基板21上与该上透明基板22上分别涂布含有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的一下透明浆层310与一上透明浆层410。在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各透明浆层310、410分别是一高分子胶层。
如图5所示,步骤(B)是排列步骤:对各透明导电浆层30、40提供一电场或一磁场,以使所述透明浆层310、410内的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分别沿各感应线路32、42的线路方向依序排列且接触。较佳地,各透明浆层310、410具有一预定厚度,该排列步骤是透过电连接有一电源供应器93的一对电极板91、92以对各透明导电浆层30、40提供一电场,且各透明浆层310、410的预定厚度是足以使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于实施排列步骤后局部裸露于各透明浆层310、410外。在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各透明浆层310、410的预定厚度约100nm;且该下透明浆层310与该上透明浆层410内的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分别沿该第一方向X与该第二方向Y依序排列且接触。此处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于微观尺度下虽然实际上是相互纠结且缠绕;然而,为进一步地确保各感应线路32、42的电气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实施该排列步骤,以使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分别沿该第一方向X与该第二方向Y依序排列且接触,并确保各感应线路32、42可稳定地电性导通,以提升触控装置的整体电气稳定性。
再参图5,步骤(C)是预定蚀刻区311、411定义步骤:对各透明浆层310、410分别定义出多个沿该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预定蚀刻区311与多个分别沿该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预定蚀刻区411,所述第一预定蚀刻区311与所述第二预定蚀刻区411是分别沿该第二方向Y与该第一方向X彼此间隔排列设置。
参图6,步骤(D)是固化步骤:固化该下透明浆层310与该上透明浆层410,以分别成为该下透明绝缘层31与该上透明绝缘层41。
再参图6,步骤(E)是蚀刻步骤:对所述第一预定蚀刻区311与所述第二预定蚀刻区411分别施予一物理性蚀刻或一化学性蚀刻,以分别移除位于各第一预定蚀刻区311内与各该第二预定蚀刻区411内的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且使该下透明绝缘层31与该上透明绝缘层41所残留的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分别定义出所述沿该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感应线路32与所述沿该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感应线路42,并从而分别形成该下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3与该上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4。适用于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蚀刻步骤的物理性蚀刻与化学性蚀刻,分别是一激光烧除法与一选择性湿式蚀刻法。在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蚀刻步骤是采用一激光装置94,对所述第一预定蚀刻区311与所述第二预定蚀刻区411分别施予该激光烧除法,以使所述预定蚀刻区311、411且局部裸露于各透明绝缘层31、41外的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气化,并于所述预定蚀刻区311、411分别留下多个纳米级通道324、424,且经气化后的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气体分子则是分别经由所述纳米级通道324、424传输离开各透明绝缘层31、41。较佳地,该激光烧除法所实施的激光功率是介于5W至8W间,且激光波长为1064nm。此处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装置于实施激光烧除法虽有留下所述纳米级通道324、424,但基于所述纳米级通道324、424是属于人眼于宏观下所无法辨识到的尺度,因此,其并不会引起视觉上的不良影响。又,此处更值得一提的是,于各透明绝缘层31、41内所留下的所述纳米级通道324、424,可于各透明绝缘层31、41内部形成粗糙的界面,此等粗糙界面更可有效地提供光源的漫反射(scattering)。
参图7,步骤(F)是外部线路连接步骤:以该下异向性导电膜61及该上异向性导电膜62,分别使该下透明绝缘层31内的各第一感应线路32的外端部322与该下柔性印刷电路板51的各焊垫511,及该上透明绝缘层41内的各第二感应线路42的外端部422与该上柔性印刷电路板52的各焊垫521彼此对应键合。
再参图3,步骤(G)是封装步骤:以该下光学胶层81贴合该下透明绝缘层31与该上透明绝缘层41,并以该上光学胶层82贴合该上透明基板22与该透明保护盖板7。
参图8与图9,本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大致上是相同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不同处是在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只包含该下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3,未包含该下光学胶层81,且该透明基板单元2只具有该下透明基板21,该下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3的细部结构也不同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简单地来说,本实用新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装置是属于此技术领域所知悉的单层结构。
更详细地来说,在本实用新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下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3具有形成于该下透明基板21上的下透明绝缘层31,及实质配置于该下透明绝缘层31中且彼此电性隔绝的所述第一感应线路32与第所述二感应线路42。该下透明绝缘层31具有多对开孔312。各第一感应线路32与各第二感应线路42还分别具有多个连接其每两相邻感应段321、421的连接段325、425。
所述第一感应线路32的线路方向是分别沿该第一方向X延伸,以使所述第一感应线路32的各感应段321与各外端部322位于该下透明绝缘层31中,并分别配置于该下透明基板21的可视区211与布线区212,且所述第一感应线路32是沿该第二方向Y彼此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二感应线路42的线路方向是分别沿该第二方向Y延伸,且所述第二感应线路42是沿该第一方向X彼此间隔排列设置,以使所述第二感应线路42的各感应段421与各外端部422位于该下透明绝缘层31中,并分别配置于该下透明基板21的可视区211与布线区212。该下透明绝缘层31的各对开孔312是分别沿该第二方向Y对应位于所述第二感应线路42的每两相邻感应段421的相向两端。所述第二感应线路42的各连接段425是分别形成于该下透明绝缘层31上,并对应填充各对开孔312以桥接其两相邻的感应段421,且使所述第二感应线路42的各连接段425分别对应横跨于所述第一感应线路32的各连接段325的上方。该上光学胶层82是贴合于该下透明绝缘层31与该透明保护盖板7间。
本实用新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制作方法,是配合参阅图10至图18,并再配合参阅图8与图9简单地说明于下。
如图10所示,步骤(a)是下透明导电浆层30形成步骤:于该下透明基板21上涂布含有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的该下透明浆层310。
如图11所示,步骤(b)是第一次排列步骤:透过电连接有该电源供应器93的该对电极板91、92对该下透明导电浆层30提供该电场,以使该下透明浆层310内的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分别沿该第一方向X依序排列且接触。
参图12,步骤(c)是预定蚀刻区311定义步骤:于该下透明导电浆层30上形成一遮罩(mask)层95,以对裸露于该遮罩层95外的下透明浆层310定义出所述第一预定蚀刻区311。该遮罩层95具有多个沿该第一方向X延伸并沿该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的第一线路图案96,及多个第二线路图案97。各第一线路图案96具有多个感应段961、多个连接其两相邻感应段961的连接段962,及一个连接其最外侧的感应段961的外端部963。各第二线路图案97具有多个沿该第一方向X与该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的感应段971,及一个连接其最外侧感应段971并沿该第二方向Y延伸的外端部972,且各第二线路图案97的所述感应段971是分别位于每两相邻第一线路图案96的连接段962间。
参图13,步骤(d)是第一次固化步骤:固化该下透明浆层310的第一预定蚀刻区311。再参图13,步骤(e)是蚀刻步骤:以该激光装置94对所述第一预定蚀刻区311施予该激光烧除法,以使所述第一预定蚀刻区311且局部裸露于该下透明浆层310外的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气化,并于所述第一预定蚀刻区311分别留下所述纳米级通道324、424,且经气化后的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气体分子则是分别经由所述纳米级通道324、424传输离开该下透明浆层310。
参图14,步骤(f)是第二次固化步骤:移除各第一线路图案96,且固化裸露于各第一线路图案96外的该下透明浆层310,并从而沿该第一方向X形成各的第一感应线路32的所述感应段321、外端部322与连接段325。
参图15,步骤(g)是第二次排列步骤:移除各第二线路图案97,透过电连接有该电源供应器93的该对电极板91、92对该下透明导电浆层30提供该电场,以使剩余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423分别沿该第二方向Y依序排列且接触。再参图15,步骤(h)是第三次固化步骤:固化裸露于各第二线路图案97外的下透明浆层310,并从而形成该下透明绝缘层31、各第二感应线路42的所述感应段421及外端部422。
参图16,步骤(i)是挖孔步骤:沿该第二方向Y于该下透明绝缘层31的各第二感应线路42的每两相邻感应段421的相向两端形成各对开孔312。在本实用新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挖孔步骤的实施手段可以同时采用现有的黄光微影制程与干式蚀刻制程(dry etching)来实施。关于挖孔步骤的实施手段并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重点,于此不再多加赘述。
参图17,步骤(j)是各第二感应线路42的各连接段425形成步骤:于该下透明绝缘层31上形成各第二感应线路42的所述连接段425,以填充各对开孔312并桥接其两相邻的感应段421,且使所述第二感应线路42的各连接段425分别对应横跨于所述第一感应线路32的各连接段325的上方,并从而形成该下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3。
参图18,步骤(k)是外部线路连接步骤:以该下异向性导电膜61及该上异向性导电膜62,分别使该下透明绝缘层31内的各第一感应线路32的外端部322与该下柔性印刷电路板51的各焊垫511,及该下透明绝缘层31内的各第二感应线路42的外端部422与该上柔性印刷电路板52的各焊垫521彼此对应键合。
再参图8与图9,步骤(l)是封装步骤:以该上光学胶层82贴合该下透明绝缘层31与该透明保护盖板7。
参图19,本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大致上是相同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不同处是在于,本实用新型该第三较佳实施例只包含该下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3、该下柔性印刷电路反51与该下异向定导电膜61,且该下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3内的结构有别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该第三较佳实施例中,该下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3的所述第一感应线路32是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感应线路42内,并配置于该下透明绝缘层31中且位于共平面。所述第一感应线路32与所述第二感应线路42是沿该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且各第一感应线路32与各第二感应线路42是沿该第二方向Y延伸。各第一感应线路32的连接段325是分别沿该第一方向Y延伸,且各第一感应线路32的所述感应段321是沿该第二方向Y依序间隔设置并自其连接段325两两地反向延伸;各第二感应线路42的连接段425是沿该第二方向Y延伸并围绕其所对应的第一感应线路32,且各第二感应线路42的所述感应段421是沿该第二方向Y依序间隔设置,并自其连接段425且与其所对应的第一感应线路32的各感应段321处两两地相向延伸。所述第一感应线路32与所述第二感应线路42的感应段321、421与连接段325、425是分别配置于该下透明基板21的可视区211,所述第一感应线路32与所述第二感应线路42的外端部322、422是分别连接于其连接段325、425,并分别配置于该下透明基板21的布线区212,且所述第一感应线路32的各感应段321的形状与其相邻第二感应线路42的各感应段421的形状彼此互补。
经上述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较佳实施例的各第一感应线路32与各第二感应线路42是分别配置于折射率实质相同的透明绝缘层31、41中,或同时配置于折射率实质相同的该下透明绝缘层31中,并透过各透明绝缘层31、41以使所述第一感应线路32与所述第二感应线路42电性隔绝。因此,当本实用新型所述较佳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装置是整合至平面显示器以成为触控面板时,自平面显示器所放射的光源于入射到各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3、4时,不只不易在各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3、4的图案边缘处产生明亮的蚀刻线,可有效地提升触控面板的显示效果,也可省略掉先前技术所提到的光学匹配膜层以薄化触控装置的整体厚度。
又,此处更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感应线路32与所述第二感应线路42的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皆采用纳米银线。各较佳实施例可直接以其第一感应线路32与第二感应线路42的外端部322、422来取代现有的外部线路(也就是,以银胶所构成的外部传输线路),而纳米银线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为透明的,其无需如同现有技术般,必须再配置黑色基质(black matrix,BM)来遮挡由银胶所制成的外部传输线路。因此,可有效地窄化电容式触控装置的边框。再者,位在各透明绝缘层31、41内的所述纳米级通道324、424更可于各透明绝缘层31、41内形成粗糙的界面,有利于提供光源的漫反射并使光线更为均匀,而经该电场排列后的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能沿各感应线路32、42的线路方向排列且接触,也确保了各感应线路32、42的电气导通特性,有效地提升触控装置的整体电气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其各感应线路32、42是分别配置于折射率实质相同的透明绝缘层31、41中,或同时配置于折射率实质相同的下透明绝缘层31中,并借各透明绝缘层31、41彼此电性隔绝,能消除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3、4的蚀刻线以提升触控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省略光学匹配膜层能节省电容式触控装置的制作成本,并使电容式触控装置得以达到薄化的功效;再者,本实用新型无须额外配制由银胶所构成的外部线路与黑色基质(BM),可有效地窄化电容式触控装置的边框,更可借由各透明绝缘层31、41内的所述纳米级通道324、424来使光线更为均匀,并借由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323、423彼此沿各感应线路32、42的线路方向排列且接触以提升触控装置的整体电气稳定性,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Claims (7)
1.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包含:一个透明基板单元,及至少一个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其特征在于:
该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形成于该透明基板单元上,并具有一个透明绝缘层,及多个实质配置于该透明绝缘层中且彼此电性隔绝的感应线路,各感应线路是实质由多个不透明纳米导体所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的外观形状是球状、长条状,或碟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是外观形状为长条状的纳米银线,且该透明绝缘层是由一高分子材料所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的各感应线路的所述不透明纳米导体,是实质沿各感应线路的一线路方向依序排列且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下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及一个上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该透明基板单元具有相向设置的一个下透明基板及一个上透明基板,各透明基板分别具有一个可视区,及一个邻接于其可视区的布线区;各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分别具有形成于该下透明基板上与该上透明基板上的一个下透明绝缘层与一个上透明绝缘层,及多个分别配置于该下透明绝缘层与该上透明绝缘层中且彼此电性隔绝的第一感应线路与第二感应线路;各第一感应线路与各第二感应线路分别具有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感应段及一个外端部;所述第一感应线路的线路方向是分别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以使所述第一感应线路的各感应段与各外端部位于该下透明绝缘层中,并分别配置于该下透明基板的可视区与布线区,且所述第一感应线路是沿一实质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彼此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二感应线路的线路方向是分别沿该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感应线路是沿该第一方向彼此间隔排列设置,以使所述第二感应线路的各感应段与各外端部位于该上透明绝缘层中,并分别配置于该上透明基板的可视区与布线区,且使所述第二感应线路的各感应段分别对应横跨于所述第一感应线路的各感应段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下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该透明基板单元具有一个下透明基板,该下透明基板具有一个可视区,及一个邻接于其可视区的布线区;该下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具有一个形成于该下透明基板上的下透明绝缘层,及多个实质配置于该下透明绝缘层中且彼此电性隔绝的第一感应线路与第二感应线路;该下透明绝缘层具有多对开孔;各第一感应线路与各第二感应线路分别具有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感应段、多个连接其每两相邻感应段的连接段及一个外端部;所述第一感应线路的线路方向是分别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以使所述第一感应线路的各感应段与各外端部位于该下透明绝缘层中,并分别配置于该下透明基板的可视区与布线区,且所述第一感应线路是沿一实质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彼此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二感应线路的线路方向是分别沿该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感应线路是沿该第一方向彼此间隔排列设置,以使所述第二感应线路的各感应段与各外端部位于该下透明绝缘层中,并分别配置于该下透明基板的可视区与布线区,该下透明绝缘层的各对开孔是分别沿该第二方向对应位于所述第二感应线路的每两相邻感应段的相向两端,所述第二感应线路的各连接段是分别形成于该下透明绝缘层上,并对应填充各对开孔以桥接其两相邻的感应段,且使所述第二感应线路的各连接段分别对应横跨于所述第一感应线路的各连接段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下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该透明基板单元具有一个下透明基板,该下透明基板具有一个可视区,及一个邻接于其可视区的布线区;该下图案化透明导电膜层具有一个形成于该下透明基板上的下透明绝缘层,及多个位于该下透明绝缘层中且彼此电性隔绝的第一感应线路与第二感应线路,且所述第一感应线路与所述二感应线路位于共平面;所述第一感应线路与所述第二感应线路是沿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各第一感应线路与各第二感应线路是沿一实质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各第一感应线路与各第二感应线路分别具有多个沿该第二方向彼此间隔设置的感应段、一个沿该第二方向延伸且连接其感应段的连接段,及一个连接其连接段的外端部,所述第一感应线路与所述第二感应线路的感应段与连接段分别配置于该下透明基板的可视区,所述第一感应线路与所述第二感应线路的外端部分别配置于该下透明基板的布线区,且所述第一感应线路的各感应段的形状与其相邻第二感应线路的各感应段的形状彼此互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52996.3U CN203894729U (zh) | 2014-03-31 | 2014-03-31 | 电容式触控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52996.3U CN203894729U (zh) | 2014-03-31 | 2014-03-31 | 电容式触控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94729U true CN203894729U (zh) | 2014-10-22 |
Family
ID=51721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152996.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94729U (zh) | 2014-03-31 | 2014-03-31 | 电容式触控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9472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51155A (zh) * | 2014-03-31 | 2015-09-30 | 宸盛光电有限公司 | 电容式触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WO2017156878A1 (zh) * | 2016-03-16 | 2017-09-21 | 意力(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电容单元、电容屏及其制备方法 |
-
2014
- 2014-03-31 CN CN201420152996.3U patent/CN20389472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51155A (zh) * | 2014-03-31 | 2015-09-30 | 宸盛光电有限公司 | 电容式触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CN104951155B (zh) * | 2014-03-31 | 2019-05-17 | 宸盛光电有限公司 | 电容式触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CN110045862A (zh) * | 2014-03-31 | 2019-07-23 | 宸盛光电有限公司 | 电容式触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WO2017156878A1 (zh) * | 2016-03-16 | 2017-09-21 | 意力(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电容单元、电容屏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51155B (zh) | 电容式触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KR200479100Y1 (ko) |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 |
CN102830851B (zh) |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 |
US9018535B2 (en) |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touch sensor layer of the touch panel | |
CN103257748B (zh) | 触控面板及制造方法 | |
CN102819372B (zh) | 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076982B (zh) | 一种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TWI452508B (zh) | 電容式觸碰面板的佈局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 |
CN104407734B (zh) | 触控屏的制造方法及触控屏 | |
CN104571742A (zh) | 电容式触摸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850267A (zh) | 一种触摸屏、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04793822A (zh) |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4252278A (zh) | Ogs触摸屏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相关设备 | |
CN102236482B (zh) | 电容式触控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触控设备 | |
CN202771408U (zh) | 电容式触摸屏 | |
CN203894729U (zh) | 电容式触控装置 | |
CN104793821A (zh) |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4515751U (zh) | 触控面板 | |
TWI612448B (zh) |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 |
CN201725317U (zh) | 电容式触控结构以及触控设备 | |
CN204515739U (zh) | 触控面板 | |
CN204515750U (zh) | 触控面板 | |
CN204833204U (zh) | 触控面板 | |
CN204480224U (zh) | 一种触摸屏功能片及电容式触摸屏 | |
KR101496246B1 (ko) | 투명 전도성 감광필름을 이용한 터치 패널 및 제조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2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