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94717U - 触控板与覆盖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板与覆盖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94717U
CN203894717U CN201420201766.1U CN201420201766U CN203894717U CN 203894717 U CN203894717 U CN 203894717U CN 201420201766 U CN201420201766 U CN 201420201766U CN 203894717 U CN203894717 U CN 203894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ecorative layer
edging
hol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0176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崇伦
林汉伦
王颂歆
简裕峰
黄俊铭
黄敬佩
朱冠宇
黄俊诚
陈明武
林怡君
陈炫仰
白顺发
蔡宜珍
苏国彰
张俊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te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94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9471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板与覆盖板。该触控板具有一透光区与位于该透光区的至少一侧的一周围区。该触控板包括一透光衬底、一装饰层、一遮光层及一触控组件。其中,该装饰层设置在该透光衬底上并位于该周围区,该遮光层覆盖至少部分该装饰层,而该触控组件至少设置在该透光区。本实用新型可以依据产品不同区域的电性需求与外观视效,使膜层堆栈为渐层式结构设计,能改善触控板的外观,同时避免导电层的爬坡断线,同时改善制造良率。

Description

触控板与覆盖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板与一种覆盖板(cover plate),尤指一种在周围区具有特定膜层堆栈设计的触控板与覆盖板。
背景技术
随着产品需求,现行触控板已具有彩色的装饰层以美化其外观,而这些彩色的装饰层多是以网版印刷工艺将彩色油墨形成于触控板表面。然而,受限于网版印刷的工艺能力,装饰层可能会有边缘印刷质量不良或印刷精度较低的问题,影响产品的良良与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板,其是通过用膜层堆栈的设计来改善触控板的外观,以解决上述因高温等工艺而影响装饰层颜色或因传统网板印刷精度低而影响触控板的视效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板,其具有一透光区与位于该透光区的至少一侧的一周围区。该触控板包括一透光衬底、一装饰层(decorative layer)、一遮光层及一触控组件。其中,该装饰层是设置在该透光衬底上并位于该周围区,该遮光层覆盖至少部分该装饰层,而该触控组件至少设置在该透光区。
优选的,所述的触控板还包括一缓冲层,该缓冲层至少部分覆盖该装饰层,且该缓冲层位于该遮光层与该装饰层之间。
优选的,该缓冲层至少部分覆盖该透光衬底。
优选的,该缓冲层选自二氧化硅层、氮化硅层、二氧化钛层、氧化铌层、油墨材料层及光阻材料层的至少其中一种。
优选的,该触控组件设置在该透光衬底上且部分覆盖该缓冲层。
优选的,该触控板还包括一外框层,设置在该周围区的外侧,该外框层部分覆盖该遮光层与该装饰层。
优选的,该外框层的材料包括光阻材料及/或油墨材料。
优选的,该触控板还包括一饰边层设置在该周围区,该饰边层包括一内框图案,且该内框图案的内侧边沿着该周围区与该透光区的交界处设置。
优选的,该饰边层的光学密度值高于该装饰层的光学密度值。
优选的,该饰边层的材料包括光阻材料。
优选的,该饰边层的图形范围小于该周围区的范围,且该装饰层覆盖该饰边层的一侧边。
优选的,该饰边层的图形范围大于该装饰层的图形范围,且该饰边层具有至少一装饰孔洞,在自该透光衬底至该装饰层的方向上,该饰边层的该装饰孔洞曝露出该装饰层。
优选的,该触控板还包括一功能孔设置在该周围区,且该遮光层具有一功能孔洞设置在该功能孔的区域内,定义出该功能孔。
优选的,该触控板还包括一填孔层设置在该功能孔的区域内,该填孔层至少部分覆盖该装饰层并填于该功能孔中。
优选的,该功能孔是用来作为该触控板上的一红外线感测孔、一透光按键孔或一指示灯孔。
优选的,该装饰层包括一功能孔洞设置在该功能孔的区域内。
优选的,该触控板还包括一饰边层设置在该周围区,且该饰边层在该功能孔的区域内具有一功能孔洞,其中该饰边层的该功能孔洞小于该装饰层的该功能孔洞。
优选的,该饰边层包括一功能孔图案,在自该透光衬底至该装饰层的方向上,该饰边层的该功能孔图案遮蔽该装饰层于该功能孔的区域的边缘,但曝露出该功能孔的区域以外的该装饰层。
优选的,该装饰层包括一第一装饰层与一第二装饰层依序堆栈于该透光衬底上。
优选的,该第一装饰层与第二装饰层的图形范围相同。
优选的,该第二装饰层的图形范围大于该第一装饰层的图形范围,且该第二装饰层包覆该第一装饰层的侧边。
优选的,该装饰层还包括一底装饰层设置在该第一装饰层与该透光衬底之间,且该底装饰层的图形范围大于该第一装饰层与该第二装饰层的至少其中一个的图形范围。
优选的,该底装饰层和该第二装饰层于接近该透光区的内侧边在垂直投影方向上相重叠,而该第一装饰层于接近该透光区的内侧边不与该第二装饰层的内侧边相重叠。
优选的,该底装饰层、该第一装饰层和该第二装饰层于接近该透光区的内侧边在一垂直投影方向上相重叠。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板,其具有一透光区与位于该透光区的至少一侧的一周围区。该触控板包括一透光衬底、一装饰层、一功能孔及一触控组件。其中,该装饰层具有一功能孔洞,而该功能孔位于该周围区并设置在该装饰层中,且该功能孔至少是由该装饰层的该功能孔洞所构成。此外,触控组件至少设置在该透光区。
优选的,该触控板还包括一饰边层,设置在该透光衬底上并位于该周围区,其中该装饰层至少部分覆盖该饰边层。
优选的,该装饰层的光学密度值小于该饰边层的光学密度值。
优选的,该饰边层在该功能孔的区域具有一功能孔洞,且该饰边层的该功能孔洞小于该装饰层的该功能孔洞。
优选的,该饰边层是用来作为该功能孔的内框,并定义出该功能孔的图案。
优选的,该触控板还包括一遮光层设置在该装饰层上,且该遮光层在该功能孔的区域内具有一功能孔洞。
优选的,该饰边层的材料包括光阻材料。
本实用新型还又提供一种触控板,其具有一透光区与位于该透光区的至少一侧的一周围区。该触控板包括一透光衬底、一饰边层(sub-decorativelayer)、一装饰层及一触控组件。其中,该饰边层设置在该透光衬底上并位于该周围区,该饰边层的内侧边沿着该周围区与该透光区的交界处设置,且该饰边层的材料包括光阻材料。该装饰层至少部分覆盖该饰边层,并且,在自该透光衬底往该装饰层的方向上,该饰边层遮蔽该装饰层的至少一内侧边。该触控组件至少设置在该透光区。
优选的,该触控板还包括一遮光层,设置在该装饰层上且部分覆盖该装饰层,其中该遮光层的材料包括光阻材料。
优选的,该触控板还包括一外框层,设置在该周围区的外侧且部分覆盖该装饰层,其中该外框层的材料包括光阻材料及/或油墨材料。
本实用新型还又提供一种覆盖板,其应用于一控制面板的表面,其中该覆盖板具有一透光区与位于该透光区的至少一侧的一周围区。本实用新型覆盖板包括一透光衬底、一装饰层以及一遮光层。其中该装饰层设置在该透光衬底上并位于该周围区,而该遮光层覆盖至少部分该装饰层。
优选的,该覆盖板还包括一缓冲层,该缓冲层至少部分覆盖该装饰层与该透光衬底,且该缓冲层位于该遮光层与该装饰层之间。
优选的,该缓冲层選自二氧化硅层、氮化硅层、二氧化钛层、氧化铌层、油墨材料层及光阻材料层的至少其中一种。
优选的,该覆盖板还包括一饰边层设置在该装饰层与该透光衬底之间。
优选的,该饰边层的材料包括光阻材料。
优选的,该饰边层的图形范围小于该周围区的范围,且该装饰层覆盖该饰边层的一侧边。
优选的,该饰边层的图形范围大于该装饰层的图形范围,且该饰边层具有至少一装饰孔洞,在自该透光衬底至该装饰层的方向上,该饰边层的该装饰孔洞曝露出该装饰层。
优选的,该饰边层的内侧边沿着该周围区与该透光区的交界处设置。
优选的,该覆盖板还包括一功能孔设置在该周围区,且该遮光层具有一功能孔洞设置在该功能孔的区域内,定义出该功能孔。
优选的,该覆盖板还包括一填孔层设置在该功能孔的区域内,该填孔层至少部分覆盖该装饰层并填于该功能孔中。
优选的,该装饰层包括一功能孔洞设置在该功能孔的区域内。
优选的,该覆盖板还包括一饰边层设置在该周围区,且该饰边层在该功能孔的区域内具有一功能孔洞,其中该饰边层的该功能孔洞小于该装饰层的该功能孔洞。
优选的,该饰边层包括一功能孔图案,在自该透光衬底至该装饰层的方向上,该饰边层的该功能孔图案遮蔽该装饰层于该功能孔的区域的边缘,但曝露出该功能孔的区域以外的该装饰层。
优选的,该遮光层的光学密度值高于该装饰层的光学密度值。
优选的,该遮光层的厚度小于该装饰层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四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五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六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七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八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九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三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第四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五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第六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三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四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四实施例的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100、102~109、200、300、400    触控板
101    触控板/覆盖板
12     透光区
14     周围区
16     透光衬底
18     装饰层
181    第一装饰层
181W、182W、183W、22W、30W    内侧边
181R、182R、183R    外侧边
182    第二装饰层
181H、182H、183H、20H、22H、301H    功能孔洞
181w、182w    侧边
183    底装饰层
20     缓冲层
22     遮光层
24     触控组件
241X   第一电极
241Y   第二电极
242    连接部
26     绝缘层
28     外框层
281    第一外框层
282    第二外框层
30、30’    饰边层
301    功能孔图案
302    内框图案
30H    装饰孔洞
32     功能孔
34     填孔层
36     触控按键
38     第二功能膜层
40     导线
42     第一功能膜层
E1~E3 范围
T1、T2 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特列举本实用新型的数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内容。并且,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附图只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俯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触控板10具有一透光区12与一周围区14,其中透光区12是主要设置触控组件24的区域。周围区14位于透光区12的至少一侧,图1所示的周围区14围绕透光区12的四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需要使周围区14只与透光区12的部分边缘相邻设置,例如只于上、下二边缘设置。此外,周围区14可选择性地设有触控组件24,如图1所示,在变化形中,触控组件24还可向下延伸至周围区14具有触控按键36的位置(图1未绘出此区域的触控组件),或者触控组件24也可以选择性地单独设置在触控按键36的位置,而不是延伸自透光区12的触控组件24。触控组件24可包括多个第一电极241X以及多个第二电极241Y互相绝缘地交叉设置,绝缘手段例如可采用整面绝缘层或是只在交叉处设置岛状绝缘层26二种方式。举例而言,各第一电极241X沿一第一方向X延伸,各第二电极241Y沿一第二方向Y延伸,且在较佳情况下,第一方向X大体上垂直于第二方向Y,但并不以此为限。各第一电极241X与各第二电极241Y分别包括多个导电电极,其形状例如接近菱形,并通过一连接部而串接同一第一电极241X或同一第二电极241Y的导电电极。需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触控板10的触控组件24并不限于图1所示者,举例而言,第一电极241X与第二电极241Y中的各导电电极的形状可依需要而设计,例如为菱形电极或多角形电极,但不以此为限。触控组件24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氧化锌铟、纳米银丝、纳米碳管、石墨烯、导电高分子等。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组件24所包括的导电电极也可以是多个并排且颠倒设置的三角形电极,或是多个互相分离设置的矩形电极。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需要使用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电极均匀排列分布于透光区12中,例如多个条状电极搭配多个位于相邻二个条状电极之间的块状电极,用以达到所需的触控感应侦测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触控板10的各组件大体上都设置在一透光衬底16的表面,且触控板10可选择性地包括一至多个功能孔32与触控按键36,其中功能孔32与触控按键36的数量、形状与设置位置只为举例。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其主要绘示出沿着图1的A-A’切线的组件剖面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触控板101包括一透光衬底16、一装饰层18以及一缓冲层20。装饰层18设置在透光衬底16上并位于周围区14内。装饰层18可选择性地为一复合层,例如包括一第一装饰层181与一第二装饰层182由下而上依序堆栈于透光衬底16上,本实施例的第二装饰层182的图形范围大于第一装饰层181的图形范围,因此第二装饰层182包覆了第一装饰层181的侧边。此外,装饰层18还可选择性地包括一底装饰层183设置在第一装饰层181的下侧,其中底装饰层183的图形范围大于第一装饰层181与第二装饰层182的图形范围,且底装饰层183在接近透光区12的内侧边183W会比第一装饰层181和第二装饰层182的内侧边更接近透光区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装饰层181、第二装饰层182与底装饰层183都由同色系的彩色油墨或光阻材料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缓冲层20设置在装饰层18上侧,全面覆盖透光衬底16的表面且覆盖包覆了装饰层18。其中,缓冲层20较佳由透明绝缘材料所构成,其材料举例为二氧化硅(SiO2)、氮化硅(SiNx)、二氧化钛(TiO2)、氧化铌(Nb2O5)、油墨材料及光阻材料的至少其中一种,且缓冲层20的堆栈结构可以依光学需求而为单层或多层的堆栈结构,例如为上述材料的其中两者以上的多层堆栈。需注意的是,在不同实施例中,当缓冲层20是由有颜色的油墨或光阻材料所构成时,缓冲层20较佳只设置在周围区14而没有延伸到透光区12,因此缓冲层20至少部分覆盖装饰层18与透光衬底16。根据本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触控板101的制造工艺中,在制作完装饰层18后较佳先制作缓冲层20,之后再接着制作触控板101的其他组件。再者,触控板101还可包括一遮光层22覆盖至少部分缓冲层20与装饰层18,并且缓冲层20会设置在于遮光层22与装饰层18之间。此外,由图1与图2可清楚了解,设置在透光区12的触控组件24在第一电极241X与第二电极241Y相交处可通过岛状的绝缘层26来使两者绝缘,而第一电极241X可通过连接部242来串接其导电电极,且部分触控组件24是由透光区12向周围区14延伸而覆盖部分装饰层18、缓冲层20及遮光层22表面;另外,如图2所示,电极241X会延伸覆盖到部分连接部242及岛状的绝缘层26。需注意的是,由于触控组件24与遮光层22比缓冲层20较晚制作,而缓冲层20又是全面覆盖透光衬底16表面,因此缓冲层20会设置在触控组件24和与透光衬底16之间,也设置在遮光层22与透光衬底16之间。再者,触控板101还可选择性地包括一外框层28设置在周围区14的外侧,外框层28部分覆盖遮光层22、缓冲层20以及装饰层18,其中外框层28可为复合层,包括第一外框层281与第二外框层282,两者的材料以不相同为较佳,或是分别为不同色系的材料层。在其他实施例中,外框层28也可以由三层以上的膜层所构成。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遮光层22与第二外框层282(或复合外框层中的最上层)可以由光学密度(opticaldensity,OD)值较高的材料所构成,而装饰层18与第一外框层281(或者复合外框层的底层)则由OD值小于遮光层22与第二外框层282的材料所构成,例如遮光层22与第二外框层282具有深色系或暗色系颜色,可以遮蔽后方的电子组件,而装饰层18与第一外框层281可具有浅色系颜色以使触控板101具有较明亮的外观,但不以此为限。此外,第一与第二装饰层181、182、底装饰层183、第一外框层281及第二外框层282的材料可包括油墨材料或光阻材料。一般而言,当使用光阻材料制作上述材料时,可利用光刻工艺来定义出膜层的图案,其具有较佳的图案精度,能提升外观视效。此外,在优选实施例中,遮光层22的厚度T2小于装饰层18的厚度T1。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缓冲层20覆盖包覆了装饰层18,因此后续不论是以光刻工艺或其他高温工艺来制作其他组件或膜层时,可以使缓冲层20提供装饰层18保护与缓冲的功能,避免遮光层22和下方的装饰层18产生混色干扰现象,以提供产品较良好的外观色度表现。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装饰层18的各膜层与遮光层22是采阶梯式或渐层式叠构设计,因此可以避免触控组件24或是导线等导电层在爬坡时发生断线不良的问题,提高产品良率。再者,第二装饰层182包覆第一装饰层181侧边的设计可以避免牛角效应,同样能提高导电层的爬坡良率。
需注意的是,在不同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装置也可视为一覆盖板(coverplate)101结构,透光衬底16表面并没有设置触控组件。覆盖板101可应用于一控制面板中,作为其表面装饰并提供保护功能,更进一步而言,覆盖板101中的透光衬底16可包括玻璃覆盖板、塑料覆盖板或其他具有高机械强度材质所形成具有保护(例如防刮)、覆盖或是美化其对应装置的功用,覆盖板16的厚度可介于0.2~2公厘(mm)。透光衬底16可为平面形状或曲面形状,或前述的组合,例如为2.25D或2.5D玻璃,但并不以此为限。另外,也可以选择在透光衬底16面向使用者进行操作的一侧设置一防污镀膜(Anti-Smudge Coating)。覆盖板101具有周围区14与透光区12,并包括透光衬底16、装饰层18、选择性的缓冲层20、遮光层22及外框层28,其中上述覆盖板101的各组件的相对位置可参考前述说明,不再赘述。举例而言,控制面板可以是触控板或显示面板,如控制面板为触控板时,控制面板可包括触控组件,触控组件设置在另一衬底上,衬底被覆盖板101所覆盖,如第3或图4所示,但不以此为限。以下实施例及变化形所介绍的透光衬底及其表面的膜层结构都可视为应用于控制面板表面的覆盖板,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与覆盖板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下文将继续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或变化形,需注意的是,为了简化说明并突显各实施例或变化形之间的差异,下文中使用相同标号标注相同组件,并不再对重复部分作赘述。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为便于说明并突显特征,图3只绘示出对应于图2的周围区的部分,并且省略了触控组件,以下其他变化形也相同,不再赘述。本变化形的触控板102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第一装饰层181与第二装饰层182的图形范围大体上约略相同,但仍使装饰层18与遮光层22大体上呈现渐层式堆栈,以提高导电层爬坡良率。因此,第一装饰层181与第二装饰层182的内侧边181W、182W在垂直投影方向上(即图1的方向Z)大体上相重叠。在此设计下,第一装饰层181与第二装饰层182可以使用相同的网板印刷治具来制作,以降低工艺成本。此外,本变化形中的透光衬底16外侧侧壁具有斜面设计,第一外框层281与第二外框层282分别部分覆盖透光衬底16的外侧侧壁,此设计也可应用于其他实施例与变化形中。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变化形的触控板103的第二装饰层182于接近透光区12的内侧边182W与底装饰层183的内侧边183W在垂直投影方向上相重叠,而第一装饰层181的图形范围仍小于第二装饰层182的图形范围,且被第二装饰层182包覆其侧边。此外,触控板103可选择性地还包括一饰边层30设置在周围区14。饰边层30的图形范围小于周围区14的范围E2,并且饰边层30的至少一部分或一侧边会被装饰层18所覆盖。在本实施例中,装饰层18曝露出了饰边层30的内侧边30W,但覆盖饰边层30的外侧边。此外,饰边层30包括一内框图案302,其中内框图案302的内侧边30W沿着周围区14与透光区12的交界处设置,并且,在自透光衬底16往装饰层18的方向(即图1所示的Z方向)上,饰边层30的内框图案302遮蔽了装饰层18的内侧边,如图4所示,饰边层30遮蔽了底装饰层183的内侧边183W与第二装饰层182的内侧边182W。此外,本变化形的遮光层22向透光区12延伸而覆盖了装饰层18的内侧边,例如内侧边182W,但遮光层22仍然被饰边层30所遮蔽。在此设计下,即使装饰层18或遮光层22发生了因油墨印刷精精精足、内侧边缘平整性精佳或印刷图形失真等问题,内框图案302仍然可以加以遮蔽而达到美化产品的功能。因此,饰边层30的OD值较佳高于装饰层18的OD值,实际上,装饰层18的OD值较佳为2.5以下(定义为低OD值),或是饰边层30具有深色系或暗色系颜色,但不以此为限。在不同实施例中,装饰层18的OD值并不一定要小于饰边层30的OD值,且饰边层30也可与装饰层18具相同色系,或包括相同的材料,饰边层30的颜色也不局限于深色/暗色系等颜色。再者,饰边层30可以包括油墨材料或是光阻材料。当饰边层30是由光阻层构成时,其可以通过光刻工艺所形成,能使饰边层30的图案精度更加良好。此外,透光衬底16的外侧侧壁具有圆弧面,此设计也可应用于其他实施例与变化形中。
以下实施例或变化形中提到的饰边层的材料、制作方式及与装饰层的颜色搭配均可参考上述变化形,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本变化形的触控板104与第二变化形的不同处在于饰边层30具有较大的图形范围E1,例如大于装饰层18的图形范围E3,且饰边层30具有至少一装饰孔洞30H,其可以为长条形、圆形、方形等几何图案,或是具有特定意义的图案,例如商标或装饰图案。从透光衬底16往装饰层18的方向来看,饰边层30大体上遮蔽了设在其上侧的装饰层18,但装饰孔洞30H也曝露了装饰层18,因此通过饰边层30与装饰层18的色彩搭配和装饰孔洞30H的图案设计,可以使触控板104有多样化的外观。另外,也可以在遮光层22对应于装饰孔洞30H的位置进行开孔(未绘示)设计,并且可以在遮光层22的开孔中填充油墨,例如红外线油墨。
请参考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四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在本变化形中,触控板105中各膜层的主要配置与图3大致相同,唯不同处在于触控板105还包括饰边层30,其可遮蔽装饰层18的内侧边,且遮光层22向透光区12延伸并包覆装饰层18的内侧边。此外,饰边层30朝向透光区12的端部(内侧边30W)相较于遮光层22朝向透光区12的端部(内侧边22W)更靠近透光区12。本图与图5相较的不同处在于第一与第二装饰层181、182具有约略相同的图形范围,亦即两者的内侧边181W、182W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大体上相重叠,而外侧边181R、182R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也大体上相重叠。
请参考图7与图8,图7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五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8则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六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与前一变化形不同的是,本变化形的触控板106的第一装饰层181、第二装饰层182及底装饰层183在接近于透光区12的内侧边181W、182W、183W大体上在垂直投影方向上相重叠,然而,底装饰层183的外侧边183R仍然较第一装饰层181与第二装饰层182的外侧边181R、182R更接近透光衬底16的外侧侧壁。图8所示的触控板107与图7的不同处在于其第一装饰层181、第二装饰层182及底装饰层183的图形范围大体上相同,因此装饰层18中各膜层的内侧边181W、182W、183W与外侧边181R、182R、183R大体上分别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相重叠。在此设计下,底装饰层183、第一装饰层181与第二装饰层182可以使用相同的网板印刷治具来制作,以降低工艺成本。
请参考图9与图10,图9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七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10则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八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如图9所示,与前一变化形不同的是,本变化形的触控板108的第一装饰层181的图形范围较小,且第二装饰层182包覆了第一装饰层181的内侧边。图10所示的触控板109与图9的不同处在于其第二装饰层182的图形范围也较小,因此底装饰层183的内侧边183W较第一装饰层181的内侧边181W与第二装饰层182的内侧边182W更接近透光区12。
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九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本变化形的触控板100中各膜层的堆栈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唯不同处在于触控板100还包括了饰边层30,而遮光层22向透光区12延伸而覆盖部分饰边层30。此外,与图4所示变化形相较,本变化形100的第二装饰层182于靠近透光区12的内侧边182W较底装饰层183的内侧边183W更远离透光区12,两者并未在垂直投影方向上相重叠。
请参考图12,图12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触控板200还包括一功能孔32设置在装饰层18与遮光层22中,且装饰层18与遮光层22在功能孔32的区域内分别具有一功能孔洞183H与22H,定义出功能孔32的图案。功能孔32可作为触控板200上的一红外线感测孔、一指示灯孔或一透光按键孔,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当功能孔32为红外线感测孔时,触控板200还可包括一填孔层34设置在功能孔32的区域内,且填孔层34至少部分覆盖装饰层18,其中填孔层34可以是红外线油墨层,或者,填孔层34可以为透光材料或不透光材料。在其他变化实施例中,当功能孔32为一透光按键孔时,其设置位置举例可如图1所示的触控按键36的位置,而在功能孔32的区域内还可设置触控组件24,其覆盖部分的缓冲层20,其中功能孔32区域的触控组件24的相对应膜层位置可参考图12中透光区12的触控组件24的配置。此外,本实施例触控板200可选择性地还包括一第一功能膜层42与一第二功能膜层38,覆盖在装饰层18、遮光层22及至少部分触控组件24表面,第一功能膜层42可全面覆盖透光衬底16,用来当作光学匹配层,以改善触控板200的整体视觉效果,例如降低透光区12的触控组件24的明显度。第一功能膜层42的材料可以是无机材料,例如为二氧化硅或氮化硅。第二功能膜层38可以包括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具有「回」字形图案,但不以此为限。再者,周围区14还可包括一导线40设置在遮光层22表面并电连接到触控组件24。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缓冲层20仍然全面包覆装饰层18,因此可以避免装饰层18在后续高温或光刻工艺中受影响,例如与其他膜层发生混色,因而可以改善产品外观与质量。
请参考图13,图13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为便于说明并突显特征,图13只绘示出对应于图12中具有功能孔及其附近的部分,并省略了触控板可能包括的功能膜层、填孔层、触控组件及导线等其他膜层,以下其他变化形亦同,不再赘述。如图13所示,本变化形的触控板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处主要在于第一装饰层181与第二装饰层182在接近功能孔32区域的侧边181w、182w会在垂直投影方向上约略重叠,亦即第一装饰层181与第二装饰层182大体上具有相同的图形范围。在此设计下,可以使用相同的网板印刷治具来制作第一装饰层181与第二装饰层182,以降低工艺成本。
请参考图14,图14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与第二实施例相较,本变化形的触控板另具有一饰边层30,其包括一功能孔图案301,其中功能孔图案301的形状大体上围着所预定的功能孔32区域而配置。功能孔图案301还具有一功能孔洞301H,定义出功能孔32的图案。根据本变化形,饰边层30的功能孔洞301H小于装饰层18的功能孔洞183H。因此,在自透光衬底16往装饰层18的方向上,饰边层30遮蔽了装饰层18在功能孔32区域的边缘(即底装饰层183的边缘),亦即遮蔽了装饰层18的功能孔洞183H的边缘,但功能孔图案301曝露出了功能孔32区域以外的装饰层18。需注意的是,由于本变化形的功能孔图案301的宽度较小,因此在功能孔32区域附近,饰边层30只遮蔽了底装饰层183的边缘,但没有遮蔽第一与第二装饰层181、182的侧边。因此,本变化形的饰边层30也可以视为功能孔32的内框,用来定义功能孔32的图案。
请参考图15,图15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三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与第二变化形相较,本变化形中饰边层30的多功能图案301的宽度较大,因此在垂直投影方向上,饰边层30同时遮蔽了功能孔32区域的第一装饰层181、第二装饰层182及底装饰层183的侧边。需注意的是,图14与图15是依外观与视效需求而提供不同的设计。例如若饰边层30与装饰层18的颜色为相同色系或具有相同颜色,那么饰边层30的设置可能不会非常明显,便可设计功能孔图案301的宽度较宽;若饰边层30与装饰层18的颜色不同或为不同色系,例如饰边层30的颜色较深时,则可以设计功能孔图案301具较小的宽度,用来定义出功能孔32的图案并遮蔽装饰层18边缘。然而,饰边层30并不一定必须遮蔽装饰层18的各膜层的边缘,可视产品的堆栈设计与工艺能力来决定饰边层30与装饰层18各膜层的对应关系。
请参考图16,图16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第四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本变化形与图13所示的第一变化形的主要差异在于在功能孔32区域设置有饰边层30,其具有类似于图14所示的功能孔图案301。
请参考图17,图17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五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本变化形与图16所示的第四变化形的差异在于第一装饰层181、第二装饰层182及底装饰层183在功能孔32区域具有约略相似的图形,亦即上述三者于功能孔32区域的侧边在垂直投影方向上约略相重叠。因此,可以使用相同的印刷治具来印刷形成第一装饰层181、第二装饰层182及底装饰层183。若第一装饰层181、第二装饰层182及底装饰层183是以光刻工艺所形成时,也可以共享同一光罩来制作,能降低工艺成本。
请参考图18,图18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第六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本变化形与图17的差异处在于第一装饰层181在功能孔32区域的边缘是稍微内缩,所以在垂直投影方向上,第一装饰层181的侧边181w与第二装饰层182的侧边182w并没有相重叠。
请参考图19,图19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三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其绘示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300具有功能孔32区域附近的膜层堆栈结构,并省略了其他可能的膜层及组件,以下变化形及实施例亦同,不再赘述。触控板300包括功能孔32,其位于如图1所示的周围区,且触控板300包括装饰层18、缓冲层20及遮光层22由下而上依序设置在透光衬底16表面,其中装饰层18可选择性地为复合膜层,例如包括底装饰层183、第一装饰层181及第三装饰层182。本实施例触控板300的遮光层22具有一功能孔洞22H,以定义出功能孔32的图案,并曝露出其下方的底装饰层183、第一装饰层181、第三装饰层182及缓冲层20。
请参考图20,图20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本变化形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第二装饰层182在功能孔32区域具有一功能孔洞182H,而缓冲层20是填于功能孔洞182H中并包覆第二装饰层182在功能孔32区域的侧边。因此,本变化形的功能孔32可以视为是由功能孔洞22H与182H所构成,也可视为功能孔32是设置在遮光层22H与装饰层18中。与第三实施例相较,由于在功能孔32区域的整体膜层厚度较薄,因此功能孔32的透光度较高。
请参考图21,图21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本变化形与前一变化形的差异处在于第一装饰层181在功能孔32区域也具有一功能孔洞181H,而缓冲层20同时包覆第一、第二装饰层181、182在功能孔32区域的侧边并填于功能孔洞181H、182H的表面。因此,本变化形的功能孔32可以视为是由功能孔洞22H、182H、181H所构成。与图20所示的变化形相较,本变化形中的功能孔32的透光度又更为提高。
需注意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虽然缓冲层20具有保护装饰层18并避免装饰层18与其他膜层混色的功能,但缓冲层20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与覆盖板的选择性组件,因此前述实施例与变化形都可视需要与设计而省略缓冲层20的设置。
请参考图22,图22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四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其绘示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400在周围区14与透光区12交界处附近的装饰层18与饰边层30’的膜层堆栈结构,且省略了其他可能的膜层及组件,图23亦同,不再赘述。根据本实施例,触控板400包括一饰边层30’、一装饰层18与一触控组件(图未示),三者都设置在透光衬底16上。其中,饰边层30’是位于周围区14,其材料包括光阻材料。装饰层18设置在周围区14且可以为一复合膜层,例如包括底装饰层183、第一装饰层182及第二装饰层181。再者,装饰层18至少部分覆盖饰边层30’,并包覆了饰边层30’的外侧边。此外,饰边层30’的内侧边沿着周围区14与透光区12的交界处设置,因此在自透光衬底16往装饰层18的方向上,饰边层30’遮蔽了装饰层18的至少一内侧边,可以避免因工艺或印刷误差而从透光衬底16的下侧看到装饰层18边缘粗糙,进而改善触控板400的外观与视效。再者,由于饰边层30’包括光阻材料,其较佳通过光刻工艺来制作,因此可以有比较良好的图案精度,能更进一步确保其遮蔽装饰层18的边缘的效果。
请参考图23,图23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四实施例的变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与第四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变化形是以饰边层30’取代底装饰层,因此饰边层30’可以具有大面积的图形范围,例如其图形范围大于装饰层18的范围或约略等于周围区14的面积。当饰边层30’包括光阻材料且由光刻工艺所制作时,所制作出的装饰层30’同样能具有较精细的图案,能提高触控板400的视效。此外,装饰层30’可以具有装饰孔洞,曝露出其上方的装饰层18,以使触控板400的外观有更多变化。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与覆盖板因具有缓冲层、饰边层及多层装饰层等膜层堆栈设计,因此至少提供了以下优点:(1)依据产品在精同区域的电性需求与外观视效,可以使膜层堆栈为渐层式结构设计,以避免导电层的爬坡断线;(2)以彩色光阻材料制作饰边层可以改善已知技术中网版印刷工艺导致的边缘精良与精度不佳等问题,美化产品外观视效;(3)在遮光层与装饰层之间加入缓冲层可避免遮光层的颜色于制造工艺中与装饰层混色而影响产品外观色精;(4)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与覆盖板的透光衬底表面的所有堆栈材料均可依需求选择为光阻或是油墨材料,可分别利用光罩进行光刻工艺或利用网版治具进行印刷工艺加以制作,当多层膜层的图形范围相同或具有相同图案时,便可共用光罩或网版治具,能节省成本费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9)

1.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一透光区与位于该透光区的至少一侧的一周围区,该触控板包括:
一透光衬底;
一装饰层,设置在该透光衬底上并位于该周围区;
一遮光层,覆盖至少部分该装饰层;以及
一触控组件,至少设置在该透光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缓冲层,该缓冲层至少部分覆盖该装饰层,且该缓冲层位于该遮光层与该装饰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层至少部分覆盖该透光衬底。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层选自二氧化硅层、氮化硅层、二氧化钛层、氧化铌层、油墨材料层及光阻材料层的至少其中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组件设置在该透光衬底上且部分覆盖该缓冲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外框层,设置在该周围区的外侧,该外框层部分覆盖该遮光层与该装饰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外框层的材料包括光阻材料及/或油墨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饰边层设置在该周围区,该饰边层包括一内框图案,且该内框图案的内侧边沿着该周围区与该透光区的交界处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饰边层的光学密度值高于该装饰层的光学密度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饰边层的材料包括光阻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饰边层的图形范围小于该周围区的范围,且该装饰层覆盖该饰边层的一侧边。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饰边层的图形范围大于该装饰层的图形范围,且该饰边层具有至少一装饰孔洞,在自该透光衬底至该装饰层的方向上,该饰边层的该装饰孔洞曝露出该装饰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功能孔设置在该周围区,且该遮光层具有一功能孔洞设置在该功能孔的区域内,定义出该功能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填孔层设置在该功能孔的区域内,该填孔层至少部分覆盖该装饰层并填于该功能孔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功能孔是用来作为该触控板上的一红外线感测孔、一透光按键孔或一指示灯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层包括一功能孔洞设置在该功能孔的区域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饰边层设置在该周围区,且该饰边层在该功能孔的区域内具有一功能孔洞,其中该饰边层的该功能孔洞小于该装饰层的该功能孔洞。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饰边层包括一功能孔图案,在自该透光衬底至该装饰层的方向上,该饰边层的该功能孔图案遮蔽该装饰层于该功能孔的区域的边缘,但曝露出该功能孔的区域以外的该装饰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层包括一第一装饰层与一第二装饰层依序堆栈于该透光衬底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饰层与该第二装饰层的图形范围相同。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装饰层的图形范围大于该第一装饰层的图形范围,且该第二装饰层包覆该第一装饰层的侧边。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层还包括一底装饰层设置在该第一装饰层与该透光衬底之间,且该底装饰层的图形范围大于该第一装饰层与该第二装饰层的至少其中一个的图形范围。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底装饰层和该第二装饰层于接近该透光区的内侧边在垂直投影方向上相重叠,而该第一装饰层于接近该透光区的内侧边不与该第二装饰层的内侧边相重叠。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底装饰层、该第一装饰层和该第二装饰层于接近该透光区的内侧边在一垂直投影方向上相重叠。
25.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板具有一透光区与位于该透光区的至少一侧的一周围区,该触控板包括:
一透光衬底;一装饰层,其具有一功能孔洞;
一功能孔,位于该周围区并设置在该装饰层中,其中该功能孔至少是由该装饰层的该功能孔洞所构成;以及
一触控组件,至少设置在该透光区。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饰边层,设置在该透光衬底上并位于该周围区,其中该装饰层至少部分覆盖该饰边层。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层的光学密度值小于该饰边层的光学密度值。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饰边层在该功能孔的区域具有一功能孔洞,且该饰边层的该功能孔洞小于该装饰层的该功能孔洞。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饰边层是用来作为该功能孔的内框,并定义出该功能孔的图案。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遮光层设置在该装饰层上,且该遮光层在该功能孔的区域内具有一功能孔洞。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饰边层的材料包括光阻材料。
32.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板具有一透光区与位于该透光区的至少一侧,该触控板包括:
一透光衬底;
一饰边层,设置在该透光衬底上并位于该周围区,其中该饰边层的内侧边沿着该周围区与该透光区的交界处设置,且该饰边层的材料包括光阻材料;
一装饰层,至少部分覆盖该饰边层,在自该透光衬底往该装饰层的方向上,该饰边层遮蔽该装饰层的至少一内侧边;以及
一触控组件,至少设置在该透光区。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遮光层,设置在该装饰层上且部分覆盖该装饰层,其中该遮光层的材料包括光阻材料。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外框层,设置在该周围区的外侧且部分覆盖该装饰层,其中该外框层的材料包括光阻材料与油墨材料的至少其中一种。
35.一种覆盖板,应用于一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覆盖板具有一透光区与位于该透光区的至少一侧的一周围区,该覆盖板包括:
一透光衬底;
一装饰层,设置在该透光衬底上并位于该周围区;以及
一遮光层,覆盖至少部分该装饰层。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缓冲层,该缓冲层至少部分覆盖该装饰层与该透光衬底,且该缓冲层位于该遮光层与该装饰层之间。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层选自二氧化硅层、氮化硅层、二氧化钛层、氧化铌层、油墨材料层及光阻材料层的至少其中一种。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饰边层设置在该装饰层与该透光衬底之间。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该饰边层的材料包括光阻材料。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该饰边层的图形范围小于该周围区的范围,且该装饰层覆盖该饰边层的一侧边。
41.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该饰边层的图形范围大于该装饰层的图形范围,且该饰边层具有至少一装饰孔洞,在自该透光衬底至该装饰层的方向上,该饰边层的该装饰孔洞曝露出该装饰层。
42.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该饰边层的内侧边沿着该周围区与该透光区的交界处设置。
43.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功能孔设置在该周围区,且该遮光层具有一功能孔洞设置在该功能孔的区域内,定义出该功能孔。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填孔层设置在该功能孔的区域内,该填孔层至少部分覆盖该装饰层并填于该功能孔中。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层包括一功能孔洞设置在该功能孔的区域内。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饰边层设置在该周围区,且该饰边层在该功能孔的区域内具有一功能孔洞,其中该饰边层的该功能孔洞小于该装饰层的该功能孔洞。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该饰边层包括一功能孔图案,在自该透光衬底至该装饰层的方向上,该饰边层的该功能孔图案遮蔽该装饰层于该功能孔的区域的边缘,但曝露出该功能孔的区域以外的该装饰层。
4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层的光学密度值高于该装饰层的光学密度值。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层的厚度小于该装饰层的厚度。
CN201420201766.1U 2013-10-28 2014-04-23 触控板与覆盖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9471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8961A TW201516793A (zh) 2013-10-28 2013-10-28 觸控面板與覆蓋板結構
TW102138961 2013-10-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94717U true CN203894717U (zh) 2014-10-22

Family

ID=517210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0176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94717U (zh) 2013-10-28 2014-04-23 触控板与覆盖板
CN201410166024.4A Pending CN104571680A (zh) 2013-10-28 2014-04-23 触控板与覆盖板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66024.4A Pending CN104571680A (zh) 2013-10-28 2014-04-23 触控板与覆盖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03894717U (zh)
TW (1) TW20151679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1680A (zh) * 2013-10-28 2015-04-29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与覆盖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52735B1 (ko) * 2015-11-27 2019-02-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터치패널용 커버글라스의 인쇄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터치패널용 커버글라스
CN107153479A (zh) * 2017-02-22 2017-09-12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gs触摸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07830A (ja) * 2009-06-23 2011-01-13 Hitachi Displays Ltd 表示装置
CN103049119A (zh) * 2011-10-14 2013-04-17 联胜(中国)科技有公司 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2815771U (zh) * 2012-08-21 2013-03-2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203133785U (zh) * 2013-01-28 2013-08-14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203241969U (zh) * 2013-04-01 2013-10-16 汕头超声显示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精度装饰框的电容触摸屏
TW201516793A (zh) * 2013-10-28 2015-05-0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與覆蓋板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1680A (zh) * 2013-10-28 2015-04-29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与覆盖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6793A (zh) 2015-05-01
CN104571680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73509U (zh) 触控板
CN203520351U (zh) 触控板及用于触控装置的覆盖板
CN203502935U (zh) 触控板以及触控板的装饰板
CN103365453B (zh) 触控面板
CN203552214U (zh) 触控面板
CN203520357U (zh) 触控板
CN104142752A (zh) 触控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72941A (zh) 触控显示面板
US20130050123A1 (en) Touch-sensitive panel
CN203025672U (zh) 触控面板及其盖板结构
US20140062912A1 (en) Touch-sensitive panel
TW201504897A (zh) 裝飾板與觸控面板
CN203894717U (zh) 触控板与覆盖板
CN103853372A (zh) 触摸显示装置与触摸显示装置的操作方法
TWI480783B (zh) 觸控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CN103049137B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TWM461835U (zh) 觸控面板
CN203658910U (zh) 盖体
CN104731398A (zh) 触控面板
CN103593102A (zh) 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TW201316215A (zh) 觸控面板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EP2772835A1 (en) Touch-sensitive panel
CN203480475U (zh) 触控面板
TWI550454B (zh) 觸控面板
KR101505968B1 (ko) 터치패널센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