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76578U - 分动器、车辆传动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分动器、车辆传动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76578U
CN203876578U CN201420219499.0U CN201420219499U CN203876578U CN 203876578 U CN203876578 U CN 203876578U CN 201420219499 U CN201420219499 U CN 201420219499U CN 203876578 U CN203876578 U CN 203876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differential
shaft
time cas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194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兆攀
李建辉
贾雨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194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76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76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765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动器(100)、车辆传动系统及车辆,所述分动器(100)包括壳体(10)、中央差速器(20)和传动装置(30),所述中央差速器(20)位于所述壳体(10)内,并且该中央差速器(20)包括与所述分动器(100)的输入轴(100a)传动连接的中央差速器壳(20a)、与第一输出轴(100b)传动连接的第一半轴齿轮(20b)、通过所述传动装置(30)与第二输出轴(100c)传动连接的第二半轴齿轮(20c)。由于中央差速器(20)设置在分动器(100)的壳体(10)内,当作为车辆传动系统的一部分时,能够有效减小变速器总成乃至动力总成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动力系统整体布局。

Description

分动器、车辆传动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分动器。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该分动器的车辆传动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分动器在动力传递系统中广泛采用,例如用于多轴驱动的车辆的传动系统,通常,其输入端直接或通过万向传动装置与变速器的输出轴相连,而分动器的输出轴则可以有多个,分别与各驱动桥相连,从而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分配给各驱动桥。
如图1所示为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具有分动器的传动系统及发动机的布置示意图,常用于全时四驱越野车中。其中,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70和变速器总成80)横向地布置在车辆前部的发动机舱内,变速器总成80内除了变速齿轮外,还设置有中央差速器20和前桥差速器40。变速器的输出轴与中央差速器壳连接,经过中央差速器20后,一部分动力传至前桥差速器40并分配至其两边的前轮,另一部分动力经传动装置30后传至后桥。由于为了缩短传动路径,分动器的壳体10通常设置在前桥上,即前桥半轴穿过壳体10的中心,并且传动装置30中具有能够改变转矩旋转方向的螺旋伞齿轮副30a。
然而,这种布置形式的传动系统中,中央差速器20和前桥差速器40均位于变速器总成80中,使变速器总成80非常笨重、占用较大空间,难以进行安装。特别是在动力总成横向地布置在车辆上时,用于布置动力总成的空间难以满足其需要。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动器,该分动器结构紧凑,从而能够有效改善布置空间的紧凑性,例如改善多轴驱动车辆的动力总成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动器,该分动器包括壳体、中央差速器和传动装置,所述中央差速器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且该中央差速器包括与所述分动器的输入轴传动连接的中央差速器壳、与第一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一半轴齿轮、通过所述传动装置与第二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二半轴齿轮。
优选地,所述中央差速器为具有圆锥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的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
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具有螺旋伞齿轮副。
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圆柱齿轮副。
优选地,该分动器上贯通形成有用于供前桥半轴穿过的半轴安装孔,该半轴安装孔穿过所述中央差速器中心而与所述输入轴同轴,从而所述输入轴为空心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传动系统,该车辆传动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分动器。
优选地,该车辆传动系统还包括前桥差速器,其中所述分动器的输入轴传动连接于变速器的输出轴,所述第一半轴齿轮通过所述第一输出轴与该前桥差速器的前桥差速器壳传动连接,并且该前桥差速器位于前桥的中间位置并分别通过该前桥差速器的左半轴齿轮和右半轴齿轮对应地与所述前桥的左半轴和右半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输出轴与后桥差速器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分动器上贯通形成有用于供前桥半轴穿过的半轴安装孔,该半轴安装孔穿过所述中央差速器中心而与所述输入轴同轴,从而所述输入轴为空心轴,所述左半轴和右半轴中的一个穿过所述中央差速器的中心。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该车辆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分动器或车辆传动系统。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和变速器横向地布置在该车辆前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来自输入轴的扭矩经中央差速器和传动装置分别向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输出,实现动力分配和差速的基本功能。由于中央差速器设置在分动器的壳体内,当作为车辆传动系统的一部分时,能够有效减小变速器总成乃至动力总成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动力系统整体布局。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中一种车辆传动系统的布置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分动器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辆传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辆传动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分动器         100a  输入轴
100b 第一输出轴     100c 第二输出轴
10   壳体           20  中央差速器
20a  中央差速器壳   20b 第一半轴齿轮
20c  第二半轴齿轮   20d 圆锥行星齿轮
20e  行星齿轮轴     30  传动装置
30a  螺旋伞齿轮副   30b 圆柱齿轮副
40   前桥差速器     40a 前桥差速器壳
40b  左半轴齿轮     40c 右半轴齿轮
50   左半轴         60  右半轴
70   发动机         80  变速器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参照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分动器100,包括壳体10、中央差速器20和传动装置30,所述中央差速器20位于所述壳体10内,并且该中央差速器20包括与所述分动器100的输入轴100a传动连接的中央差速器壳20a、与第一输出轴100b传动连接的第一半轴齿轮20b、通过所述传动装置30与第二输出轴100c传动连接的第二半轴齿轮20c。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来自输入轴100a的扭矩经中央差速器20和传动装置30分别向第一输出轴100b和第二输出轴100c输出,实现动力分配和差速的基本功能。具体地,输入轴100a可以连接于其他动力源或传动元件(如变速器输出轴),并将扭矩传递至中央差速器壳20a。该中央差速器壳20a分别带动第一半轴齿轮20b和第二半轴齿轮20c转动,一方面实现动力分配,另一方面实现差速功能。
更加重要地,由于中央差速器20设置在分动器100的壳体10内,当作为车辆传动系统的一部分时,能够有效减小变速器总成乃至动力总成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动力系统整体布局。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动器也可以用于其他适当的场合。
所述中央差速器20可以选用各种类型的差速器,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中央差速器20为具有圆锥行星齿轮20d、行星齿轮轴(如十字轴)20e的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其具体结构可以与现有常见的。这种结构简单、技术成熟的差速器能够实现差速和动力分配的功能:中央差速器壳20a通过行星齿轮轴20e上的圆锥行星齿轮20d使第一半轴齿轮20b和第二半轴齿轮20c转动,然后分别将相等或基本相等的扭矩传递至第一输出轴100b和第二输出轴100c。当需要使第一半轴齿轮20b和第二半轴齿轮20c转速不同(例如,车辆转弯)时,圆锥行星齿轮20d发生自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动器100中,所述传动装置30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不同的结构。参照图2和图3所示,传动装置30具有螺旋伞齿轮副30a,以改变扭矩方向。这种传动装置30便于动力源在不同方向布置,例如发动机横置。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传动装置30还可以包括圆柱齿轮副30b。具有圆柱齿轮副30b的分动器100具有许多优点:有效调整第二输出轴100c的输出扭矩和转速;便于通过改变啮合关系实现变速;能够改变第二输出轴100c与中央差速器20的偏置距离,这对于发动机前置四驱车辆传动系统的布置具有重要意义。
如图3和图4所示,该分动器100上还可以贯通形成有用于供前桥半轴穿过的半轴安装孔,该半轴安装孔穿过所述中央差速器20中心而与所述输入轴100a同轴,从而所述输入轴100a为空心轴。对应发动机和变速器总成均前置的四驱车辆而言,分动器100设置在前轴上,能够减小变速器输出轴与分动器100的输入轴100a、分动器100的第一输出轴100b与前轴的动力传递距离,使传动系统结构紧凑。所述半轴安装孔穿过中央差速器20中心可以理解为该半轴安装孔通过中央差速器20的两个半轴齿轮(第一半轴齿轮20b和第二半轴齿轮20c)的中心。
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传动系统,该车辆传动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分动器100。
参照图3和图4所示,该车辆传动系统还可以包括前桥差速器40,其中所述分动器100的输入轴100a传动连接于变速器的输出轴,所述第一半轴齿轮20b通过所述第一输出轴100b与该前桥差速器40的前桥差速器壳40a传动连接,并且该前桥差速器40位于前桥的中间位置并分别通过该前桥差速器40的左半轴齿轮40b和右半轴齿轮40c对应地与所述前桥的左半轴50和右半轴60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装置30通过所述第二输出轴100c与后桥差速器传动连接。从而,扭矩在经过中央差速器20时分配给前桥和后桥,其中,分配给前桥的扭矩经过前桥差速器40后又分配给左半轴齿轮40b和右半轴齿轮40c。
相比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车辆传动系统,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传动系统有效减小了变速器总成所占的空间,使各部分体积相对平均,便于进行布置。
为了使分动器100能够布置在车桥上,所述分动器100上可以贯通形成有用于供前桥半轴穿过的半轴安装孔,该半轴安装孔穿过所述中央差速器20中心而与所述输入轴100a同轴,从而所述输入轴100a为空心轴,所述左半轴50和右半轴60中的一个穿过所述中央差速器20的中心。例如图3和图4中,右半轴60穿过中央差速器20的中心。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该车辆可以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分动器100或车辆传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分动器和车辆传动系统特别适用于发动机和变速器横向地布置在车辆前部的情况,有效解决了由于动力总成占用空间较大而难以实施布置的技术问题。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分动器(100),其特征在于,该分动器(100)包括壳体(10)、中央差速器(20)和传动装置(30),所述中央差速器(20)位于所述壳体(10)内,并且该中央差速器(20)包括与所述分动器(100)的输入轴(100a)传动连接的中央差速器壳(20a)、与第一输出轴(100b)传动连接的第一半轴齿轮(20b)、通过所述传动装置(30)与第二输出轴(100c)传动连接的第二半轴齿轮(20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动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差速器(20)为具有圆锥行星齿轮(20d)和行星齿轮轴(20e)的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动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30)具有螺旋伞齿轮副(30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动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30)还包括圆柱齿轮副(30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动器(100),其特征在于,该分动器(100)上贯通形成有用于供前桥半轴穿过的半轴安装孔,该半轴安装孔穿过所述中央差速器(20)中心而与所述输入轴(100a)同轴,从而所述输入轴(100a)为空心轴。
6.一种车辆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车辆传动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分动器(1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车辆传动系统还包括前桥差速器(40),其中所述分动器(100)的输入轴(100a)传动连接于变速器的输出轴,所述第一半轴齿轮(20b)通过所述第一输出轴(100b)与该前桥差速器(40)的前桥差速器壳(40a)传动连接,并且该前桥差速器(40)位于前桥的中间位置并分别通过该前桥差速器(40)的左半轴齿轮(40b)和右半轴齿轮(40c)对应地与所述前桥的左半轴(50)和右半轴(60)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装置(30)通过所述第二输出轴(100c)与后桥差速器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动器(100)上贯通形成有用于供前桥半轴穿过的半轴安装孔,该半轴安装孔穿过所述中央差速器(20)中心而与所述输入轴(100a)同轴,从而所述输入轴(100a)为空心轴,所述左半轴(50)和右半轴(60)中的一个穿过所述中央差速器(20)的中心。
9.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该车辆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分动器(100)或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传动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和变速器横向地布置在该车辆前部。
CN201420219499.0U 2014-04-30 2014-04-30 分动器、车辆传动系统及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76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19499.0U CN203876578U (zh) 2014-04-30 2014-04-30 分动器、车辆传动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19499.0U CN203876578U (zh) 2014-04-30 2014-04-30 分动器、车辆传动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76578U true CN203876578U (zh) 2014-10-15

Family

ID=51677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1949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76578U (zh) 2014-04-30 2014-04-30 分动器、车辆传动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765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8917A (zh) * 2016-12-16 2017-02-22 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四驱所用的差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8917A (zh) * 2016-12-16 2017-02-22 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四驱所用的差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52026U (zh) 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DE102009003388A1 (de) Antriebseinheit für ein Elektro-Hybridfahrzeug
JPS61232925A (ja) 4輪駆動装置
CN107428234A (zh) 电动轴
KR101879970B1 (ko) 양면 자동차 완구
US9353847B2 (en) Torque vectoring device
CN104670010A (zh) 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US20060289217A1 (en) Drive train for a motor vehicle
US10557525B2 (en) Coaxial output motor
CN213839427U (zh) 一种双中间轴减速器
CN203876578U (zh) 分动器、车辆传动系统及车辆
CN204398872U (zh) 差速分动器及汽车
CN101524960A (zh) 用于具有四轮驱动的和沿行驶方向设置的变速器的汽车传动系
CN102966704B (zh) 一种多功能差速无极变速器
CN205009993U (zh) 一种驱动轴可选分动器、驱动系统及汽车
CN104088979A (zh) 行星齿轮式四轮驱动车辆用轴间差速器
CN207830500U (zh) 一种行星齿轮式的减速差速器
CN208359917U (zh) 一种可原地转向的抢险救援车传动系统
CN108253111A (zh) 一种行星齿轮式的减速差速器
US9421862B2 (en) Rear axle differential device of vehicle
CN105673784B (zh) 用于两轴式变速箱的轴间差速与分动机构及应用其的汽车
EP3459772A1 (en) Driving force adjustment apparatus
CN114435106A (zh) 可用于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桥结构
CN103072479A (zh) 四驱车差速机构及应用其的汽车
CN207631425U (zh) 一种后轮直驱变速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