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68671U - 液体排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排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68671U
CN203868671U CN201320717840.0U CN201320717840U CN203868671U CN 203868671 U CN203868671 U CN 203868671U CN 201320717840 U CN201320717840 U CN 201320717840U CN 203868671 U CN203868671 U CN 203868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valve
seal container
turn
wal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178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野友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yawaki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yawak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yawaki Inc filed Critical Miyawaki Inc
Priority to CN20132071784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68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68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686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排出装置,包括:设置有流入口和排出口的密封容器;分别设置于流入口和排出口的止回阀;使蒸气导入密封容器内的蒸气导入阀;排出密封容器内的蒸气的蒸气排出阀;根据贮存在密封容器内的冷凝水量使蒸气导入阀和蒸气排出阀驱动的阀驱动机构;以及配置于蒸气导入阀的导入开口与贮存在密封容器内的冷凝水之间的转向部。转向部具有配置于导入开口与贮存在密封容器内的冷凝水之间的底板、以及从该底板的周缘部垂直地突起的周侧壁。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导入蒸气来实现密封容器的内压上升,从而改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液体排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例如利用水蒸气等蒸气来强制排出冷凝水等流体的液体排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液体排出装置之一,利用水蒸气提高内部压力、以该压力强制排出冷凝水的机械式疏水器(mechanical trap)广为周知。以往,该机械式疏水器具备:分别设置有使蒸气系统内的冷凝水流入的流入口和使该冷凝水排出的排出口的密封容器;分别设置于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排出口的止回阀;使蒸气导入所述密封容器内的蒸气导入阀;排出密封容器内的蒸气的蒸气排出阀;以及根据冷凝水的量使这些阀驱动的阀驱动机构。该阀驱动机构包括检测密封容器内的冷凝水的水位的浮子,在密封容器内的冷凝水达到规定量之前关闭蒸气导入阀,并且打开蒸气排出阀。因此,冷凝水经流入口流入密封容器内而贮存在该密封容器中。
另外,阀驱动机构当通过浮子检测到密封容器内的冷凝水积存到规定量时,打开蒸气导入阀,并且关闭蒸气排出阀。由此,高温高压的蒸气经蒸气导入阀导入到密封容器内,使得密封容器内的内压上升,通过该蒸气压而密封容器内的冷凝水经排出口被强制排出。
但是,在这种机械式疏水器中,如果被导入密封容器内的蒸气保持导入时的流势而直接接触到冷凝水,则很多导入蒸气被冷凝水夺取热量,由此蒸气的一部分凝结而不能充分地发挥使内压上升的作用。另外,根据伯努利定律也可知,如果该蒸气的流速没有充分减慢则不能充分地发挥使内压上升的作用。这样,如果所导入的蒸气不能发挥使内压上升的作用,则工作效率变差,排出冷凝水所需的蒸气量也会增大。
因此,在日本专利公报第3086816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体加压输送装置中,以覆盖蒸气导入阀的开口的方式设置使导入蒸气的流速减慢的蒸气分流构件,并且在该蒸气分流构件的下方设置防止从蒸气导入阀喷出的导入蒸气直接接触到冷凝水的平板状的转向板。
然而,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体加压输送装置中,由于蒸气分流构件由底板和用钢网制作的侧壁构成,而且转向板为平板状,因此虽然能够使导入蒸气的流速在某一程度上减慢,但是可由钢网获得的减速效果也有限制。
另外,本设计人发现:导入蒸气的流动虽然沿着蒸气分流构件的底板或转向板而向横转向,但若离开所述底板或转向板,其中一部分就会流向下方。当流向下方的导入蒸气保持高流势而接触到冷凝水时,如上所述那样对内压的上升效率造成影响,因此,本设计人发现以往技术尚未满足技术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排出装置,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导入蒸气来实现密封容器的内压上升,从而改善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包括:密封容器,分别设置有使液体流入的流入口和使该液体排出的排出口;止回阀,分别设置于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排出口;蒸气导入阀,具有使蒸气导入所述密封容器内的导入开口,该导入开口朝向下方;蒸气排出阀,排出所述密封容器内的蒸气;阀驱动机构,根据贮存在所述密封容器内的液体量使所述蒸气导入阀和所述蒸气排出阀驱动;以及转向部,配置于所述导入开口与贮存在所述密封容器内的液体之间,其中,所述转向部具有配置于所述导入开口与贮存在所述密封容器内的液体之间的第1转向壁部、以及从该第1转向壁部的周缘部的整周向所述蒸气导入阀侧突起的第2转向壁部。其中,在此所说的“朝向下方”的导入开口不限于朝向正下方,只要具有朝向下方向的矢量成分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向部具有配置于所述导入开口与贮存在所述密封容器内的液体之间的第1转向壁部、以及从该第1转向壁部的周缘部的整周向所述蒸气导入阀侧突起的第2转向壁部,因此经所述蒸气导入阀的导入开口以高流势导入的蒸气在碰到第1转向壁部后进一步碰到第2转向壁部,由此其流速充分地减慢。另外,第2转向壁部从第1转向壁部的周缘部向蒸气导入阀侧突起,因此导入蒸气的流动方向向离开液体的方向转变。
这样,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能够使导入蒸气的流速充分地减慢,而且能够使其流动方向向离开液体的方向转变,从而能够抑制导入蒸气以高流势接触到贮存在密封容器内的液体,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导入蒸气来实现密封容器的内压上升,从而改善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1转向壁部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也可以是波纹板状、曲板状、碗状,但是优选的是平板,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水平配置。另外,所述第2转向壁部只要从第1转向壁部向蒸气导入阀侧突起,则不特别限定第2转向壁部相对于第1转向壁部的角度,也可以是相对于该第1转向壁部以钝角或锐角突起,但是在第1转向壁部水平配置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从该第1转向壁部垂直地突起。
通过如此构成,可比较容易地形成转向部,而且能更高效地实现内压上升。此外,如果通过深冲压加工(deep draw forming)等将第1转向壁部与第2转向壁部一体成形,则能够更容易地形成转向部。
在该情况下,所述第2转向壁部的上端也可以配置在与所述导入阀的导入开口同等的高度位置或上侧,但是优选的是所述第2转向壁部的上端配置于比所述蒸气导入阀的导入开口更下方的位置。
通过如此构成,在安装转向部时能够抑制第2转向壁部与蒸气导入阀之间发生干扰,从而提高装配时的作业效率。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转向部也可以与密封容器等其它构件独立地构成,还可以使其它构件兼用作转向部的结构部分的一部分。例如优选的是,所述第1转向壁部沿着密封容器的内壁面而配置,第2转向壁部中从该第1转向壁部的沿着所述内壁面的缘部突起的部分由所述密封容器的内壁构成。
通过如此构成,能够使其它构件兼用作转向部的结构部分的一部分,能够以廉价构成装置。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第2转向壁部中除由所述密封容器的内壁构成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延伸至所述密封容器的顶壁面而与该顶壁面相抵接,在所述延伸至所述密封容器的顶壁面而与该顶壁面相抵接的部分的上部设置有蒸气流通孔,该蒸气流通孔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蒸气导入阀的导入开口的总开口面积。
通过如此构成,在密封容器内能够通过转向部划分出暂时滞留导入蒸气的滞留室,在该滞留室中能够使导入蒸气的流速充分减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的蒸气系统的概要图。
图2是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以部分剖切的状态示出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4是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的一部分分解示出的立体图。
图5是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的蒸气导入阀、蒸气排出阀以及阀驱动机构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图6是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的蒸气导入阀、蒸气排出阀以及转向部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的转向部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的冷凝水流入工序中的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9是图8的B-B线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的内部升压工序中的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B-B线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的冷凝水排出工序中的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13是图12的B-B线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的排气工序中的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15是图14的B-B线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的平面剖视图。
图1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的转向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利用水蒸气的力来强制排出产生在蒸气系统内的冷凝水的液体排出装置,但是,只要是利用蒸气的力来排出液体的装置,就可以是其它液体排出装置,此外,导入蒸气不限于水蒸气,也可以单独或者组合使用空气、氮气等其它气体。
此外,在部分附图中表示+X方向、+Y方向、+Z方向,虽然为了说明方便而将这些方向分别暂定为右方向、前方向、上方向,但这些方向只不过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置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并不限定于这些具体方向。
首先,在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后,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
图1是包括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的蒸气系统的概要图。图2是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以部分剖切的状态示出的立体图,图3是该液体排出装置的正面剖视图。图4是将该液体排出装置的一部分以局部分解的状态示出的立体图。
蒸气系统1具备:产生蒸气的蒸气产生源10;使用由该蒸气产生源10生成的蒸气的蒸气使用设备11;暂时贮存该蒸气使用设备11中产生的冷凝水的储罐(receiver tank)12;将从储罐12流入的冷凝水排出到冷凝水回收管14的液体排出装置3;连接这些结构构件10至12、3的导管2;除了该导管2以外的、将液体排出装置3与储罐12相连接的均压管13,该均压管13通过向大气敞开来使液体排出装置3与储罐12的内压成为均匀;以及对液体排出装置3供给驱动流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水蒸气)的供给导管18。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这些结构要素以外,在蒸气使用设备11与储罐12之间的导管2上还设有使导管2开闭的开闭阀15、蒸气疏水器16以及允许向储罐12侧的流动的止回阀17。另外,从蒸气使用设备11延伸的导管2存在两根,该两根导管2在中途汇合后连接至储罐12。此外,蒸气系统1,除了这些结构要素以外还可以包括其它公知的结构要素,例如其它蒸气疏水器、减压阀或调节阀等用于保持适当温度或压力的控制阀、止回阀等,此外,各结构要素也可以分别有多个。另外,也可以通过将冷凝水回收管14连接至蒸气产生源10来构建循环型系统。
蒸气产生源10是锅炉等装置,利用热能加热液体,并使该液体气化来获得蒸气。在本实施方式中,蒸气产生源10加热水来产生高温的水蒸气。
蒸气使用设备11是利用由蒸气产生源10产生的蒸气来获得热能量或驱动能量的取能设备,例如为热交换器、蒸气热水器、空气加热器、涡轮等。储罐12暂时贮存冷凝水,借助水头压力稳定地向液体排出装置3供给冷凝水。因此,储罐12配置于比液体排出装置3高的位置。
另一方面,液体排出装置3具备:分别设置有使蒸气系统1内的冷凝水流入的流入口4a和使该冷凝水排出的排出口4b的密封容器4;分别设置于流入口4a和排出口4b的止回阀5;使蒸气导入密封容器4内的蒸气导入阀6;排出密封容器4内的蒸气的蒸气排出阀7;根据冷凝水的水位使这些阀6、7驱动的阀驱动机构8;以及设置于蒸气导入阀6和蒸气排出阀7的下方的转向部9。
密封容器4是为了能在其内部空间贮存冷凝水和/或蒸气而被构成为气密且液密的容器,其以可拆开的方式由多个构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容器4以可拆开为左右两部分的方式构成,具备第1主体40和第2主体41,能设置于设置面。
第1主体40呈向一方(在图3中为右方)开口的箱状。具体地说,第1主体40具备顶壁40a、前后侧壁40b、40b、左侧壁40c以及底壁40d,通过使这些壁以呈平滑曲线的方式设为一体,第1主体40被构成为向一方开口的箱状的铸件。其中,各壁40a至40d的边界也可以不明确。
所述第1主体40具有沿着该第1主体40的开口部向外侧突出的第1接合凸缘部40e。在第1主体40的顶壁40a上设置有贯通该顶壁40a的阀安装孔4c、4d,用于安装蒸气导入阀6和蒸气排出阀7。另外,在第1主体40的左侧壁40c上设置有分别贯通左侧壁40c的流入口4a和排出口4b。其中,排出口4b设置在与第1主体40的内部空间中的下方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且设置于能够有效地排出密封容器4内的冷凝水的位置。另外,流入口4a配置于该排出口4b的上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第1主体40中安装有止回阀5、蒸气导入阀6和蒸气排出阀7。具体地说,止回阀5与流入口4a相对应地被安装成允许流入方向的流动的状态,并且与排出口4b相对应地被安装成允许排出方向的流动的状态。另外,蒸气导入阀6和蒸气排出阀7安装于顶壁40a的阀安装孔4c、4d,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后方向上并列设置。
另一方面,第2主体41呈向另一方(在图3中为左方)开口的箱状,能够将第1主体40的开口部堵塞为气密状态。具体地说,第2主体41具备顶壁41a、前后侧壁41b、41b、右侧壁41c以及底壁41d,通过使这些壁以呈平滑曲线的方式设为一体,第2主体41被构成为向另一方开口的箱状的铸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右侧壁41c被构成为碗(bowl)状。此外,各壁41a至41d的边界也可以不明确。
所述第2主体41设置有沿着其开口部向外侧突出的第2接合凸缘部41e,该第2接合凸缘部41e能够以贴紧状态抵接至第1主体40的第1接合凸缘部40e。此外,在第2主体41的右侧壁41c的下端部,垂直设置有向下方伸出的设置脚部41f。
如图4所示,所述第1主体40和第2主体41通过使各接合凸缘部40e、41e隔着衬垫42以贴紧状态相结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螺栓43相结合)来构成内部空间为气密状态且液密状态的密封容器4。此外,在该密封容器4的内部空间中设有阀驱动机构8和转向部9等。
止回阀5是一种允许流体向一方向流动的通常的阀,具有能够确保后述的动作状态的动作压力。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盘式的止回阀。
接着,对蒸气导入阀6、蒸气排出阀7以及阀驱动机构8进行简单说明。图5是将这些阀6、7以及机构8放大示出的立体图,图6是将各阀6、7和转向部9放大示出的剖视图。其中,这些阀6、7和阀驱动机构8的具体结构不限于后述的结构,可广泛采用其它结构。
蒸气导入阀6包括:具备阀座61a和蒸气导入开口61b的阀箱61;可接近或离开该阀箱61的阀座61a的阀体62;以及与该阀体62卡合来将阀驱动机构8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阀体62的阀棒63,其中,通过阀体62的上下升降,能够使蒸气经蒸气导入开口61b导入密封容器4内。
阀箱61是具有沿着轴心的蒸气流通孔61c的筒体,该蒸气流通孔61c的入口侧周边部为阀座61a,蒸气流通孔61c的出口侧为蒸气导入开口61b。本实施方式的蒸气导入开口61b仅设置有一个,朝向下方(更具体而言朝向正下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阀箱61是在其上端部具有缩径部61d的圆筒体,通过使该缩径部61d嵌装到阀安装孔4c,蒸气导入阀6被安装到密封容器4。另外,蒸气流通孔61c的直径与该阀箱61的缩径部61d相应地缩小。
阀体62通过接近或离开阀箱61的阀座61a,能够开闭蒸气流通孔61c。在本实施方式中,阀体62是球状,在落座于阀座61a上的状态下其中心配置于阀棒63的轴心的延长线上。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阀体62可与阀棒63分离,随着阀棒63的升降而进行上述接近或离开方向的驱动。
阀棒63是截面积被设定为比阀箱61的蒸气流通孔61c的截面积小而插入该蒸气流通孔61c的棒体,用于将阀驱动机构8的驱动力传递给阀体6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阀棒63的顶端部的直径缩小(缩径),该缩径部分插入至蒸气流通孔61c的上端缩径孔。该阀棒63的底端部连结于阀驱动机构8。
另一方面,蒸气排出阀7包括:具备阀座71a和蒸气排出口71b的阀箱71;能够接近或离开该阀箱71的阀座71a的阀体72;以及与该阀体72卡合来将阀驱动机构8的驱动力传递给该阀体72的阀棒73,其中,通过阀体72的上下升降,能够使密封容器4内的蒸气经蒸气排出口71b向均压管13排出。
阀箱71是具有沿着轴心设置的轴心孔71c的筒体,该轴心孔71c的直径在其中间部缩小(缩径),该轴心孔71c的缩径阶梯部为阀座71a,在阀座71a的下方周侧壁贯通设置 有蒸气排出口71b。在本实施方式中,阀箱71是在其上端部具有缩径部71d的圆筒体,通过使该缩径部71d嵌装到阀安装孔4d,蒸气排出阀7被安装到密封容器4。
阀体72通过接近或离开阀箱71的阀座71a,能够排出密封容器4内的蒸气。在本实施方式中,阀体72是球状,以在落座于阀座71a上的状态下使其中心配置于阀棒73的轴心的延长线上的方式连结于阀棒73。即,阀体72固定于阀棒73,不会彼此分离。此外,阀体72与阀棒73也可以设为一体。
另外,阀驱动机构8具备:将蒸气导入阀6与蒸气排出阀7的各阀棒63、73相互连结的连结体81;使该连结体81上下升降的传递轴82;在贮存于密封容器4内的冷凝水的液位跨过基准液位时使传递轴82升降的升降机构83;以及将该升降机构83安装于密封容器4的托架84。
连结体81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于阀棒63、73的下端部,由此使蒸气导入阀6与蒸气排出阀7联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体81由圆柱状的棒体构成。
传递轴82将升降机构83的驱动力传递给连结体81,其上端部连接于连结体81。在本实施方式中,传递轴82为角柱状的棒体。
如图5中明确示出的那样,升降机构83具备:第1臂83a,其一端部通过固定销85被轴支承于托架84,并且其中间部被轴支承于传递轴82的下端部;第2臂83b,其一端部通过固定销85被轴支承于托架84;浮子83c,其安装于所述第2臂83b的另一端部;以及一对弹性构件83d、83d,其配置于第1臂83a和第2臂83b的前后两侧,通过将各臂83a、83b的远离固定销85的部位相互拉近,从而施加使各臂83a、83b成为相对折弯状态的力。所述升降机构83被构成为如下:随着浮子83c的升降而第2臂83b以固定销85为中心来转动,以第1臂83a和第2臂83b成为直线状的点为界,第1臂83a以固定销85为中心转动,从而第1臂83a相对于第2臂83b的折弯方向发生变化。并且,通过第1臂83a转动,升降机构83使传递轴82进行升降运动。
具体地说,第1臂83a被折弯成大致直角U字状,其自由端部通过固定销8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托架84。另外,在第1臂83a的内侧配置有传递轴82的下端部,该传递轴82的下端部通过转动轴86连接于第1臂83a。第2臂83b也被折弯成大致直角U字状,其自由端部通过固定销8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托架84。另外,在第2臂83b的折弯部分固定有浮子83c。浮子83c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中空球状,但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螺旋弹簧用作弹性构件83d,但是也可以采用其它弹性体。该弹性 构件83d通过设置于各臂83a、83b的连结轴83e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这些臂83a、83b。
如图2至图4所示,托架84用于将升降机构83固定于密封容器4,并且限制升降机构83的第1臂83a和第2臂83b的转动领域。具体地说,托架84具备:安装有固定销85的前后一对的固定壁84a、84a;将一对固定壁84a、84a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相互连结的连结壁84b;以及沿前后方向突出设置于固定壁84a的左右方向的另一端的上端部上的凸缘部84c,托架84通过该凸缘部84c接合于密封容器4的第1主体40。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架84由钢板一体成形,在凸缘部84c处利用螺栓接合于密封容器4。
具体地说,各固定壁84a呈在上下方向上垂直设置的平板状,设置有让所述第2臂83b的连结轴83e插通的第1窗部84d。该第1窗部84d被设定为不会随着第2臂83b的转动而与其连结轴83e造成干扰的大小和形状。连结壁84b呈在上下方向上垂直设置的平板状,在其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有能够让第1臂83a的另一端部突出的第2窗部84e。该第2窗部84e也被设定为不会随着第1臂83a的转动而与该第1臂83a造成干扰的大小和形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2窗部84e扩展至固定壁84a。第1臂83a和第2臂83b的各连结轴83e分别从托架84的各窗部84d、84e突出,其端部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连结于弹性构件83d。
另外,在一对固定壁84a、84a之间的、能够保证后述的液体排出装置3的动作的位置分别架设有:与第2臂83b卡合来限制该第2臂83b向下方的转动的第1转动限制销84f;与第2臂83b卡合来限制该第2臂83b向上方的转动的第2转动限制销84g;以及与第1臂83a卡合来限制该第1臂83a向下方的转动的第3转动限制销84h。
接着,说明转向部9。图7是将转向部9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转向部9具备配置于蒸气导入阀6的导入开口61b的下方的底板91(相当于第1转向壁部)、以及从底板91的周缘部向蒸气导入阀6侧突起的周侧壁92(相当于第2转向壁部),从而整体呈大致盘状。该转向部9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底板91置于水平的姿势借助前后一对支承构件93、93安装于托架8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91和周侧壁92由钢板一体成形。这样,转向部9具备底板91以及从该底板91垂直地突起的周侧壁92,而且它们一体成形,因此能够容易地成形。
具体地说,底板91是俯视呈大致矩形状的平板状体,在底板91的左右方向一端缘部(本实施方式中靠第1主体40的左侧壁40c侧的缘部)的前后方向中央部设置有让传递轴82插通的轴插通孔91a。在从该轴插通孔91a向左右方向的另一端缘部侧离开的位置,设 置有前后左右各一对的总共四个安装孔91b,该安装孔91b用于将底板91安装到支承构件93。
此外,轴插通孔91a还作为将积存在转向部9内的冷凝水向下方落下的排水孔发挥功能。该排水孔也可以另外设置一个或多个。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91为矩形状的平板,但是具体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使从蒸气导入阀6的导入开口61b喷出的导入蒸气的流入方向转向,其具体结构就不特别限定。例如,底板也可以俯视呈圆板状、俯视呈多角形状等,甚至还可以呈曲板状、波纹板状、碗状、半球状等。
周侧壁92为从底板91垂直地突起的垂直壁,具体地说,周侧壁92由前后左右各侧壁部92a、92a、92b、92b构成。此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周侧壁92为垂直壁,但是,只要能够使沿着底板91的导入蒸气的流动向上侧(即蒸气导入阀6侧)转向,其具体结构并不限定,例如也可以是从底板91平滑地连续设置的折弯壁等。另外,周侧壁92相对于底板91的角度也并不限定于垂直,也可以是锐角、钝角等。换言之,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周侧壁92使沿着底板91的导入蒸气的流动向正上方转向,但是,只要转向方向具有上方向(蒸气导入阀6侧方向)的矢量成分,其具体结构并不特别限定。此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周侧壁92的高度固定,但是也可以改变一部分或全部高度。
接着说明关于以上说明的液体排出装置3的动作。图8至图15分别表示液体排出装置3的一系列工序,具体地说,分别表示冷凝水流入工序、内压上升工序、冷凝水排出工序、排气工序,图8、10、12、14表示液体排出装置3的正面剖视图,图9、11、13、15分别是图8、10、12、14的B-B线剖视图。
首先,在初始状态下,如图8中用实线所示那样浮子83c位于最下位置。
在该状态下,第2臂83b抵接至第1转动限制销84f,并且第1臂83a抵接至第2转动限制销84h,由此限制各臂83a、83b进一步向下方转动。另外,各臂83a、83b的连结轴83e从弹性构件83d接受相互接近的方向的力,由这些连结轴83e的轴心和固定销85的轴心构成的三角形呈朝上的凸形状。
另外,在该状态下,由于第1臂83a位于转动领域的最下位置,因此传递轴82也位于下方位置。因此,如图9所示,蒸气导入阀6的阀棒63也位于下方位置,阀体62落座于阀座61a,由此蒸气导入阀6处于闭阀状态。另一方面,蒸气排出阀7的阀棒73也位于下方位置,阀体72从阀座71a离开,由此蒸气排出阀7处于开阀状态。
密封容器4内由于蒸气排出阀7被打开而处于大气压状态(在图8以及图9中用虚线箭头表示),因此冷凝水借助水头压力从储罐12经由止回阀5流入密封容器4内(图8中用 实线箭头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容器4的背压(冷凝水回收管14侧的压力)高于内压,排出口4b的止回阀5被封闭,由此冷凝水贮存到密封容器4内。
当冷凝水贮存到密封容器4内时,液面上升,随之如图8中用虚线所示那样浮子83c也通过浮力而上升。随着该浮子83c的上升,第2臂83b克服弹性构件83d施加的力而向上方转动。
伴随第2臂83b转动,各臂83a、83b的连结轴83e的各轴心与固定销85的轴心被配置成一条直线状。设该状态下的冷凝水的液位为基准液位,如果冷凝水贮存到超过该基准液位的位置,如图10中用虚线所示那样,第1臂83a借助弹性构件83d施加的力而向上方转动。
随着该第1臂83a向上方的转动,传递轴82上升,如图11所示,与此相应地蒸气导入阀6和蒸气排出阀7的各阀棒63、73也上升。在蒸气导入阀6中,随着该阀棒63的上升而阀体62被推向上方,从阀座61a离开,由此蒸气导入阀6成为开阀状态。另一方面,在蒸气排出阀7中,随着阀棒73的上升而阀体72被推向上方,落座于阀座71a,由此蒸气排出阀7成为闭阀状态。
在密封容器4内,由于蒸气排出阀7关闭而蒸气导入阀6打开,因此高压的蒸气以高流势流入密封容器4内(在图10以及图11中用虚线箭头表示)。从蒸气导入阀6的导入开口61b导入的蒸气如图10所示那样流向下方并碰到转向部9的底板91,从而减速并转向。该蒸气中沿着底板91流动的蒸气进一步碰到转向部9的周侧壁92而减速并转向。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排出装置3中,转向部9具有底板91以及从该底板91垂直地突起的周侧壁92,因此经蒸气导入阀6的导入开口61b以高流势导入的蒸气在碰到底板91之后进一步碰到周侧壁92,由此充分地减速,并且其流动方向向离开冷凝水的方向转变。
因而,该液体排出装置3能够使导入蒸气的流速充分地减慢,而且能够使其流动方向向离开冷凝水的方向转变,从而能够抑制导入蒸气以高流势接触到贮存在密封容器4内的冷凝水,因此如后述那样,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导入蒸气来实现密封容器4的内压上升,从而改善工作效率。
另外,此时密封容器4的内压因导入蒸气而提高,随着该内压超过储罐12的水头压力,设于流入口4a的止回阀5关闭,由此冷凝水向密封容器4内的流动停止。如上所述,由于该液体排出装置3改善了工作效率,因此与以往的装置相比内压上升效率良好,缩短了直到后述的冷凝水排出为止的时间,并且提高了冷凝水的排出能力。
当密封容器4的内压上升而超过密封容器4的背压时,设于排出口4b的止回阀5打开,如图12所示,贮存在密封容器4内的冷凝水开始排出(具体地说是加压输送)。此时,如图13所示,蒸气导入阀6维持开阀状态,蒸气排出阀7维持闭阀状态。随着该冷凝水的排出而密封容器4内的冷凝水的水位降低,与此相应地浮子83c也由于其重量而下降(在图12中用虚线表示)。随着该浮子83c的下降,第2臂83b克服弹性构件83d施加的力而向下方转动。
伴随第2臂83b转动,各臂83a、83b的连结轴83e的各轴心与固定销85的轴心被配置成一条直线状,此时冷凝水的液位达到所述基准液位。如果冷凝水继续排出而变得低于该基准液位,则弹性构件83d相应地位于比固定销85更下方的位置,如图14中用虚线所示那样,第1臂83a借助弹性构件83d施加的力而向下方转动。
随着该第1臂83a向下方的转动,传递轴82下降,如图15所示,与此相应地蒸气导入阀6和蒸气排出阀7的各阀棒63、73也下降。在蒸气导入阀6中,随着该阀棒63的下降而阀体62下降,落座于阀座61a,由此蒸气导入阀6成为闭阀状态。另一方面,在蒸气排出阀7中,随着阀棒73的下降而阀体72下降,从阀座71a离开,由此蒸气排出阀7成为开阀状态。
通过蒸气导入阀6关闭并且蒸气排出阀7打开,密封容器4内再次成为大气压,转移到如图8以及图9所示那样的初始状态。
即,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液体排出装置3,能够利用导入蒸气高效地提高密封容器4的内压,因此能够利用少量的导入蒸气有效地排出冷凝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103的正面剖视图,图17是表示该液体排出装置103的平面剖视图。另外,图18是表示该液体排出装置的转向部的立体图。
该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103在转向部109上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3,其它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3相同。
下面,以该转向部109的结构和布置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转向部109具备:在蒸气导入阀6的导入开口61b的下方沿着密封容器4的内壁面配置的大致矩形状的底板191(相当于第1转向壁部);以及从底板191的侧缘部中不沿着内壁面的一侧缘部向蒸气导入阀6侧突起的侧壁192(相当于第2转向壁部的一部分),其中,所述侧壁192与密封容器4的内壁共同构成从底板191的周缘部突起的周侧壁(相当于第2转向壁部)。
即,如图16和图17所示,转向部109以使底板191沿着密封容器4的第1主体40的内壁面、更详细地说第1主体40的前后侧壁40b、40b和左侧壁40c的方式予以配置,并以将底板191置于水平的姿势借助前后一对支承构件93、93安装于托架部84。此外,对于底板191的周缘部中沿着第1主体40的部分、具体地说与前后侧壁40b、40b、左侧壁40c相接触的部分而言,所述前后侧壁40b、40b和左侧壁40c作为转向部109的周侧壁的一部分发挥功能。换言之,转向部109的周侧壁由第1主体40的前后侧壁40b、40b、第1主体40的左侧壁40c以及侧壁192构成。
具体地说,底板191俯视呈大致矩形状,其周缘部中沿着第1主体40的内壁面的部分被成形为与这些内壁面的形状相配合的形状。在该底板191中靠第1主体40的左侧壁40c侧的缘部的前后方向中央部设置有让传递轴82插通的轴插通孔191a。在从该轴插通孔191a向侧壁192侧离开的位置,设置有前后左右各一对的总共四个安装孔191b,该安装孔191b用于将底板191安装到支承构件93。
此外,轴插通孔191a还作为排水孔发挥功能,这一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另外,底板191和排水孔的结构也与第1实施方式基本相同。
另一方面,侧壁192为从底板191的一侧缘部垂直地突起的垂直壁,延伸至其上端与第1主体40的顶壁40a相抵接。因而,所述侧壁192的上端被形成为沿着所述顶壁40a的内壁面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大致圆弧状。在该侧壁192的上部设置有贯通侧壁192的蒸气流通孔192a,用于使蒸气流通。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蒸气流通孔192a呈单一的长圆形,其开口面积大于蒸气导入阀6的蒸气导入开口61b。另外,在将转向部109安装于密封容器4的状态下,所述蒸气流通孔192a配置于比蒸气导入阀6的蒸气导入开口61b更高的位置(离开所贮存的冷凝水的位置)。此外,该蒸气流通孔192a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也可以是包括矩形状在内的多角形状、圆形状、椭圆形状等,而且其数目也不限于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设置多个蒸气流通孔192a的情况下,优选的是该多个蒸气流通孔192a的开口面积的总和大于蒸气导入阀6的导入开口61b的总开口面积。此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所述侧壁192的形状以及相对于底板191的角度等也无特别限定,可广泛采用其它结构。
当将该转向部109安装到密封容器4时,如上所述,在使底板191沿着第1主体40的前后侧壁40b、40b、左侧壁40c、并且使侧壁192的上端与顶壁40a相抵接的状态下,借助支承构件93并利用螺钉或铆钉等安装单元来将该转向部109安装到托架部84。由此,在蒸气导入阀6的周围,由该转向部109和密封容器4的内壁来形成暂时滞留蒸气的划分 室。在该划分室,从蒸气导入阀6的导入开口61b导入的蒸气在流速充分地减慢之后经蒸气流通孔192a流入冷凝水侧的空间。因此,该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3也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导入蒸气来实现密封容器的内压上升,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置3同样地能够改善工作效率。
此外,以上说明的液体排出装置3、103分别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的一例,其具体的结构等可以适当变更。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1)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都将转向部9、109一体成形,但是也可以分开构成底板91、191与周侧壁92、侧壁192,然后相互接合。
(2)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蒸气导入阀6的导入开口61b为一个,且被配置成朝向下方,但是蒸气导入阀6的导入开口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在该情况下,不需要所有导入开口都朝向下方,一部分导入开口也可以朝向侧方或上方。另外,在设置有多个导入开口的情况下,在朝向包括正下方在内的下方的导入开口与贮存在密封容器4内的冷凝水之间配置转向部。

Claims (5)

1.一种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封容器,分别设置有使液体流入的流入口和使该液体排出的排出口;
止回阀,分别设置于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排出口;
蒸气导入阀,具有使蒸气导入所述密封容器内的导入开口,该导入开口朝向下方;
蒸气排出阀,排出所述密封容器内的蒸气;
阀驱动机构,根据贮存在所述密封容器内的液体量使所述蒸气导入阀和所述蒸气排出阀驱动;以及
转向部,配置于所述导入开口与贮存在所述密封容器内的液体之间,其中,
所述转向部具有配置于所述导入开口与贮存在所述密封容器内的液体之间的第1转向壁部、以及从该第1转向壁部的周缘部的整周向所述蒸气导入阀侧突起的第2转向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转向壁部是水平配置的平板,所述第2转向壁部从该第1转向壁部垂直地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转向壁部的上端配置于比所述蒸气导入阀的导入开口更下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转向壁部沿着密封容器的内壁面而配置,所述第2转向壁部中从所述第1转向壁部的沿着所述内壁面的缘部突起的部分由所述密封容器的内壁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转向壁部中除由所述密封容器的内壁构成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延伸至所述密封容器的顶壁面而与该顶壁面相抵接,在所述延伸至所述密封容器的顶壁面而与该顶壁面相抵接的部分的上部设置有蒸气流通孔,该蒸气流通孔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蒸气导入阀的导入开口的总开口面积。
CN201320717840.0U 2013-11-14 2013-11-14 液体排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68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17840.0U CN203868671U (zh) 2013-11-14 2013-11-14 液体排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17840.0U CN203868671U (zh) 2013-11-14 2013-11-14 液体排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68671U true CN203868671U (zh) 2014-10-08

Family

ID=51649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17840.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68671U (zh) 2013-11-14 2013-11-14 液体排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686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5014A (zh) * 2021-06-25 2021-09-17 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疏水阀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5014A (zh) * 2021-06-25 2021-09-17 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疏水阀
CN113405014B (zh) * 2021-06-25 2022-12-27 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疏水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27872U (zh) 空气压缩机装置
CN203868671U (zh) 液体排出装置
CN103359489A (zh) 双斗不间断真空供粉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3453308A (zh) 自动真空排水装置
CN203453759U (zh) 自动真空排水装置
CN200993116Y (zh) 电磁阀控制水环真空泵前置式气水分离器
CN210531621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用弹簧浮子式水封装置
CN107432680A (zh) 一种智能电饭煲的气道开合装置
CN202195264U (zh) 蒸汽压力设备凝结水排放系统
CN107579267A (zh) 电解液储罐自动泄压装置
CN201803356U (zh) 纳米蒸汽发生器总成
CN207085542U (zh) 一种自动更换活性炭的层流罩
CN207437902U (zh) 新式油箱液位控制排气阀
CN205235740U (zh) 一种采用熄焦废水脱除烟气中so2的两级多孔吸收装置
CN205578860U (zh) 一种先导式自动排气阀
CN201121743Y (zh) 液压安全阀
CN203847728U (zh) 医药用水排气装置
CN207961026U (zh) 多台风机独立或叠加供风防回流装置
CN221035705U (zh) 一种汽水分离一体化移动供热罐箱
CN207178841U (zh) 一种叠式气动执行器
CN201554595U (zh) 合动力冷凝器
CN103727642B (zh) 空调扇水箱装置及空调扇
CN201714655U (zh) 一种排液阀的阀套
CN202812771U (zh) 一种气体管道疏水阀
CN202707459U (zh) 便携可调式气动真空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