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50506U - 插头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插头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50506U
CN203850506U CN201320879118.7U CN201320879118U CN203850506U CN 203850506 U CN203850506 U CN 203850506U CN 201320879118 U CN201320879118 U CN 201320879118U CN 203850506 U CN203850506 U CN 2038505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onnector
connector component
magnet
insulating body
but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7911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庆满
吴荣发
朱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7911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505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505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50506U/zh
Priority to US14/578,827 priority patent/US9466920B2/en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插头连接器组件,其可与设于电子设备的边框上的对接连接器磁性相吸,以提供插头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之间配合的保持力,所述对接连接器设有接合面,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包括与对接连接器的接合面贴合的平坦的对接面、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线缆延伸的方向与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对接面所在的平面形成夹角,以增加线缆与电子设备的边框之间的距离。

Description

插头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插头连接器组件的线缆的出线方向。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关于利用磁力吸附来实现公、母连接器电性连接的产品很多。而针对通过公连接器的接合面与母连接器的对接面接合来实现公、母连接器连接的产品,在现有技术中,将母连接器的线缆出线的方向设计成与对接方向相反的方案很多,例如,于2012年5月30日公告的公告号为CN101273499的中国专利,揭示了一种插头连接器组件,其可与设于电子设备的边框上的对接连接器磁性相吸,以提供插头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之间配合的保持力,所述对接连接器设有接合面,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包括与对接连接器的接合面贴合的对接面,此设计中,线缆的出线方向是与对接方向相反,不会影响插头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的配接,然而,常常由于空间的限制,线缆的出线方向是与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对接面所在的平面平行,如此设计,非常容易由于电子设备的边框上某一点的干涉,使得插头连接诶器与对接连接器的互配不紧密,而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且这种设计方案,也不方便操作者握持线缆。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问题的插头连接器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组件,其可以实现与对接连接器互配更紧密、降低接触不良、方便操作者握持的有益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头连接器组件,其可与设于电子设备的边框上的对接连接器磁性相吸,以提供插头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之间配合的保持力,所述对接连接器设有接合面,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包括与对接连接器的接合面贴合的平坦的对接面、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线缆延伸的方向与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对接面所在的平面形成夹角,以增加线缆与电子设备的边框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结构如下:
所述夹角为12度。
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包括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外侧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前端部及连接前端部的后端部,前述线缆自后端部向远离对接连接器的方向倾斜延伸。
所述外壳体包括设于后端部上的后壁,所述线缆自外壳体的后壁穿出,所述后壁所在的平面与对接连接器的接合面所在的平面相垂直。
所述外壳体包括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前端部、连接前端部的后端部及一体成型于后端部上的出线套筒,所述出线套筒自后端部向远离对接连接器的方向倾斜延伸。
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第一固持空间,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包括收容于第一固持空间内的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设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对接面齐平。
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凸出对接面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弹性对接部、自所述弹性对接部弯折延伸的连接部及与连接部连接的尾部,所述弹性对接部及尾部位于第一磁铁的前后两侧。
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第二固持空间,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包括收容于第一固持空间内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设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对接面齐平。
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分别位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对接部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第二磁铁的极性相同。
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贴合于绝缘本体上的薄膜片,所述薄膜片设有供导电端子穿设而出的开口。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揭示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将线缆出线方向设置成与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对接面所在的平面形成夹角,当插头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时,不但方便操作者握持,还可以与电子设备的边框之间保持有一定的间隙,防止因为互相干涉而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符合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组件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组件的侧视图。
图7是符合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组件与电子设备的边框配合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绝缘本体 1 对接面 10
插头连接器组件 100 基部 11
第一固持空间 110 抵挡部 111
突出部 112 “L”型收容槽 113
凸肋 1131 第二固持空间 114
延伸部 12 凹槽 121
凸块 1210 凸缘 122
端子槽 13 凸台 14
凹陷部 15 导电端子 2
接合面 20 对接连接器 200
边框 201 对接端子 202
第一磁性元件 203 第二磁性元件 204
弹性对接部 21 弯折部 211
凸部 212 连接部 22
尾部 23 第一磁铁 3
主体部 31 第一表面 311
台阶部 32 第二磁铁 4
第二表面 41 线缆 5
外壳体 6 顶壁 61
底壁 62 侧壁 63
臂部 64 前端部 65
前端面 651 收容空间 652
后端部 66 后端面 661
后壁 67 出线套筒 68
固持件 7 横梁 71
定位柱 72 竖直部 721
凸起 722 卡持部 73
薄膜片 8 开口 8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插头连接器组件100,其可传输电源信号或者传输符合USB 2.0传输协议的信号,该插头连接器组件100可与设于电子设备(未图示)的边框201上的对接连接器200磁性相吸以提供插头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200之间配合的保持力。所述对接连接器200设有一接合面20,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100包括设有与对接连接器200的接合面20贴合的平坦的对接面10、绝缘本体1、设置于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的第一磁铁3、第二磁铁4、与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的线缆5以及设于绝缘本体1外侧的外壳体6。
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后延伸的延伸部12。所述基部11在对接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延伸部12在对接方向上的尺寸。所述基部11的后端设有第一固持空间110,前述第一磁铁3沿平行对接面10所在平面的方向插入收容于第一固持空间110内。所述基部1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第一固持空间110相邻设置的抵挡部111及与第一固持空间110相邻设置并与抵挡部111对应连接的突出部112。所述抵挡部111与对应的突出部112连接构成“L”型收容槽113,所述“L”型收容槽113设有若干凸肋1131,所述凸肋1131与第一磁铁3干涉配合,用以增加第一磁铁3与第一固持空间110之间的固持力。所述延伸部12包括自左右两侧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121、自凹槽121向左右两侧凸伸的凸块1210及一对自延伸部12的后端向两外侧延伸的凸缘122,所述凸缘122自延伸部12的后端向两外侧水平延伸。所述绝缘本体1还设有若干收容导电端子2且与第一固持空间110连通的若干端子槽13,所述端子槽13自基部11向后延伸并贯穿延伸部12,所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形成于相邻端子槽13之间的凸台14,用以将各导电端子2间隔开,所述凸台14的后端形成有凹陷部15。
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可与对接连接器200电性连接的弹性对接部21、自所述弹性对接部21弯折延伸的连接部22及与连接部22连接的尾部23。所述弹性对接部21包括一弧形的弯折部211,所述弯折部211包括一隆起的与对接连接器200的对接端子202电性对插的凸部212。如此设计,可防止导电端子2的弹性对接部21上附着异物,可能使弹性对接部21和与对接连接器200的对接端子202之间的电连接受到损失,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导电端子2上设计该凸部212可以保证对插的紧密性。所述导电端子2的尾部23可与上述线缆5焊接连接。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一包覆体(未图示),所述包覆体包覆于导电端子2与线缆5的焊接区域。所述导电端子2的弹性对接部21与尾部23位于第一磁铁3的两侧。所述第一磁铁3在对接方向上与导电端子2的连接部22部分重叠。
所述第一磁铁3呈“凸”型,其包括主体部31及自主体部31左右两侧向外延伸的台阶部32,所述主体部31在对接方向上的厚度大于台阶部32在对接方向上的厚度。所述台阶部32收容于前述“L”型收容槽113内。所述第一磁铁3的主体部31设有第一表面311,所述第一表面311与插头连接器组件100的对接面10齐平。前述基部11上的抵挡部111分别抵挡于相对应的台阶部32的两外侧。所述突出部112抵挡于台阶部的上侧,以防止第一磁铁3向上退出。在本实用新型中,端子槽13与第一固持空间110是连通的,采用组装的方式将第一磁铁3装设于绝缘本体1内,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第一磁铁3采用点胶的方式与绝缘本体1连接,因点胶而造成导电端子2粘住,不能弹性下压的风险,进而减少了产品不良率的出现。
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向前抵靠于第一磁铁3的固持件7,可用于阻挡第一磁铁3向后退出。所述固持件7包括狭长状的横梁71、自横梁71左右两侧向下延伸的定位柱72及自横梁71向下突出的若干卡持部73。该等卡持部73彼此间隔设置,且该等卡持部73向下突出的高度不大于定位柱72向下延伸的高度,所述卡持部73在对接方向上的宽度不大于端子槽13在对接方向上的宽度,当固持件7组装至绝缘本体1上时,所述卡持部73可收容于端子槽13内。所述定位柱72包括竖直部721及自竖直部721向内突出的凸起722。前述绝缘本体1的延伸部12上的凹槽121具有可收容定位柱72竖直部721的宽度,所述凹槽121上的凸块1210可限位定位柱72上的凸起722,且所述凸块1210与凸起722相卡合可防止固持件7向上退出绝缘本体1。所述延伸部12后端的凸缘122向前抵靠于所述固持件7的定位柱72的后端,可防止固持件7向后退出。
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第二磁铁4,所述第二磁铁4呈矩形状,其包括一第二表面41,所述第二表面41与插头连接器组件100的对接面10齐平。所述绝缘本体1于其基部11上还设有固持第二磁铁4第二固持空间114,所述第二磁铁4与第二固持空间114的连接可通过组装的方式,当然由于第二磁铁4离导电端子2的距离较远,且收容第二磁铁4的第二固持空间114与端子槽13不连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磁铁4与第二固持空间114的连接也可通过用胶粘贴的方式。所述第一磁铁3与第二磁铁4分别位于所述导电端子2的弹性对接部21的前后两侧,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插头连接器组件100上设计两个磁铁3,4可以保证插头连接器组件100的整体结构平衡,而且还可以增强与对接连接器200的磁性吸附力,达到良好的电连接效果。所述对接连接器200设有与插头连接器组件100的第一、第二磁铁3、4配合的第一、第二磁性元件203、204,其中一、第二磁铁3、4极性相同,第一、第二磁性元件203、204极性也相同,但第一、第二磁性元件203、204与第一、第二磁铁3、4的极性相反以形成与插头连接器组件100磁性相吸,提供两者之间配合的保持力。
所述外壳体6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1的外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6也可以通过组装的方式设于绝缘本体1外侧。所述外壳体6包括顶壁61、底壁62、连接顶壁61与底壁62的一对侧壁63以及自顶壁61向对接方向凸伸的若干臂部64。所述若干臂部64分别自所述顶壁61的前端缘和后端缘向对接方向凸伸,以加强插头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20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所述外壳体6还包括设有前端面651且可与电子设备接触的前端部65及连接前端部65的后端部66,所述后端部66包括与前端面651位于同一侧的后端面661及供线缆5穿出的后壁67。所述前端面651与后端面661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6的后端部66上的后端面661与前端部65上的前端面651沿着对接面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形成一夹角。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6的后端部66上的后端面661与前端部65上的前端面651之间可构造成一台阶状。只要当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200配接后,所述后端面661与接合面20在对接方向上的距离大于对接面10与接合面20在对接方向上的距离即符合本实用新型的需求,以保证插头连接器组件100的后端部66与电子设备的边框201之间形成有间隙,防止在电子设备的边框201上有其它干涉物时,而使得插头连接器组件100的导电端子2向外侧撑开,而导致插头连接器组件100的导电端子2与对接连接器200配合不紧密。所述外壳体6的前端部65包括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1外侧时形成的收容绝缘本体1的收容空间652。
所述外壳体6还包括一体成型于外壳体6的后端部66上供线缆5出线的出线套筒6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出线套筒68自后端部66向远离对接连接器200的方向倾斜延伸。当插头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时,所述出线套筒68与接合面20所在的平面在对接方向上的距离大于对接面10与接合面20在对接方向上的距离。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线缆5自外壳体6的后壁67穿出并向电子设备边框的外侧倾斜延伸。所述外壳体6的后壁67所在的平面与对接连接器200的接合面20所在的平面相垂直。所述线缆5延伸的方向与插头连接器组件100的对接面10所在的平面形成夹角a,所述夹角a为12度。将线缆5出线方向相对于插头连接器组件100的对接面10设置成一定角度向外侧倾斜延伸,当插头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电性连接时,不但方便操作者握持,还可以与电子设备的边框201保持有一定的间隙,防止因为互相干涉而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
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100进一步包括贴合于绝缘本体1上的薄膜片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薄膜片8采用PET材料制成。该薄膜片8设有供导电端子2穿设而出的开口8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头连接器组件100的对接面10即为与对接连接器200的接合面20相贴合的薄膜片8的表面。当然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薄膜片8,若不设置薄膜片8,插头连接器组件100的对接面10即为与对接连接器200相贴合的绝缘本体1的表面。
组装该插头连接器组件100时,首先将导电端子2自后向前插入固持于绝缘本体1的端子槽13内,将第一磁铁3沿着平行对接面10所在平面的方向插入收容于第一固持空间110内,再将固持件7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并向前抵接于第一磁铁3,将线缆5与导电端子2进行焊接连接,并将包覆体(未图示)包覆于线缆5与导电端子2的焊接处,以保护焊点。然后通过一体成型的方法在绝缘本体1的外侧包覆一外壳体6,再然后将第二磁铁4安装至绝缘本体1的第二固持空间114内,最后将薄膜片8贴合于绝缘本体1的表面。通过插头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的磁性相吸实现两者之间的电性连接,此时导电端子2在对接方向上受到对接连接器200给予的力的方向与第一、第二磁铁3、4受到的磁吸力的方向相反。所述导电端子2受到的力的方向自对接方向所在的方向水平向右,所述第一、第二磁铁3、4受到的磁吸力的方向自对接方向所在的方向水平向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组件100的将线缆5出线方向设置成与插头连接器组件100的对接面10所在的平面形成夹角,当插头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电性连接时,不但方便操作者握持,还可以与对接连接器200之间保持有一定的间隙,防止因为互相干涉而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Claims (10)

1.一种插头连接器组件,其可与设于电子设备的边框上的对接连接器磁性相吸,以提供插头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之间配合的保持力,所述对接连接器设有接合面,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包括与对接连接器的接合面贴合的平坦的对接面、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延伸的方向与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对接面所在的平面形成夹角,以增加线缆与电子设备的边框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12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包括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外侧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前端部及连接前端部的后端部,前述线缆自后端部向远离对接连接器的方向倾斜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设于后端部上的后壁,所述线缆自外壳体的后壁穿出,所述后壁所在的平面与对接连接器的接合面所在的平面相垂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前端部、连接前端部的后端部及一体成型于后端部上的出线套筒,所述出线套筒自后端部向远离对接连接器的方向倾斜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第一固持空间,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包括收容于第一固持空间内的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设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对接面齐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凸出对接面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弹性对接部、自所述弹性对接部弯折延伸的连接部及与连接部连接的尾部,所述弹性对接部及尾部位于第一磁铁的前后两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第二固持空间,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包括收容于第一固持空间内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设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对接面齐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分别位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对接部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第二磁铁的极性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贴合于绝缘本体上的薄膜片,所述薄膜片设有供导电端子穿设而出的开口。 
CN201320879118.7U 2013-12-30 2013-12-30 插头连接器组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505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79118.7U CN203850506U (zh) 2013-12-30 2013-12-30 插头连接器组件
US14/578,827 US9466920B2 (en) 2013-12-30 2014-12-22 Magnetic connector for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79118.7U CN203850506U (zh) 2013-12-30 2013-12-30 插头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50506U true CN203850506U (zh) 2014-09-24

Family

ID=51563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79118.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50506U (zh) 2013-12-30 2013-12-30 插头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50506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3512A (zh) * 2018-06-05 2018-12-07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件模组及其制程方法
CN111342314A (zh) * 2018-11-30 2020-06-26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
US10992092B2 (en) 2018-11-30 2021-04-27 Molex, Llc Connector that connects to electric wires and to other connectors
US11024990B2 (en) 2018-11-30 2021-06-01 Molex, Llc Connector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multiple cables to electrical device
USD922330S1 (en) 2019-03-26 2021-06-15 Molex, Llc Connector
USD953989S1 (en) 2019-03-26 2022-06-07 Molex, Llc Connector
USD953990S1 (en) 2019-03-26 2022-06-07 Molex, Llc Connector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3512A (zh) * 2018-06-05 2018-12-07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件模组及其制程方法
CN108963512B (zh) * 2018-06-05 2023-11-14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件模组及其制程方法
CN111342314A (zh) * 2018-11-30 2020-06-26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
US10992070B2 (en) 2018-11-30 2021-04-27 Molex, Llc Connector that connects to electric wires and to other connectors
US10992092B2 (en) 2018-11-30 2021-04-27 Molex, Llc Connector that connects to electric wires and to other connectors
US11024990B2 (en) 2018-11-30 2021-06-01 Molex, Llc Connector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multiple cables to electrical device
USD922330S1 (en) 2019-03-26 2021-06-15 Molex, Llc Connector
USD953989S1 (en) 2019-03-26 2022-06-07 Molex, Llc Connector
USD953990S1 (en) 2019-03-26 2022-06-07 Molex, Llc Connect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50506U (zh) 插头连接器组件
CN201355687Y (zh) 电连接器
CN202009112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741832U (zh) 电连接器
CN201708389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708388U (zh) 电连接器组件
TWM601914U (zh) 插頭電連接器與插座電連接器
CN205029121U (zh) 线缆连接装置及电连接器的组合
CN104810651A (zh) 连接器
CN104092059A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CN204179274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3094736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3531965A (zh) 电连接器
CN104124549A (zh) 电连接器
CN107978901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4241940A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4577460A (zh) 电连接器
CN105470713A (zh) 电连接器
CN205452597U (zh) 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106684648A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14478259U (zh) 电连接器
CN203351889U (zh)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CN201829725U (zh) 电连接器
CN201797194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4752875A (zh) 磁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