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50338U - 引线架及树脂成型体、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引线架及树脂成型体、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50338U CN203850338U CN201420158263.0U CN201420158263U CN203850338U CN 203850338 U CN203850338 U CN 203850338U CN 201420158263 U CN201420158263 U CN 201420158263U CN 203850338 U CN203850338 U CN 2038503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ading part
- jut
- anchoring
- light
- lead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93—Batch processes
- H01L24/95—Batch processes at chip-level, i.e. with connecting carried out on a plurality of singulated devices, i.e. on diced chips
- H01L24/97—Batch processes at chip-level, i.e. with connecting carried out on a plurality of singulated devices, i.e. on diced chips the devices being connected to a common substrate, e.g. interposer, said common substrate being separable into individual assemblies after connect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5001—Core members of the connector
- H01L2224/45099—Material
- H01L2224/451—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 H01L2224/45138—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 melting at a temperature of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950°C and less than 1550°C
- H01L2224/45144—Gold (Au) as principal constitu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5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4822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48245—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 H01L2224/48247—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connecting the wire to a bond pad of the ite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81—Encap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引线架及树脂成型体、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其中一种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防止发光元件安装用反射体和发光装置的沿着缝隙部的纵向的断裂,并提高这些装置的长期耐久性和可操作性。该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1)的特征在于,经由连结部(11)连接设置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该单位安装区域(10)由两个以上的相互隔离的引线部(20)、(21)构成,在构成单位安装区域的两个以上的引线部(20)、(21)中,至少在一个引线部(21)设置向同区域的相邻的另一引线部(20)侧突出的单个或多个锚固用突起部(2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发光元件安装用树脂成型体及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安装有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LD)等发光元件的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发光装置”)具有可以发出可视性优异的高辉度的光,并且可以小型化,且耗电量低、寿命长的很多优点。因此,发光装置可作为例如电灯泡、筒灯、衬底照明光、路灯、信号机等照明器具、液晶显示器等背光光源等使用,其用途正在迅速扩大。
发光装置通过如下方法制作,例如,在纵横地空出间隔连结支承多个单位安装区域的引线架的表面上,制作具有形成使单位安装区域的一部分作为底面露出的凹部的多个孔的树脂成型体,并将该树脂成型体以每个单位安装区域进行单片化,制作具有1个凹部的反射体(进行了单片化的树脂成型体),并在该反射体的凹部底面的单位安装区域安装发光元件。
图10是示意地表示现有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俯视图。图11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问题的示意图。图12是示意地表示现有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反射体104背面侧的面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所示的引线架100具有:由第一、第二引线部110、111和将第一、第二引线部110、111隔离的缝隙部构成的单位安装区域101;由纵横地连结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1的连结片102a、102b、102c构成的连结部102。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如图11所示,在引线架100的表面上一体成型具有形成多个凹部120的多个孔的树脂层来制作树脂成型体103,在连结片102a、102b、102c的部分切断得到的树脂成型体103,以每个单位安装区域101进行单片化,由此,制作用于安装发光元件(未图示)的反射体(进行了单片化的树脂成型体)104,并在反射体104上安装发光元件。
与现有的反射体104一体成型的树脂层的结构为:具有如覆盖形成于第一、第二引线部110、111表面的树脂层那样由第一、第二引线部110、111支承的部分和如形成于隔离第一引线部110和第二引线部111的缝隙部内的树脂层那样不存在支承体的部分。另外,反射体104是数十微米单位的极薄结构物,因此,具有形成于缝隙部内而不存在支承体的树脂层的机械强度不足的问题。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从外部在反射体104(特别是位于第一引线部110的边沿110b和第二引线部111的边沿111b之间的缝隙部的中央位置112及其周边)承受应力115的情况下,这种机械强度的不足容易引起在主要沿着缝隙部的方向上的树脂层的断裂。在使用反射体104的发光装置中也容易引起同样的树脂层的断裂。因此,缝隙部内树脂层的机械强度的不足成为使反射体104或发光装置的不良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078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6227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在该引线架上一体成型树脂层的发光元件安装用树脂成型体及将该树脂成型体进行单片化并安装了发光元件的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从而能够得到即使从外部施加应力也难以断裂的反射体和发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等为了解决所述课题,重复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在由两个以上的引线部和将该引线部相互隔离进行绝缘的缝隙部构成的单位安装区域,在至少一个引线部设置向相同单位安装区域中相邻的另一引线部侧突出并将缝隙部部分地或整体地横穿的锚固用突起部,由此,可以显著地抑制反射体或发光元件沿着缝隙部断裂,显著地提高它们的长期耐久性和可操作性,最终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即,本实用新型提供下述(1)~(7)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下述(8)~(10)的发光元件安装用树脂成型体及下述(11)~(13)的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
(1)一种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其特征在于,将由两个以上的相互隔离的引线部构成的单位安装区域经由连结部连接设置多个而成,在构成单位安装区域的两个以上的引线部中,在至少一个引线部设置向同区域的相邻的另一引线部侧突出的单个或多个锚固用突起部。
(2)如上述(1)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其中,在一个引线部的与另一引线部相对的一侧的角部设置锚固用突起部。
(3)如上述(2)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其中,锚固用突起部沿相对于与另一引线部相对的方向向斜向外侧倾斜的方向延伸。
(4)如上述(1)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其中,锚固用突起部越过将一个引线部和另一引线部之间隔离的缝隙部分的中央位置,向另一引线部侧延伸。
(5)如上述(4)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其中,锚固用突起部越过另一引线部的与一个引线部相对的边沿的最接近一个引线部的位置,延伸到另一引线部侧。
(6)如上述(1)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其中,在构成单位安装区域的两个以上引线部的相互相邻的多个边沿中,在具有最接近该单位安装区域的中央位置的边沿的引线部的该边沿设置锚固用突起部,或者,在相邻的另一引线部的与该边沿相对的边沿设置锚固用突起部。
(7)如上述(1)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其中,锚固用突起部为半蚀刻部。
(8)一种发光元件安装用树脂成型体,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锚固用突起部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树脂层,其具有多个孔,通过将该树脂层向引线架一体成型,所述多个孔形成为使所述引线架所具有的构成单位安装区域的两个以上引线部的表面作为底面露出的多个凹部。
(9)如上述(8)的发光元件安装用树脂成型体,其中,锚固用突起部在表面具有树脂层。
(10)如上述(9)的发光元件安装用树脂成型体,其中,锚固用突起部为将背面侧薄壁化了的半蚀刻部,在该背面侧具有树脂层,并且,正面侧也具有包围所述凹部的所述树脂层。
(11)一种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锚固用突起部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的单位安装区域;树脂层,其具有孔,通过将该树脂层向该单位安装区域一体成型,所述孔形成为使该单位安装区域的表面作为底面露出的凹部;发光元件,在作为凹部的底面露出的该单位安装区域表面与各引线部可通电地安装;由充填于凹部的透明性树脂构成的透明性树脂层。
(12)如上述(11)的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其中,锚固用突起部在表面具有树脂层。
(13)如上述(12)的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其中,锚固用突起部为将背面侧薄壁化了的半蚀刻部,在该背面侧具有树脂层,并且,正面侧也具有包围所述凹部的所述树脂层。
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具有:由两个以上的引线部和将两个以上的引线部相互隔离的缝隙部构成的单位安装区域、将单位安装区域连接设置多个的连结部、单个或多个锚固用突起部,该锚固用突起部从构成单位安装区域的两个以上的引线部中的至少一个引线部向同区域的相邻的另一引线部侧突出。由此,可靠地防止一个引线部和另一引线部的短路,并且,锚固用突起部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缝隙部或将缝隙部沿着纵向延长的空间中。在树脂成型体中,变成锚固用突起部扎入填埋缝隙部的树脂层中而存在的状态。由此,在将树脂成型体单片化而得到的反射体、发光装置中,缝隙部周边的树脂层的耐久性(机械强度),特别是对沿着缝隙部的弯折的耐久性显著提高。其结果,可以显著地抑制沿着缝隙部的断裂,能够显著地增加可作为产品使用的反射体和发光装置的取得个数。
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的锚固用突起部通过调整其长度等,能够成为在树脂成型体的单片化时不需要裁断的部分。换而言之,本实用新型的锚固用突起部可以配置于树脂成型体的单片化时不裁断的区域。因此,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锚固用突起部,能够增加可作为产品使用的反射体和发光装置的取得个数,同时抑制裁断刀的不必要的损耗,降低裁断刀的更换次数,在工业上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通过将锚固用突起部设于一个引线部的与另一引线部相对的一侧的角部,可以构成由锚固用突起部和另一引线部的与一个引线部相对的一侧的边沿包围缝隙部的支承体,因此,在将树脂成型体进行单片化后的反射体和发光装置中的缝隙部周边的树脂层的机械强度增加,可以显著地抑制沿着缝隙部的断裂。
另外,锚固用突起部沿着相对于与另一引线部相对的方向向斜向外侧倾斜的方向延伸,通过以上述方式构成,缝隙部不会沿纵向笔直地延伸,缝隙部能够以至少具有一个弯折部分的方式构成。其结果,对纵向应力的缝隙部及其周边的树脂层的耐久性进一步提高,能够显著地抑制沿着缝隙部的纵向的断裂。
另外,锚固用突起部越过将一个引线部和另一引线部之间隔离的缝隙部的中央位置,向另一引线部侧延伸,通过以上述方式构成,在仅由树脂层构成的缝隙部中最容易断裂的缝隙部的中央位置配置树脂层的支承体,能够增强缝隙部的树脂层的机械强度,显著地抑制沿着缝隙部的纵向的断裂。
另外,锚固用突起部越过另一引线部的与一个引线部相对的边沿的最接近一个引线部的位置,延伸到另一引线部侧,通过以上述方式构成,能够形成由具有锚固用突起部的一个引线部和另一引线部的边沿包围的较小的缝隙部。其结果,在反射体和发光装置中,抑制沿着缝隙部的纵向的断裂的效果显著地变大。
另外,优选地,在构成单位安装区域的两个以上引线部的相互相邻的多个边沿中,在具有最接近该单位安装区域的中央位置的边沿的引线部的该边沿设置锚固用突起部,或者,在相邻的另一引线部的与该边沿相对的边沿设置锚固用突起部。在单位安装区域覆盖形成树脂层的情况下,最容易断裂的是具有最接近单位安装区域的横向的中央位置的边沿的引线部的该边沿附近。因此,通过在该边沿上设置锚固用突起部,可以有效地实施抑制在该边沿附近的断裂的加强。另外,在与具有最接近单位安装区域的横向的中央位置的边沿的引线部相对的相邻的另一引线部的边沿设置锚固用突起部,也能够得到大致相同的断裂抑制效果。
另外,锚固用突起部成为通过半蚀刻而形成的半蚀刻部,通过以上述方式构成,在锚固用突起部的下侧表面也覆盖形成树脂层,因此,树脂层和锚固用突起部的一体化的程度变高,并能够进一步提高缝隙部中的树脂层的机械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元件安装用树脂成型体具有:具有锚固用突起部的所述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树脂层,其具有多个孔,通过将该树脂层向引线架一体成型,所述多个孔形成为使该引线架所具有的构成单位安装区域的两个以上引线部的表面作为底面露出的多个凹部,通过以上方式构成,在单片化时,能够抑制沿着缝隙部的纵向的断裂,增加反射体和发光装置的产量。
另外,锚固用突起部在其表面具有树脂层(即,锚固用突起部被树脂层覆盖),由此,存在于缝隙部的树脂层的机械强度进一步增强,在单片化时,显著地抑制沿着缝隙部的纵向的断裂。
另外,作为锚固用突起部在表面具有树脂层的方式,可列举如下方式:锚固用突起部为对背面侧进行了薄壁化的半蚀刻部,在该背面侧具有树脂层,并且,正面侧也具有包围所述凹部的所述树脂层。通过以该方式构成,可以在锚固用突起部的正面侧及背面侧表面容易地覆盖形成树脂层,因此,锚固用突起部变成像楔子一样扎入树脂层的状态,锚固用突起部和树脂层的一体化的程度变高,能够更进一步增强缝隙部的树脂层的机械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具有:具有锚固用突起部的所述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的单位安装区域、具有通过对该单位安装区域的一体成型而形成该单位安装区域的表面作为底面露出的凹部的孔的树脂层、在作为凹部的底面露出的该单位安装区域表面与各引线部可通电地安装的发光元件、由充填于凹部的透明性树脂构成的透明性树脂层,通过以上述方式构成,可以显著地抑制单位安装区域的沿着缝隙部的纵向的断裂,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因此,可操作性显著地提高,在输送时或向照明设备等安装时等断裂而成为不合格品的情况非常少。
另外,锚固用突起部在其表面具有树脂层(即,利用树脂层覆盖锚固用突起部),由此,可以更进一步抑制单位安装区域的沿着缝隙部的纵向的断裂,因此,发光装置的长期耐久性、可操作性等进一步提高。
另外,锚固用突起部为对背面侧进行了薄壁化的半蚀刻部,在该背面侧具有树脂层,并且,正面侧也具有包围凹部的树脂层,锚固用突起部整体被树脂层覆盖,通过以上述方式构成,锚固用突起部和树脂层的一体化的程度变高,基本能够防止单位安装区域的沿着缝隙部的纵向的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单位安装区域的结构的示意图,(a)是俯视图,(b)是在(a)的X-X切断面线的剖视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引线架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单位安装区域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将第二~四实施方式的引线架的主要部分的结构放大并示意地表示的俯视图;
图5是将第五~六实施方式的引线架的主要部分的结构放大并示意地表示的俯视图;
图6是将第七~九实施方式的引线架的主要部分的结构放大并示意地表示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树脂成型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示意图,(a)是表示树脂成型体的正面侧的面的俯视图,(b)是表示树脂成型体的背面侧的面的俯视图,(c)是主要部分放大图,(d)是在(c)的切断面线Y-Y的剖视图,(e)是在(c)的切断面线Z-Z的剖视图;
图8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单位安装区域及具有该单位安装区域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引线架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示意地表示现有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问题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现有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反射体的背面侧的面的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1D、1E、1F、1G、1H、2、18 引线架
10、10A、10B、10C、10D、10E、10F、10G、10H、13、14、15、16、16a、17、75 单位安装区域
11 连结部
11a、11b、11c 连结片
12 框部
20、24、28、32、35、45、49、53、57、60、76 第一引线部
21、25、29、33、36、39、46、51、55、58、61、77 第二引线部
22、22a、22b、26、30、34、37、40、47a、47b、79a、79b、80a、80b锚固用突起部
23、27、48、50、52、54、56、59、62 缝隙部
65 树脂成型体
66 发光装置
68 树脂层
68a 反射部
68b 绝缘部
68c 保护部
69 凹部
70 发光元件
71、72 接合线
78 第三引线部
81 第一缝隙部
82 第二缝隙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单位安装区域10的结构的示意图。(a)是俯视图,(b)是在(a)中的X-X切断面线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引线架1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中,将纸面的纵方向及横方向分别作为纵向及横向。另外,在图2所示的引线架1中,将单位安装区域10纵横地连接设置各9列,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纵横地连接设置任意数的列。
如图2所示,引线架1具有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纵横地连结支承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的连结部11。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经由连结部11被纵横地连接设置。
单位安装区域10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引线部20;第二引线部21;缝隙部23,该缝隙部23是沿纵向延伸的带状空间,将第一、第二引线部20、21在横向上隔离;锚固用突起部22,该锚固用突起部22设于第二引线部21的隔着缝隙部23与第一引线部20相对的一侧的角部21c、21d。
在单位安装区域10中,第一、第二引线部20、21均具有纵向成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的基本形状,以隔着缝隙部23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此外,第一引线部20在隔着缝隙部23与第二引线部21相对的一侧的两个角部设有大致直角三角形形状的切口。由此,可靠地防止第一、第二引线部20、21经由锚固用突起部22短路。另外,对第一、第二引线部20、21的周缘部20a、21a实施半蚀刻,厚度比其它部分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引线部20、21的基本形状为大致矩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矩形的四角以三角形、四边形等形状缺损的形状、矩形的四角成圆的形状、正方形、菱形、半圆形、椭圆形等。
在单位安装区域10形成树脂层来制作发光装置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第一引线部20具有安装发光元件的承载垫的功能,并且,使其作为正负中的一个电极发挥作用,第二引线部21可以作为正负中的另一个电极发挥作用。当然,也可以使第一引线部20只具有电极功能,使第二引线部21具有承载垫功能和电极功能。
锚固用突起部22由锚固用突起部22a、22b构成,该锚固用突起部22a、22b与第二引线部21连续地相连,分别设于作为第二引线部21的隔着缝隙部23与第一引线部20相对的一侧的两个角的角部21c、21d,向第一引线部20的一侧突出。锚固用突起部22a、22b不与第一引线部20及连结部11接触,是分别沿着向斜向外侧(纵向的斜上方及斜下方)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带状体,存在于将缝隙部23沿纵向延伸的区域内。
通过设置这种锚固用突起部22a、22b,使锚固用突起部22a、22b被填埋在树脂层中,利用锚固效果支承树脂层,并且,缝隙部23在纵向上不会几乎笔直地延伸,而是在缝隙部23形成弯折的部分。由此,缝隙部23内的树脂层呈现对纵向的应力的耐久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引线部20的边沿20b和第二引线部21的边沿21b相互相对。而且,这些边沿20b、21b中,最接近单位安装区域10的横向的中央位置(位于从单位安装区域10的横向两端等距离的位置)的边沿为边沿20b。在单位安装区域10上覆盖形成树脂层的情况下,最容易断裂的是边沿20b周边。因此,虽然通过在该边沿20b设置锚固用突起部,可以有效且显著地抑制在边沿20b周边的断裂,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最接近单位安装区域10的横向的中央位置的边沿20b相对的第二引线部21的边沿21b形成锚固突起部22。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得到与在边沿20b设置锚固用突起部大致相同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抑制在边沿20b周边的断裂。
通过上述的各结构,在由引线架1的表面上一体成型了树脂层的树脂成型体的单片化而得到的反射体及发光装置中,能够增强缝隙部23周边的树脂层的机械强度,抑制沿着缝隙部23的断裂,降低不良率,并且提高它们的长期的耐久性及可操作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线架1通过对一张金属板实施规定的蚀刻处理而制作,因此,锚固用突起部22a、22b以与第二引线部21连续的方式一体形成,由与第二引线部21相同的材料构成。由此,第二引线部21和锚固用突起部22a、22b的连接强度变高,可以进一步抑制制作反射体或发光装置时在缝隙部23周边的断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锚固用突起部22a、22b以越过表示缝隙部23的中央位置的假想线α并向第一引线部20侧延伸的方式构成。缝隙部23的中间是指在缝隙部23的区域中,在横向上距离边沿20b和边沿21b双方等距离的位置,边沿20b是第一引线部20的与第二引线部21相对的一侧的沿纵向延伸的边沿,边沿21b是第二引线部21的与第一引线部20相对的一侧的沿纵向延伸的边沿。如前所述,由于第一、第二引线部20、21在横向大致平行地配置,且它们的形状为大致矩形形状,因此,边沿20b、21b也大致平行。因此,缝隙部23的中间成为纵向的直线,由图1所示的假想线α表示。
通过该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制作反射体或发光装置时的缝隙部23周边的机械强度,显著地抑制在缝隙部23周边的断裂,显著地降低不良率。
在第一、第二引线部20、21的表面上可以形成由金、银、铜、铝等构成的金属层。金属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构成金属层的金属种类等适当选择。例如,在金属为银的情况下,从抑制金属层的变色或发热、剥离等的观点来看,优选为0.5μm~20μm,更优选为1μm~15μm。金属层可以利用例如电镀、化学镀、蒸镀、溅射、扩散等各种方法形成。另外,引线框架1可以使用导电良好的金属材料,通过蚀刻法等形成。作为金属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体积电阻不足0.07Ω·m,且导热率为60W/(m·k)以上的金属材料,例如,可列举铁、铜、铜合金(例如磷青铜)等。
连结部11具有:纵向连结第一引线部20的两条连结片11a、纵向连结第二引线部21的连结片11b、横向连结第一引线部20和与其在右侧横向上相邻的第二引线部21的连结片11c、将由连结片11a、11b、11c纵横地连结的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的集合体一体支承的框部12。
图3是示意地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单位安装区域的结构的俯视图。图3(a)~(e)所示的单位安装区域13~17具有与单位安装区域10类似的结构,对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说明。
图3(a)所示的单位安装区域13具有:第一、第二引线部24、25;锚固用突起部26;作为将第一、第二引线部24、25隔离的纵向的带状空间的缝隙部27。
第一引线部24,基本形状为大致矩形,具有向缝隙部27突出的大致矩形的凸部。第二引线部25的形状为大致矩形,纵向的尺寸与第一引线部24的向缝隙部27突出的矩形凸部大致相等。
在以边沿25b侧为第二引线部25的主面的情况下,锚固用突起部26由锚固用突起部26a(26b)构成,该锚固用突起部26a(26b)从第二引线部25的纵向的上(下)侧侧面先向上(下)方向突出,在中途以直角弯折,向第一引线部24侧延伸。锚固用突起部26a、26b分别越过表示缝隙部27的中间的假想线α,进一步越过第一引线部24(另一方引线部)的与第二引线部25(一方引线部)相对的一侧的边沿(矩形状凸部的与第二引线部25相对的一侧的边沿)24b,向第一引线部24侧延伸。
缝隙部27是存在于第一引线部24的与第二引线部25相对的一侧的边沿(矩形状凸部的边沿)24b和第二引线部25的与第一引线部24相对的一侧的边沿25b之间,沿纵向延伸的带状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锚固用突起部26a、26b不是从一个引线部(第二引线部25)的角部,而是从一个引线部的侧面,向另一引线部(第一引线部24)延伸,并且,越过最接近表示缝隙部27的中间的假想线α的第一引线部24的边沿24b,向第一引线部24侧延伸。通过这样构成,能够使缝隙部27成为接近闭空间的较小的空间,并且,能够提高在缝隙部27充填及固化的树脂层的机械强度,因此能够显著地抑制在反射体或发光装置中沿着缝隙部27的断裂,显著地提高它们的长期耐久性和可操作性。
图3(b)所示的单位安装区域14具有:第一、第二引线部28、29;锚固用突起部30;作为将第一、第二引线部28、29隔离的纵向的带状空间的缝隙部27。
第一引线部28、29的基本形状为大致矩形。锚固用突起部30由锚固用突起部30a、30b构成,该锚固用突起部30a、30b以与第二引线部29连续相连的方式形成,是从作为第二引线部29的与第一引线部28相对的一侧的两个角的角部,沿着相对于第一引线部28向斜向外侧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带状金属片。锚固用突起部30a、30b越过表示缝隙部27的中央位置的假想线α,向第一引线部28侧延伸。缝隙部27是存在于第一引线部28的与第二引线部29相对的一侧的边沿28b和第二引线部29的与第一引线部28相对的一侧的边沿29b之间,沿着纵向延伸的带状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锚固用突起部30a、30b以从一个引线部(第二引线部29)的角部朝向另一引线部(第一引线部28)向斜向外侧倾斜的方式延伸,并且,越过表示缝隙部27的中间的假想线α。通过这样构成,能够使缝隙部27具有弯折部分。由此,能够提高形成于缝隙部27内的树脂层的对纵向上大致笔直的应力的机械强度,显著地抑制在反射体或发光装置中沿着缝隙部27的断裂,显著地提高它们的长期耐久性和可操作性。
图3(c)所示的单位安装区域15具有:第一、第二引线部32、33;锚固用突起部34;作为将第一、第二引线部32、33隔离的纵向的带状空间的缝隙部27。
第一引线部32具有与第一引线部24大致相同的形状。第二引线部33为大致矩形形状。第一引线部32的纵向的最大尺寸和第二引线部33的纵向的尺寸大致相等。锚固用突起部34由锚固用突起部34a、34b构成,该锚固用突起部34a、34b是以与第二引线部33连续相连的方式形成,从作为第二引线部33的与第一引线部32相对的一侧的两个角的角部朝向第一引线部32,以相对于第二引线部33的边沿33b成大致直角的方式延伸的带状金属片。锚固用突起部34a、34b越过表示缝隙部27的中央位置的假想线α,向第一引线部32侧延伸,但不越过第一引线部32的最接近该假想线α的边沿32b。缝隙部27是存在于第一引线部32的与第二引线部33相对的一侧的边沿32b和第二引线部33的与第一引线部32相对的一侧的边沿33b之间,沿着纵向延伸的带状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锚固用突起部34a、34b从一个引线部(第二引线部33)的角部朝向另一引线部(第一引线部32)大致直角地延伸,并且,越过表示缝隙部27的中间的假想线α。通过这样构成,可以使缝隙部27成为接近大致闭空间的较小的空间,并且,从四周支承充填及固化在缝隙部27内的树脂层,因此,能够显著地抑制在反射体或发光装置中的沿着缝隙部27的断裂,显著地提高它们的长期耐久性和可操作性。
图3(d)所示的单位安装区域16具有:第一、第二引线部35、36;锚固用突起部37;作为将第一、第二引线部35、36隔离的纵向的带状空间的缝隙部27。
第一引线部35为大致矩形形状,作为与第二引线部36相对的一侧的两个角的各角部以大致直角三角形形状被切开。第二引线部36的基本形状为大致矩形状,在作为与第一引线部35相对的一侧的两个角的各角部具有由锚固用突起部37a、37b构成的锚固用突起部37。第一、第二引线部35、36以纵向的尺寸大致相等的方式构成。
锚固用突起部37a、37b是在第二引线部36的上述角部以与第二引线部36连续相连的方式设置且至少具有大致扇形的形状的金属片,作为整体朝向与第二引线部36相对的第一引线部35延伸,但局部向多方向延伸。锚固用突起部37a、37b越过表示缝隙部27的中心位置的假想线α,进一步越过第一引线部35的最接近该假想线的边沿35b。缝隙部27是存在于第一引线部35的与第二引线部36相对的一侧的边沿35b和第二引线部36的与第一引线部35相对的一侧的边沿36b之间,沿纵向延伸的带状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作为与第二引线部36相对的一侧的两个角的角部以大致直角三角形形状被切开的第一引线部35和在作为与第一引线部35相对的一侧的两个角的角部设置具有扇形(1/4圆)形状的锚固用突起部37a、37b的第二引线部36进行相对配置,不大幅度地变动缝隙部27的横向宽度,就可以在缝隙部27中形成弯折部分。由此,可以提高形成于缝隙部27的树脂层对沿着缝隙部27的纵向的大致笔直的应力的耐久性,提高反射体和发光装置的长期耐久性和可操作性。
图3(e)所示的单位安装区域17具有:第一、第二引线部35、39;锚固用突起部40;作为将第一、第二引线部35、39隔离的纵向的带状空间的缝隙部27。
第二引线部39为大致矩形形状,在作为与第一引线部35相对的一侧的两个角的各角部具有由锚固用突起部40a、40b构成的锚固用突起部40。第一、第二引线部35、39以纵向的尺寸大致相等的方式构成。
锚固用突起部40a、40b是在第二引线部39的上述角部以与第二引线部39连续相连的方式设置的大致长圆型的金属片,作为整体朝向与第二引线部39相对的第一引线部35延伸,但局部向多方向延伸。锚固用突起部40a、40b越过表示缝隙部27的中心位置的假想线α,进一步越过第一引线部35的最接近该假想线的边沿35b。缝隙部27是存在于第一引线部35的与第二引线部39相对的一侧的边沿35b和第二引线部39的与第一引线部35相对的一侧的边沿39b之间,沿纵向延伸的带状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作为与第二引线部39相对的一侧的两个角的角部以大致直角三角形形状被切开的第一引线部35和在作为与第一引线部35相对的一侧的两个角的角部设置具有长圆形形状的锚固用突起部40a、40b的第二引线部39进行相对配置,不大幅度地变动缝隙部27的横向宽度,就可以在缝隙部27形成弯折部分,并且,使缝隙部27成为接近大致闭空间的状态。由此,可以提高形成于缝隙部27的树脂层对沿着缝隙部27的纵向的大致笔直的应力的耐久性,提高反射体和发光装置的长期耐久性和可操作性。
图4是示意地表示第二~四实施方式的引线架1A~1C的结构的俯视图。引线架1A~1C具有与引线架1类似的结构,对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说明。图4(a)所示的引线架1A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A和纵横地连结支承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A的连结部11,单位安装区域10A具有如下所示的规定的结构。
单位安装区域10A的特征在于,由第一、第二引线部45、46和将第一、第二引线部45、46在横向隔离的缝隙部48构成,设有与第一引线部45连续相连的锚固用突起部47a、47b。第一、第二引线部45、46均具有纵向成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的基本形状,以隔着缝隙部48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作为第二引线部46的与第一引线部45相对的一侧的两个角的角部以大致直角三角形的形状被切开。另外,在第一、第二引线部45、46的周缘部实施半蚀刻,厚度比其它部分薄。
锚固用突起部47a、47b是以与作为第一引线部45的隔着缝隙部48与第二引线部46相对的一侧的两个角的角部连续的方式设置,与另一引线部(第二引线部46)及连结部11不接触,分别沿着相对于与第二引线部46相对的方向向斜向外侧倾斜的方向(斜上方向或斜下方向)延伸的带状的金属板。锚固用突起部47a、47b存在于将缝隙部48沿纵向延长的区域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引线架1A通过对一张金属板实施规定的蚀刻处理而制作,因此,锚固用突起部47a、47b与第一引线部45一体形成,由与第一引线部45相同的材料构成。通过设置锚固用突起部47a、47b,能够提高制作反射体或发光装置时存在于缝隙部48周边的树脂层的机械强度,抑制在缝隙部48周边的断裂,降低不良率。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优选地,锚固用突起部47a、47b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将缝隙部48沿纵向延伸的区域内,且锚固用突起部47a、47b的至少一部分、特别是前端部,存在于由通过缝隙部48的中间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假想线(未图示)划分的第二引线部46侧,所述假想线位于从第一引线部45的与第二引线部46相对的一侧的边沿45b和第二引线部46的与第一引线部45相对的一侧的边沿46b分别等距离的位置。通过该结构,在制作反射体或发光装置时,能够提高缝隙部48周边的树脂层的机械强度,显著地抑制在缝隙部48周边的纵向的断裂,进一步降低不良率。
图4(b)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引线架1B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B和纵横地连结支承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B的连结部11,且单位安装区域10B具有如下所示的规定的结构。
单位安装区域10B的特征在于,由基本形状为大致矩形形状的第一、第二引线部49、21和将第一、第二引线部49、21在横向隔离的缝隙部50构成,第一引线部49具有相对于第二引线部21突出的台形状的凸部,在作为第二引线部21的与第一引线部49相对的一侧的两个角的角部,设有锚固用突起部22a、22b,该锚固用突起部22a、22b与第二引线部21连续相连,且沿着相对于第一引线部49向斜向外侧倾斜的方向延伸。在第一、第二引线部49、21的周缘部实施了半蚀刻,厚度比其它部分薄。
锚固用突起部22a、22b在缝隙部50及将缝隙部50沿纵向延伸的区域,不与第一引线部49及连结部11接触,将第一引线部49、特别是其台形状的凸部在纵向夹入。进而,锚固用突起部22a、22b的各前端均存在于由通过缝隙部50的中间位置沿纵向延伸的假想线(未图示)划分的另一引线部(第一引线部49)侧,越过第一引线部49的最接近上述中间位置的边沿49b延伸。
这样,在缝隙部50及将缝隙部50沿纵向延伸的区域,第一引线部49的凸部和锚固用突起部22a、22b分别从反方向突出,并且,锚固用突起部22a、22b将上述凸部在纵向夹入,由此,在制作反射体或发光装置时,进一步提高缝隙部50周边的树脂层对沿着缝隙部50的方向的应力的机械强度。其结果,缝隙部50周边的厚度方向的断裂抑制及不良率的降低变得更显著。
图4(c)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引线架1C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C和纵横地连结支承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C的连结部11,单位安装区域10C具有如下所示的规定的结构。
单位安装区域10C为单位安装区域10B的变形例,其特征在于,由第一、第二引线部45、51和将第一、第二引线部45、51在横向隔离的缝隙部52构成,具有与第一引线部45连续相连的锚固用突起部47a、47b及第二引线部51在与第一引线部45相对的一侧向第一引线部45突出的台形状的凸部。第一、第二引线部45、51均具有纵向成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的形状,以隔着缝隙部52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另外,在第一、第二引线部45、51的周缘部实施了半蚀刻,厚度比其它部分薄。
如上所述,与第一引线部45连续相连的锚固用突起部47a、47b是在将缝隙部52沿纵向延伸的区域中不与第二引线部51及连结部11接触,分别沿斜上方及斜下方延伸的带状金属板。设于第二引线部51的台形状的凸部也被设置成不与第一引线部45及连结部11接触,在位于第二引线部51的与第一引线部45相对的一侧的边沿51b和第一引线部45的与第二引线部51相对的一侧的边45b之间的缝隙部52朝向第一引线部45突出。
总之,单位安装区域10C以如下方式构成,在缝隙部52及将缝隙部52沿纵向延伸的区域,带状的锚固用突起部47a、47b及台形状的凸部从与单位安装区域10B分别相反的方向突出,带状的锚固用突起部47a、47b将台形状的凸部在纵向夹入。如果这样构成,则锚固用突起部47a、47b将支承树脂层,并且缝隙部52不会沿纵向笔直地延伸,而具有弯折部分,因此,可以得到与使用单位安装区域10B的情况相同的效果。在引线架1B、1C的实施方式中,加强缝隙部50、52周边的效果明显,是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
图5是示意地表示第五~六实施方式的引线架1D、1E的结构的俯视图。引线架1D、1E具有与引线架1类似的结构,对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说明。图5(a)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引线架1D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D和纵横地连结支承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D的连结部11,单位安装区域10D具有规定的结构。
单位安装区域10D为单位安装区域10B的变形例,其特征在于,由第一、第二引线部53、46和将第一、第二引线部53、46在横向隔离的缝隙部54构成,设有与第一引线部53连续相连的锚固用突起部47a、47b,进一步地,在第一引线部53的与第二引线部46相对的一侧设有向第二引线部46突出的台形状的凸部。第一、第二引线部53、46均具有纵向成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的形状,以隔着缝隙部54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另外,在第一、第二引线部53、46的周缘部实施了半蚀刻,厚度比其它部分薄。
单位安装区域10D的特征在于,沿着相对于朝向第二引线部46的方向向斜向外侧倾斜的方向(分别为斜上方及斜下方)延伸的带状的锚固用突起部47a、47b以及台形状的凸部全部以与第一引线部53连续相连的方式设置。即使这样构成,也可以得到与使用单位安装区域10B的情况大致相同的效果。
图5(b)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引线架1E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E和纵横地连结支承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E的连结部11,该单位安装区域10E具有规定的结构。
单位安装区域10E为单位安装区域10B的变形例,其特征在于,由第一、第二引线部20、55和将第一、第二引线部20、55在横向隔离的缝隙部56构成,设有与第二引线部55连续相连的锚固用突起部22a、22b,并且在第二引线部55的与第一引线部20相对的一侧设有向第一引线部20突出的台形状的凸部。第一、第二引线部20、55均具有纵向成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的形状,以隔着缝隙部56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另外,在第一、第二引线部20、55的周缘部实施了半蚀刻,厚度比其它部分薄。
单位安装区域10E的特征在于,分别向斜上方及斜下方延伸的带状的锚固用突起部22a、22b以及台形状的凸部全部以与第二引线部55连续相连的方式设置。即使这样构成,也可以得到与使用单位安装区域10B的情况大致相同的效果。
图6是示意地表示第七~九实施方式的引线架1F、1G、1H的结构的俯视图。引线架1F~1H具有与引线架1类似的结构,对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说明。图6(a)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引线架1F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F和纵横地连结支承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F的连结部11,单位安装区域10F具有规定的结构。
单位安装区域10F的特征在于,由第一、第二引线部57、58和将第一、第二引线部57、58在横向隔离的缝隙部59构成,设有与第一引线部57连续相连的锚固用突起部47b及与第二引线部58连续相连的锚固用突起部22a。第一、第二引线部57、58均具有纵向成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的形状,以隔着缝隙部59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另外,在第一、第二引线部57、58的周缘部实施了半蚀刻,厚度比其它部分薄。
单位安装区域10F中,与第一引线部57连续相连且沿斜下方延伸的带状的锚固用突起部47b和与第二引线部58相连且沿斜上方延伸的带状的锚固用突起部22a以隔着缝隙部59在纵向上相对的方式构成。优选地,以相对于作为缝隙部59的对角线交点的中心点成为点对称的位置的方式配置。通过这样构成,在减少锚固用突起部的面积的同时,能够使缝隙部59周边成为接近闭空间的状态,提高支承及加强缝隙部59周边的树脂层的效果,提高该树脂层的机械强度,显著地抑制沿着缝隙部59的断裂及不良率的降低。
图6(b)所示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引线架1G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G和纵横地连结支承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G的连结部11,单位安装区域10G具有下述规定的结构。
单位安装区域10G的特征在于,由第一、第二引线部60、61和将第一、第二引线部60、61在横向隔离的缝隙部62构成,设有与第二引线部61连续相连的锚固用突起部22a。第一、第二引线部60、61均具有纵向成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的形状,以隔着缝隙部62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另外,在第一、第二引线部60、61的周缘部实施了半蚀刻,厚度比其它部分薄。
单位安装区域10G中,设置作为与第二引线部61连续相连并沿斜上方延伸的带状的金属板的锚固用突起部22a。这样,即使设置一个锚固用突起部22a,也能够抑制沿着缝隙部62的断裂,得到降低不良率的效果。
图6(c)所示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引线架1H的特征在于,具有与图3(d)所示的单位安装区域16类似的单位安装区域16a和纵横地连结支承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6a的连结部11。单位安装区域16a,除了第一引线部35a中的向第二引线部36突出的部分的形状与第一引线部35稍微不同以外,具有与单位安装区域16相同的结构,基于该结构的断裂防止效果也是相同的。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带状、台形状及直角三角形状的锚固用突起部,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具有矩形形状、正方形形状、直角三角形以外的三角形形状、圆形状、半圆形状等各种形状的锚固用突起部。另外,设于一个引线部的锚固用突起部的数量也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从1~多个中适当选择。另外,在单位安装区域具有多个引线部的情况下,可以在所有的引线部设置锚固用突起部,也可以在一部分引线部设置锚固用突起部。进一步地,在多个引线部为三个以上的引线部的情况下,可以在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引线部设置锚固用突起部。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沿斜上方延伸的锚固用突起部22a、30a、47a配置于比单片化时的连结片11a、11b的切断预定区域更下侧的位置,并且,沿斜下方延伸的锚固用突起部22b、30b、47b配置于比单片化时的连结片11a、11b的切断预定区域更上侧的位置。由此,不增加切断的金属区域,就能够增强各单位安装区域中的缝隙部周边的机械强度,因此,能够抑制切断刀的额外损耗及发光装置的制造成本的上升。
图4~图11所示的引线架1A~1H及单位安装区域10A~10H分别具有与引线架1及单位安装区域10相同的变形例。
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元件安装用树脂成型体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引线架的表面一体成型树脂层而成的。即,本实用新型的树脂成型体除了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引线架来代替现有的引线架之外,可以采用公知的树脂成型体的结构。
图7是表示使用引线架1制作的树脂成型体65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示意图。(a)是表示树脂成型体65的正面侧的面65a的俯视图。(b)是表示树脂成型体65的背面侧的面65b的俯视图。(c)是(a)所示的面65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d)是(c)所示的在Y-Y切断面线的剖视图。(e)是在(c)所示的Z-Z切断面线的剖视图。
树脂成型体65具有薄板状的形状,具有引线架1和在引线架1的表面上一体成型的树脂层68。在树脂成型体65的正面侧的面65a上,树脂层68具有多个形成使单位安装区域10在底面露出的凹部69的孔(图7(a))。另外,在树脂成型体65的背面侧的面65b上,露出未实施第一、第二引线部20、21的半蚀刻的部分,在实施半蚀刻的部分形成有树脂层68c,在缝隙部23内形成并露出树脂层68b,树脂层68a、68b、68c一体形成,构成树脂层68(图7(d))。树脂成型体65例如可以通过对引线架1实施传递模塑成型来进行制作。另外,通过对树脂成型体65进行单片化,能够制作反射体。
如图7(d)所示,第一引线部20具有在凹部69的底面69a露出的第一内引线部20c和与第一内引线部20c相连且与树脂层68相接的第一外引线部20d。图7(d)中,在第一内引线部20c和第一外引线部20d之间图示的虚线表示它们的边界。另外,第二引线部21具有在凹部69的底面69a露出的第二内引线部21c和与第二内引线部21c相连且与树脂层68相接的第二外引线部21d。图7(d)中,在第二内引线部21c和第二外引线部21d之间图示的虚线表示它们的边界。
树脂层68以从单位安装区域10的表面立起的方式形成,具有:将来自发光元件的光向前方反射的反射部68a(包围凹部69的斜面);充填及固化于缝隙部23中,位于第一、第二引线部20、21间,使它们绝缘的绝缘部68b;设于作为第一、第二引线部20、21的周缘部20a、21a的半蚀刻部分的下表面的保护部68c。树脂层68及凹部69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从公知的形状中适当选择。
具有上述结构的树脂成型体65可以使用引线架1制作,进而,在锚固用突起部22a、22b的正面侧、背面侧及外侧形成树脂层68,锚固用突起部22a、22b变成填埋于树脂层68中的状态(图7(e)),因此,显著地抑制沿着将单位安装区域10中的第一、第二引线部20、21隔离的缝隙部23(充填及固化有绝缘部68b)产生断裂。因此,在通过切断将树脂成型体65单片化后,在得到的反射体或反射体上安装了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中难以产生断裂,可以增加从一个引线架1得到的发光装置的产量,进而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反射体和发光装置的长期耐久性和可操作性。
发光装置也可以通过在树脂成型体65的各凹部69安装发光元件并形成透明性树脂层后,利用切断刀进行单片化而制作,另外,也可以通过将树脂成型体65单片化,并在得到的反射体的凹部69安装发光元件并形成透明性树脂层而制作。另外,图7(d)、(e)所示的结构与本实用新型的反射体的结构相同。
图8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66的结构的立体图。发光装置66具有:引线架1的单位安装区域10;树脂层68,与上述单位安装区域10一体成型,具有形成使单位安装区域10的表面在底面露出的凹部69的孔;发光元件70,以与作为凹部69的底面露出的单位安装区域10的第一、第二引线部20、21能够通电的方式安装;由充填于凹部69的透明性树脂构成的透明性树脂层(未图示)。
在发光装置66中,在凹部69的底面分别露出单位安装区域10的第一、第二引线部20、21及将它们绝缘的绝缘部68b的一部分。而且,在第一引线部20表面固定发光元件70,在与发光元件70连接的两条金线等接合线71、72中,一条接合线71与第一引线部20连接,另一条接合线72与第二引线部21连接,由此,在凹部69的底面上安装发光元件70。安装发光元件70后,向凹部69充填液状透明性树脂,形成透明性树脂层。
发光装置66使用纵横地连结有多个单位安装区域10的引线架1来制作,因此,显著地抑制沿着在第一、第二引线部20、21间的缝隙部23充填固化的绝缘层68b产生断裂。因此,显著地提高发光装置66的可操作性等,在搬运时或向各种照明设备等安装时,产生发光装置66的断裂或裂纹的情况非常少,并且安装到照明设备等之后的长期耐久性也优异。
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66的结构,除了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引线架进行制作以外,可以采用任意公知的发光装置的结构。
图9(a)是示意地表示另一方式的单位安装区域75的结构的俯视图,图9(b)是将第十实施方式的引线架18的主要部分放大并示意地表示的俯视图。单位安装区域75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第二、第三引线部76、77、78;将第一、第二引线部76、77相互隔离的第一缝隙部81;将第一、第三引线部76、78相互隔离的第二缝隙部82。另外,引线架18具有多个单位安装区域75和纵横地连结支承多个单位安装区域75的连结部11。
单位安装区域75中,第一引线部76具有矩形的四个角83a~83d以直角三角形形状被切开的形状,被后述的连结片11a沿纵向连结。在第一引线部76的周缘部76a实施半蚀刻,厚度比第一引线部76的其它部分变薄。在单位安装区域75形成树脂层,安装发光元件的情况下,优选地,使第一引线部76起到例如承载垫的作用,安装发光元件。
第二引线部77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以隔着第一缝隙部81与第一引线部76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被连结片11b、11c沿纵向及横向连结。在第二引线部77的周缘部77a实施半蚀刻,厚度比第二引线部77的其它部分变薄。在单位安装区域75形成树脂层,安装发光元件的情况下,优选地,第二引线部77作为正负中的一个电极发挥作用。
在作为第二引线部77的与第一引线部76相对的一侧的两个角的角部,设有与第二引线部77连续相连的锚固用突起部79a、79b。锚固用突起部79a、79b是,在将缝隙部81沿纵向延伸的区域中,不与第一引线部76及连结部11接触,以与第一引线部77的切开部分的边沿大致平行的方式分别沿斜上方及斜下方延伸的带状的金属板。锚固用突起部79a、79b的前端部存在于由通过缝隙部81的中间位置并沿纵向延伸的假想线(未图示)划分的第一引线部76侧。缝隙部81的中间是指,横向上距第一引线部76的与第二引线部77相对的一侧的边沿76b和第二引线部77的与第一引线部76相对的一侧的边沿77b双方等距离的位置。锚固用突起部79a、79b越过第一引线部76的最接近缝隙部81的中间位置的边沿76b延伸。
第三引线部78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以隔着第二缝隙部82与第一引线部76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被连结片11b、11c沿纵向及横向连结。在第三引线部78的周缘部78a实施半蚀刻,厚度比第三引线部78的其它部分变薄。在单位安装区域75形成树脂层,安装发光元件的情况下,优选地,第三引线部78作为正负中的另一个电极发挥作用。
在作为第三引线部78的与第一引线部76相对的一侧的两个角的角部,设有与第三引线部78连续相连的锚固用突起部80a、80b。锚固用突起部80a、80b是,在将缝隙部82沿纵向延伸的区域中,不与第一引线部76及连结部11接触,以与第一引线部76的切开部分的边沿大致平行的方式分别沿斜上方及斜下方延伸的带状的金属板。锚固用突起部80a、80b的前端部存在于由通过缝隙部82的中间并沿纵向延伸的假想线(未图示)划分的第一引线部76侧。缝隙部82的中间是指,横向上距第一引线部76的与第三引线部78相对的一侧的边沿76c和第三引线部78的与第一引线部76相对的一侧的边沿78b双方等距离的位置。
通过这样设置锚固用突起部79a、79b、80a、80b,使它们以包围第一引线部76的方式构成,让第一、第二缝隙部81、82的周围成为接近闭空间的状态,在其四周配置支承体,并且,使第一、第二缝隙部81、82具有弯折部分。其结果,在单位安装区域75的表面一体成型树脂层来制作反射体或发光装置的情况下,缝隙部81、82周边对来自垂直方向的应力的机械强度增强,能够显著地抑制沿着缝隙部81、82的反射体或发光装置的断裂,显著地降低不良率。
此外,优选地,锚固用突起部79a、80a的纵向的前端部存在于比连结片11a、11b的单片化时的切断预定位置更下侧的位置,并且,锚固用突起部79b、80b的纵向的前端部存在于比连结片11a、11b的单片化时的切断预定位置更上侧的位置。由此,与现有的引线架一样,通过只切断连结部11,就能够实现反射体或发光装置的在缝隙部81、82周边的机械强度的显著提高,同时,抑制切断刀的额外的损耗。其结果,可以同时实现发光装置的不良率的显著降低和减少切断刀的更换次数带来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连结部11具有:沿纵向连结第一引线部76的连结片11a;分别沿纵向连结第二、第三引线部77、78的连结片11b;沿横向连结横向上相邻的第二、第三引线部77、78的连结片11c;将由连结片11a、11b、11c连结的单位安装区域75的集合体一体支承的框体12。
通过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引线架2的表面上一体成型树脂层来制作树脂成型体,进而对该树脂成型体进行单片化来制作反射体及发光装置,能够显著地增加发光装置的产量,降低发光装置的制造成本,并且,能够提高安装发光装置时的可操作性和使用时的长期耐久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任何上述的实施例,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以各种实施方式实施。
Claims (13)
1.一种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其特征在于,经由连结部连接设置多个单位安装区域而成,该单位安装区域由两个以上的相互隔离的引线部构成,
在构成所述单位安装区域的两个以上的引线部中,在至少一个引线部设置向同区域的相邻的另一引线部侧突出的单个或多个锚固用突起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个引线部的与所述另一引线部相对的一侧的角部设置所述锚固用突起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固用突起部沿着相对于与所述另一引线部相对的方向向斜向外侧倾斜的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固用突起部越过将所述一个引线部和所述另一引线部之间隔离的缝隙部分的中央位置,向所述另一引线部侧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固用突起部越过所述另一引线部的与所述一个引线部相对的边沿的最接近所述一个引线部的位置,延伸到所述另一引线部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所述单位安装区域的两个以上的引线部的相互相邻的多个边沿中,在具有最接近该单位安装区域的中央位置的边沿的引线部的该边沿设置所述锚固用突起部,或者,在相邻的另一引线部的与该边沿相对的边沿设置所述锚固用突起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固用突起部为半蚀刻部。
8.一种发光元件安装用树脂成型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所述锚固用突起部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
树脂层,其具有多个孔,通过将该树脂层向所述引线架一体成型,所述多个孔形成为使所述引线架所具有的构成单位安装区域的两个以上的引线部的表面作为底面露出的多个凹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元件安装用树脂成型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固用突起部在表面具有所述树脂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元件安装用树脂成型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固用突起部为将背面侧薄壁化了的半蚀刻部,在该背面侧具有所述树脂层,并且,正面侧也具有包围所述凹部的所述树脂层。
11.一种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所述锚固用突起部的发光元件安装用引线架的单位安装区域;
树脂层,其具有孔,通过将该树脂层向所述单位安装区域一体成型,所述孔形成为使所述单位安装区域的表面作为底面露出的凹部;
发光元件,在作为所述凹部的底面露出的所述单位安装区域表面与各引线部可通电地安装;
由充填于所述凹部的透明性树脂构成的透明性树脂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固用突起部在表面具有所述树脂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固用突起部为将背面侧薄壁化了的半蚀刻部,在该背面侧具有所述树脂层,并且,正面侧也具有包围所述凹部的所述树脂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74790A JP6268736B2 (ja) | 2013-03-29 | 発光素子実装用リードフレーム、発光素子実装用樹脂成型体及び表面実装型発光装置 | |
JP2013-074790 | 2013-03-2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50338U true CN203850338U (zh) | 2014-09-24 |
Family
ID=5156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15826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50338U (zh) | 2013-03-29 | 2014-03-28 | 引线架及树脂成型体、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5033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14981A (zh) * | 2018-05-29 | 2020-03-24 | 新电元工业株式会社 | 半导体模块 |
CN110945649A (zh) * | 2018-05-29 | 2020-03-31 | 新电元工业株式会社 | 半导体模块 |
-
2014
- 2014-03-28 CN CN201420158263.0U patent/CN20385033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14981A (zh) * | 2018-05-29 | 2020-03-24 | 新电元工业株式会社 | 半导体模块 |
CN110945649A (zh) * | 2018-05-29 | 2020-03-31 | 新电元工业株式会社 | 半导体模块 |
CN110945649B (zh) * | 2018-05-29 | 2023-06-16 | 新电元工业株式会社 | 半导体模块 |
CN110914981B (zh) * | 2018-05-29 | 2023-06-16 | 新电元工业株式会社 | 半导体模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199871A (ja) | 2014-10-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913486B1 (ko) | 어레이 기판, 그 제조 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 |
US9041040B2 (en) | LED lamp | |
US6879040B2 (en) | Surface moun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0495156C (zh) | 减小灯的电流泄漏的背光组件和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9904341B (zh) |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3850338U (zh) | 引线架及树脂成型体、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 | |
JP2007096318A (ja) | 発光素子パッケージ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JPH07281619A (ja) | Ledランプ、およびその基板への取付け構造 | |
CN102646672A (zh) | Led模块 | |
JP2006278924A (ja) | 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半導体発光ユニット | |
KR102608856B1 (ko) | 가변 수의 방출 표면들을 갖는 플립-칩 smt led들 | |
JP5862572B2 (ja) | 発光装置と、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 | |
CN110854151B (zh) | 一种显示面板 | |
CN109449195B (zh) | 一种显示面板母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1896761A (zh) | 面照明单元、面照明光源装置以及面照明装置 | |
CN111048572B (zh) | 一种oled发光面板 | |
CN203242663U (zh) | Led支架和led集成灯 | |
CN203585919U (zh) | 多条连体led灯芯及其构成的立体发光图案led灯泡 | |
US6803716B1 (en) | 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 | |
US20130087812A1 (en) | Light-emitting device with a spacer at bottom surface | |
JP2009099881A (ja) | 発光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発光モジュールと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 |
JP6268736B2 (ja) | 発光素子実装用リードフレーム、発光素子実装用樹脂成型体及び表面実装型発光装置 | |
CN216749903U (zh) | 无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
CN103398324B (zh) | 发光元件的封装结构及包含其的背光模块 | |
CN217307955U (zh) | 一种电路板组件、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