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49530U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49530U
CN203849530U CN201420288812.6U CN201420288812U CN203849530U CN 203849530 U CN203849530 U CN 203849530U CN 201420288812 U CN201420288812 U CN 201420288812U CN 203849530 U CN203849530 U CN 203849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iquid crystal
strip shaped
substrate
shaped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888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英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888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49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49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495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开态响应时间和关态响应时间,提高光线的透过率,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负性液晶层;位于第一基板上靠近负性液晶层一侧相互绝缘的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位于第二基板上相互绝缘的第二公共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至少之一为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一狭缝电极;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至少之一为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二狭缝电极;所述第一狭缝电极中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和第二狭缝电极中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设定夹角。

Description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模式主要有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模式、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模式、IPS(In-Plane-Switching,平面方向转换)模式和ADS(ADvanced Super Dimension Switch,高级超维场转换技术)模式等。高级超维场开关技术可以提高TFT-LCD产品的画面品质,具有高分辨率、高透过率、低功耗、宽视角、高开口率、低色差、无挤压水波纹(pushMura)等优点。针对不同应用,ADS技术的改进技术有高透过率I-ADS技术、高开口率H-ADS和高分辨率S-ADS技术等。
上述任一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的响应速度与像素的开态响应时间和关态响应时间有关,开态响应时间和关态响应时间越短,响应速度越快。
开态响应时间和关态响应时间与液晶粘滞系数和液晶层的厚度有关,粘滞系数越大,开态响应时间和关态响应时间越长,液晶层的厚度越厚,开态响应时间和关态响应时间越长。
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分子为正性液晶,正性液晶的长轴沿电场线的方向排列。当液晶显示器中的电场为横向电场时,液晶分子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相对于基板倾斜排列,倾斜角度不同光线透过率不同。
为了降低液晶分子的开态响应时间和关态响应时间,现有技术在液晶层两侧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均设置有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每一基板上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产生横向电场,控制液晶分子沿横向电场方向排列,液晶分子会由垂直方向(初始方向)向横向电场方向发生偏转。并且,现有技术,第一基板上的公共电极(或像素电极)与第二基板上的像素电极(或公共电极)为狭缝电极,狭缝电极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第一基板上的条状电极和第二基板上的条状电极相互平行,二者之间的交叠面积较大,垂直电场强度较大,光线透过率较低。由于液晶分子的初始方向为垂直方向,又由于第一基板上的条状电极和第二基板上的条状电极之间的垂直电场强度较大,液晶分子在水平电场和垂直电场的作用下偏转,垂直电场会抑制液晶分子沿横向电场偏转,对降低液晶分子的开态响应时间和关态响应时间产生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开态响应时间和关态响应时间,提高光线的透过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负性液晶层;
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靠近所述负性液晶层一侧相互绝缘的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
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靠近所述负性液晶层一侧相互绝缘的第二公共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
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至少之一为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一狭缝电极;
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至少之一为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二狭缝电极;
所述第一狭缝电极中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和第二狭缝电极中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设定夹角。
较佳地,所述第一设定夹角为70~90°。
较佳地,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与所述负性液晶层相接触的第一取向层;
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与所述负性液晶层相接触的第二取向层;
所述第一取向层的摩擦方向与所述第一狭缝电极或第二条状电极中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或之间的夹角β满足如下公式:
β=(α/2)±5°。
较佳地,所述第一设定夹角为90°,所述第一取向层的摩擦方向与所述第一狭缝电极中条状电极之间的夹角为45°。
较佳地,所述第一取向层和第二取向层的摩擦方向相同。
较佳地,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远离所述负性液晶层一侧的第一偏光片;
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远离所述负性液晶层一侧的第二偏光片;
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一取向层的摩擦方向相同;
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相互垂直。
较佳地,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分别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一狭缝电极,且二者同层设置;
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分别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二狭缝电极,且二者同层设置;
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中的条状电极延伸方向一致,且间隔排列;
第二公共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中的条状电极延伸方向一致,且间隔排列。
较佳地,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为面状电极,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一狭缝电极,且二者之间通过第一绝缘层相绝缘;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为面状电极,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二狭缝电极,且二者之间通过第二绝缘层相绝缘;
或者
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为面状电极,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一狭缝电极,且二者之间通过第一绝缘层相绝缘;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为面状电极,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二狭缝电极,且二者之间通过第二绝缘层相绝缘。
较佳地,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分别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一狭缝电极,且二者同层设置;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中的条状电极延伸方向一致,且间隔排列;
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为面状电极,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二狭缝电极,且二者之间通过第二绝缘层相绝缘;或者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为面状电极,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二狭缝电极,且二者之间通过第二绝缘层相绝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任一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填充有负性液晶分子,负性液晶分子在横向电场的作用于在水面面内发生偏转,以改变光线的透过率,液晶分子的偏转仅受电场水平分量的影响,垂直分量的电场对液晶分子在水平面内的偏转无任何贡献。液晶显示面板的关态响应时间τoff和开态响应时间τon不受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垂直分量的电场影响。并且,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狭缝电极中的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和第二狭缝电极中的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设定夹角α,二者之间非平行设置,因此,二者之间的交叠面较小,光线的透过率较高。另外,本实用新型由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均设置有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液晶层在第一基板对应的第一电场和第二基板对应的第二电场下偏转,等效于降低了液晶盒厚度,使液晶盒厚度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降低了液晶显示面板关态响应时间τoff和开态响应时间τon,有效提高液晶分子的响应速度,提高了图像的显示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未施加电压时液晶显示面板截面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一狭缝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像素电极中条状电极和第二公共电极中条状电极在同一平面上的投影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施加电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未施加电压时液晶显示面板截面示意图之二;
图6为图5所示的第二基板及其上结构和周围液晶分子分布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第一基板及其上结构和周围液晶分子分布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施加电场后的第二基板及其上结构和周围液晶分子分布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的施加电场后的第一基板及其上结构和周围液晶分子分布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未施加电压时液晶显示面板截面示意图之三;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像素电极和第二公共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未施加电压时液晶显示面板截面示意图之四;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比较例和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模拟后的光线透过率与经历时间t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开态响应时间和关态响应时间,提高光线的透过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的负性液晶层3;
还包括:位于第一基板1上靠近负性液晶层3一侧相互绝缘的第一公共电极12和第一像素电极11;
位于第二基板2上靠近负性液晶层3一侧相互绝缘的第二公共电极22和第二像素电极21;
第一公共电极12和第一像素电极11至少之一为如图2所示的包括多个条状电极111的第一狭缝电极;第二公共电极22和第二像素电极21至少之一为类似于图2所示的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二狭缝电极。
第一狭缝电极中的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和第二狭缝电极中的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设定夹角α。参见图3,为第一像素电极11中条状电极111和第二公共电极22中条状电极111在同一平面(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所在平面)的投影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负性液晶层的特性决定了其短轴沿电场线的方向分布,长轴沿与电场线垂直的方向分布。
图1为液晶显示面板不通电时,液晶分子的初始排列状态和电场分布状态。由图1可知,液晶显示面板不通电时,负性液晶层3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排列方向与第一基板1或第二基板2平行,即负性液晶层3中的液晶分子的长轴平行于第一基板1或第二基板2平行排列。液晶层3所在区域无电场分布。
参见图4,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在通电时,电场分布以及液晶分子状态示意图。图4中带箭头的曲线为电场线。由图4可知,第一基板1上的第一像素电极11和第一公共电极12之间产生横向电场。第二基板2上的第二像素电极21和第二公共电极22之间产生横向电场。
液晶显示面板的关态响应时间τoff和开态响应时间τon分别由公式(1-1)和公式(1-2)决定;
τ off = γ 1 * d 2 π 2 * K - - - ( 1 - 1 ) ;
τ on = γ 1 * d 2 ϵ 0 * ϵ ( V on 2 - V th 2 ) - - - ( 1 - 2 ) ;
γ1为液晶粘滞系数,d为液晶盒厚度,K为液晶分子弹性常数,ε为液晶介电常数,Von为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压,Vth为液晶显示面板开启的阈值电压。由公式(1-1)和公式(1-2)可知,通过降低液晶盒厚度d,降低粘滞系数γ1,增加Von,增加介电常数ε几个参数至少之一都可以提高液晶分子的响应速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均设置有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同一基板上的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产生横向电场,并且采用负性液晶分子,等效于降低液晶盒厚,提高液晶分子的开态响应速度和关态响应速度。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填充有负性液晶分子,负性液晶分子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其工作原理不同于正性液晶分子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具体地,液晶分子在图4所示的横向电场的作用于在水面面内发生偏转,以改变光线的透过率,液晶分子的偏转仅受电场水平分量的影响,垂直分量的电场对液晶分子在水平面内的偏转无任何影响。液晶显示面板的关态响应时间τoff和开态响应时间τon不受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垂直分量的电场影响。
并且,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狭缝电极中的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和第二狭缝电极中的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设定夹角α,二者之间非平行设置,因此,二者之间的正对交叠面较小,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纵向电场强度减小,负性液晶分子遮光程度减小,提高了液晶显示面板光线的透过率,提高了图像的显示品质。
优选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第一狭缝电极中的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和第二狭缝电极中的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之间的第一设定夹角为70~90°。
当第一狭缝电极中的条状电极和第二狭缝电极中的条状电极之间的设定夹角为90°时,二者的垂直交叠面最小,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纵向电场强度最小,负性液晶分子遮光程度最小,光线的透过率较高,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通过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的取向层取向。
其中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为:
参见图5,在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
位于第一基板1上与负性液晶层3相接触的第一取向层13;
位于第二基板2上与负性液晶层3相接触的第二取向层23。
图6和图7分别为图5所示的第二基板2及其上结构和周围液晶分子分布放大示意图,以及图5所示的第一基板1及其上结构和周围液晶分子分布放大示意图。
优选地,所述第一取向层的摩擦方向与所述第一狭缝电极或第二条状电极中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或之间的夹角β满足如下公式(1-3):
β=(α/2)±5°           (1-3)
所述公式(1-3)β=(α/2)±5°可以理解为,β为(α/2)-5°至(α/2)+5°范围内的任一值,其中包括β=(α/2)-5°、β=α/2和β=(α/2)+5°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设定夹角为α=90°,所述第一取向层的摩擦方向与所述第一狭缝电极中条状电极之间的夹角为45°,即所述第二取向层的摩擦方向与所述第二狭缝电极中条状电极之间的夹角为45°。
参见图6,优选地,第二基板2上的第二取向层23的摩擦方向(如箭头所示)与第二狭缝电极中条状电极111之间的夹角β为35~45°。参见图7,第一基板1上的第一取向层13的摩擦方向(如虚线箭头所示)与第一狭缝电极中条状电极111之间的夹角γ为35~45°。
优选地,所述第一取向层的摩擦方向与所述第一狭缝电极中条状电极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第二取向层的摩擦方向与所述第二狭缝电极中条状电极之间的夹角为45°。液晶分子按照摩擦方向排列,该排列方向为初始取向。
优选地,第一取向层13和第二取向层23的摩擦方向相同。如图1所示,液晶分子的初始排列方向相同。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施加电压时,形成的电场和液晶分子的偏转情况如图8和图9所示。
为图6所示的第二公共电极的条状电极111和第二像素电极的条状电极111施加电压,二者之间形成横向电场。液晶分子的短轴与电场线的方向平行,液晶分子的排列如图8所示。
为图7所示的第一公共电极的条状电极111和第一像素电极的条状电极111施加电压,二者之间形成横向电场。液晶分子的短轴与电场线的方向平行,液晶分子的排列如图9所示。
图8所示的条状电极和图9所示的条状电极相互垂直,图8所示的电场投射方向和图9所示的电场投射方向相互垂直。图8所示的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和图9所示的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垂直。因此,液晶显示面板施加电场时,液晶分子的排列如图4所示。
当所述第一取向层的摩擦方向与所述第一狭缝电极中条状电极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第二取向层的摩擦方向与所述第二狭缝电极中条状电极之间的夹角为45°时,且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一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压与第二像素电极和第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压相等时,第一基板附近的液晶分子和第二基板附近的液晶分子偏转角度相比较任一取向层的摩擦方向相等,光线的透过率一致,图像显示效果较佳。
参见图10,进一步地,在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的基础上,还包括:
位于第一基板1上远离负性液晶层3一侧的第一偏光片14;
位于第二基板2上远离负性液晶层3一侧的第二偏光片24;
第一偏光片14的透光轴与第一取向层的摩擦方向相同;
第二偏光片24的透光轴与第一偏光片14的透光轴相互垂直。
参见图11,为第一偏光片14和第二偏光片2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箭头所指方向为透光轴方向。当背光光线从液晶显示面板的入光侧入射,经过第二偏光片24后成为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片24透光轴平行的线偏振光,经过图4所示的施加电场的液晶显示面板后,线偏振光的相位改变90°,此时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光片14的透光轴平行。光线顺利透过所述第一基板出射到出光侧。
上述任一方式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公共电极12和第一像素电极11至少之一包括多个条状电极111的第一狭缝电极;第二公共电极22和第二像素电极21至少之一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二狭缝电极。
具体地,液晶显示面板根据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的不同结构包括如下几个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公共电极12和第一像素电极11分别为包括多个条状电极111的第一狭缝电极,且二者同层设置;
参见图12,第二公共电极22和第二像素电极21分别为包括多个条状电极111的第二狭缝电极,且二者同层设置;
第一公共电极12和第一像素电极11中的条状电极111延伸方向一致,且间隔排列;
第二公共电极22和第二像素电极21中的条状电极111延伸方向一致,且间隔排列。
如图1所示,包括图2和图12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类似于在第一基板上设置了IPS模式的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在第二基板上设置了IPS模式的第二公共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
即使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上的电势相等时,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公共电极之间存在电势差,或者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一公共电极之间存在电势差。由于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交叉或垂直设置,二者时间的电场较小,有利于降低负性液晶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关态响应时间τoff和开态响应时间τon。同理,由于第二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交叉或垂直设置,二者时间的电场较小,有利于降低负性液晶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关态响应时间τoff和开态响应时间τon
此外,本实用新型第一公共电极、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公共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均为狭缝电极,且液晶分子为负性液晶分子,光线的透过率较高。并且负性液晶分子模式液晶显示面板,不会影响液晶显示面板光线的透过率。
如果采用正性液晶,第一公共电极(或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二公共电极(或第二像素电极)之间的交叠区域存在垂直电场,液晶分子进行垂直取向,会大大影响液晶面板的透过率。
实施方式二: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见图13,第一公共电极12为面状电极,第一像素电极11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一狭缝电极,且二者之间通过第一绝缘层15相绝缘;第二公共电极22为面状电极,第二像素电极21为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二狭缝电极,且二者之间通过第二绝缘层25相绝缘。或者
第一像素电极11为面状电极,第一公共电极12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一狭缝电极,且二者之间通过第一绝缘层15相绝缘;第二公共电极22为面状电极,第二像素电极21为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二狭缝电极,且二者之间通过第二绝缘层25相绝缘。
该实施例类似于在第一基板上设置了ADS模式的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在第二基板上设置了ADS模式的第二公共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
实施方式三:
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为面状电极,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一狭缝电极,且二者之间通过第一绝缘层相绝缘;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为面状电极,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二狭缝电极,且二者之间通过第二绝缘层相绝缘。
该实施例类似于在第一基板上设置了IPS模式的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在第二基板上设置了ADS模式的第二公共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
实施方式四:
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分别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一狭缝电极,且二者同层设置;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中的条状电极延伸方向一致,且间隔排列;
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为面状电极,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二狭缝电极,且二者之间通过第二绝缘层相绝缘;或者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为面状电极,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二狭缝电极,且二者之间通过第二绝缘层相绝缘。
该实施例类似于在第一基板上设置了ADS模式的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在第二基板上设置了IPS模式的第二公共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响应速度较低,本实用新型采用模拟软件(TechWiz3D模拟软件)进行了模拟,其电极结构采用了周期性边界条件。
为了更客观的比较现有技术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与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面板结构的差异,在模拟的过程中针对比较例和实施例做了模拟。
比较例为正性液晶模式液晶显示面板,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描述的液晶显示面板,比较例和实施例使用了同一款负性液晶,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均采用条状电极,比较例和实施例的条状电极宽度及间距也都完全相同,例如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中的条状电极的宽度为3um,其第一像素电极相邻的条状电极之间的距离为5um,其第二像素电极相邻的条状电极之间的距离为5um。模拟过程中液晶分子弹性常数K为:K11=16,K22=8,K33=15,液晶层平行方向的介电系数ε∥=3.6,垂直方向的介电系数ε⊥=8.6,液晶粘滞系数γ=61,Ne=1.581,No=1.48,其液晶间隙=3.6um,对于阵列基板上的条状电极,其延着y轴方向,而彩膜基板上的条状电极,其延着x轴方向排列,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液晶分子的方位角为相比较条状电极具有45°的夹角。对于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正交,且第二偏光片的光轴与条状电极呈45°,即延着分子长轴方向放置。
分别对比较例和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如图14所示,图14为液晶显示面板光线透过率(纵轴,单位100%)与经历时间t(横轴,单位ms)的关系示意图。比较例得到的τon=7.6ms,τoff=14.5ms;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得到的τon=6.7ms,τoff=10.1ms,本实用新型与比较例相比关态响应时间有5.3ms的下降,开态响应时间有0.9ms的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负性液晶响应速度比较慢的问题。
对于本实用新型,其像素电极或公共电极中条状电极的宽度及间距都可以根据实际工艺所能达到的值而定,只要属于此结构的,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等显示装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填充有负性液晶分子,负性液晶分子在横向电场的作用于在水面面内发生偏转,以改变光线的透过率,液晶分子的偏转仅受电场水平分量的影响,垂直分量的电场对液晶分子在水平面内的偏转无任何贡献。液晶显示面板的关态响应时间τoff和开态响应时间τon不受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垂直分量的电场影响。并且,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狭缝电极中的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和第二狭缝电极中的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设定夹角α,二者之间非平行设置,因此,二者之间的交叠面较小,提高了液晶显示面板的光透过率,提高了图像的显示品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负性液晶层;
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靠近所述负性液晶层一侧相互绝缘的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
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靠近所述负性液晶层一侧相互绝缘的第二公共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
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至少之一为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一狭缝电极;
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至少之一为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二狭缝电极;
所述第一狭缝电极中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和第二狭缝电极中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设定夹角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夹角α为70~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与所述负性液晶层相接触的第一取向层;
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与所述负性液晶层相接触的第二取向层;
所述第一取向层的摩擦方向与所述第一狭缝电极或第二条状电极中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或之间的夹角β满足如下公式:
β=(α/2)±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夹角为90°,所述第一取向层的摩擦方向与所述第一狭缝电极中条状电极之间的夹角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向层和第二取向层的摩擦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远离所述负性液晶层一侧的第一偏光片;
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远离所述负性液晶层一侧的第二偏光片;
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一取向层的摩擦方向相同;
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相互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分别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一狭缝电极,且二者同层设置;
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分别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二狭缝电极,且二者同层设置;
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中的条状电极延伸方向一致,且间隔排列;
第二公共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中的条状电极延伸方向一致,且间隔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为面状电极,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一狭缝电极,且二者之间通过第一绝缘层相绝缘;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为面状电极,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二狭缝电极,且二者之间通过第二绝缘层相绝缘;
或者
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为面状电极,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一狭缝电极,且二者之间通过第一绝缘层相绝缘;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为面状电极,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二狭缝电极,且二者之间通过第二绝缘层相绝缘。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分别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一狭缝电极,且二者同层设置;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中的条状电极延伸方向一致,且间隔排列;
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为面状电极,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二狭缝电极,且二者之间通过第二绝缘层相绝缘;或者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为面状电极,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为所述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第二狭缝电极,且二者之间通过第二绝缘层相绝缘。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权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CN201420288812.6U 2014-05-30 2014-05-30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49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88812.6U CN203849530U (zh) 2014-05-30 2014-05-30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88812.6U CN203849530U (zh) 2014-05-30 2014-05-30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49530U true CN203849530U (zh) 2014-09-24

Family

ID=51562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8881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49530U (zh) 2014-05-30 2014-05-30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495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0615A (zh) * 2014-05-30 2014-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139590A (zh) * 2015-09-12 2018-06-08 兰斯维克托公司 液晶光束控制装置及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0615A (zh) * 2014-05-30 2014-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5180375A1 (zh) * 2014-05-30 2015-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139590A (zh) * 2015-09-12 2018-06-08 兰斯维克托公司 液晶光束控制装置及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0615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850294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3529607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472636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934817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2128061A1 (ja) 液晶駆動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3488011A (zh)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383510B (zh) 一种液晶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488004A (zh)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2629042A (zh) 一种tft-lcd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5487310B (zh)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412447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2629028A (zh) 一种面内开关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2583658U (zh) 一种tft阵列基板、液晶面板以及液晶显示器
CN202563216U (zh) 一种彩膜基板、液晶面板和显示设备
CN102629058B (zh)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装置及取向摩擦方法
KR100824060B1 (ko) 4개의 단자 전극을 갖는 쌍안정 키랄 스플레이 네마틱 액정표시 장치
CN202443224U (zh) 像素结构及液晶面板
CN203849530U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Iwata et al. 34.1: novel super‐fast‐response, ultra‐wide temperature range VA‐LCD
US2017033668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N102654686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388673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液晶显示面板
US945949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04302633U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