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26668U - 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26668U
CN203826668U CN201420202304.1U CN201420202304U CN203826668U CN 203826668 U CN203826668 U CN 203826668U CN 201420202304 U CN201420202304 U CN 201420202304U CN 203826668 U CN203826668 U CN 203826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main part
joint portion
combination
inser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023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浩
赵期俊
余建飞
程志刚
高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023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26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26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2666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连接器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电连接部,安装在第一主体部上;压环,从第一主体部的第一结合端的周边突出形成;以及旋转结合部,在压环的外侧能够旋转地安装在第一主体部上。配合连接器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二电连接部,安装在第二主体部上,用于与连接器的第一电连接部电连接;插入部,形成在第二主体部的第二结合端上,可部分地插入到所述压环中;弹性密封环,设置在插入部上,以被压环在径向方向上压迫;以及固定结合部,固定在第二主体部上,固定结合部与旋转结合部通过相对旋转结合在一起。在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结合时,可以使弹性密封环在径向方向上被压缩,从而提高防水性能。

Description

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密封结合的连接器、与连接器配合的配合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在电信号的传输过程中,通常使用同轴连接器组合实现两个电子设备之间的电连接。例如,在无线通讯系统中,通常使用同轴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在结合在例如天线之类的无线收发装置与电视机、车辆定位装置、车辆导航装置之类的电子设备之间实现电信号的传输,这样即可以实现对电信号的屏蔽,确保信号失真度小,又可以进行方便的连接。
在实用新型人所理解的同轴连接器组合中,在插头连接器和/或插座连接器中设有密封圈,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通过相对旋转螺纹结合在一起,密封圈在轴向方向上受到压缩,从而起到密封的作用。但在螺纹结合时,不同的操作人员施加的旋紧力不同,所产生的拧紧效果也不同,进而影响到密封圈的防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或者其它技术间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在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结合时,可以使弹性密封环在径向方向上被压缩,从而提高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通过双重锁定装置,可以实现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的可靠结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主体部,具有大致的圆柱形状;第一电连接部,安装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上,用于与配合连接器电连接;压环,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一结合端的周边突出形成;以及旋转结合部,在所述压环的外侧能够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上。
在上述连接器中,所述旋转结合部上设有至少一个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末端设有在轴向方向上凹陷的保持槽。
上述连接器还包括轴向结合部,从所述压环的外侧周边延伸形成,所述轴向结合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结合臂,所述结合臂上形成第一保持部。
在上述连接器中,所述轴向结合部上设有第一防误插接部。
上述连接器还包括复位装置,被构造成用于弹性地阻止所述轴向结合部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轴向地移动。
在上述连接器中,所述复位装置包括: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壁向外突出形成的第一阻挡环;从所述轴向结合部的端部向内突出形成的第二阻挡环;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阻挡环和第二阻挡环之间的弹簧。
上述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与所述第一结合端相对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电缆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配合连接器,包括:第二主体部,具有大致的圆柱形状;第二电连接部,安装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上,用于与连接器电连接;插入部,形成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第二结合端上;弹性密封环,设置在所述插入部上;以及固定结合部,固定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上。
在上述配合连接器中,所述固定结合部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结合突起。
在上述配合连接器中,在所述插入部的靠近插入端附近的外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弹性密封环设置所述环形槽中。
在上述配合连接器中,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保持部。
在上述配合连接器中,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二防误插接部。
上述配合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与所述第二结合端相对另一端,用于与第二电缆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连接器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电连接部,安装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上;压环,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一结合端的周边突出形成;以及旋转结合部,在所述压环的外侧能够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上。配合连接器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二电连接部,安装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上,用于与连接器的第一电连接部电连接;插入部,形成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第二结合端上,可部分地插入到所述压环中;弹性密封环,设置在所述插入部上,以被所述压环在径向方向上压迫;以及固定结合部,固定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上,所述固定结合部与旋转结合部通过相对旋转结合在一起。
在上述连接器组合中,所述旋转结合部上设有至少一个螺旋槽,所述固定结合部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结合突起,所述结合突起分别与所述螺旋槽结合并可在螺旋槽中滑动。
在上述连接器组合中,所述螺旋槽的末端设有在轴向方向上凹陷的保持槽,所述结合突起可移动到所述保持槽中,以阻止所述旋转结合部相对于所述固定结合部旋转。
在上述连接器组合中,在所述插入部的靠近插入端附近的外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弹性密封环设置所述环形槽中,所述环形槽和弹性密封环可插入到所述压环中。
在上述连接器组合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轴向结合部,从所述压环的外侧周边延伸到所述固定结合部和插入部之间,所述轴向结合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结合臂,所述结合臂上形成第一保持部,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保持部,每个所述第一保持部可通过轴向滑动与相应的第二保持部结合,以阻止所述轴向结合部从插入部脱离。
在上述连接器组合中,所述轴向结合部的内侧设有第一防误插接部,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防误插接部配合的第二防误插接部。
在上述连接器组合中,所述第一防误插接部为在所述轴向结合部的内壁上突出形成的引导键,所述第二防误插接部为形成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壁上的在轴向延伸的引导槽,所述引导键可在所述引导槽中滑动。
在上述连接器组合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复位装置,被构造成用于弹性地阻止所述轴向结合部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轴向地移动。
在上述连接器组合中,所述复位装置包括: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壁向外突出形成的第一阻挡环;从所述轴向结合部的端部向内突出形成的第二阻挡环;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阻挡环和第二阻挡环之间的弹簧。
在上述连接器组合中,所述连接器为同轴插头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在第一主体部上的插脚;所述配合连接器为同轴插座连接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安装在第二主体部内,所述插脚可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以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分别电连接。
在上述连接器组合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与所述第一结合端相对另一端,并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第一电缆电连接,所述配合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与所述第二结合端相对另一端,并被构造成使得第二电连接部与第二电缆电连接。
在上述连接器组合中,在所述旋转结合部的自由端的外侧设有紧固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在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结合时,弹性密封环被压环在径向方向上压缩,提高了防水性能;进一步地,通过双重锁定装置,可以阻止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之间的相对旋转和在轴向方向上的相对滑动,从而实现了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的可靠结合。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3是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4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配合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显示图4所示的配合连接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6是显示图4所示的配合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7-9是显示利用图1所示的连接器和图2所示的配合连接器结合成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的操作过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7和8未示出旋转结合部;
图10是显示图8所示的连接器组合的局部剖视的平面示意图;
图11是显示图10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显示图12所示的连接器组合的平面示意图;
图14是显示图13所示的连接器组合的轴向剖视图;以及
图15是显示图14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将参照含有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附图充分描述本实用新型,但在此描述之前应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修改本文中所描述的实用新型,同时获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因此,须了解以上的描述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为一广泛的揭示,且其内容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100可用于实现两个电子设备之间的电连接。例如,在无线通讯系统中,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00在例如天线之类的无线收发装置与电视机、车辆定位装置、车辆导航装置之类的电子设备之间实现电信号的传输,或者实现两条电缆之间的快速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100包括连接器10和与连接器配合使用的配合连接器20。图1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轴向剖视图;图3是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侧视图。参见图1-3,连接器10,包括:例如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具有大致的圆柱形状的第一主体部12;安装在第一主体部12上的第一电连接部16;从第一主体部12的第一结合端的周边突出形成的压环13;以及旋转结合部14,所述旋转结合部14在压环13的外侧能够旋转地安装在第一主体部12上。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旋转结合部14上设有两个贯穿旋转结合部14的圆筒形侧壁的螺旋槽141,每个螺旋槽141的起始端1411设于旋转结合部14的自由端(图1和2中的近端)的边缘,并且两个螺旋槽141的起始端1411在旋转结合部14的自由端的圆周上间隔180度设置。起始端1411在轴向方向上具有预定距离,以允许固定结合部25可以相对于旋转结合部14在轴向方向上移动所述预定脱离,之后进入螺旋槽141。进一步地,在旋转结合部14的自由端的外侧设有紧固环145,以使旋转结合部14的自由端保持圆形形状。
图4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配合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显示图4所示的配合连接器的轴向剖视图;图6是显示图4所示的配合连接器的侧视图。如图4-6所示,配合连接器20,包括:例如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具有大致的圆柱形状的第二主体部22;第二电连接部26,安装在第二主体部22上,用于与连接器10的第一电连接部16电连接;大致圆柱形的插入部23,形成在第二主体部22的第二结合端(图4和5的近端)上,可部分地插入到连接器10的压环13中;弹性密封环24,设置在插入部23上,以在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20结合时被压环13在径向方向上压迫(参见图15);以及固定结合部25,固定在第二主体部22上,固定结合部25与旋转结合部14通过相对旋转结合在一起。这样,通过旋转结合部14,可以使结合突起251分别在螺旋槽141中滑动,从而驱动旋转结合部14与固定结合部25靠近,并使压环13在径向方向上压紧弹性密封环24,从而将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20密封地结合在一起。
参见如图5、11和15,旋转结合部14上设有至少一个螺旋槽141,相应地,所述固定结合部25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结合突起251,在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20结合时,结合突起251分别与螺旋槽141结合并可在螺旋槽141中滑动。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参见图12和13,螺旋槽141的末端设有在轴向方向上凹陷的保持槽142,当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20完成最终结合时,结合突起251可移动到保持槽142中,以阻止旋转结合部14相对于固定结合部25旋转,从而实现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20之间的锁定结合。
参见图5、11和15,在插入部23的靠近插入端(图11和15中的右端)附近的外壁上设有环形槽231,弹性密封环24设置环形槽231中,当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20完成最终结合时,环形槽231和弹性密封环24可插入到压环13中并被压环13在径向方向上压迫。这样,弹性密封环24在径向方向上在压环23和插入部23之间实现完全密封,使得水分、潮气之类的杂物不能经过压环23和插入部23之间的任何部位与连接器10的第一电连接部16和配合连接器20的第二电连接部26接触,从而保持了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20的电性能,并实现了二者之间的良好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的进一步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图2、5、7、8、11和15所示,连接器10还包括轴向结合部15,所述轴向结合部15从压环13的外侧周边延伸到配合连接器20的固定结合部25和插入部23之间,轴向结合部15上设有至少一个结合臂151,结合臂151上形成第一保持部152,在插入部23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保持部232,每个第一保持部152可通过轴向滑动与相应的第二保持部232结合,以阻止轴向结合部15从插入部23在轴向方向上脱离。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保持部152包括形成在结合臂151上的凹口,第二保持部232包括形成在插入部23上的突起,当轴向结合部15在插入部23外部滑动时,插入部23上的突起232以卡扣结合的方式插入到结合臂151上的凹口中,从而可阻止轴向结合部15从插入部23在轴向方向上脱离,实现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20之间的另一种锁定结合。进一步地,在固定结合部25上与结合臂15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槽口252,以在插入部23上的突起232插入到结合臂151上的凹口中的过程中,结合臂151可以向外径向地配置。
进一步地,如图3和6所示,连接器10的轴向结合部15的内侧设有第一防误插接部153,相应地,在配合连接器20的插入部23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防误插接部153配合的第二防误插接部233。更具体地,第一防误插接部153为在轴向结合部15的内壁上突出形成的引导键,第二防误插接部233为形成在插入部23的外壁上的轴向延伸的引导槽,在插入部23在轴向方向上插入轴向结合部15中的过程中,引导键可在引导槽中滑动。可以理解,如果引导键没有与引导槽对齐,插入部23将不能插入到轴向结合部15中,因此,引导槽和引导键实现了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20的防误插接功能。在一种可替换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引导键设置在插入部23的外壁上,而引导槽设置在轴向结合部15的内壁上。
如图2、11和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还包括复位装置,复位装置被构造成用于弹性地阻止轴向结合部15远离第一主体部轴向地移动。更具体地,复位装置包括:从第一主体部12的外壁向外突出形成的第一阻挡环121;从轴向结合部15的与第一主体部连接的端部(图11和15中的右端)向内突出形成的第二阻挡环143;以及安装在第一阻挡环121和第二阻挡环143之间的弹簧144。第一主体部12在第二阻挡环143的外侧设有第三阻挡环122,用于限制轴向结合部15在第一主体部11上的轴向移动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合100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连接器10为同轴插头连接器,第一电连接部16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在第一主体部12上的插脚;相应地,配合连接器20为同轴插座连接器,至少一个第二电连接部26安装在第二主体部内,所述插脚可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以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分别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合100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连接器10还包括第一固定部11,设置在第一主体部12的与第一结合端相对另一端,并被构造成使得第一电连接部16与第一电缆(未示出)电连接。将第一电缆固定到第一固定部11的具体结构在许多现有技术中已有描述,本文不再赘述。另外,配合连接器20还包括第二固定部21,设置在第二主体部22的与所述第二结合端相对另一端,并被构造成使得第二电连接部与第二电缆(未示出)电连接。将第二电缆固定到第二固定部21的具体结构在许多现有技术中已有描述,本文不再赘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0和配合连接器20中的每一个都不局限于与电缆连接。在替换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21中的至少一个都可以直接安装在设有连接端子的安装框架上。例如,可以将配合连接器20安装在墙壁、电视机、用于电视机的机顶盒上,而连接器10通过第一固定部11与电缆连接,这样也可以通过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实现电缆与配合连接器的快速、稳定地结合。
下面参照图7-15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100的安装过程。
首先,参见图7,将连接器10和配合连接器20的结合端靠近,并使连接器10的第一防误插接部153的引导键与配合连接器20的第二防误插接部233的引导槽对齐;将配合连接器20插入到连接器10中,在插入过程中,虽然图7中未示出,配合连接器20的固定结合部25上的结合突起251进入旋转结合部14的起始端1411并在起始端1411中轴向移动。
如图8所示,在固定结合部25相对于旋转结合部14轴向移动预定距离之后,作为第二保持部232的突起结合到作为第一保持部152的凹口中,使得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20第一次以开口结合方式连接在一起,并实现了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20之间的第一次锁定。此时,如图10和11所示,弹性密封环24被压环13部分地挤压,还不能实现完全密封。在图8所示的情况下,虽然图8中未示出,配合连接器20的固定结合部25上的结合突起251进入旋转结合部14的螺旋槽141中。
如图9所示,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手持旋转结合部14和固定结合部25与使二者之间产生相对旋转,结合突起251在螺旋槽141中螺旋移动,使得手持旋转结合部14和固定结合部25进一步相向移动;同时,参见图11和15,压环13逐渐在径向方向上压迫弹性密封环24,并且弹簧144受到压缩并向旋转结合部14施加弹性恢复力。
如图12-14所示,当结合突起251移动到位于螺旋槽141端部的保持槽142中时,手持旋转结合部14和固定结合部25不能继续相对旋转,并且用于弹簧144的弹性恢复力,结合突起251进入轴向延伸的保持槽142中,阻止了旋转结合部14相对于固定结合部25反向旋转,实现了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20之间的第二次锁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种实施例的连接器10和配合连接器20的外形都可以为大致的圆柱形,并用做同轴连接器。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连接器10可以是一种插座同轴连接器,而配合连接器20可以是一种插头同轴连接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种实施例的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在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结合时,弹性密封环被压环在径向方向上压缩,使得水分、潮气之类的杂物不能经过压环和插入部之间的任何部位与电连接部接触,从而保持了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的电性能,并实现了二者之间的良好电连接;进一步地,通过双重锁定装置,可以阻止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之间的相对旋转和在轴向方向上的相对滑动,从而实现了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的可靠结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从而在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的基础上,实现更多种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清楚的了解,在不脱离随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改变,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25)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主体部,具有大致的圆柱形状;
第一电连接部,安装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上,用于与配合连接器电连接;
压环,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一结合端的周边突出形成;以及
旋转结合部,在所述压环的外侧能够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结合部上设有至少一个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末端设有在轴向方向上凹陷的保持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所述压环的外侧周边延伸形成的轴向结合部,所述轴向结合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结合臂,所述结合臂上形成第一保持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结合部上设有第一防误插接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被构造成用于弹性地阻止所述轴向结合部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轴向地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包括:
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壁向外突出形成的第一阻挡环;
从所述轴向结合部的端部向内突出形成的第二阻挡环;以及
安装在所述第一阻挡环和第二阻挡环之间的弹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与所述第一结合端相对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电缆电连接。
8.一种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主体部,具有大致的圆柱形状;
第二电连接部,安装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上,用于与连接器电连接;
插入部,形成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第二结合端上;
弹性密封环,设置在所述插入部上;以及
固定结合部,固定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合部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结合突起。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部的靠近插入端附近的外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弹性密封环设置所述环形槽中。
11.如权利要求8-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保持部。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二防误插接部。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与所述第二结合端相对另一端,用于与第二电缆电连接。
14.一种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器,包括:
第一主体部;
第一电连接部,安装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上;
压环,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一结合端的周边突出形成;以及
旋转结合部,在所述压环的外侧能够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上;以及
配合连接器,包括:
第二主体部;
第二电连接部,安装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上,用于与连接器的第一电连接部电连接;
插入部,形成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第二结合端上,可部分地插入到所述压环中;
弹性密封环,设置在所述插入部上,以被所述压环在径向方向上压迫;以及
固定结合部,固定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上,所述固定结合部与旋转结合部通过相对旋转结合在一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结合部上设有至少一个螺旋槽,所述固定结合部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结合突起,所述结合突起分别与所述螺旋槽结合并可在螺旋槽中滑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的末端设有在轴向方向上凹陷的保持槽,所述结合突起可移动到所述保持槽中,以阻止所述旋转结合部相对于所述固定结合部旋转。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部的靠近插入端附近的外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弹性密封环设置所述环形槽中,所述环形槽和弹性密封环可插入到所述压环中。
18.如权利要求14-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轴向结合部,从所述压环的外侧周边延伸到所述固定结合部和插入部之间,所述轴向结合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结合臂,所述结合臂上形成第一保持部,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保持部,每个所述第一保持部可通过轴向滑动与相应的第二保持部结合,以阻止所述轴向结合部从插入部脱离。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结合部的内侧设有第一防误插接部,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防误插接部配合的第二防误插接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误插接部为在所述轴向结合部的内壁上突出形成的引导键,所述第二防误插接部为形成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壁上的在轴向延伸的引导槽,所述引导键可在所述引导槽中滑动。
21.如权利要求14-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被构造成用于弹性地阻止所述轴向结合部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轴向地移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包括:
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壁向外突出形成的第一阻挡环;
从所述轴向结合部的端部向内突出形成的第二阻挡环;以及
安装在所述第一阻挡环和第二阻挡环之间的弹簧。
23.如权利要求14-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为同轴插头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在第一主体部上的插脚;
所述配合连接器为同轴插座连接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安装在第二主体部内,所述插脚可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以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分别电连接。
24.如权利要求14-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与所述第一结合端相对另一端,并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第一电缆电连接,
所述配合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与所述第二结合端相对另一端,并被构造成使得第二电连接部与第二电缆电连接。
25.如权利要求15-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结合部的自由端的外侧设有紧固环。
CN201420202304.1U 2014-04-24 2014-04-24 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26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02304.1U CN203826668U (zh) 2014-04-24 2014-04-24 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02304.1U CN203826668U (zh) 2014-04-24 2014-04-24 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26668U true CN203826668U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82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0230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26668U (zh) 2014-04-24 2014-04-24 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2666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8462A (zh) * 2014-04-24 2015-11-2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CN105186178A (zh) * 2015-07-22 2015-12-23 海盐县盛安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卡扣旋转式航空公母转接头
CN109962379A (zh) * 2017-12-25 2019-07-02 大连楼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同轴连接器及车载天线
CN109980388A (zh) * 2017-12-25 2019-07-05 大连楼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稳定的连接器及天线
CN114110244A (zh) * 2021-10-29 2022-03-01 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先导阀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8462A (zh) * 2014-04-24 2015-11-2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CN105186178A (zh) * 2015-07-22 2015-12-23 海盐县盛安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卡扣旋转式航空公母转接头
CN105186178B (zh) * 2015-07-22 2017-11-14 海盐县盛安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卡扣旋转式航空公母转接头
CN109962379A (zh) * 2017-12-25 2019-07-02 大连楼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同轴连接器及车载天线
CN109980388A (zh) * 2017-12-25 2019-07-05 大连楼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稳定的连接器及天线
CN114110244A (zh) * 2021-10-29 2022-03-01 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先导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8462A (zh) 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CN203826668U (zh) 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US8777671B2 (en) Multi-direction adjustable connector joint structure
US8157569B1 (en) Biaxially rota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980894B1 (e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a cable receptor with an outer contact
CN105659444B (zh) 插拔连接器
US9190762B2 (en) Integrated compression connector
US10530097B2 (en) Plug connection and set of plug connections
CN105098494B (zh) 连接器结构
US811387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providing electrical power to an antenna
TWM486184U (zh) 插接器
JP2019532479A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機器
JP2016504742A (ja) マルチピース・カップリングナットを用いた同軸挿入型接続
JP2012142281A (ja) Usbプラグ
US9362671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quick-locking connection
CN211208023U (zh) 接插电缆及电缆组件
CN105164860A (zh) 插塞连接器
CN206908064U (zh) 一种可360°旋转定位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5583316U (zh) 一种圆形连接器
KR101482973B1 (ko) 고주파 플러그 커넥터의 체결구조
CN101867134A (zh) 三同轴转接接触件
CN208173936U (zh) 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1230099Y (zh) 具有连接外接天线及数字信号传输线的多端口式连接器
US20150087185A1 (en) Accessory connector
US9490573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with double cas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Termination date: 2017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