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24317U - 一种固体燃料熔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体燃料熔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24317U
CN203824317U CN201420203912.4U CN201420203912U CN203824317U CN 203824317 U CN203824317 U CN 203824317U CN 201420203912 U CN201420203912 U CN 201420203912U CN 203824317 U CN203824317 U CN 203824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flow line
solid fuel
valve
regenerator
branch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0391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沁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 Chuanda Gesellschaft fur Waermetechnik Mbh Of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Zhong Chuanda Gesellschaft fur Waermetechnik Mbh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 Chuanda Gesellschaft fur Waermetechnik Mbh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Zhong Chuanda Gesellschaft fur Waermetechnik Mbh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42020391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24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24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2431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体燃料熔炉,包括有炉膛、独立燃烧系统、蓄热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所述独立燃烧系统包括独立燃烧室和固体燃料输送系统,蓄热系统将高温空气送入独立燃烧室,与固体燃料输送系统送入的固体燃料混合并燃烧掉60-70%固体燃料;在独立燃烧室中燃烧后的混合气体,包括未燃尽的固体燃料,通过独立燃烧室与炉膛之间的输送管道送入炉膛,固体燃料最后在炉膛中全部燃尽。通过独立燃烧室及其相关系统,使得系统可以使用固体燃料并让固体燃料充分燃烧,达到节省系统燃料成本的目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固体燃料熔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熔炉燃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固体燃料熔炉。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有色金属工业中,为了减少熔化炉生产过程中的燃料消耗,近几年以燃料加热方式对物料进行熔化。随着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燃料的消耗成本在加工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并伴随有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及大量的碳排放。火焰不换向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可以大量节省燃料,降低碳排放,因而被许多企业采用。
然而,现有的高温空气燃烧系统只能燃烧流体燃料,无法使用固体燃料。这样就导致燃料成本很高,不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故,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实有必要进行开发研究,以提供一种新型熔炉,可在蓄热燃烧系统中使用固体燃料,在节能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体燃料熔炉,在节能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固体燃料熔炉,包括炉膛、蓄热系统、燃烧系统、以及中央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独立燃烧系统包括独立燃烧室和固体燃料输送系统;所述蓄热系统包括有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鼓风机、以及引风机;所述独立燃烧室设置有上端中间气流管道以及下端中间气流管道;通过上端中间气流管道连接炉膛,而下端中间气流管道分别通过左支路气流管道、右支路气流管道连接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炉膛分别通过左气流管道、右气流管道连接左支路气流管道、右支路气流管道;高温空气送入独立燃烧室后,与固体燃料输送系统送入的固体燃料混合并燃烧;在独立燃烧室中燃烧后的混合气体以及未燃尽的固体燃料通过上端中间气流管道输送入炉膛,在炉膛中全部燃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分别通过左辅助气流管道、右辅助气流管道共同连接至鼓风机气流管道;其中,左辅助气流管道还连接有第一气流管道,右辅助气流管道还连接有第二气流管道,第一、第二气流管道通过汇合气流管道连接至引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左、右气流管道、左、右支路气流管道、左、右辅助气流管道以及第一、第二气流管道上分别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左气流管道、右支路气流管道、右辅助气流管道以及第一气流管道上设置的阀门为第一组阀门;而所述右气流管道、左支路气流管道、左辅助气流管道以及第二气流管道上设置的阀门为第二组阀门;藉由中央控制系统的控制,第一组阀门打开时第二组阀门关闭,而第二组阀门打开时第一组阀门关闭。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创作设计了一个独立燃烧室及其相关系统,使得系统可以使用固体燃料并让固体燃料充分燃烧,达到节省系统燃料成本的目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固体燃料熔炉包括有炉膛1、独立燃烧系统、蓄热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未图示);其中,所述独立燃烧系统包括独立燃烧室4和固体燃料输送系统5;所述蓄热系统包括有第一蓄热室21、第二蓄热室8、鼓风机16、以及引风机14;所述独立燃烧室4设置有上端中间气流管道27以及下端中间气流管道24;通过上端中间气流管道27连接炉膛1,而下端中间气流管道24分别通过左支路气流管道22、右支路气流管道7连接第一蓄热室21、第二蓄热室8。炉膛1分别通过左气流管道25、右气流管道2连接左支路气流管道22、右支路气流管道7。
第一蓄热室21、第二蓄热室8分别通过左辅助气流管道20、右辅助气流管道9共同连接至鼓风机气流管道18。其中,左辅助气流管道20还连接有第一气流管道15,右辅助气流管道还连接有第二气流管道12,第一、第二气流管道15、12通过汇合气流管道13连接至引风机14。所述左气流管道25、右支路气流管道7、右辅助气流管道9以及第一气流管道15上分别设置有阀门26、阀门6、阀门10以及阀门17;所述右气流管道2、左支路气流管道22、左辅助气流管道20以及第二气流管道12上分别设置有阀门3、阀门23、阀门19以及阀门11;其中,阀门26、阀门6、阀门10以及阀门17为第一组阀门,而阀门3、阀门23、阀门19以及阀门11为第二组阀门。
在中央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的控制下,第一组阀门打开时第二组阀门关闭,而第二组阀门打开时第一组阀门关闭。若起始状态第一组阀门3、11、19、23处于开起状态,第二组阀门6、10、17、26处于关闭状态,这时蓄热系统的鼓风机16吹进系统的冷空气通过鼓风机气流管道18、阀门19、左辅助气流管道20进入第一蓄热室21,第一蓄热室21内的高温蓄热球释放热量将冷空气加热到1000℃以上,高温空气通过左支路气流管道22、阀门23、下端中间气流管道24被送入独立燃烧室4,与固体燃料输送系统5送入的固体燃料混合并燃烧。由于固体燃料燃烧时间较长,故当燃烧的固体气体混合气流28经过上端中间气流管道27流入炉膛1时,固体燃料并未燃尽,燃尽率大约为60-70%。固体气体混合气流28进入炉膛1后在炉膛内完全燃尽,产生的高温烟气加热工件;之后高温烟气通过气流管道2、阀门3、右支路气流管道7进入第二蓄热室8,释放热量并加热第二蓄热室8中的蓄热球,烟气温度降低到130℃以下,最后经过右辅助气流管道9、阀门11、第二气流管道12、汇合气流管道13、引风机14排入环保管道。
当第二蓄热室8内的蓄热球蓄热完成时、第一蓄热室21中蓄热球放热完成。这时中央控制系统同时改变第一组阀门和第二组阀门的开关状态,即关闭第一组阀门3、11、19、23,开起第二组阀门6、10、17、26。这时蓄热系统的鼓风机16吹进系统的冷空气通过鼓风机气流管道18、阀门10、右辅助气流管道9进入第二蓄热室8,第二蓄热室8内的高温蓄热球释放热量将冷空气加热到1000℃以上,高温空气通过右支路气流管道7、阀门6、下端中间气流管道24被送入独立燃烧室4,与固体燃料输送系统5送入的固体燃料混合并燃烧。固体气体混合气流28通过上端中间气流管道27进入炉膛1后在炉膛内完全燃尽,产生的高温烟气加热工件;之后高温烟气通过气流管道25、阀门26、左支路气流管道22进入第一蓄热室21,释放热量并加热第一蓄热室21中的蓄热球,烟气温度降低到130℃以下,最后经过左辅助气流管道20、阀门17、第一气流管道15、汇合气流管道13、引风机14排入环保管道。
通过中央控制系统的控制,蓄热系统利用烟气中的热能将助燃空气温度提升到1000度以上成为高温空气并将其送入独立燃烧室,在独立燃烧室中与固体燃料输送系统送入的固体燃料混合并燃烧掉60-70%的固体燃料;在独立燃烧室中燃烧后的混合气体,包括未燃尽的固体燃料,通过独立燃烧室与炉膛之间的输送管道送入炉膛,固体燃料最后在炉膛中全部燃尽。
由此可见,由于在原来的蓄热燃烧系统中设计了一个独立燃烧室及其相关系统,使得系统可以使用固体燃料并让其充分燃烧,达到节省系统燃料成本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阀门3、6、10、11、17、19、23、26,第二蓄热室8、第一蓄热室21内的温度,鼓风机16、引风机14、固体燃料输送系统5等都置于电脑的监控下,可实现对各部件的自动调节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固体燃料熔炉,包括炉膛、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独立燃烧系统、以及中央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独立燃烧系统包括独立燃烧室和固体燃料输送系统;所述蓄热系统包括有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鼓风机、以及引风机;所述独立燃烧室设置有上端中间气流管道以及下端中间气流管道;通过上端中间气流管道连接炉膛,而下端中间气流管道分别通过左支路气流管道、右支路气流管道连接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炉膛分别通过左气流管道、右气流管道连接左支路气流管道、右支路气流管道;高温空气送入独立燃烧室后,与固体燃料输送系统送入的固体燃料混合并燃烧;在独立燃烧室中燃烧后的混合气体以及未燃尽的固体燃料通过上端中间气流管道输送入炉膛,在炉膛中全部燃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分别通过左辅助气流管道、右辅助气流管道共同连接至鼓风机气流管道;其中,左辅助气流管道还连接有第一气流管道,右辅助气流管道还连接有第二气流管道,第一、第二气流管道通过汇合气流管道连接至引风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燃料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气流管道、左、右支路气流管道、左、右辅助气流管道以及第一、第二气流管道上分别设置有阀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体燃料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气流管道、右支路气流管道、右辅助气流管道以及第一气流管道上设置的阀门为第一组阀门;而所述右气流管道、左支路气流管道、左辅助气流管道以及第二气流管道上设置的阀门为第二组阀门;藉由中央控制系统的控制,第一组阀门打开时第二组阀门关闭,而第二组阀门打开时第一组阀门关闭。
CN201420203912.4U 2014-04-24 2014-04-24 一种固体燃料熔炉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24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03912.4U CN203824317U (zh) 2014-04-24 2014-04-24 一种固体燃料熔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03912.4U CN203824317U (zh) 2014-04-24 2014-04-24 一种固体燃料熔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24317U true CN203824317U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79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03912.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24317U (zh) 2014-04-24 2014-04-24 一种固体燃料熔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243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8668A (zh) * 2014-04-24 2014-08-06 深圳市中创达热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燃料熔炉
CN105222600A (zh) * 2015-10-28 2016-01-06 深圳市龙瑞泰兴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独立裂解室环保冶金炉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8668A (zh) * 2014-04-24 2014-08-06 深圳市中创达热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燃料熔炉
CN103968668B (zh) * 2014-04-24 2016-04-06 深圳市中创达热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燃料熔炉
CN105222600A (zh) * 2015-10-28 2016-01-06 深圳市龙瑞泰兴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独立裂解室环保冶金炉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54747U (zh) 坩埚熔铝炉
CN204756909U (zh) 一种稳定火焰的蓄热式窑炉燃烧系统
CN201778080U (zh) 蓄热式均热炉
CN202182624U (zh) 节能型铝熔化联体炉
CN202470752U (zh) 蓄热节能焙烧炉
CN203824317U (zh) 一种固体燃料熔炉
CN103968409B (zh) 一种高温低氧燃烧装置
CN203869038U (zh) 一种蓄热燃烧装置
CN203784990U (zh) 一种高温低氧燃烧装置
CN103063044A (zh) 转底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和转底炉烟气余热利用方法
CN103968668B (zh) 一种固体燃料熔炉
CN106196022A (zh) 一种稳定火焰的蓄热式窑炉燃烧系统及方法
CN203373367U (zh) 一种热风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03784936U (zh) 一种高温空气燃烧装置
CN207849356U (zh) 一种高效多腔室锅炉燃烧器
CN208472137U (zh) 一种低品位铁精粉直接融化炼铁装置
CN202246727U (zh) 高炉高风温组合换热系统
CN103968375B (zh) 一种高温空气燃烧装置
CN201935557U (zh) 蓄热式燃烧炉
CN101556057A (zh) 一种高温空气燃烧的燃气具
CN201021796Y (zh) 高热值煤气分时燃烧装置
CN105222152A (zh) 高温废气的热回收系统
CN205137460U (zh) 一种自动调节风量的蓄热式燃烧炉
CN105782996A (zh) 工业炉燃煤气化蓄热式燃烧系统
CN110873531A (zh) 一种燃气式节能坩埚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406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