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24299U - 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及回转窑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及回转窑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24299U
CN203824299U CN201420163648.6U CN201420163648U CN203824299U CN 203824299 U CN203824299 U CN 203824299U CN 201420163648 U CN201420163648 U CN 201420163648U CN 203824299 U CN203824299 U CN 203824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kiln
combustion
supporting gas
pipeline
gas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6364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全林
陈前林
黄勇
张加伟
郭妤
罗焕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XINYINENG CERAMIC FRACTURING PROPPANT CO Ltd
Gui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XINYINENG CERAMIC FRACTURING PROPPANT CO Ltd
Gu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XINYINENG CERAMIC FRACTURING PROPPANT CO Ltd, Gui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IZHOU XINYINENG CERAMIC FRACTURING PROPPA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6364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24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24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2429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Muffle Furnaces And Rotary Kilns (AREA)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及回转窑生产系统,所述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包括连接回转窑(1)与冷却窑(4)的回转窑出料管路(6)、助燃气体管路(5)以及与所述回转窑(1)连接的燃气管路(2),所述助燃气体管路(5)延伸经过所述回转窑出料管路(6)内而连接于所述回转窑(1),以能够将助燃气体供应到所述回转窑(1)内。助燃气体在回转窑出料管路内利用回转窑的余热进行加热后,再通入回转窑,从而减少燃气的消耗量。同时,助燃气体在回转窑出料管路内与回转窑的余热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降低后续冷却工艺的冷却负荷。

Description

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及回转窑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利用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及包括该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的回转窑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回转窑是指旋转煅烧窑(俗称旋窑),属于建材设备类。回转窑按处理物料不同可分为水泥窑、冶金化工窑和石灰窑。陶粒回转窑设备由窑头、窑体、窑尾、回转窑支撑架、预热塔、冷却机和输送带等部分组成。窑头是回转窑出料部分,直径大于回转窑直径,通过不锈钢鱼鳞片和窑体实现密封,主要组成部分有检修口、喷煤嘴、小车、观察孔等。
一般陶粒回转窑的窑头出料部分多以耐火砖为内衬,没有设置余热回收装置,陶粒的热量一部分通过耐火砖传递到空气中散失,一部分随陶粒一起进入到后续的冷却工序,在浪费大量余热的同时,还使得冷却工序的冷却负荷较大。另外,回转窑所需的助燃气体一般以冷空气直接进料,从而使得煤气消耗量较高。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其可以利用回转窑的余热来降低燃气消耗量并且通过余热回收来降低冷却工序的冷却负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其包括连接回转窑与冷却窑的回转窑出料管路、助燃气体管路以及与所述回转窑连接的燃气管路,所述助燃气体管路延伸经过所述回转窑出料管路内而连接于所述回转窑,以能够将助燃气体供应到所述回转窑内。
优选地,所述助燃气体管路通过与所述燃气管路连接而连接于所述回转窑。
优选地,所述助燃气体管路贯穿所述回转窑出料管路的管壁。
优选地,所述助燃气体管路的管道内径为10毫米到100毫米。
优选地,所述助燃气体管路在所述回转窑出料管路内的部分为螺旋盘管。
优选地,所述螺旋盘管的螺距L为20毫米至2100毫米。
优选地,所述助燃气体管路为碳素钢管或者不锈钢管。
优选地,所述燃气管路为煤气管路。
优选地,所述回转窑为陶粒生产回转窑。
本实用新型还一种回转窑生产系统,所述回转窑生产系统包括上述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包括部分包含于回转窑出料管路内的助燃气体管路,并将助燃气体管路的助燃气体出口与回转窑连通,助燃气体在回转窑出料管路内利用回转窑的余热进行加热后,再通入回转窑,从而减少燃气的消耗量。同时,助燃气体在回转窑出料管路内与回转窑的余热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降低后续冷却工艺的冷却负荷。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回转窑                2 燃气管路
3 助燃气体入口          4 冷却窑
5 助燃气体管路          6 回转窑出料管路
7 助燃气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包括连接回转窑1与冷却窑4的回转窑出料管路6、助燃气体管路5以及与回转窑1连接的燃气管路2,助燃气体管路5延伸经过回转窑出料管路6内而连接于回转窑1,以能够将助燃气体(例如空气、氧气等)供应到回转窑1内,即助燃气体管路5的助燃气体入口3与助燃气体源连通,而助燃气体管路5的助燃气体出口7与回转窑1内部直接或者间接连通。助燃气体在回转窑出料管路6内利用回转窑1的余热进行加热后,再通入回转窑1,从而减少燃气的消耗量。同时,助燃气体在回转窑出料管路6内与回转窑1的余热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降低后续冷却工艺的冷却负荷。
其中,上述实施方式中助燃气体出口7可与回转窑1内部直接连通,另外,为了使燃气能够更充分地燃烧,优选将助燃气体管路5可通过与燃气管路2连接而连接于回转窑1(参见图1),即助燃气体出口7通过燃气管路2而与回转窑1内部间接连通,使得燃气在燃气管路2内与被加热的助燃气体混合后再通入回转窑1,从而能够提高燃烧效率,并降低尾气的排放。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助燃气体管路5贯穿回转窑出料管路6的管壁,并保证助燃气体管路5贯穿回转窑出料管路6的管壁时不会影响回转窑出料管路6的密封性,从而不会影响回转窑1的出料过程,也不会造成回转窑1的余热逃逸。
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助燃气体管路5的管道内径为10毫米到100毫米,其具体尺寸可根据回转窑1对助燃气体的需求量来确定。
另外,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助燃气体管路5在回转窑出料管路6内的部分为螺旋盘管,螺旋盘管的螺旋轴线(螺旋盘管绕螺旋轴线旋转)与回转窑出料管路6的中心轴线基本重合。如此设置能够在提高助燃气体与余热的换热效率的同时,因物料从螺旋盘管的中心通道(即螺旋轴线附近区域)通过,而不会使回转窑1的出料堵塞。其中,螺旋盘管的螺距L为20毫米至2100毫米,螺距L可以根据换热效率和安装空间来确定。螺距L是指螺旋盘管上相邻管道对应点(具有相同相位的点)之间的轴向距离。
另外,助燃气体管路5为碳素钢管或者不锈钢管。燃气管路2优选为煤气管路,即燃气管路2内的燃气为煤气,其用于对回转窑1进行加热。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回转窑1优选为陶粒生产回转窑。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回转窑生产系统,其包括上述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包括连接回转窑(1)与冷却窑(4)的回转窑出料管路(6)、助燃气体管路(5)以及与所述回转窑(1)连接的燃气管路(2),所述助燃气体管路(5)延伸经过所述回转窑出料管路(6)内而连接于所述回转窑(1),以能够将助燃气体供应到所述回转窑(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气体管路(5)通过与所述燃气管路(2)连接而连接于所述回转窑(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气体管路(5)贯穿所述回转窑出料管路(6)的管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气体管路(5)的管道内径为10毫米到100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气体管路(5)在所述回转窑出料管路(6)内的部分为螺旋盘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盘管的螺距L为20毫米至210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气体管路(5)为碳素钢管或者不锈钢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管路(2)为煤气管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窑(1)为陶粒生产回转窑。
10.一种回转窑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窑生产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
CN201420163648.6U 2014-04-04 2014-04-04 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及回转窑生产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24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63648.6U CN203824299U (zh) 2014-04-04 2014-04-04 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及回转窑生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63648.6U CN203824299U (zh) 2014-04-04 2014-04-04 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及回转窑生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24299U true CN203824299U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79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63648.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24299U (zh) 2014-04-04 2014-04-04 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及回转窑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2429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6304A (zh) * 2014-09-29 2014-12-24 南京新中磁电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外热式燃气回转窑
CN104964572A (zh) * 2015-07-22 2015-10-07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粒料煅烧回转窑产品余热环形间壁式回收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6304A (zh) * 2014-09-29 2014-12-24 南京新中磁电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外热式燃气回转窑
CN104236304B (zh) * 2014-09-29 2016-11-30 南京新中磁电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外热式燃气回转窑
CN104964572A (zh) * 2015-07-22 2015-10-07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粒料煅烧回转窑产品余热环形间壁式回收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6726B (zh) 一种高温低氧燃烧器
CN103148700B (zh) 节能辊道窑及其使用方法
CN102252530B (zh) 链箅机-回转窑-环冷机热风系统余热利用与减排系统
CN102230726B (zh) 套筒式连续煅烧竖窑
CN204902563U (zh) 一种多孔式均匀供风加热的回转窑
CN104748568A (zh) 一种基于轧钢加热炉的加热方法及系统
CN107138515A (zh) 一种节能减排的供热方法
CN203824299U (zh) 回转窑余热利用结构及回转窑生产系统
CN204224467U (zh) 石灰窑及电石生产系统
CN203869493U (zh) 隧道窑炉
CN103063044B (zh) 转底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和转底炉烟气余热利用方法
CN203478938U (zh) 一种带有能量回收设备的回转窑装置
CN203190791U (zh) 节能辊道窑
CN203731460U (zh) 一种生物质电厂利用废烟气干燥燃料的系统
CN104108715A (zh) 高效节能炭化活化一体炉
CN103335514A (zh) 一种带有能量回收设备的回转窑装置
CN201522188U (zh) 白云石煅烧用隔焰式回转窑
CN202938500U (zh) 夹层通风型耐高温热风炉
CN201184742Y (zh) 回转窑二、三次风预热装置
CN104315869A (zh) 高孔洞率页岩空心砌块焙烧窑余热利用装置
CN204114934U (zh) 天燃气烧嘴
CN103822498A (zh) 一种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3758242U (zh) 一种新型的加热炉
CN203798141U (zh) 一种干燥煅烧设备
CN203501772U (zh) 环保热风化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