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20399U - 轮胎运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轮胎运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20399U
CN203820399U CN201420185551.5U CN201420185551U CN203820399U CN 203820399 U CN203820399 U CN 203820399U CN 201420185551 U CN201420185551 U CN 201420185551U CN 203820399 U CN203820399 U CN 203820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movable stand
pair
vehicle frame
fixed 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855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永良
李萍
王胜
陈晓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TONGRUN AUTO REPAIR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TONGRUN AUTO REPAIR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TONGRUN AUTO REPAIR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TONGRUN AUTO REPAIR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855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20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20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2039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一种轮胎运送装置,属于专用器材输送工具技术领域。包括车架外套管和轮胎左托举机构;轮胎右托举机构;液压驱动机构,设在外套管腔内;换向操作机构,铰接在车架外套管朝向固定架的一端;立柱,设在车架外套管朝向移动架的一端;拉臂,设在立柱上,特点:立柱构成有调整立柱配合腔,在配合腔内配设调整立柱,在立柱的上端配设调整立柱锁定螺钉,在调整立柱的顶部设拉臂孔,在对应于拉臂孔的位置设拉臂锁定螺钉,拉臂穿设在拉臂孔上,轮胎挡钩与调整立柱纵向并行。由拉臂的调节而使轮胎挡钩适应对不同宽度的轮胎的侧向限定,由调整立柱的调节而适应对不同直径轮胎的变化;操作方便且不会脏及操作者的手;方便制造与装配、使用与维护。

Description

轮胎运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专用器材输送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胎运送装置。
背景技术
轮胎运送装置主要用于对大型轮胎如农用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和各类工程车辆等的轮胎夹持、托举并运送。对此可以重点参观者见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704491B推荐的“轮胎运送千斤顶的换向阀控制机构”,该专利方案客观上具有其说明书第0011段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活动轮架的轮胎挟持机构(专利称扶持装置)的拉臂是以不可调整的方式固定于立柱的顶部的,具体而言,由于拉臂上的轮胎挡钩(专利称折弯部)与立柱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于是从理论上讲在轮胎运送过程中由拉臂上的轮胎挡钩对轮胎的上侧部限定,也就是说将轮胎限定在立柱与轮胎挡钩之间,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当遇到轮胎的宽度大于或显著小于自立柱至拉臂的轮胎挡钩之间的距离的情形时,就前者而言,由于轮胎挡钩无法对轮胎的上侧部限定,因而在运送过程中存在滚落之虞,除非另有专人用手扶持,就后者而言,由于轮胎宽度超过了立柱至轮胎挡钩之间的距离,因而无法运送轮胎;其二,由于立柱的高度一经确定而无法改变,因而对轮胎直径变化的适应性差,例如当轮胎的直径(外径)超过立柱的高度时,会遭到固定于立柱顶部的拉臂的阻碍,无法装胎运送;其三,由于一对轮胎托架(专利称第一托轮架和第二托轮架)不具有自动复位功能,那么需要人为地将其复位,使一对轮胎托架呈中国汉字的倒八字形的关系,于是既无法体现快捷省力的操作效果,又容易脏及操作人员的手;其四,由于驱使移动架运动的液压驱动机构复杂,因而给制造安装、维护使用造成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根据轮胎的宽度变化对拉臂实施调节而藉以使拉臂上的轮胎挡钩对不同规格的轮胎的上侧部可靠限定避免滚落和有利于使立柱在高度方向实现调节而藉以适应对轮胎的直径变化的轮胎运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益于使托轮架具有自复位功能而藉以避免手工复位并且操作方便快捷以及不会脏及操作者的手的轮胎运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便于简化液压驱动机构的整体结构而藉以方便制造安装以及方便使用与维护的轮胎运送装置。
为体现完成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胎运送装置,包括一车架外套管和一轮胎左托举机构,车架外套管构成有外套管腔,在该外套管腔内并且朝向轮胎左托举机构的一端移动地设置有一车架内套管,轮胎左托举机构包括一移动架和一轮胎左托架,移动架与所述车架内套管连接,轮胎左托架铰接在移动架上;一轮胎右托举机构,该轮胎右托举机构包括一固定架和一轮胎右托架,固定架与所述车架外套管固定,并且与所述移动架并行,轮胎右托架铰接在固定架上,并且该轮胎右托架与所述的轮胎左托架相对应;一用于驱使所述移动架朝着所述固定架的方向位移或者朝着背离固定架的方向位移的液压驱动机构,该液压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套管腔内并且朝向轮胎右托举机构的一端,所述的车架内套管与液压驱动机构连接;一用于驱使所述液压驱动机构动作的换向操作机构,该换向操作机构铰接在所述车架外套管朝向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并且与所述液压驱动机构连接;一立柱,该立柱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车架外套管朝向所述移动架的一端;一拉臂,该拉臂设置在所述立柱上,并且该拉臂的一端构成有一轮胎挡钩,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构成有一调整立柱配合腔,在该调整立柱配合腔内上下移动地配设有一调整立柱,并且在立柱的上端配设有一用于对调整立柱锁定或释放的调整立柱锁定螺钉,在该调整立柱的顶部开设有一拉臂孔,并且在对应于拉臂孔的位置设置有一拉臂锁定螺钉,所述的拉臂移动地穿设在拉臂孔上,所述轮胎挡钩与调整立柱纵向并行。
为体现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轮胎左托架包括一对左滚筒架和一组左滚筒,一对左滚筒架以彼此并行的状态枢轴连接在所述移动架朝向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并且在该一对左滚筒架上或者在一对左滚筒架中的其中一个左滚筒架上连接有左滚筒架回位拉簧的一端,而左滚筒架回位拉簧的另一端与移动架背对固定架的一侧连接,一组左滚筒以相互并行的状态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左滚筒架之间;所述的轮胎右托架包括一对右滚筒架和一组右滚筒,一对右滚筒架以彼此并行的状态枢轴连接在所述固定架朝向所述移动架的一侧,并且在该一对右滚筒架上或者在一对右滚筒架中的其中一个右滚筒架上连接有右滚筒架回位拉簧的一端,而右滚筒架回位拉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架背对移动架的一侧连接,一组右滚筒以相互并行的状态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右滚筒架之间,并且与所述的一组左滚筒相对应。
为体现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任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液压驱动机构包括一液压卧式千斤顶和一油泵,该液压卧式千斤顶与油泵相配合并且共同地设置在所述车架外套管的外套管腔朝向所述轮胎右托举机构的一端,其中:液压卧式千斤顶的活塞杆与所述车架内套管固定连接,而油泵的油泵柱以及换向阀杆伸展到外套管腔外与所述的换向操作机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车架外套管朝向所述轮胎左托举机构的移动架的一端转动地设置有一外套管左行走轮,而在车架外套管朝向所述轮胎右托举机构的固定架的一端转动地设置有一外套管右行走轮,所述的移动架朝向所述车架外套管的一端固定有一移动架过渡连接管,该移动架过渡连接管与所述的车架内套管固定连接,并且在该移动架过渡连接管上转动地设置有一移动架行走轮,在所述移动架远离所述移动架过渡连接管的一端转动地设置有一移动架辅助行走轮,在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车架外套管的一端转动地设置有一固定架辅助行走轮,其中:移动架行走轮、外套管左行走轮以及外套管右行走轮彼此对应,并且外套管左行走轮位于移动架行走轮与外套管右行走轮之间,移动架辅助行走轮与移动架行走轮相对应,而固定架辅助行走轮与外套管右行走轮相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移动架朝向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并且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左滚筒架的位置各固定有一移动架销轴座,在一对左滚筒架上并且在对应于移动架销轴座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左滚筒架销轴座,左滚筒架销轴座通过左滚筒架销轴与所述的移动架销轴座铰接;在所述的固定架朝向移动架的一侧并且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右滚筒架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固定架销轴座,在一对右滚筒架上并且在对应于固定架销轴座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右滚筒架销轴座,右滚筒架销轴座通过右滚筒架销轴与固定架销轴座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车架外套管背对所述移动架以及固定架的一侧的壁体上固定有一揿手寄存座,并且在车架外套管朝向移动架一端的上表面上配设有一用于对所述车架内套管锁定或释放的内套管锁定螺钉。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移动架过渡连接管 背对所述移动架的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一推杆座,在该推杆座上插置有一推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拉臂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拉臂调整锁定孔,所述拉臂锁定螺钉与拉臂调整锁定孔相配合;在所述的轮胎挡钩的末端固定有一内滚轮座,在该内滚轮座上转动地设置有一内滚轮,该内滚轮在内滚轮座上的位置朝向所述的立柱;在所述的调整立柱上设置有一外滚轮调整座,在该外滚轮调整座上转动地设置有一外滚轮,该外滚轮在外滚轮调整座上的位置朝向所述的内滚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在所述的车架外套管朝向所述轮胎右托举机构的一端的端面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外套管腔的腔口的位置固定有一管腔腔口封板,在该管腔腔口封板上并且背对外套管腔的一侧以彼此并行的状态固定有一对铰接座,在该一对铰接座上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铰接孔,所述的油泵柱和换向阀杆对应于一对铰接座之间,并且在油泵柱上开设有一油泵柱连接孔,所述的换向操作机构包括油泵柱连接头、 换向阀致动踩杆、揿手和踩杆托持扭簧,油泵柱连接头具有一对连接头铰接臂,在该一对连接头铰接臂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油泵柱铰接孔和一踩杆铰接孔,油泵柱铰接孔通过油泵柱铰接轴并且在对应于油泵柱连接孔的位置与油泵柱铰接,踩杆铰接孔在对应于所述铰接孔的位置通过踩杆铰接轴与换向阀致动踩杆的一端同轴铰接在一对铰接座之间,在换向阀致动踩杆的所述一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换向阀杆的位置构成有一换向阀杆触板,换向阀致动踩杆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扩设有一踩踏板 ,揿手与油泵柱连接头插拔配合,踩杆托持扭簧套置在踩杆铰接轴上,该踩杆托持扭簧的一对扭簧脚中的其中一个扭簧脚抵挡在所述换向阀致动踩杆朝向下的一侧,为换向阀致动踩杆提供向上的复位力,而一对扭簧脚中的另一扭簧脚挂着在所述一对铰接座中的其中一个铰接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换向阀杆触板上并且背对所述换向阀杆的一侧固定有一踩杆铰接轴座,该踩杆铰接轴座铰设在所述踩杆铰接轴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立柱上增设了调整立柱,并且将拉臂移动地穿设于调整立柱顶部的拉臂孔内,因而由拉臂的调节而使轮胎挡钩适应对不同宽度的轮胎的侧向限定,由调整立柱的调节而适应对不同直径轮胎的变化;之二,由于轮胎左托架以及轮胎右托架分别由左、右滚筒架回位拉簧实现自动复位,因而无需以手工方式复位,不仅操作方便而且不会脏及操作者的手;之三,由于简化了液压驱动机构的结构,因而不仅可以方便制造与装配,而且能够方便使用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实施例: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前、后、左、右之类的方向性概念均是针对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而言的,旨在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凭此而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的限制。
请参见图1,给出了一横截面形状优选为矩形的车架外套管1,该车架外套管1构成有一外套管腔11,在该外套管腔11内并且朝向下面即将描述的轮胎左托举机构2的一端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端移动地设置有一车架内套管111。由于车架外套管1的横截面形状在本实施例中选择为矩形,因此车架内套管111的横截面形状同样呈矩形。
在车架外套管1的一端(图示左端)的上部配设有一内套管锁定螺钉15,藉由该内套管锁定螺钉15对车架内套管111锁定或者解除锁定,车架内套管111向外套管腔11外移出的程度越大,那么表明运送的轮胎8(图2示)的直径便越大,反之亦然,当车架内套管111向外套管腔11外拉出至所需的程度后,则由内套管锁定螺钉15锁定。在车架外套管1的一端即左端转动地设置有一外套管左行走轮12,而在另一端即右端设置有一外套管右行走轮13。在车架外套管1背对下面还要详述的轮胎左、右托举机构2、3的一侧的壁体上固定有一揿手寄存座14,在处于非启用状态下属于换向操作机构5的结构体系的揿手53以插置方式寄存于该揿手寄存座14上。此外,在车架外套管1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下面还要描述的立柱6的位置固定(焊接方式)有一立柱座17,并且在车架外套管1朝向轮胎右托举机构3的一端的端面上固定有一管腔腔口封板16,该管腔腔口封板16对应于外套管腔11的右端的腔口部位,并且在该管腔腔口封板16背对外套管腔11的一侧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有一对彼此并行的铰接座161,在该一对铰接座161上并且在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铰接孔1611。
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车架内套管111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上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内套管锁定螺钉孔1111,前述的内套管锁定螺钉15与该一组内套管锁定螺钉孔1111相配合。
上面提及的轮胎左托举机构2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一移动架21和一轮胎左托架22,在移动架21与朝向车架外套管1的一端,更确切地讲朝向车架内套管111的一端固定有一移动架过渡连接管211,该移动架过渡连接管211与移动架21相垂直,由图1所示,两者构成L字形的关系,前述车架内套管111朝向移动架过渡连接管111的一端即左端探入到移动架过渡连接管111的管腔内并且与移动架过渡连接管111固定。在移动架过渡连接管211背对移动架21的一侧转动地设置有一移动架行走轮2111,并且在该一侧的壁体上固定有一推杆座2112,在推杆座2112上插置有一推杆21121,当由操作者牵引该推杆21121时,那么整个轮胎运送装置处于行走状态,将轮胎8从一处运送至另一处。前述的移动架行走轮2111、外套管左、右行走轮12、13优选处于同一直线上,并且优选使用万向轮。由图所示,外套管左行走轮12位于移动架行走轮2111与外套管右行走轮13之间。当然,如果省去外套管左行走轮12也是可以的,一旦出现这种状况,那么应当视为被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内容所含盖。前述的轮胎左托架22铰接在移动架21上,即与移动架21朝向轮胎右托举机构3的固定架31的一侧铰接。
前述的轮胎左托架22包括一对左滚筒架221和一组左滚筒222,一对左滚筒架221以彼此并行的状态枢轴连接即铰接在移动架21朝向轮胎右托举机构3的固定架3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在一对左滚筒架221中的其中一个左滚筒架上连接有一左滚筒架回位拉簧2211的一端,而左滚筒架回位拉簧2211的另一端与固定在移动架21背对固定架31的一侧的左滚筒架回位拉簧固定耳214上,一组左滚筒222以相互并行的状态各通过左滚筒轴2221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左滚筒架22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一组左滚筒222的数量虽然示意为四根,但并不能据此而认为该数量是必择的,也就是说,一组左滚筒222的数量可以依需增减。
在前述的移动架21朝向固定架3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左滚筒架221的位置各固定有一移动架销轴座213,而在一对左滚筒架221上并且在对应于移动架销轴座213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左滚筒架销轴座2212,左滚筒架销轴座2212与移动架销轴座213相配合并且通过左滚筒架销轴22121与移动架销轴座213铰接连接。
在前述的移动架21远离移动架过渡连接管211的一端设置有一移动架辅助行走轮212(优选采用万向轮),该移动架辅助行走轮212与前述移动架行走轮2111相对应。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前述的一对左滚轮架221上均连接左滚轮架回位拉簧2211,那么应当属于等效性替代而依然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上面提及的轮胎右托举机构3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一固定架31和一轮胎右托架32,固定架31朝向车架外套管1的一端与车架外套管1焊接固定,并且与车架外套管1相垂直,即两者形成L字形的关系。在固定架31远离车架外套管1的一端转动地设置有一固定架辅助行走轮311(优选为万向轮),该固定架辅助行走轮311与前述的外套管右行走轮13相对应。轮胎右托架32与固定架31朝向移动架21的一侧铰接连接。由图1所示,移动架21与固定架31彼此并行并且长度优选相等。
前述的轮胎右托架32包括一对右滚筒架321和一组右滚筒322,一对右滚筒架321以彼此并行的状态枢轴连接即铰接连接在固定架31朝向轮胎左托举机构2的移动架2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在一对右滚筒架321中的其中一个右滚筒架上连接有一右滚筒架回位拉簧3211的一端,而该右滚筒架回位拉簧3211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固定架31背对移动架21的一侧的右滚筒架回位拉簧固定耳313上,一组右滚筒322以相互并行的状态各通过右滚筒轴3221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右滚筒架321之间。一组右滚筒322的数量如同对一组左滚筒222的描述;右滚筒架回位拉簧3211的数量如同对左滚筒架回位拉簧2211的描述。
在前述固定架31朝向移动架2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右滚筒架321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固定架销轴座312,而在一对右滚筒架321上并且在对应于固定架销轴座312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右滚筒架销轴座3212,右滚筒架销轴座3212与固定架销轴座312相配合并且通过右滚筒架销轴32121与固定架销轴座312铰接连接。
请继续见图1,给出了用于驱使前述的移动架21朝着固定架31的方向位移或者朝着背离固定架31的方向位移的一液压驱动机构4,该液压驱动机构4设置在外套管腔11内,即位于外套管腔11的长度方向的右端(图示位置状态),前面提及的车架内套管111与该液压驱动机构4连接。
前述液压驱动机构4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一液压卧式千斤顶41和一油泵42,液压卧式千斤顶41与油泵42相配合并且共同地设置在车架外套管1的外套管腔11朝向前述轮胎右托举机构3的固定架31的一端,即前述外套管腔11的右端。由图1所示,液压卧式千斤顶41的活塞杆411与车架内套管111的右端端面固定连接,而油泵42的油泵柱421以及换向阀杆422伸展到外套管腔11外,对应于前述的一对铰接座161之间,并且在油泵柱421上开设有一油泵柱连接孔4211,该油泵柱连接孔4211与下面即将描述的换向操作机构5连接,而换向阀杆422与换向操作机构5相配合。
前述的换向操作机构5包括油泵柱连接头51、换向阀致动踩杆52、揿手53和踩杆托持扭簧54,油泵柱连接头51具有一对彼此并行的连接头铰接臂511,在该对连接头铰接臂511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油泵柱铰接孔5111和一踩杆铰接孔5112,油泵柱铰接孔5111通过油泵柱铰接轴51111并且在对应于油泵柱连接孔4211的位置与油泵柱421铰接,踩杆铰接孔5112在对应于前述铰接孔1611的位置通过踩杆铰接轴51121与换向阀致动踩杆52的一端同轴铰接在一对铰接座161之间,在换向阀致动踩杆52的该一端并且在对应于换向阀杆422的位置构成有一换向阀杆触板521,藉由该换向阀杆触板521对换向阀杆422作用,换向阀致动踩杆52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扩设有一供操作者的脚踩踏的踩踏板522 。揿手53与油泵柱连接头51插拔配合,具体而言,当要使油泵工作时,将揿手53插置于油泵柱连接头51上,反之可将揿手53以临时寄存方式插置于前述的揿手寄存座14上。踩杆托持扭簧54套置在踩杆铰接轴51121上,该踩杆托持扭簧54的一对扭簧脚中的其中一个扭簧脚抵靠在换向阀致动踩杆52朝向下的一侧,在操作者的脚处于对踩踏板522释放的状态下,由该扭簧脚为换向阀致动踩杆52提供自动向上复位的复位力,一对扭簧脚中的另一扭簧脚挂着在一对铰接座161中的其中一个铰接座上。
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换向阀杆触板521上并且在背对换向阀杆422的一侧固定有一踩杆铰接轴座5211,该踩杆铰接轴座5211铰设即套设在踩杆铰接轴51121上。
给出了一立柱6,该立柱6以纵向状态设置在前述固定于车架外套管1上的立柱座17上,具体是通过至少一个插销64 (本实施例为一对)与立柱座17连接。立柱6是中空的,即构成有一调整立柱配合腔61,在该调整立柱配合腔61内移动地插配有一调整立柱62。当调整立柱62探出调整立柱配合腔61或缩入调整立柱配合腔61内的位置确定后则由配设在立柱6上端的调整立柱锁定螺钉63锁定。在调整立柱62的顶部开设有一拉臂孔621,并且在对应于该拉臂孔621的位置设置有一拉臂锁定螺钉622。此外,在调整立柱62上还配设有一外滚轮调整座623,在该外滚轮调整座623上转动地设置有一外滚轮6231。为了使个滚轮调整座623保持于在调整立柱62上的调整后的位置,因而在外滚轮调整座623上配设有一调整座固定螺钉6232。
给出了一拉臂7,该拉臂7可移动地穿置(即插置)在前述的拉臂孔621内,该拉臂7的一端折弯而构成有一轮胎挡钩71,该轮胎挡钩71与调整立柱62纵向并行,并且在轮胎挡钩71的末端固定有一内滚轮座711,在该内滚轮座711上转动地设置有一内滚轮7111,该内滚轮7111大体上与前述外滚轮6231相对应。在拉臂7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拉臂调整锁定孔72,前述的拉臂锁定螺钉622通过拉臂调整锁定孔72对拉臂72锁定。
当轮胎8的直径大时,那么可将调整立柱62自立柱6的调整立柱配合腔61向外拉拔的程度增大,并且在调整立柱62拉出调整立柱配合腔61外的程度确定后由调整立柱锁定螺钉63锁定;同时,为了适应轮胎8的宽度,可将拉臂7在拉臂孔621上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内、外滚轮7111、6231之间的间距与轮胎8的宽度适应,并且在拉臂7的位置调整后由拉臂锁定螺钉622将拉臂7锁定。
应用例: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当要使用本实用新型运送轮胎8时,由操作者拽引推杆21121和尚处于揿手寄存座14上的揿手53,便可将本实用新型驱赶到运胎场所,当图中未示出的但依据专业常识完全可以感悟的轮胎8对应到一组左滚筒222和一组右滚筒322上时,由一组、左、右滚筒222、322对轮胎8的下部的两侧托持(或称挟持),并且由拉臂7的轮胎挡钩71对轮胎8的上侧面钩住,从而由一组左、右滚筒222、322、拉臂7、立柱6和调整立柱62使轮胎8处于夹住状态,并且趋向于垂直。此时,由于轮胎8的底部的胎冠仍处于与地坪相接触的状态,因此由操作者将揿手53自揿手寄存座14转移至油泵柱连接头51上。由于此时的换向阀致动踩杆52的换向阀杆触板521处于与换向阀杆422相分开的状态,即在踩杆托持扭簧54的作用下,使换向阀杆触板521离开换向阀杆422。当操纵揿手53时,由于油泵柱421与油泵柱连接头51连接,因而在揿手53使油泵柱连接头51运动时,使油泵柱421工作,油泵42进入工作状态,由于液压卧式千斤顶41与油泵42相配合,即形成液压油路配合关系,因而由液压卧式千斤顶41的活塞杆411将车架内套管111向着外套管腔11内回缩,由于车架内套管111与移动架21的移动架过渡连接管211固定连接,因而由车架内套管111经移动架过渡连接管211带动移动架21朝着固定架31的方向位移,随着移动架21与固定架31之间的距离的缩短,左、右滚筒222、322之间的间距也相应缩小,从而使轮胎8托起并离开地坪。再将揿手53转移到揿手寄存座14上,在以上述方式拽引推杆21121和揿手53的状态下使本实用新型装置连同轮胎8移动到卸胎处,并且将揿手53返回至油泵柱连接头51,此时只要由操作者用脚踩踏踩踏板522,使换向阀杆触板521推动换向阀杆422,在该状态下,操纵揿手53,按前述相反的状态,使移动架21朝向背离固定架31的方向位移,使轮胎8着地(与地坪接触),卸胎。如此周而复始而可将大型的轮胎8从一处转移至另一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完成了发明任务,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轮胎运送装置,包括一车架外套管(1)和一轮胎左托举机构(2),车架外套管(1)构成有外套管腔(11),在该外套管腔(11)内并且朝向轮胎左托举机构(2)的一端移动地设置有一车架内套管(111),轮胎左托举机构(2)包括一移动架(21)和一轮胎左托架(22),移动架(21)与所述车架内套管(111)连接,轮胎左托架(22)铰接在移动架(21)上;一轮胎右托举机构(3),该轮胎右托举机构(3)包括一固定架(31)和一轮胎右托架(32),固定架(31)与所述车架外套管(1)固定,并且与所述移动架(21)并行,轮胎右托架(32)铰接在固定架(31)上,并且该轮胎右托架(32)与所述的轮胎左托架(22)相对应;一用于驱使所述移动架(21)朝着所述固定架(31)的方向位移或者朝着背离固定架(31)的方向位移的液压驱动机构(4),该液压驱动机构(4)设置在所述外套管腔(11)内并且朝向轮胎右托举机构(3)的一端,所述的车架内套管(111)与液压驱动机构(4)连接;一用于驱使所述液压驱动机构(4)动作的换向操作机构(5),该换向操作机构(5)铰接在所述车架外套管(1)朝向所述固定架(31)的一端,并且与所述液压驱动机构(4)连接;一立柱(6),该立柱(6)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车架外套管(1)朝向所述移动架(21)的一端;一拉臂(7),该拉臂(7 )设置在所述立柱(6)上,并且该拉臂(7)的一端构成有一轮胎挡钩(7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6)构成有一调整立柱配合腔(61),在该调整立柱配合腔(61)内上下移动地配设有一调整立柱(62),并且在立柱(6)的上端配设有一用于对调整立柱(62)锁定或释放的调整立柱锁定螺钉(63),在该调整立柱(62)的顶部开设有一拉臂孔(621),并且在对应于拉臂孔(621)的位置设置有一拉臂锁定螺钉(622),所述的拉臂(7)移动地穿设在拉臂孔(621)上,所述轮胎挡钩(71)与调整立柱(62)纵向并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胎左托架(22)包括一对左滚筒架(221)和一组左滚筒(222),一对左滚筒架(221)以彼此并行的状态枢轴连接在所述移动架(21)朝向所述固定架(31)的一侧,并且在该一对左滚筒架(221)上或者在一对左滚筒架(221)中的其中一个左滚筒架上连接有左滚筒架回位拉簧(2211)的一端,而左滚筒架回位拉簧(2211)的另一端与移动架(21)背对固定架(31)的一侧连接,一组左滚筒(222)以相互并行的状态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左滚筒架(221)之间;所述的轮胎右托架(32)包括一对右滚筒架(321)和一组右滚筒(322),一对右滚筒架(321)以彼此并行的状态枢轴连接在所述固定架(31)朝向所述移动架(21)的一侧,并且在该一对右滚筒架(321)上或者在一对右滚筒架(321)中的其中一个右滚筒架上连接有右滚筒架回位拉簧(3211)的一端,而右滚筒架回位拉簧(3211)的另一端与固定架(31)背对移动架(21)的一侧连接,一组右滚筒(322)以相互并行的状态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右滚筒架(321)之间,并且与所述的一组左滚筒(222)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驱动机构(4)包括一液压卧式千斤顶(41)和一油泵(42),该液压卧式千斤顶(41)与油泵(42)相配合并且共同地设置在所述车架外套管(1)的外套管腔(11)朝向所述轮胎右托举机构(3)的一端,其中:液压卧式千斤顶(41)的活塞杆(411)与所述车架内套管(111)固定连接,而油泵(42)的油泵柱(421)以及换向阀杆(422)伸展到外套管腔(11)外与所述的换向操作机构(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车架外套管(1)朝向所述轮胎左托举机构(2)的移动架(21)的一端转动地设置有一外套管左行走轮(12),而在车架外套管(1)朝向所述轮胎右托举机构(3)的固定架(31)的一端转动地设置有一外套管右行走轮(13),所述的移动架(21)朝向所述车架外套管(1)的一端固定有一移动架过渡连接管(211),该移动架过渡连接管(211)与所述的车架内套管(111)固定连接,并且在该移动架过渡连接管(211)上转动地设置有一移动架行走轮(2111),在所述移动架(21)远离所述移动架过渡连接管(211)的一端转动地设置有一移动架辅助行走轮(212),在所述固定架(31)远离所述车架外套管(1)的一端转动地设置有一固定架辅助行走轮(311),其中:移动架行走轮(2111)、外套管左行走轮(12)以及外套管右行走轮(13)彼此对应,并且外套管左行走轮(12)位于移动架行走轮(2111)与外套管右行走轮(13)之间,移动架辅助行走轮(212)与移动架行走轮(2111)相对应,而固定架辅助行走轮(311)与外套管右行走轮(13)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移动架(21)朝向所述固定架(31)的一侧并且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左滚筒架(221)的位置各固定有一移动架销轴座(213),在一对左滚筒架(221)上并且在对应于移动架销轴座(213)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左滚筒架销轴座(2212),左滚筒架销轴座(2212)通过左滚筒架销轴(22121)与所述的移动架销轴座(213)铰接;在所述的固定架(31)朝向移动架(21)的一侧并且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右滚筒架(321)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固定架销轴座(312),在一对右滚筒架(321)上并且在对应于固定架销轴座(312)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右滚筒架销轴座(3212),右滚筒架销轴座(3212)通过右滚筒架销轴(32121)与固定架销轴座(312)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车架外套管(1)背对所述移动架(21)以及固定架(31)的一侧的壁体上固定有一揿手寄存座(14),并且在车架外套管(1)朝向移动架(21)一端的上表面上配设有一用于对所述车架内套管(111)锁定或释放的内套管锁定螺钉(1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架过渡连接管(211 )背对所述移动架(21)的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一推杆座(2112),在该推杆座(2112)上插置有一推杆(211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臂(7)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拉臂调整锁定孔(72),所述拉臂锁定螺钉(622)与拉臂调整锁定孔(72)相配合;在所述的轮胎挡钩(71)的末端固定有一内滚轮座(711),在该内滚轮座(711)上转动地设置有一内滚轮(7111),该内滚轮(7111)在内滚轮座(711)上的位置朝向所述的立柱(6);在所述的调整立柱(62)上设置有一外滚轮调整座(623),在该外滚轮调整座(623)上转动地设置有一外滚轮(6231),该外滚轮(6231)在外滚轮调整座(623)上的位置朝向所述的内滚轮(7111)。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车架外套管(1)朝向所述轮胎右托举机构(3)的一端的端面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外套管腔(11)的腔口的位置固定有一管腔腔口封板(16),在该管腔腔口封板(16)上并且背对外套管腔(11)的一侧以彼此并行的状态固定有一对铰接座(161),在该一对铰接座(161)上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铰接孔(1611),所述的油泵柱(421)和换向阀杆(422)对应于一对铰接座(61)之间,并且在油泵柱(421)上开设有一油泵柱连接孔(4211),所述的换向操作机构(5)包括油泵柱连接头(51)、 换向阀致动踩杆(52)、揿手(53)和踩杆托持扭簧(54),油泵柱连接头(51)具有一对连接头铰接臂(511),在该一对连接头铰接臂(511)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油泵柱铰接孔(5111)和一踩杆铰接孔(5112),油泵柱铰接孔(5111)通过油泵柱铰接轴(51111)并且在对应于油泵柱连接孔(4211)的位置与油泵柱(421)铰接,踩杆铰接孔(5112)在对应于所述铰接孔(1611)的位置通过踩杆铰接轴(51121)与换向阀致动踩杆(52)的一端同轴铰接在一对铰接座(161)之间,在换向阀致动踩杆(52)的所述一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换向阀杆(422)的位置构成有一换向阀杆触板(521),换向阀致动踩杆(52)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扩设有一踩踏板(522 ),揿手(53)与油泵柱连接头(51)插拔配合,踩杆托持扭簧(54)套置在踩杆铰接轴(51121)上,该踩杆托持扭簧(54)的一对扭簧脚中的其中一个扭簧脚抵挡在所述换向阀致动踩杆(52)朝向下的一侧,为换向阀致动踩杆(52)提供向上的复位力,而一对扭簧脚中的另一扭簧脚挂着在所述一对铰接座(161)中的其中一个铰接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换向阀杆触板(521)上并且背对所述换向阀杆(422)的一侧固定有一踩杆铰接轴座(5211),该踩杆铰接轴座(5211)铰设在所述踩杆铰接轴(51121)上。
CN201420185551.5U 2014-04-17 2014-04-17 轮胎运送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20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85551.5U CN203820399U (zh) 2014-04-17 2014-04-17 轮胎运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85551.5U CN203820399U (zh) 2014-04-17 2014-04-17 轮胎运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20399U true CN203820399U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75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85551.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20399U (zh) 2014-04-17 2014-04-17 轮胎运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20399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2247A (zh) * 2014-04-17 2014-07-16 常熟通润汽车修理设备有限公司 轮胎运送装置
CN105015594A (zh) * 2015-07-29 2015-11-04 常熟通润汽车修理设备有限公司 手推式轮胎运送小车
CN105329296A (zh) * 2015-11-30 2016-02-17 桐乡市凯瑞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放置运送推车
CN108275184A (zh) * 2018-03-12 2018-07-13 嘉兴明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式大型轮胎搬运器
CN108284859A (zh) * 2018-03-12 2018-07-17 嘉兴明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式大型轮胎搬运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2247A (zh) * 2014-04-17 2014-07-16 常熟通润汽车修理设备有限公司 轮胎运送装置
CN105015594A (zh) * 2015-07-29 2015-11-04 常熟通润汽车修理设备有限公司 手推式轮胎运送小车
CN105329296A (zh) * 2015-11-30 2016-02-17 桐乡市凯瑞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放置运送推车
CN108275184A (zh) * 2018-03-12 2018-07-13 嘉兴明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式大型轮胎搬运器
CN108284859A (zh) * 2018-03-12 2018-07-17 嘉兴明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式大型轮胎搬运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2247A (zh) 轮胎运送装置
CN203820399U (zh) 轮胎运送装置
CN105015594A (zh) 手推式轮胎运送小车
CN106089131B (zh) 缠绕管注入机处理设备
US9855875B2 (en) Roll off trailer, movable bumper for use therewith and related methods
CA2544318A1 (en) Mobile drilling rig with replaceable dolly
CN204821642U (zh) 手推式轮胎运送小车
CN105540500A (zh) 轮胎运送装置
CN105668461A (zh) 轮胎运送顶
CN104093578B (zh) 牵引装置
KR101093161B1 (ko) 차량 견인장치
CN211195748U (zh) 一种拖挂设备的牵引移动装置
CN114212626A (zh) 一种分体软管收卷装置
CN210174717U (zh) 一种多功能伸缩房车
CN102926667A (zh) 一种拖挂钻台设备
CN207343662U (zh) 电杆钢筋牵拉伸直装置
CN207044753U (zh) 一种茶砖制作装置
US20140151077A1 (en) Agricultural implement mount system
DE202014003502U1 (de) Von einem Bediener steuerbares Flurförderzeug
CN217377217U (zh) 一种盘条转运装置
CN212890637U (zh) 一种双向半挂车
CN218183907U (zh) 一种后牵引拖挂装置
CN216613597U (zh) 一种分体式橡胶软管收卷装置
US9894825B2 (en) Middle mounted implement tractor
DE939670C (de) Einachs-Abschleppanhaenger fuer Kraftfahrzeu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