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20310U - 称重传感装置及起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称重传感装置及起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20310U
CN203820310U CN201320782740.6U CN201320782740U CN203820310U CN 203820310 U CN203820310 U CN 203820310U CN 201320782740 U CN201320782740 U CN 201320782740U CN 203820310 U CN203820310 U CN 203820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device
bearing plate
attaching parts
weighing sensing
press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827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海晏
韩建恩
吴上明
龙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anhai Tec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ec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ec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ec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7827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20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20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2031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称重传感装置及起吊装置,包括承重板,及分别连接在所述承重板上的承重组件和触发组件,所述承重组件活动地并可自动复位地安装在所述承重板上,所述触发组件用于在所述承重组件下移设定距离后被触发报警。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对整个起吊装置进行过载保护,避免了起吊装置在起吊过程中,钢丝绳过载断裂而造成人员伤亡。

Description

称重传感装置及起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称重传感装置及起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起吊装置的起重机构和提拉重物装置直接连接,提拉重物装置主要由钢丝绳组成,由于钢丝绳具有一定的拉伸强度,在拉伸过程中不管连接在钢丝绳一端的重物的重量是否超过钢丝绳的额定拉伸强度仍然进行提拉,而没有安全的提醒措施,这样当重物过重时钢丝绳容易发生断裂,从而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在提拉重物时超过额定载荷时没有安全提醒措施等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对起吊装置进行过载保护的称重传感装置及起吊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称重传感装置,包括承重板,及分别连接在所述承重板上的承重组件和触发组件,所述承重组件活动地并可自动复位地安装在所述承重板上,所述触发组件用于在所述承重组件下移设定距离后被触发报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所述承重组件包括连接件、与所述连接件相抵接的压板机构,及位于所述压板机构与所述承重板之间的弹性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抵接至所述压板机构,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设所述承重板并与所述承重板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为用于承受大荷载的截锥涡卷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至所述压板机构,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承重板相抵接;所述弹簧受力弹性变形、且无载荷下自动复位到初始状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所述承重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件共轴线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件受压下移、并穿设所述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所述承重板的周向侧缘朝所述弹性件的一侧轴向延伸形成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内侧壁上连接有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共同组成限制所述压板机构转动的滑槽,所述压板机构可滑动地与所述滑槽连接;
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承重板的端口侧缘沿远离所述固定部的轴线方向径向延伸形成一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沿轴向对称开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所述压板机构包括用于下压所述弹性件的压板,所述压板的一端折弯并沿朝向远离所述压板的方向延伸形成一抵持臂;
所述压板沿轴向开设有供所述连接件穿设的第一通孔,所述抵持臂用于在所述压板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连接件的轴向下移所述设定距离后,抵接并触发所述触发组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所述压板机构包括用于下压所述弹性件的压板,所述压板上固定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用于在所述压板下移设定距离后通过磁力触发所述触发组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及固定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承重板的一端的抵接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所述压板机构包括抵持臂,所述触发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承重板上、并沿所述抵持臂的行程路径设置的支撑座,及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用于与所述压板机构相抵接或磁性连接的触发开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起吊装置,包括起重机构和提拉重物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起重机构和提拉重物装置之间的如上述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所述称重传感装置用于在所述提拉重物装置提拉的重物达到额定载荷时,触发报警。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称重传感装置及起吊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起重机构和重物之间连接称重传感装置,可以对整个起吊装置进行过载保护,当起吊重物超过额定载荷,称重传感装置的报警系统启动报警;当起吊重物在额定载荷范围内,则不会触发所述报警系统,避免了起吊装置在起吊过程中,钢丝绳过载断裂而造成人员伤亡。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起吊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2是图1所示起吊装置的称重传感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3是图2所示称重传感装置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
图4是图3所示固定座的俯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称重传感装置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
图6是图2所示称重传感装置的压板机构的结构示意;
图7是图2所示称重传感装置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
图8是图2所示称重传感装置的触发组件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
图9是图2所示称重传感装置的触发组件的报警系统和触发开关的结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所述起吊装置包括动力系统(图上未标示)、起重机构6、称重传感装置(图上未标号)和提拉重物装置7,起重机构6和提拉重物装置7分别固定在所述称重传感装置的两端。提拉重物装置7包括钢丝绳8和传感装置连接件9,实际使用过程中,钢丝绳8的一端通过传感装置连接件9与称重传感装置固定相连,钢丝绳8的另一端连接有需要提拉的重物(图上未标示)。起重机构6的一端与称重传感装置固定相连,另一端与动力系统(图上未标示)相连,在起吊装置运动的过程中,动力系统对起重机构6施加向上的拉力,起重机构6带动称重传感装置、提拉重物装置7及连接在提拉重物装置7上的重物一起向上运动。
由于钢丝绳8具有一定的拉伸强度,当连接在钢丝绳8一端的重物的重力超过钢丝绳8的额定拉伸强度时,钢丝绳8容易发生断裂,从而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起重机构6与提拉重物装置7之间连接称重传感装置,当起吊重物超过额定载荷,称重传感装置触发信号传感系统(图上未标示)发出信号,启动报警;当起吊重物在额定载荷范围内,则不会触发信号传感系统发出信号,避免了起吊装置在起吊过程中,钢丝绳过载断裂而造成人员伤亡。由于动力系统、起重机构6和提拉重物装置7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称重传感装置,用于对起吊装置进行过载保护,所述称重传感装置包括承重板100,及分别连接在承重板100上的承重组件1和触发组件5,承重组件1活动地并可自动复位地安装在承重板100上。本实施例中,触发组件5设置在承重组件1的行程路径上,承重组件1用于在被施加额定载荷时,承重组件1下移设定距离后抵接至触发组件5,使得触发组件5的信号传感系统(未示出)发出信号而启动报警。
如图2所示,承重组件1包括连接件2、弹性件3和压板机构4。弹性件3和压板机构4依次套设在连接件2上,弹性件3位于压板机构4与承重板100之间,连接件2的一端抵接至压板机构4,连接件2的另一端穿设所述承重板100并与所述承重板100活动连接。
触发组件5安装在压板机构4的行程路径上,对连接件2施加额定载荷使压板机构4下压弹性件3,弹性件3受压弹性变形,压板机构4下移设定距离后抵接至触发组件5,使得触发组件5的信号传感系统发出信号而启动报警。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的一端抵接至压板机构4的上表面,连接件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承重板100延伸至固定座1外、并用于与重物相连(由于提拉重物装置7及连接在提拉重物装置7上的重物一起对连接件2施加下拉力,且提拉重物装置7相对于连接在提拉重物装置7上的重物要轻,因此以下将拉重物装置7及连接在提拉重物装置7上的重物一起描述为重物)。
实际使用过程中,连接件2在所述重物的重力作用下,不断下压所述压板机构4和弹性件3,弹性件3受压弹性变形使得压板机构4向下运动,当压板机构4向下运动的位移超过设定距离后,压板机构4则抵接至触发组件5的抵接弹片53(结合图9所示),使信号传感系统发出信号而启动报警。
如图3结合图2示,承重板100的周向侧缘朝弹性件3的一侧轴向延伸形成一固定部101,承重板100大致为盘状结构,本实施例中,承重板100为圆盘结构。
结合图4所示,承重板100和固定部101组成一中空的柱体,其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密闭的结构,所述柱体结构包括容纳腔11、第二通孔12、环形凸缘13、连接孔14和支撑板15。容纳腔11大致为柱体结构,承重板100与固定部101共同围合成所述容纳腔11,弹性件3、压板机构4和触发组件5均纳置固定在容纳腔11内。
第二通孔12沿承重板100的轴向开设,并与连接件2共轴线,第二通孔12主要用于供连接件2穿设,因此其直径大小要大于连接件2的直径大小,以保证当连接件2受向下的作用力时,能够向下移动并穿过第二通孔12,实现称重传感装置与重物之间的连接。
环形凸缘13为沿固定部101远离支撑板100的端口侧缘朝远离固定座1的轴线方向径向延伸形成,环形凸缘13沿轴向对称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14,第一连接孔14可以为螺孔或柱孔结构,起重机构6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4相适配的第二连接孔61(结合图1所示),使得固定座1通过第一连接孔14和第二连接孔61与起重机构6(结合图1所示)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支撑板100主要用于支撑纳置弹性件3、压板机构4和触发组件5,并起到连接重物和起重机构6的作用,因此受力较大,为了提高支撑板100的稳定性,支撑板100可以采用硬度较大的钢材料制得。
此外,为了更好的保证支撑板100和起重机构6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在环形凸缘13上沿轴向对称开设4个第一连接孔14;也可以增大环形凸缘13的径向直径,以增大环形凸缘13与起重机构6的接触面积,来提高环形凸缘13和起重机构6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不需要通过固定部101来实现支撑板100与起重机构6之间的固定连接,而直接将支撑板100和起重机构6相连。例如,可以在支撑板100上开设若干孔状结构,将连接在起重机构6上的绳索穿过支撑板100上的孔状结构,使得支撑板100和起重机构6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固定部101的侧壁上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15,支撑板15大致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两个支撑板15共同组合成供压板机构4的压板41(结合图6所示)移动的滑槽,所述滑槽沿连接件2的轴线方向,且两个支撑板15之间的距离与压板41的宽度相适配,使得压板41的一端能沿着所述滑槽上下移动。通过设置所述滑槽,限制了压板41的转动,使得压板41只能沿着所述滑槽上下移动,避免压板机构4的抵持臂42旋转而不能抵接至触发组件5的抵接弹片53。
具体的,每一支撑板15可以通过粘接、扣接、卡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与容纳腔11的侧壁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板15也可以通过粘接、扣接、卡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在容纳腔11的底壁上,只要压板41的一端(也就是压板41的一侧壁)能延伸至所述滑槽并沿着所述滑槽移动即可。压板机构4的结构将在下面具体描述。
如图5并结合图2所示,连接件2的截面形状大致为“T”型结构,其包括连接部21,及与连接部21固定相连、并与连接部21之间呈一定夹角的抵接部22。连接部21大致为圆柱体结构,其一端抵接至压板机构4的上表面,另一端用于连接重物、并可以延伸至第二通孔12与第二通孔12活动连接,即连接部21可沿着第二通孔12轴向做往复运动。连接部21主要起到将称重传感装置与重物连接起来的作用,因此为了方便连接部21与重物之间的连接,连接部21的长度要大于固定座1的轴向长度,使得连接部21能延伸出固定座1,并能和重物固定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21的长度也可以不大于固定座1的长度,在连接部21靠近固定座1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一环扣,通过环扣与重物固定连接,连接部21在重物的重力作用下穿过第二通孔12向下移动。所述环扣与连接部21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等的方式固定。
进一步的,抵接部22固定在连接部21远离承重板100的一端,其主要用于将重物的重力对连接部21的下拉力转换为抵接部22对压板机构4和弹性件3的压力,起到传递力的作用,并用于防止压板机构4和弹性件3从连接件2上脱落。
为了更好的实现抵接部22传递力的作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1与抵接部22之间相互垂直,使得重物对连接部21的下拉力全部转化为抵接部22对压板机构4和弹性件3的压力,使弹性件3发生弹性变形。
此外,由于抵接部22受力较大,因此,连接部21与抵接部22之间可以采用一体成型或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以增大连接部21和抵接部22之间的连接强度。
具体的,抵接部22可以为板状结构,将抵接部22固定在连接部21远离承重板100的一端,并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将两者固定连接,为了进一步增加连接部21和抵接部22的连接强度并消除应力集中,也可以在连接部21和抵接部22的连接处增加平滑过渡的倒圆角,或者连接加强筋等结构。
具体的,连接部21和抵接部22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即抵接部22采用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在连接部21远离承重板100的一端。本实施例中,抵接部22为螺母,连接部21为螺杆结构。此外,为了增强连接部21的强度,也可以将连接部21采用柱杆结构,在连接部21与抵接部22的连接处设置螺纹结构,还可以在连接部21和抵接部22的连接处增添插销来增加两者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连接部21用于与重物进行连接的一端,其与重物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等方式,当连接部21为螺杆结构时,可以直接将连接部21和重物进行螺纹连接;当连接部21为柱杆机构时,则需在连接部21与重物相连接处开设螺纹结构,使得连接部21与重物相连。此外,还可以在连接部21与重物的连接处增添插销等方式来增加两者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6并结合图2所示,压板机构4主要包括压板41、抵持臂42及第一通孔43,其主要用于下压弹性件3和抵接触发组件5的抵接弹片53(结合图9所示),使得当压板机构4抵接至抵接弹片53后,触发信号传感系统(图上未标示)发出信号(结合图9所示)。
压板41大致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主要用于下压弹性件3,压板41的上端面抵接至连接件2的抵接部22,压板41的下端面与弹性件3相抵接。第一通孔43沿压板41的轴向开设,用于供连接件2的连接部21穿设。可以理解的是,压板41与抵接部22可以是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的结构。
具体的,当压板41与抵接部22固定连接时,压板41与抵接部22共同下压弹性件3,使得弹性件3受压弹性变形。此时,压板41与抵接部22可以采用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连接。
具体的,当压板41与抵接部22活动连接时,抵接部22下压压板41,使得压板41再下压弹性件3。此时,第一通孔43的形状结构与连接部21相适配,其直径大于连接部21的直径,使得压板41能沿着连接件2的轴向上下移动。
为了避免压板机构4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转动,而使得抵持臂42因转动与抵接弹片53的位置不对应,这样压板机构4在下压的过程中触碰不到抵接弹片53,造成报警系统不能启动。因此,压板41的长度要能够延伸至两个支撑板15组成的滑槽中,以限制压板41的转动。
抵持臂42大致为长条状结构,其固定在压板41上并朝靠近弹性件3的一侧折弯延伸的,抵持臂42固定在压板41上的位置与抵接弹片53的位置相对应。结合图9所示,在额定载荷内,抵接弹片53没有被施力,抵接弹片53处于自由状态,当超过额定载荷时,抵持臂42随着压板41的下行而下移,此时的状态是抵接弹片53被抵持臂42抵接,促使抵接弹片53朝向触发弹片54方向移动,抵接弹片53抵压触发弹片54向内移动而接通内部电路,从而触发信号传感系统发出信号。
抵持臂42与弹性件3的周向外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以防止抵持臂42在移动的过程中触碰到弹性件3而不能与抵接弹片53相抵接。此外,抵持臂42可以采用粘接、扣接、卡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与压板41固定连接。
结合图6另一实施例为,为了使抵持臂42能更好的抵接触发开关53,抵持臂42也可以是阶梯状结构,其包括第一抵持臂421和第二抵持臂422。第一抵持臂421固定在压板41上并朝靠近弹性件3的一侧延伸的第一抵持臂421,第二抵持臂422从第一抵持臂421的一端折弯延伸,并平行于第一抵持臂421。此时,触发组件5沿第一抵持壁421的行程路径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持臂421和第二抵持臂422之间形成台阶,第二抵持臂422相对第一抵持臂421与抵接弹片53的距离要远,这样设计两个抵持臂的目的是,在额定载荷下,抵接弹片53一直与第二抵持臂422抵接,此时,抵接弹片53没有被施力而发生运动,抵接弹片53不会与触发弹片54抵接,当超过额定载荷时,第一抵持臂421随着压板41的下行而下移,此时的状态是抵接弹片53被第一抵持臂421抵接,促使抵接弹片53朝向触发弹片54的方向移动,抵压触发弹片54向内移动而接通内部电路,触发信号传感系统发出信号。
如图7并结合图2所示,弹性件3为中间具有穿孔的弹簧结构,并通过所述穿孔套设在连接件2上,弹性件3主要起到支撑压板机构4的作用,并使得压板机构4能沿着连接件2的轴线方向移动。
在连接件2的一端没有连接重物的情况下,在连接件2和压板机构4的重力作用下,弹性件3具有第一下压位移,当连接件2的一端连接重物后,在连接件2、压板机构4和重物共同的重力作用下,弹性件3向下压缩,使得与弹性件3相抵接的压板机构4也向下移动,当压板机构4的抵持臂42恰好触碰到抵接弹片53,此时,弹性件3具有第二下压位移。若重物的重量继续增加,则弹性件3继续向下移动,抵持臂42弹性抵接至抵接弹片53,使得触发开关52开启报警。
所述第一下压位移和第二下压位移之间的位移差构成压板机构4下移的设定距离。该设定距离与所使用的弹性件3的弹性系数和承受的额定载荷有关,一般情况下,额定载荷可以为200kg~500kg范围之间的任意一个数值。
由此可知,连接件2一端连接的重物的重量有一个额定值,当重物的重量为该额定值时,此时弹性件3恰好处于第二下压位移,当重物的重量超过该额定值时,则触发开关启动报警。因此,连接件2连接的重物的重量应在额定值范围内,以保证整个起吊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重物的重量没有超过该额定值时,弹性件3的作用是阻止压板机构4向下移动而抵接至抵接弹片53,从而启动触发开关52。只有当重物的重量超过该额定值时,重物的重力克服弹性件3的弹力,使得压板机构4抵接至抵接弹片53,从而启动触发开关52。
具体的,由于弹性件3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因此其可以为截锥涡卷弹簧或弹性系数大的柱形弹簧,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为截锥涡卷弹簧,其外形呈空间截锥状,截锥涡卷弹簧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载荷大及变刚度,主要应用于小空间、大载荷的场合及减震装置。
如图8和图9并结合图2所示,触发组件5主要包括信号传感系统(图上未标示)、固定在承重板100上、并沿抵持臂42的行程路径设置的支撑座51,及可拆卸连接在支撑座51上、用于与压板机构4相抵接的触发开关52。触发组件5的主要作用是当压板机构4下移设定距离后,能够启动报警,对起吊装置进行过载保护。
支撑座51大致为长方体板状结构,其横截面形状可以为“L”型。支撑座51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固定触发开关52,使触发开关52的位置与抵持臂42的位置相对应。本实施例中,支撑座51沿第一抵持臂42的行程路径设置,其一端固定在承重板100上,支撑座51的另一端连接有触发开关52。此外,支撑座51与承重板1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粘接、卡接、扣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座51还可以固定在固定部101的内侧壁上,只要抵持臂42能够抵接至触发开关52,并触发信号传感系统发出信号即可。
触发开关52主要用于触发报警系统开启,其主要包括主体55、抵接弹片53和触发弹片54。主体55大致为长方体结构,主体55的侧壁上连接有开设有圆孔的连接板(图上未标号),触发开关52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报警系统的报警电路电连接。此外,主体55可以通过粘接、卡接或扣接固定在支撑座51上。
抵接弹片53从主体55一侧折弯延伸、并用于与抵持臂42相抵持,触发弹片54活动连接在主体55上,并与抵接弹片53的位置相对应。自然状态下,抵接弹片53不会与触发弹片54抵接,当超过额定载荷时,抵持臂42随着压板41的下行而下移,此时抵接弹片53被抵持臂42抵接,促使抵接弹片53朝向触发弹片54的方向运动,抵压触发弹片54向内移动而接通内部电路,触发信号传感系统发出信号。
可以理解,也可以不要支撑座51,直接将报警开关52通过粘接、卡接或扣接等方式固定在承重板100或固定部101的内侧壁上,只要抵接弹片53延伸至与抵持臂42相对应的位置处,当弹性件3位于第二下压位移或继续向下移动时,抵持臂42能够抵接至抵接弹片53,从而启动报警系统即可。
组装过程中,首先将弹性件3和压板机构4自下而上依次放置在容纳腔11内,并使得承重板100的第二通孔12、弹性件3的穿孔和第一通孔43共轴线;然后,将连接件2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一通孔43、穿孔和第二通孔12,并使得连接件2的一端延伸至承重板100外;第三,若连接件2的连接部21和抵接部22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则将抵接部22旋转安装在连接件21远离承重板100的一端上,使得抵接部22在连接件2重力的作用下抵接至压板机构4的上端面上;最后,将连接件2的另一端连接重物,将起重机构6通过连接孔14与固定部101固定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压板机构4可以不与触发组件5相抵,由于触发组件5的主要作用是当压板机构4下移设定距离后,能够触发信号传感系统发出信号,启动报警,以对起吊装置进行过载保护,因此只要压板机构4下移设定距离后启动触发开关52即可,例如可以在压板机构4和触发开关52上分别对应各连接一个磁性件,如磁铁,当压板机构4下移设定距离后,触发开关52在所述磁铁磁力的作用下启动,继而启动报警系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在起重机构和重物之间连接称重传感装置,可以对整个起吊装置进行过载保护,当起吊重物超过额定载荷,称重传感装置的报警系统启动报警;当起吊重物在额定载荷范围内,则不会触发所述报警系统,避免了起吊装置在起吊过程中,钢丝绳过载断裂而造成人员伤亡。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材料,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称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板(100),及分别连接在所述承重板(100)上的承重组件(1)和触发组件(5),所述承重组件(1)活动地并可自动复位地安装在所述承重板(100)上,所述触发组件(5)用于在所述承重组件(1)下移设定距离后被触发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组件(1)包括连接件(2)、与所述连接件(2)相抵接的压板机构(4),及位于所述压板机构(4)与所述承重板(100)之间的弹性件(3),所述连接件(2)的一端抵接至所述压板机构(4),所述连接件(2)的另一端穿设所述承重板(100)并与所述承重板(100)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为弹簧,所述弹簧为用于承受大荷载的截锥涡卷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至所述压板机构(4),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承重板(100)相抵接;所述弹簧受力弹性变形、且无载荷下自动复位到初始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100)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件(2)共轴线的第二通孔(12),所述连接件(2)受压下移、并穿设所述第二通孔(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100)的周向侧缘朝所述弹性件(3)的一侧轴向延伸形成一固定部(101);所述固定部(101)的内侧壁上连接有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支撑板(15),两个所述支撑板(15)共同组成限制所述压板机构(4)转动的滑槽,所述压板机构(4)可滑动地与所述滑槽连接;
所述固定部(101)远离所述承重板(100)的端口侧缘沿远离所述固定部(101)的轴线方向径向延伸形成一环形凸缘(13),所述环形凸缘(13)沿轴向对称开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1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机构(4)包括用于下压所述弹性件(3)的压板(41),所述压板(41)的一端折弯并沿朝向远离所述压板(41)的方向延伸形成一抵持臂(42);
所述压板(41)沿轴向开设有供所述连接件(2)穿设的第一通孔(43),所述抵持臂(42)用于在所述压板(41)通过所述第一通孔(43)沿所述连接件(2)的轴向下移所述设定距离后,抵接并触发所述触发组件(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机构(4)包括用于下压所述弹性件(3)的压板(41),所述压板(41)上固定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用于在所述压板(41)下移设定距离后通过磁力触发所述触发组件(5)。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包括连接部(21),及固定在所述连接部(21)远离所述承重板(100)的一端的抵接部(22)。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机构(4)包括抵持臂(42),所述触发组件(5)包括固定在所述承重板(100)上、并沿所述抵持臂(42)的行程路径设置的支撑座(51),及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支撑座(51)上、用于与所述压板机构(4)相抵接或磁性连接的触发开关(52)。
10.一种起吊装置,包括起重机构(6)和提拉重物装置(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起重机构(6)和提拉重物装置(7)之间的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所述称重传感装置用于在所述提拉重物装置(7)提拉的重物达到额定载荷时,触发报警。
CN201320782740.6U 2013-12-02 2013-12-02 称重传感装置及起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20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82740.6U CN203820310U (zh) 2013-12-02 2013-12-02 称重传感装置及起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82740.6U CN203820310U (zh) 2013-12-02 2013-12-02 称重传感装置及起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20310U true CN203820310U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75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8274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20310U (zh) 2013-12-02 2013-12-02 称重传感装置及起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203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6312A (zh) * 2017-01-11 2017-03-29 广东奥特体能科技有限公司 身高体重智能测试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6312A (zh) * 2017-01-11 2017-03-29 广东奥特体能科技有限公司 身高体重智能测试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74227U (zh) 一种重锤限位装置
CN201741605U (zh) 一种用于弹簧的装配夹具
CN203820310U (zh) 称重传感装置及起吊装置
CN204727531U (zh) 一种起重机智能制动器
CN102275846A (zh) 卧式液压千斤顶
CN201052940Y (zh) 物料提升机用压簧式超载限制器
CN201873405U (zh) 一种电梯超载保护装置
CN201351093Y (zh) 起重机上部回转部分和回转支承装置之间的连接装置
CN211004453U (zh) 一种液压升降台
CN102556756A (zh) 线盘货架
KR102121689B1 (ko) 배관지지장치
CN204823856U (zh) 起重机超载限制装置
CN201568400U (zh) 一种伸缩油缸的支撑固定结构
CN104550524B (zh) 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定位顶出装置
CN201998322U (zh) 管桩模止定板
CN201626793U (zh) 起重机起升缓冲器
CN208345584U (zh) 一种吊钩辅助结构
CN210438351U (zh) 一种连接构件及具有其的加长叉脚
CN203129557U (zh) 整体升降脚手架用钢球重力锁紧式防坠落装置
CN204778518U (zh) 起重机起吊作业升降安全保护装置
CN102252154B (zh) 三导柱且带限位功能的碟簧吊架
CN110817758A (zh) 一种丝杠升降台
CN216767931U (zh) 一种带有安装机构的升降机油缸总成
CN202962601U (zh) 一种碎纸机的顶纸机构
CN204057790U (zh) 一种起重重量限制器和吊运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927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area before Bay Road Building A Room 201 (locat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QIANHAI TECHE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Shennan Road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No. 2017 Hua Le building 6 floor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ECHEN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