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10413U - 一种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10413U CN203810413U CN201420142073.XU CN201420142073U CN203810413U CN 203810413 U CN203810413 U CN 203810413U CN 201420142073 U CN201420142073 U CN 201420142073U CN 203810413 U CN203810413 U CN 2038104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fire
- ring
- diffusion chamber
- bur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火盖座、内环盖和外环火盖,其采用分级燃烧技术,扩压腔由三个引射管单独控制,每管控制一环,火盖座的上表面有四个凸起,凸起的每部分又分为两环,每环与扩压腔的对应环相通,外环火盖下表面有四个对应的凸起,每个凸起也分为两环,外环的出火方式为圆形出火,中环的出火形式为槽形出火,四个凸起的中间部分为二次空气增氧槽,可以通过四个缺口进行中环和内环的二次空气的补充,外环火盖的上表面无传统结构的引火槽,火焰的传递则通过隐藏式传火槽完成。本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和较低的NOx生成,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低NOx的灶具燃烧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大气式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高效灶具和普通能效的灶具,一般都是通过内、外环火控制的,此种结构最大的弊端是在燃烧器由大火转到小火时,外环火焰高度慢慢降低,其热效率急剧降低,因而目前所谓的“高效灶具”只能在使用大火时才具有高效燃烧效果。由于国内不同菜系的烹饪方式多种多样,如果只是在大火时处于高效燃烧的节能状态,而在其它状态(如:中火、小火状态)时与普通燃烧器能效相差不大,因此体现不出高效的优势。还有一种是三环火,即在内环和外环之间又增了一环,但这种三环火只是表面意义上的三环火,在火力进行调节时,会出现中环和外环同大同小的现象,同样也不能在火力进行调节时继续保持高效能。也不能实现三环的单独控制和调节,作到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需求的精确火力技术。
对热效率来讲,灶具热效率的提升受燃烧方式的局限,热效率提升存在一定的困难。一般提升热效的方法有红外燃烧、炉架围护结构、旋火燃烧和埋藏炉头法。其基本原理都是提高燃烧温度,尽量减少热量散失,使火力更集中,达到提高热效之目的。但是红外线燃烧其燃烧器耐久性较差,稳定性不好;炉架围护结构外观不够理想;埋藏炉头法不仅底壳温度较高、消费者清理卫生极不方便。
另外灶具在提升热效率的同时,还要考虑到NOx(氮氧化物)的生成量,如何降低灶具燃烧时NOx的生成量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燃烧器领域可行的低NOx控制技术有:稀燃技术、分级燃烧技术、火焰冷却体内插技术、降低火孔热强度技术、火孔优化技术、辐射燃烧技术、脉冲燃烧技术;而这些技术绝大部分只适用于在燃气热水器燃烧器上。
因而有必要研发一种真正高效低NOx的灶具燃烧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采用外、中、内三环气炉独立控制的分级燃烧技术,改变中环的出火形式,使中环火又旋又抛,以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另外本燃烧器还实现外、中环分段燃烧,增加二次空气增氧槽,在实现高效燃烧的同时再次优化火焰高温区,从而大大降低NOx的生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火盖座、内环盖和外环火盖,火盖座设于燃烧器本体的上方,内环盖和外环火盖设于火盖座的上方,内环盖设于外环火盖的环内部,所述燃烧器本体设有三层相互隔离的内层扩压腔、中层扩压腔和外层扩压腔,内层扩压腔、中层扩压腔及外层扩压腔分别由内层引射管、中层引射管及外层引射管独立控制;所述火盖座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两个下凸块,每个下凸块内均设有下内环槽和下外环槽,下内环槽与所述中层扩压腔导通,下外环槽与所述外层扩压腔导通;所述外环火盖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下凸块对应的上凸块,每个上凸块内均设有与所述下内环槽对应的上内环槽和与所述下外环槽对应的上外环槽,上外环槽的外侧壁设有若干外环火孔,外环火孔与所述外层扩压腔导通,上内环槽的内侧壁 设有若干中环火槽,中环火槽与所述中层扩压腔导通,所述若干中环火槽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倾斜或垂直分布;所述内环盖设有若干内环火孔,内环火孔与所述内层扩压腔导通;两相邻上凸块之间和/或两相邻下凸块之间形成有二次空气增氧槽;所述外环火盖设有隐藏式传火槽,所述传火槽为设于所述上凸块旁侧的切缝,该切缝将中环火槽和外环火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下凸块设有限位卡槽,所述上凸块设有与所述限位卡槽配合的卡块。
优选地,所述下凸块为四个,且呈圆周均布;所述上凸块也为四个,且分别与四个所述下凸块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外环火孔为圆形火孔,所述中环火槽为斜槽(或直槽)形火槽。
优选地,所述内环盖为圆柱体,内环盖的柱面上设有三角槽,所述内环火孔位于所述三角槽的下槽面上。
优选地,所述外环火盖设有隐藏式传火槽,所述传火槽为设于所述上凸块旁侧的切缝,该切缝将中环火槽和外环火孔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采用分级燃烧技术,将普通燃烧器原两个独立控制的气路,改成三个独立控制的气路,即燃烧器本体设有三层相互隔离的内层扩压腔、中层扩压腔和外层扩压腔,内层扩压腔、中层扩压腔及外层扩压腔分别由内层引射管、中层引射管及外层引射管独立控制,并设计结构相应的火盖座、外环火盖及内火盖。考虑到火力集中要素、消费者烹饪习惯和降低NOx生成机理,设计时以中环火焰主火,热负荷为三环中最高的。由于传统燃烧器的文丘里管引射一次空气量,不能完全满足大 负荷燃气需求,所以在燃烧时处于浓燃烧。因此为了使火焰快速冷却,将外环热负荷则设计较小,同时扩压腔设计较大,便于文丘里管引射较多空气量,使燃气与空气在扩散腔内均匀混合,在燃烧时处于淡燃烧。若此结构在三环同时燃烧时,燃烧器中环处于浓燃烧,同时处在中环两侧的内、外环,正处于淡燃烧状态,迅速将中环火焰温度降低,从而使得NOx生成量明显降低。
首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外、中、内三环的单独调节,改变中环的出火形式,使中环火又旋又抛,将主火力移至燃烧器中部,使火焰尽可能聚集在锅底中间,中环火焰产生热量聚集是提高热效率的主要办法,在最外环增加一圈火焰,产生一道火墙,降低中环的热损失,大大提升热效率。
其次,为了使燃烧更加充分,中环和内环更好的补充二次空气,本实用新型采用分段燃烧,在两相邻上凸块之间和/或两相邻下凸块之间形成有二次空气增氧槽,即通过凸块间的缺口进行二次空气的补充,在实现高效燃烧的同时,再次优化火焰高温区,大大降NOx的产生。
再者,现有技术中的灶具燃烧器的火盖,为了使火焰从内圈传到外圈,或从内圈传到中圈,或从中圈传到外圈,一般都在火盖的上表面开0.6-0.8毫米的引火槽,通过该引火槽完成火焰传递。引火槽结构的确可以便利的实现火焰的传递,但是引火槽的结构可以增加高温烟气中CO的含量,此外,处于燃烧状态时的火盖本身温度较高,引火槽处在结构上处于绝对的薄弱地段,再加上使用习惯,冷热水冲击,长期的使用会使得火盖从最薄弱的地方开始变形,即从引火槽处开始变形。变形后与火盖座的配合间隙发生改变,增加回火几率,带来安全隐患。而本实用新型外环火盖的上表面无传统结构的引火槽,火焰的传递则通过大火盖的上凸块旁侧的切缝完成,有效解决了现有 技术中的引火槽所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环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环火盖反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外环火盖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烧器本体;11:内层扩压腔;12:中层扩压腔;13:外层扩压腔;14:内层引射管;15:中层引射管;16:外层引射管;2:火盖座;21:下凸块;22:下内环槽;23:下外环槽;24:限位卡槽;3:外环火盖;31:上凸块;32:上内环槽;33:上外环槽;34:外环火孔;35:中环火槽;36:二次空气增氧槽;37:传火槽;38:卡块;39:燃气入口;4:内环盖;41:三角槽;42:内环火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见图1至图7所示:
一种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1、火盖座2、内环盖4、外环火盖3,火盖座2设于燃烧器本体1的上方,内环盖4和外环火盖3设于火盖座2的上方,内环盖4设于外环火盖3的环内部,所述燃烧器本体1设 有三层相互隔离的内层扩压腔11、中层扩压腔12和外层扩压腔13,内层扩压腔11、中层扩压腔12及外层扩压腔13分别由内层引射管14、中层引射管15及外层引射管16独立控制。
火盖座2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两个下凸块21,每个下凸块21内均设有下内环槽22和下外环槽23,下内环槽22与所述中层扩压腔12导通,下外环槽23与所述外层扩压腔13导通。
外环火盖3的下表面设有与下凸块21对应的上凸块31,每个上凸块31内均设有与所述下内环槽22对应的上内环槽32和与所述下外环槽23对应的上外环槽33,上外环槽33的外侧壁设有若干外环火孔34,外环火孔34与所述外层扩压腔13导通,外环火孔34为圆形火孔,外环的出火方式为圆形出火,上内环槽32的内侧壁设有若干中环火槽35,中环火槽35与所述中层扩压腔12导通,中环火槽35为斜槽(或直型)形火槽,若干中环火槽35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倾斜(或直型分布),本实施例若干中环火槽35沿顺时针方向倾斜,使得中环的出火形式为槽形出火。
本实施例中下凸块21为四个,且呈圆周均布,上凸块31也为四个,且分别与四个所述下凸块21一一对应。通过外、中、内三环的单独调节,改变中环的出火形式,使中环火又旋又抛,将主火力移至燃烧器中部,使火焰尽可能聚集在锅底中间,中环火焰产生热量聚集是提高热效率的主要办法,在最外环增加一圈火焰,产生一道火墙,降低中环的热损失,大大提升热效率。
内环盖4设有若干内环火孔42,内环火孔42与所述内层扩压腔11导通;进一步地,内环盖4为圆柱体,内环盖4的柱面上设有三角槽41,所述内环火孔42位于所述三角槽41的下槽面上。内环火孔42为圆形火孔,内环出火方式为圆形出火,内环火焰受三角槽41的上槽面阻挡可扩大内环火焰的燃烧 环径,使得内环火处于淡燃烧状态,以降低NOx产生。
两相邻上凸块31之间和/或两相邻下凸块21之间形成有二次空气增氧槽36;为了有效的补充二次空气,四个凸起的中间部分即为二次空气增氧槽36,可以通过四个缺口进行中环和内环的二次空气的补充。在实现高效燃烧的同时,再次优化火焰高温区,大大降NOx的产生。
外环火盖4设有隐藏式传火槽,隐藏式传火槽为设于所述上凸块31旁侧的切缝,该切缝将中环火槽35和外环火孔34连通。外环火盖4的上表面无传统结构的引火槽,火焰的传递则通过大火盖的上凸块31旁侧的切缝完成,隐藏式传火槽位于上凸块31旁侧,不易受到冷热冲击,因而不易产生变形。即使本实施例引火槽产生变形也不会影响外环火盖3与火盖座2的配合,不会产生回火现象,使用安全可靠。具体地,上凸块31旁侧设有凸起,该凸起设有两个燃气入口39,两燃气入口39分别位于上外环槽33和上内环槽32内,切缝与该两燃气入口39的孔底连通。
进一步地,下凸块21设有限位卡槽24,上凸块31设有与限位卡槽24配合的卡块38,外环火盖3通过卡块38和限位卡槽24的配合被限位设置于火盖座2的上方,卡块38和限位卡槽24的配合可起到外环火盖4定位安装的作用,还可防止外环火盖4在火盖座2上转动。
本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外、中、内三环火焰可通过三个引射管单独控制,其燃烧方式为外中内三环同时燃烧、中内两环同时燃烧、内环单独燃烧,无论处于大火还是小火的燃烧方式,都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和较低的NOx生成,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低NOx的灶具燃烧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 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1)、火盖座(2)、内环盖(4)和外环火盖(3),火盖座(2)设于燃烧器本体(1)的上方,内环盖(4)和外环火盖(3)设于火盖座(2)的上方,内环盖(4)设于外环火盖(3)的环内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器本体(1)设有三层相互隔离的内层扩压腔(11)、中层扩压腔(12)和外层扩压腔(13),内层扩压腔(11)、中层扩压腔(12)及外层扩压腔(13)分别由内层引射管(14)、中层引射管(15)及外层引射管(16)独立控制;
所述火盖座(2)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两个下凸块(21),每个下凸块(21)内均设有下内环槽(22)和下外环槽(23),下内环槽(22)与所述中层扩压腔(12)导通,下外环槽(23)与所述外层扩压腔(13)导通;所述外环火盖(3)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下凸块(21)对应的上凸块(31),每个上凸块(31)内均设有与所述下内环槽(22)对应的上内环槽(32)和与所述下外环槽(23)对应的上外环槽(33),上外环槽(33)的外侧壁设有若干外环火孔(34),外环火孔(34)与所述外层扩压腔(13)导通,上内环槽(32)的内侧壁设有若干中环火槽(35),中环火槽(35)与所述中层扩压腔(12)导通,所述若干中环火槽(35)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倾斜或垂直分布;所述内环盖(4)设有若干内环火孔(42),内环火孔(42)与所述内层扩压腔(11)导通;
两相邻上凸块(31)之间和/或两相邻下凸块(21)之间形成有二次空气增氧槽(36);
所述外环火盖(3)设有隐藏式传火槽(37),所述传火槽(37)为设于所述上凸块(31)旁侧的切缝,该切缝将中环火槽(35)和外环火孔(3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块(21)设有限位卡槽(24),所述上凸块(31)设有与所述限位卡槽(24)配合的卡块(3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块(21)为四个,且呈圆周均布;所述上凸块(31)也为四个,且分别与四个所述下凸块(21)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孔(34)为圆形火孔,所述中环火槽(35)为斜槽形火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盖(4)为圆柱体,内环盖(4)的柱面上设有三角槽(41),所述内环火孔(42)位于所述三角槽(41)的下槽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42073.XU CN203810413U (zh) | 2014-03-26 | 2014-03-26 | 一种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42073.XU CN203810413U (zh) | 2014-03-26 | 2014-03-26 | 一种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10413U true CN203810413U (zh) | 2014-09-03 |
Family
ID=51449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142073.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10413U (zh) | 2014-03-26 | 2014-03-26 | 一种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1041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00086A (zh) * | 2014-03-26 | 2014-07-02 | 宁波安佳卫厨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 |
-
2014
- 2014-03-26 CN CN201420142073.XU patent/CN203810413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00086A (zh) * | 2014-03-26 | 2014-07-02 | 宁波安佳卫厨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00086B (zh) | 一种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 | |
CN103388843A (zh) | 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环保燃烧器 | |
CN102853453A (zh) | 防风式生物质野炊炉 | |
CN201636917U (zh) | 燃气节能灶芯 | |
CN108870392A (zh) | 内聚式大气红外燃烧器 | |
CN203810413U (zh) | 一种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 | |
CN205678721U (zh) | 一种节能高效环保的单头炒灶 | |
CN204739583U (zh) | 灶具燃烧器 | |
CN107436031A (zh) | 一种双气体燃料真空锅炉 | |
CN107830521B (zh) | 一种多层供氧的高效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03517895U (zh) | 一体化新型燃气锅灶 | |
CN203286592U (zh) | 多功能柴煤两用节能炉灶 | |
CN102537960B (zh) | 商用大功率高效环保无焰红外线灶芯 | |
CN202109534U (zh) | 一种高效低污染中餐燃气炒菜灶 | |
CN205655328U (zh) | 节能炉 | |
CN212719736U (zh) | 一种复合式燃烧器 | |
CN103939951A (zh) | 一种节能燃气灶 | |
CN203837032U (zh) | 一种节能燃气灶 | |
CN208703920U (zh) | 低排放高效燃烧器 | |
CN208703916U (zh) | 内聚式大气红外燃烧器 | |
CN207247522U (zh) | 双气体燃料真空锅炉 | |
CN203404810U (zh) | 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环保燃烧器 | |
CN105650867A (zh) | 一种节能燃气锅炉 | |
CN205026662U (zh) | 燃烧器 | |
CN202024368U (zh) | 节能型双燃反烧环保炊暖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230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230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