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10205U - 发光装置和图像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和图像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10205U
CN203810205U CN201420220498.8U CN201420220498U CN203810205U CN 203810205 U CN203810205 U CN 203810205U CN 201420220498 U CN201420220498 U CN 201420220498U CN 203810205 U CN203810205 U CN 203810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gle
conductor
shad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2049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振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2049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10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10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1020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spection Of Paper Currency And Valuable Securit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和图像传感器。发光装置包括:发光体;导光体,导光体具有弧形导光面,发光体设置在导光体上;遮光外壳,导光体设置在遮光外壳内,且遮光外壳具有出光开口;反光结构,反光结构沿导光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导光体的与遮光外壳的出光开口相对设置的一侧。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光装置时,发光体用于提供光源,光经过导光体被反光结构反射,改变传播方向的光经由遮光外壳的出光开口射出。由于导光体具有弧形导光面,因而反光结构与弧形导光面配合,以使由出光开口射出的光具有指向性好的特点,从而提高了光的有效利用率、保证了发光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光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和图像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传感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和图像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防伪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学变色油墨以及隐形图像识别在防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光学变色油墨和隐形图像识别会随着外部光线的入射角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或图案。因此,为了识别光学变色油墨和隐形图像做成的防伪标记,需要图像传感器的发光装置具有多角度的出射方向。
现有技术中的图像传感器中的发光装置普遍存在发散角大的问题,从而导致光的指向性差、光的有效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和图像传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光装置光的指向性差、光的有效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发光体;导光体,导光体具有弧形导光面,发光体设置在导光体上;遮光外壳,导光体设置在遮光外壳内,且遮光外壳具有出光开口;反光结构,反光结构沿导光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导光体的与遮光外壳的出光开口相对设置的一侧。
进一步地,出光开口的开口角度范围小于90度。
进一步地,反光结构为反光图形。
进一步地,反光结构为多个,多个反光结构沿导光体的周向间隔排列设置。
进一步地,发光装置还包括聚光体,聚光体设置在遮光外壳的出光开口处。
进一步地,聚光体的远离导光体的一侧具有聚光凸起部。
进一步地,聚光凸起部为多个,多个聚光凸起部沿导光体的周向间隔排列设置。
进一步地,导光体为圆柱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传感器,包括发光装置和透光板,发光装置位于透光板的一侧,发光装置是上述的发光装置。
进一步地,透光板包括:板体;折光体,折光体设置在板体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导光体具有弧形导光面,发光体设置在导光体上,导光体设置在遮光外壳内,且遮光外壳具有出光开口,反光结构沿导光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导光体的与遮光外壳的出光开口相对设置的一侧。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光装置时,发光体用于提供光源,光经过导光体被反光结构反射,改变传播方向的光经由遮光外壳的出光开口射出。由于导光体具有弧形导光面,因而反光结构与弧形导光面配合,以使由出光开口射出的光具有指向性好的特点,从而提高了光的有效利用率、保证了发光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光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透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透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透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反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意性示出了图13的右视图;
图15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反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意性示出了图15的右视图;
图17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反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反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0、板体;11、第一板体;11a、第一连接端面;11b、第三连接端面;11c、凹槽;12、第二板体;12a、第二连接端面;13、第三板体;13a、第四连接端面;20、折光体;30、发光装置;40、透光板;50、基板;60、感光部;61、第一感光部;62、第二感光部;70、安装盒;80、透镜;81、第一透镜;82、第二透镜;90、防反膜;100、导光体;200、遮光外壳;210、出光开口;300、反光结构;400、聚光体;410、聚光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如图1至图9所示,发光装置30包括发光体、导光体100、遮光外壳200和反光结构300,导光体100具有弧形导光面,发光体设置在导光体100上;导光体100设置在遮光外壳200内,且遮光外壳200具有出光开口210;反光结构300沿导光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导光体100的与遮光外壳200的出光开口210相对设置的一侧。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光装置30时,发光体用于提供光源,光经过导光体100被反光结构300反射,改变传播方向的光经由遮光外壳200的出光开口210射出。由于导光体100具有弧形导光面,因而反光结构300与弧形导光面配合,以使由出光开口210射出的光具有指向性好的特点,从而提高了光的有效利用率、保证了发光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如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反光结构300还可以设置在遮光外壳200上。
优选地,导光体100为圆柱形。由于导光体100为圆柱形,因而使得反光结构300反射的光会通过圆柱圆截面中心发射出去,从而保证了出射光线的方向性,进而保证了发光装置的发光可靠性。
优选地,发光体为LED灯。由于LED灯具有能耗小、使用寿命长、亮度强、工作稳定性好的特点,因而保证了发光装置的发光可靠性。
优选地,发光体设置在导光体100的两端。由于两端设置有发光体,因而提高了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从而保证了图像传感器的使用可靠性。
优选地,发光体有红、绿、蓝和红四种颜色。导光体100的一端可以设置四个颜色不同的发光体。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导光体100的两端均设置有发光体,共8个。
优选地,出光开口210的开口角度范围小于90度。由于出光开口210的开口角度范围小于90度,因而使出射光线具有聚拢性好、指向性好的特点,从而保证了出射光的光强、保证了图像传感器的使用可靠性。优选地,出光开口210的开口角度范围小于30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反光结构300为反光图形。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设计反光结构300的位置和宽度。
优选地,反光结构300为多个,多个反光结构300沿导光体100的周向间隔排列设置。通过改变反光结构300的位置和宽度,可以改变光的反射路径,从而提高了反光结构300的工作可靠性。多个反光结构300可以对应多个指向性出光角度。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反光结构300为两个,该发光装置具有两个指向性的出光角度。
如图13和图14所示,反光结构300为反光图形,反光图形为直线形。优选地,反光图形的宽度为1毫米。
如图15和图16所示,反光结构300为反光图形,反光图形为直线形,且设置有两个反光图形。由于反光图形为并列设置的两个,因而使得发光装置30具有两个指向性的出射光线。
如图17所示,反光结构300为反光图形,反光图形为多个反光点,多个反光点沿导光体100的长度方向沿一直线间隔排列设置,且相邻两个反光点之间的距离沿导光体100的两端向导光体100的中心方向逐渐减小。这是根据光传输方向的衰减度,设置的间距逐渐加密的反光图形。
如图18所示,反光结构300为反光图形,反光图形为多个反光点,多个反光点沿导光体100的长度方向沿一直线间隔排列设置,且沿导光体100的两端向导光体100的中心方向单个反光点的长度逐渐增大。这是根据光传输方向的衰减度,设置的长度逐渐加长的反光图形。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光装置30还包括聚光体400,聚光体400设置在遮光外壳200的出光开口210处。由于设置有聚光体400,因而使由出光开口210射出的光线更加聚拢,进一步增强了光的指向性和光的有效利用率。当然,还可以通过控制反光结构300的宽度和出光开口210的大小实现聚光的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聚光体400的远离导光体100的一侧具有聚光凸起部410。出射光线经出光开口210通过聚光体400的聚光凸起部410,出射光汇聚后指向性增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发光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聚光凸起部410为多个,多个聚光凸起部410沿导光体100的周向间隔排列设置。由于设置有多个聚光凸起部410,因而光线经由不同的聚光凸起部410出射后,具有不同的指向,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中发光装置能够提供多种指向性的光线,能够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并且解决了光强衰减的问题。
优选地,发光装置30是指向性发光装置。由于发光装置30是指向性发光装置,因而提高了光的有效利用率,使图像传感器的结构更加紧凑。
优选地,发光装置30是带有发光体及反光结构300的光导纤维。由于光导纤维利用全反射原理可实现具有损耗低、光的无损传播,具有损耗低的特点,保真度高、发散角小、工作可靠性高的特点,因而保证发光体发出的光束经过光导纤维的传播,,并通过反光图形反光后,能够使出射光具有利用效率高和指向性好的特点,从而保证了发光装置30和图像传感器的工作可靠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传感器。如图5至图12所示,图像传感器包括发光装置30和透光板40,发光装置30位于透光板40的一侧,发光装置30是上述的发光装置30。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光装置30具有指向性好的特点,从而提高了光的有效利用率、保证了图像传感器的使用可靠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图像传感器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如图10至图12所示,透光板包括板体10和折光体20,折光体20设置在板体10上。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透光板40具有折光体20,因而在图像传感器中应用该透光板40时,能够有效减短光的传播路径,从而使图像传感器在保证识别效果的同时具有产品体积小、占用面积小、便于携带和搬运的特点,进而提高了图像传感器的使用可靠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透光板40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折光体20穿设在板体10上,且折光体20的一部分由板体10的第二表面伸出设置。由于折光体20穿设在板体10上,因而透射过板体10的光通过折光体20后,会改变该光束的传播路径,从而使透光板40不仅具有透光的功能还具有改变光路径的作用。
优选地,折光体20是反光膜、镜面涂层、光纤或光学导光板。进一步地,光学导光板是光学导光PC板。由于光纤具有易弯折的特点,因而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外力使光纤弯曲成所需角度,从而改变折光体20的折光路径,进而保证了透光板40的工作可靠性。光纤和光学导光PC板所使用的材料具有由内向外材料的折射率逐渐增大的特点,使光在其内部由内往外传播的过程中角度越来越大,到表面交界部入射角大到可以发生全反射,并且不论其弯曲成任意角度,不影响光在其中进行传递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折光体20设置在板体10的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由于折光体20设置在板体10的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因而不论是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透过的光均有可能通过折光体20,从而改变光的传播路径。
如图10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折光体20具有折光层,折光层与板体10的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A。由于折光体20的折光层与板体10的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A,因而由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透过的光会被改变传播路径后再由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射出,从而保证了折光体20的工作可靠性。优选地,第一夹角A为45度至65。
优选地,折光层是反光膜或镜面涂层。
如图8和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折光体20为两个,两个折光体20与板体10的两侧一一对应设置。由于设置有两个折光体20,因而经由发光装置30射出的光能够经过两个折光体20,从而通过两次改变光的传播路径使C2的角度更小,进而在保证图像传感器体积更小化的前提下实现更好的识别效果,与同体积的现有技术中的图像传感器相比识别效果更为优异。
本实用新型中的板体10包括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第一板体11具有倾斜设置的第一连接端面11a,第一板体11为透明板;第二板体12具有与第一板体11的第一连接端面11a配合设置的第二连接端面12a,折光体20设置在第一连接端面11a和第二连接端面12a之间(请参考图10至图12)。由于第一板体11为透明板,因而保证了透光板40的透光可靠性,从而保证了图像获取的可靠性。优选地,第一板体11是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由于第一连接端面11a和第二连接端面12a倾斜配合、且折光体20设置在二者之间,因而保证了折光体20与板体10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一夹角,从而保证了折光体20的工作可靠性。
如图10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折光体20为涂覆在第一连接端面11a或第二连接端面12a上的反光膜。
优选地,第二板体12是塑料制成的。由于塑料制品具有易加工、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因而保证了透光板40的使用可靠性,同时保证了第一板体11通过第二板体12与安装盒70的装配可靠性。
优选地,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一体成型。进一步地,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通过注塑成型。当然,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还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
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还具有与第一连接端面11a相对设置的第三连接端面11b,板体10还包括第三板体13,第三板体13具有与第一板体11的第三连接端面11b配合的第四连接端面13a。由于第一板体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板体12和第三板体13,因而保证了透光板40与安装盒70的装配可靠性,从而保证了图像传感器的使用可靠性。
如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的第三连接端面11b倾斜设置,且第一连接端面11a与第三连接端面11b之间的距离沿板体10的厚度方向逐渐增大。优选地,折光体20为两个,一个折光体20设置在第一连接端面11a与第二连接端面12a之间,另一个折光体20设置在第三连接端面11b与第四连接端面13a之间。由于第一连接端面11a与第三连接端面11b之间的距离沿板体10的厚度方向逐渐增大,因而两个折光体20的折光层相对设置,从而保证了两个折光体20可以将同一光束改变两次传播路径,进而保证了透光板40的折光可靠性。
优选地,第一板体11的第一表面具有凹槽11c(请参考图6)。进一步地,凹槽11c的槽壁面为斜面,且凹槽11c的槽壁面与入射光垂直。由于第一板体11具有凹槽11c,因而有效避免反射光增强,从而保证了透光板40的工作可靠性。
优选地,图像传感器包括防反膜90,防反膜90设置在透光板40的板体10的第二表面上(请参考图7和图9)。
本实用新型中的图像传感器还包括基板50、感光部60(例如:光电转换芯片)、安装盒70和透镜80,透光板40设置在安装盒70的上端,基板50设置在安装盒70的下端,感光部60设置在基板50上,发光装置30设置在安装盒70内部,且透镜80位于发光装置30的反射光路中,感光部60与透镜80对应设置(请参考图5至图9)。优选地,发光装置30的出光开口210朝向透光板40所在一侧设置。
如图5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透镜80为两个,两个透镜80并列设置。两个透镜80分别为第一透镜81和第二透镜82,且第二透镜82位于透光板40的折光体20的下方,以使经折光体20改变传播方向的光进入第二透镜82内。优选地,透镜80垂直于基板50设置。由于透镜80垂直于基板50设置,因而有效避免因入射光与透镜夹角过大而造成入射光直射进透镜80内形成干扰信号的问题,并且也解决了透镜80安装困难的问题。
优选地,感光部60为两个,两个感光部60与两个透镜80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感光部60包括第一感光部61和第二感光部62。感光部60由许多感光区和驱动电路组成,该驱动电路能将照射到各感光区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并将信号输出电路。接收的光转换成电信号后,经过驱动电路输出(作为图像或文字信息向外输出),当图像稿件不断移动时,其上所记载的图像或文字信息就会被连续读取下来。
在识别光学变色油墨做成的防伪标记的实例中,当光线的入射角度不同时,光学变色油墨反射后的光谱信息也不同,不同的光谱信息转换后的电信号也不同,因此经过比较图像的颜色和图案,就能达到识别防伪标记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的由发光装置30发出的光线与原稿之间的角度为第二夹角B。当发光装置30发出的光线具有两个指向性时,不同角度的光线与原稿之间的角度分别由B1、B2来表示。原稿与反射光之间的观测角度为第三夹角C。当透镜80为两个时,第一反射光与原稿的夹角由C1表示,第二反射光与原稿的夹角由C2表示。当折光体20为两个时,两个折光体20的第一夹角A分别由A1、A2表示。
变色油墨识别介绍。当发光装置30的光线以预定范围的入射角(第二夹角B)B1、B2照射原稿,并以预定范围观测角(第三夹角C)接收原稿的反射光时,由于变色油墨的反射特性,会得到变色油墨的两种颜色区别分明的图像。以百元人民币为例,人民币上面额数字变色油墨为绿蓝变色,其识别通常会有如下规律:随着入射角B及观测角C由小到大,会呈现鲜蓝-蓝-黑-绿-鲜绿的颜色变化。情况一,入射角B及观测角C的角度在0°至20°范围,呈现鲜蓝颜色,角度越小鲜蓝颜色越分明;情况二,入射角B及观测角C的角度在20°至40°范围,呈现蓝色,角度越小蓝色越分明;情况三,入射角B及观测角C的角度在40°至50°,呈现黑色;情况四,入射角B及观测角C的角度在50°至70°,呈现绿色,角度越大绿色越分明;情况五,入射角B及观测角C的角度在70°至90°,呈现鲜绿颜色,角度越大鲜绿颜色越分明。通常还有另外四种情况,情况六,当入射角B角度在45°左右,观测角C大于50°,角度越大,呈现的绿色越分明;情况七,当入射角B角度在45°左右,观测角C小于40°,角度越小蓝色越分明;情况八,当观测角C在45°左右,入射角小于40°,角度越小,呈现的蓝色越分明;情况九,当观测角C在45°左右,入射角B大于50°,角度越大,呈现的绿色越分明。百元人民币面额数字变色油墨通常要求能够识别出下面四种之一:1.1条、情况四或情况六或情况九绿色和情况二或情况七或情况八蓝色;1.2条、情况五鲜绿颜色和情况一鲜蓝颜色;1.3条、情况四或情况六或情况九绿色和情况一鲜蓝颜色;1.4条、情况五鲜绿颜色和情况二或情况七或情况八蓝色。通过对比两种颜色数据的区别,来实现真伪的判别。
隐形图像介绍。当发光装置30的光线以预定范围入射角B1和B2照射原稿,并以预定范围观测角C1和C2接收原稿的反射光,由于隐形图像纹理方向不同,图像反光效果也不同,会得到隐形图像有无的两种图像。其中百元人民币钞票上面额数字隐形图像,其识别通常会有如下规律:情况十,入射角B和观测角C小于约10°,会观测到数字“100”隐形图像,角度越小,观测的越清楚;情况十一、入射角B和观测角C大于约10°,隐形图像不明显,角度变大,隐形图像逐渐消失。百元人民币面额数字隐形图像要求能够识别出1.5条、情况十有100隐形图像、无100隐形图像。通过对比隐形图像有无数据的区别,来实现真伪的判别。
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图像传感器时,首先将图像稿件朝向图像传感器放置在透光板40上,然后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线透过透光板40照射在图像稿件上,在第一读取位置D点,反射光的一部分经第一透镜81收集后照射到第一感光部61处,同时在第二读取位置E点,反射光的另一部分经折光体20后被第二透镜82收集后照射到第二感光部62处,此时使用者可以观测图像原稿的隐形图像和图像的颜色,对图像进行识别。
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对人民币上的面额数字变色油墨进行绿色和蓝色的识别。当发光装置30发出B=45°入射角的光,在读取位置D点,变色油墨漫反射光的一部分,经观测角C1=90°通过第一透镜81到第一感光部61,可实现上述情况六“入射角B角度在45°左右,观测角C大于50°,角度越大,呈现的绿色越分明”绿色识别。当发光装置30发出B=45°入射角的光,在读取位置D点,变色油墨漫反射的光经折光体20,调整折光体20的第一夹角A,使观测角C2=20°通过第二透镜82到第二感光部62,可实现上述情况七“入射角B角度在45°左右,观测角C小于40°,角度越小蓝色越分明”蓝色识别。
如图6和7所示的实施例中,对人民币上的面额数字变色油墨进行鲜绿颜色和鲜蓝颜色识别。当发光装置30发出B1=70°入射角的光,在读取位置D点,变色油墨漫反射光的一部分,经观测角C1=90°通过第一透镜81到第一感光部61,可实现上述情况五“入射角B及观测角C角度在70°至90°,呈现鲜绿色,角度越大鲜绿颜色越分明”鲜绿颜色识别。当发光装置30发出B2=20°入射角的光,在读取位置E点,变色油墨漫反射光的一部分,经折光体20,调整折光体20的第一夹角A,使观测角C2=20°通过第二透镜82到第二感光部62,可实现上述情况一“入射角B及观测角C角度在0°至20°范围,呈现鲜蓝颜色,角度越小鲜蓝颜色越分明”鲜蓝颜色识别。在该实施例中,发光装置30是图4所示的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30的出射光具有两个方向的指向性。入射角B也分别为B1和B2,读取位置也有D点和E点两个位置,这样使得图像传感器可以很容易获得观测角C2小于20°。
如图6和7所示的实施例中,对人民币上的面额数字隐形图像进行识别。当发光装置30发出B1=70°入射角的光,在读取位置D点,变色油墨漫反射光的一部分,经观测角C1=90°通过第一透镜81到第一感光部61,可实现上述情况十一“入射角B和观测角C大于约10°,隐形图像不明显,角度变大,隐形图像逐渐消失”无法识别数字“100”的隐形图像。当发光装置30发出B1=10°入射角的光,在读取位置E点,变色油墨漫反射光的一部分,经折光体20,调整折光体20的第一夹角A,使观测角C2=10°通过第二透镜82到第二感光部62,可实现上述情况十“入射角B和观测角C小于约10°,会观测到数字“100”隐形图像,角度越小,观测地越清楚”可对数字“100”的隐形图像进行识别。
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对人民币上的面额数字变色油墨进行鲜绿颜色和鲜蓝颜色识别。当发光装置30发出B1=70°入射角的光,在读取位置D点,变色油墨漫反射光的一部分,经观测角C1=90°通过第一透镜81到第一感光部61,可实现上述情况五“入射角B及观测角C角度在70°至90°,呈现鲜绿色,角度越大鲜绿颜色越分明”鲜绿颜色识别。调整左侧折光体20的第一夹角A2,当发光装置30发出B2=20°入射角的光,在读取位置E点,变色油墨漫反射光的一部分,经折光体20,调整右侧折光体20的第一夹角A1,使观测角C2=20°通过第二透镜82到第二感光部62,可实现上述情况一“入射角B及观测角C角度在0°至20°范围,呈现鲜蓝颜色,角度越小鲜蓝颜色越分明”鲜蓝颜色识别。在该实施例中,折光体20为两个,通过调整两个折光体20与第一表面的第一夹角A的大小,可以容易获得观测角C2小于20°。
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对人民币上的面额数字隐形图像进行识别。当发光装置30发出B1=70°入射角的光,在读取位置D点,变色油墨漫反射光的一部分,经观测角C1=90°通过第一透镜81到第一感光部61,可实现上述情况十一“入射角B和观测角C大于约10°,隐形图像不明显,角度变大,隐形图像逐渐消失”无法识别数字“100”的隐形图像。调整左侧折光体20的第一夹角A2,当B2=15°入射角的光,在读取位置E点,变色油墨漫反射光的一部分,经折光体20,调整右侧折光体20的第一夹角A1,使观测角C2=15°通过第二透镜82到第二感光部62,可实现上述情况十“入射角B和观测角C小于约10°,会观测到数字“100”隐形图像,角度越小,观测地越清楚”可对数字“100”的隐形图像进行识别。
本实用新型中随着入射角B的增大,反射光逐渐变强,折射光逐渐变弱。当观测角C小于30°,反射光较弱,当C大于40°,发生反射光增强直至全反射。反射的光直接进入第二透镜82,形成干扰信号。因而需要控制入射角B的角度,或者在透光板40上设置防反膜90以防止反射光增强。
在上述情况中,情况一和情况五识别的鲜蓝和鲜绿颜色特征区别最大,但由于情况一的入射角B及观测角C小,接近平角,因而现有技术中的图像传感器通常做的比较大。与现有技术中的图像传感器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图像传感器不仅易于完成情况一和情况五的识别功能,且具有体积小、便于安装的特点,特别是能够安装在安装空间狭小的ATM机及验钞机等设备上,实现自动识别。
本实用新型中的图像传感器可仅使用一个发光装置30,因而使读取位置D点与E点之间具有距离短的特点,从而有效避免光强衰减,保证了信号的输出可靠性。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图像传感器还具有结构紧凑、小型化、低成本等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体;
导光体(100),所述导光体(100)具有弧形导光面,所述发光体设置在所述导光体(100)上;
遮光外壳(200),所述导光体(100)设置在所述遮光外壳(200)内,且所述遮光外壳(200)具有出光开口(210);
反光结构(300),所述反光结构(300)沿所述导光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导光体(100)的与所述遮光外壳(200)的所述出光开口(210)相对设置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开口(210)的开口角度范围小于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结构(300)为反光图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结构(300)为多个,多个所述反光结构(300)沿所述导光体(100)的周向间隔排列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30)还包括聚光体(400),所述聚光体(400)设置在所述遮光外壳(200)的所述出光开口(210)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体(400)的远离所述导光体(100)的一侧具有聚光凸起部(4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凸起部(410)为多个,多个所述聚光凸起部(410)沿所述导光体(100)的周向间隔排列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100)为圆柱形。
9.一种图像传感器,包括发光装置(30)和透光板(40),所述发光装置(30)位于所述透光板(40)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30)是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3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板(40)包括:
板体(10);
折光体(20),所述折光体(20)设置在所述板体(10)上。
CN201420220498.8U 2014-04-30 2014-04-30 发光装置和图像传感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10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20498.8U CN203810205U (zh) 2014-04-30 2014-04-30 发光装置和图像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20498.8U CN203810205U (zh) 2014-04-30 2014-04-30 发光装置和图像传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10205U true CN203810205U (zh) 2014-09-03

Family

ID=51448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20498.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10205U (zh) 2014-04-30 2014-04-30 发光装置和图像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102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8303A (zh) * 2014-04-30 2014-08-06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和图像传感器
JP2021028868A (ja) * 2019-08-09 2021-02-2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8303A (zh) * 2014-04-30 2014-08-06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和图像传感器
JP2021028868A (ja) * 2019-08-09 2021-02-2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7106801B2 (ja) 2019-08-09 2022-07-2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25238U (zh)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系统及电子装置
CN109901313A (zh) 检测模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040039785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JPWO2011121896A1 (ja) 測定用光学系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色彩輝度計および色彩計
WO2017095200A1 (ko) 조명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램프
CN102422251A (zh) 光学位置检测设备
JP5454675B2 (ja) 測定用光学系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色彩輝度計および色彩計
CN109902664A (zh) 红外背光单元、检测模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558352A (zh) 照明系统和包括照明系统的显示器
CN109902655A (zh) 生物特征检测模组和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US20130258322A1 (en) Lens testing device
CN116679845A (zh) 触摸感测装置
CN203810205U (zh) 发光装置和图像传感器
CN103827928A (zh) 光学可变实体鉴定装置和方法
CN109919103A (zh) 生物特征检测模组和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2739906A (zh)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CN203800994U (zh) 用于图像传感器的透光板和图像传感器
CN109977851A (zh) 检测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JPS6154570A (ja) 光源拡散フイルタを用いたバ−コ−ドリ−ダ
CN103968303A (zh) 发光装置和图像传感器
CN103929561A (zh) 用于图像传感器的透光板和图像传感器
CN106303145A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204013720U (zh) 斜光板及具有其的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US20180142864A1 (en) Signalling apparatus for command and/or reporting devices
CN103335279B (zh) 发光装置和图像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