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05839U - 一种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05839U
CN203805839U CN201420155168.5U CN201420155168U CN203805839U CN 203805839 U CN203805839 U CN 203805839U CN 201420155168 U CN201420155168 U CN 201420155168U CN 203805839 U CN203805839 U CN 203805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fixedly connected
guide rail
pin bushing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551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晓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551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05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05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0583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导轨、可沿所述导轨长度方向展开或收缩的气囊和用于向所述气囊供气的气体发生器,所述气囊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汽车后窗的后窗横梁上,所述气囊的两侧可滑动地连接在相应的两条所述导轨上,两条所述导轨分别对应地固定连接在所述汽车后窗两侧的后窗侧梁上,所述气体发生器固定连接在所述后窗横梁上,并且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与所述气囊的进气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性能高。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安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安全气囊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安全约束系统中。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时,安全气囊可以对乘客起到一定的约束、缓冲和保护作用。然而,当车辆在高速行驶的时候发生后面碰撞时,车内乘客如果未佩带安全带或者幼儿未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情况下,很可能会甩至汽车后玻璃窗上,与后玻璃发生碰撞,甚至撞碎玻璃,甩出车外,发生严重的安全事件。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该安全气囊装置可以在车辆发生后碰撞时,缓冲乘客与后窗玻璃的碰撞,并将乘客约束在汽车内,减小乘客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结构简单、安全性能高的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导轨、可沿所述导轨长度方向展开或收缩的气囊和用于向所述气囊供气的气体发生器,所述气囊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汽车后窗的后窗横梁上,所述气囊的两侧可滑动地连接在相应的两条所述导轨上,两条所述导轨分别对应地固定连接在所述汽车后窗两侧的后窗侧梁上,所述气体发生器固定连接在所述后窗横梁上,并且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与所述气囊的进气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气囊的两侧设有可沿所述导轨长度方向展开或收缩的气囊导套,所述气囊导套上设有用于所述导轨穿过的通孔,所述导轨穿过所述通孔。
进一步,所述气囊导套包括多个顺次连接在一起的导套折片,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导套折片可折叠地连接在一起,且每个所述导套折片上均设有所述通孔。所述导轨顺次穿个每个所述通孔。
进一步,所述导轨的两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后窗侧梁固定连接的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后窗侧梁相连。
进一步,所述连接螺栓的端部为伸出于所述导轨之外用于可止挡所述气囊沿所述导轨滑动的螺栓止挡部。
进一步,所述气囊的顶部设有固定连接片,所述固定连接片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后窗横梁上。
进一步,所述气囊上还设有泄气孔。
进一步,所述气体发生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后窗横梁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由于在后窗设置了可展开和收缩的气囊,气囊连接有气体发生器,当汽车发生后碰撞时,气体发生器迅速向气囊充气,气囊迅速膨胀展开,形成一个覆盖汽车后窗气垫,缓冲乘客与后窗玻璃的可能发生的碰撞,并将乘客约束在汽车内,减小乘客的伤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结构简单,能有效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与汽车后窗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充气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充气前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的气囊与导轨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的气囊顶部与汽车后窗横梁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充气后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充气后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充气后气囊与导轨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气囊;         2-导轨;        3-气体发生器;
4-固定连接片;   5-气囊导套;
11-泄气孔;      21-连接螺栓;   31-气体发生器出气口;
32-卡钩;        51-通孔;       5a-导套折片;
100-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
200-汽车后窗;   201-后窗横梁;  202-后窗侧梁;
203-后窗玻璃;   211-螺栓止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导轨2、可沿导轨2长度方向展开或收缩的气囊1和用于向气囊1供气的气体发生器3,气囊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汽车后窗200的后窗横梁201上,气囊1的两侧滑动地对应连接在相应的导轨两条2上,导轨2固定连接在汽车后窗200两侧的后窗侧梁202上,气体发生器3固定连接在后窗横梁201上,并且气体发生器3的出气口与气囊1的进气口相连通。两条导轨2根据后窗侧梁202相对应布置,使两条导轨2相互间平行设置。气囊1沿导轨2长度方向滑动即可使气囊1展开或收缩。如图3所示,当气囊1两侧从后窗横梁201向下滑动,即可实现气囊1的展开,当气囊1两侧朝向后窗横梁201滑动时,即可实现气囊1的收缩。当汽车发生后碰撞时,如图6-图8所示,气体发生器3迅速向气囊1充气,气囊1充气后膨胀,并沿导轨2迅速滑动展开,最终覆盖汽车后窗,形成一个将汽车后窗200覆盖的气垫。该气垫可以有效地阻止车内乘客与后窗玻璃203发生碰撞,缓解乘客撞击后窗时的撞击力,最终将乘客约束在车内,避免乘客从后窗甩出,有效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气囊1充气前收缩折叠成长条状,位于后窗横梁201处。保证汽车正常行驶时,气囊1不会遮挡汽车后窗200,方便驾驶员的观察。
本实施例中,气囊1的两侧设有可沿导轨2长度方向展开或收缩的气囊导套5,气囊导套5上设有用于导轨2穿过的通孔51,导轨2穿过通孔51。如图4所示,气囊1通过气囊导套5与导轨2连接在一起。气囊导套5为可展开或收缩的折叠结构,与气囊1可同步做展开或收缩运动。具体安装时,先将导轨2穿过的气囊导套5的通孔51,再将导轨2固定连接在后窗侧梁202上。气囊导套5与气囊1可以一体成型制作而成。如图3和图4所示,当气囊1未充气时,气囊导套5为折叠收缩状,靠近后窗横梁201处。如图6-图8所示,当气囊1充气时,气囊1膨胀展开,带动气囊导套5沿导轨2滑动展开,气囊1充气后完全展开,将汽车后窗的后窗玻璃203完全覆盖,同时气囊1本身被导轨2所约束,提高了气囊1与汽车连接的稳定性。
上述气囊导套5包括多个顺次连接在一起的导套折片5a,任意两个相邻的导套折片5a可折叠地相连在一起,且每个导套折片5a的中部均设有用于导轨2穿过的通孔51,导轨2顺次穿个每个通孔51并固定在后窗侧梁202上。多个导套折片5a顺次连接具体是指每一个导套折片按一定的顺序依次相连,如图4所示,多个导套折片5a沿导轨2的长度方向依次相连。导套折片5a可折叠地相连具体是指导套折片5a之间可收缩折叠,如,任意三个相连接导套折片5a,中间导套折片5a的前端与其相邻的前方导套折片5a的后端相连,中间导套折片5a的后端与其相邻的后方导套折片5a的前端相连。这种连接方式称为折叠连接。采用这种相接方法类似于折扇的扇面,每一个导套折片5a相当于折扇的扇面的一折。这样就可以有效保证导套折片5a收缩和展开。当气囊1未充气时,如图4所示,气囊导套5与气囊1为收缩状,导套折片5a收缩折叠,导轨2穿过通孔51。当气囊1充气后,如图8所示,气囊1沿导轨2的长度方向膨胀展开,导套折片5a也同步展开,使整个气囊导套5形成波浪形状。
上述导轨2的两端设有用于与后窗侧梁202固定连接的连接螺栓21,连接螺栓21与后窗侧梁202相连。如图4、图6和图8所示,在导轨2的两端设置连接螺栓21,使导轨2的两端与汽车后窗200的后窗侧梁202固定连接。具体连接时,连接螺栓21穿过导轨2并与后窗侧梁202固定相连接。导轨2穿过气囊导套5的通孔51,保证气囊1在充气时,可以顺利地沿导轨2滑动展开。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8所示,连接螺栓21伸出于导轨2之外形成可止挡气囊1沿导轨2滑动的螺栓止挡部211。连接螺栓21与车窗侧梁202固定,并且连接螺栓21伸出导轨2之外,连接螺栓21伸出导轨2的止挡部211可以对气囊导套5进行限位,当气囊1沿导轨2滑动至连接螺栓21处时,可以止挡住气囊导套5的滑动,避免其滑出导轨2,从而将气囊1限制在导轨2两端的连接螺栓21之间滑动。
本实施例中,气囊1的顶部设有固定连接片4,固定连接片4通过螺栓固定在后窗横梁201上。如图5所示,固定连接片4与气囊1连接方式可以是缝合连接,也可以是胶合等方式。气囊1通过固定连接片4固定连接在后窗横梁201上,使气囊1与后窗横梁201保持稳定。固定连接片4的数量根据具体汽车后窗200形状和大小确定,一般采用4-6个固定连接片4间隔布置在气囊1的顶部即可。采用多个固定连接片4间隔布置,使每个固定连接片4的受力均匀,避免当气囊1充气展开时,出现少数或局部的固定连接片4受力过大,出现固定连接片4被撕扯或扯断的风险。气囊1和固定连接片5的材料一般可以尼龙等纺织面料,从而保证气囊1的耐磨性,避免气囊1在充气展开时被外物所划破,进而提高本设计装置的使用寿命。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气囊1上还设有泄气孔11。泄气孔11有利于气囊1及时的放气。如当气囊1充气膨胀展开使用完成后,打开泄气孔11,使气囊1内的气体顺利排出,再将气囊1收回未充气状态,为下一次气囊1充气展开做好准备。如从汽车后窗200底部向后窗顶部方向推动气囊1,使气囊1发生折叠,最终折叠成长条状并位于后窗顶部的后窗横梁201处,使气囊1回到未充气时的状态,从而有利于本设计的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的反复使用。
本实施例中,气体发生器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后窗横梁201上。如图5所示,气体发生器3的出气端设有用于与汽车后窗200的后窗横梁201固定的卡钩32,气体发生器3的末端与汽车后窗200的横梁螺栓固定连接。气体发生器3的末端具体是指与气体发生器3的出气端31相对的一端,也可以称为气体发生器3的底端。即气体发生器3的两端都与汽车后窗横梁201固定连接。保证气体发生器3的稳定性,特别是在气体发生器3发生充气作用时,可以保证气体发生器3稳定地连接在后窗横梁201上,保持气体发生器3顺利地向气囊1充气。当然卡钩32也可以设计成螺栓固定连接等其他固定连接方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导轨、可沿所述导轨长度方向展开或收缩的气囊和用于向所述气囊供气的气体发生器,所述气囊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汽车后窗的后窗横梁上,所述气囊的两侧可滑动地连接在相应的两条所述导轨上,两条所述导轨分别对应地固定连接在所述汽车后窗两侧的后窗侧梁上,所述气体发生器固定连接在所述后窗横梁上,并且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与所述气囊的进气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两侧设有可沿所述导轨长度方向展开或收缩的气囊导套,所述气囊导套上设有用于所述导轨穿过的通孔,所述导轨穿过所述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导套包括多个顺次连接在一起的导套折片,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导套折片可折叠地连接在一起,且每个所述导套折片上均设有所述通孔,所述导轨顺次穿个每个所述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两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后窗侧梁固定连接的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后窗侧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的端部为伸出于所述导轨之外用于止挡所述气囊沿所述导轨滑动的螺栓止挡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顶部设有固定连接片,所述固定连接片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后窗横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上还设有泄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后窗横梁上。 
CN201420155168.5U 2014-04-01 2014-04-01 一种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05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55168.5U CN203805839U (zh) 2014-04-01 2014-04-01 一种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55168.5U CN203805839U (zh) 2014-04-01 2014-04-01 一种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05839U true CN203805839U (zh) 2014-09-03

Family

ID=51444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55168.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05839U (zh) 2014-04-01 2014-04-01 一种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058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6363B (zh) * 2016-06-27 2018-03-01 Liu Jun Nan Vehicle defense personnel
CN112440926A (zh) * 2019-08-14 2021-03-05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气帘保护系统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6363B (zh) * 2016-06-27 2018-03-01 Liu Jun Nan Vehicle defense personnel
CN112440926A (zh) * 2019-08-14 2021-03-05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气帘保护系统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8660B (zh) 一种具有正面保护功能的车辆侧气帘装置
EP2581276B1 (en) Tubular Airbag
CN1330517C (zh) 气囊装置以及搭载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US8789846B2 (en) Airbag device
US10017146B2 (en) Curtain airbag and curtain airbag device
US20140203541A1 (en) Vehicle side roof rail air bag
WO2009035116A1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3747988B (zh) 气囊
CN106660508A (zh) 模块覆盖件、模块覆盖件在车顶与汽车顶棚之间的布置、安全气囊模块及汽车安全系统
CN103786681A (zh) 校车用主动式儿童安全气囊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050017485A1 (en) Airbag device and triggering process therefore
CN102729942A (zh) 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
CN105365742A (zh) 气囊装置
CN203543883U (zh) 一种改进的具有正面保护功能的车辆侧气帘装置
CN103442953A (zh) 用于车辆的气囊
CN203805839U (zh) 一种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
CN100396540C (zh) 气囊装置和附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02803026A (zh) 侧面安全气囊、帘式安全气囊以及后窗安全气囊
CN103935315B (zh) 车辆侧车顶纵梁气囊
CN205131176U (zh) 乘员保护装置及汽车安全座椅
CN105793118A (zh)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03661229B (zh) 汽车安全气囊自适应排气孔结构
KR20130038692A (ko) 조수석 에어백 장치
CN203172586U (zh) 头颈部保护气囊及汽车头枕内头颈部保护装置
CN102390345A (zh) 三根拉带平行布置的安全气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