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89702U - 电煮壶 - Google Patents

电煮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89702U
CN203789702U CN201420056390.XU CN201420056390U CN203789702U CN 203789702 U CN203789702 U CN 203789702U CN 201420056390 U CN201420056390 U CN 201420056390U CN 203789702 U CN203789702 U CN 203789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ttle body
heating plate
type connector
path type
dual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5639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应治国
刘涛
彭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 Tao Electric Applic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 Tao Electric Applic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 Tao Electric Applic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 Tao Electric Applic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5639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89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89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8970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煮壶,包括壶体1以及与壶体1可分离的底座16,壶体1包括液体腔3和加热装置,壶体1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5包括感应端和导线引出端,感应端设置于液体腔3内;底座16内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供电部和控制部;在壶体1和底座16配合接插时,导线引出端和控制部、以及供电部和加热装置分别通过电气连接件相互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控制电路板远离热源,提高电煮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也能避免控制电路板因长期近距离受热而加速老化,并且便于壶体清洗。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路板连接,从而保证控制电路板进行电流控制及功率调节,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煮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电器,特别地,涉及一种电煮壶。
背景技术
现有家庭用于煮咖啡、煮牛奶、烹煮半流体食品等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采用外加热源加热的方式,比如使用瓦斯炉、酒精炉、电磁炉、电热炉等来加热壶体或煮锅,第二种方式是采用电煮锅、电煮壶经直接电加热方式制取食品。这两种方式共同存在一个缺陷,当被加热的介质达到沸点时,会有大量的泡沫产生并溢出壶口,溢出的泡沫及液体不仅会弄脏灶具和器皿,同时有可能会熄灭热源,甚至液体可能会渗漏到加热用的电器内部,造成电器短路起火,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避免被加热介质溢出,操作者通常要成人专门进行看管以便及时切断热源,使用上非常不便。
公开号为CN2271864Y的实用新型名称为“自动防溢电煮壶”的中国专利,虽然有防溢出的结构,但结构设计不合理,例如将控制电路板全部安装在温度较高的壶体底部,与发热板连在一起,控制线路板承受着较高的热辐射,存在着严重的使用寿命与安全隐患,并且该专利的技术方案公开了在电煮壶内的泡沫被探头探测到时,立即将电煮壶断电,不利于需要较长时间煮的流体食物。又如公开号为CN201641608U的实用新型名称为“防溢出电煮壶”的中国专利,将控制液面泡沫的探头安装在壶壁上,控制电路板安装在壶体侧面的手柄总成内,这种设计的手柄总成外形很大,外形不美观,同时,由于电煮壶在加热介质后需要对壶体清洗,而控制电路板安装在壶体的手柄总成内,在对壶清进行清洗时,加大了控制电路板进水的危险性,因此,不方便进行清洗,手柄总成内的控制电路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防溢电煮壶的基础上提高安全性,提供一种电煮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煮壶,包括壶体1以及与所述壶体1可分离的底座16,所述壶体1包括液体腔3和加热装置,所述壶体1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所述温度传感器5包括感应端和导线引出端,所述感应端设置于所述液体腔3内;
所述底座16内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供电部和控制部;
在所述壶体1和所述底座16配合接插时,所述导线引出端和所述控制部、以及所述供电部和所述加热装置分别通过电气连接件相互电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电气连接件包括第一双路式连接器以及与所述第一双路式连接器可配合插接的第二双路式连接器,所述第一双路式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壶体1的下部,所述第二双路式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底座16的上部;
所述第一双路式连接器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5电连接;
所述第二双路式连接器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的供电部和控制部电连接。
作为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双路式连接器和第二双路式连接器配合插接时,所述温度传感器5与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第一双路式连接器和第二双路式连接器形成第一闭合回路,并且所述供电部与所述加热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双路式连接器和第二双路式连接器形成第二闭合回路。
作为优选的,所述电煮壶还包括串联在所述第一闭合回路内的温控器6和熔断器12。
作为优选的,所述壶体1还包括加热盘11,所述加热装置固定在所述加热盘11下方,所述加热盘11具有通孔;
所述温度传感器5贯穿于所述加热盘11的通孔并且所述感应端通过密封垫圈抵接于所述加热盘11的上表面;
所述导线引出端表面具有外螺纹,并通过紧固螺母设置于所述加热盘11的下表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壶体1进一步包括固定支架4,所述固定支架4包括将所述温控器6和所述熔断器12扣压于所述加热盘11的下表面的固定弹片组件。
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弹片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弹片10和第二固定弹片13,其中:
所述温控器6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弹片10扣压于所述加热盘11的下表面;
所述熔断器12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弹片13扣压于所述加热盘11的下表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壶体1还包括壶体底盖7,所述固定支架4位于所述加热盘11下方,所述壶体底盖7位于所述固定支架4下方;
所述固定支架4的上表面通过螺柱与所述加热盘11紧固连接;
所述固定支架4的下表面具有支架螺孔,所述壶体底盖7具有与所述支架螺孔相配适的底盖套柱,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支架螺孔与所述底盖套柱。
作为优选的,以下至少之一的数量为三个:所述螺柱、所述支架螺孔以及所述底盖套柱。
作为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为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控制电路板设置在底座内,能够使得控制电路板远离热源,提高电煮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也能避免控制电路板因长期近距离受热而加速老化,并且在对壶体本身进行日常清洗时,能够避免控制电路板接触到水等导体,从而达到便于壶体清洗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液体腔内,并将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路板连接,从而保证控制电路板根据从温度传感器接收的输出信号和设定的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来进行电流控制及功率调节,从而达到使液体腔内的介质既处于被加热状态但又不会溢出的目的,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将通过壶体底部的双路式上连接器与底座上双路式下连接器无绳通电相连,无绳信号相连,有效地构成了一个无绳通电控制电流、控制功率的电路系统,有效地控制了介质加热过程中的溢出现象,使产品结构紧凑,造型新颖。
3、本实用新型在壶体下部内面设有固定支架,通过固定支架可以将电器元件连接,同时可以将壶体与壶体底盖牢固地连为一体,结构紧凑,有效地防止松动,杜绝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煮壶的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电煮壶的局部剖视图(显示电煮壶内部结构);
图3为图1所示电煮壶的壶体的斜下方仰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电煮壶的壶体底盖的斜下方仰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电煮壶的底座的斜下方仰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电煮壶的内部电路示意图。
以下为附图标记说明:
1、壶体
2、手柄总成
3、液体腔
4、固定支架
5、温度传感器
6、温控器
7、壶体底盖
8、双路式上连接器
9、电热管
10、第一固定弹片
11、加热盘
12、熔断器
13、第二固定弹片
14、支架螺孔
15、底盖套柱
16、底座
17、双路式下连接器
18、底座盖
19、翘板开关
20、双色指示灯
21、控制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煮壶。
如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煮壶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为图1所示电煮壶的侧截面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煮壶,包括壶体1以及与壶体1可分离的底座16,壶体1包括液体腔3和加热装置(可以采用如下文中所述的电热管9),其中,壶体1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5包括感应端和导线引出端,感应端设置于液体腔3内;
底座16内设置有控制装置,作为优选地,控制装置为电路板,该控制装置包括供电部和控制部;
在壶体1和底座16配合接插时,导线引出端和控制部、以及供电部和电热管9分别通过电气连接件相互电连接。
作为优选地,电气连接件包括第一双路式连接器(即文中所述的双路式上连接器8)以及与第一双路式连接器可配合插接的第二双路式连接器(即文中所述的双路式下连接器17),第一双路式连接器设置在壶体1的下部,第二双路式连接器设置在底座16的上部;
第一双路式连接器与电热管9、温度传感器5电连接;
第二双路式连接器分别与控制装置的供电部和控制部电连接。
作为优选地,在第一双路式连接器和第二双路式连接器配合插接时,温度传感器5与控制部通过第一双路式连接器和第二双路式连接器形成第一闭合回路,并且供电部与电热管9通过第一双路式连接器和第二双路式连接器形成第二闭合回路。由此实现了双路式连接器的充分利用,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普通电煮壶仅单路连接。
作为优选地,电煮壶还包括串联在第一闭合回路内的温控器6和熔断器12。
作为优选地,壶体1还包括加热盘11,电热管9可以以钎焊方式固定在电热管9下方,加热盘11具有通孔;
温度传感器5贯穿于加热盘11的通孔并且感应端通过密封垫圈抵接于加热盘11的上表面;
导线引出端表面具有外螺纹,并通过紧固螺母设置于加热盘11的下表面。
作为优选地,壶体1进一步包括固定支架4,固定支架4包括将温控器6和熔断器12扣压于加热盘11的下表面的固定弹片组件,温控器6和熔断器12均可用于感应到加热盘11的温度,由于温控器6和熔断器12均串联在第一闭合回路内,当温控器6感应到的温度大于第一预定峰值,则断开电路,当温控器6感应到的温度小于预定峰值,则重新接通电路;而当熔断器12感应到的温度大于第二预定峰值,则熔断器12断开,在熔断器12为熔断保险丝的情况下,需要重新更换熔断保险丝才能继续使用。可以想见,熔断器12可以采用任何现有技术中的过流保护等电气保护结构,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并且作为优选地,固定弹片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弹片10和第二固定弹片13,其中:温控器6通过第一固定弹片10扣压于加热盘11的下表面;熔断器12通过第二固定弹片13扣压于加热盘11的下表面,
作为优选地,壶体1还包括壶体底盖7,固定支架4位于加热盘11下方,壶体底盖7位于固定支架4下方;固定支架4的上表面通过螺柱与加热盘11紧固连接;固定支架4的下表面具有支架螺孔14,壶体底盖7具有与支架螺孔14相配适的底盖套柱15,通过螺钉连接支架螺孔14与底盖套柱15。
作为优选地,以下至少之一的数量为三个:螺柱、支架螺孔14以及底盖套柱15。实际应用中,螺柱、支架螺孔14以及底盖套柱15的数量可以均为三个。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煮壶还包括手柄总成2,位于壶体1的侧面,手柄总成2为折叠式或固定式,即,可以是整体成型固定于壶体1上,也可以是包括相互铰接的力臂并同样以铰接的方式固定于壶体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多用途防溢出电煮壶,如图1、图2所示,该电煮壶包括壶体1、手柄总成2和底座16。实际应用中,壶体1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其中壶体1包括液体腔3、和设置在壶体1底部的壶体底盖7,手柄总成2设置在壶体1的侧面,此手柄可以为折叠式或固定式,翘板开关19和双色指示灯20设置在底座16上。
如图3至图5所示,为图1所示电煮壶的壶体1、壶体底盖7和底座16的斜下方仰视图,其中,壶体底盖7位于壶体1的下方,底座16位于壶体底盖7的下方。以下通过图2至图5内各部件交叉引用描述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煮壶进行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壶体下部内面设置了加热盘11、电热管9、固定支架4、温控器6、熔断器12、第一固定弹片10、第二固定弹片13、温度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5纵穿加热盘11,温度传感器5的感应端紧贴于加热盘11的上表面,用密封垫圈进行密封,主要用于对被加热介质温度的检测与控制,在壶体底部还设置了壶体底盖。如图3所示,加热盘11的中间位置有一个通孔,温度传感器5的导线引出端在加热盘11的下表面,导线引出端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使用紧固螺母将整个温度传感器5拉紧并牢牢固定于加热盘11的中间。
加热盘11的下表面上,电热管9通过钎焊方式被固定在加热盘11的下表面,通过电流使电热管9释放热量,然后通过加热盘11导热到介质,从而起到间接对介质的加热作用,电热管9的截面呈梯形,此形状设计可以达到电热管9与平面接触面积增大的效果,从而提高电热管9产生的电热能用于加热介质的效率。
如图3所示,加热盘11下表面设置有三个螺柱,固定支架4通过这三个螺柱定位并牢牢固定在加热盘11下表面上,在固定支架4上又设置多个固定安装螺孔用于固定各种元件及底盖,此种安装固定结构稳固可靠,并充分利用了壶体底部空间。第一固定弹片10与第二固定弹片13的连接端与固定支架相连,具体位置关系包括:加热盘11下表面设置有温控器6,固定支架4设置有第一固定弹片10,温控器6通过第一固定弹片10被紧紧扣压在加热盘11的下表面上,温控器6起到温度控制作用。加热盘11下表面设置有熔断器12,固定支架4设置有第二固定弹片13,熔断器12通过第二固定弹片13被紧紧扣压在加热盘11的下表面上。
将加热盘11沿壶体1的底部内部铆压到壶体1底部,再将壶体1底部边缘采用氩弧焊焊牢,此种安装结构牢固防漏。
如图4所示,在壶体1底部设置有壶体底盖7,壶体底盖7中间设置双路式上连接器8。壶体底盖7上设置有三个底盖套柱15,固定支架4上设置有三个支架螺孔14,将三颗螺钉通过壶体底盖7底盖套柱15与固定支架4的支架螺孔14连接旋紧,构成壶体总成,本实用新型采用三颗螺钉就可将壶体与壶体底盖牢固地连为一体,结构紧凑,不易松动,安全可靠。壶体底盖7上的双路式上连接器8必须与底座16上的双路式下连接器17对应接插之后方可接通电源。
如图5所示,在壶体1的下方设置了绝缘性良好的底座16,在底座16的上面设置了双路式下连接器17,用于与双路式上连接器8相连接。在底座16上设置了控制电路板21与翘板开关19,在翘板开关19上设置了双色指示灯20。双色指示灯20通过反馈导线与控制电路板21相连接。底座16底部设置有底座盖18,底座盖18将各种电器元件封闭在底座腔内,避免与外界空气或其它物质接触,不利于各种电器元件的卫生保存。
如图4所示,为图1所示电煮壶的内部电路示意图,其运行原理包括:
将介质放入液体腔3内,使用翘板开关19打开电源进行加热,此时双色指示灯20为红色,当介质加热达到相应温度(该温度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置,或固定设置为统一值,优选地,小于100度,例如,80度)时即将产生大量泡沫时,温度传感器5感应到液体腔3内的介质的温度以后,将温度转化为电信号进行输出,输出的电信号通过双路连接器8、17传输到控制电路板21,控制电路板21通过调节电流和功率进行反馈从而降低电热管9的功率,此时双色指示灯20为绿色。在电热管9对介质进行低于其额定功率进行加热一段时间时,介质温度降低到相应温度,然后泡沫开始回落,温度传感器5将信号输出至控制线路21发出指令恢复电热管9的额定电流与功率,此时双色指示灯20重新转为红色,待加热到相应温度再产生大量泡沫时,受温度传感器5信号影响,又可通过反馈降低电流及功率。经过几次或多次循环,便可制取介质。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中可以应用为一种多用途防溢电煮壶,以下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可以使用已作说明的控制电路板以外的其它带数字显示,时间设定的控制线路板;壶体可以使用除已作说明的金属材料以外的其它塑料、陶瓷、玻璃等材料;壶体下底面的固定支架可以使用除已作说明的结构以外的连接位置和安装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制备咖啡、牛奶、稀饭等半流体食品,也可适用于其它食品,如煮面条、煮鸡蛋、煮水饺等须经反复煮沸的食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煮壶将具有防溢出功能的控制电路板设置在底座内,不但避开了高温辐射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还避开了壶体在清洗时易将水溢浸到控制电路板的隐患,从而更加保证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并且在液体腔的底面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可对烹煮的液体、半流体食品在加热过程中实行有效的温度检测与控制,控制介质溢出,此外底座上设有双路式下连接器、翘板开关、底座盖、控制电路板,在翘板开关上设有双色指示灯,可指示在操作时,工作电流及功率的大小变化。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煮壶,包括壶体(1)以及与所述壶体(1)可分离的底座(16),所述壶体(1)包括液体腔(3)和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体(1)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所述温度传感器(5)包括感应端和导线引出端,所述感应端设置于所述液体腔(3)内;
所述底座(16)内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供电部和控制部;
在所述壶体(1)和所述底座(16)配合接插时,所述导线引出端和所述控制部、以及所述供电部和所述加热装置分别通过电气连接件相互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煮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连接件包括第一双路式连接器以及与所述第一双路式连接器可配合插接的第二双路式连接器,所述第一双路式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壶体(1)的下部,所述第二双路式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底座(16)的上部;
所述第一双路式连接器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5)电连接;
所述第二双路式连接器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的供电部和控制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煮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双路式连接器和第二双路式连接器配合插接时,所述温度传感器(5)与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第一双路式连接器和第二双路式连接器形成第一闭合回路,并且所述供电部与所述加热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双路式连接器和第二双路式连接器形成第二闭合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煮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煮壶还包括串联在所述第一闭合回路内的温控器(6)和熔断器(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煮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体(1)还包括加热盘(11),所述加热装置固定在所述加热盘(11)下方,所述加热盘(11)具有通孔;
所述温度传感器(5)贯穿于所述加热盘(11)的通孔并且所述感应端通过密封垫圈抵接于所述加热盘(11)的上表面;
所述导线引出端表面具有外螺纹,并通过紧固螺母设置于所述加热盘(11)的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煮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体(1)进一步包括固定支架(4),所述固定支架(4)包括将所述温控器(6)和所述熔断器(12)扣压于所述加热盘(11)的下表面的固定弹片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煮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弹片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弹片(10)和第二固定弹片(13),其中:
所述温控器(6)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弹片(10)扣压于所述加热盘(11)的下表面;
所述熔断器(12)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弹片(13)扣压于所述加热盘(11)的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煮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体(1)还包括壶体底盖(7),所述固定支架(4)位于所述加热盘(11)下方,所述壶体底盖(7)位于所述固定支架(4)下方;
所述固定支架(4)的上表面通过螺柱与所述加热盘(11)紧固连接;
所述固定支架(4)的下表面具有支架螺孔,所述壶体底盖(7)具有与所述支架螺孔相配适的底盖套柱,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支架螺孔与所述底盖套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煮壶,其特征在于,
以下至少之一的数量为三个:所述螺柱、所述支架螺孔以及所述底盖套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煮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为电路板。
CN201420056390.XU 2014-01-29 2014-01-29 电煮壶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89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56390.XU CN203789702U (zh) 2014-01-29 2014-01-29 电煮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56390.XU CN203789702U (zh) 2014-01-29 2014-01-29 电煮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89702U true CN203789702U (zh) 2014-08-27

Family

ID=51371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56390.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89702U (zh) 2014-01-29 2014-01-29 电煮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8970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19427A1 (zh) * 2015-01-28 2016-08-04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无绳液体加热装置
WO2016119426A1 (zh) * 2015-01-28 2016-08-04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无绳液体加热装置
CN107752745A (zh) * 2016-08-19 2018-03-0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装置及其烹饪方法
CN108294620A (zh) * 2017-01-11 2018-07-20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水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19427A1 (zh) * 2015-01-28 2016-08-04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无绳液体加热装置
WO2016119426A1 (zh) * 2015-01-28 2016-08-04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无绳液体加热装置
CN107752745A (zh) * 2016-08-19 2018-03-0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装置及其烹饪方法
CN108294620A (zh) * 2017-01-11 2018-07-20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水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89702U (zh) 电煮壶
US1110551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range top coils for cooking
US4039777A (en) Heating apparatus for glass or ceramic cooking vessel
CN202761103U (zh) 一种用于食品加工机的杯体
CN206166609U (zh) 烹饪器具
US10578338B2 (en) Cordless liquid heating device
CN201082114Y (zh) 电热壶
CN1184919C (zh) 分体式电热炊具
CN108652440A (zh) 防溢养生壶
CN201175251Y (zh) 分体式电炖锅
CN202184598U (zh) 一种新型加热器具
CN201641608U (zh) 防溢出电煮壶
CN203762914U (zh) 多重保温的节能电饭煲
CN203852205U (zh) 防溢结构的养生壶
CN208550936U (zh) 一种加热保温罐
CN203207778U (zh) 一种电锅
CN203153389U (zh) 微型电饭锅
CN203552090U (zh) 电热水壶温度敏感控制器的保温结构
CN206696725U (zh) 一种温控系统
CN218550228U (zh) 设有调温发热盘的电磁加热器具
CN217792599U (zh) 一种通用型电加热装置
CN103654358A (zh) 一种电极加热自动电饭煲
CN2910063Y (zh) 电子受热保温器
CN113598619A (zh) 一种通用型电磁加热系统
CN215127548U (zh) 一种微晶玻璃电烤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