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76978U - 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76978U
CN203776978U CN201420187862.5U CN201420187862U CN203776978U CN 203776978 U CN203776978 U CN 203776978U CN 201420187862 U CN201420187862 U CN 201420187862U CN 203776978 U CN203776978 U CN 2037769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arm
upper arm
arm
blood vessel
fixation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8786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静怡
张绍翔
张元壮
姜曼
徐海东
赵常利
张小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ORUIJ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ORUIJ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ORUIJ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ORUIJ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8786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769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769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769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包括:由可降解金属制成的用于闭合血管的上、下臂以及连接上、下臂的尾部O型结构,其中:上臂、下臂和尾部O型结构构成非对称的V型结构,上臂和下臂在尾部O型结构处连接在一起;上臂和下臂的远离尾部O型结构的一端即头部之间呈一夹角,夹角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血管的空间,且在上臂与下臂的头部设有相互配合的用于血管夹锁定闭合的锁定结构以及用于与配套器械固定连接的装配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根据可降解金属特性而设计,结构合理,闭夹密封效果好满足实际临床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入型医疗器械产品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外科手术中人体体内血管永久性闭合的金属血管夹。
背景技术
临床上医生在做腹腔、胸腔外科切除手术时,会将手术部位附近的无法缝合或没必要缝合的活动出血血管结扎闭合,避免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出血。现有闭合技术通常采用金属钛血管夹,将血管夹紧闭合。此类血管夹可以满足窥镜下操作的要求,但在植入病人体内后,由于钛金属吸收X线或对超声波的影响,而影响术后CT、B超等的检查,且钛夹植入体内后不会被降解,永久存在,甚至可能会游离至其他部位,造成炎性反应等并发症;还有些手术中采用高分子闭合用血管夹,为不可降解产品,与钛夹具有类似的不足。因此,采用可降解金属材料,开发具有可降解特性的血管夹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作为可降解金属材料,有其特殊的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所以需要有特殊的结构和有效的控制其降解性能才能保证其临床使用时的安全性。下面是现有技术中较有代表性的已公开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
发明申请专利号200910097174.3记载了一种由合成塑料制成的V型血管夹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血管夹由塑料制成,不可被降解吸收,会产生异物反应,长时间停留人体内易出现移位现象,造成对其它组织伤害;所述血管夹结构及制作方法只能用于由塑料制成的血管夹,其结构是根据塑料材质设计而成,无法满足可降解金属血管夹的材料力学特性。
专利申请号200820047583.3记载了一种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结构是阴阳配合的自锁结构或者凹凸配合的自锁结构。从金属加工制造角度来讲,此结构有很多机械加工死角,通过常见机械加工方式难度很大,只能通过金属注塑成型或粉末冶金的方式进行批量化生产,其结构及对应的加工方式无法满足以可降解金属为原材料的血管夹量产需求。
专利申请号201120412587.9记载了一种可吸收镁合金组织闭合夹,其主要特征在于由镁合金制成的一种血管夹,该夹体一端开口、其余连成一体,所述夹体开口方向的两侧相对于其中心线对称,在所述夹体开口方向的两侧相对于其中心线对称,在所述夹体的内壁上开有通槽。该专利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一,该专利所提及的技术方案中未能有效的解决镁金属的降解问题,而镁金属降解时的严重点蚀现象是本领域公识的技术难点,如解决不好此问题,会导致降解不可控,大大增加了器械的使用风险;其二该专利所提及的技术方案中描述的血管夹结构与传统钛夹类似,但镁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塑性性能却远低钛材料,采取此种结构,会导致闭合后密封性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夹体在大角度塑性变型时出现断裂失效现象;该血管夹在内壁上开有通槽,这会导致严重尖点电位腐蚀现象,造成此处降解速率加速,夹体在短时间内断裂失效,因此该专利所提及的技术方案不能完全满足镁金属血管夹的实际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该血管夹结构合理,闭夹密封效果好满足实际临床需求。
为实现以上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包括:由可降解金属制成的用于闭合血管的上臂、下臂,以及连接上臂、下臂的尾部O型结构;其中:上臂、下臂和尾部O型结构构成非对称的V型结构,上臂和下臂在尾部O型结构处连接在一起;上臂与下臂的远离尾部O型结构的一端即头部之间呈一夹角,夹角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血管的空间;在上臂与下臂的头部设有相互配合的锁定结构用于血管夹的锁定闭合,在上臂与下臂的头部还设有装配固定结构用于与配套器械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臂包括上臂臂身、上臂锁定结构和装配上固定结构,上臂锁定结构、装配上固定结构设置在上臂臂身的头部;所述下臂包括下臂臂身、下臂锁定结构和装配下固定结构,下臂锁定结构、装配下固定结构设置在下臂臂身的头部;上臂锁定结构与下臂锁定结构相互配合;上臂臂身和下臂臂身的内部闭合侧设有波纹状结构。
更优选地,所述上臂锁定结构为向上臂与下臂闭合侧弯曲的固定钩,下臂锁定结构为向下臂臂身头部突出的一固定钩,上、下臂闭合时,下臂固定钩卡入上臂固定钩的内部,从而形成锁定。
更优选地,所述下臂固定钩和上臂固定钩的外侧轮廓为圆弧状,上臂固定钩内侧有一用于容纳下臂固定钩的弧形空间,该弧形空间的形状与下臂固定钩相同;在闭合过程中上臂、下臂固定钩沿着相应的弧面滑动,直到下臂固定钩滑入到上臂固定钩内部的弧形空间,从而完整上臂和下臂的闭合锁定。
优选地,所述上臂臂身、下臂臂身均有一定弧度,具有良好的整体弹性结构,利于闭合血管夹锁定闭合,便于上臂、下臂提供稳定的闭合效果。
优选地,所述下臂臂身上设有弹性结构,该弹性结构为一凹槽,凹槽设置在靠近下臂固定钩处,凹槽长度值为0.5~4.5mm,宽度值为0.2~2mm;该弹性结构在保证血管夹闭合时提供足够弹性变形,同时又兼顾其有足够的锁定强度。
优选地,所述装配上固定结构为一靠近上臂固定钩的凸起,该凸起为弧形结构以保证上臂与配套器械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装配下固定结构设置于弹性结构的一侧,下臂固定钩设置在装配下固定结构的一端,装配下固定结构的另一端为沿下臂臂身的一弧形凸起,以保证下臂与配套器械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血管夹长度3.0~20mm,宽度1~6mm,厚度0.3~2mm,上臂臂身、下臂臂身弧度半径5~50mm。
优选地,所述血管夹闭合后上下臂间隙为0.1~0.5mm,保证血管夹在闭合锁定时对锁定血管的有效密封性,同时又防止在对血管锁定闭合时造成血管壁损伤。
本实用新型中的血管夹上、下臂的头部分别设有内置式卡扣,闭夹后整个血管夹无明显突起物,不会对其植入部位周围软组织造成伤害;血管夹上、下臂闭合后,整体呈月牙型结构,具有良好的弹性结构,闭夹后稳定性好,不易回弹失效;由于可降解金属材料延伸率一般比较低,因此血管夹尾部设计为O型结构,避免血管夹在操作过程中尾部塑性变型影响闭合效果和降解性能,O型半径为血管夹上臂顶端至下臂底端厚度的0.5~2倍,如O形过大,在使用时血管会落入其中,形成血管闭合不良,造成术后出血;如O形过小,可能弹性不足,在血管夹闭合过程中尾部出现塑性变型,导致断裂或影响O形区域的降解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血管夹结构是根据可降解金属特性而设计,结构合理,闭夹密封效果好满足实际临床需求。该定向降解方式进一步保证了临床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血管夹闭合后结构尺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血管夹张开后结构尺寸示意图;
图中:1为被夹持血管,2为上臂,3为下臂,4为尾部O型结构,5为上臂固定钩,6为下臂固定钩,7为下臂弹性结构,8为血管夹内侧密封面,9为装配上固定结构,10为装配下固定结构,11为血管夹总长,12为血管夹总高,13为血管夹闭合后间隙,14为血管夹臂身弧度半径,15为血管夹臂身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所述血管夹由纯镁制成,包括:用于闭合被夹持血管1的上臂2、下臂3,以及连接上臂2、下臂3的尾部O型结构4,上臂2、下臂3和尾部O型结构4构成非对称的V型结构;上臂2和下臂3在尾部O型结构4处连接在一起;上臂2与下臂3的另一端即头部之间呈一夹角,夹角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被夹持血管1的空间,且在上臂2与下臂3的头部设有相互配合的锁定结构用于血管夹的锁定闭合;使用时将被夹持血管1放置于V型结构的上臂2与下臂3之间的空隙,挤压上臂2和下臂3,使夹角逐渐减小,直至上臂2与下臂3互相锁定闭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臂2包括上臂臂身、上臂锁定钩5和装配上固定结构9,上臂锁定钩5、装配上固定结构9设置在上臂臂身远离尾部O型结构4的一端,即头部;所述下臂3包括下臂臂身、下臂锁定钩6和装配下固定结构10,下臂锁定钩6、装配下固定结构10设置在下臂臂身远离尾部O型结构4的一端,即头部;上臂锁定钩5为向上臂2与下臂3闭合侧弯曲的固定钩,下臂锁定钩6为向下臂臂身头部突出的一固定钩,上臂2、下臂3闭合时,下臂固定钩6卡入上臂固定钩5的内部,从而形成锁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臂固定钩6、上臂固定钩5的外侧轮廓为圆弧状,上臂固定钩5的内侧有一用于容纳下臂固定钩6的弧形空间,该弧形空间的形状与下臂固定钩6相同;在闭合过程中,上臂、下臂固定钩5、6沿着相应的弧面滑动,直到下臂固定钩6滑入到上臂固定钩5内部的弧形空间,从而完整上臂2和下臂3的闭合锁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臂臂身、下臂臂身的内部闭合侧面,即血管夹内侧密封面8上设置有波纹状结构,进一步提高稳定的闭夹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臂臂身、下臂臂身均有一定弧度,具有良好的整体弹性结构,利于闭合血管夹锁定闭合,便于上臂2、下臂3提供稳定的闭合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臂臂身靠近下臂固定钩6的位置设有下臂弹性结构7,下臂弹性结构7为一凹槽,该凹槽长度值为0.5~4.5mm,宽度值为0.2~2mm;下臂弹性结构7在保证血管夹闭合时提供足够弹性变形,同时又兼顾其有足够的锁定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上固定结构9为一靠近上臂固定钩5的凸起,该凸起为弧形结构以保证上臂2与配套器械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下固定结构10设置于下臂弹性结构7的一侧,下臂固定钩6设置在装配下固定结构10的一端,装配下固定结构10的另一端为沿下臂臂身的一弧形凸起,以保证下臂3与配套器械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血管夹总长11为10mm,宽度3mm,厚度0.8mm;尾部O型结构4直径为4mm;上臂2、下臂3之间的夹角即血管夹臂身夹角15为30°(如图3所示);下臂弹性结构7长2mm、宽0.8mm,血管夹闭合后间隙13为0.2mm(如图2所示),血管夹臂身弧度半径14为30mm(如图2所示)。
将被夹持血管1放置于V型结构的上臂2、下臂3之间的空隙,挤压上臂2和下臂3使它们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直至上臂2与下臂3自锁结构,即上臂固定钩5,下臂固定钩6,下臂弹性结构7,血管夹内侧密封面8互相锁定闭合,上、下臂2、3闭合后,整体呈月牙型结构,具有良好的弹性结构,闭夹后稳定性好,不易回弹失效;由于可降解金属材料延伸率一般比较低,因此血管夹尾部设计为O型结构,避免血管夹在操作过程中尾部塑性变型影响闭合效果和降解性能,其O型圈半径为上臂2顶端至下臂3底端厚度的0.5~2倍。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所述血管夹由可降解镁合金制成,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中,血管夹总长11为12mm,宽度3.5mm,厚度1mm;尾部O型结构4直径为5mm;上臂2、下臂3之间的夹角即血管夹臂身夹角15为35°(如图3所示);下臂弹性结构7长2.2mm、宽1mm;血管夹闭合后间隙13为0.25mm(如图2所示);血管夹臂身弧度半径14为40mm(如图2所示)。
将被夹持血管1放置于V型结构的上臂2、下臂3之间的空隙,挤压上臂2和下臂3使它们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直至上臂2与下臂3自锁结构,即上臂固定钩5,下臂固定钩6,下臂弹性结构7,血管夹内侧密封面8互相锁定闭合,上、下臂2、3闭合后,整体呈月牙型结构,具有良好的弹性结构,闭夹后稳定性好,不易回弹失效;由于可降解金属材料延伸率一般比较低,因此血管夹尾部设计为O型结构,避免血管夹在操作过程中尾部塑性变型影响闭合效果和降解性能,其O型圈半径为上臂2顶端至下臂3底端厚度的0.5~2倍。
用血管夹对直径5mm厚度0.5的硅胶管进行闭合,后将其泡入恒温37℃的模拟体液进行浸泡,3周后表面粗糙出现发黑的降解现象,10周后血管夹上、下臂及O型结构明显的变细,但内侧轮廓仍保持有效夹持状态,12周后血管夹出现断裂现象。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所述血管夹由可降解镁合金制成,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中,血管夹总长11为8mm,宽度2.5mm,厚度0.6mm;尾部O型结构4直径为3.5mm;上臂2、下臂3之间的夹角即血管夹臂身夹角15为35°(如图3所示);下臂弹性结构7长1.6mm、宽0.6mm,血管夹闭合后间隙13为0.15mm(如图2所示),血管夹臂身弧度半径14为30mm(如图2所示)。
将被夹持血管1放置于V型结构的上臂2、下臂3之间的空隙,挤压上臂2和下臂3使它们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直至上臂2与下臂3自锁结构,即上臂固定钩5,下臂固定钩6,下臂弹性结构7,血管夹内侧密封面8互相锁定闭合,上、下臂2、3闭合后,整体呈月牙型结构,具有良好的弹性结构,闭夹后稳定性好,不易回弹失效;由于可降解金属材料延伸率一般比较低,因此血管夹尾部设计为O型结构,避免血管夹在操作过程中尾部塑性变型影响闭合效果和降解性能,其O型圈半径为上臂2顶端至下臂3底端厚度的0.5~2倍。
用成品血管夹对直径3mm厚度0.3的硅胶管进行闭合,后将其泡入恒温37℃的模拟体液进行浸泡,2周后表面粗糙出现发黑的降解现象,6周后血管夹上、下臂及O型结构明显的变细,但内侧轮廓仍保持有效夹持状态,8周后血管夹出现断裂现象。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所述血管夹由可降解镁合金制成,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中,血管夹总长11为15mm,宽度4.5mm,厚度1mm;尾部O型结构4直径为6mm;上臂2、下臂3之间的夹角即血管夹臂身夹角15为36°(如图3所示);下臂弹性结构7长2.5mm、宽1.2mm,血管夹闭合后间隙13为0.35mm(如图2所示),血管夹臂身弧度半径14为45mm(如图2所示)。
将被夹持血管1放置于V型结构的上臂2、下臂3之间的空隙,挤压上臂2和下臂3使它们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直至上臂2与下臂3自锁结构,即上臂固定钩5,下臂固定钩6,下臂弹性结构7,血管夹内侧密封面8互相锁定闭合,上、下臂2、3闭合后,整体呈月牙型结构,具有良好的弹性结构,闭夹后稳定性好,不易回弹失效;由于可降解金属材料延伸率一般比较低,因此血管夹尾部设计为O型结构,避免血管夹在操作过程中尾部塑性变型影响闭合效果和降解性能,其O型圈半径为上臂2顶端至下臂3底端厚度的0.5~2倍。
用成品血管夹对直径5mm厚度0.5的硅胶管进行闭合,后将其泡入恒温37℃的模拟体液进行浸泡,4周后表面粗糙出现发黑的降解现象,12周后血管夹上、下臂及O型结构明显的变细,但内侧轮廓仍保持有效夹持状态,16周后血管夹出现断裂现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血管夹结构是根据可降解金属特性而设计,结构合理,闭夹密封效果好满足实际临床需求。该定向降解方式进一步保证了临床使用的可靠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可降解金属制成的用于闭合血管的上臂、下臂以及连接上臂、下臂的尾部O型结构;其中:上臂、下臂和尾部O型结构构成非对称的V型结构,上臂和下臂在尾部O型结构处连接在一起;上臂与下臂的远离尾部O型结构的一端即头部之间呈一夹角,夹角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血管的空间;在上臂与下臂的头部设有相互配合的锁定结构用于血管夹的锁定闭合,在上臂与下臂的头部还设有装配固定结构用于与配套器械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包括上臂臂身、上臂锁定结构和装配上固定结构,上臂锁定结构、装配上固定结构设置在上臂臂身的头部;所述下臂包括下臂臂身、下臂锁定结构和装配下固定结构,下臂锁定结构、装配下固定结构设置在下臂臂身的头部;上臂锁定结构与下臂锁定结构相互配合;上臂臂身和下臂臂身的内部闭合侧设有波纹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锁定结构为向上臂与下臂闭合侧弯曲的固定钩,下臂锁定结构为向下臂臂身头部突出的一固定钩,上、下臂闭合时,下臂固定钩卡入上臂固定钩的内部,从而形成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臂固定钩和上臂固定钩的外侧轮廓为圆弧状,上臂固定钩内侧有一用于容纳下臂固定钩的弧形空间,该弧形空间的形状与下臂固定钩相同;在闭合过程中上臂、下臂固定钩沿着相应的弧面滑动,直到下臂固定钩滑入到上臂固定钩内部的弧形空间,从而完整上臂和下臂的闭合锁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臂臂身上设有弹性结构,该弹性结构为一凹槽,该凹槽设置在靠近下臂固定钩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臂身、下臂臂身均有一弧度,整体具有弹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下固定结构设置于弹性结构的一侧,下臂固定钩设置在装配下固定结构的一端,装配下固定结构的另一端为沿下臂臂身的一弧形凸起,以保证下臂与配套器械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上固定结构为一靠近上臂固定钩的凸起,该凸起为弧形结构以保证上臂与配套器械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夹长度3.0~20mm,宽度1~6mm,厚度0.3~2mm,上臂臂身、下臂臂身弧度半径5~5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夹闭合后上下臂间隙为0.1~0.5mm。
CN201420187862.5U 2014-04-17 2014-04-17 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769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87862.5U CN203776978U (zh) 2014-04-17 2014-04-17 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87862.5U CN203776978U (zh) 2014-04-17 2014-04-17 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76978U true CN203776978U (zh) 2014-08-20

Family

ID=51313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87862.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76978U (zh) 2014-04-17 2014-04-17 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7697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1771A (zh) * 2017-06-02 2017-08-15 四川省肿瘤医院 一种大血管止血闭合器
CN109199512A (zh) * 2017-07-04 2019-01-15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血管夹
CN109875636A (zh) * 2019-03-06 2019-06-14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添加白芨胶涂层的可降解镁合金痔疮夹组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1771A (zh) * 2017-06-02 2017-08-15 四川省肿瘤医院 一种大血管止血闭合器
CN107041771B (zh) * 2017-06-02 2023-05-30 四川省肿瘤医院 一种大血管止血闭合器
CN109199512A (zh) * 2017-07-04 2019-01-15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血管夹
CN109875636A (zh) * 2019-03-06 2019-06-14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添加白芨胶涂层的可降解镁合金痔疮夹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2884B (zh) 一种可定向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及其制备方法
CN203776978U (zh) 一种可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
MX2013008960A (es) Fijador ortopedico externo para la articulacion del codo.
CN105105815A (zh) 一种医用结扎夹
CN202168855U (zh) 胸腔镜下胸内潜行套管引线器
CN107137122A (zh) 一种适应性强的左心耳封堵器
CN203506824U (zh) 一种可吸收结扎夹
CN203591289U (zh) 一种立体结构的体内可吸收金属闭合钉
CN107307922A (zh) 一种人体植入填充颗粒的制作方法
CN215899791U (zh) 封闭器结构及分体式预装封闭钳结构
CN201814606U (zh) 一种封堵器介入输送装置
CN207970112U (zh) 一种腔镜用全降解金属基血管组织闭合夹
CN206007345U (zh) 一种尖端可自攻的两侧带有连续性断裂螺纹的空心螺钉
CN206526295U (zh) 牙根管填充尖
CN103519857A (zh) 一种立体结构的体内可吸收金属闭合钉及其成型方法
CN205548622U (zh) 下颌手术导板
CN203915146U (zh) 覆膜支架
CN205831754U (zh) 一种新型的侧喷型内镜喷洒管
CN203841853U (zh) 覆膜支架
CN111134761A (zh) 一种结扎夹及其制备方法
WO2012144860A3 (ko) 초음파 유도 영상을 위한 시술용 바늘
CN204233174U (zh) 医用形状记忆合金闭合器
CN205198044U (zh) 一种支气管封堵器
CN107137116A (zh) 一种医用手术组织牵引器
CN202173435U (zh) 胸腔镜下多角度骨钉骨板抓持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