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67579U - 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以及淋水式杀菌机 - Google Patents

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以及淋水式杀菌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67579U
CN203767579U CN201420020862.6U CN201420020862U CN203767579U CN 203767579 U CN203767579 U CN 203767579U CN 201420020862 U CN201420020862 U CN 201420020862U CN 203767579 U CN203767579 U CN 2037675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transfer device
arc
feedway
sterilization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208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磊
王彦平
巴根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208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675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67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6757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和一种淋水式杀菌机。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弧形板,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相交错排布,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与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弧形板的径向垂直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输送平面,弧形板在其横向截面呈弧形,弧形板具有第三端、第四端和第五端,弧形板的第三端位于第一输送带远离第二输送带的一侧,弧形板的第四端位于第二输送带远离第一输送带的一侧,当弧形板位于第一输送带的第一端时,弧形板的第五端相对其第三端和第四端朝向第一输送带的第一端突出,当弧形板位于第一输送带的第二端时,弧形板的第五端相对其第三端或第四端朝向第一输送带的第二端突出。

Description

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以及淋水式杀菌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了一种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以及淋水式杀菌机。
背景技术
淋水式杀菌机常用于对食物或饮料在完成包装后形成的灌装产品进行杀菌消毒。淋水式杀菌机喷出热水,使得热量由灌装产品的表面传递至灌装产品的内部,使灌装产品得到加热杀菌。
通常来说,灌装产品中的食物或饮料可以是啤酒、酸性含乳饮料、果汁、果酱等。以酸性含乳饮料产品为例,酸性含乳饮料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大致如下:原奶检验→收奶→缓冲→净乳→贮存→巴氏杀菌→贮存→配料→贮存→超高温灭菌→超净罐缓存→产品灌装→淋水式杀菌→检漏→套标→装箱→质量检测→出厂。在“淋水式杀菌”这一步骤中,需要使用到淋水式杀菌机。
传统的淋水式杀菌机包括输送装置和喷淋装置。参照图1和图2所示,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包括沿a向输送的第一纵向传送带1、沿b向输送的横向传送带2,和沿c向输送的第二纵向传送带3。灌装产品自第一纵向传送带1的入口11进入淋水式杀菌机,并传递至横向传送带2,再经横向传送带2传递至第二纵向传送带3。喷淋装置包括多组沿c方向排布且位于第二纵向传送带3上方的喷头模块10。每一组喷头模块10包括多个沿垂直于c方向排布的喷头。任一个喷头101可以喷出对灌装产品消毒的热水。同一组喷头模块10中的喷头101喷出的热水的温度和水量都是相同的。
将三个温度检测仪置于三个灌装产品内,这三个灌装产品在进入第二纵向传送带3时分别位于m端、n端、m端与n端之间。对这三个灌装产品在经过喷淋装置时的温度以60次/秒的频率进行采集并得到如下数据:
表1
如表1所示在同一时刻内这三个灌装产品的温差明显。如在时间为19:01:56时,采集到这三个不同的灌装产品的温度分别是:53.01℃、50.20℃和42.62℃。这说明在经过喷淋装置的过程中,这三个灌装产品接收到的热量各不相同。灌装产品在淋水式杀菌机内受热不均,就有可能会影响淋水式杀菌机的杀菌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以及淋水式杀菌机,其能够使得产品在杀菌过程中接收到相同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输送带、至少一个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相交错排布,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输送带沿其输送方向具有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径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送平面,所述弧形板在其横向截面呈弧形,所述弧形板具有第三端、第四端和第五端,所述弧形板的第三端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远离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一侧,所述弧形板的第四端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远离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侧,当所述弧形板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一端时,所述弧形板的第五端相对其第三端和第四端朝向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一端突出,当所述弧形板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二端时,所述弧形板的第五端相对其第三端或第四端朝向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二端突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带或所述第二输送带上开设有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带或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两侧设置有隔板。
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邻接处的隔板沿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延伸,该隔板具有与其相对应的弧形板,所述隔板和与其相对应弧形板之间形成间隙通道。
优选地,所述间隙通道、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宽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带或所述第二输送带中的一个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二,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一端的弧形板和至少一个位于第一输送带第二端的弧形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二输送带由金属或工程塑料制成。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输送带和第四输送带,所述第三输送带和所述第四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同且垂直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三输送带邻接于靠近第一端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第四输送带邻接于靠近第二端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当所述弧形板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一端时,所述弧形板至少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三输送带内,当所述弧形板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二端时,所述弧形板至少部分的位于所述第四输送带内。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的输送装置的淋水式杀菌机,包括:输送装置和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或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多组沿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排布的喷头模块,每组喷头模块包括多个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排布的喷头,同一组喷头模块中的喷头喷出的热水的温度和流量相同。
本实用新型采用结构,具有以下优点:在经过多次转弯之后,灌装产品均匀分布,灌装产品的输送路线相同,灌装产品接收到相同的热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淋水式杀菌机的结构图。
图2是传统的淋水式杀菌机中产品输送路线示意图。
图3是传统的淋水式杀菌机中产品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淋水式杀菌机中输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淋水式杀菌机中输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产品输送路线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淋水式杀菌机中输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淋水式杀菌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经过发明人的研究得知灌装产品受热不均是由传统的淋水式杀菌机中灌装产品分布不均和灌装产品在淋水式杀菌机内的时间不同所造成的。
参照图1至图3所示,灌装产品从淋水式杀菌机入口11位置进入第一纵向传送带1。第一纵向传送带1按照箭头a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灌装产品随之向横向传送带2的方向移动。灌装产品在第一纵向传送带1与横向传送带2相邻的第一衔接处p过渡并移动到横向传送带2上。第一纵向传送带1设置于横向传送带2的一侧,如图中靠近m端的一侧。灌装产品从第一衔接处p首先移动到横向传送带2上靠近m端的一侧。横向传送带2按照箭头b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灌装产品随之在横向传送带2上从靠近第一纵向传送带1的m端向远离第一纵向传送带1的n端移动。输送装置在横向传送带2上与第二纵向传送带3相对的一侧(图中j处)设置有沿b方向延伸的竖直的挡板w;在n端附近也设置有沿a方向延伸的竖直的挡板v。大量的灌装产品随横向传送带2不断朝n侧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挡板v的阻挡作用,在与挡板v相邻的q处发生堆积。随着灌装产品在q处不断的堆积,当堆积的灌装产品达到足够多时,由于堆积产生的挤压作用,部分灌装产品移动到横向传送带2与第二纵向传送带3的第二衔接处r处。第二纵向传送带3沿图中箭头c的方向运动。扩散到第二衔接处r处的灌装产品过渡并移动到第二纵向传送带3上。进而移动到第二传送带3上的灌装产品随第二纵向传送带3向c方向移动。上述过程中,由于灌装产品首先在横向传送带2靠近挡板v的q处积聚,先移动到第二衔接处r的灌装产品将先过渡并移动到第二纵向传送带3上。而随着积聚的增加,横向传送带2上越远离n端的地方发生灌装产品过渡并移动到第二传送带3上的情况越少。这样,随着灌装产品在上述输送装置内的不断移动,灌装产品在输送装置内整体上形成如图3所示的分布情况。在第二纵向传送带3上靠近n端的一侧处的灌装产品数量相对较多,在第二纵向传送带3上靠近m端的一侧处的灌装产品数量相对较少。显见的灌装产品在第二纵向传送带3呈现分布不均的现象。每一个灌装产品在杀菌消毒过程中需要的热量基本是相同的,因此,靠近n端的一侧处比靠近m端的一侧处需要的热量多。但是,同一组喷头模块10的喷头101喷出的热量相同。如果喷头101喷出的热水温度以靠近n端的一侧处为标准,则靠近m端的一侧处的灌装产品会吸收到过多的热量。如果喷头101喷出的热水温度以靠近m端的一侧处为标准,则靠近n端的一侧处的灌装产品可能会受热不足。
当灌装产品受热多时,就会使得灌装产品的温度升高,造成灌装产品的底部产生膨胀。当灌装产品的底部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会出现鼓低现象。鼓低现象一般包括产品在受热后向外突出的情形。由于鼓低现象的出现使得瓶体无法保持直立行进,从而造成灌装产品发生倒瓶现象。倒瓶现象将会致使后续流水作业及多个生产工艺步骤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当灌装产品受热不足时,就可能会使得灌装产品的温度达不到要求,导致灌装产品的杀菌不够彻底。灌装产品内残存的微生物可能会引发食物或饮料的变质。
此外在灌装产品的速度达到横向传送带2的速度之前,横向传送带2对灌装产品进行加速输送。灌装产品停留在横向传送带2上的时间越短,那么其进入第二纵向传送带3时的初速度越小。由于灌装产品具有不同的初速度,灌装产品在第二传送带3内的时长就存在差距。越靠近n端处的灌装产品在第二纵向传送带3内进行杀菌的时间较短。越靠近m端处的灌装产品在第二纵向传送带3内进行杀菌的时间较长。
综上所述,传统的淋水式杀菌机很难对热水喷出的温度和灌装产品的杀菌时间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中的第一个实施例,参照图4和图5所示,输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的第一输送带4、至少一个的第二输送带5。第一输送带4和第二输送带5交错排布。第一输送带4按照第一输送方向即图中箭头x向进行输送,第一输送带沿箭头x向具有第一端(即图中的f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即图中的k端)。第二输送带5按照第二输送方向(即图中箭头e向)进行输送。x向和e向相反。如图5所示,第一输送带4可以有多个,多个第一输送带4自灌装产品的输送方向分别为第1个第一输送带41、第2个第一输送带42、第3个第一输送带43……第n个第一输送带4n。第二输送带5可以有多个,多个第二输送带5自灌装产品的输送方向依次为第1个第二输送带51、第2个第二输送带52、第3个第二输送带53……第n个第二输送带5n。第一输送带4或所述第二输送带5可以由金属或工程塑料制成。
弧形板8位于第一输送带4的f端或k端。弧形板8的径向垂直于第一输送带4和第二输送带5的输送平面。弧形板8在其横向截面呈弧形。在其横向截面上,弧形板8具有第三端81、第四端82和第五端83。弧形板8的第三端81与第四端82之间形成第一弧形段84,弧形板的第四端82与第五端83之间形成第二弧形段85。弧形板8的第三端81与第一输送带4远离第二输送带5的一侧(即图中t处)相邻接,弧形板8的第四端82与第二输送带5远离第一输送带4的一侧(即图中l处)相邻接。弧形板8的第五端83可以位于第一输送带4和第二输送带5的邻接处。当弧形板8位于k端时,弧形板8的第五端83相对其第三端和第四端朝向k端突出。当弧形板8位于f端时,弧形板8的第五端83相对其第三端81和第四端82朝向f端突出。
灌装产品从淋水式杀菌机入口40位置进入第1个第一输送带41。第1个第一输送带41按照x向输送的过程中,大量的呈不均匀排布的灌装产品从f端随之向第1个第二输送带51的k端的方向移动。由于受到位于k端的弧形板8的阻挡作用,大量的呈不均匀排布的灌装产品在第1个第一输送带41和第1个第二输送带51相邻的第一过渡处A过渡并移动到第1个第二输送带51上。在此过程中,由于受到弧形板8的第一弧形段84的限制作用,灌装产品发生90度的转向。在经过90度的转向后,灌装产品从第一过渡处A由第1个第一输送带41过渡至第1个第二输送带51。由于受到8弧形板的第二弧形段85的限制作用,灌装产品再次发生90度的转向。从第一输送带4转移到第二输送带5的过程中,在灌装产品相互挤压和弧形板8的共同作用下,原本位于聚集处的灌装产品逐渐向稀疏处靠拢。
第1个第二输送带51按照e向输送的过程中,灌装产品从k端随之向第2个第一输送带42的f端的方向移动。由于受到位于f端的弧形板8的阻挡作用,灌装产品在第1个第二输送带51和第2个第一输送带42相邻的第二过渡处B过渡并移动到第2个第一输送带42上。在此过程中,由于受到弧形板8的第二弧形段85的限制作用,灌装产品发生90度的转向。在经过90度的转向后,灌装产品从第二过渡处B由第1个第二输送带51过渡至第2个第一输送带42。由于受到8弧形板的第一弧形段84的限制作用,灌装产品再次发生90度的转向。从第二输送带5转移到第一输送带4的过程中,在灌装产品相互挤压和弧形板8的共同作用下,原本位于聚集处的灌装产品逐渐向稀疏处靠拢。
在多次循环上述步骤后,灌装产品的输送路线可以呈S形。灌装产品在输送装置上逐渐呈均匀排布。与传统的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使得所有通过淋水式杀菌机的灌装产品的行进路线保持有规律的S型,从而避免了产品在淋水式杀菌机的一侧发生聚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6所示,输送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输送带6、第四输送带7。第三输送带6邻接于靠近f端的第一输送带4和第二输送带5。第四输送带7邻接于靠近k端的第一输送带4和第二输送带5。第三输送带6和第四输送带7按照第三输送方向(即图中y向)进行输送。第一输送带4和第二输送带5沿y向交错排布。其中,y向垂直于x向和e向。当弧形板8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4的f端时,所述弧形板至少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三输送带6内,当所述弧形板8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4的k端时,所述弧形板8至少部分的位于所述第四输送带7内。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k端的弧形板8的第一弧形段84可以位于第一输送带4内,第二弧形段85位于第四输送带7内。位于f端的弧形板8的第一弧形段84和第二弧形段都位于第三输送带6内。
第一输送带4按照x向输送的过程中,大量的呈不均匀排布的灌装产品从f端随之向位于k端的第四输送带7的方向移动。由于受到位于k端的弧形板8的第一弧形段84的阻挡作用,大量的呈不均匀排布的灌装产品在的第四输送带7和第一输送带4相邻的第三过渡处C过渡并移动到第四输送带7上。第四输送带7按照y向输送的过程中,灌装产品随之向第二输送带5的方向移动。由于受到弧形板8的第二弧形段85阻挡作用,灌装产品在的第四输送带7和第二输送带5相邻的第四过渡处D过渡并移动到第二输送带5上。从第一输送带4转移到第二输送带5的过程中,在灌装产品相互挤压和弧形板8的共同作用下,原本位于聚集处的灌装产品逐渐向稀疏处靠拢。
第二输送带5按照e向输送的过程中,大量的灌装产品从k端随之向位于f端的第三输送带6的方向移动。大量的灌装产品在第三输送带6和第二输送带5相邻的第五过渡处E过渡并移动到第三输送带6上。第三输送带6按照y向输送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位于f端的弧形板8的阻挡作用,灌装产品随之向第一输送带4的方向移动。灌装产品在第四输送带7和第一输送带4相邻的第六过渡处F过渡并移动到第一输送带4上。从第二输送带5转移到第一输送带4的过程中,在灌装产品相互挤压和弧形板8的共同作用下,原本位于聚积处的灌装产品逐渐向稀疏处靠拢。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了第三输送带6和第四输送带7进行辅助转向。这样,可以大大提升灌装产品转向的速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输送装置还可以包括隔板9,隔板9可以位于第一输送带4或第二输送带5的两侧。该隔板9的径向垂直于第一输送带4和第二输送带5的输送平面。当灌装产品转移至第一输送带4或第二输送带5时,隔板9将灌装产品限制在第一输送带4或第二输送带5内。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隔板9可以位于第一输送带4和第二输送带5的邻接处。位于邻接处的隔板9沿第一输送带4或第二输送带5的输送方向延伸。位于邻接处的隔板9具有一个与其相对应的弧形板8。该弧形板8的第五端83也位于第一输送带4和第二输送带5的邻接处。位于邻接处的隔板9与弧形板8之间还形成间隙通道91,该间隙通道91用于供灌装产品输送通过。间隙通道91、第一输送带4和第二输送带5的宽度相同,以确保灌装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第三输送带6或所述第四输送带7也可以由金属材料或工程塑料制成。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带4或第二输送带5上可以开设有出水口(图中未示出),用于排出热水。
本实用新型淋水式杀菌机的第一实施例,参照图7所示,它包括输送装置和喷淋装置。输送装置的结构可以参照上文,在此不再累述。喷淋装置位于第一输送带4或第二输送带5的上方。喷淋装置包括多组沿x或e向排布的喷头模块10,每组喷头模块10包括多个沿垂直于x或e向排布的喷头101。任一个喷头101可以喷出对灌装产品消毒的热水。同一组喷头模块中的喷头101喷出的热水的温度和流量都是相同的。如前所述,灌装产品在淋水式杀菌机输送过程中呈均匀排布,而每组喷头模块10中的喷头101喷出的热水温度相同,那么沿垂直于x向或e向排布的灌装产品在经过任一组喷头模块10时所接收到的热量相同。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淋水式杀菌机避免了灌装产品受热不均,从而提高了灌装产品的稳定性。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输送带、至少一个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相交错排布,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输送带沿其输送方向具有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径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送平面,所述弧形板在其横向截面呈弧形,所述弧形板具有第三端、第四端和第五端,所述弧形板的第三端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远离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一侧,所述弧形板的第四端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远离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侧,当所述弧形板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一端时,所述弧形板的第五端相对其第三端和第四端朝向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一端突出,当所述弧形板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二端时,所述弧形板的第五端相对其第三端或第四端朝向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二端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或所述第二输送带上开设有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或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两侧设置有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邻接处的隔板沿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延伸,该隔板具有与其相对应的弧形板,所述隔板和与其相对应弧形板之间形成间隙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通道、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宽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或所述第二输送带中的一个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二,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一端的弧形板和至少一个位于第一输送带第二端的弧形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二输送带由金属或工程塑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输送带和第四输送带,所述第三输送带和所述第四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同且垂直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三输送带邻接于靠近第一端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第四输送带邻接于靠近第二端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当所述弧形板位于所述第一输 送带的第一端时,所述弧形板至少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三输送带内,当所述弧形板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二端时,所述弧形板至少部分的位于所述第四输送带内。 
9.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输送装置的淋水式杀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输送装置和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或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淋水式杀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多组沿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排布的喷头模块,每组喷头模块包括多个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排布的喷头,同一组喷头模块中的喷头喷出的热水的温度和流量相同。 
CN201420020862.6U 2014-01-14 2014-01-14 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以及淋水式杀菌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675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20862.6U CN203767579U (zh) 2014-01-14 2014-01-14 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以及淋水式杀菌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20862.6U CN203767579U (zh) 2014-01-14 2014-01-14 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以及淋水式杀菌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67579U true CN203767579U (zh) 2014-08-13

Family

ID=51284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2086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67579U (zh) 2014-01-14 2014-01-14 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以及淋水式杀菌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675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3486A (zh) * 2014-01-14 2015-07-15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以及淋水式杀菌机
CN104982520A (zh) * 2015-05-28 2015-10-21 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蒸汽动态连续灭菌方法及其应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3486A (zh) * 2014-01-14 2015-07-15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以及淋水式杀菌机
CN104982520A (zh) * 2015-05-28 2015-10-21 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蒸汽动态连续灭菌方法及其应用
CN104982520B (zh) * 2015-05-28 2018-10-09 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蒸汽动态连续灭菌方法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2937B (zh) 分配物体流的装置和方法
CN203767579U (zh) 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以及淋水式杀菌机
CN101992863B (zh) 用于对物品进行分组和/或分离的装置
US10457496B2 (en) Unloading device
CN107249987B (zh) 包装线速度降低的包装分组单元
CN203877334U (zh) 水产品流化冰保鲜输送装置
KR20140062033A (ko) 란 이송 장치 및 방법
EP246074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bottles to a filling station
US20180305137A1 (en) Belt buffer
CN101808906B (zh) 用于填充可折叠型容器的方法和设备
WO2017097481A3 (de) Behälterbehandlungsmaschine und transporteinrichtung für behälter
CN203767580U (zh) 一种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以及淋水式杀菌机
GB1587715A (en) Article handling apparatus
CN105073610B (zh) 用于传送和竖立含有可灌注食物产品的密封包装件的单元
CN104773486A (zh) 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以及淋水式杀菌机
KR101287160B1 (ko) 파스텔라이져의 컨베어 구조
CN203767589U (zh) 淋水式杀菌机的输送装置以及淋水式杀菌机
CN102712420B (zh) 用于布置产品的设备和方法
CN204688973U (zh) 一种输瓶轨道及输瓶装置
CN111707182B (zh) 一种产品间距检测系统、方法和装置
PL2207745T3 (pl) Urządzenie i sposób do napełniania pojemników
CN104773487B (zh) 淋水式杀菌机的输送方法以及淋水式杀菌机的杀菌方法
CN105151421A (zh) 一种新型传送带输送装置
CN206375037U (zh) 可立袋推袋送袋装置
US20200352197A1 (en) Tunnel pasteuris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tunnel pasteuris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