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包装箱。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箱,顶盖是四个方形的板子,扣合在一起;在运输的过程中四个方形的板子容易又翘起来,必须使用胶带或者绳子将包装箱扎紧,封箱浪费时间,且在开箱的时候还需要将包装袋解开,开箱也很浪费时间,且大量使用胶带或绳子造成物料的浪费。现有技术中也有基于撕拉条开箱的包装箱,但是现有技术中用于包装箱的撕拉条在开箱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被拉断,反而造成包装箱开启的不便,另外现有的这种包装箱通过撕拉条开启后便无法被继续使用,造成包装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包装箱,通过使用具有高强度设计的撕拉条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包装箱开箱过程中撕拉条被拉断的问题,通过设计包装箱顶盖结构使得通过撕拉条开启后的包装箱能够继续被使用,提高了包装箱整体的使用功效。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包装箱,包括顶盖部分、侧板10和底板部分,所述顶盖部分包括上盖11、下盖
12、左盖13和右盖14,在所述上盖11上设置有撕拉条111,在所述撕拉条111上设置有加强筋112,所述加强筋112为沿撕拉条111延伸方向设置于撕拉条111内侧中央附近的一根或多根线绳。
[0006]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箱,其中所述撕拉条111通过沿上盖11中部的两条平行线相互间隔地开设若干贯穿上盖的短线切孔、弯折切孔或者圆孔而构成。
[0007]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箱,其中所述包装箱为两页对称双盖合箱,所述左盖13和右盖14对称设置,包装时所述下盖12折叠覆盖于对称扣合的所述左盖13和右盖14之上,所述上盖11折叠覆盖于所述下盖12之上。
[0008]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箱,其中所述上盖11的底部设置有插口113,所述下盖12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插口 113对应的插头121,所述插头121的形状为梯形、半圆形或三角形,所述插口 113为条形开口。
[0009]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箱,其中所述下盖12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胶粘区122,包装时所述上盖11的内表面粘贴于所述胶粘区122。
[0010]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箱,其中所述左盖13和右盖14的前端均设置有缺口 131、141,所述缺口 131、141的形状为半圆形、方形或梯形。
[0011]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箱,其中所述底板部分包括内底板21、外底板22、左底板23和右底板24,所述外底板22的宽度小于所述内底板21,包装时所述外底板22折叠覆盖于所述内底板21之外,所述左底板23和右底板24折叠覆盖于所述外底板22和内底板21之外。[0012]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箱,其中所述内底板21的顶端设置有插头211,所述外底板22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插头对应的插口 221,包装时所述内底板21的插头211插设于所述外底板22的插口 221内,所述左底板23和右底板24粘贴于所述外底板22的外表面和所述内底板21漏出的外表面之上,所述内底板21、外底板22、左底板23和右底板24的所有拐角均具有圆角结构。
[0013]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箱,其中所述上盖11、下盖12、左盖13和右盖14的所有拐角均具有圆角结构。
[0014]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0015] I)、通过基于撕拉条开启包装箱,提高了包装箱的开封效率;
[0016] 2)、高强度加强筋的创新设计有效避免了包装箱开箱过程中撕拉条被拉断的问题,提高了包装箱的实用化程度;
[0017] 3)、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装箱整体抗压强度大、使用方便且能被回收利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0018]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装箱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19]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装箱中撕拉条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0021 ] 10-侧板,11-上盖、12_下盖、13_左盖、14_右盖、111_撕拉条、112-加强筋、113-插口、121-插头、122-胶粘区、131-缺口、141-缺口、21-内底板、211-插头、22-外底板、221-插口、23_左底板、231-压折线、24-右底板、241-压折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3]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包装箱整体包括:顶盖部分、侧板10和底板部分,顶盖部分和底板部分通过侧板10连接。
[0024] 所述的顶盖部分包括:上盖11、下盖12、左盖13和右盖14 ;其中在上盖11的中间设置有撕拉条111,所述撕拉条111通过沿上盖11中部的两条平行线相互间隔的开设若干短线状切孔、弯折切孔或者贯穿孔的方式设计,具体结构如附图2所示。所述的撕拉条111优选横贯整个上盖11的宽度布置,这样只要沿着撕拉条111的方向撕拉,即可快速、轻松的完成包装箱的开箱。为了提高撕拉条111的强度,在所述撕拉条111上进一步设置有加强筋112,所述加强筋112的优选设置方式有:通过在撕拉条111内侧中央沿撕拉条延伸方向开设未贯穿的刀口,然后将一根或多根线绳嵌入或粘贴于所述刀口中,或者在所述撕拉条111内侧中央沿撕拉条延伸方向直接粘贴一根或多根线绳,利用具有超强韧性和拉力的线绳作为所述加强筋112,从而有效避免了开箱过程中撕拉条被拉断的问题。所述上盖11的底部进一步设置有插口 113,所述下盖12的顶端设置有与该插口 113对应的插头121,同时在所述下盖的底部外表面设有胶粘区122,所述左盖13和右盖14上均设置有缺口 131、141。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装箱为两页对称合箱,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同时采用双盖设计以增加抗压强度,所述包装箱在使用时左盖13和右盖14对称扣合,其中的缺口 131、141设计为便于左盖13和右盖14的开合,优选的所述缺口 131、141形状为便于人手通过的半圆形、方形、梯形等,左盖13和右盖14对称合上后下盖12折叠覆盖于左盖13和右盖14之上,然后上盖11折叠覆盖于下盖12之上,同时上盖11的内表面粘贴于下盖12的胶粘区122,实现了包装箱的包封。所述胶粘区122为在下盖底部外表面粘贴的双面胶,优选沿下盖宽度方向的狭长区域设置,这样既保证了包装强度,同时胶带使用量仅为普通物流箱的1/6 —1/10,同时也大量节省工时并减少人工封箱操作,优选的在上盖11与下盖12的胶粘区122覆盖的区域也粘有双面胶。本实用新型为了在包装箱被撕拉开箱后能够进行二次利用,并在不影响成本和整体外观的基础上创新的在上盖的底部设置有插口 113,在下盖12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插口 113对应的插头121,这样在撕拉条被撕下后,通过将下盖12上的插头121插入上盖11的插口 113中,利用插头、插口的扣合力能继续将包装箱应用于包封强度要求较低的领域,所述插头形状的选择,应根据插头受力大小和插头插入插口后不易弹出作为最优选,具体形状为梯形、半圆形、三角形等,所述插口形状的选择,根据插头插入后,插口处对插头的弹出阻力越大作为最优选,具体形状为条形口。
[0025] 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装箱的底板部分包括内底板21、外底板22、左底板23和右底板24,在所述内底板21顶端设置有插头211,在所述外底板22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插头对应的插口 221,所述外底板22的宽度约为内底板21的一半,所述左底板23和右底板24上分别设置有压折线231、241。整个底板部分采用扣底式设计,只要轻松一推,底部即被封好,无需使用胶带,具体的内底板21插头211插入外底板22的插口使外底板22折叠覆盖于内底板21之外,然后左底板23和右底板24对折并同时粘贴于外底板的表面和内底板外漏的表面,完成包装箱底部包封。
[0026] 普通的物流箱均为直角设计,一方面,在打包物流箱时操作人员可能会被物流箱直角的部位划伤;另一方面,在生产线上,物流箱直角的部位可能会卡到机器或者其他阻碍物,导致机器故障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装箱上盖11、下盖12、左盖
13、右盖14、内底板21、外底板22、左底板23和右底板24的所有拐角均采用圆角设计,能全部避免以上或者其他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更适于机械化生产。
[0027] 以上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并不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限制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公知变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技术范畴,本实用新型具体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