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50713U - 一种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50713U
CN203750713U CN201420160084.0U CN201420160084U CN203750713U CN 203750713 U CN203750713 U CN 203750713U CN 201420160084 U CN201420160084 U CN 201420160084U CN 203750713 U CN203750713 U CN 2037507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clone
feeding
auxiliary
main
heav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6008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力强
梁金钢
王兆申
吕秀丽
王淑军
李迎喜
程会朝
周彪
黄勇
刘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GROUP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GROUP
Priority to CN20142016008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507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507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507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属于煤炭分选设备技术领域。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包括一级旋流器、二级旋流器、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上设有主入料口和辅入料口,入料主泵和入料辅泵的配套电机均设置变频调速装置。洗选过程中,通过入料辅泵调整悬浮液量的大小,同时根据入洗原煤的情况,适当调整入料主泵与入料辅泵的悬浮液分配量,保证旋流器的高效分选。本实用新型可提高处理量10%以上,有效降低中煤带煤损失50%以上,降低消耗20%以上,具有分选效果高、能耗低、资源回收率高、调节方便等优点,使得有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取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煤炭分选的有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属于煤炭分选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重介质旋流器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煤炭分选上,重介质旋流器分为有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和无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两种,二者各有优缺点。无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是将原煤和重介质悬浮液分开给入旋流器,采用该设备及工艺可有效降低中煤带煤损失,提高资源回收率,但洗选出来的精煤中容易受重产物污染,影响精煤质量。有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是将原煤和重介质悬浮液体混合后由泵一起给入旋流器,采用该设备及配套工艺可以降低生产厂房的高度,减少基建投资,精煤不易受污染,质量得到保证,但容易造成中煤带煤损失高,造成资源浪费。目前这两种重介质旋流器都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无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及其配套工艺市场容量更大。
对于有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来说,它的主要缺陷为中煤带煤损失高、资源浪费严重。从实际使用情况看,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一是旋流器采用单入料口,在单供料方式下工作,工作中要求重介质悬浮液和原煤混合均匀,供给量稳定,才能取得相对稳定的洗选效果,但当入选原煤量、洗选的难易程度、产品产率及洗选产品的指标要求等发生变化时,现有装备及配套系统及方法很难适应;二是调节技术落后,调节困难,造成分选效果下降、资源浪费升高、产品质量不稳、消耗升高、管理成本提高等一系列不良的影响。同时,原煤与重介质悬浮液需要充分混合,造成系统中重介质悬浮液的密度、黏度等指标检测困难。但是,由于有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具有基建投资少、精煤不易受污染、质量好等优点,如果能够克服目前的缺点,也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这种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可以克服现有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的缺点,具有技术成本低、消耗低、可靠性高的优点,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很容易就实现,使得有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它包括一级旋流器、二级旋流器、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的物料出口与一级旋流器的入料口相连接,二级旋流器的入料口与一级旋流器的中矸矿物出口相连接,一级旋流器的下部有精煤出口,二级旋流器的下部有中煤出口和矸石出口,其改进之处是,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上设有主入料口和辅入料口,或只设主入料口,辅入料口设在一级旋流器主体上,主入料口通过入料主泵和主管路与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桶相连接,辅入料口通过入料辅泵和辅管路与重介质悬浮液桶相连接,入料主泵和入料辅泵出口均设有阀门,入料主泵和入料辅泵的配套电机均设置变频调速装置。
上述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所述一级旋流器水平或倾斜放置,倾斜放置的水平夹角 为0~-30°,二级旋流器水平或倾斜放置,倾斜放置的水平夹角为0~-30°,一级旋流器为圆筒形或圆台形,圆台的锥角为0~40°,二级旋流器为圆筒形或圆筒圆锥形,圆锥的锥角为0~120°。
上述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所述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由主入料筒、辅入料筒、混料筒组成,主入料筒、辅入料筒、混料筒均为圆筒体,主入料筒的上端有主入料口,辅入料筒的上端有辅入料口,主入料筒的下端、辅入料筒的下端分别连接到混料筒的上端,混料筒的下端到通过物料出口与一级旋流器相连接,混料筒的长度为0.1-50米。
上述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所述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由主入料筒、辅入料筒、混料筒组成,主入料筒、辅入料筒、混料筒均为圆筒体,主入料筒的上端有主入料口,主入料筒的下端连接到混料筒的上端,混料筒的下端到通过物料出口与一级旋流器相连接,混料筒的长度为0.1-50米,辅入料筒的上端有辅入料口,辅入料筒的下端的物料出口直接连接到一级旋流器上,混料筒的物料出口中心线与辅入料筒的物料出口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0≤m≤0.1L,L为一级旋流器有效长度,两物料出口分别沿一级旋流器筒壁的切线方向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充分显示了如下优点:
1、重介质悬浮液密度、黏度等性能参数检测方便;
2、弥补了已有有压重介质旋流器技术缺陷,降低了中煤带煤损失,提高了分选精度,提高了资源回收率;
3、入料辅泵功率小,采用变频调速,调节方便,且其调节时不影响旋流系统的整体平衡。
4、可提高处理量10%以上,有效降低中煤带煤损失50%以上,降低消耗20%以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分选效果高、能耗低、资源回收率高、调节方便等优点,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的设备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的另一种设备连接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的第三种设备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一级旋流器1、二级旋流器2、精煤出口3、主入料口4、辅入料口5、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6、一级旋流器入料口7、中矸矿物出口8、中煤出口9、矸石出口10、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料桶11、重介质悬浮液桶12、入料主泵13、入料辅泵14、悬浮液转送泵15、主管路16、辅管路17、原煤输送带18、密度计19、磁性物含量计2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级旋流器1、二级旋流器2、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6,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6的物料出口与一级旋流器入料口7相连接,二级旋流器的入料口与一级旋流器1的中矸矿物出口8相连接,一级旋流器1的下部有精煤出口3,二级旋流器2的下部有中煤出口9和矸石出口10。
图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是,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6上设有两个入料口,分别是主入料口4和辅入料口5,或只设主入料口4,辅入料口5设在一级旋流器1主体上,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6可与一级旋流器1的主体重合。
图中显示,主入料口4通过入料主泵13和主管路16与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桶11相连接,将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液输送到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6中。辅入料口5通过入料辅泵14和辅管路17与重介质悬浮液桶12相连接,将重介质悬浮液输送到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6中。在入料主泵13和入料辅泵14出口均设有阀门,入料主泵13和入料辅泵14的配套电机均设置变频调速装置,用于调整入料主泵13与入料辅泵14的悬浮液分配量,保证旋流器的高效分选。
图中显示,一级旋流器1水平或倾斜放置,倾斜放置的水平夹角为0~-30°,一级旋流器1为圆筒形或圆台形,圆台的锥角为0~40°。二级旋流器2水平或倾斜放置,倾斜放置的水平夹角为0~-30°,二级旋流器为圆筒形或圆筒圆锥形,圆锥的锥角为0~120°。
图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的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6有多种结构形式,其中图1、2、图3、4、图5、6分别显示了三种不同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三种结构及变换。
在图1、2中,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6由主入料筒、辅入料筒、混料筒组成。主入料筒、辅入料筒、混料筒均为圆筒体,主入料筒的上端有主入料口,辅入料筒的上端有辅入料口,主入料筒的下端连接到混料筒的上端,辅入料筒在主入料筒的一侧,辅入料筒的下端斜向插到混料筒的上端,主入料筒和辅入料筒的夹角小于90°。混料筒的下端到通过物料出口与一级旋流器1相连接,混料筒的长度为0.1-50米。
该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6的工作过程是:原煤和部分重介质悬浮液混合后由主入料口4在一定压力下供入,另一部分重介质悬浮液由辅入料口5在一定压力下供入,两者在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6中完成混合后,通过出料口沿切线进入一级旋流器1,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浓缩作用,重介质悬浮液在一级旋流器1内部形成具有一定梯度的密度场,原煤中具有不同密度的精煤、中煤、矸石便按照密度大小逐渐分层,密度较小的精煤处于中心区域,从精煤出口3中排出,中煤和矸石由于密度较大,被甩在密度场的外层旋转,从中矸矿物出口8中排出,和浓缩后密度较高的部分悬浮液通过连接管进入二级旋流器2中,在残余压力的作用下形成具有较高的密度梯度场,密度不同的中煤和矸石旋转过程中,逐步分层,密度相对较底的中煤处于中心区域由中煤出口9排出,密度较大的矸石沿器壁向下运动从矸石出口10排出,从而完成原煤的分选工作。
在图3、4中,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6由主入料筒、辅入料筒、混料筒组成,它与图1、2的结构的不同之处是主入料筒和辅入料筒均在混料筒的上部,相互平行,下端与混料筒的上端相连接。
在图5、6中,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6一端设有能与供料管道相连接的混合物料主入料口4,另一端通过物料出口与一级旋流器1相连,中间部分为混料筒,辅入料口5设在一级旋流器1本体上,两入口中心线间距为0≤m≤0.1L,其中L为一级旋流器1有效长度。两入口中心线沿一级旋流器1中心轴线方向投影夹角0°≤θ<360°,此时,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6延伸至与一级旋流器1重合。
图7、图8、图9是采用上述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的选煤方法的设备连接示意图。设备包括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桶11,重介质悬浮液桶12,入料主泵13,入料辅泵14,悬浮液转送泵15,主管路16,辅管路17,原煤输送带18,密度计19,磁性物含量计20。
图7中显示的是图1、2中的主入料筒、辅入料筒、混料筒结构。
图8中显示的是图3、4中的主入料筒、辅入料筒、混料筒结构。
图9中显示的是图5、6中的主入料筒、辅入料筒、混料筒结构。
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桶11与入料主泵12的入料口相连,入料主泵12的出料口通过主管路16与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装置的主入料口4相连,入料辅泵14的入口与重介质悬浮液桶12相连,出口通过辅管路17与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装置的辅入料口5相连,其中辅管路17的合适位置装有密度计19和磁性物含量计20,悬浮液转送泵15的入口与重介质悬浮液桶12相连,出口通过管路直接进入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桶11,原煤输送带18直接设置在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桶11上方,原煤经输送带18直接输送至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桶11内。
工作时,由入料主泵13和入料辅泵14同时向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装置供入物料,其中入料主泵13供入原煤和重介质悬浮液混合物料,入料辅泵14供入重介质悬浮液,其中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桶11中的悬浮液由重介质悬浮液桶12通过悬浮液转送泵15供给,洗选过程中,当入选原煤量、洗选的难易程度、产品产率、洗选产品要求的指标等发生变化时,可适当调整入料辅泵14的供给压力或同时调整悬浮液转送泵15和入料主泵13以匹配流量,从而保证系统正常的运行效果及分选指标。

Claims (4)

1.一种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它包括一级旋流器(1)、二级旋流器(2)、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6),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6)的物料出口与一级旋流器(1)的入料口相连接,二级旋流器(2)的入料口与一级旋流器(1)的中矸矿物出口(8)相连接,一级旋流器(1)的下部有精煤出口(3),二级旋流器(2)的下部有中煤出口(9)和矸石出口(10),其特征在于: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6)上设有主入料口(4)和辅入料口(5),或只设主入料口(4),辅入料口(5)设在一级旋流器(1)主体上,主入料口(4)通过入料主泵(13)和主管路(16)与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桶(11)相连接,辅入料口(5)通过入料辅泵(14)和辅管路(17)与重介质悬浮液桶(12)相连接,入料主泵(13)和入料辅泵(14)出口均设有阀门,入料主泵(13)和入料辅泵(14)的配套电机均设置变频调速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旋流器(1)水平或倾斜放置,倾斜放置的水平夹角 为0~-30°,二级旋流器(2)水平或倾斜放置,倾斜放置的水平夹角为0~-30°,一级旋流器(1)为圆筒形或圆台形,圆台的锥角为0~40°,二级旋流器(2)为圆筒形或圆筒圆锥形,圆锥的锥角为0~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6)由主入料筒、辅入料筒、混料筒组成,主入料筒、辅入料筒、混料筒均为圆筒体,主入料筒的上端有主入料口(4),辅入料筒的上端有辅入料口(5),主入料筒的下端、辅入料筒的下端分别连接到混料筒的上端,混料筒的下端到通过物料出口与一级旋流器(1)相连接,混料筒的长度为0.1-50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介质悬浮液与原煤混合装置(6)由主入料筒、辅入料筒、混料筒组成,主入料筒、辅入料筒、混料筒均为圆筒体,主入料筒的上端有主入料口(4),主入料筒的下端连接到混料筒的上端,混料筒的下端到通过物料出口与一级旋流器(1)相连接,混料筒的长度为0.1-50米,辅入料筒的上端有辅入料口(5),辅入料筒的下端的物料出口直接连接到一级旋流器(1)上,混料筒的物料出口中心线与辅入料筒的物料出口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0≤m≤0.1L,L为一级旋流器(1)有效长度,两物料出口分别沿一级旋流器(1)筒壁的切线方向相连接。
CN201420160084.0U 2014-04-03 2014-04-03 一种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507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60084.0U CN203750713U (zh) 2014-04-03 2014-04-03 一种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60084.0U CN203750713U (zh) 2014-04-03 2014-04-03 一种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50713U true CN203750713U (zh) 2014-08-06

Family

ID=51246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6008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50713U (zh) 2014-04-03 2014-04-03 一种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507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4128A (zh) * 2014-04-03 2014-07-23 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及选煤方法
CN105665156A (zh) * 2016-03-30 2016-06-15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选煤设备的防止跑煤系统及选煤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4128A (zh) * 2014-04-03 2014-07-23 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及选煤方法
CN105665156A (zh) * 2016-03-30 2016-06-15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选煤设备的防止跑煤系统及选煤设备
CN105665156B (zh) * 2016-03-30 2017-10-20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选煤设备的防止跑煤系统及选煤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33523U (zh) 一种矿浆分配器
CN103934128A (zh) 一种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及选煤方法
CN102179312B (zh) 一种大型旋流喷射浮选柱
CN203750713U (zh) 一种双入口有压供料重介质旋流器
CN202290291U (zh) 全自动磁悬浮精选机
CN204034334U (zh) 充填系统用砂仓入料系统
CN203370636U (zh) 一种均分恒流浆液分配器
CN205133460U (zh) 一种乳化炸药的乳化制药系统
CN104454553A (zh) 泡沫泵消泡槽
CN104225969A (zh) 一种钼矿浮选尾矿浆的浓缩方法及其浓缩装置
CN204841065U (zh) 一种密度实时监控式高频微震浓密机
CN201287068Y (zh) 一种浅槽刮板重介质分选机的密度控制装置
CN103790059A (zh) 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装置及方法
CN205887192U (zh) 一种浮选装置
CN203715985U (zh) 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装置
CN107354794A (zh) 一种打浆充分的造纸用打浆机
CN209322025U (zh) 一种水隔离浆体管道输送装置
CN211099540U (zh) 一种带稳流给矿装置的矿浆分矿箱
CN210171713U (zh) 一种旋流式液体分离装置
CN208604353U (zh) 一种染色助剂输送系统
CN203842355U (zh) 一种浓密机给料筒
CN201596576U (zh) 一种高效节能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
CN111514622A (zh) 井下充填和尾矿库堆存两用的生产系统及尾矿浓缩工艺
CN203816769U (zh) 高精度可控尾砂自动给料系统
CN204943041U (zh) 一种双浓缩池系统在矿浆浓缩中的应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904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