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49155U - 一种新型炒菜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炒菜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49155U
CN203749155U CN201420083824.5U CN201420083824U CN203749155U CN 203749155 U CN203749155 U CN 203749155U CN 201420083824 U CN201420083824 U CN 201420083824U CN 203749155 U CN203749155 U CN 203749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
pot
pot body
handle
end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8382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松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08382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49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49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491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炒菜锅,包括锅体(12)、锅手柄(5)和锅盖,锅体的锅口平面为两段不同圆心、不同曲率的曲线组成;所述的锅体(12)包括锅底以及锅体前端侧面和其它三个侧面,其中锅体前端侧面的曲率与其它三个侧面的曲率不同,锅体前端侧面与其它三个侧面自然连接;所述锅手柄(5)与锅体(12)相连接,锅盖平面与锅体的锅口平面相吻合,所述的锅盖的重心位置安装有提手。该新型炒菜锅对现有的炒菜锅技术加以改进,使炒菜中的“颠锅”动作得到简化,基本不用锅铲也可完成菜品在锅里的全面翻转,减轻了厨师的劳动强度,减少了菜品维生素的丢失,更符合国人对肉类要嫩、蔬菜要脆的口感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炒菜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炒菜锅。
背景技术
现在绝大多数的炒菜锅平面都是圆形、敞口形的,上边大,下边小。一是为了最大面积的受热,二是为了模压成型时的脱模需要,最重要的是没有考虑到厨师操作时“颠锅”的辛苦。
所谓的颠锅,就是为了保持菜品受热均匀,把炒菜锅进行三维移动动作的统称。在颠锅时,要把被炒的菜(以下简称菜品)在锅里前后移动,左右旋转、上下翻腾还不能撒到锅外。把菜品抛起后,又要用锅边缘把菜品勾回来,手的用力方向要不断、迅速地改变或调整,动作比较别扭、费力。受热不均匀的菜品,还要通过锅铲帮助完成。尤其是在家庭和酒店炒几盘青菜和肉类时,为了保持最少丢失维生素和菜的受热均匀,讲求的是爆炒,不仅要掌控好火候还要尽快地完成“颠锅”。厨师在菜品入锅后是最紧张的时刻,一只手颠锅,另一只手拿着锅铲搅拌,还要抽出时间放调料,锅铲与锅底不停地碰撞组成了厨房“交响曲”。现有的大部分酒店厨师为了方便“颠锅”,所使用的锅没有手柄或手柄很小,要用湿毛巾垫着拿住锅的边缘操作,拿着锅边却又怕烫手而形成了一对矛盾。家庭主厨会“颠锅”的很少,绝大多数靠锅铲完成,做几个菜也不算上什么辛苦。但是酒店大厨几个小时下来的劳动强度也挺大的。炒菜不仅是技术活,而且也是体力活。学徒在成为厨师之前,“颠锅”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训练内容,颇为辛苦。
而现有的自动炒菜锅价格不菲,难以普及,因此特别需要一种既实用有价格合适的炒菜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炒菜锅,该新型炒菜锅对现有的炒菜锅技术加以改进,使炒菜中的“颠锅”动作得到简化,基本不用锅铲也可完成菜品在锅里的全面翻转,减轻了厨师的劳动强度,减少了菜品维生素的丢失,更符合国人对肉类要嫩、蔬菜要脆的口感要求。该炒菜锅适用于家庭和酒店炒菜使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炒菜锅,包括锅体、锅手柄和锅盖,锅体的锅口平面为两段不同圆心、不同曲率的曲线组成;所述的锅体包括锅底以及锅体前端侧面和其它三个侧面,其中锅体前端侧面的曲率与其它三个侧面的曲率不同,锅体前端侧面与其它三个侧面自然连接;所述锅手柄与锅体相连接,锅盖平面与锅体的锅口平面相吻合,所述的锅盖的重心位置安装有提手。
所述的锅口平面的两段曲线分别为圆心为O1,半径为R1的锅口后面曲线和圆心为O2,半径为R3的锅口前面曲线,两条曲线的连接为自然连接。
所述的锅体为金属类材料平板模压成型。
所述的金属类材料包括冷轧钢板、不锈钢类合金材料或多层复合材料。
所述的锅手柄与锅体焊接或铆接连接。
所述的锅手柄采用金属和耐热、塑料类材料制成。
所述的锅体的底面以及锅体前端侧面和其它三个侧面的连接为模糊连接,且所述的锅体前端侧面的轮廓线圆心为O1,半径为R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锅体手柄对面的一段曲面进行革新,改变其曲面的曲率。在炒菜时,厨师只需使用适宜的频率和速度,将锅体作前后移动,依靠菜品与锅体相对的、向前运动的惯性,在锅体前边圆弧形曲面的引导下,使菜品沿着曲面向上作圆周运动并又回到锅内,完成菜品的全面翻转而不致抛撒到锅的外边。取消了厨师向上用力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炒菜锅,简化了颠锅动作,降低了厨师的劳动强度,使厨师能够腾出一只手来,使炒菜的过程没有那么紧张,减少了炒菜时的噪音,更大地保持了菜品的营养,更多地满足了人们的口感要求。使家庭主厨的操作水平更接近于酒店大厨的专业水平。
与日常同样规格的锅体相比,减少了锅体通过手柄给厨师的手造成的弯矩,拿锅时相对比较轻松;缩小了给菜盘中倒菜时锅缘的宽度,降低了汤汁向外流淌的可能性,方便了出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炒菜锅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炒菜锅平面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炒菜锅平面图1的B-B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炒菜锅菜品在锅内运行轨迹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炒菜锅的冷压机压制钢板与脱模动作分解图。
其中:1为锅口后面曲线,圆心O1,半径R1;2为锅体前端侧面的轮廓线,圆心O1,半径R2;3为锅口前面曲线,圆心O2,半径R3;4为锅体、前面外侧面;5为锅手柄;6为被加工菜品;7为冷压机第一液压杆;8为冷压机第二液压杆;9为活动模具;10为锅体原料板;11为固定模具;12为锅体;13为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5,一种新型炒菜锅,包括锅体12、锅手柄5和锅盖,所述的锅体12采用冷轧钢板、不锈钢或多层复合材料等金属类材料平板模压成型,所述的锅手柄5采用金属和耐热、塑料类材料制成;锅体的锅口平面为两段不同圆心、不同曲率的曲线组成;所述的锅体12包括锅底以及锅体前端侧面和其它三个侧面,其中锅体前端侧面的曲率与其它三个侧面的曲率不同,锅体前端侧面与其它三个侧面自然连接;所述锅手柄5与锅体12焊接或铆接连接,锅盖平面与锅体的锅口平面相吻合,所述的锅盖的重心位置处安装有提手。
其中,所述的锅口平面的两段曲线为圆心为O1,半径为R1的锅口后面曲线1和圆心为O2,半径为R3的锅口前面曲线3,两条曲线的连接为自然连接,没有具体的连接点,根据制造模具的参数确定成型。同时,所述的锅体12的底面以及锅体前端侧面和其它三个侧面的连接为模糊连接,且所述的锅体前端侧面的轮廓线圆心为O1,半径为R2。其中R3>R2>R1。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两条线相交后有一个点,两个面相交后有一条线,但是在锅上不可能出现硬的棱角,应该是有一个过渡的面,从一个面过渡到另一个面,就是本实用新型中说的自然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锅体、锅盖均可选用市场上现有炒菜锅的材料,其中,具体的材料包括冷轧钢板,不锈钢合金材料,多层复合材料,耐热、钢化玻璃等。手柄可选用金属和耐热、塑料类材料。不使用铸铁类材料。所述的手柄与现有常用手柄一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炒菜锅与传统炒菜锅的平面形状不同,由于锅口的曲率不同,使得锅口形状不是圆形也不是椭圆形。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锅边的轮廓线为圆形,图中只是示意性的轮廓线。
具体的,参见图1至图5。
该新型炒菜锅的具体设计为:
1、根据常用规格或设计确定锅体的深度H,在同一圆心O1确定锅口后面曲线1直径R1和锅体前端侧面的轮廓线2的直径R2。另选圆心O2确定锅口前面曲线3的直径R3。其中R3>R2>R1。
2、确定锅体12前边侧璧中点剖面为直径等于H的圆。
3、确定锅体12其它侧璧的曲率,与常用锅体相似或另行设计。其中,锅体前面侧壁为整个锅体圆形曲面的一部分,与其它侧壁曲率不同。
4、首先根据设计制作活动模具9,并对突出部分进行打磨修整,符合设计要求并保持外表平整光滑;根据活动模具9制作固定模具11。两个模具之间的间隙为锅体厚度。
5、将活动模具9通过连接件13连接于冷压机第一液压杆7,冷压机第二液压杆8上。将固定模具11固定于冷压机上。
6、活动模具9下降至下止点后,冷压机第二液压杆8伸出,完成液压动作。
7、脱模时冷压机第二液压杆8首先缩回,至活动模具9、固定模具11互不碰撞时,冷压机第一液压杆7缩回,完成脱模。
8、锅体金属板材料成分及厚度、下料规格另行设计确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锅体手柄对面的一段曲面,即锅体前面外侧面4进行革新,改变其曲面的曲率,即锅体前面轮廓线2的曲率。在炒菜时,厨师只需使用适宜的频率和速度,将锅体作前后移动,依靠被加工菜品6与锅体12相对的、向前运动的惯性,在锅体12前边圆弧形曲面的引导下,使被加工菜品6沿着曲面向上作圆周运动并又回到锅内,完成被加工菜品6的全面翻转而不致抛撒到锅的外边。取消了厨师向上的用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炒菜锅主要适用于专业厨师使用,也适用于对炒菜口感要求更高的家庭,可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炒菜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炒菜锅,简化了颠锅动作,基本不用锅铲也可完成菜品在锅里的全面翻转,降低了厨师的劳动强度,使厨师能够腾出一只手来,使炒菜的过程没有那么紧张,减少了炒菜时的噪音,更大地减少了菜品维生素的丢失,保持了菜品的营养,更多地满足了人们的口感要求。使家庭主厨的操作水平更接近于酒店大厨的专业水平。
与日常同样规格的炒菜锅相比,减少了锅体通过手柄给厨师的手造成的弯矩,拿锅时相对比较轻松;缩小了给菜盘中倒菜时锅缘的宽度,降低了汤汁向外流淌的可能性,方便了出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新型炒菜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2)、锅手柄(5)和锅盖,锅体的锅口平面为两段不同圆心、不同曲率的曲线组成;所述的锅体(12)包括锅底以及锅体前端侧面和其它三个侧面,其中锅体前端侧面的曲率与其它三个侧面的曲率不同,锅体前端侧面与其它三个侧面自然连接;所述锅手柄(5)与锅体(12)相连接,锅盖平面与锅体的锅口平面相吻合,所述的锅盖的重心位置安装有提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炒菜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口平面的两段曲线分别为圆心为O1,半径为R1的锅口后面曲线(1)和圆心为O2,半径为R3的锅口前面曲线(3),两条曲线的连接为自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炒菜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12)为金属类材料平板模压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炒菜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类材料包括冷轧钢板、不锈钢类合金材料或多层复合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炒菜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手柄(5)与锅体(12)焊接或铆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炒菜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手柄(5)采用金属和耐热、塑料类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炒菜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12)的底面以及锅体前端侧面和其它三个侧面的连接为模糊连接,且所述的锅体前端侧面的轮廓线圆心为O1,半径为R2
CN201420083824.5U 2014-02-26 2014-02-26 一种新型炒菜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49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83824.5U CN203749155U (zh) 2014-02-26 2014-02-26 一种新型炒菜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83824.5U CN203749155U (zh) 2014-02-26 2014-02-26 一种新型炒菜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49155U true CN203749155U (zh) 2014-08-06

Family

ID=51244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8382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49155U (zh) 2014-02-26 2014-02-26 一种新型炒菜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491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49155U (zh) 一种新型炒菜锅
CN207386404U (zh) 一种钛铝钢复合锅具拉伸工装
CN201481172U (zh) 带伸缩把的防粘锅铲
CN201759391U (zh) 一种三食烤盘
CN104322612A (zh) 一种面食食品加工机
CN208017374U (zh) 一种可升降的鸳鸯锅
CN202060638U (zh) 蔬菜肉丸蒸烤模具
CN201388950Y (zh) 一种电磁炉调料台
CN109332566A (zh) 一种不粘锅的加工工艺、模具及加工出的不粘锅
CN202665296U (zh) 一种多功能蛋糕机
CN204292082U (zh) 一种面食食品加工机
CN205795484U (zh) 多用锅
CN206166725U (zh) 深煎锅
CN205433463U (zh) 一种可调式粉篱
CN206062436U (zh) 一种防烫快餐盒
CN204499893U (zh) 一种多功能餐桌
CN204169016U (zh) 一种方便出料的食品酱料高效炒制装置
CN205053758U (zh) 一种升降火锅
CN204970951U (zh) 一种新型煎盘
CN200980568Y (zh) 铸钢桌面火炒锅
CN204410632U (zh) 板栗破壳器
CN202122481U (zh) 一种异形煎蛋器
CN210810378U (zh) 一种新型强度性佳抗压环保塑料勺
CN210631072U (zh) 一种升降火锅
CN211933711U (zh) 一种抽拉式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70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