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44590U - 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混合动力车辆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混合动力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44590U
CN203744590U CN201320884070.9U CN201320884070U CN203744590U CN 203744590 U CN203744590 U CN 203744590U CN 201320884070 U CN201320884070 U CN 201320884070U CN 203744590 U CN203744590 U CN 203744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compressor
refrigeration system
motor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8407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超
刘丹
顾建军
郭院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8407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44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44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4459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混合动力车辆。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节流元件、蒸发器、机械压缩机、电动压缩机、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控制装置。机械压缩机适于与发动机的曲轴相连。电动压缩机适于与蓄电池相连,机械压缩机和电动压缩机串联连接在连接管路上。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连接管路上且第一管路和电动压缩机并联。第二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连接管路上且第二管路和机械压缩机并联。控制装置连接至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以控制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导通或截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低电压发动机无法提供充足电量供电动压缩机正常工作的问题。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混合动力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混合动力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空调制冷系统一般包括压缩机、空调管路、冷凝器(包括储液干燥器)、冷凝器风扇、膨胀阀、蒸发器、鼓风机等,混合动力汽车的压缩机为与电池相连的电动压缩机。
混合动力汽车一般优先使用纯电动模式,这样会造成电池电量比较低,如果在低电量的情况下发动机启动,但发动机提供的动力仅能正常驱动车辆或者发的电不足正常运动电动压缩机(例如低速等工况,发动机效率低,提供的动力仅能维持车辆驱动),这样会造成空调不制冷或者制冷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解决低电压发动机无法提供充足电量供电动压缩机正常工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制冷系统给的混合动力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包括蓄电池和发动机,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节流元件,所述节流元件与所述冷凝器的一端相连;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一端与所述节流元件相连,所述蒸发器的另一端和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路相连;机械压缩机,所述机械压缩机适于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相连;电动压缩机,所述电动压缩机适于与所述蓄电池相连,所述机械压缩机和所述电动压缩机串联连接在所述连接管路上;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连接管路上且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电动压缩机并联;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连接管路上且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机械压缩机并联;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连接至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以控制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导通或截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通过同时设有机械压缩机和电动压缩机,在混合动力车辆处于纯电动模式时,蓄电池为电动压缩机提供动力,此时电动压缩机工作以实现制冷循环,在混合动力车辆处于混动模式或只有发动机驱动的模式时,蓄电池不给电动压缩机提供电能,机械压缩机由曲轴驱动,此时机械压缩机工作以实现制冷循环,从而可以很好的解决低电压发动机无法提供充足电量供电动压缩机正常工作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动力车辆,包括:蓄电池和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曲轴;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所述电动压缩机与所述蓄电池相连,所述机械压缩机与所述曲轴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动力车辆,通过设有上述制冷系统,从而可保证无论是处于纯电动模式、混动模式或者只有发动机驱动的模式,都可以对车内空间进行制冷。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制冷系统中的电动压缩机工作时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制冷系统中的机械压缩机工作时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制冷系统中的电动压缩机工作时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制冷系统中的机械压缩机工作时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制冷系统中的电动压缩机工作时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的制冷系统中的机械压缩机工作时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
制冷系统1000、冷凝器10、节流元件20、蒸发器30、机械压缩机40、电动压缩机50、第一控制阀600、第二控制阀601、第三控制阀602、第四控制阀603、第一换向阀604、第二换向阀605、冷凝器风扇70、鼓风机80、连接管路90、第一部分901、第二部分902、第三部分903、第一管路100、第二管路110、公用管路120、第一支路130、第二支路140、三通管1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1000,该制冷系统1000装配在混合动力车辆中用于对车内空间进行制冷。其中,混合动力车辆包括蓄电池(图未示出)和发动机(图未示出),发动机包括曲轴,混合动力车辆具有纯电动模式、混动模式和只有发动机驱动的模式,需要说明的是,蓄电池和发动机之间的连接关系、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发动机的结构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等均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详细描述。
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1000,包括:冷凝器10、节流元件20、蒸发器30、机械压缩机40、电动压缩机50、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控制装置。其中,节流元件20与冷凝器10的一端相连。蒸发器30的一端与节流元件20相连,可选地,节流元件20为膨胀阀。蒸发器30的另一端和冷凝器10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路90相连。
机械压缩机40适于与发动机的曲轴相连,也就是说,机械压缩机40由发动机的曲轴提供动力。电动压缩机50适于与蓄电池相连,也就是说,电动压缩机50由蓄电池提供动力,机械压缩机40和电动压缩机50串联连接在连接管路90上。具体而言,连接管路90连接在冷凝器10和蒸发器30之间,机械压缩机40和电动压缩机50设在连接管路90上。在图1-图3的示例中,电动压缩机50邻近冷凝器10设置,机械压缩机40邻近蒸发器30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下面描述中,均以电动压缩机50邻近冷凝器10设置,机械压缩机40邻近蒸发器30设置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值得理解的是,可以是电动压缩机50邻近蒸发器30设置而机械压缩机40邻近冷凝器10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机械压缩机40和电动压缩机50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等均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连接管路90包括第一部分901、第二部分902和第三部分903,第一部分901的两端分别与电动压缩机50的排气口和冷凝器10的入口相连,第二部分90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电动压缩机50的吸气口和机械压缩机40的排气口之间,也就是说,第二部分902为连接管路90的位于电动压缩机50和机械压缩机40之间的部分。第三部分903的两端分别与机械压缩机40的吸气口和蒸发器30的出口相连。
第一管路10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连接管路90上且第一管路100和电动压缩机50并联,即第一管路100的一端连接至第一部分901上,第一管路100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部分902上。此时机械压缩机40通过第二部分902、第一管路100和第一部分901与冷凝器10相连,机械压缩机40通过第三部分903与蒸发器30相连。
第二管路11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连接管路90上且第二管路110和机械压缩机40并联,即第二管路110的一端连接至第二部分902上,第二管路110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部分903上。此时电动压缩机50通过第一部分901与冷凝器10相连,电动压缩机50通过第二部分902、第二管路110和第三部分903与蒸发器30相连。
控制装置连接至第一管路100和第二管路110以控制第一管路100和第二管路110的导通或截止。
具体而言,在混合动力车辆处于纯电动模式时,电动压缩机50由蓄电池提供电能,电动压缩机50工作,机械压缩机40不工作,控制装置控制第二管路110导通且控制第一管路100截止,此时从电动压缩机50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依次经过冷凝器10、节流元件20和蒸发器30后通过第二管路110排回到电动压缩机50内,完成制冷循环。
在混合动力车辆处于混动模式或只有发动机驱动的模式,蓄电池不给电动压缩机50提供电能,电动压缩机50不工作,机械压缩机40由曲轴驱动,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管路100导通且控制第二管路110截止,此时从机械压缩机40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依次经过第一管路100、冷凝器10、节流元件20和蒸发器30后排回到机械压缩机40内,完成制冷循环。
其中,当混合动力车辆处于混动模式且蓄电池电量足以提供电动压缩机50工作时,此时电动压缩机50由蓄电池提供电能,机械压缩机40由曲轴驱动,控制装置分别控制第一管路100和第二管路110截止,从机械压缩机40排出的冷媒进入到电动压缩机50内进行进一步压缩后排出,经过两次压缩的冷媒依次经过冷凝器10、节流元件20和蒸发器30后排回到机械压缩机40内,完成制冷循环,较快实现车内的制冷效果。
如图1-图9所示,制冷系统1000还包括冷凝器风扇70和鼓风机80,冷凝器风扇70邻近冷凝器10设置以将空气吹向冷凝器10。鼓风机80邻近蒸发器30设置以将空气吹向蒸发器30,从而提高冷凝器10和蒸发器30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1000,通过同时设有机械压缩机40和电动压缩机50,在混合动力车辆处于纯电动模式时,蓄电池为电动压缩机50提供动力,此时电动压缩机50工作以实现制冷循环,在混合动力车辆处于混动模式或只有发动机驱动的模式时,蓄电池不给电动压缩机50提供电能,机械压缩机40由曲轴驱动,此时机械压缩机40工作以实现制冷循环,从而可以很好的解决低电压发动机无法提供充足电量供电动压缩机50正常工作的问题。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多个不同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0的结构和制冷循环过程。
实施例1:
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阀600和第二控制阀601,第一控制阀600设在第一管路100上,第二控制阀601设在第二管路110上。其中,第一控制阀600和第二控制阀601分别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当第一控制阀600打开时,第一管路100导通,当第一控制阀600关闭时,第一管路100截止。当第二控制阀601打开时,第二管路110导通,当第二控制阀601关闭时,第二管路110截止。
具体而言,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当混合动力车辆处于纯电动模式时,电动压缩机50由蓄电池提供电能,电动压缩机50工作,机械压缩机40不工作。此时第二控制阀601打开,第一控制阀600关闭,制冷系统1000由电动压缩机50提供冷媒循环动力。从电动压缩机50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一部分901进入到冷凝器10中,再由冷凝器10排入到节流元件20内,之后冷媒再流入到蒸发器30。从蒸发器30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二管路110上的第二控制阀601流入第二部分902后流入电动压缩机50,完成制冷循环。
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当混合动力车辆处于混动模式或只有发动机驱动的模式时,蓄电池不给电动压缩机50提供电能,电动压缩机50不工作,机械压缩机40由发动机的曲轴驱动,第一控制阀600打开,第二控制阀601关闭,制冷系统1000由机械压缩机40提供循环动力,从机械压缩机40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一管路100上的第一控制阀600进入到冷凝器10内,再由冷凝器10排入到节流元件20内,之后冷媒再流入到蒸发器30,从蒸发器30排出的冷媒回到机械压缩机40内,从而完成制冷循环。
当混合动力车辆处于混动模式且蓄电池电量足以提供电动压缩机50工作时,此时电动压缩机50由蓄电池提供电能,机械压缩机40由曲轴驱动,控制装置分别控制第一控制阀600和第二控制阀601关闭,从机械压缩机40排出的冷媒进入到电动压缩机50内进行进一步压缩后排出,经过两次压缩的冷媒依次经过冷凝器10、节流元件20和蒸发器30后排回到机械压缩机40内,完成制冷循环,较快实现车内的制冷效果。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中,第一管路100和第二管路110通过公用管路120连接至连接管路90的位于机械压缩机40和电动压缩机50之间的部分上。具体地,制冷系统1000包括公用管路120、第一支路130和第二支路140,其中公用管路120的一端与第二部分902相连,第一支路130的一端与公用管路120的另一端相连,第一支路130的另一端与第一部分901相连,此时公用管路120和第一支路130构造出第一管路100,第一控制阀600设置在第一支路130上。
第二支路140的一端与公用管路120的另一端相连,第二支路140的另一端与第三部分903相连,此时公用管路120与第二支路140构造出第二管路110,第二控制阀601设置在第二支路140上。从而使得制冷系统1000的结构简单。
如图1-图3所示,公用管路120通过三通管150连接至连接管路90的第二部分902上,公用管路120、第一支路130和第二支路140之间也通过三通管150相连。
实施例2:
如图4-图6所示,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结构大体相同,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差别仅在于控制装置不同,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其中,由于电动压缩机50和机械压缩机40具有不同的型号,某些型号的电动压缩机50和机械压缩机40在不工作时,冷媒可从吸气口进入并从排气口排出,从而为了保证制冷系统1000中的全部冷媒不通过不工作的压缩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控制装置除了包括第一控制阀600和第二控制阀601之外,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阀602和第四控制阀603,第三控制阀602串联在连接管路90上且位于机械压缩机40的吸气口和第二管路110之间,第四控制阀603串联在连接管路90上且位于电动压缩机50的吸气口和第一管路100之间。
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当混合动力车辆处于纯电动模式时,电动压缩机50由蓄电池提供电能,电动压缩机50工作,机械压缩机40不工作。此时第二控制阀601打开,第一控制阀600关闭、第三控制阀602关闭、第四控制阀603打开,制冷系统1000由电动压缩机50提供冷媒循环动力。从电动压缩机50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一部分901进入到冷凝器10中,再由冷凝器10排入到节流元件20内,之后冷媒再流入到蒸发器30。从蒸发器30排出的全部冷媒通过第二管路110上的第二控制阀601流入第二部分902后流入电动压缩机50,完成制冷循环。
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当混合动力车辆处于混动模或只有发动机驱动的模式时,蓄电池不给电动压缩机50提供电能,电动压缩机50不工作,机械压缩机40由发动机的曲轴驱动,第一控制阀600打开,第二控制阀601关闭、第三控制阀602打开、第四控制阀603关闭,制冷系统1000由机械压缩机40提供循环动力,从机械压缩机40排出的全部冷媒通过第一管路100上的第一控制阀600进入到冷凝器10内,再由冷凝器10排入到节流元件20内,之后冷媒再流入到蒸发器30,从蒸发器30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三控制阀602回到机械压缩机40内,从而完成制冷循环。
当混合动力车辆处于混动模式且蓄电池电量足以提供电动压缩机50工作时,此时电动压缩机50由蓄电池提供电能,机械压缩机40由曲轴驱动,控制装置分别控制第一控制阀600关闭、第二控制阀601关闭、第三控制阀602打开和第四控制阀603打开,从机械压缩机40排出的冷媒通过第四控制阀603进入到电动压缩机50内进行进一步压缩后排出,经过两次压缩的冷媒依次经过冷凝器10、节流元件20、蒸发器30和第三控制阀602后排回到机械压缩机40内,完成制冷循环,较快实现车内的制冷效果。
实施例3:
如图7-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换向阀604和第二换向阀605,其中,第一换向阀604包括第一入口a、第一出口b和第二出口c,第一入口a与第一出口b和第二出口c中的其中一个导通,第一换向阀604串联设在连接管路90的位于机械压缩机40和电动压缩机50之间的部分上,第二出口c与第一管路100和第二管路110中的其中一个相连。如图7-图9所示,第一换向阀604串联设在第二部分902上,第一出口b与电动压缩机50的吸气口连通,第二出口c与第一管路100相连,当第一入口a与第一出口b导通时,从第一入口a进入到第一换向阀604内的冷媒可流向电动压缩机50,当第一入口a与第二出口c导通时,从第一入口a进入到第一换向阀604内的冷媒可流向第一管路100。也就是说,第一换向阀604可控制冷媒流向电动压缩机50或第一管路100。
第二换向阀605包括第二入口d、第三出口e和第四出口f,第二入口d与第三出口e和第四出口f中的其中一个导通,第二换向阀605串联设在连接管路90上,且第二入口d与蒸发器30相连,第四出口f与第一管路100和第二管路110中的另一个相连。如图7-图9所示,第二换向阀605串联设在第三部分903上,第二入口d与蒸发器30相连,第四出口f与第二管路110相连,第三出口e与机械压缩机40的吸气口相连。当第二入口d与第三出口e导通时,通过第二入口d进入到第二换向阀605内的冷媒可流向机械压缩机40。当第二入口d与第四出口f导通时,通过第二入口d进入到第二换向阀605内的冷媒可流向第二管路110。也就是说,第二控制阀601可控制冷媒流向机械压缩机40或第二管路110。
具体而言,如图8中的箭头所示,当混合动力车辆处于纯电动模式时,电动压缩机50由蓄电池提供电能,电动压缩机50工作,机械压缩机40不工作。此时第一控制阀600中的第一入口a与第一出口b导通,第二控制阀601中的第二入口d与第四出口f导通,制冷系统1000由电动压缩机50提供冷媒循环动力。从电动压缩机50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一部分901进入到冷凝器10中,再由冷凝器10排入到节流元件20内,之后冷媒再流入到蒸发器30。从蒸发器30排出的全部冷媒通过第二入口d和第四出口f进入到第二管路110内,第二管路110内的冷媒流入第二部分902后通过第一入口a和第一出口b流入电动压缩机50,完成制冷循环。
如图9中的箭头所示,当混合动力车辆处于混动模式只有发动机驱动的模式时,蓄电池不给电动压缩机50提供电能,电动压缩机50不工作,机械压缩机40由发动机的曲轴驱动,此时第一控制阀600中的第一入口a与第二出口c导通,第二控制阀601中的第二入口d与第三出口e导通,制冷系统1000由机械压缩机40提供循环动力,从机械压缩机40排出的全部冷媒通过第一入口a和第二出口c进入到第一管路100上,冷媒从第一管路100和第一部分901进入到冷凝器10内,再由冷凝器10排入到节流元件20内,之后冷媒再流入到蒸发器30,从蒸发器30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二入口d和第三出口e排回到机械压缩机40内,从而完成制冷循环。
从而通过设置第一换向阀604和第二换向阀605可以让制冷系统1000中的全部冷媒不通过不工作的压缩机。
当混合动力车辆处于混动模式且蓄电池电量足以提供电动压缩机50工作时,此时电动压缩机50由蓄电池提供电能,机械压缩机40由曲轴驱动,此时第一换向阀604的第一入口a和第一出口b导通,第二换向阀605的第二入口d和第三出口e导通,从机械压缩机40排出的冷媒通过第四控制阀603进入到电动压缩机50内进行进一步压缩后排出,经过两次压缩的冷媒依次经过冷凝器10、节流元件20和蒸发器30排回到机械压缩机40内,完成制冷循环,较快实现车内的制冷效果。
实施例4: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冷凝器10和蒸发器30之间并联设置两条连接通道(图未示出),机械压缩机40和电动压缩机50分别设在两条连接通道上。具体地,冷凝器10和蒸发器30之间并联设有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机械压缩机40和电动压缩机50分别设在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上。
控制装置为分别设在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上的第五控制阀(图未示出)和第六控制阀(图未示出)。
当混合动力车辆处于纯电动模式时,电动压缩机50启动,第六控制阀打开,第五控制阀关闭,此时从电动压缩机50排出的冷媒依次通过冷凝器10、节流元件20、蒸发器30后回到电动压缩机50内。
当混合动力车辆处于混动模式时,机械压缩机40启动,第五控制阀打开,第六控制阀关闭,此时从机械压缩机40排出的冷媒依次通过冷凝器10、节流元件20、蒸发器30后回到机械压缩机40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包括:蓄电池、发动机和制冷系统1000,其中发动机具有曲轴。制冷系统10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1000,电动压缩机50与蓄电池相连,机械压缩机40与曲轴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通过设有上述制冷系统1000,从而可保证无论是处于纯电动模式、混动模式或者只有发动机驱动的模式时,都可以对车内空间进行制冷。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包括蓄电池和发动机,所述制冷系统包括:
冷凝器;
节流元件,所述节流元件与所述冷凝器的一端相连;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一端与所述节流元件相连,所述蒸发器的另一端和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路相连;
机械压缩机,所述机械压缩机适于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相连;
电动压缩机,所述电动压缩机适于与所述蓄电池相连,所述机械压缩机和所述电动压缩机串联连接在所述连接管路上;
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连接管路上且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电动压缩机并联;
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连接管路上且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机械压缩机并联;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连接至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以控制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导通或截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二控制阀设在所述第二管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串联在所述连接管路上且位于所述机械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二管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串联在所述连接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电动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一管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包括第一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中的其中一个导通,所述第一换向阀串联设在所述连接管路的位于所述机械压缩机和所述电动压缩机之间的部分上,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中的其中一个相连;
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包括第二入口、第三出口和第四出口,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三出口和所述第四出口中的其中一个导通,所述第二换向阀串联设在所述连接管路上,且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蒸发器相连,所述第四出口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中的另一个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元件为膨胀阀。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通过公用管路连接至所述连接管路的位于所述机械压缩机和所述电动压缩机之间的部分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用管路通过三通管连接至所述连接管路。
9.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蓄电池和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曲轴;
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所述电动压缩机与所述蓄电池相连,所述机械压缩机与所述曲轴相连。
CN201320884070.9U 2013-12-30 2013-12-30 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混合动力车辆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44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84070.9U CN203744590U (zh) 2013-12-30 2013-12-30 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混合动力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84070.9U CN203744590U (zh) 2013-12-30 2013-12-30 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混合动力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44590U true CN203744590U (zh) 2014-07-30

Family

ID=51344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84070.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44590U (zh) 2013-12-30 2013-12-30 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混合动力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4459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0618A (zh) * 2014-10-27 2015-01-07 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 具有双能源空调的新能源汽车
CN106766419A (zh) * 2016-11-11 2017-05-31 江苏大学 一种利用光伏储能的冷藏车混合制冷系统及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切换方法
CN107599787A (zh) * 2017-07-27 2018-01-19 上海盈达空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电混合房车空调系统
CN109421467A (zh) * 2017-09-04 2019-03-05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及其空调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0618A (zh) * 2014-10-27 2015-01-07 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 具有双能源空调的新能源汽车
CN106766419A (zh) * 2016-11-11 2017-05-31 江苏大学 一种利用光伏储能的冷藏车混合制冷系统及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切换方法
CN107599787A (zh) * 2017-07-27 2018-01-19 上海盈达空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电混合房车空调系统
CN109421467A (zh) * 2017-09-04 2019-03-05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及其空调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59763B (zh) 调温装置
CN103547468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3402795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202747508U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CN103342094B (zh) 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CN203744590U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混合动力车辆
CN105584314A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空调回路及对车辆蓄电池预加热的方法
CN104197578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热泵式空调
CN104121724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一种热交换器
CN104837657A (zh) 热交换器以及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热泵系统
CN202792326U (zh)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CN102654323B (zh) 汽车空调系统及六通阀
CN204586420U (zh) 车辆及其空调系统
CN105758061B (zh) 车辆及其空调系统
CN208615672U (zh)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201983529U (zh) 汽车空调系统及六通阀
CN203869358U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混合动力车辆
CN106322802A (zh) 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汽车
CN204043236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热泵式空调
CN203518362U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具有它的汽车
CN103090463A (zh)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KR20170085160A (ko) 차량용 배터리 히팅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212124785U (zh) 一种顶置多接口电池热集成热泵空调产品
CN201405703Y (zh) 汽车车内空气降温装置
CN2598783Y (zh) 一种蓄能式汽车空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